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测试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测试题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6·洛阳统考]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是()①承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④尊重规律的客观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5·上海青浦一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物质存在于意识之外B.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世界C.意识能穷尽物质世界的奥秘D.认识物质世界要经历一个过程3.[2016·苏北四市期中]2015年7月,美国宇航局宣布,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另一个地球”,“它就是位于太阳系外的行星开普勒-452b,与地球的相似指数为0.98”。

9月,美国宇航局又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

这说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④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重要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澳大利亚天文学家斯特凡·凯勒在银河系中发现年龄为136亿岁的最古老恒星,这颗恒星于宇宙诞生后数百万年形成。

凯勒说,他由铁元素含量判定恒星年龄:含量越少,年龄越大。

宇宙诞生初始,只有氢、氦和少量锂元素,其他元素都在恒星中形成。

上述材料印证了()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们能够认识物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③物质是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具有绝对性、有条件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5·南通二模]“心之官则思”,孟子的这一观点()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C.认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D.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6.[2016·盐城期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高二政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word同步测试1 最新

高二政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word同步测试1 最新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2.“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2018年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3.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4.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5.2018年9月,太阳表面出现大黑子,直径10万千米。

据此回答5-6题。

此次黑子的出现,是太阳活动剧烈的标志,可能随时出现耀斑爆发,放射大量的强力射线,同时放射大量的带电粒子。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新事物在力量上强于旧事物D.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6.伴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工作草图的宣告完成,将来人类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来改造生命。

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①为世界物质性理论又一次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依据②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有力打击③随着科学的发展,意识的反作用越来越强,总有一天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④证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是以人们承认和服从自然为前提的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选题1.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

一201路最美寄语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

但从哲学角度看()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②物质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2.40多年的实践证明,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必须顺应历史逻辑与时代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与时代同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一论断的依据是①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只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就一定能获得成功③认识和利用规律需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革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9年我们将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

20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

这体现的哲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D.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4.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本质是一致的,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的意识的参与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A.①②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④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②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③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魔术师刘谦,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近景魔术,大家纷纷为他鼓掌喝彩。

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

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魔术表演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利用和改造B.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C.人们通过魔术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不存在的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2.如图漫画“有时候的成功,角度比力度更重要”体现的哲理是()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变规律B.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世界C.事物的发展推动了联系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3.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这说明()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C.任何事物的联系都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D.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要促成质变4.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今日西方教育家断言:“不提高就死亡。

”这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事物是运动的,学习无止境C.新事物最终会战胜旧事物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5.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的盛衰波动都是有周期的,人自出生之日起,三节律就同生命一起开始运行。

这一发现说明了()A.人的生命运动是有规律的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人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D.规律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6.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别人思想工作时常常要说“不忘本来”,本来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存在”范畴,是指事物及其产生,发展的本源、来源和背景。

从哲学角度看()①意识具有第一性②社会存在的客观性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物质和意识都可以是世界的本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7.宋代哲学家朱熹在一首题为“泛舟”的小诗里这样写道:“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2.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提升练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2.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提升练 新人教版必修4

探究世界的本质(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最近,韩国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与微电子兼容的方法来生长石墨烯,成功合成了多层石墨烯,进而解决了石墨烯制造方法与微电子器件不兼容的难题。

这一研究成果的取得( )①与科研人员的主动探索密切相关②因人类的行为而改变了事物的属性③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重大进步④建立在发挥人类思维潜能的基础上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解析】选B。

采用新方法合成多层石墨烯,体现了科研水平的提高,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事物的属性是自身固有的,不能改变,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属性,②错误。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④错误。

2.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高度概括抽象出的最本质的东西,而“事物”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故①②正确。

3.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

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

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3种鱼类随之灭绝。

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

这说明( )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解析】选A。

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与人类的活动无关的说法则是错误的,B项不选。

D项中“不可捉摸”错误。

C项与题意不符。

材料体现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A项正确。

4.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3)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3)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解析:“客观实在”是指宇宙间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答案:D2.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的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④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说法错误。

答案:B3.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解析: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故D项正确。

答案:D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规律性C.可知性 D.运动解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D项正确。

答案:D5.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解析:“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6.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 )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解析: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C项正确。

答案:C7.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提出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这一要求体现了(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D.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解析:“没有终点”“没有句号”体现了静止不是绝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而“有起点”“有逗号”体现了相对静止的存在,因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B项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 第2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2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4

4第2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

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

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②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3.“稳中求进”是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总基调。

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稳中求进”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B. 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辩证统一C.思维与存在的辩证统一 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4.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如果想摆脱某些思绪,最好回忆一件久远的事情;想停止某些想法,最好的办法是想想其他事情,尤其是发生在许久之前,或者文化差异大、空间距离远的事。

这进一步佐证了 ( )A.认识基于对过去的回忆 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C.认识基于对过去的忘却 D.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5.美国纽约有一种特别的迎接新年的方式,人们直接把信件、成绩单、银行账单,或者把不开心的事情写在卡片上,投入时代广场上的一台巨大粉碎机里粉碎,从而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

该做法 ( )①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虚幻的反映③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④承认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新兴的职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多种途径。

但有专家告诫:职场新人在涉入一个新的职业之前,应该对该职业做足够的了解,不能光凭一时兴趣便贸然闯入,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状况和性格特点谨慎选择。

这启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应该 (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C.按客观规律办事 D.树立正确的意识7.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搭载新型CCD立体相机,成功获取月球原始影像数据。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新人教版必修四)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新人教版必修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2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经济“伤不起”。

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③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A④观点错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客观实际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发展观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②不符合题意。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二者都()A.没有看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B.认为物质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C.没有看到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没有认识到物质是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解析:选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答案为C。

3.《深圳特区报》报道,由于在非洲相继出土了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遗骸化石,人类“走出非洲”说一度占了上风。

最近几年,亚洲和欧洲考古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在非洲发现的那些化石。

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

这表明()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解析:选D材料从人类的自然演化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产生的客观性;B错误,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都具有客观性。

A、C与材料无关。

4.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曾激励了无数南开学子。

下列校训所蕴含的哲理与之相一致的是()A.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B.悉尼大学:繁星纵变,智慧永恒C.麻省理工学院:理论与实践并重D.华盛顿大学:力量借助于真理解析:选B本题考查运动变化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

(2015·成都考前热身)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今天3D打印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

倘若将来能应用于医疗,那么器官移植将会变得非常简单,因为只要在患者身上取一些干细胞培养成为打印原料,就可打印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器官进行移植。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

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属性是改造活动的基础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世界C。

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D.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就能正确改造客观世界2.(2015·东城期末)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B。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C.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文化生活D。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3.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这些事物()A。

都具有客观实在性B。

不存在共同的属性和特征C。

都具有主动创造性D。

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4。

(2015·淮安5月信息卷)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

这是因为(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C。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5。

(2015·郑州三模)近来,“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

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②事物的性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③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心理感受A.①②B。

①③C。

②④ D.③④6.(2015·福州质检)“家和万事兴"历来是春节晚会的主题。

2015年春晚,在沿用过去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运用最先进的媒体技术直播晚会全过程,实现场外观众与演员的直通互动.这蕴涵的哲理是( )A。

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是统一的B。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C。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D.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统一的7。

(2015·徐州三检)下列观点正确反映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A.静即含动,动不舍静B。

江河竞注而不流C.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D。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这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

这一人口与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表明(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9.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暖,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春小麦生长期缩短,产品和品质都有所下降,而冬小麦则更加适宜种植了.气候变化还适宜棉花、葡萄等喜温作物的生长,而对马铃薯等喜冷作物却不利。

这就使农民不得不对原来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

该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农民的主观愿望决定的②从根本上说是由当地政府的政策决定的③是建立在变化了的实际基础上的④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A.①② B。

②③C.①③ D。

③④10.(2015·揭阳3月模拟)2013年是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一年,四川芦山地震、长三角持续高温天气、东北洪涝灾害、超强台风和雾霾天气等等。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②应该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应加大对自然的开发力度④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A.①② B。

①④C.②③D.②④11.(2015·武汉2月调研)爱因斯坦曾经说他相信有上帝,但是相信的不是一个人格化的上帝。

他不满意玻恩和海森伯对量子性质随机性和不可精确预期性的诠释,说了一句名言:“上帝永远不会掷骰子。

”对爱因斯坦世界观的正确理解有( )①爱因斯坦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着规律性②爱因斯坦倾向于世界具有统一性③爱因斯坦相信客观世界受规律支配④爱因斯坦没有清晰一致的世界观立场A.①③ B。

①②C。

②③ D.③④12.(2015·宝鸡三检)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互影响、相互决定A.①②B.①③C。

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3。

城外是25、4万亩新造林,城区有2900多条绿化设施道路、38万余株行道树;河流、湖泊、水库等91、9%的岸线有1 200多公里沿水防护林带,高铁、高速等道路沿线有1 400多公里沿路防护林带……掰着指头细数12年“绿色南京”建设成绩单,市农委林业处处长齐佩文期待地说,2014年,市民关注的森林碳汇总量有望超793万吨,这些碳汇从哪儿来,就从12年“绿色南京”建设年均35亿多元的生态功能效益中来。

结合所学《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说明“绿色南京”建设的合理性。

14。

(2015·邯郸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环境,形成了滩羊肉独特的风味品质,其肉质细嫩、无膻味、味道鲜美,被称为宁夏“五宝”之一,盐池“三宝”之首,享誉世界,备受消费者喜爱。

陈海靠做盐池滩羊生意赚了第一桶金。

由于散养放牧的越来越多,畜载量大大超标,导致草场破坏严重。

200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全面实施封山禁牧。

滩羊在圈养以后,人们开始饲喂青贮玉米和精料,比散养的时候长得快、肥,出栏时间大大提前。

人们发现,盐池滩羊圈养一段时间以后,羊肉的味道发生了改变,不那么香了,而且膻味重了.陈海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羊也是这个道理。

原来散养的滩羊长期在草场环境里,是吃着百草长大的,这对于滩羊肉特有味道的形成至关重要。

于是陈海让滩羊吃上了草场上的草,肉的味道有了一些改善,但是由于活动空间小,运动少,肉的品质和散养的还是有差距。

为此,陈海给滩羊建了十几亩的运动场。

滩羊吃上了原来的草,和原来一样活动,还喝上了原来的水(盐碱水,含矿物质特别多),盐池滩羊肉的味道有了进一步的转化。

经过几年的饲喂,盐池滩羊肉久违的味道终于又回来了,不仅鲜香浓郁,而且没有了膻气味。

如今,陈海的生意比以前更红火了,销售量大幅度提高。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陈海是如何“找回滩羊肉的味道的”?答案1。

选A 材料旨在强调3D技术的运用离不开可粘合材料和打印原料,这表明自然物的存在及属性对改造活动的重要性,答案为A;B、C、D三项表述不科学。

2.选A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是构成人类社会的物质要素,A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

选A 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属性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A正确;B否定了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共性,排除;C错误,主动创造性是意识活动而不是物质的特点;D否定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4。

选A 本题考查世界的本质。

材料旨在表明,是否蒙住眼睛与世界怎样没有关系,这是因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答案为A;B、C、D与题目指向不符。

5.选B 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等知识。

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时间的运动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①③正确;②否定了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保持不变,否定了事物的相对静止,错误;④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错误。

6。

选A 本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沿用过去的表演形式,这体现了静止的相对性;运用最先进的媒体技术直播晚会全过程,这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答案为A。

7.选A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答案为A;B是只看到相对静止而否定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C是否认物质是运动主体的唯心主义观点;D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8。

选C 材料旨在强调对人口与生育政策的逐步调整和完善,这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的体现,答案为C;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错误;材料未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B、D不当选。

9。

选D 根据气候变化调整种植结构,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和按客观规律办事,故选③④。

①错误,调整种植结构的“决定”是由农民作出的,但是这个“决定”是建立在客观实际基础上的,所以,从根本上说还是客观决定主观;②不选,政策也属于意识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10.选 D 本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题肢①说法错误,错在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现象”;题肢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题肢③说法错误,错在了“应加大对自然的开发力度",题肢④正确表达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11.选A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

材料旨在表明爱因斯坦不满意玻恩和海森伯对量子性质随机性和不可精确预期性的诠释,这意味着其相信物质世界具有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答案为A;材料未涉及世界的统一性,②不当选;④错误。

12.选B 本题考查物质、运动和规律之间的关系。

材料表明,城镇化是一个必然过程,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①③符合题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说法错误;客观决定主观,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④错误。

13.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设“绿色南京”是尊重自然的客观性、遵循客观规律的体现。

解答本题从这两方面思考即可,答案的组织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答案:(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善待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南京"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绿色南京”建设是遵循自然规律的正确选择,必然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4。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规律的有关知识,包括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