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述评和专栏评论

合集下载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1、 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针对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
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
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 和观点。
2、
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如果涉及到思想、政治或政策方面的问
题,就应当进行分析评价或者表明态度;如涉及
到文艺、体育等业务问题需要评论的,也要从思
第二节 评论员文章
一、评论员文章的规格 介于社论与短评之间 二、评论员文章的形式
1、本报评论员文章
2、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第三节 短
一、短评的特点 简短精炼

对报道有一定的依附性
二、短评的写作 1、针对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报道进行评论 2、据事论理,既配合报道、又深化报道;既依 托报道,又超越报道,以达到依托个别指导一 般的目的。
第三节
立论的方法
一、重要的解释性、说明性的新闻评论— —落笔切题、直截了当的立论 二、基本方法——运用由头引出论点 三、通过提问或设问的方式 四、通过辩论的方式
选题和立论的前提
一、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 2、敢于正视矛盾,虚心听取不同意见
3、收集材料与分析研究相结合
2、强烈的时效性 ①紧密配合当前形势,在新思想、新经验和体现时代精 神的新闻人物刚出现的时候,就阐发隐含其中的意义 并加以提倡;在新问题以及不良倾向刚露头的时候, 就能指出其倾向性,加以引导,引起受众的警觉。 ②新闻评论要服从其政治属性,议论要得当,发言要适 合时宜,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二、鲜明的政治性
三、评论工作的调查研究
1、博闻善学,注重知识、材料、情况的积累
2、博采众议,多谋善断 3、注重阅读记者、通讯员和读者的来稿来信 4、经常钻研相关政策文件 5、专题调查研究 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 信件调查等

新闻评论重点

新闻评论重点

1,新闻事实:那些对接受主体而言有价值的事件,或者指能受到大众重视或者为大众喜闻乐见,并能在实践中产生较大影响和作用的事件。

2.新闻评论:属于言论的范畴,是现代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受众传播的对有关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实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所表达的意见性信息。

是言论的重要形式。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追求意见表达与传播效率。

3.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时事或重大事件发表的权威而慎重的言论。

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言论形式。

4.评论员文章:是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一种评论形式,是中型的评论文章。

这类文章一般在1000字左右,往往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一层的分析。

5.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强调文章作者的身份。

这类评论对象大多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专题性更突出。

6.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篇幅一般在6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000字,在报纸上较为常见。

特点是内容单一、论题集中,分析扼要,开门见山、一事一议。

7.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的场合。

8,专栏评论: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的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

12.:述评:是新闻与新闻评论的结合体,是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和思想观点的新闻体裁。

13.选题: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14.立意:是作者对所选的论题做出的判断,包括一篇评论的中心思想和基调。

15.结构:是谋篇布局见诸于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它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

16.论点:是评论者要告知受众的见解,观点论断或主张。

17.论据:是用来阐述、支持论点的依据,也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形成判断、推理的依据。

一--新闻作品评析的基本原则

一--新闻作品评析的基本原则

一新闻作品评析的基本原则1新闻本位原则:构成新闻的要素:事实新鲜报道2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1)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真实(消息)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5W)引用材料、背景材料真实、准确、全面、客观2)事实的概括真实3)单个事实与这类事实的总体要一致新闻评析的真实性原则分析消息来源:是否有可靠的消息来源消息来源的选择、倾向同质消息源与异质消息源的选择分析记者提问分析现场感3 把握作品新鲜性原则:时效性:事实是否新鲜: 报道的角度是否新颖4、新闻价值的判断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所包含的适应社会需要和引起受众兴趣的素质.分析新闻作品中的新闻价值是否具有重要性是否具有显著性:显著性除了表现在人,还表现在特定的地理空间、特定的事件,特定的生活领域等。

是否具有接近性 (地理、心理)是否具有趣味性:(可读性)积极方面:唤起人们肯定、欣赏的追求真善美的事件和人;消极的方面:满足人们猎奇、窥探欲望的暴力、犯罪的事件。

是否具有人情味:一方面指写出感人的故事,靠真情实感打人;更表现在媒体的人文关怀。

将人放在新闻报道的核心位置。

人文关怀的基本要素就是对生命的关怀5 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原则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媒介舆论监督6 社会指向与文化批评原则二新闻作品分析的方法:个案研究:对特定的新闻作品中的不当进行分析对新闻报道的模范文本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综合研究:对作品表现的各方面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新闻报道的一般趋势,审视新闻价值观,是否触及突出社会问题,维护公共利益。

三新闻作品分析的角度1 新闻语言分析新闻语言的要求:A 准确:表达恰如其分知识准确时间准确:尽量避免使用近日、日前等词表达准确要形象具体避免笼统抽象不要滥用修饰词及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话、套话避免用文学的想象代替事实的描述B 简洁:用简约的语言传达丰富的内容C 通俗易读:容易被读者接受、理解引语:A直接引语:完整引用人物的话,加上引号,一字不差。

B间接引语:概述或者简要引用.C不完全直接引语:直接引语的特点: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和客观性借新闻人物之口表达传播者观点是构成新闻报道的人情味和感染力的要素间接引语使用的特点:浓缩素材,对多余的、啰嗦的口语作必要的压缩和修正。

第十七章 报纸专栏评论发展特点及趋势新闻评论

第十七章  报纸专栏评论发展特点及趋势新闻评论

报纸专栏评论发展特点及趋势专栏评论是一种更加富有个人色彩的新闻评论,它的显著特点是取材广泛,大至国事民生,小至油盐酱醋,都可以成为专栏评论的议题,因为它贴近生活,面向普通人发言,通过个人性的自由传达,而赢得受众的广泛喜爱。

新时期以来,影响较大的栏目有:《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解放日报》的《解放论坛》,《解放军报》的《集思广益》,《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青年观察家》,《河北日报》的《杨柳青》。

以小型专栏评论见长的有:《羊城晚报》的《街谈巷议》,《解放日报》的《新世说》,《文汇报》的《虚实谈》,《新民晚报》的《今日论语》等。

由此而来也产生了专栏评论的知名评论家,如林放在《新民晚报》上开设的《未晚谈》。

在欧美的报纸中也普遍设有个人的专栏评论,并由此产生了不少知名的专栏作家,最富盛名的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曾经先后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和《新闻专刊》开设《今日与明日》专栏,长达30年,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新时期的专栏评论1、选题立论日趋贴近生活新闻评论的选题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中央的决策精神、工作重心和宣传部署;一是来自实际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和各种热点、疑点问题。

事实上,一般成功的作品,其选题、理论都是善于在这两个方面的结合点上借助新闻事件和新闻信息顺势切入,而写出有的放矢、言之凿凿的文章。

然而在一个长时期内,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很多以编辑部名义面世的重头评论往往偏重于上面一头选题立论,而忽略实际生活这一头,也不善于在其结合点上落笔,以致选题范围狭窄,一些评论成为中央文件领导讲话的翻版,其宣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际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群众的思想和情绪十分活跃,多种疑点、难点甚至引人焦虑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迫切需要新闻媒体特别是新闻评论予以引导、启迪和帮助解决。

在这种形式下,重头评论不得不重视从实际生活中选题立论。

与此同时,类似“今日谈”、“人民论坛”、“焦点访谈”、“集思广益”、“星期话题”、“市场随笔”、“新世说”、“杨柳青”、“巴蜀小议”、“街谈巷议”、“虚实谈”等专栏评论,尤为重视从实际生活选题,贴近生活,由群众直接参与的群言型言论专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新闻报道和新闻述评例文

新闻报道和新闻述评例文

新闻报道和新闻述评例文
新闻报道例文:
"昨日,一场突发火灾在北京市中心区域发生,造成数人死亡
和多人受伤。

据调查,火灾起因尚未确定,但初步估计是由电线短路引发的。

火势迅速蔓延,附近居民和商户纷纷疏散,不少楼房被烧毁。

消防部门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扑灭,但由于火势过大,扑灭工作持续了数小时。

目前,火灾已得到有效控制,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事故原因。

"
新闻述评例文:
对于这起突发火灾事件的报道,我们要首先赞扬消防部门的迅速反应和及时扑灭工作,他们的努力无疑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然而,这场火灾的起因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和厘清。

电线短路作为火灾的起因,引发了对城市电网的安全性的关注。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建筑物电线的检查和维护,以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另外,这次火灾也再次提醒了人们在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的重要性。

疏散逃生的训练和火灾应急设备的配备都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我们期待着调查结果的发布,以便更好地了解这次火灾的经验教训。

《专栏评论》写作要领

《专栏评论》写作要领

《专栏评论》写作要领专栏评论,是指在评论中,那些一般固有栏目名称、定期刊发的、作者个人署名的、短小的新闻评论的统称。

专栏评论的名目并不唯一,有的叫小型评论,有的叫微型评论,有的叫小言论,从内容看,分为思想评论与小型言论,微型评论,袖珍评论评论两大类。

前者如“每周评论”、“百家论坛”等,着重从思想、理论问题入手,写作上要求更像政论文体,说得比较透彻;后者如“大家谈”、“群言堂”等,写得更短小,二三百字,更具有新闻性一些。

在我国,专栏评论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新闻改革的客观形势而重新兴起的一种评论形式。

如:《哈尔滨日报》****年4月创办的《大家谈》;《解放日报》****年7月创办的《解放论坛》。

特别是《人民日报》****年1月2日创办的《今日谈》,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方报纸名目繁多的言论专栏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可以说,专栏评论作为重新兴起的新闻评论的一种形式,给报刊评论增添了新的光彩,成为人们十分喜欢的一种评论形式。

90年代后,广播电视新闻也学习报纸,开办了一些专栏类节目,深受广大受众的欢迎。

各类报纸专栏的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出现了一些名专栏。

当前能够被评为名专栏、名节目的有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中央电台《新闻纵横》、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经济日报《星期话期》和法制日报《法制论坛》等评论类的栏目。

可见专栏评论文章在公众中的影响确是不可小看的。

专栏评论的写作,需要注意这样几点:1.选题要小,题目也要小专栏评论的题材广泛,凡属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都是选题议论的范围。

大至经济体制改革、反对不正之风、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小至个人衣食住行方面的见闻观感,都可以三言两语、事理融合地加以议论。

在新闻评论中,社论、评论员文章是重型、中型评论,而专栏评论却是轻型评论。

有些话如用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来说,可能言重了,要用专栏评论的形式来说话。

新闻评论(述评、社论与时评)

新闻评论(述评、社论与时评)

新闻评论(述评、社论与时评)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

新闻评论的特点:一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二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四主要面向广大群众新闻述评:介于消息和新闻评论之间的新闻体裁。

它的特点是客观、真实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评价。

述评介乎新闻与评论之间,兼有两者的特点和优势。

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从述评的篇幅来看,述往往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

述评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常用应用文模型--述评述评的特点1、评述结合,以评为主(完整事件材料的新闻事实的评论)述评集新闻报道和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趋势。

新闻报道贵在客观,主要是报道事实,让读者从客观事实中得出结论;述评则是叙事说理兼而有之,使读者不但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还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的探讨。

新闻评论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都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重要问题发表议论,但新闻评论一般不对新闻事实作详细的介绍。

它有时配合新闻报道,根据报道中提供的新闻事实立论,有时在评论中用典型的新闻事实作为由头或论据,引发议论。

述评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新闻评论体裁,一般都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比较全面的,有时是多方面的介绍,包括典型的具体事实、概括的情况以及必要的背景材料等,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进行议论。

当然,这种比较只是为了更具体地说明述评这种评论体裁的特点,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这种体裁,不能把它划定为一个一成不变的框框。

这些体裁都是为了恰当地表达一定的内容,它们之间不可能也不应当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限。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第三节 几种由个人署名发表的评论 形式
专论 带有时评的形式,是新闻媒体编辑部约请某 一方面专家或权威人士,就他们有深入研 究或熟悉的某个专门问题发表意见的文章, 是既有现实性又有理论性的一种评论形式, 其内容接近于编辑部文章,一般都发表在 显要位置。
第三节 几种由个人署名发表的评论 形式
代论 用于对人民内部某些认识问题的正面引导,以及 对国际上影响范围较小的事件,加以评述,帮助 国内人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阔视野。 来论,就是把读者写来的评论放在社论位置上发 表,以示重视。 这两种方式基本上不用了。
第三节 几种由个人署名发表的评论 形式
微型评论(“小言论”或“袖珍评论”) 袖珍评论” 微型评论( 小言论” 论题单一,分析扼要,篇幅简短,运用灵活, 一般占有固定版面位置的一种小型评论形 式。如《人民日报》 式。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它以 今日谈》 短见长,以精取胜,短而有味,有的放矢, 言之有物,有“今日感” 言之有物,有“今日感”、“时代感”、 时代感” “新鲜感”,往往在某一点上拨动读者的 新鲜感” 心弦,使人有所获益。
第一节 新闻评论种类的不同分法
台湾 1.林大椿《新闻评论学》 1.林大椿 新闻评论学》 林大椿《 按评论记者身份而分,有撰写社论的主笔,有撰写专论的 专栏作家,有撰写释论的编辑人或专家,有撰写各类短评 的批评家; 按大众传播媒体而分,可分为印刷媒体与电化媒体,而印 刷媒体又可以分为社论、专论、释论及短评等四种,电化 媒体又可分为广播评论与电视评论; 按新闻评论性质而分,则有军事新闻评论、国际新闻评论、 政治新闻评论、社会新闻评论、文教新闻评论、经济新闻 评论。
西方国家 一般分为社论、专论、释论(大事分析、时事述评)、短 评(分散于各专业版)和杂志评论;有的按内容涉及的领 域,分为政治评论、军事评论、外交评论、文教评论等等。 在美国,有一种代表性的分法,即把新闻评论分为狭义和 广义两种。狭义的,主要指社论、短评、专栏评论;广义 的,则把政治漫画、民意调查和读者投书都涵盖进去。需 要注意的是,这种分法并不可取,因为狭义的评论概念含 糊不清,而且不完整;广义的评论,在我们国家,根本就 不属于新闻评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