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家的管理哲学

合集下载

稻盛经营哲学

稻盛经营哲学

稻盛经营哲学稻盛经营哲学是由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所倡导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

这种经营哲学的核心是“和合经营”,其理念包括“人、事、钱”的平衡发展、奉献经营、互惠经营、创新经营等等。

这些理念用来指导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帮助企业实现成功。

“和合经营”是稻盛经营哲学的核心。

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协作。

稻盛相信,只有让企业内部的每一个人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才能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他鼓励企业关注员工的价值、权益和幸福,并把企业当做一个大家庭来管理。

同时,也要倡导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等外部资源之间的和谐和互利关系。

“人、事、钱”的平衡发展是稻盛经营哲学的核心之一。

这个理念强调企业要平衡发展人力、财务和市场营销等核心领域。

现代企业需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管控资本风险的同时更要重视创新和营销能力的提升。

稻盛经营哲学还强调了奉献经营。

这指的是企业要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为社会创造价值,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经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积极奉献社会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另一项重要理念是互惠经营。

在这种经营模式中,企业要与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核心竞争力来协调各方的利益,实现互利互惠,真正成为高信任合作的企业。

最后是创新经营。

稻盛经营哲学鼓励企业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同时也鼓励企业培养创新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员工均能参与和建立这种创新精神,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总之,稻盛经营哲学包含的一系列理念和思想可帮助企业建立更好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模式,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市场环境。

实现和谐的内部关系、服务于社会、建立互惠合作、重视创新才能帮助企业不断健康发展和创新的竞争力。

企业家管理思想与经营哲学

企业家管理思想与经营哲学

德鲁克论CEO的职责 的职责 德鲁克论
CEO是 。组 织内部只有 , 结果存在于组织 的 。这意味着CEO应当仔细思考在 他们的组织内有什么信息,组织的外部又有什 么信息,以及如何组织这些信息。到目前为止, 只有少数CEO这样做了。整合组织内外的信 息是未来的主要工作之一。
德鲁克论CEO的职责 的职责 德鲁克论
但是绩效不是“底线”,还要树立榜样。这需 要 。只要在这两方面—经营绩效和 作为榜样—不过线,就应该有绝对的宽容和最 大程度的多元化。
决策不是在掌声中做出的
意见分歧甚至冲突都是必要的,实际上也是求 之不得的。没有分歧和冲突,就不会有理解; 而没有理解,就只有 的决策。
领导力不是“魅力” 领导力不是“魅力”
基业为何长青
摩托罗拉公司
本公司目的是光荣地为社会服务。
沃尔玛公司
我们存在的目的是 。 。
通用电气公司
通过技术与创新
默克公司
我们的工作是维持和改善人类的生活。衡量我们一切行动的价值 的标准是我们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松下幸之助的使命
我的使命不应该只是为了松下,而是战胜贫穷,实现民众富有。 怎么办?那就是大量创造民众所需的产品,为民众创造更多的财 富。什么时候我们的产品像自来水一样成为人们时刻离不开的重 要产品,做到既方便又便宜地满足民众需要,贫穷就会消失。 这个设想,需要许多时间,可能要2~3世纪,但永远不要放弃这 个看法。从今天起,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神圣的呼唤,将成为 我们的理想和使命,让我们分享为追求这个使命带来的乐趣和责 任吧!为后代人幸福努力奋斗!
小组讨论
您工作中的最大乐趣?
作为一位管理者,您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是什么?
本课程学习目的
构建管理语言 统一管理思想 达成组织目标 实现个人价值

企业家需要怎样的管理哲学——专访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哲学家成中英

企业家需要怎样的管理哲学——专访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哲学家成中英
应 用 于管 理 实践 吗 ?
成 中英 :管 理哲学和 哲学化管理 不一样 。后者的 本 质是…种 方法沦 ,而管理哲学 则包含了世界 观 、价 值 观等方面。 人 类的活动 ,包括经济 活动 、 业的组织 活动 , 都 币 人的存在价 值相关 。因此 ,企业 家要真正 解决各 口
多动力 。
例如 佛 学教 人 把 一切 看 空 ,看 空 就成 为 一种 防
御 ,反 正 是 “ 无 一 物 ” ,也 就 不 怕 失 败 了 。 而 事 实 空 上 ,在 看 空 了 之 后 ,企 业 家 往 往 寻 求 的 是 一 种 更 大 胆 的 冒进 。这 是 我 的 解 读 。 越 是 走 向宗 教 的 企 业 家 ,企 图心 越 强 ,也 就 是 说
上,《 浙商 》记者对成中英先生进行了专访 。
哲 学与 宗教 的热 潮
《 浙商 》:近年来有一部分企业 家爱上 了哲 学.您
怎样 看 待 这一 现 象?
成 中英 :有 两种 原 凶 。一 个 是 文 化上 的返 本 根 。一 些 企 业家 发现 ,他 的一 些 思想 来源 、价 值观 念 、生活 情趣 ,都和 中围的文化传 统有关 。这 是一种

比较多 。 《 浙商》:美国的企业家思考根 源性的 问题很 多? 成 中英 :比中国 多得多 。 当然 这也源 于美 国 已经
地思 考?你 有没有 学会关心 ?这些 都将 决定你 的企 业
所到达的层 次。
企业 最终只 有达到 一种与 社会 的交换 和互动 ,才 成 了较 为规范威熟 的市场 体系 ,~些 不负 责任的 买 能真正保持持 续成 长。
种 复杂 问题 ,酋先要深 入思考人生 的价值 、生 命的意
义 ,从 而决 定一个企业 应该追求什 么 ,企业家 应该追 求什 么 ,企业 的社会 责任又是什 么。

成功企业家的管理哲学

成功企业家的管理哲学

如此 ,罗尔夫 ・ 斯克尼迪尔说:我是 “
‘ 败’ 失 的头号 敌人 , 因为 我从不 轻 易
些方面发展是 很不合理 的 。所有人 看 自己都有主观 成分 ,所有 自 己的判
断都会受 到各 种因素 的影响而变得不 够真实 。但即便真实又如何? 测评对象
视角而 已, 无法提供有用 的结论 。 而 基于自陈量表 的结果 报告对于 测 评对象本人的价值 很低 ,因为测评 对
就 伟大的事业 。” 松下幸之助就是这样
去实践的。
斯克尼迪尔亦复如斯 ,因为他永远踩
着 比别人 更不屈不 挠的 步伐 ; 失败 、 跌 倒对他来说 只是寻 常小 事。也正 因为
日日夜夜 , 做好每 一项工作 , 这是 有今 日辉煌的秘诀。创业初期 , 一天的营业 额仅一日元 ,后来 又期盼一 天有 二日
裁 。当人们 问及其从事 制造高精密度 手表 多年 中 自恃的 理念 是什 / 时 , 厶 他
已 ,我们只 不过是 热心地努 力做好每

企业家经营的正确方向,帮助企业家 迎接挑战, 创造辉煌 , 走向成功。下面
是一些著名企业家的管理哲学 :
天的工作。”他在一次演讲中还说
心自问 ,自 己是 否以生命 为赌注全 力
缩短这种差距 。
正如 D u k r ro e 所言 , 这种使命上 的 转 变需 要 技 术上 的 革 新 来 充分 发 掘 。人们必须 改变现在 以自陈式量表
象很难从中更 了解 自 己。世界上没 有
人比自己更了解 自 己。但是这并不 意
做完 M T 后 , B I 咨询顾 问告诉他 , 据 根
荣格的理论 , 你属于某某型 。这个过程
为主体的做法,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引

企业哲学

企业哲学

企业哲学-ZXM目录1 Corporate Vision (1)1.1 是什么 (1)1.2 企业愿景包括 (1)1.3 效用体现 (2)2 Corporate Mission (2)2.1 是什么 (2)2.2 企业愿景和企业使命的区别 (3)2.3 意义 (3)3 Corporate Values (4)3.1 是什么 (4)3.2 特点 (4)3.3 包含的内容 (4)3.4 提升原则 (4)3.5 历史 (5)3.6 作用 (5)3.7 如何培养 (5)3.8 部分企业的价值观 (5)3.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所谓企业哲学是指一个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或方式所确立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在社会活动及经营过程中起何种作用或如何起这种作用的一个抽象反映。

企业哲学是以企业家文化为主导的公司核心群体对于公司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哲理性思维,它是一种人本哲学,是公司解决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公司内部如何共同生活的哲学,是公司对内外部的一种辨证式的哲学思考,是指导公司经营管理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模式,是处理公司矛盾的价值观及方法论。

企业哲学由三部分构成:公司愿景、使命及核心价值观。

1 Corporate Vision1.1 是什么企业愿景:体现了企业家的立场和信仰,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头脑中的一种概念,是这些最高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设想。

是对“我们代表什么”“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企业?”的持久性回答和承诺。

企业愿景也不断地激励着企业奋勇向前,拼搏向上。

何谓企业愿景?是指企业的长期愿望及未来状况,组织发展的蓝图,体现组织永恒的追求。

德鲁克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这也是思考我们企业文化的三个原点,这三个问题集中起来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愿景,即企业愿景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我们要到哪里去?2、我们未来是什么样的?3、目标是什么?我们认为,愿景就是解决企业是什么,要成为什么的基本问题。

比尔盖茨的管理艺术哲理故事

比尔盖茨的管理艺术哲理故事

比尔盖茨的管理艺术哲理故事比尔·盖茨(Bill Gates)是世界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也是美国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他对管理和领导的哲学和理念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借鉴。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比尔·盖茨的管理艺术哲理,并通过他的故事了解他是如何塑造和实践这些原则的。

1. 发掘人才的重要性比尔·盖茨一直强调,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他相信,拥有优秀的团队成员可以推动整个团队和组织的发展,并实现目标。

因此,他始终致力于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

有一次,比尔·盖茨听说一个年轻的程序员在一个小型公司做着枯燥的工作,而这位年轻人的潜力远远超出了他目前所从事的工作。

比尔·盖茨亲自与这位年轻人进行了面谈,并向他提供了一个充满挑战的机会,希望能够发挥他的潜力。

最终,这位年轻人加入了微软,并在公司内部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和领导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比尔·盖茨注重发掘人才,并相信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优秀的人才。

他不仅看重人才的现有技能和能力,更注重他们的潜力和动力,给予他们机会去发展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2. 鼓励创新和风险比尔·盖茨是一个积极鼓励创新和接受风险的领导者。

他认为,只有不断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他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并乐于接受失败。

在某个项目中,比尔·盖茨的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产品设计,但是在初期推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而一些团队成员开始怀疑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并建议放弃。

然而,比尔·盖茨坚决地支持团队继续努力,并鼓励他们在改进和调整策略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最终,这个项目成功地推出市场,并成为了公司的一个重要业务板块。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比尔·盖茨对创新和风险的态度。

他相信,只有勇于尝试新事物并接受失败,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中国企业家的禅意管理哲学

中国企业家的禅意管理哲学

如今的华住已经由短短15年的成长一度追上了欧美酒店50年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背后离不开创业精神和初心的坚守,这是一家企业是否能够长久发展的内核和灵魂。

华住的企业管理哲学是如何由上而下、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的?这里面有哪些不寻常的管理哲学/ 秦朔企业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如企业哲学来得更加内核化、更有针对性、更具引领力。

“文化是哲学的表象,不是机理。

”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说,“企业是一个商业组织,不是宗教组织,但是一样有指导企业的准则,有形而上的思想来指导形而下的实践,我们选择用‘企业哲学’,代替‘企业文化’的叫法。

”一家公司的企业哲学通常和创始人的人生思考密不可分。

季琦的多次创业和不停折腾,其实是探索各种可能性,让生命之花尽情绽放的一次又一次努力。

当然,自己的生命之花,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更不能伤害他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不仅如此,还要在生命这个过程中为世界带来一些中国企业家的禅意管理哲学好的东西,让世界因每个生命而美好。

这便是季琦的人生哲学,同时也孕育了华住的企业哲学。

创办华住的季琦,其主要目的已经不是追逐财富,而是希望能够做点不一样的事情,做点让自己觉得有挑战、有激情、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的华住已经由短短15年的成长一度追上了欧美酒店50年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背后离不开创业精神和初心的坚守,这是一家企业是否能够长久发展的内核和灵魂。

华住的企业管理哲学是如何由上而下、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的?这里面有哪些不寻常的管理哲学?当强烈的热爱与生命的本能发生碰撞2020年9月22日凌晨1点,晚点的飞机终书名:《未尽之美:华住十五年》作者:秦朔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第04期/总第100期于落地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我放心了:今天早上9点可以去看季琦(华住酒店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敲锣了。

敲锣即上市。

这是季琦创业生涯中的第四次上市。

华住酒店集团从纳斯达克回到香港,二次上市。

1999年,季琦和梁建章、沈南鹏、范敏联合创立了携程,200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企业管理哲学分析

企业管理哲学分析

企业管理哲学分析企业管理哲学是指企业追求长期稳定发展的理念、思想和方法论,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倡导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在现代化社会,企业管理哲学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

一、企业管理哲学与企业素质企业管理哲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哲学需要内在动力的支撑,这个内在动力就是企业素质。

企业素质的提高是企业管理哲学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企业管理哲学与企业素质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构成了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企业管理哲学与员工素质企业管理哲学需要员工在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贯彻执行。

员工是企业的血脉,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优秀的员工能够创造出优秀的工作成果,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哲学需要通过培养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增强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三、企业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管理理念的体现。

一种积极向上、始终贯彻落实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互相合作的工作环境。

企业管理哲学需要通过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引领员工的行为和思想,推动企业的正向发展。

四、企业管理哲学与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是企业的一大挑战,企业管理哲学需要通过不断开拓和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管理哲学需要关注客户需求,提高产品品质、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同时还需要通过掌握市场信息、把握行业趋势,不断改进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战略规划,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企业管理哲学与社会责任企业管理哲学需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

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

企业可以通过推进环保、公益慈善、员工福利等方面的工作,增加自身的社会声誉和公信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结语企业管理哲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需要不断去强化、提高,无论是企业素质、员工素质、企业文化、市场竞争力还是社会责任都需要不断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三十四
李国旺
按照当代管理学理论,企业家是生产要素组织与管理者,是管理人与事并通过管理创新进而创造价值并实现利润的。

因此,西方管理学认为,管理是外向型的,包括企业家“性格组合”与生产“要素组合”。

国学的理论认为,管理首先是向内型的,管理者首先要管理自己,核心要素是管住内心欲望。

因为欲望来源于肉体的需求,需求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有合理的与非法的,对于企业家而言,管理首先是管理好管住非法的需求,满足合理的需求,才能在管理过程中经受诱惑,淡定、从容、顺应经济规律和行情周期,实现少投多产出或少投资高质量产出。

因此,投资者选择企业,不仅要看业绩,更要看企业家是如何管理自身欲望,如何将志趣与事业结合,如何提高品德,如何提高水平,如何结交朋友的。

具体说来,可分解成下列几方面:
其一,企业管理,首先是管住自身的欲望。

朱熹认为人是善恶的统一体。

相由心生,管理的行为由内心作用而产生。

“善心”的“仁义礼智”可衍生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的德行,有利于形成企业管理的正能量场。

“恶心”是形而下的私欲,私欲过度膨胀,管理必然出现危机。

故而朱熹提出“遏人欲而存天理”,限制人性之恶,光大人性之善,管理者通过光大人性之善,才能发扬正义力量。

朱熹不反对正常的欲望满足,反对的是超过人性需要的私心杂念、贪污腐化等过度的欲望。

管理者只有管理住内心中的贪婪,才能管好他人,才能管理好企业,才能将企业管理与行善积德统一起来。

其二,正心诚意,才能管理欲望。

朱熹认为,管住欲望的核心杠杆是正心和诚意。

内在正心诚意的企业家,不会为了个人私利、私欲而不顾社会公义、法律或道德底线推出无用、有害、浪费的产品或服务,而是通过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够感动、吸引客户,进而扩展市场边界,发现新市场,即从客户的价值创新或增值服务出发,发掘人性的合理需求,通过“客户链”将潜在的客户源源不断地召唤、引导出来,从而将潜在的市场转化成现实的新市场。

所以,心地光明磊落是诚意与否或修身是否到家的标准。

因此,朱熹提出了企业家人格的“涵养、致知、力行”三
标准,其中力行就是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要以亲民为中心,要以产品或服务能否为客户提供新价值或实现价值增值为中心。

其三,管理欲望,先要立志。

孔子认为,正心诚意的成功企业家不仅要立志,而要立大志,这是因为“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

只有立大志,企业家内心不再为诱惑而动摇,正心诚意也不会口惠而实不至。

为此,诸葛亮提出了“志当存高远”的论断,要求企业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因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朱熹认为,企业家要成功立业,先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即所谓成功先要立志。

如果得过且过,明日复明日地“混”日子,企业家不仅忽悠自己,也会忽悠他人,如此下去就会放纵欲望,正心诚意将成为空谈。

其四,立志先要立学,立学以实践为本。

子曰,“学而时习之”,学习要时常复习,才能化知识成为内在智慧的要素,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而只有将知识结构与生产经营结构结合,知识才能转化为活的智慧,真正为企业管理服务,最终化知识为生产力,实现管理目标或人生的志愿。

因此,学习要结合企业管理实践深入思考,通过实践验证并反复思考,发现知识“明结构”中没有显现的真理,这也就是孔子所言的“学而不思则望罔;思而不学则殆”。

朱熹认为,学习与现实经营活动结合,要抱着循序前进、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态度,要抱着敬畏天命、敬畏天然、敬畏圣人的心态,围绕自己的志向持之以恒地学习。

对此,朱熹提出了著名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就是要将知识与现实经营活动相结合。

其五,要达成管理目标,还要慎交朋友。

俗话说,“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三个帮”,企业家不可能单打独斗成功,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需要团队、需要朋友帮助,但交友要谨慎。

孔子认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因此建议,多交良师益友,远离损友。

益友由于“心正”“意诚”,身心存在正能量,会给企业家正面的力量,有利于达成管理目标。

朱熹认为,“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朋友,以义合者
”。

交朋友,要看是以利为出发点,还是以义为出发点。

着眼利益交换的朋友,只是一时的朋友,还可能成为利益场中害人的朋友。

只有求仁义的朋友,才能交心,才能长期合作相互帮扶,成就共同的事业。

建议到MBA巴巴浏览更多完整权威的企业管理资讯。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