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头部检查定位
颅脑MRI检查操作规范

颅脑MRI检查操作规范一、检查前准备①检查前询问病史,查阅患者现有的检查资料,仔细核对申请单,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②对婴幼儿及躁动的患者,需由申请检查医生给予一定剂量的镇静药;③患者进入检查室前应除去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磁性物品、通讯器材并妥善保管;铁质担架、轮椅等禁止推入扫描室;④患者耐心解释扫描时所产生的噪声,给患者提供听力保护帮助,并且强调在扫描过程中不能随意运动,平静放松,若有情况及时与检查人员联系;⑤危重患者检查时需有临床医生陪同。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相对其他影像学方法,MRI对于颅脑疾病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几乎所有的颅脑疾病均可进行MRI检查。
颅脑MRI检查的禁忌证包括:①装有心脏起搏器者;②颅脑手术后留有脑动脉夹者;③体内有金属置入物者,如金属关节、弹片及眶内异物等;④妊娠3个月以内的早孕患者。
三、线圈选择及患者的体位选用头部专用线圈,并将其安装在磁体一端的床面线圈槽内,方向应与人体长轴一致。
采用标准头部成像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置于头托架上,使两侧眼裂连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对准“+”字定位灯的横向连线,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对准“+”字定位灯的纵向连线,以自然的头颅收仰程度在患者体位尽可能舒适情况下保证左右对称,头部两侧加海绵垫以固定头部防止运动。
由于婴幼儿头颅较小,需在他们的枕部和颈部加软垫,以确保患者头颅中心与线圈中心相一致。
对于颈短、肥胖的患者,背部加软垫,使头颅尽量伸入线圈中心。
对于患有颈项强直、颈椎骨折等强迫体位的患者,应采用患者的自然体位,并加以固定。
驼背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背部加垫、侧卧等方法。
对神志不清的患者应将其头部放置成侧位,以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并要求有陪同人员。
四、扫描方位颅脑常规扫描方位包括横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应首先用快速三维定位成像序列,同时获得以磁场中心为FOV中心的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定位像。
MRI检查规范n

MRI检查规范MRI检查总则磁共振成像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率。
在软组织分辨率方面大大超过了CT扫描。
它能够显示X线平片及CT扫描所不能发现的病变。
磁共振成像不但能够进行解剖成像显示,还能够进行功能成像及电影成像。
适应症:1、磁共振成像适应症包含CT适应症。
2、磁共振成像可以发现先天性、炎症、肿瘤、外伤等引起的各种器质性病变。
3、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白质病,周围神经损伤。
4、无创、无需造影剂的血管成像、心脏电影、胆道成像及尿路成像。
5、骨关节软骨、关节板、韧带、关节盘等变性、外伤。
6、骨髓病变。
MRI检查总则禁忌症:1.心脏起搏器携带者.2.手术留有磁性动脉夹,术后3周内。
注意事项:*进入扫描室内的患者及任何医务工作者不能携带任何磁性金属物品、磁卡、电子用品等。
*任何小件磁性物品进入扫描室内,均有可能造成对机器及人员的伤害。
*病人在检查过程中,会听到梯度切换的噪音。
操作注意事项•紧张病人可采用俯卧或脚先进,让病人可看到扫描孔外情况。
•婴幼儿检查时要有父母或护士陪同,注意观察病人,检查时病人不要盖太多毛毯。
•腹部检查时用腹带减少腹部运动,正确使用呼吸门控,检查前训练患者均匀呼吸及屏气。
•放置心电极之前,用酒精小心清洁皮肤,禁用已用过的心电极,心电导线不能与体线圈接触。
•切记将线圈的连接线插入插座内。
保持电缆与连接器直顺,放置于检查床上而不选用的线圈亦必须将连接器插进插座内,使用表面线圈,切勿接错线。
•扫描期间观察病人的呼吸、心电、脉搏、并注意病人与控制台之间的声音传送。
•每天上午登记液氦面,留意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转,必须把当天图像传到PACS,每周一上午进行质量控制扫描。
MR各部位的扫描常规一、颅脑、脊柱神经系统二、胸部(胸部、心脏、乳腺)三、腹部四、四肢骨关节MR各部位的扫描常规一、颅脑、脊柱神经系统颅脑检查规范常用的扫描序列•2D FSE(TSE) T2WI :对病灶显示好•SE T1WI (T1 FLAR): 伪影少,解剖结构显示好•FLAIR: 脑脊液显示为低信号,替代PDW序列•PWI:能够检测分子水平的质子移动.它反映的是自由扩散组织与扩散受限组织问的对比。
头颅体表定位

头颅体表定位可以避免呼吸道受压、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全麻手术的 安全性和效果。
04
体表定位与影像学定位的差异
体表定位的局限性
局限于体表标志的可靠性
体表定位方法依赖于头颅表面可见的标志,如颅骨突起和沟回,但这些标志存在 个体差异,可能导致定位不准确。
难以确定颅内病变的位置
体表定位只能确定头颅外部的结构位置,无法精确定位颅内病变的具体位置。
在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头颅体表定位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从而更好 地进行手术操作。
历史背景与发展
历史背景
头颅体表定位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医生已经开始通过观察头部标志来 诊断脑部疾病。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头颅体表定位在手术导航中的应用 越来越广泛。
发展
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头颅体表定位更加准确和精细,如三维打印模 型、红外线跟踪等技术被应用于手术导航中,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范围,提高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评估病情
头颅体表定位可以作为评估病情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定位体征的分析
,可以对颅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做出更加准确的评估。
03
指导治疗
头颅体表定位可以作为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定位体征的分析
,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医学美容和口腔医学的意义和价值
影像学定位的优势
可精确确定颅内病变位置
影像学定位方法如CT和MRI可以直观地显示颅内结构和病变位置,为诊断和 治疗提供精确依据。
可评估病变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影像学定位不仅可以确定病变的位置,还可以评估病变与周围重要结构如血 管、神经等的毗邻关系,有助于制定手术计划和评估手术风险。
6.6 各部位的MRI检查技术

(3)成像序列: SE或FSE序列,垂体常规需增强扫描、 多采用动态扫描技术。 5.临床应用:适用于垂体腺瘤(微腺瘤)、垂体及鞍区血 管性病变、鞍区(垂体外)其他占位性病变的检查。
对比剂增强 对比剂:0.1mmol/kg,最多可给3倍剂量,垂 体微腺瘤病人给予半量(0.05mmol/kg)。 成像序列:冠状位、矢状位T1WI扫描。
三、眼眶MR检查
1.检查前准备:无特殊准备,嘱患者闭目减少眼球自主性运动。 2.线圈:头颅专用线圈、眼眶表面线圈。 3.体位 :参照颅脑检查体位。 4.扫描:
(1)扫描方位:横轴位、冠状位、斜矢状位
(2)扫描定位:采用快速成像序列获取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 定位像,在定位像上制定扫描计划。
① 横轴位:在矢状定位像上确定横断面的扫描平面,使扫 描平面平行于视神经长轴,相位编码一般为左右方向。 ② 冠状位:以矢状位作为定位像,定位线应垂直于硬腭, 相位编码一般为左右方向。
二、垂体MR检查
1.检查前准备:参照颅脑检查前准备。 2.线圈:头颅专用线圈。
3.体位 :参照颅脑检查体位。
4.扫描:
(1)扫描方位:矢状位、冠状位
(2)扫描定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定位线均平行于垂体柄。 冠状位相位编码一般为左右方向,矢状位相位编码方向一般为 前后方向。 (3)成像序列: SE或FSE序列,垂体常规需增强扫描、多采 用动态扫描技术。
血管狭窄、闭塞、血栓形成
血管性病变治疗后评价随访观察 颅脑肿瘤
(二)检查技术
1.常规成像 成像线圈:头颅表面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 定位像:仰卧位,取矢状定位像。 成像范围:动脉血管成像应包括颈内动脉颅内 段、颅底动脉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主 要分支。静脉血管成像应包括上下矢状窦、直 窦、横窦及乙状窦。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

图像配准
将不同模态或不同时间点 的图像进行对齐,以便于 后续分析。
图像后处理
图像分割
将感兴趣的区域从图像中 提取出来,便于定量分析 和可视化。
三维重建
将二维图像数据重建为三 维模型,便于更直观地观 察和分析。
定量分析
对图像数据进行定量测量, 如体积、长度、角度等, 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04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分析
新技术研发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在新技术研发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新影像分析方法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基于 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利用这些资料进行训练和验证,提高影像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型成像技术探索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还可以用于新型成像技术的探索和验证,如高分辨率成像、功能成像等。这些技术可以更 深入地揭示脑部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02
头颅定位线有助于确定头部在影 像平面上的位置,确保影像资料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头颅定位线,医生可以准确 地判断头部是否存在异常病变, 如肿瘤、炎症、外伤等,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意义
头颅定位线资料对于脑部疾病的 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药物研发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对脑 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支持。
03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例如,对于脑肿瘤患者,可以根据肿
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方案。
CT、MRI影像及照片质量标准

CT、MRI影像及照片质量标准一、CT、MRI影像一般质量标准1、CT、MRI图像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CT、MRI图像标记完整、正确:包括检查号、检查时间、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扫描层厚、窗宽窗位、图象比例尺、方位标记等信息。
3、各部位扫描均应有定位相。
4、扫描范围应完整包含临床临床所要求的扫描部位。
5、窗技术应用适当。
6、平扫与增强扫描图像的组织层面基本一致;MRI平扫与增强对比序列一致。
7、废影像:凡是不能达到诊断目的并且必须重新扫描的不论其图像质量如何均被定义为废影像。
二、CT、MRI照片质量标准(一)、一般要求:1、胶片无霉斑、本底密度≤0.02D,2、客观记录CT、MRI图像,病灶区域应拍摄连续图像。
3、根据诊断要求设定窗宽、窗位。
4、要求拍摄定位相,胸部CT扫描应有包括有、无定位线的两幅定位相。
5、摄片图像排列:根据标准人体解剖,颅脑及四肢关节图像可由近及远排列;颈、胸、腹部、骨盆扫描图像由上到下排列。
多平面重组图像冠状位由前向后、矢状位由右向左排列。
6、图像放大比例应以满足影像诊断为基本原则。
一般占据方框面积不小于50%,并且不与图像标记重叠。
特殊图像可放大到病灶清晰显示。
7、CT照片中病灶大小应有测量数据:主要或有代表性的病灶应测量大小,明确以密度鉴别诊断的病灶或组织要测CT值。
增强扫描应有平扫与增强后的组织密度对比测量。
平扫与增强各期病灶密度对比测量应尽可能“三同”,即同一扫描层面、病灶同一区域、ROI 面积基本相同。
8、胶片大小:14×17英寸,每张胶片上的照片幅数≤30幅。
三维重建图像每张胶片上≤20幅。
(二)、CT、MRI照片质量评价分为四级:优质片、良级片、差级片、废片。
1、优质CT片标准(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D之间)(2)、符合《CT、MRI影像质量标准要求》。
(3)、符合《CT、MRI照片质量标准一般要求》。
MRI头部检查定位

不不同同地地区区的的医医院院可可根根据据自自己己 的的特特色色选选择择上上面面的的脉脉冲冲序序列列
精选2021版课件
21
海马扫描
2 划定位线与海马
长轴垂直
1
1
海海马马常常规规扫扫描描序序列列包包括括
AAXXIIAALLTT22 FFRRFFSSEE 33mmmm AAXXIIAALLTT11 FFLLAAIIRR 33mmmm 00CCOORR TT22 FFLLAAIIRR 22mmmm CCOORRMMRRSS SSVV
2
横轴位常规扫描序列包括
AXIAL T2 FRFSE AXIAL T1 FLAIR AXIAL T2FLAIR AXIAL DWI
不同地区的医院可根据自己 的特色选择上面的脉冲序列
2024/1/27
精选2021版课件
1
2/ GE /
12
头颅 矢状位
首先选取横轴位图 像
2
1
在横轴位图像上划 矢状位定位线,调 准角度,与脑组织 中线平行
头MRA 常规序列是
3D TOF-SPGR 采用多块扫描,一般是3个定位块, 每块之间有至少25%的重叠
单块扫描对周围血管的显示不好, 一般不予采用
精选2021版课件
14
头血管扫描
– 冠状2D MRV
扫描方向要逆血流 方向
第一块在最后方
自后向前包括全部 头部
头MRV 常规序列是
3D TOF-SPGR
MRI头部检查定位
精选2021版课件
1
相关解剖
精选2021版课件
2
精选2021版课件
3
精选2021版课件
4精选2021版课件 Nhomakorabea5
磁共振检查注意事项

磁共振检查操作规程深圳贝斯达医疗器械公司市场培训部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在实际使用及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说明书正确使用,在保护医、患人员同时能够准确显示检查部位影像信息,重点注意以下方面:1、进入MR扫描室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告知MR检查禁忌症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对于自己不能回答的患者,医生应详细询问陪同家属及查看病史记录,并去除患者身上一切金属物品,最好更换配套病员服,同时扫描医生也要注意自身有无金属物品,不得麻痹大意、心存侥幸。
2、扫描前应当详细向患者介绍扫描过程,说明存在的噪声的原因,努力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告知检查时注意事项及配合检查的重要性,进行相关检查部位的体位、呼吸方式的训练,以使扫描图像更加清晰、无干扰。
3、对于因病情不能够合作但仍需检查患者,一方面建议临床其他检查替代,一方面应详细向临床医生及患者、家属详细说明可能出现的结局,取得谅解后方可进行检查!4、详细做好患者登记工作,留下地址及电话号码,以便今后进行更正及随访工作。
5、根据本公司设备特点及医生使用经验,全身主要部位扫描方法如下,仅供参考:●颅脑检查:患者仰卧于扫描床,将头部放入头线圈内,线圈下方适当垫高,患者颅顶距线圈顶部约2cm,患者头颅两侧用棉垫夹紧,激光灯对准线圈中央,约平患者听眉线平面为宜。
嘱患者闭眼,避免激光定位灯直射眼球。
扫描序列:以SED序列失状位为定位像,常规行轴位SE(T1WI)、FSE(T2WI)、失状位FSE(T2WI)序列扫描,必要时加扫轴位和/或失状位FLAIR序列,扫描层厚及时间随患者病情而定。
●脊柱检查:患者仰卧,身体自然放松,颈椎检查时应将颈部两侧用棉垫适当夹紧,嘱患者尽量避免咳嗽及吞咽动作,胸腰椎扫描时注意事先了解病变部位,尽量将病变部位为检查中心定位,检查时患者保持舒适体位,不得移动。
扫描序列:以SED序列冠状位为定位像,常规行失状位SE(T1WI)、FSE(T2WI)、轴位FSE(T2WI)序列扫描,必要时加扫失状位STIR等序列,扫描层厚最好不要低于5mm,以避免图像信噪比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血管扫描
– 横轴3D MRA
扫描方向要逆血流 方向
第一块在最上方
最上缘建议应该包 括扣带回上缘,因为 大脑前动脉的骈缘 动脉走行于扣带沟 内
头MRA 常规序列是
3D TOF-SPGR
采用多块扫描,一般是3个定位块, 每块之间有至少25%的重叠
单块扫描对周围血管的显示不好, 一般不予采用
头血管扫描
不同地区的医院可根据自己 的特色选择上面的脉冲序列
海马扫描
1 冠状面扫描比较
特殊,应该垂直海马
1
长轴.
首先调整三平面定
位的矢状面图像找
1
到海马,见箭头
海马常规扫描序列包括
AXIAL T2 FRFSE 3mm AXIAL T1 FLAIR 3mm 0COR T2 FLAIR 2mm COR MRS SV
1 1
2 冠状位在矢状位
图像上定位,调整角 度,尽量与垂体柄平 行
垂体常规扫描序列包括
AXIAL T2 FRFSE SAG T1 SE COR T1 SE 动态T1 FSE SAG T1+C COR T1+C
不同地区的医院可根据自己 的特色选择上面的脉冲序列
垂体扫描
1 矢状位中画定位
线,调准角度,在 冠状面和轴位图像 上与正中线平行
– 冠状2D MRV
扫描方向要逆血流 方向
第一块在最后方
自后向前包括全部 头部
头MRV 常规序列是
3D TOF-SPGR
采用多块扫描,一般是3个定位块, 每块之间有至少25%的重叠
单块扫描对周围血管的显示不好, 一般不予采用
垂体扫描
1 矢状位中画定位
线,调准角度,在 冠状面和轴位图像 上与正中线平行
不不同同地地区区的的医医院院可可根根据据自自己己 的的特特色色选选择择上上面面的的脉脉冲冲序序列列
海马扫描
2 划定位线与海马
长轴垂直
1
1
海海马马常常规规扫扫描描序序列列包包括括
AAXXIIAALL TT22 FFRRFFSSEE 33mmmm AAXXIIAALL TT11 FFLLAAIIRR 33mmmm 00CCOORRTT22FFLLAAIIRR 22mmmm CCOORRMMRRSS SSVV
1 1
2 冠状位在矢状位
图像上定位,调整角 度,尽量与垂体柄平 行
垂体常规扫描序列包括
AXIAL T2 FRFSE SAG T1 SE COR T1 SE 动态T1 FSE SAG T1+C COR T1+C
不同地区的医院可根据自己 的特色选择上面的脉冲序列
内听道扫描
1 轴位扫描与矢状
位前颅底平行,自颅 底向下扫描15层左 右.
不同地区的医院可根据自己 的特色选择上面的脉冲序列
副鼻窦扫描
1 轴位扫描在矢状
位上自前颅底向下 包括鼻咽部至口咽 部
副鼻窦常规扫描序列包括
AXIAL T2 FRFSE 4mm AXIAL T1 FLAIR 4mm AXIAL T2 FLAIR 4mm AXIAL T2 FRFSE 脂肪抑制 SAG T2 FRFSE 脂肪抑制
不不同同地地区区的的医医院院可可根根据据自自己己 的的特特色色选选择择上上面面的的脉脉冲冲序序列列
海马扫描
3 在冠状位定位图
像上将定位框移动 到中心位置
1 1
海马常规扫描序列包括
AXIAL T2 FRFSE 3mm AXIAL T1 FLAIR 3mm 0COR T2 FLAIR 2mm COR MRS SV
不同地区的医院可根据自己 的特色选择上面的脉冲序列
1 1
副鼻窦扫描
2 矢状面定位以冠
状及轴位为定位图, 平行正中矢状面
副鼻窦常规扫描序列包括
AXIAL T2 FRFSE 4mm AXIAL T1 FLAIR 4mm AXIAL T2 FLAIR 4mm AXIAL T2 FRFSE 脂肪抑制 SAG T2 FRFSE 脂肪抑制
1 1
在三平面的轴位图 像上调整显示框的 角度,使之为正轴位 显示
内听道常规扫描序列包括
AXIAL T2 FRFSE 2mm COR T2 FRFSE 脂肪抑制 2mm
3D FIESTA 1mm
2 冠状位在轴位图
像上定位, 尽量左 右对称,并在冠状面 上调整显示框的方 向,使之为正冠状位
不同地区的医院可根据自己 的特色选择上面的脉冲序列
MRI头部检查定位
相关解剖
2020/12/10
• 脑内与半球间的联接。 大脑皮层的下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 组成的白质。脑是通过这些纤维的相互联系来完成其重要 功能的。白质包括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和放射纤维三种 1)
2) 连 区域或结构。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海马连合。 i. 胼胝体
ii.
内听道扫描
1 3D 扫描的层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覆盖范围一定要大
于内听道的上下限, 也就是说扫出来得 图像前8张和后8张
1 1
都不应该有内听道
显示,以保证图像质 内听道常规扫描序列包括
量
AXIAL T2 FRFSE 2mm
COR T2 FRFSE 脂肪抑制 2mm
3D FIESTA 1mm
2 定位以冠状面和
矢状面图像双重定 位,矢状面上定位平 行于前颅底,冠状尽 量左右对称
iii.
3)
传入和传出两种类型
定位标准
2020/12/10
头颅 轴位
1 矢状位中画定
2
1
位线,调准角度, 与胼胝体前后联合
连线平行,线中点 位于脑干前缘。
横轴位常规扫描序列包括
2 冠状位中调整
定位线角度,调整 左右,与正中矢状 线垂直。
AXIAL T2 FRFSE AXIAL T1 FLAIR AXIAL T2FLAIR AXIAL DWI
不同地区的医院可根据自己 的特色选择上面的脉冲序列
海马扫描
2 划定位线与海马
长轴垂直
1
1
海海马马常常规规扫扫描描序序列列包包括括
AAXXIIAALL TT22 FFRRFFSSEE 33mmmm AAXXIIAALL TT11 FFLLAAIIRR 33mmmm 00CCOORRTT22FFLLAAIIRR 22mmmm CCOORRMMRRSS SSVV
不同地区的医院可根据自己 的特色选择上面的脉冲序列
2/ GE /
2020/12/10
头颅 矢状位
首先选取横轴位图 像
2
1
在横轴位图像上划 矢状位定位线,调 准角度,与脑组织 中线平行
在冠状面上调整角 度,与大脑镰平行
在矢状面上调整角 度,使头显示正位
矢状位扫描常规采用T1WI
主要的目的是观察中线结构有无发 育异常、先天畸形。同时还可以从 多个角度观察脑组织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