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绪论

合集下载

建筑材料绪论

建筑材料绪论

绪论
6.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熟悉土木建筑工程中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掌握 常用材料技术性能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掌握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原理及方法;掌握建筑材料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会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会进行常用建筑材 料的取样、检测,能正确填写检测报告并进行试验结果的客观评价,能 自主学习新标准、新规范,自主跟踪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表示推荐性的技术标准时,在标准代号后加“/T”。我国国家标 准及某些行业标准代号示例见表0-2。
绪论
表0-2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代号示例
5.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绪论
(3)
•发展“绿色建筑材料” 或“生态建筑材料”。 (2)
•在制品形式方面,向预制化、 构件化的方向发展。 (1) •在材料性能方面,向轻质、高 强、耐久的方向发展。
3.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
绪论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物质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升。当今社会,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休闲娱 乐等方面,关注的核心是建筑物、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美 观、舒适、经济、环保、耐久、安全、高效能等综合性能 ,为此,建筑材料的性能必须满足相关性能的综合要求。 实际使用中,对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材料所重点考虑的 性能有所不同或者是各有侧重。
3)技术标准的表示
绪论
图0-1 标准各部分组成示例
绪论
《中华种。
(1)强制性标准是国家要求对其规定的各项内容必须无条件遵照 执行的标准。否则,国家将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2)推荐性标准是国家鼓励自愿采纳、具有指导作用而又不宜强 制执行的标准。但是,推荐性标准一旦经法律、法规或经济合同采 纳,被引用的推荐性标准则在规定的相应范围内强制执行。

建筑材料课堂笔记

建筑材料课堂笔记

北航《建筑材料》绪论一、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材料是指土木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和制品,它是一切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建筑材料要占整个工程造价的30-50%,因此如何选用和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对于工程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材料的分类建筑材料根据组成材料的种类和化学成分,可分为三大类:无机材料大类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

这是土建工程使用量最大,使用面最广的材料。

主要用作结构材料。

有机材料大类包括木材、沥青、高分子材料。

这类材料除了力学性质较好以外,有较多的功能特性,如防水、保温、耐化学腐蚀等性能,也是土建工程主要使用的材料。

黑色金属——钢、铁、不锈钢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铅、铜等及其合金无机材料天然石材——砂、石、及石材制品烧土制品——砖、瓦、玻璃等非金属材料胶凝材料——石灰、石膏、水泥、水玻璃等混凝土及硅酸盐制品——混凝土、砂浆及硅酸盐制品植物材料——木材、竹材等有机材料沥青材料——石油沥青、煤沥青、沥青制品高分子材料——塑料、涂料、胶粘剂、合成橡胶等无机非金属与有机材料复合——玻璃水泥增强塑料、水泥混凝土复合材料沥青混合料等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等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轻质金属夹芯板三、建筑材料的发展及其趋势建筑材料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是同步前进的。

趋势:由使用天然建筑材料向使用人工建筑材料发展;由单一的材料向复合材料发展;单一结构材料向多功能材料发展;由污染环境材料向绿色环保材料发展。

四、学习方法各种材料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应用运输等方面的知识;各类材料的共性和个性,各个材料的应用范围.实践性比较强,与生产和实践密切联系,有很多规范、标准,注意现行的规范。

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北航《建筑材料》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掌握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和空隙率;掌握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及指标;材料的导热性及导热系数;了解材料的吸声性和隔声性;掌握材料的强度、比强度与强度等级;弹性和塑性、脆性和韧性的概念;了解材料的耐久性及影响因素;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

《建筑材料绪论》课件

《建筑材料绪论》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经济性
评价建筑材料的成本效益,考虑其价格与性 能的综合指标。
环保性
评价建筑材料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对环境友 好,节能减排。
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材料采购
确保采购的建筑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 准。
材料运输
确保建筑材料的运输安全,防止在运输过程 中发生损坏或变质。
材料存储
合理规划建筑材料的存储环境,避免因存储 不当造成材料损坏或性能下降。
物理性能检测
检测建筑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吸水性等物理性能指标。
力学性能检测
检测建筑材料的抗压、抗拉、抗弯等力学性能指标。
耐久性能检测
检测建筑材料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能,如耐腐蚀、耐磨损等。
建筑材料的性能评价
适用性
评价建筑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能否满足 使用功能。
安全性
评价建筑材料是否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 无毒无害,不会对使用者造成危害。
《建筑材料绪论》ppt课件
• 建筑材料概述 •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 建筑材料的生产与加工 • 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评价 • 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实例
01 建筑材料概述
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建筑材料是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 中的各种材料的总称,包括天然 材料和人工材料。
分类
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功能 材料和装饰材料等。
建筑材料在建筑中的作用
01
02
03
支撑作用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物的骨 架,支撑着建筑物的重量 和其他外部荷载。
保护作用
建筑材料能够保护建筑物 免受风雨侵蚀、温度变化 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美化作用
建筑材料通过其质感、色 彩、纹理等特性,为建筑 物提供美观的外观和室内 装饰效果。

建筑材料教学方案

建筑材料教学方案

《建筑材料》教案第一章绪论(一)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建材及建材工业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了解建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任务、特点及学习方法。

3、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标准(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能力培养:参观建材市场,让学生对建筑材料的产品及市场有一个全面了解。

(三)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标准。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一)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不同使用环境下,各类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各性质的涵义,影响这些性质的因素.并能联系工程中的实际和应用研究和改进材料的性质并对后面具体材料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1、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及其对建筑材料性能的影响。

2、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应重点掌握表示材料物理状态特征的性质,包括密度、体积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以及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与空隙率的概念。

3、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掌握材料的吸水性、耐水性、抗渗性及抗冻性的概念。

掌握材料的孔隙率及孔隙构造对材料抗冻性、抗渗性等性能的影响。

3、材料的热学性质:了解材料与热有关的概念和性质。

了解材料的热学性质与材料保温性能的关系。

4、材料力学性质和材料的耐久性:着重了解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强度,试验条件对强度试验结果的影响及材料强度(标号)的划分;着重了解材料耐久性概念。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特殊教学方法:1、课堂讨论:材料的孔隙率与材料的各种性质之间的关系。

2、课堂讨论:中空玻璃为什么比同厚度的实心玻璃保温性能好。

3、课堂讨论:保温材料为什么保持干燥状态保温效果好。

(三)教学重点: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质。

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一)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胶凝材料的概念与分类2、了解石膏、石灰的原料及品种;着重掌握石膏、石灰的凝结、硬化过程及特性;了解建筑石膏、石灰的质量要求与应用。

3、了解水玻璃、菱苦土的组成,性质特点及应用。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建筑材料)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建筑材料)

第一章绪论习题1.建筑工程材料主要有哪些类别?1)按使用功能分类根据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性能,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和建筑功能材料。

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三大类2.建筑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如何?1.生产所用的原材料要求充分利用工业废料、能耗低、可循环利用、不破坏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天然资源。

2.生产和使用过程不产生环境污染,即废水、废气、废渣、噪音等零排放。

3.做到产品可再生循环和回收利用。

4.产品性能要求轻质、高强、多功能,不仅对人畜无害,而且能净化空气、抗菌、防静电、防电磁波等等。

5.加强材料的耐久性研究和设计。

6.主产品和配套产品同步发展,并解决好利益平衡关系。

第二章习题一、选择题1.脆性材料的如下特征,其中何者是正确的?_a_______A.破坏前无明显变形 B.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均较高C.抗冲击破坏时吸收能量大 D.受力破坏时,外力所做的功大2.材料的密度指的是_c_______。

A.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B.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C.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D.在材料的体积不考虑开口孔在内时,单位体积的质量3.材料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水分的能力称为_b_______。

A.吸水性B.吸湿性C.耐水性D.渗透性4.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___b____降低。

A、密度B、表观密度C、憎水性D、抗冻性5.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____a____。

A、吸水性B、吸湿性C、耐水性D、渗透性6.含水率为10%的湿砂220g,其中水的质量为____a____。

A、19.8gB、22gC、20gD、20.2g7.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___c_____。

A、表观密度B、堆积密度C、密度D、强度8普通混凝土标准试件经28d标准养护后测得抗压强度为22.6MPa,同时又测得同批混凝土水饱和后的抗压强度为21.5MPa,干燥状态测得抗压强度为24.5MPa 。

第一讲 建筑材料绪论

第一讲 建筑材料绪论

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安排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绪论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龙江2008.9学习内容和目的建筑材料与构造1是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为工程建设中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为该专业学生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提供有关材料的基础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实践和建筑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资料:教学大纲,教材目录等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安排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绪论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龙江2008.9教学安排绪论1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第二章天然石材1第三章烧土制品及玻璃2第四章气硬性胶凝材料1第五章水泥3第六章混凝土与砂浆2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安排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绪论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龙江2008.9第七章金属材料2第八章木材1第九章沥青材料2第十章合成高分子材料2第十一章绝热材料及吸声材料2第十二章建筑涂料2合计24教学安排(续前)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安排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绪论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龙江2008.9学习,要讲究学习方法。

有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1.课程特点;2.把握基本概念,如定义,分类,特征,区别等;3.抛弃死记硬背,随时随地学习;4.把握重点,弄清难点;5.学以致用,灵活应用;6.平时注意积累,考试就考高分。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安排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绪论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龙江2008.91、概念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土木建筑结构物的所用的各种材料及制品的总称,是一切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

2、建筑材料与建筑其他学科的关系:a.材料是基础,材料决定建筑形式和施工方法;b.材料应用在建筑中应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c.材料决定建筑结构,影响建筑坚固、耐久及美观;总之:从事土建工程的技术人员和专家都必须了解和懂得建筑材料。

绪论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安排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绪论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龙江2008.93、建筑材料的分类NOTICE:在给一个事物进行分类时一定要有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是不一样的。

建筑材料重点难点

建筑材料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第1章绪论1.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首先,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

其二,建筑材料的发展赋予了建筑物以时代的特性和风格。

其三,建筑设计理论不断进步和施工技术的革新不但受到建筑材料发展的制约,同时亦受到其发展的推动。

其四,建筑材料的正确、节约、合理的运用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造价和投资。

第2章1.建筑材料的微观结构。

建筑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有晶体、玻璃体和胶体等形式。

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有确定的几何位置关系。

玻璃体微观结构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呈无序浑沌状态。

胶体是建筑材料中常见的一种微观结构形式,通常是由极细微的固体颗粒均匀分布在液体中所形成。

2.晶体、玻璃体和胶体等形式结构物质的各自特点。

晶体结构的物质具有强度高、硬度较大、有确定的熔点、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的共性。

玻璃体结构的材料具有化学活性高、无确定的熔点、力学性质各向同性的特点。

胶体与晶体、玻璃体最大的不同点是可呈分散相和网状结构两种结构形式,分别称为溶胶和凝胶。

溶胶失水后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结构,可以把材料中的晶体或其他固体颗粒粘结为整体。

3.建筑材料构造形式以及各自的特点。

致密状构造。

该构造完全没有或基本没有孔隙。

具有该种构造的材料一般密度较大,导热性较高。

多孔状构造。

该种构造具有较多的孔隙,孔隙直径较大(mm级以上)。

该种构造的材料一般都为轻质材料,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和隔音吸声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吸水性。

微孔状构造。

该种构造具有众多直径微小的孔隙,该种构造的材料通常密度和导热系数较小,有良好的隔音吸声性能和吸水性,抗渗性较差。

颗粒状构造。

该种构造为固体颗粒的聚集体,如石子、砂和蛭石等。

该种构造的材料可由胶凝材料粘结为整体,也可单独以填充状态使用。

该种构造的材料性质因材质不同相差较大。

纤维状构造。

该种构造通常呈力学各向异性,其性质与纤维走向有关,一般具有较好的保温和吸声性能。

建筑材料绪论(A类基础)

建筑材料绪论(A类基础)

a教类
8
绪论
四、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要求
1、材料的性能检验方法 通常采用实验室内材料性能检测,实验室内模拟
结构检测,现场修筑试验性能结构检测等方法。 2、技术标准
是材料质量评定的依据。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材料技术标准分为四个等级: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a教类
9
绪论
国家标准
GB ( 强制标准 ) GB/T (试行标准,推荐性) 如: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a教类
13
5、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物理性质 力学性质 化学性质
耐久性
综合
具体
测试
材料的性能
技术性质
技术指标
试验
反映
反映
评定
依据
技术标准
a教类
14
绪论
六、课程考核
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成绩分组成,
期末考试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考试成绩70%;
成绩比例:
考勤、作业共20%
平时考核成绩30% 实验10%
无机非金属材料
天然材料:石材、砂、碎石 无机结合料:石灰、石膏、水泥 烧结制品:砖、瓦、玻璃、陶瓷
植物材料
木材、竹材等
沥青材料
石油沥青、煤沥青等
高聚物材料
塑料、橡胶、有机涂料、胶粘剂
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
水泥混凝土、砂浆、无机结合料稳定 混合料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 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
有机-无机非金属材料 玻璃钢、聚合物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标准:ASTM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erterials) 其他国家标准:如 BS(British Standar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3 建筑材料技术标准
➢ 2. 行业标准(第二类) 地方标准 DB (第三类) 企业标准 QB (第四类)
各行业标准代号:
第一章 绪论
3 建筑材料技术标准
➢ 3. 其他现行标准 1. 国际标准 ISO 2. 美国国家标准 ANS ANS; 美国材料与实验学会标准 ASTM 等; 3. 德国标准 DIN 4. 日本工业标准 JIS 5. 法国标准 NF ……
标准级别
标准代号及名称
国家标准
GB——国家标准;GBJ——建筑工程国家标准;GB/T—— 推荐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部分)
JGJ——建设部行业标准;JC——国家建材局行业标准; JT——交通部行业标准;YB——冶金部行业标准; SD——水电部行业标准;LY——林业部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DB——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QB——企业标准
1学时 3学时 1学时 3学时 3学时 6学时 12学时 4学时 5学时 1学时 4学时 2学时
知识结构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 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2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建筑材料技术标准 4 本课程的作用、内容和学习方法 5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4 本课程的作用、内容、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 本课程的作用
建筑材料科学与工程,本身是一门科学技术。对于建筑 类高等职业学校的各相关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是学好其它专 业课的基础。因此,她它是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 本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建筑工程中常用建筑材料的原材料及生产工 艺、品种与规格、主要技术性质、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应 用和保管等基本知识。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 材料的物理性质
一、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名称
定义
绝对密度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 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 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 体积的质量
计算公式
m v
单位
㎏ /cm3
v 0 m o
㎏/cm3
0
m v0 '
第一章 绪论
3 建筑材料技术标准
➢ 各级标准均有相应的代号,其表示方法由标准名称、标 准代号、发布顺序号和发布年号组成。例如:
《烧结普通砖》GB/T 5101-1998
发布年号:1998年 发布顺序号:5101 推荐标准:T 标准代号:GB 标准名称:烧结普通砖
第一章 绪论
3 建筑材料技术标准
➢ 各级标准的相应代号
第一章 绪论
5 参考文献பைடு நூலகம்
[1]王世芳主编.建筑材料.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2]杨光华主编.建筑工程材料.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3]沈威,黄文熙,闵盘荣.水泥工艺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86
[4]高琼英.建筑材料.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
建筑材料绪论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课程概况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石材、烧结制品 以及熔融制品、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 砂浆、金属材料、木材、合成高分子材料、沥青 及其混合料、防水材料等。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性质、应用、检测以及质 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建筑材料性质与材料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 途径。
2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绪论
2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绪论
3 建筑材料技术标准
➢ 建筑材料技术实行标准化管理。我国现行标准有: 1. 第一类 国家标准 1. 国家强制性标准 ,GB 如:“GB175 ---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2. 国家推荐性标准, GB/ T 如:“GB/ T14684 2001 《建筑用砂》” 3.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 GBJ 4.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 化协会标准 ,CECS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并能合理的选择、使用、运输和储存建筑材料。 重点难点:基本性质 水泥 混凝土 建筑钢材 防水材料
水泥的凝结硬化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学时安排
绪论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石材 第三章 烧结制品与熔融制品 第四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第五章 水泥 第六章 混凝土 第七章 建筑砂浆 第八章 金属材料 第九章 木材 第十章合成高分子材料 第十一章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是学习本课程的重点。必须懂 得如何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
第一章 绪论
4 本课程的作用、内容、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 ..\本课程知识点和要求.xls
第一章 绪论
4 本课程的作用、内容、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认真作好试验和填写试验报告。 抓住“一条主线、两条线索”的学习方法。 认真完成作业和搞好课后复习。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6]陈巧珍.建筑材料试验计算手册.广州:广东科
技出\版社,1990
[7]陈雅福.土木工程材料.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
版社,2001
[8]纪士斌.建筑材料.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1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 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 2 材料的物理性质 3 材料的力学性质 4 材料的耐久性 5 材料基本性质实验
㎏/m3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 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 密实度与孔隙率
名称
密实度
定义
指材料总体积内,固体 物质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
D = v/v0×100 % =(ρ0 /ρ)×100 %
孔隙率
指材料内孔隙体积占材 料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 百分率
P = [(v0-v)/v0 ] = [1-v/v0 ] = (1-ρ0 /ρ)×100 %
孔隙率和密实度的关系
D + P= 1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 材料的物理性质
一、 亲水性与憎水性 1.原因:水分子间的内聚合和材料与水分子间的分子亲合力,亲
水性材料与水分子之间的分子亲合力,大于水本身分子间的内聚力, 憎水性材料与水分子之间的亲合力,小于水本身分子间的内聚力。
2.判断:在材料、水和空气三相交点处,沿水滴表面作切线,此切线 和水与材料接触面所成的夹角θ称为 “ 润湿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