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硬皮病三个秘方
中医药治疗硬皮病2例

中医药治疗硬皮病2例作者:欧阳晓勇来源:《云南中医药杂志》2009年第09期关键词:硬皮病;中医药疗法;疗效中图分类号:R593.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9--0012--01中医皮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硬皮病,临床表现以初期皮肤红斑肿胀,中期硬化,晚期萎缩为特征,是一种皮肤及系统胶原纤维硬化的结缔组织疾病。
由于部分患者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治疗效果差,本人根据《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和《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缓中补虚,大黄磨虫丸主之”的提示,认为本病主因阳虚血瘀、湿毒阻络,治疗当以温阳化瘀、化湿,解毒通络为治,现结合自己近年治疗的硬皮病病例,浅谈治疗体会。
1病例介绍病例1:严某,女,64岁,于2006年11月2日初诊。
主诉:左足皮肤变硬萎缩4年。
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足胫前皮肤红斑肿胀,疼痛时作,在昆明多家医院就诊,系统化验及病理检查确定为“局限性硬皮病”,经“强的松每日口服6片”、“局部注射曲安缩松、艾洛松针”治疗8个月,皮肤红肿消退,但皮肤发紧变硬,出现15cm×2cm条索状萎缩状。
经人介绍到本科就诊。
舌脉象: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
西医诊断:局限性硬皮病。
中医诊断:皮痹。
中医辨证:阳虚血瘀,气虚络阻。
治法:温阳解毒,益气化瘀通络。
方药:阳和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鹿角霜30g,白芥子15g,炮姜20g,麻黄10g。
生口芪60g,当归12g,桃仁15g,红花6g,赤芍30g,地龙10g,蜈蚣2g,土牛膝15g。
2日1剂,水煎服,每次服药汁兑服大黄磨虫丸15粒。
嘱其减强的松片为每日4片。
2007年12月1日二诊:肤温如常,局部皮肤变软,肤色由暗滞变为正常,萎缩纹如前。
舌脉较前无变化,药已见效,去上方中桃仁、红花、加三棱15g,莪术15g,昆明琵琶甲3只,再减强的松2片,服大黄唐虫丸每次20粒。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李可,男,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3 年,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
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
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 年,崇尚仲景学说。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
自创方剂28 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家之一。
李氏最突出之处是擅长以重剂附子、乌头类峻药抢救濒危病人,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其中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书者已有百余人。
毋庸讳言,目前急救一般都是西医的事,然而,在他任职灵石人民医院中医科时,急救却是中医科的事,这在全国各医院中可谓绝无仅有,由此被著名中医大家邓铁涛称为“中医的脊梁”。
--乌蛇荣皮汤皮科治验录皮肤病很少危及生命,但顽固难愈。
患者痛苦缠绵,医者焦头烂额,确是医学一大难题。
故有"医生不治癣,治癣丢了脸"之谚。
作为基层中医,求治者五花八门,不允许自封专家,而把众多患者推出门去。
古代中医能以患者的疾苦为己任,随时改变自己的专业。
我辈虽在医学水平上望尘莫及,但为患者解除疾苦的赤诚还是有的。
于是逼上了皮科难症攻关之路。
初期,见皮治皮,搜集了大量外用方,以涂抹擦敷为能事,止痒消炎解除燃眉之急,也有小效。
但大多暂愈后发,此伏彼起,穷于应付。
此路不通,日久才渐有领悟。
皮肤病虽在皮肤肤节,却内连脏腑,并与情志变动、气血失和息息相关。
一切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因趁虚袭人而致病。
则治皮之道,首当着眼整体,从调燮五脏气血人手。
见皮治皮,永无愈期。
遂创"乌蛇荣皮汤",执简驭繁,用治多种皮肤顽症,竟获奇效。
硬皮病的中医治疗案例

硬皮病的中医治疗案例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硬化、紧张、厚实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治疗硬皮病的方法多样,下面列举了十个中医治疗硬皮病的案例。
1. 案例一:针灸疗法患者女性,47岁,患有硬皮病已有五年。
经过中医师的诊断,采用针灸疗法治疗。
每周进行一次针灸疗法,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皮肤硬化情况有所改善,症状明显减轻。
2. 案例二:中药汤剂治疗患者男性,58岁,患有硬皮病已有十年。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了中药汤剂治疗。
患者每天服用中药汤剂两次,连续服用三个月,症状明显减轻,皮肤硬化情况有所改善。
3. 案例三:中药外用治疗患者女性,35岁,患有硬皮病已有三年。
中医师给予了中药外用治疗,患者每天用中药煎剂泡浸患处皮肤。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皮肤硬化情况有所减轻,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4. 案例四:中医按摩疗法患者男性,42岁,患有硬皮病已有七年。
中医师采用按摩疗法治疗,每天按摩患处皮肤10分钟。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皮肤硬化情况明显减轻,症状得到了改善。
5. 案例五:中医药膏治疗患者女性,50岁,患有硬皮病已有六年。
中医师给予了中医药膏治疗,每天将药膏涂抹在患处皮肤上。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皮肤硬化情况明显减轻,症状有所改善。
6. 案例六:中医推拿疗法患者男性,60岁,患有硬皮病已有八年。
中医师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每周进行一次推拿治疗。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皮肤硬化情况有所改善,症状明显减轻。
7. 案例七:中医草药熏蒸治疗患者女性,45岁,患有硬皮病已有四年。
中医师给予了草药熏蒸治疗,每周进行一次草药熏蒸。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皮肤硬化情况有所减轻,症状得到了改善。
8. 案例八:中医食疗治疗患者女性,30岁,患有硬皮病已有两年。
中医师给予了食疗治疗,患者每天按照中医师的要求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皮肤硬化情况明显减轻,症状有所改善。
9. 案例九:中医穴位按压治疗患者男性,55岁,患有硬皮病已有五年。
白郡符老中医治疗硬皮病经验

白郡符老中医治疗硬皮病经验王俊志;王喜;吴迪【摘要】目的通过对白郡符老中医治疗硬皮病的经验总结,向医者同道在临床治疗中提供一种借鉴思路,进一步提高硬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白郡符老师的病案、病人信息材料,以及向白老师的学生及弟子请教,将所得材料进行整理总结.结果白郡符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针对硬皮病的病因病机,以"虚""瘀"为核心,治疗上"补"与"通"贯穿始终,从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三个方面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白郡符老师治疗硬皮病的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确实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大家学习推广.【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07【总页数】2页(P929-930)【关键词】硬皮病;中医药治疗;名老中医经验;白郡符【作者】王俊志;王喜;吴迪【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硕士研究生2013级(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七年制)硕士2008级(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薪火传承】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变厚及变硬为特点,同时可伴有心、肺、肾和胃肠道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病因与遗传、免疫异常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一般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种。
局限性硬皮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硬化;系统性硬皮病,可累及皮肤、滑膜及内脏,特别是胃肠道、肺、肾、心、血管、骨骼肌系统等,引起相应脏器的功能不全。
白郡符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际,充分发挥中医的辨证论治,药精效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文就白郡符老师治疗硬皮病的临床经验做一个临床总结和分析,供医者同道学习交流。
硬皮病隶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
《内经博议·厥逆痹病第五》记载:“痹也,风寒湿杂至,犯其经络之阴,为合而痹;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闭经络,血气不行,故名为痹……诸痹不已,亦益入内而伤脏气。
范永升教授从肺论治硬皮病

硬皮病 , 称为系 统 性 硬化 病 ( ytmi slr一 现 s se c c o e s ,S ) 是一 种原 因不 明 , i Sc, s 以小 血 管 功能 和结 构 异 常, 肤 、 皮 内脏 纤维 化 , 疫 系统 活化 和 自身 免 疫 为 免
张志礼治疗硬皮病经验

虚 , 不 化 水 , 血 凝 滞 。 治疗 以健 脾 益 肾 , 阳化 水 , 气 气 温 活 血 软 坚 。 用 药 为黄 芪 、 参 、 常 党 白术 、 苓 、 附子 、 茯 制 肉 桂 、 角胶 、 鹿 白芥 子 、 黄 、 地 黄 、 参 、 芍 、 血 藤 、 麻 熟 丹 赤 鸡
维普资讯
中医 杂 志 2 0 0 2年 9月 第 4 3卷 第 9期
张 志 礼 治 疗 硬 皮 病 经 验
蔡 念 宁
主题 词 硬皮 病 , 限 性/ 医药 疗法 局 中 名 医经 验 @ 张 志 礼
木 香 1 g, 壳 1 g 二 诊 : 上 方 1 O 枳 O。 服 4剂 , 中 心象 牙 白 以 色皮损转 变较为 明显 。 服前 方 。 诊 : 上方 2 继 三 服 8剂 , 局 部 皮 损 颜 色 变 至 淡 粉 , 皮 肤 变 软 , 明 显 可 以 提 且 已 起 。 方 去 夏 枯 草 , 女 贞子 1 g 旱 莲 草 1 g 前 加 5, 5 。此 方 连 服 2月 余 , 部 皮 损 肤 色 正 常 , 之 柔 软 , 局 触 已见 到 皮 纹 ,
僵蚕 、 木香 等 。 验 案 举 隅 : 某 , ,O岁 , 史 2年 。 1个 月 行 邸 女 4 病 近 动不利 , 2年 前 因 雨 淋 后 双 手 足 指 趾 发 凉 遇 冷 加 重 , 逐 渐 发 展 至 全 身 大 小 关 节 及 肌 肉疼 痛 。 曾在 当地 医 院 按 “ 湿 ” 疗 , 予 强 的 松 2 mg 日及 中 药 内服 , 效 不 风 治 给 0 / 疗
牙 白 色 , 面 腊 样 光 泽 , 缩 变 薄 如 羊 皮 纸 样 或 成 板 表 萎 状 , 伴 四肢 痿 倦 , 淡 苔 薄 或 白 , 沉 缓 。 证 多 见 于 可 舌 脉 此 限 局性 硬 皮 病 。 证 为 肺 脾 气 虚 , 络 阻 隔 , 血 瘀 滞 。 辨 经 气
名老中医邓铁涛老师的临证处方拾遗(58方)

名老中医邓铁涛老师的临证处方拾遗(58方)分类:中医临床-内科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
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
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 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法〕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法〕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展开全文1. 1 1一扫光配方:苦参黄柏各500g 烟胶500g 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点红椒潮脑硫磺明矾水银轻粉各90g 白砒15g制法:共研细未,熟猪油1120克化开,入药后搅拌均匀,做丸如龙眼大小,资瓶收贮,备用。
主治:疥疮,头癣,脂性皮炎等。
用法:外搽皮损处,每日1—2次。
(《外科正宗》)1.1.2一笔钩配方:毛慈菇90g 蜗牛105g 蟾酥(酒制)105g 白芷30g 煅甘石川芎官粉各15g 生半夏60g 冰片麝香各0.6g制法:除蟾酥、冰片、麝香外,共研细粉,麝香另研兑入,蟾酥化开,冰片水溶,混匀做锭,每锭3克。
主治:疖痈初起。
用法: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1—2次。
(《万病回春》)1.1.3七层丹配方:银珠60g 章丹125g 铜绿30g 松香250g制法:以上各药依次入乳钵内,研成极细粉。
主治:小腿溃疡,疮面腐肉不清。
用法:用芝麻油调膏,摊敷疮面,有新鲜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
(《朱仁康临临床经验集》)1.1.4七厘散配方:血竭30g 儿茶6g朱砂3.6g 红花乳香没药各3 麝香冰片各0.36g制法:共研极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创伤出血等。
用法: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每天1—2次。
(《良方集腋》)1.1.5八宝丹配方:珍珠3g 牛黄1.5g 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 冰片0.9g 炉甘石9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主治:生肌收口,多用于皮肤溃疡等. 用法:撒于患处,每天2—3次。
(《疡医大全》)1.1.6九一丹配方;熟石膏900g 升丹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提脓祛腐,多用于溃疡、瘘管等。
用法:撒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
(《医宗金鉴》)1.1.7二白散配方:铅粉15g 轻粉6g制治:以上先研成细粉备用。
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调入已备药粉备用。
主治:脓疱疮等。
用法:外用疮面,每天1—2次。
(《外科大成》)1.1.8二味拔毒散配方:明雄白矾各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中医治硬皮病三个秘方
治硬皮病秘方(3首)
16.1治硬皮病方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熟地24克,淮山药3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泽泻、丹皮、阿胶(烊化)
各10克,百合、太子参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补肾健脾养肺,活血散结以治皮。
【主治】硬皮病。
【加减】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鸡血藤;胃阴虚者,加石斛;痰湿壅肺者,加橘络、
百部、紫菀、五爪龙;兼血瘀者,加丹参、牛膝;肾虚甚者,加鹿角胶、鳖甲等;气虚者,
加黄芪;舌淡者,加少许桂枝。
【疗效】屡用效佳。
16.2通脉方
【来源】陈慕莲,《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黄芪、党参各30克,桂枝、附片各10克,当归、生地、熟地各15克,鸡血藤
30克,桃仁、红花、全蝎各15克,蜈蚣3条,金银花、土贝母各15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30日为1疗程。
【功用】益气温阳,活血通脉。
【主治】硬皮病。
【疗效】坚持服用,效果甚佳。
16.3通脉汤
【来源】龚琼模,《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丹参、鸡血藤各15克,赤芍10克,当归12克,乳香、没药各6克,桃仁、红
花、川芎、地龙各10克,金银花3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2剂,水煎服,日服2~4次。
每次服100~200毫升,20~30天为1疗
程,可连续服用几个疗程。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清热。
【主治】皮痹阻(硬皮病)。
【疗效】坚持服用,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