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修改版)

合集下载

ZZ-DMS-LR 门磁传感器 用户手册说明书

ZZ-DMS-LR 门磁传感器 用户手册说明书

ZZ-DMS-LR门磁传感器使用说明书V1.1目录1.产品简介 (3)2.功能特点 (3)3.技术参数 (3)4.通讯方式 (4)5.安装方式及注意事项 (5)6.采集仪应用 (6)6.1.添加传感器 (7)6.2.修改传感器 (8)6.3.查看传感器数值 (9)7.联系方式 (10)8.免责声明 (11)9.质保与售后 (11)10.修订记录 (11)1.产品简介智能门磁开关是由主模块(通信功能)与永久磁铁组成,用来探测门、窗、抽屉等是否被非法打开或移动。

主模块(通信功能、电源部分)与永久磁铁产生位移,主模块通过无线发射给无线采集仪状态消息,达到安防报警的功能,适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安全防护等领域报警场合。

2.功能特点●自动检测门体、窗、消防水箱、蓄水箱是否关好。

●终端上报开关事件到物联网云平台,形成数据统计以及告警数据采集。

●通过无线LORA上传,实时性高。

●采用低功耗单片机、以及通信模组,使主模块超低待机电流<5uA。

●适用抽屉、铁门、木门、消防水箱以及需要检测位置移动类应用场景。

3.技术参数参数名称参数内容供电电压DC3.6V锂电池ER14505M、1800mAH工作温度-30℃~80℃工作湿度0~90%RH动作距离20~35MM静态功耗<5uA发送功耗<125mA使用寿命五万次无线传输方式LORA,私有协议传输距离以实际环境为准,理论值1km上报方式触发上报,传至无线采集仪发送逻辑门磁状态发生变化时,发送4次以确保参数准确传输到采集仪,每次发送0.5S以内,共计发送2S以内。

4.通讯方式无线传输方式:LORA,私有协议。

必须搭配智能无线采集仪ZZ-ST-LG使用。

输出参数:开光状态和电池电量开光状态:输出1,开;输出0,关;电池电量:输出数值为1000(对应100%),电池电量数据解析需要除以10。

智能无线采集仪作为门磁传感器的LoRa网关,集中采集LoRa门磁传感器节点数据,统一输出到后台监控系统。

LM135235335温度传感器

LM135235335温度传感器

LM135/235/335温度传感器LM135/235/335系列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S)生产的一种高精度易校正的集成温度传感器,工作特性类似于齐纳稳压管。

该系列器件灵敏度为10mV/K,具有小于1Ω的动态阻抗,工作电流范围从400μA到5mA,精度为1℃,LM135的温度范围为-55℃~+150℃,LM235的温度范围为-40℃~+125℃,LM335为-40℃~+100℃。

封装形式有TO-46、TO-92、SO-8。

该系列器件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温差测量以及温度补偿系统中。

温度传感器-逻辑输出型温度传感器在许多应用中,我们并不需要严格测量温度值,只关心温度是否超出了一个设定范围,一旦温度超出所规定的范围,则发出报警信号,启动或关闭风扇、空调、加热器或其它控制设备,此时可选用逻辑输出式温度传感器。

LM56、MAX6501-MAX6504、MAX6509/6510是其典型代表。

本贴以资料收集为主,收集了常用的温度传感器的资料和设计实例大家有相关资料和实例也可以跟帖发出,我们将对提供资料的进行积分和金币奖励实例, 数据手册, 温度传感器,资料分享到: QQ空间腾讯微博腾讯朋友分享0 收藏0 顶1 踩0相关帖子• 1602字符型液晶使用手册+实例• 51单片机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实例精讲• 【蒋建军】的PROTEUS仿真精品实例系列• 交通灯控制器仿真实例• PIC实例----877解码2262• yubo2007的带阴历、温度、星期显示的万年历仿真实例修改版• 51单片机C语言应用程序实例精讲• [转]红外遥控系统原理及单片机解码实例• 51单片机新手入门实例详解• 粘帖几个制作usbisp 的好网址,里面有制作的实例CEPARK 51单片机开发学习板 超强配置 配彩屏 1602/12864液晶 步进电机 遥控 SD 卡 点阵 STC+SST 仿真双芯片 配50讲教程 笔记本也可以直接USB 下载,国内包邮 速来抢购使用道具 举报提升卡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tiankaitiankai 当前离线 在线时间 3870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1-9 威望 23694 点 金币 29330 个 贡献 2010 点 注册时间 2008-12-17 阅读权限 200 帖子 6431 主题 1466 精华 16 积分 968892#发表于 2009-11-15 12:32:46 |只看该作者 集成温度传感器LM94022及其应用LM94022是一种模拟输出的集成温度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手机、无线收发器、电池管理、汽车、办公室设备及家用电器等。

(SMC压力传感器调整说明书)ZSE30AISE30A

(SMC压力传感器调整说明书)ZSE30AISE30A

Z/ISE30A 系列压力开关设定说明设定顺序:通电—测量模式—零点校正—功能设定—测量模式产品通电后,自动进入压力测量模式,第一次使用时,请按如下顺序操作。

1、零点校正:产品第一次使用时,通电且不施加气压时,如果显示值不为零,和键同时按住1s 以上,显示值归零。

2、基本功能设定:测量模式下按住键2s 以上,压力开关进入功能设定模式,显示屏显示为。

按和键选择对应功能后按进入详细功能设置。

备注:部分功能为可选功能,根据型号而定。

特定型号下如果不包含某可选功能,对应位置显示。

全部功能列表:项目出厂设置F0:单位选择功能 ISE-Mpa,ZSE-KPa,Option P-psi F1:OUT1规格设定 迟滞模式,常开F2:OUT2规格设定 迟滞模式,常开 F3:响应时间设定 2.5 ms F4:显示精度设定 1/1000 F5:自动预设功能设定 手动模式F6:显示值校正 0% F7:省电模式选择 OFF F8:密码锁设定OFF1)F0-单位选择功能可选功能,部分型号无此功能。

单位不同,显示屏开显示的数值范围不同。

操作方法:按和键选择对应单位,按键确认。

测量模式按住键2s 以上功 能 选 择 模 式功能设定2)F1-OUT1输出规格设定方法:此部分可设置输出类别(迟滞型/比较型)和输出模式(常开/常闭)设定。

按键进入单位选择模式按和键选择对应单位交替显示按键完成设定返回到功能选择模式,屏幕显示F0F0-单位选择功能设定完成输出模式常开型 出厂时默认设置常闭型迟滞模式(出厂时默认设置) 压力输出迟滞(H-1)压力输出压力输出迟滞(H-1)压力输出比较模式(也称窗口比较模式) 迟滞模式(出厂时默认设置) 比较模式(也称窗口比较模式) 迟滞(H1) 迟滞(H1)迟滞(H1) 迟滞(H1)功能选择模式下按和至屏幕显示,然后按进入OUT1规格设定。

压力设定状态:此状态下设定压力开关输出的ON/OFF 点。

以迟滞型为例:输出方法:当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开关输出变为ON 。

课程标准-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2)精选全文完整版

课程标准-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学时学分:4指定人:贾卫坊审核人: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楼宇智能化工业技术制订时间:2014年7月30日(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楼宇智能化工业技术等专业职业技术课,,是在学生学习完《电子技术基础一》、《电子技术基础二》、《电路分析基础》等相关课程后开设的。

其主要包括传感器的认识、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常用传感器应用技术及实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讲解的内容以实用为主,原理分析通俗易懂。

各章节中典型传感器应用电路的分析和测试,融合常用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包含了传感器检测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突出实际应用,减少理论推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各种测量手段为主线,传感器的应用贯穿课程整个内容,让学生在用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本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理论教学和实践实验训练有机结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应采用新的评价方式。

3.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能认识传感器,了解测量基本原理,理解各种传感器进行非电量电测的方法,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初步具备实用传感器的应用和电路制作技能,并了解相应的测量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的原理及各种传感器在工业中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职业知识:●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与技术指标●电阻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容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光电(光纤、光栅)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磁电式传感器与霍尔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半导体物性传感器●温度检测系统●压力检测系统●液位测检系统●流量检测系统●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2.职业技能:●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应变电阻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与电子秤的标定。

飞机发动机扭矩、油压传感器系统修改指南说明书

飞机发动机扭矩、油压传感器系统修改指南说明书

TECHNICAL BULLETIN 407-20-13316 October 2023MODEL AFFECTED: 407SUBJECT: ENGINE TORQUE, ENGINE OIL PRESSURE, ANDTRANSMISSION OIL PRESSURE INDICATIONSYSTEMS, MODIFICATION OFHELICOPTERS AFFECTED: Part I: Serial numbers 53000 through 53900, 53911through 54166, 54300 through 54752, 54805through 54929.Part II: Serial numbers 54304, 54567, 54805through 54929.[Serial numbers 54930 and subsequent will have theintent of this bulletin accomplished prior to delivery.] COMPLIANCE: At customer’s option.DESCRIPTION:This technical bulletin provides instructions to modify the engine torque transducer (1B7), the engine oil pressure transducer (1G5) and the transmission oil pressure transducer (1G6) wire harness installations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water ingress in the transducer connectors.PART I of this technical bulletin provides instructions to replace the connectors MS3116F8-4S with new connectors 160-027-508, and add heat shrink sleeves on each transducer wire harness to fill the gap between the wires and the connector inserts. PART II of this technical bulletin provides instructions to re-orient clamps to improve water drip loops.Applicability of this bulletin to any spare part shall be determined prior to its installation on an affected helicopter.APPROVAL:The engineering design aspects of this bulletin are Transport Canada Civil Aviation (TCCA) approved.CONTACT INFO:For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this bulletin, please contact:Bell Product Support EngineeringTel:1-450-437-2862/1-800-363-8023/*****************************MANPOWER:Approximately 12 man-hours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this bulletin. This estimate is based on hands-on time and may vary with personnel and facilities available.WARRANTY:There is no warranty credit applicable for parts or labor associated with this bulletin.MATERIAL:Required Material:The following material is required for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is bulletin and may be obtained through your Bell Supply Center.Part Number Nomenclature Qty (Note)10-597817-351 Contact 12(1)2530-00246-00 Heat shrink sleeve 1 foot (0.31m)(2)160-027-508 Connector 3(2)NOTES:1. Not required for helicopters serial numbers 53000 through 54012.2. Part number is for quantities sold by the foot. Actual quantity required must bespecified in the order.3. Only required for helicopters serial numbers 53000 through 54012.Consumable Material:The following material is required to accomplish this bulletin, but may not require ordering, depending on the operator’s consumable material stock levels. This material may be obtained through your Bell Supply Center.Part Number Nomenclature Qty (Note) Reference * 2000-00731-00 Insulation tape. 1 Roll (1)(2) C-548PLT2S-C702Y Cable Tie AR C-292* C-XXX numbers refer to the consumables list in the BHT-ALL-SPM, Standard Practices Manual NOTES:1. Quantity indicated is the format that the product is delivered in. Actual quantityrequired to accomplish the instructions in this bulletin may be less than what has been delivered.2. Only required for PART II.SPECIAL TOOLS:11-6782 Insertion tool (or equivalent)11-6900 Extraction tool (or equivalent)45-1987 Wire stripper (or equivalent)HT-900 Raychem heat gun (or equivalent)TH254 Turret/PositionerM22520/1-01 Crimp toolWEIGHT AND BALANCE:Not affected.ELECTRICAL LOAD DATA:Not affected.REFERENCES:407-MM, Maintenance Manual, chapter 95407-MM, Maintenance Manual, chapter 96407-MM, Maintenance Manual, chapter 53BHT-ELEC-SPM, Electrical Standard Practices ManualBHT-ALL-SPM, Standard Practices ManualPUBLICATIONS AFFECTED:407-IPB, Illustrated Parts Breakdown, chapter 95407-MM, Maintenance Manual, chapter 98ACCOMPLISHMENT INSTRUCTIONS:PART I: Replacement of connector and addition of heat shrink sleeve1. Prepare the helicopter for maintenance.2. Make sure all electrical power is removed from helicopter.OBEY ALL THE SAFETY PRECAUTIONS WHEN YOU DOMAINTENANCE ON OR NEAR ELECTRICAL/ELECTRONICEQUIPMENT (407-MM, chapter 96).-NOTE-The engine oil pressure transducer (1G5) is not installed onthe 407GXi. Only the engine torque transducer (1B7) and thetransmission oil pressure transducer (1G6) are affected byPART I for the 407GXi.3. Gain access to the engine torque transducer (1B7), the engine oil pressuretransducer (1G5) and the transmission oil pressure transducer (1G6) connectors on the transmission deck by removing the air inlet cowling assembly (DMC-407-A-53-04-00-02A-520A-A).4. Disconnect the engine torque transducer (1B7), the engine oil pressure transducer(1G5) and the transmission oil pressure transducer (1G6) connectors 1B7P1, 1G5P1 and 1G6P1 (BHT-ELEC-SPM).-NOTE-Mark each wire with the connector pin number beforeextracting the contacts.5. Disassemble the connectors and extract all wires from the connectors 1B7P1,1G5P1 and 1G6P1 (BHT-ELEC-SPM).-NOTE-It could be required to cut and replace the contact for the heatshrink sleeve installation.6. Install and apply heat to the heat shrink sleeve (1, Figure 1), and install a new contact(2) on each wire as shown in Figure 1 (BHT-ELEC-SPM).-NOTE-For helicopter serial numbers 53000 through 54012, It isrequired to replace the connectors 1B7P1, 1G5P1 and1G6P1 with new connectors 160-027-508.7. Insert all wires into the connectors 1B7P1, 1G5P1 and 1G6P1, and assemble theconnectors as removed in step 5 (BHT-ELEC-SPM).8. Connect the connectors 1B7P1, 1G5P1 and 1G6P1 to the engine torque transducer(1B7), the engine oil pressure transducer (1G5) and the transmission oil pressure transducer (1G6) (BHT-ELEC-SPM).9. For helicopter serial number 53000 through 54299. Do a transmission oil pressurefunctional check (DMC-407-A-95-61-08-01A-340A-A).10. For helicopter serial number 54300 and subsequent. Do a transmission oil pressureoperational check (DMC-407-A-95-65-07-01A-320A-A).11. For helicopter serial number 53000 through 54299. Do an engine torque indicationsystem functional check (DMC-407-A-95-61-01-00A-340A-A).12. For helicopter serial number 54300 through-54303, 54305 through 54566 and 54568through 54800. Do an engine torque indication operational check (DMC-407-A-95-65-00-00A-320B-A).13. For helicopter serial number 54304, 54567, 54805 and subsequent. Do an enginetorque indication operational check (DMC-407-A-95-65-00-00A-320C-A).-NOTE-The engine oil pressure functional check is not required for407GXi.14. For helicopter serial number 53000 through 54299. Do an engine oil pressureindication system functional check (DMC-407-A-95-61-07-01A-340A-A).15. For helicopter serial number 54300 through-54303, 54305 through 54566 and 54568through 54800. Do an engine oil pressure operational check (DMC-407-A-95-65-06-01A-320A-A).16. Inspect the transmission deck area and install the air inlet cowling assembly (DMC-407-A-53-04-00-02A-720A-A).17. Make an entry in the helicopter logbook and historical service records indicatingcompliance with Part I of this Technical Bulletin.Part II: Re-orientation of clamps1. Prepare the helicopter for maintenance.2. Gain the access on transmission deck by removing the air inlet cowling assembly(DMC-407-A-53-04-00-02A-520A-A).3. Remove and retain the screw (1, Figure 2), the nut (2), the washers (3) and theclamps (4 and 5) for the transmission oil pressure transducer (1G6) wire harness.4. Re-orient and install the clamps (4 and 5) with the screw (1), the nut (2) and thewashers (3), as shown in Figure 2.5. Remove and retain the screw (6), the nut (7), the washers (8) and the clamps (9 and10) for the engine torque transducer (1B7) wire harness.6. Wrap the insulation tape (11) on the tube. Re-orient and install the clamps (9 and10) with the screw (6), the nut (7) and the washers (8), as shown in Figure 2.7. Inspect the transmission deck area and install the air inlet cowling assembly (DMC-407-A-53-04-00-02A-720A-A).8. Make an entry in the helicopter logbook and historical service records indicatingcompliance with Part II of this Technical Bulletin.Connector RefDes1B7P1 M22520/1-01 TH254 11-6782/ 11-6900 1G6P1 M22520/1-01 TH254 11-6782/ 11-6900 1G5P1 M22520/1-01 TH254 11-6782/ 11-6900Figure 1 – Heat shrink sleeve installation。

KTY84 硅温度传感器 数据手册(中文版)

KTY84 硅温度传感器 数据手册(中文版)

230
446
0.45
1839 1932 2024
±10.51
240
464
0.44
1920 2021 2121
±11.11
250
482
0.44
2003 2112 2220
±11.73
260
500
0.42
2087 2205 2321
±12.42
270
518
0.41
2172 2298 2424
±13.37
电阻比
R25/R100
Tamb=25℃和 100℃
τth
热时间常数 在静止空气中
在静止液体中
‐ 2.111 0.595 [1]‐ [1]‐
0.61 2.166 0.603 20 1

%K
2.221
0.611

S

S
在流动的液体中
[1]‐
0.5

S
[1] 热时间常数是传感器达到 63.2%的总温差的时间。例如,如果传感器在温度 25℃转移到温度为 100℃的环境,传感器温度达到 72.4℃[(100-25)×63.2%+25=72.4] 的时间就是热时间常数。
270
518
0.41
2219 2357 2496 ±14.44 2172 2357 2543 ±19.36
280
536
0.38
2304 2452 2600 ±15.94 2255 2452 2650 ±21.21
290
554
0.34
2384 2542 2700 ±18.26 2333 2542 2751 ±24.14

(2021年整理)传感器—选择题

(2021年整理)传感器—选择题

(完整)传感器—选择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传感器—选择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传感器—选择题的全部内容。

280、下列光电器件中,基于光电导效应工作的是( B )。

A 、光电管B 、光敏电阻C 、光电倍增管D 、光电池2. 假设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K = 2, R =120Ω,在事件承受600με时,电阻变化值R ∆=(B ).A 120ΩB 0。

144ΩC 0。

24 ΩD 144Ω3. 下列不属于差动变压器的结构形式的是(啊 )。

A 变极距型B 变气隙式C 变截面积式 D 螺线管式4. 如右图所示,当光敏电阻R g 受到光照时,阻值______,发光二极管_____发光(填“能"或“不能”)。

A 变大,能B 变小,能C 变大,不能D 变小,不能6. 用铂电阻测温时,下面的接线方法错误的是(A )A 一线制接法B 二线制接法C 三线制接法D 四线制接法7。

NTC 热敏电阻是(B)A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B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C 线性热敏电阻D 临界温度系数热敏电阻8. 右图是(D )的基本测量电路。

A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B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C 半导体湿敏传感器D 霍尔传感器9.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B ) +5VR1RgA YLEDR2A 压阻效应B 正压电效应C 负压电效应D 霍尔效应10.电桥测量电路的作用是把传感器的参数变化转为(C )信号输出。

A。

电阻 B. 电容 C. 电压 D. 电荷11、磁电式传感器测量电路中引入积分电路是为了测量( A )。

传感器Word

传感器Word

传感器免费编辑修改义项名检测装置所属类别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编辑分类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

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

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传感器•外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性质检测装置•特点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首要环节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目录1主要作用4常见种类7常用术语2主要特点3基本功能5主要特性6技术特点8传感器产业趋势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用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航天技术、军事工程、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海洋探测、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

[1]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显示,近年来,国内传感器应用主要分布在机械设备制造、家用电器、科学仪器仪表、医疗卫生、通信电子以及汽车等领域。

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传感器官。

传感器汇总图片精选(6张)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

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传感器。

因此可以说,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

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的粒子世界,纵向上要观察长达数十万年的天体演化,短到 s 的瞬间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压力,位移与振动
I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仪器:
主机箱、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引压胶管。

三、实验原理:
1)压阻效应——是指当半导体受到应力作用时,由于载流子迁移率的变化,使其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2)基本原理
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单晶硅的基片上扩散出P型或N型电阻条,接成电桥。

在压力作用下根据半导体的压阻效应,基片产生应力,引起电阻条电阻的变化,我们把这一变化引入测量电路,则其输出电压的变化反映了所受到的压力变化。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实验模板的支架上,按照图1-1连接管路和电路(主机箱内的气源部分,压缩泵、贮气箱、流量计已接好)。

引压胶管一端插入主机箱面板上气源的快速接口中(注意管子拆卸时请用双指按住气源快速接口边缘往内压,则可轻松拉出),另一端口与压力传感器相连。

,3端接+4V电源,4注意:压力传感器引线为4芯线:1端接地线,2端为U0

端为U o
,接线见图1-1

图1-1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压实验安装、接线
2、实验模板上R W2用于调节放大器零位,R W1调节放大器增益。

按图1-1将实验模
板的放大器输出V02接到主机箱(电压表)的Vin插孔,将主机箱中的显示选择开关拨到2V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R W1旋到满度的1/3位置(即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2圈),仔细调节R W2使主机箱电压表显示为零。

3、合上主机箱上的气源开关,启动压缩泵,逆时针旋转转子流量计下端调压阀的旋钮,此时可看到流量计中的滚珠在向上浮起悬于玻璃管中,同时观察气压表和电压表的变化。

4、调节流量计旋钮,使气压表显示某一值,观察电压表显示的数值。

5、仔细地逐步调节流量计旋钮,使压力在2-18KPa之间变化,每上升1KPa气压分别读取电压表读数,将数值列于表图1-1。

表1-1
P(KPa)
V o(p-p)
6、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五、实验报告
1、画出P-V实验曲线图。

2、计算本系统灵敏度S和非线性误差δ。

S=ΔU/ΔP(ΔU为输出电压变化量,ΔP为压力变化量)
δ=Δm/y FS ×100%
(Δm为输出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 FS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18KPa)六、思考题
如何将本实验装置设计成为一个压力计。

参考:如果本实验装置要成为一个压力计,则必须对电路进行标定,方法采用逼近法:输入4KPa气压,调节Rw2(低限调节),使电压表显示0.25V(有意偏小),当输入16KPa 气压,调节Rw1(高限调节)使电压表显示1.2V(有意偏小);再调气压为4KPa,调节Rw2(低限调节),使电压表显示0.3V(有意偏小),调气压为16KPa,调节Rw1(高限调节)使电压表显示 1.3V(有意偏小);这个过程反复调节直到逼近自己的要求(4KPa—0.4V,16KPa—1.6V)即可。

II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

二、实验仪器:
主机箱、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测微头。

三、实验原理:
1).电容传感器
由电容C=εA/d和其它结构关系式通过相应的结构和测量电路可以选择ε、A、d三个参数中,保持二个参数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则可以有测谷物干燥度(ε变)、测位移(d变)和测量液位(A变)等多种电容传感器。

2).基本原理
本实验采用的传感器为圆筒式变面积差动结构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如图2-1所示:它是由二个圆筒和一个圆柱组成的。

设圆筒的半径为R;圆柱的半径为r;圆柱的长为x,则:电容量为
图2-1
C=ε2πx/ln(R/r)
图2-1中C1、C2是差动连接,当图中的圆柱产生∆X位移时,电容量的变化量为
∆C=C1-C2=ε2π2∆X/ln(R/r)
式中ε2、ln(R/r)为常数,说明∆C与位移∆X成正比,配上配套测量电路就能测量位移。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附:测微头的组成与使用,参看如图2-2。

测微头组成:测微头由不可动部分安装套、轴套和可动部分测杆、微分筒、微调钮组成。

测微头读数与使用:测微头的安装套便于在支架座上固定安装,轴套上的主尺有两排刻度线,标有数字的是整毫米刻线(1mm/格),另一排是半毫米刻线(0.5mm/格);微分筒前部圆周表面上刻有50等分的刻线(0.01mm/格)。

用手旋转微分筒或微调钮时,测杆就沿轴线方向进退。

微分筒每转过1格,测杆沿轴方向移动微小位移0.01毫米,这也叫测微头的分度值。

图2-2测位头组成、读数图
测微头的读数方法是先读轴套主尺上露出的刻度数值,注意半毫米刻线;再读与主尺横线对准微分筒上的数值、可以估读1/10分度,如图2-2甲读数为3.678mm,不是3.178mm;遇到微分筒边缘前端与主尺上某条刻线重合时,应看微分筒的示值是否过零,如图2-2乙已过零则读2.514mm;如图2-2丙未过零,则不应读为2mm,读数应为1.980mm。

测微头使用:测微头在实验中是用来产生位移并指示出位移量的工具。

一般测微头在使用前,首先转动微分筒到10mm处(为了保留测杆轴向前、后位移的余量),再将测微头轴套上的主尺横线面向自己安装到专用支架座上,移动测微头的安装套(测微头整体移动)使测杆与被测体连接并使被测体处于合适位置(视具体实验而定)时再拧紧支架座上的紧固螺钉。

当转动测微头的微分筒时,被测体就会随测杆而位移。

1、按图2-2将电容传感器装于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上并按图示意接线(实验模板的输出V
接主机箱电压表的Vin)。

O1
2、将实验模板上的Rw调节到中间位置(方法:逆时针转到底再顺时传3圈)。

3、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显示选择)开关打到2v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旋转测微头改变电容传感器的动极板位置使电压表显示0v,再转动测微头(同一个方向)5圈,记录此时的测微头读数和电压表显示值为实验起点值。

以后,反方向每转动测微头1圈即△X=0.5mm位移读取电压表读数(这样转10圈读取相应的电压表读数),将数据填入表13 ,并作出X—V实验曲线(这样单行程位移方向做实验可以消除测微头的回差)。

4、根据表2-1数据计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S和非线性误差δ。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图2-3 电容传感器位移实验安装、接线图
表2-1 电容传感器位移与输出电压值
X(mm
)
V(mv
)
五、实验报告:
1、画出X-V实验曲线图。

2、计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S和非线性误差δ。

S=ΔU/ΔX(ΔU为输出电压变化量,ΔX为位移变化量)
δ=Δm/y FS ×100%
(Δm为输出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 FS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2.5mm)3、思考题:根据已经完成的两个试验,如何寻找适当的传感器,并使用该传感器完成对物体振动的测量
参考: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试验
III 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压电传感器的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仪器:
主机箱、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移相模板、振动源、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1).压电效应——电介质沿一定方向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产生极化现象,而在相对的表面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

当外力去掉后,它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相反,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也会发生变形,电场去掉后,电介质的变形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

2).基本原理
压电式传感器由惯性质量块和受压的压电片等组成。

工作时传感器感受与试件相同频率的振动,质量块便有正比于加速度的交变力作用在晶片上,由于压电效应,压电晶片上产生正比于运动加速度的表面电荷。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按图3所示将压电传感器安装在振动台面上,振动源的低频输入接主机箱中的低频振荡器,其它连线按图示意接线。

图3 压电传感器振动实验安装、接线示意图
2.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低频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度旋钮使振动台振动,观察低通滤波器输出的波形。

3.用示波器的两个通道同时观察低通滤波器输入端和输出端波形;在振动台正常振动时用手指敲击振动台同时观察输出波形变化。

4.改变振动源的振荡频率,观察输出波形变化。

5.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五、实验报告:
描述并分析振动频率和幅度对波形图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