(2017年春季版)《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精品教学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精品教学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学习目标】1.以《红楼梦》和京剧形成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2.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和社会意义,认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一、小说——《红楼梦》(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清朝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初名()前80回为()作,后40回为()续,在乾隆晚期排印面世。

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红楼梦》的影响?二、昆曲(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1.观看戏剧已成为清代城乡民众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和()。

2.昆曲又称()、(),原来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

明朝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的()。

昆曲吸收了南曲、北曲的特点,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及柔美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3.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代表作是洪昇的()和孔尚任的()。

4.清中期以后,昆曲因循守旧,由于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二)合作交流:昆曲的特点?三、京剧1.乾隆时,()成为戏班荟萃之地。

2.1790年,徽商组织南方四大徽班到北京献艺,其后徽调不断吸收昆曲、()、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改进,在道光年间形成一个新剧种(“”),后被称为京剧或京戏,由于深受民众喜爱并得到皇室的扶持,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二)探究合作: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四、课堂小结:清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清朝商品经济繁荣,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戏剧也是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分析一、引言《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一本涵盖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发展历程的教材,通过系统地介绍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代表作品和影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风貌。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的地方,以期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教材内容分析1. 教材内容全面《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材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包括文学、绘画、音乐等多个方面,涵盖了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介绍,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风貌和特点。

2. 代表作品精选教材中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代表作品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3. 图文并茂教材中不仅有文字介绍,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插图,这些图片和插图能够直观地展示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风貌,使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同时,图片和插图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方法分析1.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的图片和插图呈现给学生,通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进修积极性和参与度。

2. 互动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影响,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互动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材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如观摩文学作品展览、参观艺术作品展览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清朝前期的文学作品,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概述。

2. 清朝前期的主要文学作品介绍。

3.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流派及代表人物。

三、教学重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

2. 清朝前期的主要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四、教学难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

2. 清朝前期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的评价。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和主要文学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清朝前期的典型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艺术价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流派和代表人物,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教材或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材料。

2. 教学设施:确保教室中有足够的投影仪、白板或黑板、粉笔等教学设施。

3. 学生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相关的图像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内容:根据教案中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主要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3.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清朝前期文学作品,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4.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流派和代表人物,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掌握程度,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掌握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概述2. 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等3. 诗词:纳兰性德、袁枚等4. 戏剧:洪显祖、孔尚任等5. 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三、教学重点:1.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原因。

2. 代表性人物和作品的鉴赏。

四、教学难点:1. 小说、诗词、戏剧等不同文学艺术形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对代表性人物和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能力。

5.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课后创作或表演,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相关内容。

2. 教学PPT:制作包含重点内容、图片、图表等。

3. 教学视频或音频:选取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相关的片段。

4. 课外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小说、诗词、戏剧等作品。

5. 实践活动材料:如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用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

2. 授课:按照教学内容,逐一讲解小说、诗词、戏剧等不同文学艺术形式。

3. 鉴赏:分析代表性人物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艺术价值。

4. 讨论: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5. 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创作或表演。

八、作业布置:1. 阅读一本清朝前期的文学作品,写一篇读后感。

2. 选择一位清朝前期的文学家或艺术家,进行资料搜集,并在课堂上分享。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国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 《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难点 《红楼梦》的历史价值;京剧的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枉凝眉》 2、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今天我么一起来学习本课,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红楼梦》教学 【过渡语】我们首先学习文学方面,明清时期,文学成就最为辉煌的当数小说,在文学史上,明清小说与唐诗、宋词、元曲齐名。

清代小说的成就更加空前了,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不朽的传世名著,涌现了一批闻名中外的作家。

1、(活动)猜作者的名字 根据课件提示的图片,猜一猜这些作品的作者名字。

2、自由朗读课文《红楼梦》一目,找出以下信息: ①《红楼梦》的作者信息②《红楼梦》的主要内容 3、讲解红楼梦的内容和内涵 ①通过对比作者的身世和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身世,让学生明白小说对当时现实的反应。

②讲解金陵十二钗的部分故事,提问:《红楼梦》通过青年男女的而悲剧,揭露了哪些社会问题呢? 4、读材料,了解红楼梦在民间的流传和地位 5、欣赏越剧《红楼梦》选段 昆曲和京剧教学 1、提问:刚才同学们欣赏的是哪一剧种的表演? 2、(活动)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过程:看材料并归纳 3、读材料归纳昆曲和京剧的历史发展过程 4、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以下信息: 5、昆曲和京剧欣赏 课堂小结 清朝的文学艺术成就还有很多,比如“四库全书”的修订和扬州八怪等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能够理解和阐释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该时期的典型作品。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情景演绎法;3.小组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1.教学PPT;2.多媒体设备;3.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学资料;2.学生做好听讲、笔记和讨论的准备。

二、知识导入1.利用PPT播放清朝前期绘画作品,让学生通过图片来猜测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通过学生的发言来导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内容讲解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1.1 概述: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文学艺术在此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继承和发展元明时期文学艺术的传统,同时又受到机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1.2 顺应时势,体现思想觉悟。

清初时期是思想解放和变革的时期,文学艺术往往是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折射出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情感,显示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1.3 体裁多样,创作活跃。

除了继承元明时期的文学艺术传统,清初文学家又在其基础上自然演化出了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例如:小说、诗歌、杂文、坊体文等等。

1.4 民间艺术的兴盛。

清朝前期民间艺术被激活,表现为艺术家们对民间生活、民间风俗、民间习惯的关注和创作。

2.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代表人物和成就:2.1 文学的成就:清朝前期的文学成就是深厚的,影响广泛。

2.2 代表作品:清朝前期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品有:《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等等。

2.3 代表人物: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代表人物有:曹雪芹、吴敬梓、蒲松龄、凌蒙初等等。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金瓶梅》1.简介:《金瓶梅》是中国明清小说连续体小说之一,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教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教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内容、地位。

理解把握其思想艺术特色。

2.了解清朝时期戏剧的繁荣情况;3.掌握昆曲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的艺术价值;4.知道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红楼梦》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结合优教课件课堂导入环节,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视频文化的繁荣,清代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清代的戏剧剧种有什么新的发展(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读取信息、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1.《红楼梦》(1)教师展示优教课件展示史料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材料一乾隆中(一七六五年),有小说曰《石头记》者忽出于北京,历五六年而盛行,然皆写本,以数十金鬻语言庙市。

其本止八十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学习与探究:《石头记》即《红楼梦》,它的作者是谁据材料一指出《红楼梦》以何种版本流传民间的。

曹雪芹。

手抄本。

(2)教师展示优教课件展示史料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材料二《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学习与探究: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

材料三 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学习与探究:材料中为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当今也有很多人热衷于《红楼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1)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法、医药、茶道、花卉种植、人生哲理等等;(2)以爱情为主线。

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以悲剧展示给读者,让人有撕心裂肺之痛;(3)词文优美,结构严谨,笔法高超;(4)影射历史,疑案重重,引起众多学者讨论,成为焦点,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包括诗词、戏曲、绘画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脉络,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掌握其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2.案例教学法:以代表作品为例,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播放清朝前期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和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呈现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如诗词、戏曲、绘画等。

同时,简要介绍各位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知道昆曲与戏剧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

要求学生把《红楼梦》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

教学重点:
了解《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了解昆曲和戏剧的特点,热爱中国传统艺术。

教学难点:
多方面地了解《红楼梦》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世纪初有一句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关于《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你知道多少,关于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多少,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徜徉在文学的海洋。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完成自主学习)
(一)《红楼梦》:
1、特点:古典小说的成熟阶段。

2、内容: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意愿。

关于《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现实批判主义文学巨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古
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过程,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贵族官僚家庭贾府的荣辱兴衰,全面揭露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红楼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是文学史上的瑰宝。

说一说:《红楼梦》塑造了哪些典型的艺术形象?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特点:体现了南曲的轻柔婉转,又保留北区的慷慨激昂。

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柔和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

中期以后:逐渐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

结果: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昆曲逐渐走向衰弱。

2、京剧: 19 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以徽调和汉调为基础。

乾隆年间, 北京剧坛上演各种地方戏, 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 四大徽班三庆、四春台、和春四大戏班)进京后, 迅速适应北京观众的需要, 同时吸收其他地方戏剧, 特别是湖北地区汉调的优点, 在艺术上进行革新, 在同治、光绪年间, 形成了京剧。

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剧种。

京剧脸谱的含义: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红色寓赤胆忠心;紫色寓智勇刚毅; 黑色寓忠正耿直;白色寓奸诈狠毒;蓝色寓刚强勇猛;绿色寓侠骨义肠;黄色寓凶狠残暴。

此外,还有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各有寓意。

四、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我学到了:
五、作业
根据本课内容制作四大名著的表格,分为作品名称、作者、主要内容及价值等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