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样题(二)

合集下载

农学概论样题(二)

农学概论样题(二)
5. 简述农作物引种的主要步骤。 答:一、引进品种;二、品种观测;三、生产推广。
6. 加快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一是提高繁殖系数;二是加代繁殖。
7. 简述土壤水分存在状态及其与农作物的关系。 答:1)吸附水,即受吸附力作用而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也称束缚水),很少能被作物 利用;2)毛管水,即靠毛管引力保持在土壤空隙中的水分,使作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有效水 分,也是地表蒸发的水分;3)重力水,当田间水分超过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便受重力的 作用渗入地下,这就是重力水。也可被作物利用,但不易保存,也易引起养分流失。
6.叙述种植制度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类型。 答:种植制度的类型:按作物构成可分为,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以饲料作物为 主的,或以多年生作物为主的,等等;按降水与灌溉程度可分为,半干旱地区旱作种植制 度,半湿润地区或湿润地区无灌溉种植制度,灌溉旱地种植制度和水田种植制度;按农田 的利用程度可分为撂荒制、休闲制、连年种植制和多熟制。
5. 牧草作物:也称饲料作物,主要用于家畜饲料。如,禾本科的黑麦草、苏丹草 、雀麦草、早熟禾等;豆科的三叶草、草木犀等。
6. 种子发芽:发芽是指胚根伸出种皮形成种子根或营养器官的生殖芽开始生长的 现象。包括吸水膨胀、萌动和发芽3个过程。
7. 分蘖节:禾谷类作物地下部或近地面密集的茎节,其上的腋芽可形成分枝称为 分蘖。
如玉米可到海南或云南冬繁加代;后者如南方早稻春播夏收后再夏播秋收,一 年2代。 15. 嫁接繁殖:利用植物营养体的再生能力培育独立新个体的方法之一,将一种植 物的枝芽接到另一植物体上的某个部位,使其愈合长成新植株的方法。 16. 重力水:当田间水分超过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便受重力的作用渗入地下,这 就是重力水。 17. 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需消耗的水分克数。 18. 根外追肥:又称叶面喷肥,将速效化肥或一些微量元素肥料按一定浓度溶于水 中,通过机械喷洒于叶面,养分经叶面进入作物体内。 19. 混作:2种或2种以上的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 20. 适用技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能获得作物高产、经 济高效的技术。

农学概论试题(含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含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含答案)总结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

出缘生长。

居间生长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

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

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

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

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 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3. 种子的概念与区别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根茎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

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

总而言之。

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农学的定义是什么?A)农学是研究针对农业相关问题的科学。

B)农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C)农学是研究土壤种植问题的科学。

D)农学是研究动物饲养和畜牧业的科学。

答案:A2.下列哪个不是农学研究的内容?A)农作物栽培学。

B)果树病虫害防治。

C)农业机械与设备使用。

D)农田水利与灌溉管理。

答案:C3.农学中的“耕作”是指什么?A)植物根系的生长。

B)土壤的翻耕与改良。

C)农作物的施肥与浇水。

D)种子的播种与收获。

答案:B4.以下哪个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A)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C)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D)促进农民的增收与脱贫。

答案:D5.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有哪些影响?A)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B)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D)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答案:A、B、C、D第二节:填空题6.农作物的主要有机元素是氮、磷和______。

答案:钾7.全球农业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

答案:小麦8.我国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答案:东部9.农田水利中常用的水源是______。

答案:江河湖泊10.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__。

答案:节约、保护、合理利用第三节:简答题11.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科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农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科学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和专业化。

最初的农业科学研究主要聚焦于土壤、植物和动物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农业科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现代农业科学通过跨学科合作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民收入。

12.请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并能够持续满足人类对食品和生物资源的需求。

农学概论考研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考研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是:A. 有机质含量B. 土壤酸碱度C. 土壤温度D. 土壤湿度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元素?A. 氮B. 磷C. 钾D. 铁答案:D3. 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 单向流动B. 可逆流动C. 双向流动D. 循环流动答案:A4.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劳动效率B. 降低生产成本C. 增加农产品产量D. 改善劳动条件5. 以下哪种作物不是禾本科作物?A. 小麦B. 玉米C. 马铃薯D. 水稻答案:C6.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效益B. 生态效益C. 社会效益D.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答案:D7.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不包括:A. 基因工程B. 细胞工程C. 酶工程D. 土壤改良答案:D8.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A. 农业机械化B. 农业信息化C. 农业产业化D. 农业规模化答案:B9.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部分?B. 动物C. 微生物D. 无机物答案:D10.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农作物B. 农业气候C. 农业环境D. 农业灾害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价值增值答案:ABC2.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在于:A. 维持生态平衡B. 提高农业生产力C. 保护遗传资源D.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ABCD3. 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包括:A. 信息化B. 智能化D. 机械化答案:ABC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A. 经济性原则B. 社会性原则C. 持续性原则D. 生态性原则答案:ABCD5.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内容包括:A. 耕作机械化B. 播种机械化C. 收获机械化D. 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农学概论》考卷答案

《农学概论》考卷答案

《农学概论》考试卷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植物根据生活周期不同,分为(1)、(2)、(3)植物。

2、叶脉的脉序有(4)、(5)和(6)三种类型。

3、花的雌蕊由(7)、(8)、(9)和(10)四部分组成。

4、由同一生活型植物组成的植物集合体叫做(11)。

5、植物抽穗或开花前的生长阶段称为(12);抽穗或开花后的生长阶段称为(13)。

6、土壤含水百分率达到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称为(14)。

7、农业生产中最好的土壤结构为(15)。

8、根系的类型分为(16)和(17)。

9、草地植物根据叶子在茎上着生的位置分为 (18)、(19)和(20)等三种株从类型。

二、填图题(共15分,每空1 分)1A (1)B(2) C(3) D (4)2 写出下面叶子的类型。

3 写出下面几种叶裂的种类A __(8)__B (9)C (10)D ____(11)_____4 写出下面各花序的类型A____(12)___ B___(13)______ C_ _(14)____ D_____(15)_____三、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2分)1 光补偿点;2春化作用;3 CO2补偿点;4 凋萎系数(萎蔫系数); 5 土壤孔隙度;6 土壤缓冲性;7 群落演替;8 建群种四、简答题(共39分,除第6题3分外,其余每题6分)1 草地植物分为哪几种生活型?2 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 土壤耕作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 植物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5、土壤表土耕作有哪些耕作项目?6、土壤耕性好坏的评价指标有那些?7、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有哪几方面?五、论述题(共20分,第1题12分;第2题8分)1、论述少耕法和免耕法?(12分)2、论述植物器官之间的生长相关性?(8分)2008~20XX年第一学期期末《农学概论》考试卷 A 卷答案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 (1):(一年生)、(2):(越年生)、(3):(多年生)2 (4):(网状脉)、(5):(平行脉)和(6):(射出脉)3 (7):(柱头)、(8):(花柱)、(9):(子房)、和(10)(胚珠)4 (11):(层片)5 (12)(营养生长期);(13):(生殖生长期)6 (14)(田间持水量)7 (15)(团粒结构)8 (16):(直根系)和(17)(须根系)9 (18)、:(上繁草)、(19):(下繁草)和(20):(莲座叶丛草)二、填图题(共15分,每空1 分)1 A (1):叶片; B (2) :叶舌; C (3):叶耳;D(4) :叶鞘2 A (5):掌状复叶;B(6):三出复叶;C(7):单身(生)复叶3 A (8):掌状浅裂、B(9):羽状浅裂 C (10):掌状深裂 D (11):羽状深裂4 A(12)伞房花序 B (13):圆锥花序 C (14):肉穗花序 D (15):柔荑花序三、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2分)1 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小到某一值时(0.5分),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达到动态平衡(0.5分),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1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任务2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任务2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任务2答案形考任务2一、单选题题目1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栽培作物的种类、面积和配置的总称是()。

选择一项:a. 多熟种植b. 作物布局c. 种植方式d. 种植制度题目2栽培学中所应用的种子含义较广,不包括()。

选择一项:a. 人工种子b. 果实c. 繁殖孢子d. 营养器官题目3植物有害生物种类很多,其中主要不包括()。

选择一项:a. 引起植物病变的细菌b. 鸟类c. 与人类目标植物进行资源竞争的杂草d. 盗食植物的害鼠题目4土壤质量即土壤健康,它是保障土壤生态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指标,下面哪些因素不会影响土壤健康()。

选择一项:a. 有机肥的施用b. 地膜的使用c. 农药过量施用d. 不合理的耕作题目5“温室效应”是由于由于哪种气体的增加直接导致的()。

选择一项:a. 氮气b. 氦气c. 二氧化碳d. 以上都不是题目6森林资源不包括()。

选择一项:a. 林木b. 从事林业工作的工人c. 林地d. 森林题目7目前林业上利用较多的灯光诱杀、潜所诱杀及温汤浸种属于()。

选择一项:a. 生物防治b. 化学防治c. 物理防治d. 营林防护题目8羊的疫病防治技术不包括()。

选择一项:a. 搞好预防消毒,定期防疫b. 科学喂养,精心管理c. 每周给羊洗澡d. 免疫与驱虫题目9牛的疫病预防不包括()。

选择一项:a. 定期与病牛接触、获得免疫效果b. 加强日常管理、定期药物预防c. 计划免疫接种、及时报告疫情d. 做好隔离预防、做好消毒工作题目10以下不属于养鸡业特点的是()。

选择一项:a. 资金周转快b. 防疫难度大c. 生产效率高d. 生产周期短二、多选题题目11植物生物灾害防治技术有()选择一项或多项:a. 化学防治b. 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c. 人工防治d. 农业防治、生物防治e. 射线防治题目12种苗生产技术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a. 嫁接育苗技术、无土育苗技术b. 播种育苗技术c. 扦插育苗技术d. 人工防治技术e. 射线防治技术题目13营养繁殖的主要方法有()选择一项或多项:a. 压条、组织培养b. 扦插、嫁接c. 根蘖、埋条d. 播种、育苗e. 剪枝、分蘖题目14特种经济动物具有()的特点。

《农学概论》(2011.12)

《农学概论》(2011.12)

《农学概论》复习题第一章农学与作物生产1、广义的农学、广义的农学 P1 P12、中义的农学P13、狭义的农学P14、农学的性质P1-25、农学的地位P2-3 6、农学的特点P3-4 7、营养素P5 8、产能营养素P5 9、必需脂肪酸P8 10、必需氨基酸:P9 11、根据我国的实际,解决粮食危机的途径有哪些?P20-22 第二章种植业资源与农田生态系统12、资源P24 13、种植业资源具体包括哪些P24-30 14、自然资源P24 15、社会资源P24 16、气候资源包括:P24-25 17、由于光热水资源的不同组合,在我国形成三个农业气候大区。

即:P27 18、土地资源P28 19、生物资源P29 20、社会资源P30 21、生态因子P30 22、生态因子分为哪五类?P30 23、生态因子作用机制P30-31 24、光补偿点:P32 25、光饱和点:P32 26、光周期反应(光周期现象)。

P32 27、根据大多数作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根据大多数作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日中性短日照作物和日中性作物三种类型。

P32 28、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一般有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三个指标,、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一般有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三个指标,称为称为温度三基点。

P33 29、积温:P35 30、无霜期:P35 31、低温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有冻害、冷害和霜害三种。

P35 32、冻害P35 33、冷害P35 3 109、远缘杂交。

P101 110、杂种优势。

P102 111、杂种优势的表现、杂种优势的表现 P103 112、杂种优势利用途径、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P103 113、诱变育种。

P105 114、诱变育种的特点、诱变育种的特点 P105 115、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 P108 116、品种审定。

《农学概论》考卷答案

《农学概论》考卷答案

《农学概论》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作物不属于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水稻D. 大豆2. 下列哪种土壤类型在我国分布最广?A. 黑土B. 红壤C. 黄壤D. 潮土A. 氮B. 磷C. 钾D. 氯4. 下列哪种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A. 轮作B. 连作C. 播种D. 施肥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引黄济青D. 南水北调6. 下列哪种作物适宜在盐碱地种植?A. 棉花B. 大豆C. 玉米D. 花生A. 精准农业B. 绿色农业C. 循环农业D. 高效农业8. 下列哪种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应用最广泛?A. 播种机械化B. 收获机械化C. 耕地机械化D. 植保机械化A. 干旱B. 洪涝C. 霜冻D. 台风10. 下列哪个部门负责我国农业技术推广?A. 农业部B. 农业厅C. 农业科学院D. 农业技术推广站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生产的四大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

2. 我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有:____、____、____。

3. 土壤的三大基本肥力因素是:____、____、____。

4.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5.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____、____、____。

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____、____、____。

7. 现代农业科技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8.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____、____、____。

9. 我国农业政策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是: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请列举四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3. 简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概论样题(二)一、名词解释1.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内部的组成及其份额称为农业产业结构,我国的种植业比例最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国家统计中一般将种植业分为粮、棉、油、糖、麻、烟等大田作物和茶、桑、果、菜、药等园艺作物2大类,其中大田作物是种植业的主体。

2.大田作物:指在大片田地上种植的作物﹐如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棉花﹑牧草等。

露地种植,直接供给粮食,油料和衣物原料等。

3.喜温作物: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类,棉花、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为喜温作物。

对温度和积温的要求较高,其温度三基点分别为:10℃左右,20-25℃和30-35℃。

4.作物的植物学分类:亲疏关系分类,以界、门、纲、目、科、属、种为分类的各级单位,除界以外,其他各级单位可根据需要再分成若干亚级。

5.牧草作物:也称饲料作物,主要用于家畜饲料。

如,禾本科的黑麦草、苏丹草、雀麦草、早熟禾等;豆科的三叶草、草木犀等。

6.种子发芽:发芽是指胚根伸出种皮形成种子根或营养器官的生殖芽开始生长的现象。

包括吸水膨胀、萌动和发芽3个过程。

7.分蘖节:禾谷类作物地下部或近地面密集的茎节,其上的腋芽可形成分枝称为分蘖。

8.作物品质的形态指标: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如禾谷类作物籽粒的大小,棉花纤维的长度等。

9.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时期,茎尖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10.须根系:单子叶作物除初生根外,还能在基部茎节上生长出次生根,形成须根系。

11.营养品质:主要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等。

12.生物产量:作物在其一生中积累的全部干物重,一般指地上部总干物重。

13.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诱发作物产生变异,然后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14.加代繁殖:加速良种繁育的一种方法,包括异地繁殖和异季繁殖2种方法。

前者如玉米可到海南或云南冬繁加代;后者如南方早稻春播夏收后再夏播秋收,一年2代。

15.嫁接繁殖:利用植物营养体的再生能力培育独立新个体的方法之一,将一种植物的枝芽接到另一植物体上的某个部位,使其愈合长成新植株的方法。

16.重力水:当田间水分超过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便受重力的作用渗入地下,这就是重力水。

17.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需消耗的水分克数。

18.根外追肥:又称叶面喷肥,将速效化肥或一些微量元素肥料按一定浓度溶于水中,通过机械喷洒于叶面,养分经叶面进入作物体内。

19.混作:2种或2种以上的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

20.适用技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能获得作物高产、经济高效的技术。

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人口增长的过程。

答:我国人口的再生产也出现了上述3种类型:第1种类型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前,第2种类型出现在20世纪50—70年代,第3种类型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

即“高、高、低”、“高、低、高”和“低、低、低”3种不同类型。

2.作物起源与农耕文化有什么关系答:物是指由人类栽培的植物。

人类定居以后,发现“吃掉的植物”可再生出“可食用的植物”,这些自然再生的植物就是人类农耕文化开始的渊源。

原始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农耕生活,进而形成不同的农耕文化(圈)。

3.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答:营养生长是指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进行营养生长的时期称为营养生长期或营养生长阶段。

生殖生长是指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进行生殖生长的时期为生殖生长期或生殖生长阶段。

4.双子叶作物与单子叶作物茎的伸长方式有何异同答:双子叶作物的茎,主要靠茎尖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伸长,使节数增加,节间伸长,植株逐渐长高,其节间伸长的方式为顶端生长。

禾谷类作物的茎主要靠每个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细胞进行分裂和伸长,使每个节间伸长而逐渐长高,其节间伸长的方式为居间生长。

5.简述农作物引种的主要步骤。

答:一、引进品种;二、品种观测;三、生产推广。

6.加快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一是提高繁殖系数;二是加代繁殖。

7.简述土壤水分存在状态及其与农作物的关系。

答:1)吸附水,即受吸附力作用而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也称束缚水),很少能被作物利用;2)毛管水,即靠毛管引力保持在土壤空隙中的水分,使作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有效水分,也是地表蒸发的水分;3)重力水,当田间水分超过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便受重力的作用渗入地下,这就是重力水。

也可被作物利用,但不易保存,也易引起养分流失。

8.单位面积施肥量的多少与哪些要素有关答:以单位产量从土壤中所吸收的养分量为指标,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当季肥料利用率。

9.简述农作物播种材料的储藏技术关键。

答:一、种子寿命。

降低储藏温度和湿度能延长种子寿命。

储藏技术:控制种子水分和仓库湿度。

在种子入库前必须进行含水量检验。

一般要求含水量低于13%。

在种子储藏期间,要建立种子保管制度,定期定点检查。

以营养器官为播种材料的甘薯、甘蔗等作物,其种薯、蔗种等的储藏不同于一般的农作物种子,通常需要较高的温、湿度和较好的通风条件。

生产上多采用特制的储藏窖进行储藏。

10.影响复种的主要条件是什么答:1 热量。

可用年平均温度、积温和生长期长度等指标,是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2)水分。

热量条件满足后,能否复种取决于水分条件。

3)肥力。

复种消耗养分多,所以复种要求有较高的肥力水平。

4)劳畜力、机械化条件。

11.为什么现代农业需要高素质农民答: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因此,只有农民理解和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才能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由于现代农业的生产规模大,农作物的商品率高,也要求农民掌握高效的企业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经营水平。

12.园艺植物土壤管理(土壤表面耕作技术)的方法有哪些答:果园和风景园林采用生草法(种植草坪)、免耕法(不耕或少耕)或覆盖法(用薄膜或秸秆覆盖);蔬菜、瓜果或花卉苗圃则大多采用免耕法和休闲轮作法。

三、叙述题1.试论农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答:农学是农业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悠久的知识积累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也有近200年的历史。

农学是研究大田作物生产的理论、提高大田作物生产效率的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包括作物品种、植物营养、农田生态、植物保护和市场营销等众多学科领域。

2.简论我国避免粮食危机的具体途径。

答:1)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一是耕地资源。

我国耕地面积小,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这是基本国情。

而且人口还要增加,耕地还在减少,目前已有一些地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少于联合国规定的最低界限。

因此保护耕地刻不容缓。

二是水资源。

我国淡水资源紧缺,尤其是北方地区,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均不能充分保证。

所以应在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灌溉农业,增加粮食生产。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包括提高复种指数和提高作物单产2个方面。

3)减少产后损失产后损失一般在20%左右,或更多。

包括收获、运输、加工、储藏、消费、酿造、播种等过程的损失。

4)调整粮食发展战略将现有“粮食—经济”的二元作物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三元作物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饲料作物,变“人、畜共粮”为“人、畜分粮”,提高粮食作物的综合利用效益。

5)开发新的食物源开发微生物农业(白色农业)和海洋农业(蓝色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6)立足自给,适当进口我国粮食要立足自给,进口数量不能突破我国粮食产量的5—10%。

3.以棉花或大豆为例,叙述双子叶作物的产量形成过程。

答:株数。

单位面积的株数由种植或移栽密度决定。

铃荚数。

单株铃荚数受分枝数、分枝花芽数、花芽能否成铃荚、铃荚能否成熟等影响。

粒数。

每个铃荚的种子数受遗传、空瘪率的影响。

粒重。

粒重决定于结实期长度和结实期增重速度,受作物种类、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4.论述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方法和原理。

答:组织培养技术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植物的原生质体、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离体培养,并控制其生长发育的一门技术。

遗传工程指对遗传物质进行直接操纵、改组、重建,实现遗传性定向改造的技术,它既可以在染色体水平上进行,称染色体工程;也可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称基因工程。

5.分别叙述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的来源与去向。

答:1)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存在于土粒的表面和土粒间的空隙中,根据其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土壤水分可分为:1)吸附水,即受吸附力作用而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也称束缚水),很少能被作物利用;2)毛管水,即靠毛管引力保持在土壤空隙中的水分,使作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有效水分,也是地表蒸发的水分;3)重力水,当田间水分超过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便受重力的作用渗入地下,这就是重力水。

也可被作物利用,但不易保存,也易引起养分流失。

2)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的来源。

大致包括:土壤矿物质的风化、土壤有机质及作物残体的分解、无机肥料的施用、土壤微生物的固氮和灌水等。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按养分对作物的有效性程度,土壤养分可分为速效性养分和迟效性养分2种。

6.叙述种植制度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类型。

答:种植制度的类型:按作物构成可分为,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以饲料作物为主的,或以多年生作物为主的,等等;按降水与灌溉程度可分为,半干旱地区旱作种植制度,半湿润地区或湿润地区无灌溉种植制度,灌溉旱地种植制度和水田种植制度;按农田的利用程度可分为撂荒制、休闲制、连年种植制和多熟制。

7.描述今后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模式化栽培技术:特点:一是目标明确,二是技术规范,三是操作简便,四是增产增收。

是在优化和综合各项适用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配套技术体系,是传统经验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合理性、先进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智能化栽培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