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数学压轴题

合集下载

2017届中考数学专题选择填空压轴题总复习最新版

2017届中考数学专题选择填空压轴题总复习最新版

A.1.5cm C.1.8cm
B.1.2cm D.2cm
首页
末页
6.如图,点G、E、A、B在一条直线上,Rt△EFG 从如图所示的位置出发,沿直线AB向右匀速运动 ,当点G与B重合时停止运动.设△EFG与矩形 ABCD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则S与t 的图象大致是( D )
首页
末页
二、填空题
专题一 选择填空压轴题
一、选择题
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部分图象如图,
图象过点(﹣1,0),对称轴为直线x=2,下列结
论:①4a+b=0;②9a+c>3b;③8a+7b+2c>0;④
当x>﹣1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正 确的结论有(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如图-1,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2,6,8;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1 .
8.如图-2,D是△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E、F分 别是线段AD、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20cm2 ,则△BEF的面积是 5 cm2.
首页
末页
9.如图-3,在矩形ABCD中,AD=9cm,AB=3cm,
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则重叠部分 (△BEF)的面积为 7.5cm2 .
A.
B.
C.
D.
首页
末页
4.如图,一根长5米的竹杆AB斜立于墙AC的右侧 ,底端B与墙角C的距离为3米,当竹杆顶端A下滑x 米时,底端B便随着向右滑行y米,反映y与x变化 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
首页
末页
5.如图1,在Rt△ABC中,∠ACB=90°,点P以每 秒1cm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折线AC﹣CB运动,到 点B停止,过点P作PD⊥AB,垂足为D,PD的长y (cm)与点P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图象如图 2所示,当点P运动5秒时,PD的长是( B )

2017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2017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压轴题1、已知,在平行四边形OABC 中,OA=5,AB=4,∠OCA=90°,动点P 从O 点出发沿射线OA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移动,同时动点Q 从A 点出发沿射线AB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2)试求出当t 为何值时,△OAC 与△PAQ 相似; (3)若⊙P 的半径为58,⊙Q 的半径为23;当⊙P 与对角线AC 相切时,判断⊙Q 与直线AC 、BC 的位置关系,并求出Q 点坐标。

解:(1)42033y x =-+ (2)①当0≤t≤2.5时,P 在OA 上,若∠OAQ=90°时, 故此时△OAC 与△PAQ 不可能相似.当t>2.5时,①若∠APQ=90°,则△APQ ∽△OCA ,∵t>2.5,∴符合条件.②若∠AQP=90°,则△APQ ∽△∠OAC ,∵t>2.5,∴符合条件.综上可知,当时,△OAC 与△APQ 相似.(3)⊙Q 与直线AC 、BC 均相切,Q 点坐标为(109,531)。

2、如图,以矩形OABC 的顶点O 为原点,OA 所在的直线为x 轴,OC 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 =3,OC =2,点E 是AB 的中点,在OA 上取一点D ,将△BDA 沿BD 翻折,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 (1)直接写出点E 、F 的坐标;(2)设顶点为F 的抛物线交y 轴正半轴...于点P ,且以点E 、F 、P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x 轴、y 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 、N ,使得四边形MNFE 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31)E ,;(12)F ,.(2)在Rt EBF △中,90B ∠=o, 2222125EF EB BF ∴=+=+=.设点P 的坐标为(0)n ,,其中0n >,Q 顶点(12)F ,,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2(1)2(0)y a x a =-+≠.①如图①,当EF PF =时,22EF PF =,221(2)5n ∴+-=.解得10n =(舍去);24n =.(04)P ∴,.24(01)2a ∴=-+.解得2a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1)2y x =-+(第2题)②如图②,当EP FP =时,22EP FP =,22(2)1(1)9n n ∴-+=-+. 解得52n =-(舍去).③当EF EP =时,53EP =<,这种情况不存在.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抛物线解析式是22(1)2y x =-+. (3)存在点M N ,,使得四边形MNFE 的周长最小. 如图③,作点E 关于x 轴的对称点E ',作点F 关于y 轴的对称点F ',连接E F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M N ,,则点M N ,就是所求点.(31)E '∴-,,(12)F NF NF ME ME '''-==,,,.43BF BE ''∴==,.FN NM ME F N NM ME F E ''''∴++=++=22345+=.又5EF =Q ,∴55FN NM ME EF +++=+,此时四边形MNFE 的周长最小值是553、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 中,A D ⊥BC,点P 为边AB 上一个动点,过P 点作PF//AC 交线段BD 于点F,作PG ⊥AB 交AD 于点E,交线段CD 于点G,设BP=x . (1)①试判断BG 与2BP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用x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DG 的长,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记△DEF 的面积为S,求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3)以P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DG 是否可能相似?如果能相似,请求出BP 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压轴题60例(选择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60例(选择题)

. . . .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一、选择题1.将正方形 ABCD 绕点 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30°,得正方形 AB 1C 1D 1,B 1C 1 交 CD 于点 E ,AB= ,则四边形 AB 1ED 的内切圆半径为( )A B C D考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 质.专题: 压轴题.分析:作∠DAF 与∠AB 1G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 O ,则 O 即为该圆的圆心,过 O 作 OF ⊥AB 1,AB=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便可求出 OF 的长,即该四边形内切圆的圆心.解答:解:作∠DAF 与∠AB 1G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 O ,过 O 作 OF ⊥AB 1,】则∠OAF=30°,∠AB 1O=45°,故 OA ,设 B 1F=x ,则 AF= ﹣x ,故( ﹣x)2+x 2=(2x)2,解得 或 (舍去),∴四边形AB1ED 的内切圆半径为.故选:B.2.如图,四边形ABCD 中,∠C=50°,∠B=∠D=90°,E、F 分别是BC、DC 上的点,当△AEF 的周长最小时,∠EAF 的度数为( )A 50°B 60°C 70°D 80°解答:解:作A 关于BC 和CD 的对称点A′,A″,连接A′A″,交BC 于E,交CD 于F,则A′A″即为△AEF的周长最小值.作DA 延长线AH,∵∠C=50°,∴∠DAB=130°,∴∠HAA′=50°,∴∠AA′E+∠A″=∠HAA′=50°,∵∠EA′A=∠EAA′,∠FAD=∠A″,∴∠EAA′+∠A″AF=50°,∴∠EAF=130°﹣50°=80°,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涉及到平面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6,E 是AB 边的中点,F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将△EBF 沿EF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连接B′D,则B′D 的最小值是( )A 2 ﹣2B 6C 2 ﹣2D 4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当∠BFE=∠DEF,点B′在DE 上时,此时B′D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E,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B′E=BE=2,DE﹣B′E 即为所求.解答:解:如图,当∠BFE=∠DEF,点B′在DE 上时,此时B′D的值最小,根据折叠的性质,△EBF≌△EB′F,∴EB′⊥FD,∴EB′=EB,∵E 是AB 边的中点,AB=4,∴AE=EB′=2,∵AB=6,∴DE= =2 ,∴DB′=2﹣2.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综合运用,确定点B′在何位置时,B′D 的值最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有两个一元二次方程M:ax2+bx+c=0;N:cx2+bx+a=0,其中a•c≠0,a≠c.下列四个结论中,错误的是( )相同.如果5 是方程M 的一个根,那是方程N 的一个根,,B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判断C 与D . 解答: 解:A 、如果方程 M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b 2 ﹣4ac=0,所以方程 N 也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如果方程 M 的两根符号相同,那么方程 N 的两 根符号也相同,那么 >0,所以 a 与c 符号相同, >0,所以方程 N 的两根符号也相同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C 、如果 5 是方程 M 的一个根,那么 25a+5b+c=0, 两边同时除以 25,c+b+a=0,所 是方程 N 的一个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D 、如果方程 M 和方程 N 有一个相同的根,那么 ax 2+bx+c=cx 2+bx+a ,(a ﹣c)x 2=a ﹣c ,由 a ≠c ,得 x 2=1 x=±1 ,结论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5.如图,坐标原点O 为矩形ABCD 的对称中心,顶点A 的坐标为(1,t),AB∥x 轴,矩形A′B′C′D′与矩形ABCD 是位似图形,点O 为位似中心,点A′,B′分别是点A,B 的对应点,=k.已知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m,n 是实数)无解,在以m,n 为坐标(记为(m,n)的所有的点中,若有且只有一个点落在矩形A′B′C′D′的边上,则k•t的值等于( )A B 1 C ...D ., ,: 压轴题. : 首先求出点 A′的坐标为(k ,kt),再根据关于 x ,y 的二 元一次方 (m ,n 是实数)无解,可得 mn=3,且 n≠1;然后根据以 m ,n 为坐标(记为(m ,n)的所有的点中,有且只有一个点落在矩形 A′B′C′D′的边上,可得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只经过点 A′或 C′;最后分两种情况 讨论:(1)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A′时;(2)若反 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C′时;求出 k•t 的值等于多少即可. : 解:∵矩形 A′B′C′D′与矩形 ABCD 是位似图形=k 顶点 A 的坐标为(1,t),∴点 A′的坐标为(k ,kt),∵关于 x ,y 的二元一次方(m ,n 是实数)无解∴mn=3,且 n≠1,即 (m≠3), ∵以 m ,n 为坐标(记为(m ,n)的所有的点中,有且只有一个点落在矩形 A′B′C′D′的边上,∴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只经过点 A′或 C′,由,可得mnx ﹣3x+4=3n+1,(1)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得kt=1.(2)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6.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为x=,且经过点(2,0),有下列说法:①abc<0;②a+b=0;③4a+2b+c<0;④若(0,y1),(1,y2)是抛物线上的两点,则y1=y2.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④B 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压轴题.:①根据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位置、抛物线与y 轴交点位置求得a、b、c 的符号;②根据对称轴求出b=﹣a;③把x=2 代入函数关系式,结合图象判断函数值与0 的大小关系;④求出点(0,y1)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根据对称轴即可判断y1和y2的大小.:解:①∵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a<0,∵二次函数的图象交y 轴的正半轴于一点,∴c>0,∵对称轴是直线,∴﹣,∴b=﹣a>0,∴abc<0.故①正确;,7.如图,在△ABC 中,AB=CB ,以 AB 为直径的⊙O 交 AC 于点 D .过点 C 作 CF ∥AB ,在 CF 上取一点 E ,使 DE=CD ,连接 AE .对于下列结论:①AD=DC ;②△CBA ∽△CDE ;③ = ;④AE 为⊙O 的切线,一定正确的结论全部包含其中的选项是( )∴a+b=0, 故②正确;③把 x=2 代入 y=ax 2+bx+c 得:y=4a+2b+c , ∵抛物线经过点(2,0), ∴当 x=2 时,y=0,即 4a+2b+c=0. 故③错误;④∵(0,y 1)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的坐标是(1,y 1),∴y 1=y 2. 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系数的关系的应用,注意:当 a >0 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当 a <0 时 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④D ①②④....∴∠1=∠2=∠3=∠4,∴△CBA∽△CDE,所以②正确;∵△ABC 不能确定为直角三角形,∴∠1 不能确定等于45°,∴与不能确定相等,所以③错误;∵DA=DC=DE,∴点E 在以AC 为直径的圆上,∴∠AEC=90°,∴CE⊥AE,而CF∥AB,∴AB⊥AE,∴AE 为⊙O 的切线,所以④正确.故选:D.8.如图,点P 是∠AOB 内任意一点,OP=5cm,点M 和点N 分别是射线OA 和射线OB 上的动点,△PMN 周长的最小值是5cm,则∠AOB 的度数是( )A 25°B 30° .., 、、C 35° .D 40° .考点: 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专题: 压轴题.分析:分别作点 P 关于 OA 、OB 的对称点 C 、D ,连接 CD 分别交 OA 、OB 于点 M 、N ,连接 OC 、OD 、PM 、PN MN ,由对称的性质得出 PM=CM ,OP=OC ,∠COA=∠POA ;PN=DN ,OP=OD ,∠DOB=∠POB ,得出∠ AOB=∠COD ,证出△OCD 是等边三角形,得出∠ COD=60°,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分别作点 P 关于 OA 、OB 的对称点 C 、D ,连接CD ,分别交 OA 、OB 于点 M 、N ,连接 OC 、OD 、PM 、PN MN ,如图所示:∵点 P 关于 OA 的对称点为 D ,关于 OB 的对称点为 C ∴PM=DM ,OP=OD ,∠DOA=∠POA ; ∵点 P 关于 OB 的对称点为 C ,∴PN=CN ,OP=OC ,∠COB=∠POB ,∴OC=OP=OD ,∠AOB=∠COD , ∵△PMN 周长的最小值是 5cm , ∴PM+PN+MN=5, ∴DM+CN+MN=5,即CD=5=OP,∴OC=OD=CD,即△OCD 是等边三角形,∴∠COD=60°,∴∠AOB=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最短路线问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如图,在边长为2 的正方形ABCD 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 的小正方形CEFG,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D→E→F→G→B 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B 时停止(不含点A 和点B),则△ABP 的面积S 随着时间t 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 . .C D;,A B考点: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首先根据 Rt △ABC 中∠C=90°,∠BAC=30°,AB=8, 分别求出 AC 、BC ,以及 AB 边上的高各是多少;然后根据图示,分三种情况:(1)当 0≤t ≤2 时;(2)当 2 时 (3)当 6<t≤8 时;分别求出正方形 DEFG 与△ABC 的重合部分的面积 S 的表达式,进而判断出正方形 DEFG 与 △ABC 的重合部分的面积 S 与运动时间 t 之间的函数关 系图象大致是哪个即可. 解答: 解:如图 1,CH 是 AB 边上的高,与 AB 相交于点 H∵∠C=90°,∠BAC=30°,AB=8,∴AC=AB×cos30°=8× =4 ,BC=AB×sin30°=8× =4, ∴CH=AC×,AH= ,(1)当 0≤t≤2 时, S= =t 2;(2)当 2 时,S=﹣=t2[t2﹣4 t+12]=2t﹣2(3)当6<t≤8 时,S=[(t﹣2 )•tan30°]×[6 ﹣(t﹣2 ×[ (8﹣t)•tan60°]×(t﹣6)=[]×[ ﹣t+2 ×[ ﹣t ]×(t﹣6)=﹣t2+2t+4 t2 ﹣30=﹣t2 ﹣26综上,可得S=∴正方形DEFG 与△ABC 的重合部分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A 图象.故选:A., 11.如图所示,MN 是⊙O 的直径,作 AB ⊥MN ,垂足为点 D ,连接 AM ,AN ,点 C 为 上一点,且 = ,连接 CM ,交 AB 于点 E ,交 AN 于点 F ,现给出以下结论:①AD=BD ;②∠MAN=90°;③ = ;④∠ACM+∠ANM=∠ MOB ;⑤AE=MF .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C 4D 5 . .考点: 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根据 AB ⊥MN ,垂径定理得出①③正确,利用 MN 是直径得出②正确 = = ,得出④正确,结合②④得出 ⑤正确即可. 解答: 解:∵MN 是⊙O 的直径,AB ⊥MN ,∴AD=BD , = ,∠MAN=90°(①②③正确) ∵ = , ∴ = = ,∴∠ACM+∠ANM=∠MOB(④正确) ∵∠MAE=∠AME ,∴AE=ME ,∠EAF=∠AFM , ∴AE=EF ,A 2 .B 3 .,∴AE=MF(⑤正确). 正确的结论共 5 个. 故选:D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B 的坐标分别为(﹣3,0), (3,0),点 P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若△PAB 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 P 的个数为( ) A 2 个 B 4 个 C 5 个 D 6 个 . . .., ;:压轴题. : 分类讨论:①当∠PAB=90°时,则 P 点的横坐标为﹣3 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易得P 点有1 个 ②当∠APB=90°,设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勾股定理可得(x+3)2+()2+(x ﹣3)2+()2=36,此时 P 点 有 4 个,③当∠PBA=90°时,P 点的横坐标为 3,此时 P 点有 1 个.: 解:①当∠PAB=90°时,P 点的横坐标为﹣3,把 x=﹣3 代入 得 ,所以此时 P 点有 1 个;②当∠APB=90°,设 P(x ),PA 2=(x+3)2+()2,PB 2=(x﹣3)2+()2,AB2=(3+3)2=36,因为PA2+PB2=AB2,所以)2+(x﹣3)2+()2=36,整理得x4﹣9x2+4=0,所以,或,所以此时P 点有4 个,③当∠PBA=90°时,P 点的横坐标为3,把x=3 代入y=得,所以此时P 点有1 个;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P 点有6个.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k 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13.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 轴交于A,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且OA=OC.则下列结论:①abc<0;②>0;③ac﹣b+1=0;④OA•OB=﹣.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4B 3C 2D 1....:压轴题;数形结合.:由抛物线开口方向得a<0,由抛物线的对称轴位置可得b>0,由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位置可得c>0,则可对①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个数得到b2﹣4ac >0,加上a<0,则可对②进行判断;利用OA=OC 可得到A(﹣c,0),再把A(﹣c,0)代入y=ax2+bx+c 得ac2﹣bc+c=0,两边除以c 则可对③进行判断;设A(x1,0) B(x2,0),则OA=﹣x1,OB=x2,根据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问题得到x1和x2是方程ax2+bx+c=0(a≠0)的两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于是,则可对④进行判断.:解:∵抛物线开口向下,∴a<0,∵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b>0,∵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c>0,∴abc<0,所以①正确;∵抛物线与x 轴有2 个交点,∴△=b2﹣4ac>0,而a<0,∴<0,所以②错误;∵C(0,c),OA=OC,∴A(﹣c,0),把A(﹣c,0)代入y=ax2+bx+c 得ac2﹣bc+c=0,∴ac﹣b+1=0,所以③正确;设A(x1,0),B(x2,0),∵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 轴交于A,B 两点,∴x1和x2是方程ax2+bx+c=0(a≠0)的两根,∴x1•x2=,∴OA•OB=﹣,所以④正确.故选:B.14.如图,在矩形中截取两个相同的正方形作为立方体的上下底面,剩余的矩形作为立方体的侧面,刚好能组成立方体.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y 和x,则y 与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C D....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压轴题.分析:立方体的上下底面为正方形,立方体的高为x,则得出y﹣x=4x,再得出图象即可.解答:解:正方形的边长x,y﹣x=2x,∴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x,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从x 等于该立方体的上底面周长,从而得到关系式.15.如图,△ABC,△EFG 均是边长为2 的等边三角形,点D 是边BC、EF 的中点,直线AG、FC 相交于点M.当△EFG 绕点D 旋转时,线段BM 长的最小值是( )A 2﹣B +1CD ﹣1. . . .., 考点:旋转的性质;四点共圆;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 判定与性质.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取 AC 的中点 O ,连接 AD 、DG 、BO 、OM ,如图,易证△DAG ∽△DCF ,则有∠DAG=∠DCF ,从而可得 A 、D 、C 、M 四点共圆,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BO≤BM+OM ,即 BM≥BO ﹣OM ,当 M 在线段 BO 与该圆的交点处时,线段 BM 最小,只需求出 BO 、OM 的值,就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C 的中点 O ,连接 AD 、DG 、BO 、OM ,如图 ∵△ABC ,△EFG 均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点 D 是边 BC 、EF 的中点, ∴AD ⊥BC ,GD ⊥EF ,DA=DG ,DC=DF , ∴∠ADG=90°﹣∠CDG=∠FDC ,=, ∴△DAG ∽△DCF ,∴∠DAG=∠DCF .∴A 、D 、C 、M 四点共圆.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BO≤BM+OM ,即BM≥BO ﹣OM ,当 M 在线段 BO 与该圆的交点处时,线段 BM 最小 此时,BO= = = AC=1,则 BM=BO ﹣OM= ﹣1.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点共圆的判定、勾股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求出动点 M 的运动轨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如图,Rt △ABC 中,∠ACB=90°,AC=3,BC=4,将边 AC 沿 CE 翻折,使点 A 落在 AB 上的点 D 处;再将边 BC 沿 CF 翻折,使点 B 落在 CD 的延长线上的点 B′处,两条折痕与斜边 AB 分别交于点 E 、F ,则线段 B′F 的长为( )C D . ., A .B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 压轴题.分析:首先根据折叠可得 CD=AC=3,B′C=BC=4,∠ACE=∠DCE ,∠BCF=∠B′CF ,CE ⊥AB然后求得△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求得,ED=AE,从而求得,在Rt△B′DF 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F的长.解: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D=AC=3,B′C=BC=4,∠ACE=∠DCE,∠BCF=∠B′CF CE⊥AB,∴B′D=4﹣3=1,∠DCE+∠B′CF=∠ACE+∠BCF,∵∠ACB=90°,∴∠ECF=45°,∴△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CE,∠EFC=45°,∴∠BFC=∠B′FC=135°,∴∠B′FD=90°,∵S△ABC=AC•BC=AB•CE,∴AC•BC=AB•CE,∵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5,∴CE=,∴EF=,ED=AE= ,∴DF=EF﹣ED=,∴B′F=.故选:B.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等,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得相等的相等相等的角是本题的关 键.17.已知二次函数 y=ax 2+bx+c+2 的图象如图所示,顶点为(﹣ 1,0),下列结论:①abc <0;②b 2﹣4ac=0;③a >2;④4a ﹣ 2b+c >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 .. . .,考点: 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①首先根据抛物线开口向上,可得 a >0;然后根据对称轴在 y 轴左边,可得 b >0;最后根据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在 x 轴的上方,可得 c >0,据此判断出 abc >0 即可.②根据二次函数y=ax 2+bx+c+2 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可得△=0,即 b 2﹣4a(c+2)=0,b 2﹣4ac=8a >0据此解答即可.③首先根据对称轴 =﹣1,可得 b=2a ,然后根据 b 2﹣4ac=8a ,确定出 a 的取值范围即可.④根据对称轴是 x=﹣1,而且 x=0 时,y >2,可得 x= ﹣2 时,y >2,据此判断即可.:解:∵抛物线开口向上,∴a>0,∵对称轴在y 轴左边,∴b>0,∵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上方,∴c+2>2,∴c>0,∴abc>0,∴结论①不正确;∵二次函数y=ax2+bx+c+2 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0,即b2﹣4a(c+2)=0,∴b2﹣4ac=8a>0,∴结论②不正确;∵对称轴=﹣1,∴b=2a,∵b2﹣4ac=8a,∴4a2﹣4ac=8a,∴a=c+2,∵c>0,∴a>2,∴结论③正确;18.如图,AB 为半圆所在⊙O 的直径,弦CD 为定长且小于⊙O 的半径(C 点与A 点不重合),CF⊥CD 交AB 于点F,DE ⊥CD 交AB 于点E,G 为半圆弧上的中点.当点C 在上运动时,设的长为x,CF+DE=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弦CD 为定长可以知道无论点C 怎么运动弦CD 的弦心距为定值,据此可以得到函数的图象.解答:解:作OH⊥CD 于点H,∴H 为CD 的中点,∵CF⊥CD 交AB 于F,DE⊥CD 交AB 于E,∴OH 为直角梯形的中位线,∵弦CD 为定长,∴CF+DE=y 为定值,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化动为静.19.如图,△ABC 中,AB=AC,D 是BC 的中点,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 于点E、O、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A 1 对B 2 对C 3 对D 4 对在△ABD 和△ACD 中,,在△AOE 和△COE 中,,在△BOD 和△COD 中,,在△AOC 和△AOB 中,,∴△AOC ≌△AOB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这是一道考试常 见题,易错点是漏掉△ABO ≌△ACO ,此类题可以先根据直观判断得出可能全等的所有三角形,然后从已知条件入手,分析推理,对结论一个个进行论证.20.二次函数 y=ax 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 ①2a+b >0;②abc <0;③b 2﹣4ac >0;④a+b+c <0;⑤4a ﹣ 2b+c <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B 3C 4D 5 . . .考点: 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专题: 压轴题.分析: 由抛物线开口向下得到 a <0,由对称轴在 x=1 的右侧得到 >1,于是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得到 2a+b >0; 由 a <0,对称轴在 y 轴的右侧,a 与 b 异号,得到 b >0,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在 x 轴的下方得到 c <0,于 是 abc >0;抛物线与 x 轴有两个交点,所以△=b 2﹣4ac >0;由 x=1 时,y >0,可得 a+b+c >0;由 x=﹣2 时 y <0,可得 4a ﹣2b+c <0.解答: 解:①∵抛物线开口向下,A 2.∴a<0,∵对称轴>1,∴2a+b>0,故①正确;②∵a<0,﹣>0,∴b>0,∵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下方,∴c<0,∴abc>0,故②错误;③∵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b2﹣4ac>0,故③正确;④∵x=1 时,y>0,∴a+b+c>0,故④错误;⑤∵x=﹣2 时,y<0,∴4a﹣2b+c<0,故⑤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当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a 与b 同号,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a 与b 异号,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当c<0,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下方;当△=b2﹣4ac>0,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21.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BD 交于点O,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且∠ADC=60°,AB= BC,连接OE.下列结论:①∠CAD=30°;②S ▱ABCD =AB•AC ;③OB=AB ;④ OE=BC ,成立的个数有(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 . . .,考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 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专题:压轴题. 分析: 由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得到∠ABC=∠ ADC=60°,∠BAD=120°,根据 AE 平分∠BAD ,得到 ∠BAE=∠EAD=60°推出△ABE 是等边三角形,由于 AB=BC ,得到 BC ,得到△ABC 是直角三角形, 于是得到∠CAD=30°,故①正确;由于 AC ⊥AB ,得到S ▱ABCD =AB•AC ,故②正确,根据 BC ,OB=BD且 BD >BC ,得到 AB≠OB ,故③错误;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 AB ,于是得到 BC ,故④正确.解答: 解:∵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ADC=60°,∠BAD=120°,∵AE 平分∠BAD ,∴∠BAE=∠EAD=60°∴△ABE 是等边三角形,∴AE=AB=BE,∵AB=BC,∴AE=BC,∴∠BAC=90°,∴∠CAD=30°,故①正确;∵AC⊥AB,∴S▱ABCD=AB•AC,故②正确,∵AB=BC,OB=BD,∵BD>BC,∴AB≠OB,故③错误;∵CE=BE,CO=OA,∴OE=AB,∴OE=BC,故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点E、F 分别在AB,AD 上,若CE=3 ,且∠ECF=45°,则CF 的长为( )A 2B 3C D解:如图,延长FD 到G,使DG=BE;连接CG、EF;∵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在△BCE 与△DCG 中,,∴△BCE≌△DCG(SAS),∴CG=CE,∠DCG=∠BCE,∴∠GCF=45°,在△GCF 与△ECF 中,,∴△GCF≌△ECF(SAS),∴GF=EF,∵CE=3 ,CB=6,∴BE= =3,∴AE=3,设AF=x,则DF=6﹣x,GF=3+(6﹣x)=9﹣x,∴EF= = ,∴(9﹣x)2=9+x2,∴x=4,即AF=4,∴GF=5,∴DF=2,∴CF= = =2 ,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等,构建全等三角形,利用方程思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如图是抛物线y1=ax2+bx+c(a≠0)图象的一部分,抛物线的顶点坐标A(1,3),与x 轴的一个交点B(4,0),直线y2=mx+n(m≠0)与抛物线交于A,B 两点,下列结论:①2a+b=0;②abc>0;③方程ax2+bx+c=3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④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是(﹣1,0);⑤当1<x<4 时,有y2<y1,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③⑤D ②④⑤....:解:∵抛物线的顶点坐标A(1,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2a+b=0,所以①正确;∵抛物线开口向下,∴a<0,∴b=﹣2a>0,∵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c>0,∴abc<0,所以②错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A(1,3),∴x=1 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方程ax2+bx+c=3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③正确;∵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4,0)而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2,0),所以④错. . . . 误;∵抛物线 y 1=ax 2+bx+c 与直线 y 2=mx+n(m≠0)交于A(1,3),B 点(4,0)∴当 1<x <4 时,y 2<y 1,所以⑤正确.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项系数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y=ax 2+bx+c(a≠0),二次项系数 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 a >0 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 a <0 时抛物线向下开口;一次项系数 b 和二次项系数 a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 a 与 b 同号时(即 ab >0),对称轴在 y 轴左; 当 a 与 b 异号时(即 ab <0),对称轴在 y 轴右.(简称:左同右异);常数项 c 决定抛物线与 y 轴交点:抛物线与 y 轴交于(0,c);抛物线与 x 轴交点个数由△决定:△=b 2﹣4ac >0 时,抛物线与 x 轴有 2 个交点;△=b 2﹣4ac=0 时,抛物线与 x 轴有 1 个交点;△=b 2﹣4ac <0 时,抛物线与 x 轴没有交点.24.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 y=ax 2+bx 与 y=bx+a 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考点: 二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 专题: 压轴题.分析: 首先根据图形中给出的一次函数图象确定 a 、b 的符号,221111: 解:A 、对于直线 y=bx+a 来说,由图象可以判断,a >0,b >0;而对于抛物线 y=ax 2+bx 来说,对称轴 x= ﹣<0,应在 y 轴的左侧,故不合题意,图形错误.B 、对于直线 y=bx+a 来说,由图象可以判断,a <0,b <0;而对于抛物线 y=ax 2+bx 来说,图象应开口向下故不合题意,图形错误.C 、对于直线 y=bx+a 来说,由图象可以判断,a <0,b >0;而对于抛物线 y=ax 2+bx 来说,图象开口向下,对 称轴 位于 y 轴的右侧,故符合题意,D 、对于直线 y=bx+a 来说,由图象可以判断,a >0,b >0;而对于抛物线 y=ax 2+bx 来说,图象开口向下,a <0,故不合题意,图形错误. 故选:C . 此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及其应用. . . . , 再作△B 2A 3B 3 与△B 2A 2B 1 关于点 B 2 成中心对称,如此作下去, 则△B 2n A 2n+1B 2n+1(n 是正整数)的顶点 A 2n+1 的坐标是( )A (4n ﹣1,B (2n ﹣1,C (4n+1,D (2n+1,) ) ) )考点: 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专题: 压轴题;规律型.分析: 首先根据△OA 1B 1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可得 A 1 的坐标为(1 ),B 1 的坐标为(2,0);然后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分别求出点 A 2、A 3、A 4 的坐标各是多少;最后总结出 A n 的坐标的规律,求出 A 2n+1 的坐标是多少 即可.解答: 解:∵△OA 1B 1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A 1 的坐标为(1, ),B 1 的坐标为(2,0),∵△B 2A 2B 1 与△OA 1B 1 关于点 B 1 成中心对称,∴点 A 2 与点 A 1 关于点 B 1 成中心对称,∵2×2 ﹣1=3,2×0 ﹣ =﹣ ,∴点 A 2 的坐标是(3,﹣ ),∵△B 2A 3B 3 与△B 2A 2B 1 关于点 B 2 成中心对称,∴点 A 3 与点 A 2 关于点 B 2 成中心对称,∵2×4 ﹣3=5,2×0 ﹣(﹣ )= ,∴点 A 3 的坐标是(5, ),∵△B 3A 4B 4 与△B 3A 3B 2 关于点 B 3 成中心对称,∴点 A 4 与点 A 3 关于点 B 3 成中心对称,∵2×6 ﹣5=7,2×0 ﹣=﹣,∴点A4的坐标是(7,﹣),…,∵1=2×1 ﹣1,3=2×2 ﹣1,5=2×3 ﹣1,7=2×3 ﹣1,…,∴A n的横坐标是2n﹣1,A2n+1的横坐标是2(2n+1)﹣1=4n+1,∵当n 为奇数时,A n的纵坐标是,当n 为偶数时,A n的纵坐标是﹣,∴顶点A2n+1的纵坐标是,∴△B2n A2n+1B2n+1(n 是正整数)的顶点A2n+1的坐标是(4n+1,).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问题,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别判断出A n的横坐标、纵坐标各是多少.26.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AB:AC 等于( )A BD:CDB AD:CDC BC:AD D BC:AC....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先过点B 作BE∥AC 交AD 延长线于点E,由于BE∥AC,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DE∽△CDA,∠E=∠DAC,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而利用AD 时角平分线又知∠E=∠DAC=∠BAD,于是BE=AB,等量代换即可证.:解:如图过点B 作BE∥AC 交AD 延长线于点E,∵BE∥AC,∴∠DBE=∠C,∠E=∠CAD,∴△BDE∽△CDA,∴=,又∵AD 是角平分线,∴∠E=∠DAC=∠BAD,∴BE=AB,∴=,∴AB:AC=BD:CD.故选:A.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27.如图,在钝角△ABC 中,分别以 AB 和 AC 为斜边向△ABC 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ABE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 ACF ,EM 平分∠AEB 交 AB 于点 M ,取 BC 中点 D ,AC 中点 N ,连接 DN 、DE 、DF .下列结论 S 四边形 ABDN ;③DE=DF ;④DE ⊥DF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C 3 个D 4 个 . .,, A 1 个.B 2 个 .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中位线定理.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①首先根据 D 是 BC 中点,N 是 AC 中点 N ,可得 DN 是△ABC 的中位线,判断出 ;然后判断出 EM=,即可判断出 EM=DN ; ②首先根据 DN ∥AB ,可得△CDN ∽ABC ;然后根据DN=, 可 得 S △ABC , 所 以 S 四 边 形 ABDN 据此判断即可.③首先连接MD 、FN ,判断出DM=FN ,∠EMD=∠DNF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判断出△EMD ≌△ DNF ,即可判断出 DE=DF ., . ④首先判断 ,DM=FA ,∠EMD=∠EAF 根据相似计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判断出△EMD ∽△∠ EAF ,即可判断出∠MED=∠AEF ,然后根据∠MED+ ∠AED=45°,判断出∠DEF=45°,再根据 DE=DF ,判 断出∠DFE=45°,∠EDF=90°,即可判断出 DE ⊥DF:解:∵D 是 BC 中点,N 是 AC 中点, ∴DN 是△ABC 的中位线,∴DN ∥AB ,且 ;∵三角形 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M 平分∠AEB 交 AB 于点 M ,∴M 是 AB 的中点,∴EM=,又 ,∴EM=DN ,∴结论①正确;∵DN ∥AB ,∴△CDN ∽ABC ,∵DN=,∴S △CDN =S △ABC ,∴S △CDN =S 四边形 ABDN ,∴结论②正确;如图1,连接MD、FN,,∵D 是BC 中点,M 是AB 中点,∴DM 是△ABC 的中位线,∴DM∥AC,且;∵三角形A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N 是AC 的中点,∴FN=,又,∴DM=FN,∵DM∥AC,DN∥AB,∴四边形AMDN 是平行四边形,∴∠AMD=∠AND,又∵∠EMA=∠FNA=90°,∴∠EMD=∠DNF,在△EMD 和△DNF 中,,∴△EMD≌△DNF,∴DE=DF,∴结论③正确;如图2,连接MD,EF,NF,,∵三角形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M 平分∠AEB,∴M 是AB 的中点,EM⊥AB,∴EM=MA,∠EMA=90°,∠AEM=∠EAM=45°,∴,∵D 是BC 中点,M 是AB 中点,∴DM 是△ABC 的中位线,∴DM∥AC,且;∵三角形A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N 是AC 的中点,∴FN=,∠FNA=90°,∠FAN=∠AFN=45°,又,∴DM=FN=FA,∵∠EMD=∠EMA+∠AMD=90°+ ∠AMD,∠EAF=360°﹣∠EAM﹣∠FAN﹣∠BAC=360°﹣45°﹣45°﹣(180°﹣∠AMD)=90°+ ∠AMD∴∠EMD=∠EAF,在△EMD 和△∠EAF 中,∴△EMD∽△∠EAF,∴∠MED=∠AEF,。

中考数学压轴题重难点突破一 规律探索 类型二:图形规律

中考数学压轴题重难点突破一 规律探索 类型二:图形规律

10.★(2022·大庆)观察下列“蜂窝图”,按照这样的规律,则第 16 个 图案中的“ ”的个数是 4949 .

11.★(2022·十堰)如图,某链条每节长为 2.8 cm,每两节链条相连接
部分重叠的圆的直径为 1 cm,按这种连接方式,50 节链条总长度为 991 cm. 1
12.★(2022·牡丹江)如图,下列图形是将正三角形按一定规律排列, 则第 5 个图形中所有正三角形的个数是 48485 个.
16.★(2022·遂宁)“勾股树”是以正方形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直角三角 形,再以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重复这一过程所 画出来的图形,因为重复数次后的形状好似一棵树而得名.假设如图分 别是第一代勾股树、第二代勾股树、第三代勾股树,按照勾股树的作图 原理作图,则第六代勾股树中正方形的个数为 12127.
对于图形个数变化规律探索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1.标序号:记每个(组)图形的序数为“1,2,3,…,n”; 2.数图形个数:对应的图形个数用 a1, a2, a3,…,an 表示;
3.观察:a1,a2,a3,…,an 与对应序数之间的关系; ①图形个数与图序数是倍数或平方关系; ②图形个数与图序数关系不明确时,按照以下步骤找寻关系: 步骤一:列表表示 an-an-1 的值; 步骤二:将所列等式左右相加,得到(a2-a1)+(a3-a2)+…+(an-an-1) =an-a1 的值; 步骤三:表示 an; 4.验证:代入序号检验所得式子是否正确.
类型二:图形规律 (省卷 2017T18;天水 2017T16)
(一题多设问)
(1) ★如图,用火柴棍拼成一个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拼第一个图形共需
要 3 根火柴棍;拼第二个图形共需要 5 根火柴棍;…,照这样拼图,则 第 n 个图形需要 ((22n+n+1) 根火柴棍;

2017年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

2017年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压轴题

相似三角形中考压轴试题一、选择题1.(2014年江苏宿迁3分)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C=90°,AB=8,AD=3,BC=4,点P 为AB 边上一动点,若△P 与A △DPBC 是相似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2015贺州)如图,在△ABC 中,AB=AC=15,点D 是BC 边上的一动点(不与B 、C 重合),∠ADE=∠B=∠α,DE 交AB 于点E ,且tan ∠α= 3 4.有以下的结论:①△ADE ∽△ACD ;②当CD=9时,△ACD与△DBE 全等;③△BDE 为直角三角形时,BD 为12或 21 4 ;④0<BE ≤ 24 5,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入正确结论的序号).三、解答题1.(2014年福建三明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 2+bx+4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A (﹣ 2,0),与y 轴的交点为C ,对称轴是x=3,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B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经过B ,C 的直线l 平移后与抛物线交于点M ,与x 轴交于点N ,当以B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出点M 的坐标;(3)若点D 在x 轴上,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BD ≌△PBC ?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14年湖北十堰12分)已知抛物线C1:2yax12的顶点为A,且经过点B(﹣2,﹣1).(1)求A点的坐标和抛物线C1的解析式;(2)如图1,将抛物线C1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C2,且抛物线C2与直线AB相交于C,D两点,求S△OAC:S△OAD的值;(3)如图2,若过P(﹣4,0),Q(0,2)的直线为l,点E在(2)中抛物线C2对称轴右侧部分(含顶点)运动,直线m过点C和点E.问:是否存在直线m,使直线l,m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m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直线m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2014年湖南郴州10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B=60°BC,=16cm,AD是斜边BC上的高,垂足为D,BE=1cm.点M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N从点E出发,与点M同时同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以MN为边在BC的上方作正方形MNGH.点M到达点D时停止运动,点N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点G刚好落在线段AD上?(2)设正方形MNGH与Rt△ABC重叠部分的图形的面积为S,当重叠部分的图形是正方形时,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设正方形MNGH的边NG所在直线与线段AC交于点P,连接DP,当t为何值时,△CP是D等腰三角形?4.(2014年湖南衡阳10分)二次函数y=ax 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A(﹣3,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m)(其中m>0),顶点为D.(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系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①,当m=2时,点P为第三象限内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的面积为APCS,试求出S与点P的横坐标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S的最大值;(3)如图②,当m取何值时,以A、D、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相O似C?5.(2014年湖南益阳12分)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AB,∠B=60°,AB=10,BC=4,点P沿线段AB从点A向点B运动,设AP=x.(1)求AD的长;(2)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A、P、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B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ADP与△PCB的外接圆的面积分别为S1、S2,若S=S1+S2,求S的最小值.6.(2014年内蒙古呼伦贝尔13分)以AB为直径作半圆O,AB=10,点C是该半圆上一动点,连接AC、BC,延长BC至点D,使DC=BC,过点D作DE⊥AB于点E,交AC于点F,在点C运动过程中:(1)如图1,当点E与点O重合时,连接OC,试判断△CO的B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当DE=8时,求线段EF的长;(3)当点E在线段OA上时,是否存在以点E、O、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相B似C?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线段O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2014年山东日照14分)如图1,在菱形OABC中,已知OA=23,∠AOC=60°,抛物线y=ax 2+bx+c (a≠0)经过O,C,B三点.(1)求出点B、C的坐标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AB的中点,直线AG垂直BC于点G,点P在直线AG上.①当OP+PC的最小值时,求出点P的坐标;②在①的条件下,连接PE、PF、EF得△PEF,问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M,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E相F似?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2014年山东威海12分)如图,已知抛物线y=ax 2+bx+c(a≠0)经过A(﹣1,0),B(4,0),C(0,2)三点.(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E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E使以A、B、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相O似B?若存在,试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将直线BC平移,使其经过点A,且与抛物线相交于点D,连接BD,试求出∠BD的A度数.9.(2014年宁夏区10分)在Rt△ABC中,∠C=90°,P是BC边上不同于B、C的一动点,过P作PQ⊥AB,垂足为Q,连接AP.△与PB△QABC相似;有(1)试说明不论点P在BC边上何处时,都(2)若AC=3,BC=4,当BP为何值时,△AQ面P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R t△AOP(3)在Rt△ABC中,两条直角边BC、AC满足关系式BC=AC,是否存在一个的值,使既与Rt△ACP全等,也与Rt△BQP全等.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B点,动点P410.(2014年新疆区、兵团12分)如图,直线y x83A O方向向点O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单位的速度沿B 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3.)(1)写出A,B两点的坐标;(2)设△AQP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t为何值时,△AQ的P面积最大?(3)当t为何值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相B似O,并直接写出此时点Q的坐标.11.(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A、B在x轴上,连接O D、BD、△BOD的外心I在中线BF上,BF与AD交于点E.(1)求证:△OAD≌△EAB;(2)求过点O、E、B的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解析式;(3)在(2)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其关于直线BF的对称点在x轴上?若有,求出点P的坐标;(4)连接O E,若点M是直线BF上的一动点,且△B与M△DOED相似,求点M的坐标.12.(2014年云南省9分)已知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矩形ABCD是顶点坐标分别为A(3,0)、B(3,4)、C(0,4).点D在y轴上,且点D的坐标为(0,﹣5),点P是直线AC上的一动点.(1)当点P运动到线段A C的中点时,求直线DP的解析式(关系式);(2)当点P沿直线AC移动时,过点D、P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M.问在x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使△DOM 与△ABC相似的点M?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点P沿直线AC移动时,以点P为圆心、R(R>0)为半径长画圆.得到的圆称为动圆P.若设动圆P的半径长为A C2,过点D作动圆P的两条切线与动圆P分别相切于点E、F.请探求在动圆P中是否存在面积最小的四边形DEPF?若存在,请求出最小面积S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2014年浙江湖州12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以P(1,1)为圆心的⊙P 与x轴,y轴分别相切于点M和点N,点F从点M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连接PF,过点PE⊥PF交y轴于点E,设点F运动的时间是t秒(t>0)(1)若点E在y轴的负半轴上(如图所示),求证:PE=PF;(2)在点F运动过程中,设OE=a,OF=b,试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3)作点F关于点M的对称点F′,经过M、E和F′三点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Q,连接QE.在点F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以点Q、O、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P、M、F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2013年山东日照14分)已知,如图(a),抛物线2yaxbxc经过点A(x1,0),B(x2,0),C(0,-2),其顶点为D.以AB为直径的⊙M交y轴于点E、F,过点E作⊙M的切线交x轴于点N。

2017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解答题部分(三)

2017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解答题部分(三)

2017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一一解答题部分(三)241. (河南省23)如图,直线y=—3X+ c与x轴交于点A(3, 0),与y轴交于点B,抛物(1) 求点B的坐标和抛物线的解析式;⑵M(m, 0)为x轴上一个动点,过点M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AB和抛物线分别交于点P、N,①点M在线段OA上运动,若以B, P, 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PM相似,求点M的坐标;②点M在x轴上自由运动,若三个点M, P, N中恰有一点是其它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三点重合除外),则称M , P, N三点为“共谐点” •请直接写出使得M , P, N三点成为“共谐点”的m的值.42. (黑龙江大庆28)如图,直角?ABC中,/ A为直角,AB = 6, AC= 8 •点P, Q, R 分别在AB , BC, CA边上同时开始作匀速运动,2秒后三个点同时停止运动,点P由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Q由点B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R 由点C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在运动过程中:(1) 求证:?APR, ?BPQ, ?CQR的面积相等;⑵求?PQR面积的最小值;(3)用t(秒)(0 w t w 2)表示运动时间,是否存在t,使/ PQR= 90。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3. (黑龙江哈尔滨26)已知:AB是O O的弦,点C是AB的中点,连接OB、OC, OC交AB于点D .⑴如图1,求证:AD = BD;(2) 如图2,过点B作O O的切线交0C的延长线于点M,点P是AC上一点,连接AP、BP,求证:/ APB-Z OMB = 90°⑶如图3,在⑵的条件下,连接DP、MP,延长MP交O O于点Q,若MQ = 6DP , sinZ ABO = 5,求MQ 的值•44. (黑龙江哈尔滨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 x2+ bx+ c 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直线y = x- 3经过B、C两点.(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过点C作直线CD丄y轴交抛物线于另一点D,点P是直线CD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过点P作PE丄x轴于点E, PE交CD于点F,交BC于点M,连接AC,过点M作MN丄AC于点N,设点P的横坐标为t,线段MN的长为d,求d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⑶在⑵的条件下,连接PC,过点B作BQ丄PC于点Q(点Q在线段PC上),BQ交CD 于点T,连接OQ交CD于点S,当ST= TD时,求线段MN的长.45. (黑龙江龙东28)如图,矩形AOCB的顶点A、C分别位于x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线段OA、OC的长度满足方程|x—15| + y- 13 = O(OA>OC),直线y = kx+ b分别与x 轴、y轴交于M、N两点,将△ BCN沿直线BN折叠,点C恰好落在直线MN上的点D3处,且tan Z CBD = 74(1) 求点B的坐标;(2) 求直线BN的解析式;(3) 将直线BN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y轴向下平移,求直线BN扫过矩形AOCB 的面积S关于运动的时间t(0 v t < 13)的函数关系式.46. (黑龙江齐齐哈尔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矩形OABC沿对角线AC所在的直线折叠,点B落在点D处,DC与y轴相交于点E.矩形OABC的边OC, OA的长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12x+ 32= 0的两个根,且0A>OC. 3 43 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4 若F是直线AC上一个动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使以点E, C, P, 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7. (黑龙江绥化28)如图,在矩形ABCD中,E为AB边上一点,EC平分/ DEB, F为CE 的中点,连接AF, BF,过点E作EH II BC分别交AF, CD于G, H两点.(1) 求证:DE = DC ;(2) 求证:AF丄BF;⑶当AF?GF = 28时,请直接写出CE的长.348. (黑龙江绥化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y = — 4X + 1交y 轴于点B ,交x 轴于点1 ~ , 3A ,抛物线y = — 2x 5 6 + bx + c 经过点B ,与直线y = — 4+1交于点C(4, — 2).(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如图,横坐标为 m 的点M 在直线BC 上方的抛物线上,过点 M 作ME II y 轴交直线 BC 于点E ,以ME 为直径的圆交直线 BC 于另一点D ,当点E 在x 轴上时,求△ DEM 的周长. ⑶将△ AOB 绕坐标平面内的某一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得到△ A 1O 1B 1,点A , O , B 的对应点分别是点 A 1, 01, B 1,若厶A 1O 1B 1的两个顶点恰好落在抛物线上,请直接写出 方,且CE = £5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 D 的坐标;6 求证:直线DE 是厶ACD 外接圆的切线;1⑶在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找一点 P ,使S ?ACP = ?S ?ACD ,求点P 的坐标;⑷在坐标轴上找一点 M ,使以点B 、C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CD 相似,直接写出点 M 的坐标.c350. (湖北恩施24)如图12,已知抛物线y= ax2+ c过点(-2, 2) , (4, 5),过定点F(0, 2)的直线I: y= kx+ 2与抛物线交于A, B两点,点B在点A的右侧,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当点B在抛物线上运动时,判断线段BF与B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判断;(3) P为y轴上一点,以B, C, F, 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设点P(0, m),求自然数m的值;(4) 若k= 1,在直线I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QBF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及?QBF的最大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1. (湖北黄冈24)已知: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OABC是矩形, OA= 4,0C = 3.动点P从点C出发,沿射线CB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O出发,沿x轴正半轴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点P、点Q的运动时间为t(s).y j1C P£r7------ --- fc-Q J X⑴当t = 1s时,求经过点O, P, A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⑵当t = 2s时,求tan Z QPA的值;⑶当线段PQ与线段AB相交于点M,且BM = 2AM时,求t(s)的值;⑷连接CQ,当点P,Q在运动过程中,记?CQP与矩形O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与t 的函数关系式.52. (湖北黄石2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标准”的矩形,如我们的课本封面、A4的打印纸等,其实这些矩形的长与宽之比都为.2:1,我们不妨就把这样的矩形成为“标准矩形” •在“标准矩形” ABCD中,P为DC边上一定点,且CP = BC,如下图所示.(1)如图①,求证:BA = BP;⑵如图②,点Q在DC上,且DQ= CP,若G为BC边上一动点,当△ AGQ的周长最小时,求C—的值;⑶如图③,已知AD = 1,在(2)的条件下,连接AG并延长交D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BF , T 为BF的中点,M、N分别为线段PF与AB上的动点,且始终保持PM = BN,请证明:△ MNT的面积S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453. (湖北黄石25)如图,直线I: y= kx+ b(k v 0)与函数y = ;(x>0)的图象相交于A、C z\.两点,与x轴相交于T点,过A、C两点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B、D,过A、C两点作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直线AE与CD相交于点P,连接DE•设A、C4 4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a), (c, C),其中a>c>0.⑵如图②,若A、D、E、C四点在同一圆上,求k的值;⑶如图③,已知c= 1,且点P在直线BF上,试问:在线段AT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OM丄AM ?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4. (湖北荆门24)已知: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C= 90° , OB = 25, OC= 20.若点M是边O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O, C不重合),过点M作MN // OB交BC 于点N.(1)求点C的坐标;⑵当?MCN的周长与四边形OMNB的周长相等时,求CM的长;(3) 在OB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N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55. (湖北荆州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 —4X+ 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Q同时从点A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其中点P沿射线AB运动,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点Q沿射线AO运动,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长度.以点Q为圆心,PQ长为半径作O Q.(1)求证:直线AB是O Q的切线;⑵过点A左侧x轴上的任意一点C(m, 0),作直线AB的垂线CM,垂足为M •若CM 与O Q 相切于点D,求m与t的函数关系式(不需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⑶在⑵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C,直线AB、CM、y轴与O Q同时相切?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L O AF — G=90o, AC II OP 交OM 于C , D 为OB 的中点,DE 丄DC 交MN 于E .(1)如图1,若点B 在OP 上,则①AC_OE(填”或“〉”);②线段CA 、 CO 、CD 满足的等量关系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将图1中的等腰Rt △ ABO 绕O 点顺时针旋转 (0o< V 45。

2017年中考数学填空压轴题

2017年中考数学填空压轴题

2017年中考数学填空压轴题填空题1(2017浙江衢州第15题)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 的圆心A 的坐标为(-1,0),半径为1,点P 为直线343+-=x y 上的动点,过点P 作⊙A 的切线,切点为Q ,则切线长P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答案】22. 【解析】试题解析:连接AP ,PQ ,当AP 最小时,PQ 最小,∴当AP ⊥直线y=﹣34x+3时,PQ 最小, ∵A 的坐标为(﹣1,0),y=﹣34x+3可化为3x+4y ﹣12=0, ∴22|3(1)4012|34+=3, ∴223-1=22.考点:1.切线的性质;2.一次函数的性质.2.(2017重庆A卷第18题)如图,正方形ABCD中,AD=4,点E是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DE,过点E作EF⊥ED,交AB于点F,连接DF,交AC于点G,将△EFG沿EF翻折,得到△EFM,连接DM,交EF于点N,若点F是AB的中点,则△EMN的周长是.学科网【答案】【解析】试题解析:如图1,过E作PQ⊥DC,交DC于P,交AB于Q,连接BE,∵DC∥AB,∴PQ⊥AB,∵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D=45°,∴△P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E=PC,设PC=x,则PE=x,PD=4﹣x,EQ=4﹣x,∴PD=EQ,∵∠DPE=∠EQF=90°,∠PED=∠EFQ,∴△DPE≌△EQF,∴DE=EF,易证明△DEC≌△BEC,∴DE=BE,∴EF=BE,∵EQ ⊥FB ,∴FQ=BQ=12BF, ∵AB=4,F 是AB 的中点,∴BF=2,∴FQ=BQ=PE=1,∴CE=2,Rt △DAF 中,DF=2242=25+,∵DE=EF,DE ⊥EF, ∴△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EF=25=102,∴PD=22DE PE -=3,如图2,∵DC ∥AB ,∴△DGC ∽△FGA ,∴422CG DC DG AG AF FG ====, ∴CG=2AG ,DG=2FG,∴FG=1252533⨯=, ∵22442+=∴CG=233⨯=,∴-=,连接GM、GN,交EF于H,∵∠GFE=45°,∴△GH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 =,∴EH=EF﹣-=∴∠NDE=∠AEF,∴tan∠NDE=tan∠AEF=EN GH DE EH=,123EN==,∴EN=2,∴NH=EH﹣EN=326-=,Rt△GNH中,6==,由折叠得:MN=GN,EM=EG,∴△EMN的周长=EN+MN+EM=2632+++=考点:1。

2017中考数学压轴题 福建历年中考压轴精选(2020年7月整理).pdf

2017中考数学压轴题 福建历年中考压轴精选(2020年7月整理).pdf
式为______________;
(2)判断 △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 △ABC 内部能否截出面积最大的矩形 DEFC(顶点 D、E、F、G 在△ABC 各边 上)?若能,求出在 AB 边上的矩形顶点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抛物线
y
=
ax2
+
bx
+
c
的顶点坐标是

b 2a
,
证明:如图 2 过点 P 作 MN⊥AD 于点 M,交 BC 于点 N, 因为 AD∥BC,MN⊥AD,所以 Hale Waihona Puke N⊥BC5学海无涯
在 Rt△AMP 中,PA2=PM2+MA2
在 Rt△BNP 中,PB2=PN2+BN2
在 Rt△DMP 中,PD2=DM2+PM2
在 Rt△CNP 中,PC2=PN2+NC2
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同时另一个动点 Q 以某一速度从点 B 沿线段 BC 移动,经过 t 秒 的移动,线段 PQ 被 BD 垂直平分,求 t 的值; (3)在(2)的情况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M,使 MQ+MC 的值最小? 若存在,请求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注:抛物线 y = ax2 + bx + c 的对称轴为 x = − b ) 2a
过点 F 的双曲线为 C1 ,过点 M 且以 B 为顶点的抛物线为 C2 , 过点 P 且以 M 为顶点的抛物线为 C3 .
(1) 如图 10,当 m=6 时,①直接写出点 M、F 的坐标,
图 10
②求 C1 、 C2 的函数解析式;
(2)当 m 发生变化时, ①在 C1 的每一支上,y 随 x 的增大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BC=4:3,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向点A运动,速度为2cm/s,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AC、BC的长;(2)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PBQ的面积为y(cm2),当△PBQ存在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点Q在CA上运动,使PQ⊥AB时,以点B、P、Q为定点的三角形与△ABC 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4)当x=5秒时,在直线PQ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BCM得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最小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AC=4x,BC=3x,在Rt△ABC中,AC2+BC2=AB2,即:(4x)2+(3x)2=102,解得:x=2,∴AC=8cm,BC=6cm;(2)①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过点Q作QH⊥AB于H,∵AP=x,∴BP=10﹣x,BQ=2x,∵△QHB∽△ACB,∴QH QBAC AB,∴Q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P•QH=12(10﹣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45x2+8x(0<x≤3),②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过点Q作QH′⊥AB于H′,∵AP=x,∴BP=10﹣x,AQ=14﹣2x,∵△AQH′∽△ABC,∴'AQ QHAB BC=,即:'14106x Q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解得:Q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4﹣x),∴y=12PB•QH′=12(10﹣x)•35(14﹣x)=310x2﹣365x+42(3<x<7);∴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248(03)533642(37)105x x xx x 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AP=x,AQ=14﹣x,∵PQ⊥AB,∴△APQ∽△ACB,∴AP AQ PQAC AB BC==,即:148106x x PQ-==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解得:x=569,PQ=143,∴PB=10﹣x=349,∴1421334179PQ BCPB A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当点Q在CA上运动,使PQ⊥AB时,以点B、P、Q为定点的三角形与△ABC不相似;(4)存在.理由:∵AQ=14﹣2x=14﹣10=4,AP=x=5,∵AC=8,AB=10,∴PQ是△ABC的中位线,∴PQ∥AB,∴PQ⊥AC,∴PQ是AC的垂直平分线,∴PC=AP=5,∴当点M与P重合时,△BCM的周长最小,∴△BCM的周长为:MB+BC+MC=PB+BC+PC=5+6+5=16.∴△BCM的周长最小值为16.2、(12分)如图,矩形ABCD中,点P在边CD上,且与点C、D不重合,过点A作AP的垂线与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连接PQ,PQ的中点为M.(1)求证:△ADP∽△ABQ;(2)若AD=10,AB=20,点P在边CD上运动,设DP=x, BM 2=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线段BM长的最小值;(3)若AD=10, AB=a,DP=8,随着a的大小的变化,点M的位置也在变化,当点M落在矩形ABCD外部时,求a的取值范围。

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P=∠ABC=∠BAD=90°∵∠ABC+∠ABQ=180°∴∠ABQ=∠ADP =90°∵AQ⊥AP ∴∠PAQ=90°∴∠QAB+ ∠BAP=90°又∵∠PAD+∠BAP=90°∴∠PAD=∠QAB在△ADP与△ABQ中∵ADP ABQPAD QAB ∠=∠⎧⎨∠=∠⎩∴△ADP∽△ABQ(2)如图,作MN⊥QC,则∠QNM=∠QCD=90°又∵∠MQN=∠PQC∴△MQN∽△PQC ∴MN QM PC QP=∵点M是PQ的中点∴12QMQP=xQP20-xNQP∴12MN QM QN PC QP QC === 又∵20PC DC DP x =-=- ∴11(20)22MN PC x ==- 11(10)22QN QC QB ==+ ∵△ADP ∽△ABQ ∴AD DP AB BQ = 1020x BQ= ∴2BQ x = ∵111(10)(210)222QN QC QB x ==+=+ ∴12(210)52BN QB QN x x x =-=-+=-在Rt △MBN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1(20)(5)2BM MN BN x x ⎛⎫=+=-+- ⎪⎝⎭即:25201254y x x =-+ (020)x ≤≤ 当4x =即4DP =时,线段BM长的最小值==(3)如图,当点PQ 中点M 落在AB 上时,此时QB=BC=10由△ADP ∽△ABQ 得10810a=解得:12.5a =∴随着a 的大小的变化,点M 的位置也在变化,当点M 落在矩形ABCD 外部时,求a 的取值范围为:12.5a >3、如图,抛物线c bx ax y ++=2关于直线1=x 对称,与坐标轴交于C B A 、、三点,且4=AB ,点⎪⎭⎫ ⎝⎛232,D 在抛物线上,直线是一次函数()02≠-=k kx y 的图象,点O 是坐标原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平分四边形OBDC 的面积,求k 的值.(3)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与直线交于N M 、两点,问在y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一定点P ,使得不论k 取何值,直线PM 与PN 总是关于y 轴对称?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CP Q10 a答案:(1)因为抛物线关于直线x=1对称,AB=4,所以A(-1,0),B(3,0),由点D(2,1.5)在抛物线上,所以⎩⎨⎧=++=+-5.1240c b a c b a ,所以3a+3b=1.5,即a+b=0.5,又12=-a b ,即b=-2a,代入上式解得a =-0.5,b =1,从而c=1.5,所以23212++-=x x y .24.(14分)(2013•温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6,0),B(0.8),点C的坐标为(0,m),过点C作CE⊥AB于点E,点D为x轴上的一动点,连接CD,DE,以CD,DE为边作▱CDEF.(1)当0<m<8时,求CE的长(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当m=3时,是否存在点D,使▱CDEF的顶点F恰好落在y轴上?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若存在唯一的位置,使得▱CDEF为矩形,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的值.解答:解:(1)∵A(6,0),B(0,8).∴OA=6,OB=8.∴AB=10,∵∠CEB=∠AOB=90°,又∵∠OBA=∠EBC,∴△BCE∽△BAO,∴=,即=,∴CE=﹣m;(2)∵m=3,∴BC=8﹣m=5,CE=﹣m=3.∴BE=4,∴AE=AB﹣BE=6.∵点F落在y轴上(如图2).∴DE∥BO,∴△EDA∽△BOA,∴=即=.∴OD=,∴点D的坐标为(,0).(3)取CE的中点P,过P作PG⊥y轴于点G.则CP=CE=﹣m.(Ⅰ)当m>0时,①当0<m<8时,如图3.易证∠GCP=∠BAO,∴cos∠GCP=cos∠BAO=,∴CG=CP•cos∠GCP=(﹣m)=﹣m.∴OG=OC+OG=m+﹣m=m+.根据题意得,得:OG=CP,∴m+=﹣m,解得:m=;②当m≥8时,OG>CP,显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m的值.(Ⅱ)当m=0时,即点C与原点O重合(如图4).(Ⅲ)当m<0时,①当点E与点A重合时,(如图5),易证△COA∽△AOB,∴=,即=,解得:m=﹣.②当点E与点A不重合时,(如图6).OG=OC﹣OG=﹣m﹣(﹣m)=﹣m﹣.由题意得:OG=CP,∴﹣m﹣=﹣m.解得m=﹣.综上所述,m的值是或0或﹣或﹣.28、如图,过原点的直线l1:y=3x,l2: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点P从原点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直线PQ交y轴正半轴于点Q,且分别交l1、l2于点A、B.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时,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t.△AOB 的面积为S l(如图①).以AB为对角线作正方形ACBD,其面积为S2(如图②).连接PD并延长,交l1于点E,交l2于点F.设△PEA的面积为S3;(如图③)(1)S l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2)直线OC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3)S2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4)S3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解:(1)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点坐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点坐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S1=S△AOP﹣S△BOP=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2(2)由(1)得,点C的坐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设直线OC的解析式为y=kx,根据题意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k=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直线OC的解析式为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3)由(1)、(2)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C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S2=CB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设直线PD的解析式为y=k1x+b,由(1)知,点D的坐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将P(t,0)、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代入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解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直线PD的解析式为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E点坐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S3=S△EOP﹣S△AOP=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2.25.(10分)(2013•天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点B(0,4),点E 在OB上,且∠OAE=∠0BA.(Ⅰ)如图①,求点E的坐标;(Ⅱ)如图②,将△AEO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A′E′O′,连接A′B、BE′.①设AA′=m,其中0<m<2,试用含m的式子表示A′B2+BE′2,并求出使A′B2+BE′2取得最小值时点E′的坐标;②当A′B+BE′取得最小值时,求点E′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考点:相似形综合题.分析:(Ⅰ)根据相似三角形△OAE∽△OBA的对应边成比例得到=,则易求OE=1,所以E(0,1);(Ⅱ)如图②,连接EE′.在Rt△A′BO中,勾股定理得到A′B2=(2﹣m)2+42=m2﹣4m+20,在Rt△BE′E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BE′2=E′E2+BE2=m2+9,则A′B2+BE′2=2m2﹣4m+29=2(m﹣1)2+27.所以由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知,当m=1即点E′的坐标是(1,1)时,A′B2+BE′2取得最小值.解答:解:(Ⅰ)如图①,∵点A(﹣2,0),点B(0,4),∴OA=2,OB=4.∵∠OAE=∠0BA,∠EOA=∠AOB=90°,∴△OAE∽△OBA,∴=,即=,解得,OE=1,∴点E的坐标为(0,1);(Ⅱ)①如图②,连接EE′.由题设知AA′=m(0<m<2),则A′O=2﹣m.在Rt△A′BO中,由A′B2=A′O2+BO2,得A′B2=(2﹣m)2+42=m2﹣4m+20.∵△A′E′O′是△AEO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的,∴EE′∥AA′,且EE′=AA′.∴∠BEE′=90°,EE′=m.又BE=OB﹣OE=3,∴在Rt△BE′E中,BE′2=E′E2+BE2=m2+9,∴A′B2+BE′2=2m2﹣4m+29=2(m﹣1)2+27.当m=1时,A′B2+BE′2可以取得最小值,此时,点E′的坐标是(1,1).②如图②,过点A作AB′⊥x,并使AB′=BE=3.易证△AB′A′≌△EBE′,∴B′A=BE′,∴A′B+BE′=A′B+B′A′.当点B、A′、B′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B+B′A′最小,即此时A′B+BE′取得最小值.易证△AB′A′∽△OBA′,∴==,∴AA′=×2=,∴EE′=AA′=,∴点E′的坐标是(,1).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移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点.此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17、(12分)(2013•雅安)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3,0),B(1,0),C (0,3)三点,其顶点为D,对称轴是直线l,l与x轴交于点H.(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是该抛物线对称轴l上的一个动点,求△PBC周长的最小值;(3)如图(2),若E是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E与A、D不重合),过E点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F,交x轴于点G,设点E的横坐标为m,△ADF的面积为S.①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②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及此时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由题意可知: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PBC的周长为:PB+PC+BC∵BC是定值,∴当PB+PC最小时,△PBC的周长最小,∵点A、点B关于对称轴I对称,∴连接AC交l于点P,即点P为所求的点∵AP=BP∴△PBC的周长最小是:PB+PC+BC=AC+BC∵A(﹣3,0),B(1,0),C(0,3),∴AC=3,BC=;(3)①∵抛物线y=﹣x2﹣2x+3顶点D的坐标为(﹣1,4)∵A(﹣3,0)∴直线AD的解析式为y=2x+6∵点E的横坐标为m,∴E(m,2m+6),F(m,﹣m2﹣2m+3)∴EF=﹣m2﹣2m+3﹣(2m+6)=﹣m2﹣4m﹣3∴S=S△DEF+S△AEF=EF•GH+EF•AC=EF•AH=(﹣m2﹣4m﹣3)×2=﹣m2﹣4m﹣3;②S=﹣m2﹣4m﹣3=﹣(m+2)2+1;∴当m=﹣2时,S最大,最大值为1此时点E的坐标为(﹣2,2).16、(12分)(2013•南昌)已知抛物线y n=﹣(x﹣a n)2+a n(n为正整数,且0<a1<a2<…<a n)与x轴的交点为A n﹣1(b n﹣1,0)和A n(b n,0),当n=1时,第1条抛物线y1=﹣(x ﹣a1)2+a1与x轴的交点为A0(0,0)和A1(b1,0),其他依此类推.(1)求a1,b1的值及抛物线y2的解析式;(2)抛物线y3的顶点坐标为(,);依此类推第n条抛物线y n的顶点坐标为(,);所有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满足的函数关系式是;(3)探究下列结论:①若用A n﹣1A n表示第n条抛物线被x轴截得的线段长,直接写出A0A1的值,并求出A n﹣1A n;②是否存在经过点A(2,0)的直线和所有抛物线都相交,且被每一条抛物线截得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直线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当n=1时,第1条抛物线y1=﹣(x﹣a1)2+a1与x轴的交点为A0(0,0),∴0=﹣(0﹣a1)2+a1,解得a1=1或a1=0.由已知a1>0,∴a1=1,∴y1=﹣(x﹣1)2+1.令y1=0,即﹣(x﹣1)2+1=0,解得x=0或x=2,∴A1(2,0),b1=2.由题意,当n=2时,第2条抛物线y2=﹣(x﹣a2)2+a2经过点A1(2,0),∴0=﹣(2﹣a2)2+a2,解得a2=1或a2=4,∵a1=1,且已知a2>a1,∴a2=4,∴y2=﹣(x﹣4)2+4.∴a1=1,b1=2,y2=﹣(x﹣4)2+4.(2)抛物线y2=﹣(x﹣4)2+4,令y2=0,即﹣(x﹣4)2+4=0,解得x=2或x=6.∵A1(2,0),∴A2(6,0).由题意,当n=3时,第3条抛物线y3=﹣(x﹣a3)2+a3经过点A2(6,0),∴0=﹣(6﹣a3)2+a3,解得a3=4或a3=9.∵a2=4,且已知a3>a2,∴a3=9,∴y3=﹣(x﹣9)2+9.∴y3的顶点坐标为(9,9).由y1的顶点坐标(1,1),y2的顶点坐标(4,4),y3的顶点坐标(9,9),依此类推,y n的顶点坐标为(n2,n2).∵所有抛物线顶点的横坐标等于纵坐标,∴顶点坐标满足的函数关系式是:y=x.(3)①∵A0(0,0),A1(2,0),∴A0A1=2.y n=﹣(x﹣n2)2+n2,令y n=0,即﹣(x﹣n2)2+n2=0,解得x=n2+n或x=n2﹣n,∴A n﹣1(n2﹣n,0),A n(n2+n,0),即A n﹣1A n=(n2+n)﹣(n2﹣n)=2n.②存在.设过点(2,0)的直线解析式为y=kx+b,则有:0=2k+b,得b=﹣2k,∴y=kx﹣2k.设直线y=kx﹣2k与抛物线y n=﹣(x﹣n2)2+n2交于E(x1,y1),F(x2,y2)两点,联立两式得:kx﹣2k=﹣(x﹣n2)2+n2,整理得:x2+(k﹣2n2)x+n4﹣n2﹣2k=0,∴x1+x2=2n2﹣k,x1•x2=n4﹣n2﹣2k.过点F作FG⊥x轴,过点E作EG⊥FG于点G,则EG=x2﹣x1,FG=y2﹣y1=[﹣(x2﹣n2)2+n2]﹣[﹣(x1﹣n2)2+n2]=(x1+x2﹣2n2)(x1﹣x2)=k(x2﹣x1).在Rt△EFG中,由勾股定理得:EF2=EG2+FG2,即:EF2=(x2﹣x1)2+[k(x2﹣x1)]2=(k2+1)(x2﹣x1)2=(k2+1)[(x1+x2)2﹣4x1•x2],将x1+x2=2n2﹣k,x1•x2=n4﹣n2﹣2k代入,整理得:EF2=(k2+1)[4n2•(1﹣k)+k2+8k],当k=1时,EF2=(1+1)(1+8)=9,∴EF=3为定值,∴k=1满足条件,此时直线解析式为y=x﹣2.∴存在满足条件的直线,该直线的解析式为y=x﹣2.15.(2012义乌市)如图1,已知直线y=kx与抛物线y=交于点A(3,6).(1)求直线y=kx的解析式和线段OA的长度;(2)点P为抛物线第一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PM,交x轴于点M(点M、O不重合),交直线OA于点Q,再过点Q作直线PM的垂线,交y轴于点N.试探究:线段QM 与线段QN的长度之比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3)如图2,若点B为抛物线上对称轴右侧的点,点E在线段OA上(与点O、A不重合),点D(m,0)是x轴正半轴上的动点,且满足∠BAE=∠BED=∠AOD.继续探究:m在什么范围时,符合条件的E点的个数分别是1个、2个?解答:解:(1)把点A(3,6)代入y=kx 得;∵6=3k,∴k=2,∴y=2x.(2012义乌市)OA=.…(3分)(2)是一个定值,理由如下:如答图1,过点Q作QG⊥y轴于点G,QH⊥x轴于点H.①当QH与QM重合时,显然QG与QN重合,此时;②当QH与QM不重合时,∵QN⊥QM,QG⊥QH不妨设点H,G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MQH=∠GQN,又∵∠QHM=∠QGN=90°∴△QHM∽△QGN…(5分),∴,当点P、Q在抛物线和直线上不同位置时,同理可得.…(7分)①①(3)如答图2,延长AB交x轴于点F,过点F作FC⊥OA于点C,过点A作AR⊥x轴于点R∵∠AOD=∠BAE,∴AF=OF,∴OC=AC=OA=∵∠ARO=∠FCO=90°,∠AOR=∠FOC,∴△AOR∽△FOC,∴,∴OF=,∴点F(,0),设点B(x,),过点B作BK⊥AR于点K,则△AKB∽△ARF,∴,即,解得x1=6,x2=3(舍去),∴点B(6,2),∴BK=6﹣3=3,AK=6﹣2=4,∴AB=5 …(8分);(求AB也可采用下面的方法)设直线AF为y=kx+b(k≠0)把点A(3,6),点F(,0)代入得k=,b=10,∴,∴,∴(舍去),,∴B(6,2),∴AB=5…(8分)(其它方法求出AB的长酌情给分)在△ABE与△OED中∵∠BAE=∠BED,∴∠ABE+∠AEB=∠DEO+∠AEB,∴∠ABE=∠DEO,∵∠BAE=∠EOD,∴△ABE∽△OED.…(9分)设OE=x,则AE=﹣x (),由△ABE∽△OED得,∴∴()…(10分)∴顶点为(,)如答图3,当时,OE=x=,此时E点有1个;当时,任取一个m的值都对应着两个x值,此时E点有2个.∴当时,E点只有1个…(11分)当时,E点有2个…(12分).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其中∠AOB=90°,OA=2,OB=4,如图,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OB交于点C,与边AB交于点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