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建筑材料)

合集下载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建筑材料技术标准、建筑材料特点。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人类赖以生存的总环境中,所有构筑物或建筑物所用材料及制品统称为建筑材料。

本课程的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地面、墙体、梁、板、柱、屋顶和建筑装饰的所有材料。

建筑材料的分类:1、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无机材料又分为金属材料(钢、铁、铝、铜、各类合金等)、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水泥、混凝土、玻璃、烧土制品等)、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等);有机材料有木材、塑料、合成橡胶、石油沥青等;复合材料又分为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聚合物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轻质金属夹芯板等)。

2、按材料的使用功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结构材料——用作承重构件的材料,如梁、板、柱所用材料;功能材料——所用材料在建筑上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如防水、装饰、隔热等功能。

二、建筑材料的特点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必须有以下特点:具有工程要求的使用功能;具有与使用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耐久性;具有丰富的资源,满足建筑工程对材料量的需求;材料价廉。

建筑环境中,理想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轻质、高强、美观、保温、吸声、防水、防震、防火、无毒和高效节能等特点。

三、技术材料的类型我国常用的标准有如下三大类: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有强制性标准(代号GB)、推荐性标准(代号GB/T)。

2、行业标准如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代号JGJ)、建筑材料行业标准(代号JC)等。

3、地方标准(代号DBJ)和企业标准(代号QB)。

标准的表示方法为:标准名称、部门代号、编号和批准年份。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本章主要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对性质的影响;重点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构造对性质的影响材料的组成:包括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

它是决定材料各种性质的重要因素。

建筑材料课堂笔记

建筑材料课堂笔记

北航《建筑材料》绪论一、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材料是指土木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和制品,它是一切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建筑材料要占整个工程造价的30-50%,因此如何选用和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对于工程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材料的分类建筑材料根据组成材料的种类和化学成分,可分为三大类:无机材料大类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

这是土建工程使用量最大,使用面最广的材料。

主要用作结构材料。

有机材料大类包括木材、沥青、高分子材料。

这类材料除了力学性质较好以外,有较多的功能特性,如防水、保温、耐化学腐蚀等性能,也是土建工程主要使用的材料。

黑色金属——钢、铁、不锈钢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铅、铜等及其合金无机材料天然石材——砂、石、及石材制品烧土制品——砖、瓦、玻璃等非金属材料胶凝材料——石灰、石膏、水泥、水玻璃等混凝土及硅酸盐制品——混凝土、砂浆及硅酸盐制品植物材料——木材、竹材等有机材料沥青材料——石油沥青、煤沥青、沥青制品高分子材料——塑料、涂料、胶粘剂、合成橡胶等无机非金属与有机材料复合——玻璃水泥增强塑料、水泥混凝土复合材料沥青混合料等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等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轻质金属夹芯板三、建筑材料的发展及其趋势建筑材料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是同步前进的。

趋势:由使用天然建筑材料向使用人工建筑材料发展;由单一的材料向复合材料发展;单一结构材料向多功能材料发展;由污染环境材料向绿色环保材料发展。

四、学习方法各种材料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应用运输等方面的知识;各类材料的共性和个性,各个材料的应用范围.实践性比较强,与生产和实践密切联系,有很多规范、标准,注意现行的规范。

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北航《建筑材料》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掌握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和空隙率;掌握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及指标;材料的导热性及导热系数;了解材料的吸声性和隔声性;掌握材料的强度、比强度与强度等级;弹性和塑性、脆性和韧性的概念;了解材料的耐久性及影响因素;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

建筑材料(全套课件699P)

建筑材料(全套课件699P)
材料与质量和体积有关的性质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的耐久性
Hale Waihona Puke 项目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Ø掌握建筑材料与质量和体积有关的性质、与水有 关的性质、与热有关的性质、力学性质和耐久性。 Ø掌握建筑材料的实际密度、表观密度、毛体积密 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和密实度的计算方法。
0.1 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3. 按建筑物的部位分类
建筑材料按建筑物的部位可分为主体结构材料、屋面材 料、地面材料、外墙材料、内墙材料及吊顶材料。
0.2 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与作用
0.2.1 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1)轻质高强。现今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自重大,限 制了建筑物向高层、大跨度方向进一步发展。通过减轻材料自 重,以尽量减轻结构物自重,可提高经济效益。
0.4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0.4.2 本课程的内容要求
0.4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0.4.3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点线面结合,突出重点。 (2)对比法。 (3)理论联系实际。 (4)建筑材料试验是本课程的 重要教学环节。
THANK YOU
项目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
绪论
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与作用 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绪论
学习目标
Ø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Ø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与作用。 Ø了解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0.1 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0.1.1 建筑材料的定义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工程结构物的各种材料的总称, 是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从地基基础、承重构件 (如梁、板、柱等),直到地面、墙体、屋面等所用的材料 都属于建筑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课件(精华版)

土木工程材料课件(精华版)

三、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2) 抗渗等级
材料的抗渗等级是指用标准方法进行透水试验时,材 料标准试件在透水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并以字母 P及可承受的水压力(以0.1MPa为单位)来表示抗渗等 级。如P4、P6、P8、P10…等,表示试件能承受逐步增 高至0.4MPa、0.6MPa、0.8MPa、1.0MPa…的水压而 不渗透。
1.1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 1.2 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
基础 2.任务 2.1 了解材料在建筑物上所起的作用和要求 2.2 了解常用材料的生产、成分和构造 2.3 掌握常用材料的技术性质, 以及影响材料性质的主要因素及 其相互关系 2.4 掌握常用材料的标准,熟悉其分类、分等和规格
国际标准协会
3.2 重视学好试验 学习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合格性判断
和验收 对实验数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判别 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024/3/11 22
一、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材料的体积构成 体积是材料占有的空间尺寸。由于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状
态,因而表现出不同的体积。
材料内部固体物质体积(V)
二.建筑材料的发展: 随生产力发展而发展
原始时代——天然材料:木材、岩石、竹、粘土 石器、铁器时代——
金字塔(2000-3000 BC):石材、石灰、石膏 万里长城 (200 BC):条石、大砖、石灰砂浆 布达拉宫 :石材、石灰砂浆 罗马圆形剧场 (70-80 AC):石材、石灰砂浆
18世纪中叶——钢材、水泥 (J.Aspdin,1824) 19世纪——钢筋混凝土(1890-1892);
(4)材料的抗冻等级可分为F15、F25、F50、F100、F200等, 分别表示此材料可承受15次、25次、50次、100次、200次的冻 融循环。

建筑材料大全

建筑材料大全

• 硫 极有害元素 可焊性↓ ↓,热脆性↑,热加工性↓ 普通碳素钢 硫含量≤0.055% 优质碳素钢 硫含量≤0.040% 高级优质碳素钢 硫含量 0.02%-0.03% • 氧 韧性、可焊性↓ • 氮 强度↑ ,塑性、韧性↓
§2-2建筑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能
• 包括:抗拉、冷弯、冲击韧性、硬度和耐疲劳性。 2.2.1抗拉性能(tensile strength) • 属最重要的性能,主要技术指标有:屈服点、抗拉强度、 伸长率。
(2)软化系数 • 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材料在干燥状态下 的抗压强度 • 长期受水浸泡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重要建筑,其材 料的软化系数≥0.85。 4.材料的抗渗性 • 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 • K=Qd/AtH • K---渗透系数,cm/h • Q---透水量,cm3 • D---试件厚度,cm • A ---透水面积,cm2 • t---时间,h • H---静水压力水头,cm • K越小,抗渗性越好。
1.2.2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度 1.密实度 材料的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 • D=v/v0*100% 或D=ρ 0/ρ *100% 2.孔隙率 • P=(v0-v)/v0=1-D 1.2.3材料的填充率与空隙率 1.填充率:某堆积体中,被散粒材料的颗粒所填充的程度 • D′=v0/v0′*100% 或D= ρ 0′/ρ 0*100% 2.空隙率 • P′ =1-D′
二、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中作用及重要性 1、土木工程材料是构成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 2、直接影响着或决定着土木工程一些重要性质。 (1)结构形式: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1055年)高66米; 马来西亚石油双塔楼(砼结构)高452米;上海金茂大 厦(钢砼混合材料结构)高420.5米; • 上海电视塔(预应力砼结构)468米;旧金山金门大桥 (悬索桥)主跨1280.2米;苏通大桥(斜拉桥)主跨 1088米、主塔300多米;大跨度的钢结构展览馆;体育 馆;机场航站楼。07年有39人在金门大桥自杀,当局 准备化费5000万装防护网。--08-10-12京华时报。 (2)安全性 • 唐山地震 • 重庆彩虹桥事件(99年1月4日晚6时50分40多人伤亡)

建筑材料重点难点

建筑材料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第1章绪论1.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首先,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

其二,建筑材料的发展赋予了建筑物以时代的特性和风格。

其三,建筑设计理论不断进步和施工技术的革新不但受到建筑材料发展的制约,同时亦受到其发展的推动。

其四,建筑材料的正确、节约、合理的运用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造价和投资。

第2章1.建筑材料的微观结构。

建筑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有晶体、玻璃体和胶体等形式。

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有确定的几何位置关系。

玻璃体微观结构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呈无序浑沌状态。

胶体是建筑材料中常见的一种微观结构形式,通常是由极细微的固体颗粒均匀分布在液体中所形成。

2.晶体、玻璃体和胶体等形式结构物质的各自特点。

晶体结构的物质具有强度高、硬度较大、有确定的熔点、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的共性。

玻璃体结构的材料具有化学活性高、无确定的熔点、力学性质各向同性的特点。

胶体与晶体、玻璃体最大的不同点是可呈分散相和网状结构两种结构形式,分别称为溶胶和凝胶。

溶胶失水后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结构,可以把材料中的晶体或其他固体颗粒粘结为整体。

3.建筑材料构造形式以及各自的特点。

致密状构造。

该构造完全没有或基本没有孔隙。

具有该种构造的材料一般密度较大,导热性较高。

多孔状构造。

该种构造具有较多的孔隙,孔隙直径较大(mm级以上)。

该种构造的材料一般都为轻质材料,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和隔音吸声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吸水性。

微孔状构造。

该种构造具有众多直径微小的孔隙,该种构造的材料通常密度和导热系数较小,有良好的隔音吸声性能和吸水性,抗渗性较差。

颗粒状构造。

该种构造为固体颗粒的聚集体,如石子、砂和蛭石等。

该种构造的材料可由胶凝材料粘结为整体,也可单独以填充状态使用。

该种构造的材料性质因材质不同相差较大。

纤维状构造。

该种构造通常呈力学各向异性,其性质与纤维走向有关,一般具有较好的保温和吸声性能。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显维结构和微观结构
(二).显维结构 指借助关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构,它可分为结
晶和无定型两种.结晶和无定型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晶体呈稳 定状态,而无定型则具有化学活性 (三).微观结构
指原子排列结构,根据质子间键的特性分为原子晶体,离子 晶体,分子晶体
三.材料的孔隙
(一).孔隙形成的原因 (1).水分子的占据作用
材料的含水率增加,导热系数也增加 大多数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热容
2、热容-材料加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
称为热容。大小用比热容(比热)表示
公式
Q=cm(T2-T1)
式中 Q-材料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
c-材料的比热(J/g.K)
m-材料的质量(g)
(T2-T1) -材料受热或冷却前后的温差(K)
2.开口孔隙率与闭口孔隙率
开口孔隙率是指材料中能被水所饱和的孔隙体积与材料在 自然状态下的体积百分率: PK=(m2-m1)/V0 ρ ×w ×100% 式中: m2—干燥状态下材料的质量 , g m1—水饱和状态下材料的质量,g ρ w—水的密度,常温下可取1g/ cm3 闭口孔隙率pb为总空隙率与开口孔隙率之差 即PB=P- PK
(2).体 积 吸 率
公式:W0=(m2-m1)/V0* ρ w *100% 式中: W0 --体积吸水率
m2—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m1—水的密度,常温下取1=g/ cm3
体积吸水率与质量吸水率的关系为:
W0=W* ρ o 一般来说孔隙率愈大,吸水率也愈大,吸水率增大对吃的性质 有不良影响,如体积密度增加,体积膨胀,导热性增大,强度及抗动 性下降等..
抗动性
5、抗冻性-浸水饱和的材料在冻,融循环作 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称为抗冻性。 用抗冻标号D表示。

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教案

西南工程学校第 次课教案 授 课 内 容 第 章 第 节 授课时数 授课方法 教具 授课时间及班级 第 周 第 节 2010年 月 日 班 第 周 第 节 2010年 月 日 班 第 周 第 节 2010年 月 日 班 第 周 第 节 2010年 月 日 班 本次课重点内容

作业布置情况 课堂学生表现及需注意问题 备课内容: 【课 题】绪论 【教学目的】1.理解建筑材料和建筑各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发展方向 3.理解建筑材料的标准化 【教学重点】1.建筑材料及建材工业的发展 2.建筑材料的分类 【教学难点】建筑材料的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 【时间分配】2学时 【作业布置】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建筑材料是指各类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各种材料及其制品。它是一切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 2.分类: (1)按使用性能划分

一般讲,建筑物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结构承重材料,而使用功能与建筑质量水平决定与建筑功能材料。 (2)按成分划分

建筑材料 (二)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 1、建筑材料是各项基本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材料费占工程投资的60%。 2、建材品种、质量及规格,直接影响工程的坚固、耐久、适用、美观和经济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结构形式与施工方法。 3、建筑工程许多技术问题的突破,往往依赖于建材问题的解决。 4、新材料的出现,又将促进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的革新。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1、在原材料上,利用再生资源、工农业废渣、废料,保护土地资源。 2、在工艺上,引进新技术,改造淘汰旧设备,降低原材料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 3、在性能上,力求产品轻质、高强、耐久、美观,并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 4、在形式上,发展预制装配技术,提高构件尺寸和单元化水平。 5、在研究方向上,研究和开发化学建材和复合材料,促进新型建材的发展。 (四)学习目的和方法 学习目的: 1、掌握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具有合理选择与使用建筑材料的能力。 2、通过做实验,培养基本实验技能,为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学习方法:以材料的技术性质、质量检验及工程应用为重点,注意材料成分、构造、生产过程等对其性能的影响,掌握各项性能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实验课与习题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