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
申论考试必背效应原理

申论考试必背效应原理申论大作文必背效应原理(释义与用法举例)申论备考中,总有同学抱怨自己只会写大白话。
有些老师要求学生积累素材,但很少有老师能把“素材”说清楚。
这篇文章列举了20余个效应原理类素材,送给你,你可以背诵下来,活学活用。
效应1:蝴蝶效应解释:在一个动态系统中,初始条件下的微小变化能带来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和巨大的连锁反应。
一个形象的说法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相似概念为骨牌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
举例:在申论考试中,蝴蝶效应可以用于论证“细节决定成败”相关的论点。
效应2:煮蛙效应解释:煮蛙效应,又叫温水煮青蛙,指的是将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跳出来,但如果将它放进冷水中慢慢加热,将会察觉不到危险而被煮死。
举例:常用于论证“忧患意识”的必要性,比如巨头诺基亚被智能手机时代抛弃暗然离场。
效应3:鲇鱼效应解释:在挪威活的沙丁鱼比死的贵很多,所以当地渔民把鲇鱼和沙丁鱼放在一起,鲇鱼东游西窜,沙丁鱼因此不停游动,提高了沙丁鱼存活率。
举例:常用于论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当引入竞争”等论点。
效应4:羊群效应解释:指的是人们容易受到其他人或者群体影响,从而跟随其他人或者群体的现象。
又叫从众效应或者乐队花车效应。
举例:常用于论证“理性思考”、“拒绝跟风”、“走自己的路(创新)”等论点。
效应5:破窗效应解释: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就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比如建筑物的破窗不及时修补,就会引发更多人打破窗户甚至做其他破坏行为。
举例:常用于论证“法不责众的观念要不得”、“防微杜渐”、“及时反思反省”等观点,强调从源头抓起,防止小错误蔓延成大麻烦。
效应6:马太效应解释:出自《马太福音》中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在现实中,只要获得了一点点成功,就会产生累积优势,进而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就,这也是造就了贫富差距的原因之一。
职场的定律

职场的定律关于职场的20条定律1、帕金森定律:官僚机构自我繁殖和自我持续膨胀的规律,是行政系统中存在的可怕顽症,目前还尚无药可医。
2、权力定律:如果权力高于法律,人民就会向权力求助,运用“关系”解决;如果法律高于权力,人民就会向律师求助,通过规则解决。
3、矛盾定律一:人人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跟领导走得太近了不行,离得太远也不行。
跟得太近了怕站错队,一旦大树倒下,大难就会临时;离得太远也不行,好处永远得不到,坏事却少不了。
4、矛盾定律二:只要是有利益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矛盾。
5、尴尬定律:苦干的不如巧干的;还有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
因而上去的不一定是能力强的,原地踏步的不一定是低能的。
6、变脸定律:见到上司唯唯诺诺,这是逼出来的;见到同级嘻嘻哈哈,这是装出来的;见到群众凶凶巴巴,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学会随机应变,因人而异,看风使舵,是机关的'立身之本、生存之道。
7、活跃定律:领导在办公室的时候,气氛永远是“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而领导不在办公室的时候,气氛就会变得异常活跃,海阔天空、说说笑笑、无所不及。
8、不公定律:能干的总有干不完的事情,不能干的总是没有事情干。
干得多的人犯错误的机率就高,到头来往往吃力不讨好;少干或者不干的人,往往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给领导的印象却是个好同志。
9、趋同定律:领导的爱好,往往会成为办公室成员的共同爱好,即爱好着领导的爱好,幸福着领导的幸福,快乐着领导的快乐。
10、转移定律:领导的领导批评了领导,作为被领导的你就得小心领导拿你当做“出气筒”;你要是觉得窝火,可以再找被你领导的人发一通脾气;如果没有,那就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有经验的老婆、孩子发现其脸色上阴到多云,一般都会知趣地走开。
11、加班定律:领导到了下班的时候不走,下级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走;加班等于敬业,至于效率可以不闻不问。
而领导不在的时候,加班等于白加。
12、新官定律:新上任的领导不管见到谁都是笑容可掬,亲切有加。
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100个经典管理定律汇总

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100个经典管理定律汇总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2.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3.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6.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27.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28.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30.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39.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0.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41.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42.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43.霍桑效应: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44.杰亨利法则:运用坦率真诚的沟通方式45.沟通的位差效应:平等交流是企业有效沟通的保证46.威尔德定理: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47.踢猫效应:不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48.雷鲍夫法则:认识自己和尊重他人49.特里法则: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50.华盛顿合作定律:团队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51.木桶定律:注重团队中的薄弱环节52.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53.凝聚效应:凝聚力越大,企业越有活力54.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55.蚁群效应:减掉工作流程中的多余56.飞轮效应:成功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57.米格—25效应: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58.儒佛尔定律:有效预测是英明决策的前提59.吉德林法则:认识到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60.手表定律:别让员工无所适从61.皮尔斯定律:完善培养接班人制度62.羊群效应: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不盲目跟风63.自来水哲学:大批量才能生产出廉价产品64.松下水坝经营法则:储存资金,以应付不时之需65.巴菲特定律:到竞争对手少的地方去投资66.吉格勒定理:设定高目标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67.卡贝定律: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68.布利丹效应:成功始于果敢的决策69.普希尔定律:再好的决策也经不起拖延70.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71.哈默定律:天下没有坏买卖72.隧道视野效应:不能缺乏远见和洞察力73.青蛙法则:时刻保持危机意识74.坠机理论:依赖“英雄”不如依赖机制75.奥卡姆剃刀定律: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76.帕金森定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77.达维多定律:不断创造新产品,同时淘汰老产品78.路径依赖:跳出思维定势79.跳蚤效应:管理者不要自我设限80.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机会81.犬獒效应:让企业在竞争中生存82.零和游戏原理:在竞争与合作中达到双赢83.快鱼法则:速度决定竞争成败84.马太效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85.生态位法则:寻求差异竞争,实现错位经营86.猴子—大象法则:以小胜大,以弱胜强87.破窗效应: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88.多米诺效应:一荣难俱荣,一损易俱损89.蝴蝶效应: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90.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91.王永庆法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92.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93.“100-1=0”定律:让每一个顾客都满意94.鱼缸理论:发现客户最本质的需求95.长鞭效应:加强供应链管理96.弗里施法则:没有员工的满意,就没有顾客的满意97.250定律:不怠慢任何一个顾客98.布里特定理:充分运用广告的促销作用99.尼伦伯格法则:成功的谈判,双方都是胜利者100.韦特莱法则:从别人不愿做的事做起。
公务员 管理学经典定律40条

管理学经典定律40条一、蝴蝶效应(台球效应)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Lorenz)60年代初提出: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称作蝴蝶效应。
思语:对个人或组织来说,必须做到"防微杜渐",防止危机的发生。
善终者慎始,谨小者慎微。
二、达维多定律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提出:一家企业要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第一个淘汰自己现有的产品。
思语:在"自吃幼崽"规则越来越盛行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组织要保持领先,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时刻否定并超越自己,及时把握创新机会。
三、马特莱法则(80:20法则)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维弗烈度·帕累托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提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即80%的价值是来自20%的因子,其余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因子。
例如:20%的业务骨干带动80%的工作业绩;20%的重点商品、重点用户带来了企业80%的利润等。
思语:企业经营时,必须抓住关键环节。
四、萨盖定律(手表定理)英国心理学家萨盖提出:戴一块手表的人知道准确的时间,戴两块手表的人便不敢确定几点了。
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思语:在企业经营时,管理层必须做到管理方法、经营目标、奖惩标准的统一。
五、皮尔卡丹定理法国著名企业家皮尔卡丹提出:用人上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
思语:企业管理层在人事安排上必须考虑团队整体效应,使得各个成员的优势得到发挥。
六、光环效应(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 Kelly)提出: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差)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差)的评价。
管理学定律大全

管理学定律大全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组织、计划、监督和资源分配等管理活动的学科。
在管理学理论中,有许多被认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定律,它们被广泛应用在实际管理中,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管理挑战。
下面是一份关于管理学定律的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学习管理学或从事管理工作的读者。
1. 帕金森定律:即“工作会膨胀以填满可用的时间”。
由德国历史学家西里尔·诺思科维奇·帕金森在1958年提出。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如果给一个任务设置较长的时间限制,那么它就会在这段时间内被完成,不论实际需要多少时间。
在时间管理中,应设置合理的时间限制,以免任务无限膨胀。
2. 墨菲定律:即“如果事情可能出错,它就会出错”。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需要考虑事情出错的可能性,并采取措施预防或纠正错误。
在管理中,需要时刻警惕可能的问题,以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3. 帕特森定律:即“任何事情都不会如预期般早完成,但一定会如预期般晚完成”。
这个定律提示我们在计划和预期时要有充分的余地,避免过于乐观的估计,从而更好地应对延迟和进度落后的情况。
4. 鲁特拉定律:即“80%的效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
这个定律源自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的研究成果,并在管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提醒我们关注并充分利用产生最大效益的那20%因素,而不是被其他80%的因素所困扰。
5. 布鲁克斯定律:即“不要企图用错误的方式解决一个问题”。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需要深入分析,找出根本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用临时的、错误的方法应对问题的表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洛林原则:即“在每一个系统中,一旦机会存在,它就会被运用”。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并合理利用资源,从而提高效率和效益。
7. 阿姆博勒定律:即“当一个度量变成目标时,它就不再是一个好的度量”。
这个定律提醒我们,在管理中应当注意度量指标的选择和运用,避免它们被作为目标而导致误导性的结果。
管理学上的20个著名法则

管理学上的20个著名法则
管理学上的著名法则众多,以下是其中的20个:
牢骚效应:有员工发牢骚的公司,往往比那些没有人发牢骚或者员工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更成功。
因为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
吉德林法则: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马蝇效应: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就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有正确的刺激,才会有正确的反应。
热炉法则:当有人碰到火炉时,会立即被烫。
火炉对人,不分贵贱亲疏,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应如此。
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
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
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
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
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
公务员考试和管理者必须知晓的管理定律大集合解读

管理定律(效应大集合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这一内容,可以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对这个理论,初听时你会觉得怀疑:最长的怎么反而不如最短的?继而就会是理解和赞同了: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
因为在水平状态下,长的板子再长也没有用,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
“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这似乎与常规思维格格不入,然而却被证明为正确的论断。
“木桶理论”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比如企业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
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
因为,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决定了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影响了这个团队的综合实力。
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让短板子达到长板子的高度或者让所有的板子维持“足够高”的相等高度,才能完全发挥团队作用,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木桶原理早已耳熟能详:一个由若干木板构成的木桶,其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对一个组织而言,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类似于木桶的若干木板,而组织的能力又如木桶的容量,取决于组织中的要素。
反木桶原理就是说:木桶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制高点;对组织而言,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就能跳出大集团的游戏规则,独树一帜建立自己的王国。
在这个注意力的时代,特色就是旗帜,突显才能发展。
与木桶原理求稳固的保守思想不同,反木桶原理是一种提倡特色突显的创新战略,要求企业能打破思维定式,一切向前看,找准自己的特殊优势,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
2020年公考事业编考试常识判断:管理学的25个效应和定律汇总

公考事业编考试行测常识:管理学中的25个效应、定律1、大象理论大象是这样求婚的:它们伸出长长的鼻子,向远处发出深情的呼唤。
大象的声音能传播大约10公里。
但是,更远地方的大象常常也能接受求爱信息,远途而来,准确无误地找到配偶。
原来大象在鸣叫的时候,还不断地跺脚。
那种低频通过大地能传播得很远,被感知能力灵敏的异性大象接收。
尽可能地发出自己的信息,多做尝试,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这就是大象理论。
日本寿险营销大王原一平,对新来的保险销售员经常说起大象的故事。
原一平学历很低,其貌不扬,做起销售来却是得心应手。
他总结自己的经验就是一句话:“坚持每天拜访几个客户,坚信每个客户都很重要。
即使今天不成交,他也有可能将你的信息介绍给他人。
”日积月累,他做到了保险销售领域的巅峰。
职场新人,更多地投出自己的简历,向他人展现自己,这是职场生涯的第一步。
期待爱情,走出去多认识几个异性朋友,告诉别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是邂逅爱情的第一步。
遇到问题,尝试解决有可能不成功,但畏难放弃,则一定会失败。
有一位父亲问儿子:“你能搬得动面前的这块石头吗?”儿子试了几次,但是石头太重,自己力量太小。
摇摇头说:“爸爸,我尽力了,我搬不动它。
”父亲告诉他:“不,你没有尽力,你都还没有找过我帮忙。
”空知英秋在《银魂》里说:“有些事情,是在你尝试了以后才会明白的,还有一些事,是在你尝试后并能一直坚持下去才会明白的。
”2、火鸡理论一个农场里养了很多只鸡。
有一只公鸡个头比较高大,长得气宇轩昂,它觉得自己是这一群鸡里的王者。
但是其他小鸡不这么认为,它们也觉得自己和大公鸡个头差不多,总想和大公鸡一较高低。
直到有一天,农场里来了一只火鸡。
火鸡的样子像个孔雀,羽毛鲜艳,个头巨大。
小鸡们抬头看看火鸡,只好收起了翅膀,不再扑腾。
其实每个人都会高看自己,低看别人。
你只有优秀到令人望尘莫及,人们才会心悦诚服,承认你的强大。
这就是著名的火鸡理论。
联想CEO杨元庆刚上任时,处理问题比较尖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1青蛙效应是指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跃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
当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
于是,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启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不管是个人发展、企业发展,还是发展都要有这种意识。
2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
主要容:任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启示:它揭示了在安全管理中人们为什么不能忽视小概率事件的科学道理;揭示了安全管理必须发挥警示职能,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对于人们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手表定理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
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
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
做了猴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寻找,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
功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了三块手表的猛可有了新的麻烦,因为每块手表的时间显示的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确定哪块手表上显示的时间是正确的。
群猴也发现,每当有猴子来问时间时,猛可总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猛可的威望大降,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变得一塌糊涂。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启示:不管是团队还是个人,制定目标一定要明确且唯一;管理不能有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
4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启示:细节决定成败,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5鲶鱼效应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
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多。
所以渔民总是想设法的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
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船长格保守着秘密。
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
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
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
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启示:从“渔夫”来说,是善于利用激励的手段;从“鲶鱼”来说,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从“沙丁鱼”来说,在于缺乏忧患意识。
6鳄鱼法则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有点类似虎怒决蹯。
启示:做事一旦发现错误或者向出现偏差,就需要果断的停止甚至放弃,否则会造成更重的后果;要勇于学会放弃,协调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7羊群效应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启示:一定要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不能盲目跟从;从团队来讲,第一只羊,或者说领头羊的作用非同一般,不可忽视。
8刺猬法则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冷而拥抱在了一起,但是无论如它们都睡不舒服,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块就会刺痛对,反倒睡不安宁。
因此,两只刺猬就离开了一段距离,可是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
折腾了好几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
这也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遵循“距离产生美”,不侵犯他人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也提示我们做任事情有要适度,要有一个合适的尺度。
9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
他认为,在任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启示: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占少数的20%,在工作中一定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10木桶效应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启示:重视自身的“短板”,也就是缺点,因为它制约了一个人才能的发挥;重视团队中的“短板”,通过激励、提升“短板”的能力才能提升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11破窗效应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启示:从管理角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不良现象一定要在刚刚出现时就扼杀在萌芽中;从个人角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受环境和他人影响。
12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面的特征。
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告诫自己不要过早的对一个人下结论,而是要深入了解、多面了解;同时,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注意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13马太效应从前,一个国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
”于是,国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奖励他5座城邑。
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效应”。
启示: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
再者,当目标领域有强大对手的情况下,就要另辟蹊径,找准对手的弱项和自己的优势。
14南风法则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来了个寒风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春意上身,纷纷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于是南风获得了胜利。
启示:针对不同的人和事,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不能一味求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对员工施以温情原则,给员工以爱和尊重。
15彼得原理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Dr. Laurence Peter)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理论。
启示:从组织的角度来讲,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
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16海潮效应是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海潮,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引力过弱则无潮的现象。
启示:作为一个组织,必须通过调节对人才的待遇,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大本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
17共生效应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启示:一个人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也不能忽视围环境以及优秀人才的相互促进;要重视团队的力量;有时合作比竞争更能刺激企业本身的发展,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18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
启示:目标选择的不恰当是半途效应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所以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在确立目标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意志力本身对于成功也非常关键,一定要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注重意志力的磨练。
19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启示:一件工作不能多人负责,必须要指定一人全程负责到底;一定要权责相关,给予员工一定的责任,就必须要同时给予相应的权利。
20威克效应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的威克教授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
首先,他把一只玻璃瓶平放在桌子上,瓶的底部朝着窗户有光亮的一,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
只见它们在瓶子朝着有光亮的地飞去,不停地在瓶底上寻找出口,结果都只能撞在瓶壁上。
经过几次飞行后,蜜蜂终于发现自己永远也无法从瓶底飞出去,它们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停在有光亮的瓶底。
接着威克教授把蜜蜂放出,仍然将瓶子按原来的样子摆好,再放进几只苍蝇。
没过多久,它们就一只不剩地全部从瓶口飞了出来。
在蜜蜂的思维里,玻璃瓶的出口必然会在光线最明亮的地。
可怜的蜜蜂没有意识到环境发生的变化,还一味地坚持业已形成的经验,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在意,也全然不顾光亮的吸引,在瓶中四下乱飞,结果误冲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
启示:在工作中一定要打破思维定式,善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