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运用Simulink仿真MSK和GMSK信号

课程设计---运用Simulink仿真MSK和GMSK信号

目录1前言 (1)2工程概况 (1)3正文 (2)3.1目的和意义 (2)3.2设计过程 (2)3.3MSK信号仿真设计 (2)3.3.1最小频移键控基本原理 (2)3.3.2 MSK的Simulink仿真 (4)3.3.3 GMSK信号仿真分析 (6)3.4MSK与GMSK波形分析和比较 (8)4致谢 (8)5参考文献 (9)前言MATLAB的初学者,可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使用MATLAB语言能较为方便地进行各种复杂的数学运算,但系统模型的建立、仿真以及程序的调试仍然是一件破花费时间的事情。

MATLAB是具有用法简易、可灵活运用、程式结构强又兼具延展性。

所以用它来实现对信号里的仿真是很直接的方法也是实践和理论的一次突破。

可以将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熟悉的数字符号表示出来。

由于MATLAB的功能强大,应用性强,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欢迎。

Simulink是MATLAB提供的一个用于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的软件包,具有丰富和的灵活的功能。

有了它,用户就可以将自己的计算机变成一个方便快捷的,面向各种系统的建模和分析实验室,从而解决相应的问题。

Simulink与MATLAB时高度集成在一起的,因此,Simulink与MATLAB之间可以灵活的交互操作。

Simulink可以用来对各种动态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仿真,它的建模范围广泛,可以针对任何能用数学来描述的系统进行建模。

Simulink 提供了利用鼠标拖放的方法来建立系统框图模型的图形界面,而且还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块以及不同的专业模块集合。

MSK调制的主要优点是信号具有恒定振幅和信号功率谱密度在主瓣外衰减得较快。

然而,在某些通信场合,如移动通信中,对信号带外辐射功率的限制十分严格,要求对邻近信道的衰减达70dB~80dB以上。

因此,近来对MSK信号作些改进,如改进两正交支路的加权函数,称为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调制方法等。

第五章 Simulink系统建模与仿真

第五章 Simulink系统建模与仿真
第五章 Simulink建模与仿真
本章重点
Simulink基本结构 Simulink模块 系统模型及仿真
一、Simulink简介
Simulink 是MATLAB 的工具箱之一,提供交互式动态系统
建模、仿真和分析的图形环境
可以针对控制系统、信号处理及通信系统等进行系统的建 模、仿真、分析等工作 可以处理的系统包括:线性、非线性系统;离散、连续及 混合系统;单任务、多任务离散事件系统。
从模块库中选择合适的功能子模块并移至编辑窗口中,按 设计要求设置好各模块的参数,再将这些模块连接成系统 Simulink的仿真过程就是给系统加入合适的输入信号模块 和输出检测模块,运行系统,修改参数及观察输出结果等
过程
二、Simulink的基本结构
Simulink窗口的打开
命令窗口:simulink 工具栏图标:
三、Simulink模型创建
7、信号线的标志
信号线注释:双击需要添加注释的信号线,在弹出的文本编辑 框中输入信号线的注释内容
信号线上附加说明:(1) 粗线表示向量信号:选中菜单Forma t|Wide nonscalar lines 即可以把图中传递向量信号的信号线用粗 线标出;(2)显示数据类型及信号维数:选择菜单Format|Port data types 及Format|Signaldimensions,即可在信号线上显示前 一个输出的数据类型及输入/输出信号的维数;(3) 信号线彩 色显示:选择菜单Format|Sample Time Color,SIMULINK 将用 不同颜色显示采样频率不同的模块和信号线,默认红色表示最 高采样频率,黑色表示连续信号流经的模块及线。
同一窗口内的模块复制: (1)按住鼠标右键,拖动鼠标到目标

MATLAB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模与simulink仿真

MATLAB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模与simulink仿真

目录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1)一、课题设计目的 (3)二、课题设计要求 (3)1.实现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3)2.实现串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3)3.实现反馈前馈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 (3)三、课题设计内容与步骤 (3)1.实现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3)(1)原始单回路的单位阶跃曲线: (4)(2) P 调节 (4)(3) PI 调节 (5)(4) PID 调节 (5)(5) 总结: (6)2. 实现串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6)(1).建立开环传递函数 (6)(2).设计串联校正器的滞后环节 (8)(3).设计串联校正器的超前环节 (8)(4).对照校正先后的系统频率响应 (9)(5).系统校正先后的阶跃响应曲线 (10)(6)结论: (12)3.实现反馈前馈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 (12)(1).开环传递函数模型 (12)(2).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13)(3).设计反馈校正器环节 (13)(4).设计前馈校正器环节 (14)(5).设计前向通道 (15)(6).设计前向通道与前馈通道并联连接 (16)(7).设计反馈前馈校正器环节 (16)(8).对照校正先后的系统频率响应 (17)(9).系统校正先后的阶跃响应曲线 (18)(10).总结: (20)四、心得体味 (20)进行PID 控制器设计与应用1.实现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仿真2.实现串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3.实现反馈前馈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P 调节器公式Wc (s) =20.经P 控制后的单回路的单位阶跃曲线:P 控制只改变系统的增益而不影响相位,它对系统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系统的稳态误差和稳定性上,增大比例系数可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但这会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PI 调节器公式Wc (s) =20+3/s.经PI 控制后的单回路的单位阶跃曲线:PI 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1)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1)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1)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ATLAB/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学生姓名张莎学号1113024109所在院(系)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专业1104 班指导教师侯宝生合作者王翊东鲁少龙完成地点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实验室2014年 3 月 12 日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院(系) 物电学院专业班级通信1104 学生姓名张莎一、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ATLAB/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工作自2014年2月24日起至2014年3月14日止三、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进行地点: 物电学院实验室四、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1建立一个基带传输系统模型,选用合适基带信号,发送滤波器为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0.5,信道为加性高斯信道,接收滤波器与发送滤波器相匹配。

要求观察接收信号眼图,并设计接收机采样判决部分,对比发送数据与恢复数据波形,并统计误码率。

另外,对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功率谱进行估计,假设接收定时恢复是理想的。

2.设计题目的详细建模仿真过程分析和说明,仿真的结果可以以时域波形,频谱图,星座图,误码率与信噪比曲线的形式给出。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应附仿真结果图及仿真所用到的程序代码(MATLAB)或仿真模型图(Simulink/SystemView)。

如提交仿真模型图,需提交相应模块的参数设置情况。

3.每人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的说明书及源程序代码或仿仿真文件。

参考文献:[1]邓华.MATLAB通信仿真及其应用实例详解[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2]郑智琴.Simulink电子通信仿真与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3]赵鸿图.通信原理MATLAB仿真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4]刘学勇.详解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5]达新宇.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年[6]邵玉斌.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实例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指导教师侯宝生系(教研室)通信工程系接受论文 (设计)任务开始执行日期2014年2月24日学生签名基于MATLAB/Simulin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张莎(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通信1104班,陕西汉中723003)指导教师:侯宝生[摘要]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所占据的频谱是从零频或者很低频率开始,称为数字基带信号,不经载波调制而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基于Simulink的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基于Simulink的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呈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活力,它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在当今教学、科研、生产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使用MATLAB和SIMULINK作为辅助教学软件,一方面可以摆脱繁杂的大规模计算;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自己动手构建模型,所花费的代价要远小于实际建模。

Simulink是Mathworks公司推出的基于Matlab平台的著名仿真环境Simulink 作为一种专业和功能强大且操作简单的仿真工具,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所青睐,它搭建积木式的建模仿真方式既简单又直观,而且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探究数字频带通信系统的各种传输方式的优良特性,分别为ASK、FSK、PSK、QPSK几种基本但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并通过使用MATLAB中SIMULINK功能对各种方式进行仿真,展示数字通信系统的工作过程,最后通过数字信号的分析可以得出各种数字通信方式的误码率,并且分析得出QPSK为最佳的传输方式。

主要由于QPSK信号的相位是四个正交的点,这样相对别的方式拥有最好的欧氏距离,也就是说抗干扰能力最强,而且QPSK信号产生非常简单,所以QPSK 在日常数字传输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字:数字通信系统,Matlab,ASK,FSK,PSK,仿真.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werful vitality, it saves the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and time ,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on and other fields. MATLAB with its powerful function in simulation software in man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lent showing itself, it becomes the most popular international computing software tools. MATLAB not only has strong function and easy operation, the user can concentrates on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nd it doesn't need to spend too much time on programming. MATLAB and SIMULINK are used as the auxiliary teaching software, one can get rid of the large-scale complicated computation; on the other hand, also can make the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o-it-yourself model construction, the cost to be far less than the actual modeling. Simulink is Mathworks's famous Simulink simulation environment based on Matlab platform as a professional and functional simulation tool with powerful and simple operation, it has been favored by more and mor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t builds the modeling method building is simple and intuitive, and has been in various field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The excellent properties of various transmission methods 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 on digital 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respectively ASK, FSK, PSK, QPSK several basic but very important, and by using the SIMULINK function in MATLAB of various simulation, to show the reader the work proces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fin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igital signal can be obtained. Rate of various digital communication mode, and analysis of the transmission mode of QPSK the best.Mainly due to the phase of the QPSK signal is four orthogonal, so relative to other ways to have the best Euclidean distance, that is to say the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is the strongest, and the QPSK signal generation is very simple, so QPSK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daily digital transmission.Key words: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Matlab, ASK, FSK, PSK, simulation.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2fsksimulink课程设计

2fsksimulink课程设计

2fsksimulink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2fsksimulink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2fsksimulink对简单的物理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系统性能。

3. 学生了解2fsksimulink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2fsksimulink软件,完成模型的搭建、参数设置和仿真分析。

2. 学生能够利用2fsksimulink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模型优化和调试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团队协作,完成课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仿真技术的兴趣,增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2fsksimulink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提升对专业学习的自信心。

3. 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以下安排:1. 2fsksimulink基础知识:介绍2fsksimulink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对应教材第1章。

2. 模型搭建与参数设置:详细讲解2fsksimulink软件的操作方法,包括模型搭建、参数设置和仿真运行,对应教材第2章。

3. 简单物理系统建模与仿真:以实际物理系统为例,教授学生如何运用2fsksimulink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系统性能,对应教材第3章。

4. 模型优化与调试:介绍2fsksimulink模型优化和调试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应教材第4章。

5. 课程项目设计与实施:分组进行课程项目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总结,对应教材第5章。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信息(2)班一、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4年6 月23日起至2014年7月 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4-403,4-404,图书馆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1)使学生掌握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2)培养学生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4)能提高和挖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创新能力;(5)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1)基本要求:(1)学习SystemView或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2)对需要仿真的通信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3)提出系统的设计方案,选用合适的模块;(4)对所设计系统进行仿真;(5)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2)创新要求: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完善系统的性能。

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1)要按照书稿的规格打印誊写课程设计论文(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谢辞、附录等(3)课程设计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4)评分标准:(1)完成原理分析:(20分)(2)系统方案选择:(30分)(3)仿真结果分析:(30分)(4)论文写作:(20分)5)参考文献:(1)孙屹.《SystemView通信仿真开发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2)李东生.《SystemView系统设计及仿真入门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3)赵静.《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4 ) 陈萍.《现代通信实验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国防工业出版社(5)刘学勇.《详解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6)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内容天数地点构思及收集资料 2 图书馆熟悉软件与系统仿真 6 4-403,4-404撰写论文 2 4-403,4-404学生签名:2014年6月23日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1)完成原理分析(20分):优()、良()、中()、一般()、差();(2)系统方案选择(30分):优()、良()、中()、一般()、差();(3)仿真结果分析(30分):优()、良()、中()、一般()、差();(4)论文写作(20分):优()、良()、中()、一般()、差();(5)格式规范性及考勤是否降等级:是()、否()评阅人:职称:讲师2014年7月4日目录绪论 (1)第1章二进制数字调制解调系统 (2)1.1 数字通信系统 (2)1.1.1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 (2)1.1.2 数字通信系统的缺点 (3)1.2 二进制数字调制解调 (3)第2章 Simulink软件介绍 (4)2.1 Simulink软件简介 (4)2.2 Simulink仿真步骤 (4)2.3 Simulink的模块库 (4)第3章 2ASK仿真系统的设计 (6)3.1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系统的调制与解调原理 (6)3.2 2ASK的调制解调仿真设计 (7)3.3 4ASK的仿真结果和分析 (7)3.3.1 参数设置与分析 (7)3.3.2 仿真结果图 (8)第4章 2FSK仿真系统的设计 (9)4.1 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的调制与解调原理 (9)4.1.1 2FSK调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微分方程、传递函数)

基于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微分方程、传递函数)

实验四 基于Simulink 进行系统仿真(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一.实验目的1) 熟悉Simulink 的工作环境;2) 掌握Simulink 数学工具箱的使用;3) 掌握在Simulink 的工作环境中建立系统仿真模型。

二.实验内容 系统微分方程:)(10)(10)(10)(83322t u t y dt t dy dtt y d =++ 系统传递函数:8328101010)()()(++==s s s U s Y s G 1)(=t u ,)314sin()(t t u =,)90314sin()(o t t u +=模型微分方程时的过程Ut=1时tu 时)(tsin(314)tu+=时t)(o90)314sin(传递函数时的过程1tu时)(=tu=时)(t)314sin(t)=时tu+90)(o314sin(结论及感想从两种种不同方法的仿真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分别用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在Simulink中,仿真出来的结果没有很明显的区别,说明两种方法的精度都差不多。

但是,不同的电压源得出的仿真结果不一样,阶跃电源开始时震荡,后来幅度逐渐变小,趋近于1;正弦电源,初相不同时,初始时刻的结果也不相同,有初相时开始震荡会更剧烈,但最后都会变为稳态值,即为正弦值。

通过本次实验,我认识到了建模与仿真的一般性方法,收获甚多,也更进一步了解了Matlab,Matlab不仅仅在平时的编程方面功能强大,在仿真方面也熠熠生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1 / 19 《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仿真 院 (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通信工程 1003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吴莉 朱忠敏

2012 年 1 月 14 日至2012 年 1 月 25 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制 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2 / 19 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调查报告/论文)题目 MATLAB仿真设计:(1)自编程序实现动态卷积;(2)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Simulink仿真设计:(1)低通抽样定理的实现;(2)抽样量化编码器的设计。 二、设计(调查报告/论文)主要内容

MATLAB仿真设计: (1)自编程序实现动态卷积:动态演示序列f1=u(n)(0f2=0.1ne(0(2)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采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一个巴特沃斯数字低通滤波器,要求:wp=0.2,Rp=1 dB;ws=0.3,As=15 dB,滤波器采样频率Fs=100 Hz。自编程序实现上述滤波器的设计,满足各个参数要求。 Simulink仿真设计: (1)低通抽样定理的实现:建立Simulink动态仿真模型,设置模块参数与系统仿真参数,进行系统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调试、分析,得出结论。 (2)抽样量化编码器的设计:设计一个PCM编码器,当输入一个电平,通过该编码器得到相应的编码输出。 三、原始资料

电子课件,仿真参考例子。

四、要求的设计(调查/论文)成果 对于MATLAB仿真设计部分: (1)自编卷积程序要出现动态卷积的过程,并且结果正确; (2)双线性变换法设计的IIR滤波器应满足参数要求,设计结果合理、正确。 对于Simulink仿真设计部分: (1) 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完成低通抽样定理的实现; (2) 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完成PCM编码器的设计,调试。当输入一 个电平,应得出正确的编码输出。 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3 / 19 五、进程安排 讲述MATLAB语言及Simulink仿真技术。(2.5天) 布置课设任务。(0.5天) Simulink仿真设计。(2.5天) MATLAB仿真设计。(2.5天) 验收课程设计结果。(1天)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1天) 六、主要参考资料

[1] 李贺冰等.Simulink通信仿真教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 刘舒帆等.数字信号处理实验(MATLAB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3] 党宏社.信号与系统实验(MATLAB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4] 郭文彬等.通信原理——基于Matlab的计算机仿真.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4 / 19 目录 摘要 .....................................5 一、 Simulink仿真设计 ....................................6 1.1 低通抽样定理 ....................................6 1.2 抽样量化编码 ....................................9 二、MATLAB仿真设计 ...................................12 2.1、自编程序实现动态卷积 .............................12 2.1.1 编程分析 .............................12 2.1.2自编matlab程序: .............................13 2.1.3 仿真图形 .................................13 2.1.4仿真结果分析 ................................15 2.2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15 2.2.1双线性变换法的基本知识 ........................15 2.2.2采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一个巴特沃斯数字低通滤波器 ...16 2.2.3自编matlab程序 ..............................16 2.2.4 仿真波形 ..................................17 2.2.5仿真结果分析 ..................................17 三、总结 ............................................19 四、参考文献 ...........................................19 五、课程设计成绩 .......................................20 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5 / 19 摘要 Matlab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及数值分析领域的高级仿真平台。它功能强大、简单易学、编程效率高,目前已发展成为由MATLAB语言、MATLAB工作环境、MATLAB图形处理系统、MATLAB数学函数库和MATLAB应用程序接口五大部分组成的集数值计算、图形处理、程序开发为一体的功能强大的系统。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L 两个部分。首先利用SIMULINKL 实现了连续信号的采样及重构,通过改变抽样频率来实现过采样、等采样、欠采样三种情况来验证低通抽样定理,绘出原始信号、采样信号、重构信号的时域波形图。然后利用SIMULINKL 实现抽样量化编码,首先用一连续信号通过一个抽样量化编码器按照A律13折线进量化行,观察其产生的量化误差,其次利用折线近似的PCM编码器对一连续信号进行编码。最后利用MATLAB进行仿真设计,通过编程,在编程环境中对程序进行调试,实现动态卷积以及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本次课程设计加深理解和巩固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课上所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6 / 19 一、Simulink仿真设计 1.1 低通抽样定理 输入信号为频率为10Hz的正弦波,观察对于同一输入信号在不同的抽样频率时,恢复信号的不同波形形态。 (1) 当抽样频率大于信号频率的两倍,(eg:30Hz) ① 建立模型;

图1-1 抽样仿真框图

图1-3 参数设置 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7 / 19 图1-2 F=30HZ抽样及恢复波形 (2) 改变抽样频率为信号频率的两(eg:20Hz)

图1-4 F=20HZ的抽样及恢复波形 (3) 改变抽样频率小于信号频率的两倍(eg:5Hz)

图1-5 F=5HZ的抽样及恢复波形 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8 / 19 分析:1、由仿真图可知当抽样频率大于或等于被抽样信号频率的2倍时,抽样输出通过模拟低通滤波器能够恢复出被抽样信号;当抽样频率小于被抽样信号频率的2 倍,模拟低通滤波器的输出波形的形状已失真,即不能恢复出原始信号。 2、验证抽样定理,即一个频带限制在0~f内的连续信号m(t),如果取样速率Fs大于或等于2f,则可以由抽样值序列{m(nTs)}无失真地重建原始信号m(t)。即一个频带限

制在(0,Hf)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t,如果以T≤Hf21秒的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m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3、采样信号通过模拟低通滤波器后,将其截止频率设置为80HZ,为了接近理想低通滤波器,将其滤波阶数设置的高一点,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后,除了被滤除阻带上的高频分量外,幅度还会有衰减,因此还需通过一个增益放大器。 4、低通巴特沃兹滤波器的阶次要选择适宜,阶次过高或过,输出的信号都有失真另外,低截止频率不能过大,否则会使多余的谐波通过,也会导致复原的信号失真。 5、当输入的连续信号仿真时长也会影响信号的波形,仿真是长越短越好,输出的波形越好。由于计算机处理的信号本质上不是模拟信号,为了更接近模拟信号,就将仿真时长尽可能的减小,但不可能减少到零,减少到零后的波形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失真。

1.2 抽样量化编码 1) 用一个正弦信号通过一个抽样量化编码器后按照A律13折线产生量化输出信号,从示波器(Scope)上可以观察到产生的量化误差。 正弦信号为幅度为1,频率为1Hz的连续时间信号。 ① 建立模型;

图1-6 抽样量化编码仿真模块框 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9 / 19 图1-7 参数设置 图1-8 参数设置 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10 / 19 图1-9 量化波形 图1-10 量化误差 分析:1、正弦信号通过一个抽样量化编码器后按照A律13折线产生量化输出信号,从示波器(scope)上可以观察到产生的量化误差,为了比较量化之前和之后的正弦信号,正弦信号产生器和抽样量化编码器的第2个输出端口的输出信号通过一个复用器连接到示波器1(scope1) 2、抽样量化编码器用于产生1A律3折线,它把正弦信号产生器产生的正弦信号转换成量化信号,并且计算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量化噪声。抽样量化编码的参数设置如下: quantization partition设置为[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0 1/128 1/64 1/32 1/16 1/8 1/4 1/2 1] 3、示波器运行结果,图中平滑曲线是表示抽样之前的正弦信号,折线表示通过抽样量化编码之后的信号。可以看到,抽样量化之后的信号与原来的连续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量化误差,示波器1运行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抽样量化产生的量化误差。

1.3 设计一个13折线近似的PCM编码器, 设计一个13折线近似的PCM编码器使它能够对取值在[-1,1]内的归一化信号样值进行编码。(eg:当输入为843,输出编码应为11101010)

图1-11 13折线PCM编码器模型模型

图1-12 常数发生器模块参数 图1-13限幅器模块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