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精选推荐

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的⼀门动物,这与其形态结构和⽣理特性的⾼度特化有关。
在⽆脊椎动物中,它是登陆取得巨⼤成功的类群,绝⼤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地的所有⽣境。
⼀、进化地位原⼝动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什么是原⼝动物、后⼝动物?1、异律分节2、分节的附肢3、外⾻骼4、⾼效的⽓管呼吸5、⾼效的马⽒管排泄6、⽆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活的类群⼆、结构与功能(⼀)异律分节1、定义⾝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节之间形态结构发⽣明显差异,某些体节愈合形成体区完成不同功能。
(1)头部:感觉和摄⾷中⼼(2)胸部:运动中⼼(3)腹部:⽣殖和代谢中⼼昆⾍纲(蝗⾍):头、胸、腹三部分甲壳纲(虾):头胸部、腹部⼆部分蛛形纲(蜘蛛):头胸部、腹部多⾜纲(蜈蚣):头部、躯⼲部(⼆)分节的附肢1、定义与结构(1)定义:附肢本⾝分节,与⾝体相连处也有活动的关节——节肢,各节称为肢节。
(2)意义实⼼,内有发达的肌⾁,⼗分灵活⽽且有⼒,增强了适应机能,⾝体分部和附肢分节是动物进化的⼀个重要标志。
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相⽐,有了重⼤进步:疣⾜ 1)按节分布,数量多 2)形态划⼀ 3)与⾝体之间⽆关节,附肢不分节 4)⽆肌⾁附着节肢附肢分节形态多样与⾝体之间有关节有⼤量肌⾁附着体部分布数量少2、分化1)感觉(2)运动(3)捕⾷(4)呼吸(5)⽣殖3.结构与类型双肢型:原肢、外肢、内肢;单肢型:外肢退化三)外⾻骼与肌⾁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定的硬度,包在⾝体外⾯,并在某些部位向内突出成为肌⾁的附着点,其功能相当于脊椎动物的⾻骼,故称该层为外⾻骼。
1.来源:上⽪细胞分泌2.组成:上表⽪:0.1-1um,蛋⽩质+脂类+蜡质(陆⽣种类)外表⽪:⼏丁质(复杂的含氮多糖类物质)+蛋⽩质碳酸钙、磷酸钙的沉积使外表⽪变硬内表⽪: ⼏丁质+少量蛋⽩质3、意义保护、⽀持、运动和防⽌⽔分蒸发。
4、蜕⽪及调节外⾻骼限制了⾝体的⽣长。
节肢动物门教学文案

节肢动物门第七节:分节的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约占动物界总种数的85%;其个体数目亦十分惊人,例如一个蜂群个体总数可达3万多个。
节肢动物对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分布极为广泛,凡适合动物生存的环境,几乎都有不同种类的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环节动物的祖先,故环节动物的一些基本结构多见于节肢动物,如两侧对称,身体分节等,但节肢动物还有许多比环节动物复杂的结构,生理机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异律分节:最前一节为顶节,最末一节为尾节(肛节),中间的才是真正的体节。
异律分节从形态上完善和保证了动物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协调整合,更有利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机能和结构较相同的体节常愈合,形成体区。
如:昆虫——身体分为头、胸和腹3个体区。
甲壳类、蛛形类、肢口类——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2个体区;多足类——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2个体区。
蜱螨类——头、胸、腹三部分体节完全愈合。
——形态的分化伴随着机能的进一步分工:头部——感觉和摄食。
胸部——运动和支持。
腹部——营养和生殖。
2、分节的附肢:节肢动物的附肢和环节动物一样,也按体节排列,但节肢动物附肢的最大特征是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的关节,附肢之间也有关节,并以关节膜相连,节肢动物名由此而来。
其运动力和灵活性都远远超过环节动物。
——附肢的分类:双肢型——由与体壁相连的原肢及其顶端发出的内肢和外肢三部分组成。
例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足。
单肢型——由双肢型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退化,只保留了原肢和内肢。
如昆虫的3对步足。
节肢动物的附肢,在进化过程中,随着体区的形成,附肢也相应的发生了形态与机能的分化。
如头部的附肢用以感觉,或形成口器以取食;胸部的附肢用以运动与呼吸;腹部的附肢除游泳、爬行外,还有的转化成生殖器,或部分消失。
3、外骨骼及蜕皮现象:节肢动物的体壁由三部分组成,最外层为(角质膜)表皮,接着是上皮层,最里面为很薄的基底膜。
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

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节肢动物是一类生物,其繁殖方式多样且复杂。
本文将以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为主题,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无性繁殖1. 分裂繁殖:一些节肢动物可以通过分裂繁殖来增加个体数量。
例如,蜥脚类动物的尾巴可以断裂并再生为一只新的个体。
2. 离体繁殖:一些节肢动物可以通过离体繁殖来繁衍后代。
例如,蜱虫在宿主身上繁殖,雌性蜱虫会产下一大批卵,卵孵化后离体成为新的个体。
二、有性繁殖1. 雄性和雌性交配:大多数节肢动物都通过雄性和雌性交配来繁殖后代。
雄性节肢动物会将精子传递给雌性节肢动物,从而使卵子受精。
2. 内受精:许多节肢动物采用内受精的方式进行繁殖。
雄性将精子直接传递给雌性的生殖道,使卵子在体内受精。
3. 外受精:一些节肢动物的受精过程在体外进行。
雄性节肢动物会释放精子到环境中,雌性节肢动物会吸收精子,使卵子在体内受精。
4. 配对方式多样:节肢动物的配对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一夫一妻制,例如蚂蚁;有的是一夫多妻制,例如蜘蛛;还有的是多夫多妻制,例如蜜蜂。
三、卵的产卵和孵化1. 卵的产卵:雌性节肢动物会产下卵,有的会将卵黏附在物体上,有的会将卵埋在地下,有的会将卵直接附着在身体上。
2. 卵的保护:有些节肢动物会保护自己的卵,例如母鸡会用身体温暖卵,直到孵化出幼鸟。
3. 孵化过程:卵孵化的时间和过程因不同的节肢动物而异。
有的节肢动物的卵在孵化前需要经历一段休眠期,有的卵孵化后会变成幼虫,有的则直接孵化成为成体。
四、幼虫的生长和发育1. 幼虫的饮食:幼虫的饮食方式因不同的节肢动物而异。
有的幼虫会吃食物残渣,有的幼虫会吃其他昆虫,有的幼虫会吃树叶。
2. 蛹的形成:有些节肢动物的幼虫在成长一段时间后会变成蛹,蛹是一种休眠状态,通过蛹化来完成体内的变态。
3. 变态过程:节肢动物的变态过程包括幼虫、蛹和成虫三个阶段。
幼虫会经历一系列的蜕皮,逐渐变长变大,最后变成蛹。
在蛹化过程中,内部组织会发生巨大变化,最终形成成虫。
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第四节 节肢动物的经济意义 第五节 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思考题:
1.节肢动物门有哪些重要特征?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 高等的表现有哪些?
2.节肢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为什么能在动物界 中占绝对优势?
3.比较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及昆虫纲在形态上的 异同。
4.举例说明甲壳纲动物的洄游。 5.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的类型和结构。根据口器的类型 和结构,我们怎样选用农药、防治害虫?
蝗虫足的模式图
3.翅 2对:前翅和后翅
(三)腹部
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听器 气门 外生殖器
二、内部结构
蝗虫的内部结构模式图
1.外骨骼和蜕皮 2.消化系统
前肠:咽、食管、嗉囊、砂囊(前胃) 消化管 中肠:胃盲囊、胃
后肠:小肠、直肠、肛门 唾液腺
3. 呼吸系统 气管呼吸。
蝗虫全身的气管系统
4. 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
5. 排泄系统 马氏管
昆虫的马氏管
6. 生殖系统 7. 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
链状神经系统
昆虫神经系统模式图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异律分节的发展和附肢分节 意义:
二、外骨骼及蜕皮 外骨骼的功能及蜕皮的概念。
三、混合体腔(血腔)和开管式循环 四、呼吸
少数小型种类:体表呼吸。 水生种类:呼吸器官为鳃、书鳃。 陆生种类:呼吸器官为书肺、气管。
内部结构生殖和发育1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卵生卵胎生经常性的周期性的2胚后发育孵化变态蝗虫的不完全变态蛾类的完全变态羽化龄期3生长与变态的激素调节有关概念昆虫内分泌腺体的位置调节生长与变态的激素活化激素前脑神经细胞分泌蜕皮激素前胸腺或相应组织分泌保幼激素咽侧体分泌4休眠与滞育休眠滞育信息素与行为及其它生物学特征性信息素信息素外激素报警信息素踪迹信息素聚集信息素行为趋光性趋化性白蚁蜜蜂其它生物学特征警戒色二昆虫纲的分类翅的有无及性质触角的形状口器的类型单眼的有无足的类型变态的类型分类现存840000种化石854000种
2012节肢动物门最新

,几乎占全部动物种数的84%。成员多样。两侧对称的
无脊椎动物,体外覆盖着部分由几丁质组成的表皮,能 定期脱落,表皮是保护装置,起外骨骼的作用,为肌肉 提供附著面。肌序复杂,有的特化以操纵飞行和发声。 附肢的外骨骼具关节。有许多特殊的感觉器;体腔退化 而代之以血腔;神经系由背面的脑和一对腹神经索组成 。
7、供观赏:
29
30
(二)有害方面:
1、危害农、林业: 2、危害人和动物健康: 3、危害仓库贮物: 4、危害建筑和航运:
31
四、进化地位:
节肢动物是原口动物进化发展的顶点,形态学及 胚胎学上的证据都认为它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环节 动物的祖先。节肢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
32
小结
动物界中最大的类别,包括一百多万种无脊椎动物
16
17
8、生殖和发育特点:
①大多数雌雄异体,陆生为体内受精,水生为体内或体
外受精。
②生殖方式多样:多数卵生,少数卵胎生。有些能孤雌 生殖、幼体生殖、多胚生殖
③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后者有多种幼体期。
18▲Leabharlann 生:雌雄成体经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卵在体外发育成 幼虫。
▲卵胎生:
受精卵不产出体外,而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幼体再产出, 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由卵内的卵黄供给,受精卵与母体不 发生营养关系。 ▲孤雌生殖:
有些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是由消化道一部分演变而来 的:马氏管是昆虫等节肢动物从中肠和后肠之间发出 多数细盲管,直接浸浴在血腔的血淋巴中,从中吸收 大量尿酸等代谢废物,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 肛门排除体外(陆生种类)。
13
6、神经系统和感官的特点: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
全世界约有110~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75-80%。
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
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多数节肢动物是雌性异体,且往往雌雄异形。
陆生种类常行体内受精,而水生种类有很多为体外受精。
有外生殖器,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管道、附属腺体外,高级种类有体外交配和产卵结构。
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胎生。
卵生大部分节肢动物采取的生殖方式,卵生是指有性生殖中,母体的卵受精后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发育,胚胎发育过程全靠卵自身所含卵黄作为营养,待发育完成,新个体破卵而出。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种生殖方式,受精卵虽然在母体内发育成新个体,但胚体与母体在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并不密切,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卵黄,胚体也可以与母体通过输卵管进行物质交换,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
行使这种繁殖方式的节肢动物有蚜虫、七星瓢虫、一部分蝎子、一部分苍蝇、一部分蟑螂。
卵胎生的孵化率比卵生高。
胎生是胚胎发育完全在母体进行,并由母体供应营养的一种生殖方式,行使胎生的物种多是哺乳动物,但在节肢动物中也有行胎生的生殖方式。
卵裂的方式是表裂,有直接发育,也有间接发育。
间接发育的种类有一至数种不同的幼虫期,有时这些幼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不同。
也有些节肢动物能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即没有受精的卵就能发育为成虫。
此外,还有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
节肢动物是没有无性生殖的。
单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节肢动物中也有出现,例如蜜蜂可以通过孤雌生殖产生工蜂,蚜虫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剩余,繁殖能力很强,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节肢动物门

口 呼吸器官—书鳃 排泄器官—基节腺 目前所存5种,如东方鲎(福建、广东)
三、甲壳纲
海洋或淡水生活,极少数潮湿陆地生活
身体:头胸部、腹部 体节及附肢较多,附肢大多保持双枝型
呼吸器官—鳃
排泄器官—触角腺、小颚腺
约35000余种
如各种虾、蟹、水蚤、剑水蚤等
头胸部(5+8):
蛛形纲、多足纲、昆虫纲 是肠壁向外突起而成的细管,开口于中、
后肠交界处
九、神经系统和感官
链状神经系统,神经节有明显集中的趋势 头部3对神经节愈合为脑 视觉器
单眼—感光线明暗 复眼—感知物体大小、形状、颜色、运动、 光强度 触觉器:体表的触觉毛 化感器:分布于口器、触角、足等
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
1、咀嚼式口器
2、吸收式口器
刺吸式
(蚊)
舐吸式
(蝇)
虹吸式
(蝶类)
3、嚼吸式口器
足的基本构造
足 的 类 型
翅的模式构造
翅 脉
翅 的 类 型
外生殖器
产卵器(雌)
交配器(雄)
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 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 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 改变称为变态
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发达坚厚的外骨骼
外骨骼(角质膜)— 位于
体表,外胚层(表皮层) 产生,死物质 有蜕皮现象 机能—保护、防止体内水 分蒸发、供肌肉附着
二、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
异律分节→身体分部 头—感觉、摂食中心
甲壳纲 蛛形纲
多足纲
头胸部 腹部
3.8 节肢动物门

4)身体异律分节,相邻体节愈合为不同的体区, 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如昆虫身体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头部是感觉中心,胸部为运动中心 ,腹部是营养和生殖的中心。总之体节既分化, 又组合,增强了运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 适应和趋避能力。 5)分节的附肢:节肢动物几乎每一体节都有一对 附肢,是实心的,内有发达的肌肉,不但与身体 相连处有活动的关节,而且本身也分节,十分灵 活,对于运动的增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个胸节各有1对足,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每足分6节。前足和中足都是步行足,而后足为跳 跃足,腿节发达。
2对翅分别着生在中胸和后胸上,称 为前翅和后翅。前翅狭长,革质,用来保 护后翅,也称覆翅。后翅宽大柔软,膜质 ,用于飞翔,静息时折叠于前翅之下。
腹部结构
腹部由11个体节组成,其附肢几乎全部退化。 腹部末端有附肢特化的外生殖器。第1腹节背板两侧 有鼓膜器,司听觉。
2)上皮细胞层:单层细胞,向外分泌形成表皮层 ,形成体表的腺体等附属结构。 3)基膜:非细胞结构,很薄,紧贴于上皮细胞之 内,属于结缔组织。
2.4 肌肉与运动
发达的肌肉是动物增强运动的关键
节肢动物的肌纤维是横纹肌,肌原纤维多;同时 肌纤维脱离表皮,集合成肌肉束,伸缩更迅速有力。 肌肉束两端附着在外骨骼的内表面上,通过肌肉束伸 缩,牵引骨板使身体运动。
机械感受器:触觉器、听觉器、平衡囊 化学感受器:味觉器、嗅觉器 视觉感受器:单眼和复眼
鼓膜
单眼:仅有几个光感受细胞,感受光线强弱。
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可以感觉物体的形状、 颜色、距离、运动以及光的强度等。每个小眼是一 个感光单位。
单 眼
集光部分:角膜 感光部分:视网膜细胞、色素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
全世界约有110~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75-80%。
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
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多数节肢动物是雌性异体,且往往雌雄异形。
陆生种类常行体内受精,而水生种类有很多为体外受精。
有外生殖器,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管道、附属腺体外,高级种类有体外交配和产卵结构。
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胎生。
卵生大部分节肢动物采取的生殖方式,卵生是指有性生殖中,母体的卵受精后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发育,胚胎发育过程全靠卵自身所含卵黄作为营养,待发育完成,新个体破卵而出。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种生殖方式,受精卵虽然在母体内发育成新个体,但胚体与母体在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并不密切,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卵黄,胚体也可以与母体通过输卵管进行物质交换,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
行使这种繁殖方式的节肢动物有蚜虫、七星瓢虫、一部分蝎子、一部分苍蝇、一部分蟑螂。
卵胎生的孵化率比卵生高。
胎生是胚胎发育完全在母体进行,并由母体供应营养的一种生殖方式,行使胎生的物种多是哺乳动物,但在节肢动物中也有行胎生的生殖方式。
卵裂的方式是表裂,有直接发育,也有间接发育。
间接发育的种类有一至数种不同的幼虫期,有时这些幼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不同。
也有些节肢动物能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即没有受精的卵就能发育为成虫。
此外,还有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
节肢动物是没有无性生殖的。
单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节肢动物中也有出现,例如蜜蜂可以通过孤雌生殖产生工蜂,蚜虫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剩余,繁殖能力很强,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幼体生殖常与孤雌生殖及胎生相关,是指昆虫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卵巢就已经发育成熟,并能进行生殖。
也叫“童体生殖”。
某些寄生吸虫和昆虫的幼虫体内的某些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而能独立长成新的幼虫后产出体外的现象。
例如瘿蝇,就具有这种幼体生殖能力。
幼体生殖同时也是孤雌生殖。
多胚生殖是一个卵产生2个或更多个胚胎的生殖方法。
这种生殖方法常见于膜式目的一些寄生性蜂类,如小蜂科、细蜂科、小茧偑科、姬蜂科、蜜蜂科等一部分种类,在捻翅目中也有进行多胚生殖的。
对昆虫而言,这种行为如同鸠占鹊巢,是寄生性的入侵。
多胚生殖的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的卵里,而到寄主幼虫将成熟化蛹时,才变成成虫离开寄主。
在一个寄主里可产进1—8个卵不等(随种类而异)。
一次产卵,即可有受精卵可有非受精卵。
前者发育成雌蜂,后者发育成雄蜂。
这些多胚生殖的蜂卵在成熟分裂时极体均不消失,而是集中在卵的一端,继续分裂,逐渐发展成为包在胚胎外的滋养羊膜。
胚胎通过滋养羊膜直接从寄主体内吸取它所需要的营养物。
经成熟分裂后的卵核位于卵的后端与极体相对的一端。
随着一次、再次的分裂,卵的后端就膨大起来。
只分裂一次的,以后就发生2个胚胎,但就已知的种类看,分裂一次的是极少的,大多要经多次分裂,多者可产生1600一1800个子核,以后每个子核形成一个胚胎。
发生胚胎的多少常决定于寄主的承受能力。
多胚生殖可以看作是对活物寄生的一种适应。
除蔓足类和寄生等足类等少数甲壳动物外,多数节肢动物雌雄异体。
个别附肢变化为交配器官,除两性生殖外,还有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
许多节肢动物生殖量大,卵黄较少,受精卵很快孵化成幼体。
有的卵含卵黄多,有很好的卵壳保护或受母体保护、孵出时体型与成体相似。
世代间隔在某些昆虫和小型甲壳动物不到 3天,所以一对两性生殖的雌体或一个孤雌生殖的雌体在几周内可产数百万个后代,相反,某些大型冷水虾蟹类4岁或更多年才成熟,隔一年产卵1次。
节肢动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除了基本结构相同外,在生活习性、形态机能、生殖方式、发育类型等方面呈现多样性,从而构成了整个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在自然界中广泛的适应性,并且使其在种类和数量上属于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