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样题二

合集下载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农学的定义是什么?A)农学是研究针对农业相关问题的科学。

B)农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C)农学是研究土壤种植问题的科学。

D)农学是研究动物饲养和畜牧业的科学。

答案:A2.下列哪个不是农学研究的内容?A)农作物栽培学。

B)果树病虫害防治。

C)农业机械与设备使用。

D)农田水利与灌溉管理。

答案:C3.农学中的“耕作”是指什么?A)植物根系的生长。

B)土壤的翻耕与改良。

C)农作物的施肥与浇水。

D)种子的播种与收获。

答案:B4.以下哪个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A)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C)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D)促进农民的增收与脱贫。

答案:D5.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有哪些影响?A)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B)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D)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答案:A、B、C、D第二节:填空题6.农作物的主要有机元素是氮、磷和______。

答案:钾7.全球农业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

答案:小麦8.我国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答案:东部9.农田水利中常用的水源是______。

答案:江河湖泊10.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__。

答案:节约、保护、合理利用第三节:简答题11.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科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农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科学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和专业化。

最初的农业科学研究主要聚焦于土壤、植物和动物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农业科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现代农业科学通过跨学科合作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民收入。

12.请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并能够持续满足人类对食品和生物资源的需求。

农学概论样题(二)

农学概论样题(二)

农学概论样题(二)一、名词解释1.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内部的组成及其份额称为农业产业结构,我国的种植业比例最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国家统计中一般将种植业分为粮、棉、油、糖、麻、烟等大田作物和茶、桑、果、菜、药等园艺作物2大类,其中大田作物是种植业的主体。

2.大田作物:指在大片田地上种植的作物﹐如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棉花﹑牧草等。

露地种植,直接供给粮食,油料和衣物原料等。

3.喜温作物: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类,棉花、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为喜温作物。

对温度和积温的要求较高,其温度三基点分别为:10℃左右,20-25℃和30-35℃。

4.作物的植物学分类:亲疏关系分类,以界、门、纲、目、科、属、种为分类的各级单位,除界以外,其他各级单位可根据需要再分成若干亚级。

5.牧草作物:也称饲料作物,主要用于家畜饲料。

如,禾本科的黑麦草、苏丹草、雀麦草、早熟禾等;豆科的三叶草、草木犀等。

6.种子发芽:发芽是指胚根伸出种皮形成种子根或营养器官的生殖芽开始生长的现象。

包括吸水膨胀、萌动和发芽3个过程。

7.分蘖节:禾谷类作物地下部或近地面密集的茎节,其上的腋芽可形成分枝称为分蘖。

8.作物品质的形态指标: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如禾谷类作物籽粒的大小,棉花纤维的长度等。

9.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时期,茎尖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10.须根系:单子叶作物除初生根外,还能在基部茎节上生长出次生根,形成须根系。

11.营养品质:主要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等。

12.生物产量:作物在其一生中积累的全部干物重,一般指地上部总干物重。

13.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诱发作物产生变异,然后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14.加代繁殖:加速良种繁育的一种方法,包括异地繁殖和异季繁殖2种方法。

前者如玉米可到海南或云南冬繁加代;后者如南方早稻春播夏收后再夏播秋收,一年2代。

考研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生态性B. 地域性C. 季节性D. 工业性2.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A. 种植业B. 林业C. 牧业D. 制造业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效益D. 政治效益4.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单元是:A. 生物群落B. 种群C. 生态位D. 生态系统5. 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不包括:A. 转基因技术B. 组织培养技术C. 食品加工技术D. 克隆技术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6.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包括:A. 机械化B. 信息化C. 化学化D. 生物化7. 农业资源主要包括:A. 土地资源B. 水资源C. 人力资源D. 气候资源8. 下列属于农业生物技术的优点的是:A. 提高作物产量B. 减少农药使用C. 增加作物种类D. 降低生产成本9.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A. 退耕还林B. 减少化肥使用C. 推广节水灌溉D. 增加农药使用10.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A. 提高生产效率B.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C. 降低农产品质量D. 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2. 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14. 论述如何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考研农学概论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D3. C4. B5. C二、多项选择题6. A, B, C7. A, B, C8. A, B, D9. A, B, C10. A, B, D三、简答题11. 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

2021年自考《农业概论》习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自考《农业概论》习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自考《农业概论》习题及答案(卷二)一、是非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人们对种植业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较早,逐渐形成了包括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和环境学四个方面的科学体系。

×2.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3. 生长在空旷地上的单株树木也称为林木。

×4. 对森林的科学的认识应当是把它看作是以乔木树种(建群种)为主体的完整、复杂的生态系统。

√5. 养殖业的最重要作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植物化学能,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能量。

√6. 特种经济动物就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特种用途的动物. ×7. 中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为大宗农产品和水产品。

×8. 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般经历由松散型到半紧密型、再到紧密型的逐步发展过程。

√9. 农业科学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分别叫做农业科学进化和农业科学革命。

√10. 科学是改造自然,技术是认识自然。

×二、填空1. 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和适应性强,是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共同要求,而具体要求则因地、因时、因作物而异。

2. 世界种植作物的面积依次为小麦、水稻和玉米。

3. 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包括自然界保存的未经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人工林、原始林经采伐或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天然次森林以及人工营造的原始天然林。

4. 森林的种类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殊用途林等五大林种。

5. 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可将饲料分为8大类,即添加剂、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粗饲料和青绿饲料。

6. 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有贝类、藻类、虾类、鱼类等。

7. 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的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民办、民营、民受益。

8. 农业合作经济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9.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农业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加速实现技术跨越。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一、单选题(共5道小题、每题5分)1.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5分)A. 发芽势B. 种子纯度C. 发芽率D. 种子净度2.一复合肥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

(5分)A. CO220%、H2O10%、O210%B. N20%、P10%、K10%C. N20%、P2O510%、K2O10%D. C20%、H10%、O210%3.在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

(5分)A. 间作B. 混作C. 轮作D. 套作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5分)A. 1/6B. 1/5C. 1/10D. 1/45.土壤是由固体(相)、液体(相)和气体(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组成的()。

(5分)A. 40%B. 50%C. 60%D. 30%二、多选题(共5道小题、每题5分)1.种子处理包括哪些方法?()(5分)A. 种子包衣B. 浸种催芽C. 药剂拌种D. 浸种E. 晒种2.土壤有机质包括()。

(5分)A. 铁B. 纤维素C. 镁D. 淀粉E. 脂肪3.杂草的生物学特点有()。

(5分)A. 种子生命力强、寿命长B. 生长繁茂C. 适应性强D. 拟态性强4.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而复杂的现象,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分)A. 优质B. 抗逆性强C. 产量高D. 生长势强E. 适应范围广5.我国油菜种植优势区域包括()。

(5分)A. 长江下游优势区B. 长江上游优势区C. 北方油菜优势区D. 长江中游优势区三、判断(共10道小题、每题5分)1.种子发芽要求水分、温度和空气三个因素的适度配合,三者缺一不可。

()(5分)答案:正确2.大多数作物的磷营养临界期都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

()(5分)答案:错误3.世界谷物贸易量中,玉米的贸易量所占份额最大。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农业经济B. 农业科学C. 农业技术D. 农业政策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的基本要素?A. 土地B. 劳动力C. 资本D. 市场答案:D3. 农业生态系统中,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组成部分?A. 植物B. 动物C. 微生物D. 土壤答案:D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效益B. 生态效益C. 社会效益D.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答案:D5. 以下哪种农业模式不属于现代农业?A. 精准农业B. 有机农业C. 生物农业D. 传统农业答案:D6.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减少农业成本C.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D. 以上都是答案:D7. 农业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农业生物的遗传变异B. 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C. 农业生物的生理生态D. 农业生物的病虫害防治答案:A8. 以下哪种作物不是粮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大豆D. 棉花答案:D9.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A. 农业机械化B. 农业信息化C. 农业产业化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硫酸钾C. 农家肥D. 磷肥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农业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食物生产B. 环境美化C. 经济发展D. 文化传承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A. 保护生物多样性B. 减少化肥使用C. 推广节水灌溉D. 增加农药使用答案:ABC3. 现代农业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转基因技术B. 遥感技术C. 智能农业D. 传统耕作答案:ABC4. 农业机械化可以带来哪些好处?A. 提高作业效率B. 减少劳动强度C. 降低生产成本D. 增加农产品产量答案:ABCD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气候变化B. 土地利用方式C. 外来物种入侵D. 农业政策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农业概论试题

农业概论试题

农业概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渔业通常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分为和淡水渔业。

广义的渔业还包括。

2.农业发展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和现代农业三个历史阶段。

3.从物质生产及其转化效率上看,作物经济产量是和两者的乘积。

4.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主要有⑴;⑵;(3)边行效应;(4)作物间互利关系;(5)增强抗灾能力。

5.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油菜、芝麻是我国除大豆以外的四大油料作物。

6.作物以耕地种类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 作物;_______________ 作物。

7.果树种类按季相分,可分为三类,如苹果属______________ ,甜橙属_______________ 。

8.森林按培育目的或作用分类,可分为用材林、、。

9.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主要包括⑴;(2)两大类。

10.我国养殖的十几种鲤科鱼类,正常所需的氧溶量一般要大于毫克/升,最适为毫克/升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变化在80〜240kcal/cm2之间,其中东部主要农区平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部则为______________ 。

12.自然生态系统具有(1)整体性或平衡性;(2)程序性;(3)可更新性;(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等特点。

13.目前有两种农业能源消费类型的国家: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是。

14.在人口发展过程中,目前,发达国家经历了人口演变的阶段。

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大多仍处在阶段。

《农学概论》考卷答案

《农学概论》考卷答案

《农学概论》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作物不属于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水稻D. 大豆2. 下列哪种土壤类型在我国分布最广?A. 黑土B. 红壤C. 黄壤D. 潮土A. 氮B. 磷C. 钾D. 氯4. 下列哪种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A. 轮作B. 连作C. 播种D. 施肥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引黄济青D. 南水北调6. 下列哪种作物适宜在盐碱地种植?A. 棉花B. 大豆C. 玉米D. 花生A. 精准农业B. 绿色农业C. 循环农业D. 高效农业8. 下列哪种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应用最广泛?A. 播种机械化B. 收获机械化C. 耕地机械化D. 植保机械化A. 干旱B. 洪涝C. 霜冻D. 台风10. 下列哪个部门负责我国农业技术推广?A. 农业部B. 农业厅C. 农业科学院D. 农业技术推广站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生产的四大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

2. 我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有:____、____、____。

3. 土壤的三大基本肥力因素是:____、____、____。

4.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5.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____、____、____。

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____、____、____。

7. 现代农业科技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8.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____、____、____。

9. 我国农业政策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是: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请列举四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3. 简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概论样题(二)名词解释1. 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内部的组成及其份额称为农业产业结构,我国的种植业比例最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国家统计中一般将种植业分为粮、棉、油、糖、麻、烟等大田作物和茶、桑、果、菜、药等园艺作物 2 大类,其中大田作物是种植业的主体。

2. 大田作物:指在大片田地上种植的作物,如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棉花、牧草等。

露地种植,直接供给粮食,油料和衣物原料等。

3. 喜温作物: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类,棉花、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为喜温作物。

对温度和积温的要求较高,其温度三基点分别为:10C左右,20-25 C和30-35 C。

4. 作物的植物学分类:亲疏关系分类,以界、门、纲、目、科、属、种为分类的各级单位,除界以外,其他各级单位可根据需要再分成若干亚级。

5. 牧草作物:也称饲料作物,主要用于家畜饲料。

如,禾本科的黑麦草、苏丹草、雀麦草、早熟禾等;豆科的三叶草、草木犀等。

6. 种子发芽:发芽是指胚根伸出种皮形成种子根或营养器官的生殖芽开始生长的现象。

包括吸水膨胀、萌动和发芽 3 个过程。

7. 分蘖节:禾谷类作物地下部或近地面密集的茎节,其上的腋芽可形成分枝称为分蘖。

8. 作物品质的形态指标: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如禾谷类作物籽粒的大小,棉花纤维的长度等。

9. 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时期,茎尖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10. 须根系:单子叶作物除初生根外,还能在基部茎节上生长出次生根,形成须根系。

11. 营养品质:主要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等。

12. 生物产量:作物在其一生中积累的全部干物重,一般指地上部总干物重。

13. 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诱发作物产生变异,然后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14. 加代繁殖:加速良种繁育的一种方法,包括异地繁殖和异季繁殖2种方法。

前者如玉米可到海南或云南冬繁加代;后者如南方早稻春播夏收后再夏播秋收,一年 2 代。

15. 嫁接繁殖:利用植物营养体的再生能力培育独立新个体的方法之一,将一种植物的枝芽接到另一植物体上的某个部位,使其愈合长成新植株的方法。

16. 重力水:当田间水分超过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便受重力的作用渗入地下,这就是重力水。

17. 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g 干物质所需消耗的水分克数。

18. 根外追肥:又称叶面喷肥,将速效化肥或一些微量元素肥料按一定浓度溶于水中,通过机械喷洒于叶面,养分经叶面进入作物体内。

19. 混作:2 种或2 种以上的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

20. 适用技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能获得作物高产、经济高效的技术。

简答题1. 简述我国人口增长的过程。

答:我国人口的再生产也出现了上述 3 种类型:第 1 种类型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前,第 2 种类型出现在20 世纪50—70 年代,第3种类型出现在20世纪80 年代之后。

即“高、高、低” 、“高、低、高”和“低、低、低” 3 种不同类型。

2. 作物起源与农耕文化有什么关系?答:物是指由人类栽培的植物。

人类定居以后,发现“吃掉的植物”可再生出“可食用的植物”,这些自然再生的植物就是人类农耕文化开始的渊源。

原始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农耕生活,进而形成不同的农耕文化(圈)。

3. 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答:营养生长是指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进行营养生长的时期称为营养生长期或营养生长阶段。

生殖生长是指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进行生殖生长的时期为生殖生长期或生殖生长阶段。

4. 双子叶作物与单子叶作物茎的伸长方式有何异同?答:双子叶作物的茎,主要靠茎尖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伸长,使节数增加,节间伸长,植株逐渐长高,其节间伸长的方式为顶端生长。

禾谷类作物的茎主要靠每个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细胞进行分裂和伸长,使每个节间伸长而逐渐长高,其节间伸长的方式为居间生长。

5. 简述农作物引种的主要步骤。

答:一、引进品种;二、品种观测;三、生产推广。

6. 加快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一是提高繁殖系数;二是加代繁殖。

7. 简述土壤水分存在状态及其与农作物的关系。

答:1)吸附水,即受吸附力作用而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也称束缚水),很少能被作物利用;2)毛管水,即靠毛管引力保持在土壤空隙中的水分,使作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有效水分,也是地表蒸发的水分;3)重力水,当田间水分超过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便受重力的作用渗入地下,这就是重力水。

也可被作物利用,但不易保存,也易引起养分流失。

8.单位面积施肥量的多少与哪些要素有关?答:以单位产量从土壤中所吸收的养分量为指标,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当季肥料利用率。

9. 简述农作物播种材料的储藏技术关键。

答:一、种子寿命。

降低储藏温度和湿度能延长种子寿命。

储藏技术:控制种子水分和仓库湿度。

在种子入库前必须进行含水量检验。

一般要求含水量低于13%。

在种子储藏期间,要建立种子保管制度,定期定点检查。

以营养器官为播种材料的甘薯、甘蔗等作物,其种薯、蔗种等的储藏不同于一般的农作物种子,通常需要较高的温、湿度和较好的通风条件。

生产上多采用特制的储藏窖进行储藏。

10. 影响复种的主要条件是什么?答:1 热量。

可用年平均温度、积温和生长期长度等指标,是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2)水分。

热量条件满足后,能否复种取决于水分条件。

3)肥力。

复种消耗养分多,所以复种要求有较高的肥力水平。

4)劳畜力、机械化条件。

11. 为什么现代农业需要高素质农民?答: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因此,只有农民理解和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才能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由于现代农业的生产规模大,农作物的商品率高,也要求农民掌握高效的企业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经营水平。

12. 园艺植物土壤管理(土壤表面耕作技术)的方法有哪些?答:果园和风景园林采用生草法(种植草坪)、免耕法(不耕或少耕)或覆盖法(用薄膜或秸秆覆盖);蔬菜、瓜果或花卉苗圃则大多采用免耕法和休闲轮作法。

三、叙述题1. 试论农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答: 农学是农业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悠久的知识积累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也有近200 年的历史。

农学是研究大田作物生产的理论、提高大田作物生产效率的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包括作物品种、植物营养、农田生态、植物保护和市场营销等众多学科领域。

2. 简论我国避免粮食危机的具体途径。

答:1)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一是耕地资源。

我国耕地面积小,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这是基本国情。

而且人口还要增加,耕地还在减少,目前已有一些地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少于联合国规定的最低界限。

因此保护耕地刻不容缓。

二是水资源。

我国淡水资源紧缺,尤其是北方地区,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均不能充分保证。

所以应在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灌溉农业,增加粮食生产。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包括提高复种指数和提高作物单产2 个方面。

3)减少产后损失产后损失一般在20%左右,或更多。

包括收获、运输、加工、储藏、消费、酿造、播种等过程的损失。

4)调整粮食发展战略将现有“粮食—经济” 的二元作物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 三元作物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饲料作物,变“人、畜共粮”为“人、畜分粮” ,提高粮食作物的综合利用效益。

5)开发新的食物源开发微生物农业(白色农业)和海洋农业(蓝色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6)立足自给,适当进口我国粮食要立足自给,进口数量不能突破我国粮食产量的5—10%。

3. 以棉花或大豆为例,叙述双子叶作物的产量形成过程。

答:株数。

单位面积的株数由种植或移栽密度决定。

铃荚数。

单株铃荚数受分枝数、分枝花芽数、花芽能否成铃荚、铃荚能否成熟等影响。

粒数。

每个铃荚的种子数受遗传、空瘪率的影响。

粒重。

粒重决定于结实期长度和结实期增重速度,受作物种类、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4. 论述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方法和原理。

答:组织培养技术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植物的原生质体、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离体培养,并控制其生长发育的一门技术。

遗传工程指对遗传物质进行直接操纵、改组、重建,实现遗传性定向改造的技术,它既可以在染色体水平上进行,称染色体工程;也可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称基因工程。

5. 分别叙述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的来源与去向。

答:1)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存在于土粒的表面和土粒间的空隙中,根据其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土壤水分可分为:1)吸附水,即受吸附力作用而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也称束缚水),很少能被作物利用;2)毛管水,即靠毛管引力保持在土壤空隙中的水分,使作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有效水分,也是地表蒸发的水分;3)重力水,当田间水分超过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便受重力的作用渗入地下,这就是重力水。

也可被作物利用,但不易保存,也易引起养分流失。

2)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的来源。

大致包括:土壤矿物质的风化、土壤有机质及作物残体的分解、无机肥料的施用、土壤微生物的固氮和灌水等。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按养分对作物的有效性程度,土壤养分可分为速效性养分和迟效性养分 2 种。

6. 叙述种植制度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类型。

答:种植制度的类型:按作物构成可分为,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以饲料作物为主的,或以多年生作物为主的,等等;按降水与灌溉程度可分为,半干旱地区旱作种植制度,半湿润地区或湿润地区无灌溉种植制度,灌溉旱地种植制度和水田种植制度;按农田的利用程度可分为撂荒制、休闲制、连年种植制和多熟制。

7. 描述今后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模式化栽培技术:特点:一是目标明确,二是技术规范,三是操作简便,四是增产增收。

是在优化和综合各项适用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配套技术体系,是传统经验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合理性、先进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智能化栽培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