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3学案:第15课蜀道难_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4.15蜀道难教案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4.15蜀道难教案 粤教版必修3

《蜀道难》教案【教学内容分析】《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

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

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

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在诗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对象。

这个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

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

通过了解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

在之前上过的唐诗引导课的基础上,我希图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

使学生能被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学情分析】《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

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

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

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

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

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

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设计思想】针对学生对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

一条主线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

另一条主线在于梳理分析《蜀道难》的句法特点、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探究李白对乐府旧题诗的创新和超越,进而探讨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高中语文《蜀 道 难》导学案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蜀 道 难》导学案粤教版必修3

15、蜀道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

2.探讨《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

【知识导学】一、标题补充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

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四川有“四绝”: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险。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

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

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二、对李白的经典评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千古一诗人—-----杜荀鹤“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yī xū xī)鱼凫.(yú fú)猿猱.(náo)扪.(mén)参.(shēn)历井膺.(yīng)巉.(chán)岩飞湍.(tuān)喧豗.(huī)砯.(pīng)崖万壑.(hè)峥.嵘.(zhēngróng)崔嵬..(zījiē)..(cuīwéi)吮.(shǔn)血咨嗟2、通假字所守或匪亲()3、一词多义:指出下列加点词在各句中的意义。

危.乎高哉()可以横绝.峨眉巅()危.如累卵()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危危.言危行()韦编三绝.()正襟危.坐()上屋骑危.()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连峰去.天不盈尺()尚尚.贤使能()去阳虎去.齐走赵()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除残去.秽 ( )4、词类活用猿猱欲度愁.攀援()问君西.游何时还()雄.飞雌.从绕林间()使人听此凋.朱颜()砯.崖转.石万壑雷()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侧身西.望长咨嗟()5、古今异义开国何茫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5 蜀道难 Word版含解析.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5 蜀道难 Word版含解析.doc

15 蜀道难本课话题——责任感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这是面对险恶的蜀道,李白关心友人的安全,更是为国分忧。

是责任感让诗人向统治者提示了蜀地的危险性,暗示统治者要加强防范,确保国家的安宁。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昭君出塞戍边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父兄沙场喋血之时,大汉美女王昭君坚定了出塞的决心,战胜了和亲路上的艰险,用她那纤柔的双肩,负起两个民族和平的责任。

从此,没有了三千里连营呼啸的杀气。

弗兰克的责任美国意大利移民弗兰克创办的小银行遭劫破了产。

当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时,所有的人都劝他:“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

”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他用三十年的艰苦努力,最终偿还完最后一笔“债务”。

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为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一个诚挚、热心,为着光明而斗争的人,不能够不是刻苦而负责的。

——鲁迅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责任感,都是空谈。

——季羡林我们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为了一个聪明和高尚的目的,必须好好地尽我们的责任。

——马克·吐温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

——西塞罗[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噫吁..(yī)(xū)(xī)鱼凫.(fú) 石栈.(zhàn) 猿猱.(náo) 萦.岩峦(yín ɡ) 扪参..(mén)(shēn) 抚膺.(yīnɡ) 巉.岩(chán) 喧豗.(huī) 砯.崖(pīnɡ) 万壑.雷(hè) 峥嵘..(zhēnɡ)(rónɡ) 崔嵬.(wéi) 豺狼(chái) 吮.血(shǔn) 咨嗟..(zī)(jiē)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当⎩⎪⎨⎪⎧西当.太白有鸟道(介词,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阻挡,把守)木兰当.户织(介词,对着)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动词,两者相抵)诚不足以当.之(动词,承担) (2)绝⎩⎪⎨⎪⎧枯松倒挂倚绝.壁(形容词,极高的)而绝.秦赵之欢(动词,断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与世隔绝的)而绝.江河(动词,渡过)以为妙绝.(形容词,极点)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非常)(3)坐⎩⎨⎧以手抚膺坐.长叹(形容词,空,徒)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由于)坐.法去官(动词,因犯……罪)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坐着) (4)或⎩⎨⎧云霞明灭或.可睹(副词,也许,或许)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代词,有人)一食或.尽粟一石(副词,有时,偶尔)所守或.匪亲(连词,倘若) (5)去⎩⎨⎧连峰去.天不盈尺(动词,距离)沛公已去.(动词,离开)为汉家除残去.秽(动词,除去,除掉)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砯.崖转石万壑雷(名词作动词)冲击 (2)西.当太白有鸟道(名词作状语)在西面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4)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5)问君西.游何时还(名词作状语)向西 (6)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向西 (7)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8)使人听此凋.朱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9)砯崖转.石万壑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10)猿猱欲度愁.攀援(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百步九折..萦岩峦 古义:回环曲折。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15、蜀道难》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15、蜀道难》

?蜀道难?教学设计学校: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执教:包雪华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体会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培养学生奖赏诗歌的能力和方法,奖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1.会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查找李白和?蜀道难?的资料,初读全诗。

2.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配乐营造气氛:李白,中国诗坛上辉煌的一座雕像。

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奔的光辉。

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他眼里的长江,是“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他的诗里,他的梦中,李白,是抖去了凡世的尘埃,有着仙人的姿态、吞吐宇宙的豪气。

这节课,我们就追随诗仙李白一起神游?蜀道难?,去领略蜀道的奇峻山水,同时也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此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个朗诵书目。

(播放视频)二、初步感知:过渡:亲爱的同学们,荡气回肠,余音缠绕,通过刚刚的诵读视频我们感受到整个教室有一股浪漫主义的气息在环统,那么在听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一句活屡次出现:古蜀道之难,难子上青天。

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明确:登上蜀道,比上青天还难。

2.这句语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明确:3次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重复?为什么?明确:绝不是简单重复。

第一次出现在诗文开头,紧跟诗人的惊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危,为下文写太白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参历井张本。

第二次出现在第二段,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出后面的“其险也如此〞,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轻易不得过,此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次出现在结尾,与开篇相照应,全诗以此结束,回味无穷。

三、情满诵读:1.诵读一叹——叹蜀道之高就在诗人极尽的夸张之中,就在叹词“噫吁嚱〞的前呼后拥中,我们迎来第一叹,诗人是叹蜀道之高,既然这一叹叹山高,那就让我们的声音也高上去,从地面到书桌,再冲出天花板,我们先请个人来试一试。

2019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必修3第15课蜀道难

2019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必修3第15课蜀道难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第15课
蜀道难
学国学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 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选自《论语》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 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 是好学的了。”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选自曹操《步出夏门行》 【译文】 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 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选自《礼记》 【译文】 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 困惑的地方。
2.结合诗歌,举例说明诗人在表现蜀道的雄奇、险 峻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技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神话传说。如“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 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 川” 等句子, 点出了历史上的蜀道是不可逾越的险阻之路。 (2)虚写映衬。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 攀援”等句子,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的蜀道状况。
自汉代始,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 古,如《古诗十九首》都是五古,到了唐代,七古大量 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如白居易的《琵琶 行》;杂言诗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 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 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如李白的《蜀道 难》。
四、相关知识 1.单音字。 噫 吁 ( . 猿猱 ( . 飞湍 ( . 答案:yī pīnɡ ) ) ) 鱼凫 ( . 扪 参( . 喧豗 ( . fú zhà n ná o ) ) ) mé n 石栈 ( . 巉 岩( . 砯 崖( . chá n ) ) ) tuān huī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蜀道难 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蜀道难 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x

◆15 蜀道难(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鱼凫.(fú) 茫.然(mán ɡ)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B.喧豗.(huī) 砯.崖(pīnɡ) 吮.吸(shǔn) 石栈.(zhàn) C.崔嵬.(wéi) 峥.嵘(zhēnɡ) 扪参.(shēn) 万壑.(hè) D.猿猱.(náo) 秦塞.(sè) 咨嗟.(jiē) 趑趄..(zī jū)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险也.如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 乎:语气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用于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D.所.守或匪亲 所:与“守”一起组成“所”字结构。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

B.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茫然:前途迷茫的样子。

C.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

D.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 B.⎩⎪⎨⎪⎧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剑阁峥嵘而.崔嵬吾尝终日而.思矣D.⎩⎪⎨⎪⎧以.手抚膺坐长叹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9分)(1)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_________________。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

(3)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

粤教版必修三《蜀道难》word教案2

粤教版必修三《蜀道难》word教案2

蜀道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

2.探讨《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

【知识导学】一.作者及其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二.文体介绍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1.诗歌的特点:(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像。

(3)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

2.诗歌的分类:按照内容有无较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抒情诗又分为直接抒情诗、间接抒情等。

按照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民歌等。

我国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三.背景介绍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

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

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又据孟《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

2019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5课蜀道难 Word版含解析

2019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5课蜀道难 Word版含解析

第15课蜀道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是李太白如酒般耿直刚烈、俊朗飘逸的性情体验出的人生格言,哪怕宦海沉浮,仕途艰险。

虽然他也曾小心地驾驶着梦想的船帆,可依旧未能躲过奸人谗言。

不过,正是因为体验了怀才不遇,体验了生不逢时,他才成就了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仙”之名。

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

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

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1.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体现了蜀道的难行,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然而再难,亦不能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他用仰天的长叹,呼出人生的艰难与对国事的担忧。

面对如此多的苦恼和艰难,他却依然是洒脱的,不断地被世事抛弃,却又不断地重拾希望,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不愧为“诗仙”,却又是一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他的人生境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处境与人生。

[写作运用]适用于“正确面对逆境”“乐观”等话题。

2.李白是一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是一个诗人,也只有诗歌的国度能缔造李白的不凡来灌溉茫茫无边的诗歌之土。

时势造“英雄”,也只有唐代,这个空气中也弥漫着诗香,土地里也耕耘着自由的时代,缔造了超然的李白,缔造了狂放的李白,更吸引着我走近李白。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李白则是峰顶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长江与黄河,李白则是浪尖的一股劲流,凶猛而不可阻挠。

失去了巨峰奠基的坚石,拥有不了自身的伟岸;失去了巨浪烘托的劲流,拥有不了自身的凶猛。

于是我们了然失去了时势后盾的“英雄”拥有不了自身的不凡。

[写作运用]适用于“英雄”“诗香”“自由”“时势”等话题。

示例一:“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研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

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蜀道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是李太白如酒般耿直刚烈、俊朗飘逸的性情体验出的人生格言,哪怕宦海沉浮,仕途艰险。

虽然他也曾小心地驾驶着梦想的船帆,可依旧未能躲过奸人谗言。

不过,正是因为体验了怀才不遇,体验了生不逢时,他才成就了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仙”之名。

美字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美文在西域读李白(节选)夏立君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

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

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

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

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他为何如此的独特与纯粹?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

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

唐诗中向往异域的气息是强烈的。

诗人们纷纷奔赴边疆,写下许他不习惯仰视。

他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

这一切足以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有改动)1.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体现了蜀道的难行,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然而再难,亦不能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他用仰天的长叹,呼出人生的艰难与对国事的担忧。

面对如此多的苦恼和艰难,他却依然是洒脱的,不断地被世事抛弃,却又不断地重拾希望,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不愧为“诗仙”,却又是一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他的人生境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处境与人生。

[写作运用]适用于“正确面对逆境”“乐观”等话题。

2.李白是一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是一个诗人,也只有诗歌的国度能缔造李白的不凡来灌溉茫茫无边的诗歌之土。

时势造“英雄”,也只有唐代,这个空气中也弥漫着诗香,土地里也耕耘着自由的时代,缔造了超然的李白,缔造了狂放的李白,更吸引着我走近李白。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李白则是峰顶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长江与黄河,李白则是浪尖的一股劲流,凶猛而不可阻挠。

失去了巨峰奠基的坚石,拥有不了自身的伟岸;失去了巨浪烘托的劲流,拥有不了自身的凶猛。

于是我们了然失去了时势后盾的“英雄”拥有不了自身的不凡。

[写作运用]适用于“英雄”“诗香”“自由”“时势”等话题。

示例一:“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研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

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

而正是他与浊世的格格不入,他的人生之路,便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面对痛苦与挫折,他依然从容面对,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态度决定人生》) 示例二:唐代的历史环境缔造了超然的李白。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自认为是老子李耳后裔的李世民来了,骑着那昭陵六骏,如一阵风,兴盛了“站在九天绝顶看人间”的老庄道家,兴盛了自魏晋至南北朝便勃兴的佛教。

没有过往的思想芥蒂,没有过往的言论束缚。

于是,李白也插上了梦想的羽翼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他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他是“双睛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观宇宙把视野拓宽到最大限度。

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向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

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哀苦。

生活的超然使他耐得住身为百姓的凡,受得住皇帝召见的喜,挺得住无情流放的悲。

诗格的超然使他写得出岑参、高适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使他写得出王维恬静优美的山水诗“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成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使他写得出孟浩然写意田园的田园诗“跪进雕胡饭,月光明专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更使他写得出独绝古今、无人匹敌的《将进酒》等等。

宋代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

我想这就是我看到的时代造出的超然李白吧!(《时势造英雄》)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 .鱼凫.(fú) 嗟.叹(jiē)巉.岩(chán) 飞湍.(tuān)B .喧豗.(huī) 砯.崖(pīn ɡ)吮.吸(shǔn) 黄鹄.(hú)C .崔嵬.(wéi) 峥.嵘(zhēn ɡ)栈.桥(zhàn) 万壑.(hè)D .猿猱.(náo) 秦塞.(sè)扪.参(mén) 趑.趄(zī)解析:D 项,“塞”读“sài ”。

答案:D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越过、横穿B .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到C .危.乎高哉 危:高D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使……回转解析:B 项,去:距离。

答案:B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危.乎高哉危.言危行B.⎩⎪⎨⎪⎧尔来..四万八千岁尔来..二十有一年矣C.⎩⎪⎨⎪⎧剑阁峥嵘而.崔嵬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解析:B 项,都是“从那时以来”的意思。

A 项,“危”都为形容词,分别是“高”和“正直”的意思。

C 项,“而”分别表示并列和转折,分别为“并且”和“但、却”的意思。

D 项,“于”分别表比较和被动,分别为“比”和“被”的意思。

答案:B4.下列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 .这首诗贯串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象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其诗人情感的气质。

C .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 .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解析:“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

答案:D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二、迁移发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唐]张继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

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6.下列对这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

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

B.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

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广阔的秋景图。

C.“捣练”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做准备。

正日暮时分,孤城响彻捣练的声音,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

D.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清新,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熔于一炉,以寻常语写眼前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解析:B项非“白描”“不事雕琢”,上句描写群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了其寒的特点,下句写高飞的雁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雁阵的整齐。

答案:B7.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的情感由悲转喜。

首联“凄凄”“秋凉”寓情于景,表达了登台的凄凉心境,“客思哀”直抒胸臆,表达了思乡之愁。

颔联写景,“寒浪”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早鸿”寄托着思乡之情。

颈联虚实结合,诗人听到了妇女赶制寒衣的捣衣声,想象远方的游子写信回家索寄寒衣,归期杳杳,由个人之愁推及天下的游子思妇共同的忧愁;尾联收束到自身,表达了寓居他乡的漂泊之愁,而菊花三笑暂时驱散了郁结的忧愁,诗人暂时开颜,情感由悲转喜。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解析:鉴赏本诗,要把握情感基调及蕴蓄的思想感情。

由“霜”“秋”“大荒”等意象即可探知作者的情感是深沉而又抑郁的;后两句则直抒个人的不满情绪。

故A项,“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与全诗题旨不符。

答案:A9.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诗思想情感是深沉而又抑郁的,由诗句“荣华东流水”“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即可探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

三、创新语用10.下面两段话是围绕唐诗的成就而展开的,但二者在语气上不连贯,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过渡性句子,使两段话连贯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