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变化
《水位的变化》课件

水位的测量
传感器
使用水位传感器进行直接测量。
浮子和刻度尺
压力传பைடு நூலகம்器
通过浮子和刻度尺测量间接水位。 通过压力变化计算水位。
水位的变化因素
降雨
降雨是影响水位变化的重要因 素。大量降雨可以导致水位上 升,引发洪水。
蒸发
蒸发是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之 一,当蒸发速度大于补充速度 时水位会下降。
河流和湖泊水位变化
洪水防治的方法
堤坝
建造堤坝以防止洪水涌入低 洼地区。
河道整治
通过加宽和加深河道来提高 水流量和水位的容纳能力。
早期预警
建立有效的洪水预警系统, 提前通知公众并采取行动。
水位变化的图表表示
折线图
用折线图直观显示水位的变化趋 势。
柱状图
用柱状图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水位 数据。
地图
在地图上用色块显示不同地区的 水位情况。
《水位的变化》PPT课件
水位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自然现象,本课件将介绍水位的测量、变化因素以 及对生态和人类的影响,同时展示实际应用案例和未来趋势。
什么是水位?
定义
水位指的是水面相对于某个 基准面的高度。
重要性
水位的变化对自然系统和人 类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影响因素
水位受降雨、蒸发、河流和 湖泊水位变化等多个因素影 响。
洪水可能促使鱼类等生物迁移, 寻找更适宜的生存条件。
河岸侵蚀
洪水会加剧河岸的侵蚀,对附近 的土地造成损害。
洪水对人类的影响
1
财产损失
洪水可能导致房屋和财产的损坏,给人们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2
生命安全
洪水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伤亡和失踪。
3
洪水运动流态特征

洪水运动流态特征洪水运动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雨季或融雪期间,由于降雨量或融雪量过大,超出了地表和地下水系统的容纳能力,导致水位急剧上涨,并形成暴洪现象。
洪水运动具有一定的流态特征,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位变化特征洪水运动的第一个流态特征是水位变化。
在洪水过程中,河流的水位会发生急剧上升,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峰值。
随后,河流的水位会逐渐下降,直至恢复正常。
这种变化规律被称为“单峰型”,即一个明显的峰值。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河流可能会发生“双峰型”或“多峰型”变化。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降雨强度不均匀或地形起伏引起的。
在这种情况下,河流将经历多个波峰和波谷,并且每个波峰和波谷之间可能会有一段相对稳定的过渡期。
二、流速变化特征洪水运动的第二个流态特征是流速变化。
在洪水过程中,河流的流速也会发生急剧变化。
由于水位上涨,河流的横截面积增大,因此单位时间内通过河道的水量也会增加。
这将导致河流的平均流速急剧上升。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洪水过程中河流的平均流速可能不会随着时间而稳定下降。
相反,它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然后再次上升。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降雨强度不均匀或地形起伏引起的。
三、波动特征洪水运动的第三个流态特征是波动特征。
在洪水过程中,河流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波浪。
其中最常见的是压力波和重力波。
压力波是指由于水位急剧上升而形成的一种波浪。
当洪水到达一个区域时,它将迅速填满该区域,并产生一个巨大的压力波向前传播。
这种波浪通常非常快,并且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重力波是指由于水体的密度差异而形成的一种波浪。
当洪水到达一个区域时,它将迅速填满该区域,并在周围环境中产生一个密度梯度。
这种梯度会导致水体产生重力波,并向前传播。
总结综上所述,洪水运动具有明显的流态特征,包括水位变化、流速变化和波动特征。
这些特征对于预测洪水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有效应对洪灾提供了依据。
《水位的变化》

分析
下表是小明记录的今年雨季流花河一周内的水 位变化情况。(上周末的水位达到警戒水位33.4 。(上周末的水位达到警戒水位33.4米 位变化情况。(上周末的水位达到警戒水位33.4米)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注: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 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 +0.2 +0.81 -0.35 +0.03 +0.28 -0.36 -0.01 变化/米 变化 米
(2)与上周末比,本周末河流水位是上升了还 )与上周末比, 是下降了?上升了或者下降了多少? 是下降了?上升了或者下降了多少? 答:本周末的水位上升了;上升了0.6米 本周末的水位上升了;上升了 米
2.7 水位的变化
1、最高水位比警戒水位高多少米? 最高水位比警戒水位高多少米? 最高水位比警戒水位高1.9米 答:最高水位比警戒水位高 米 平均水位比警戒水位高多少米? 2、平均水位比警戒水位高多少米? 平均水位比警戒水位低10.8米 答:平均水位比警戒水位低 米 最低水位比警戒水位低多少米? 3、最低水位比警戒水位低多少米? 最低水位比警戒水位低21.9米 答:最低水位比警戒水位低 米
注: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 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
七年级数学课件-水位的变化

随堂小练 1.吴明发高烧住院,医院给他开了药并挂了吊瓶,护士每 隔 1 小时给他测一次体温,及时了解他的好转情况,测得体温 的变化数据如下表:
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体温 变化 +0.2 -1.0 -0.8 -1.0 -0.6 +0.4 -0.2 -0.2 -0.0
图7
蜗牛是否爬出井口 【例题】一口井,水面比井口低 3 米,一只蜗牛从水面沿 着井壁往井口爬,第一次往上爬了 0.5 米后又往后滑了 0.1 米; 第二次往上爬了 0.42 米,却又下滑了 0.15 米;第三次往上爬了 0.7 米,却下滑了 0.15 米;第四次往上爬了 0.75 米,却下滑了 0.1 米;第五次往上爬了 0.55 米,没有下滑;第六次往上爬了 0.48 米.问蜗牛有没有爬出井口?
7 水位的变化
水位变化图表 “水位的变化”之类的问题是典型的利用有理数加减混合 运算来解决的实际问题.要理解在水位变化表下面标明的 “注”或“注意”的含义: (1)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 降,参考对象是前一天的水位; (2)正号表示比某一参考水位上升,负号表示比某一参考水 位下降,参考对象是某一具体参考水位值.
折线统计图(难点) 根据相关数据,在图中标出能反映这些数据特征的点,然 后再按照事物发展的一种趋势,将标出的点连成折线,这样就 得到了各种折线统计图.
随堂小练 2.武警某部近期要检查官兵的 100 米短跑训练情况,规定 及格的成绩是 15 秒.战士张文虎每天坚持锻炼,并记录了一周 内的成绩变化情况,如下表:
℃
(注:(1)人的正常体温是 37 ℃;(2)病人早晨 6:00 时住院 时测得的体温是 40.2 ℃;(3)正数表示比前 1 小时高,负数表示 比前 1 小时低.)
七年级数学水位的变化

七年级数学水位的变化
第九课时水位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要求: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思考:
经历运用图描述现实世界的变化的过程。
解决问题
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獐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重点和难点
运用有理数及其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是否记得1998 年的那场特大洪水吗?在报道这场特大险情时,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和水利有关的词,你们还有印象吗?如果有,说说看。
(最高水位、警戒水位、平均水平、最低水位和洪峰等等)
探究新知,学习新课
1、为了更好地研究水位的变化与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关系,我们首。
地下水位变化过程线

地下水位变化过程线
地下水位的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降雨量、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地下水抽取和补给等。
地下水位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降雨期,当降雨量较大时,地表径流和渗漏水增加,地下水位上升。
这是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补给阶段。
2. 平衡期,在没有明显的降雨或干旱的情况下,地下水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此时地下水的补给和抽取基本达到平衡。
3. 干旱期,在降雨量减少或蒸发蒸腾增加的情况下,地下水位开始下降。
这时地下水抽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逐渐显现。
4. 抽水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地下水抽取量逐渐增加,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如果抽取量超过了地下水的补给速度,就会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甚至出现地下水资源枯竭的情况。
地下水位的变化过程线可以通过监测井的水位数据来进行实时
监测和绘制。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生态环境、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都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维护地下水位的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水位及发展历程

水位及发展历程
水位是指水面所达到的高度或位置,通常用作衡量水体深浅的指标。
它是由多种因素影响并逐渐形成的,并在水体的发展历程中发生变化。
水位的形成与水体的自然条件和外部因素密切相关。
在自然条件方面,降水量、蒸发量、融雪量等都会影响水位的升降。
而外部因素包括人类活动、河流治理工程等,也会对水位产生重要影响。
水位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在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时,水位会逐渐上升;反之,水位会下降。
此外,水位还会受到地表和地下水源的补给以及河流、湖泊、江海等水体的蓄积和排放等因素的影响。
在地球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水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例如,在冰河时代,由于冰川融化,水位显著上升,形成了许多湖泊和海洋;而在历史时期,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某些水位出现了显著下降或上升的趋势。
现代社会中,随着水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水位的监测和调控变得尤为重要。
各国都建立了专门的水文观测站和水文监测网络,定期记录和分析水位数据,以便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水位是水体深浅的指标,其形成与自然条件和外部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球发展的历程中,水位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对水位的监测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地区的水位变化情况各不相同,需要通过科学的观测和研究来进行分析和认识。
中国的水位变化趋势

中国的水位变化趋势
作为人工干预最大、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水位变化趋势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趋势:
1. 水位上涨:这是由于洪水或降雨等气象灾害导致的。
由于中国大部分河流的自然淤积,洪水潮位上涨会导致河水泛滥甚至超过河堤,造成重大损失。
2. 水位下降:中国大部分河流的自然淤积也导致了河道狭窄、深度不足等问题,加上人类活动,如取水、排污等,会使得河流过度减缓,水位下降。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下降趋势是缓慢并逐渐积累的,有时候会进一步加剧河流生态破坏。
3. 水位波动:这是由于季节变化、河道本身特性、水库调节等因素引起的。
水库的蓄水、下泄、调节对河流水位的波动影响很大。
总之,中国的水位变化趋势十分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气象、自然及人类因素,从而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防灾减灾及资源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对比、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复习巩固加减运算,逐步把学生牵引到对较复杂数据的灵活处理。
使学生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确实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有理数运算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合理的、更多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备:多媒体等。
●学生课前准备:每人收集一种股票一周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同学们:请大家猜,我今天要带大家到哪儿去玩儿呢(做出很神秘的样子)?一边放映情境一边说:我要带你们到水库去玩玩。
(展示情境)
小明家住在流花河旁,他查阅了历年来的水文资料,看到流花河的一些水位数据:
最高水位:75.3米警戒水位:73.4米平均水位:62.6米最低水位:51.5米
下面我们将在此数据上研究流花河水位变化的有关问题。
生:(观看展示的数据和图象,并进行思考)
(点评: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
二、引出课题:课题:“水位的变化”
师:如果把河流的警戒水位记为0点,那么图中的其他数据可以分别记为什么?并且说明自己的思路。
请大家继续观察并独立思考(巡视,仔细观察全体学生的动态)。
生:(各自观察并思考。
)
师:再请大家交流交流(再次巡视,仔细观察全体学生的动态)。
生:(各自在交流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
)
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来听听大家的意见(专心聆听学生的发言)。
生1:最高水位在警戒水位上方,平均水位与最低水位在警戒水位下方,当警戒水位记为0时,位于警戒水位上方与下方的水位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表示。
高于警戒水位记为正,低于警戒水位记为负。
相对警戒水位的距离(单位:米)分别为:
75.3-73.4=1.9 73.4-62.6=10.8 73.4-51.5=21.9
因此,最高水位记为:+1.9米,平均水位记为-10.8米,最低水位记为:-21.9米。
师:回答得好,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2:取流花河的警戒水位为0,也就是以警戒水位为基准,把其余各量
分别减去警戒水位所得的差就是与警戒水位的比较量,如果差为正表示在警戒水位上方;差为负表示在警戒水位下方。
最高水位:75.3-73.4=1.9(米)平均水位:62.6-73.4= -10.8(米)师: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研究下面的问题好吗?
(点评: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与交流组内的同学交流。
然后全组内发表看法进行交流。
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与人合作的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
三、引导探究
师:小明记录了今年雨季流花河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上周末的水位达到警戒水位)
注: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用投影仪出示在屏幕上)。
从表格的数据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请大家交流交流。
生:(各组同学热情洋溢地交流。
)
(点评: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得一致意见,并做汇报。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师:我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小组1:这周最高水位出现在星期二,最低水位出现在星期六。
小组2:第1组说的不完全对,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错误。
最低水位出现在星期一。
师:这两组同学获得的信息正确吗?
同学们认为哪一组说的对?哪一组说错?能否说明错误的原因或正确的理由?
小组3:第一小组说的对。
因为表格中+0.81最大,-0.31最小。
小组4:错,因为水位变化是在前一天水位基础上变化的。
从表格中看出最高水位是星期二,最低水位是星期一。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积极地动脑筋思考问题,能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很不错!还有其它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吗?
小组5:有。
可以通过统计图来反映水位变化情况。
师:说的好,我们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反映这一周水位变化的情。
(以警戒水位为0点,用多媒体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变化情况。
)你从统计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生3:星期二水位最高,星期一水最低。
师:由此我们直观感受到星期六的数据虽然是-0.36,但星期五的水位相对要高些,在此基础上下降了0.36米,但水位仍然比星期一高。
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的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为什么?假如没有此折线统计图,本周末的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用学过的什么知识能解决此
问题呢?
生4:(+0.20)+(+0.81)+(—0.35)+(+0.03)+(+0.28)+(-0.36)+(—0.01)=0.6
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的水位是上升0.6米。
师:非常好,你能说一说理由吗?
生4:因为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水位的变化情况,各数据的正负号反映了该水位在上升或下降。
各数据的绝对值反映了水位的变化幅度,因此,把本周水位变化数据求和,和为正数表示本周末的水位上升了;反之,则下降了;如果是0,则水位不变。
师:哪一种方法优越呢?
小组6:我们小组认为,利用折线统计图能比较直观地解决问题。
小组7:但绘制折线统计图不易,用计算的方法快捷、准确。
(点评:通过老师指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思维水平及思维方法灵活多样,促进思维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感”。
)
四、合作议练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5分钟后分组进行议练。
议练1
:一个病人每天下午需要测量一次血压,下表是该病人星期一至星期五的高压变化情况。
该病人上个星期日的高压为160单位。
⑴该病人哪一天的血压最高?哪一天的血压最低?
⑵与上周相比,本周五的血压是升了,还是降了?
议练2:小明的父亲上星期六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7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
⑴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
⑵本周内最高价是每股多少元?最低每股多少元?
⑶已知小明父亲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卖出时需付成交额
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税,如果他在周六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
(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交流。
)
师:巡视议练情况。
根据观察的情况,激励学生的热情,并及时组织学生研讨个别同学出错的原因。
(点评:通过对此题的解答,进一步掌握连续运动后结果的求法。
教师在参与组内交流时,对学生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
对议练活动中出现的错误组织同学讨论,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利于学生“学会向错误学习”,进行自我完善。
)
五、归纳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何收获?学到了什么?
生1:我们学会了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对于几次连续的变化
情况可以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去解决。
生2:我们感受到折线统计图可以形象的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生3:很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
师:很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
为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可以“人为”地规定零点。
(点评:使学生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代数语言互译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
师: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大家有何感受?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使我们感到数学是一门十分有用的科学,它能帮助我们分析、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师:很好!再认真完成下列作业就会让你的体会更加深刻。
(点评:体会数学与实际紧密相连,学数学会使自己更能干。
)
六、作业(课后学生独立完成)
1.举出能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例子。
2.教材第63页随堂练习1。
第63页习题2.9,1.2。
评析:在本课的整个活动过程中,突出了《标准》的基本理念。
从过程的内容方面看,情境内容、议练内容都很贴近学生生活,问题串的难易程度合理等。
这些都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实用性;从过程的形式方面看,有学生的观察感受,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生生的合作交流,有师生的问答交流,有师生的合作小结,这就体现普及性、平等性、合作性,体现了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人、主体。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学生活动多,教师的展示行为、引导语言和
激励语言,起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谐课堂气氛等积极作用,过程中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体现了数形结合、动静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把问题上升到多角度分析、灵活处理、恰当选择的数学思维高度,从而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发展性;从过程的环节方面看,分层次地反复强化知识及其知识应用的多样化。
遵循了学生认知的自然规律,渐渐扫清了学生的认知障碍,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