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南朝诗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南朝诗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
新鲜之感准确、生动、传神的反映了出来。在此 2023时/5/14,诗人暂时忘却了烦恼,心情清朗,愉快了许17
第十七页,共33页。
• 【小结:朗诵与赏析】2′09″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登 池 上 楼
2023/5/14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还望峰相连而得名。
•京还望,回头望。
2023/5/14
21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 【基本解读】
• 灞涘望长安, •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 河阳视京县。 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 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 山回望京城。
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
晚 作者以古人的“望京”来比自己的“望京”:
登 三 邑山
以灞涘、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建康, 以王粲、潘岳比自己,用古人的望京师借指自
还 望 京
己对京师的依恋之情,从而为全诗定下了情 感的基调。
“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
2023/5/14
22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 白日丽飞甍, •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
参差皆可见。
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 齐,历历在目。
2023/5/14
15
第十五页,共33页。
• 最后六句:抒发了诗人欲遁世
离尘又徘徊不决的苦闷,情调
低沉哀伤。虽然结句勉励之志
登尚在,然而这种遁世无闷的人 池生哲学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楼• 全诗层次分明,描写工细,旨在
从外物远累的角落寻求自我解脱。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 16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 (共22张PPT)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 16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 (共22张PPT)

重点字词读音
自缢(yì) 徘徊(pái huái) 箜篌(kōng hóu) 公姥(mǔ) 槌(chuí)床 伶俜(líng ) ( pīng) 萦 (yíng) 绣腰襦(rú) 要(yāo) 葳蕤 (wēi ruí) 遗(wèi)施 否(pǐ)泰 蹑(niè)丝履(lǚ) 赍(jī)钱 榻(tà) 玳瑁(dài mào) 纨(wán)素 幡(fān) 磐(pán)石 拊 (fǔ) 掌 鸿鹄(hú) 窈窕 (yǎo tiǎo) 络绎(yì) 踯躅(zhí zhú) 青骢(cōng)马 鲑(xié)珍 晻晻( yăn) 摧藏(zàng) 仕宦( huàn) 华山傍(bàng)
乐府诗名解
“乐府”的原意是指国家设立的诗、乐、 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构。至六朝,人们对此 机构制作、采集的可以和乐而歌的诗也成为乐 府,乐府便由机构名称变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 体的名称。乐府机构设立始于秦,沿袭到汉, 极盛于汉武帝时期。据《汉书·艺文志》记载, 汉代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很 强的针对性,与《诗经》中十五国风民歌的现 实主义精神一脉相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继 《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壮丽景观。
讨论 • (1)谈谈你眼中的刘兰 芝(男生谈)和焦仲卿 (女生谈)。
刘兰芝完美在哪里?
•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 诗书。 •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 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 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 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路, 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 细步,精妙世无双。 •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 贵家子。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 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 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19【教学课件】《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19【教学课件】《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
居易《钱塘湖春行》)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1
小结
这首诗,诗人的感情是波澜叠起的。诗人运
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将京城的美 景和自己对京城的眷恋之情融为一体,构成 了这首诗完整的艺术境界。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1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1
8.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结合我们刚学的这首
诗,诗人为何要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他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诗人 把景物写得越美,就越能表现出他依依不舍 的怀乡之情。到他离开京城,想到自己归期
未定,才会引起他无限的眷恋。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1
作业
尝试背诵诗歌
谢谢观看!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1
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句中“小谢”指谁? 谢朓。谢朓是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秀丽,深受诗仙
李白的推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谢朓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
邑》。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1
还(huán) 涘(sì) 甍(méng) 绮(qǐ)
句的理由?讲给你的同桌听。(小组讨论)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1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1
修辞手法:比喻
描写手法:色彩明丽结合,动静结合,高低结合,视听结合。 比喻得当:把灿烂的余霞比作散开的锦缎,清澈的江水比作明净的白 绸。形象生动,具体。 采用对比:一是色彩对比,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 二是动静相对,霞动江静,动静相谐。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94张)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94张)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乐府的基本知识。
2、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 古今字、偏义复词、一词多 义、词类活用。(重点)
3、体会通过语言动作描写 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理解 赋比兴的运用。 (难点) 3、理解课文歌颂爱情,控 诉封建礼教的思想感情。 (重点)
关于“汉乐府”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 刘彻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 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 来配乐。后来,把乐府官署所 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 或“乐府诗”。



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 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 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 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 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 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 不迎而自归 兰芝惭阿母 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府吏默无声 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 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 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 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 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 慎勿违我语
新妇谓府吏 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 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 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 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遣 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 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 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自异 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 不足迎后人 留待作遗施 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 久久莫相忘
蹑 (niè) 丝履(lǚ) 玳瑁(dài mào)
窈窕 (yǎo tiǎo) 鸿鹄(hú) 鲑(xié)珍 要(yāo) 幡(fān) 榻(tà)
流纨(wán)素
络绎(yì ) 青骢(cōng)马 华山傍(páng)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4单元 18 汉乐府两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4单元 18 汉乐府两首 Word版含答案

18 汉乐府两首本课话题——誓言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古往今来,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真爱。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对待自己爱情的坚决,是对待自己爱人的忠贞不渝。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23岁的江苏男孩张剑与女孩燕子深深相爱时,一位富姐也向他展开狂热追求。

后来张剑带女友回到老家艰苦创业,不料,燕子突遇车祸成了植物人。

在张剑倾心救助燕子时,富姐再次找上门来,愿支付巨额治疗费用换取张剑的爱情。

张剑最终选择留在燕子身边,固守着一份坚贞不渝的爱情承诺。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非席,不可卷也。

——《诗经》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史记》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白头吟》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上邪.( ) 夙.昔( ) 烹.鲤鱼( )【答案】yésùpēnɡ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上邪!( )(2)展转不可见( )【答案】 (1)“邪”同“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2)“展转”同“辗转”,文中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

一说是思妇梦醒后翻来覆去,反复思念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绝⎩⎪⎨⎪⎧长命无绝.衰 ( )佛印绝.类弥勒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2)乃⎩⎪⎨⎪⎧乃.敢与君绝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答案】 (1)动词,断绝 副词,极,非常 形容词,与世隔绝 (2)副词,才 代词,你的 副词,竟然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冬雷.震震,夏雨.雪 ( ) (2)夙昔..梦见之 ( ) 【答案】 (1)名词活用作动词 打雷;降下,落下。

粤教版-语文-高一-粤教版语文必修一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单 元 写 作4

粤教版-语文-高一-粤教版语文必修一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单 元 写 作4

单元写作技法点拨我们都知道,语文课本是写作素材的宝库,历年来都有一些优秀考生因活学活用教材而获得满分,原因是他们能够发散思维,灵活运用素材。

发散型思维,是指在思考时,能围绕一则材料展开全面的联想,全方位地拓展思维空间,既想到素材的正面,又想到其侧面和反面,从而找出许多观点。

如司马迁著《史记》这件事,我们就可以从以下角度提炼观点。

1.遭遇挫折,应勇敢面对。

2.针对当前许多人动辄轻生可提炼出珍惜生命,有生命就有可能产生奇迹这一观点。

3.有一种活比死更难,更美丽。

4.只有忍辱负重,方能成就大业。

5.理想高于一切。

司马迁著《史记》的理想支撑他度过困难的日子。

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每个素材在理解时都有多义性,我们只要找到它和话题的切合点,自圆其说即可,因此,考生们大可不必为自己素材太少而担心,只要熟悉课本素材,就可以不变应万变,写出好文章来。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课本素材的运用方法。

(一)事件发酵法蒸馍时用一点酵母发酵,就可以蒸出一锅馒头。

我们把课本中的素材通过联想、想象进行扩展,或改变其中的情节、时代等,即故事新编,就可以写出一篇篇具有创新性的文章。

《昭君行》以昭君出塞这个故事为蓝本,想象昭君出塞时的心理活动,以此阐释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之间的联系。

《新孟母三迁》,利用孟母三迁这个旧瓶,装进新水。

孟母第一次因家距儿子学校远而将家从市郊搬至学校附近;第二次因儿子玩电脑游戏将家搬回市郊;第三次因孟母明白只要儿子不沉迷游戏,电脑对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于是她又将家搬入市中心。

因为“家庭教育不是禁,而应是引导,让孩子自己试着适应社会!”故事新编新就新在给旧故事注入时代气息。

(二)人物组接法这种方法是跨越时空,让不同时代的人物走在一起,通过他们的对话或独白揭示话题,所选人物最好时代不同、角度不同、身份不同,有代表性,这样,既显得文章信息丰富,知识广博,又避免了只选一人所造成的内容单调,浓度太低,字数不够等弊病。

重庆高考作文《独上高楼》将李白、苏东坡、辛弃疾三人的故事作为三个片断,组接全文,说明他们抛开“世俗期望”,“独上高楼”,从而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课件:第四单元 第1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课件:第四单元 第1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

6.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像这样的结尾,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梁祝》中的“化 蝶”。同学们可讨论一下,这样写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参考答案: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1.采用双线结构,情节完整统一 全诗采用双线推进,即以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矢志不渝的爱情及刘 兰芝被遣后焦、刘二人与焦母、刘兄等人的逼娶、逼嫁的周旋斗争为 线索组织情节。情节结构严谨自然,首尾圆合,完整统一。行文过程 中,矛盾冲突激烈,有兰芝与焦母的冲突、兰芝与兄长的冲突,还有 仲卿与母亲的冲突及仲卿内心的冲突。这诸多的矛盾推动着故事情节 的发展,使文章波澜起伏。
(6)处.分.适兄意
古义: 处理、安排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照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7)便.利.此月内
古义: 吉利
今义:方便
(8)蹑履相逢.迎.
古义: 迎接
今义:迎合别人
(9)叶叶相交.通.
古义: 交错。这里指挨在一起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一)实词
相见.常日稀 (1)见君既若见.录
一、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 (2)箱帘.六七十 (3)蒲苇纫.如丝 (4)奄.奄.黄昏后 (5)合葬华山傍.
通“ 娶 ”,译为“ 娶妻 ” 通“ 奁 ”,译为“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 通“ 韧 ”,译为“ 柔韧牢固 ” 通“ 晻晻 ”,译为“ 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 通“ 旁”,译为“ 旁边 ”
世间本有一种记忆叫刻骨铭心,世人流恋于人生,牵挂二字而已。 ——题记
古琴悠悠,渗透在揉碎了的音韵里。我想你青骢漫步间,那一种吟 鞭东指的豪迈。琴弦只能随心一起颤抖,这一夜,这一树的苍老,彻 底地成为了一个包蕴这裂痕的梦。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四)(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每组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炮烙./烙.印着.凉/着.陆自怨自艾./方兴未艾.B.处.所/处.置腌.渍/腌.臜和.衷共济/和.盘托出C.涟漪./绮.丽沽.酒/估.计锥.处囊中/椎.心泣血D.奢靡./羁縻.拘泥./忸怩.纷至沓.来/工作踏.实解析:选A。

A项,分别读luò/lào,zháo/zhuó,yì/ài;B项,分别读chù/chǔ,yān/ā,hé/hé;C项,分别读yī/qǐ,ɡū/ɡū,zhuī/chuí;D项,分别读mí/mí,nì/ní,tà/tā。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王室是英国的象征。

不过,尊贵的女王也不妨给开幕式演出客串一回“邦女郞”:不仅詹姆斯·邦德能够登堂入室地走进女王官邸,陪女王乘直升机前往伦敦碗,还有个女王的替身代替她跳伞先于邦德降落到开幕式现场。

憨豆先生混进演奏会歌的交响乐团里大肆搞笑,更是英国人用典型的平民化幽默让历来庄严的开幕式变得亦庄亦谐的绝妙尝试。

而且,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还大胆颠覆奥运会的竞技属性,尽可能淡化其体育和锦标本色,突出其生活、社会和人性的内涵。

A.客串B.登堂入室C.亦庄亦谐D.淡化解析:选B。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具有补虚乏、益气力等功效,因此,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B.元旦、春节将至,中央纪委的此次点名通报,表明了狠抓公款吃喝、送礼、旅游和铺张浪费等行为,也表明了对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坚决查处、严格追究责任、及时通报曝光的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为
代序:依次替代
代替序言的文章
纯粹:美德,完美(古) 1、不搀杂别的成分(今) 2、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今)
捷径:邪出的小路
近路
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 同一个党派的人
武:足迹
关于军事的
2020/9/14
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名→动:取名 字余曰灵均 名→动:取字 纫秋兰以为佩 动→名:佩饰 朝搴阰之木兰兮 名→状语:在早晨 夕揽洲之宿莽 名→状语:在黄昏 不抚壮而弃秽兮 形→名:秽政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形→名:美德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 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 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 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 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 后因屈2020原/9/14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悔遁: 反悔变心。
2020/9/14
通假字
• 1、肇锡余以嘉名 ”
“锡”通“赐
2、来吾道夫先路也 “道”通“ 导”
3、 何桀、纣之昌被兮 “被”通“ 披”
4、指九天以为正兮
2020/9/14
“正”通“证
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吾路 将漫
离 骚上 漫 下其 而修 求远 索兮
2020/9/14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 “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 “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 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 重五,也称重午。
《离骚》、《天问》、《渔父》、
《九歌》(11篇)、《九章》(9篇)、 《招魂》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

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

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

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 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

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

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
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
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
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
的形成。 2020/9/14
《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 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 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 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遭遇,“骚”──忧 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 愁而写成的诗句。王逸则说: “离,别也;骚,愁也。” 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 归)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楚 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 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 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后人 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 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 统的源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屈原被 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 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来表情达意,如以鲜花、香草
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佩
2020/9/14
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 主义诗歌总集。战国时 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 歌样式。 因楚辞中最有
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 《离骚》,所以后人也 有以“骚”(骚体诗) 来指称楚辞的。从汉代 开始,“楚辞”又成为 屈原、宋玉、唐勒、靳 差等2020/9/人14 作品的总集名。
2020/9/14
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宾语前置
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纫秋兰以(之)为佩
省略句
(美人)不抚壮而弃秽兮 省略句
2020/9/14
解释下列各组词:
又重之以修能 美好
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高 故
修守战之具 修造
夫唯灵修之故也 缘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广故数言欲亡 所以
特意 及前王之踵武 赶上
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比得上

2020/9/14
反信谗而齑怒 相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随意 烟涛微茫信难求 的确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全诗373句, 2464字,是屈原的 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 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2020/9/14
猖披( pī ): 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 狂乱不羁 。
惮( dàn):害怕。
捷径: 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 踵( zhǒng): 脚后跟 。 荃( quán ):香草名,喻楚怀王。
謇謇( jiǎn ):忠贞的样子 。 羌( qiāng ):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
2020/9/14
屈 原 被 贬 离 开 国 都
2020/9/14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
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 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 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 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 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 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 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 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 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 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 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顷 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 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 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 忠贞爱国之志。
屈 原 被 文、地理、礼乐 制度、治乱兴衰都很 熟悉,他总结了许多 纪世治平之理,在其 作品中随处表现出强 烈的忧国忧民和忠君 的思想感情。他的政 治理想是“美政”, 即圣君贤臣的政治。 古代贤臣“忠”的美 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 表现。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
《天问》、《九歌》、《招
魂》、《九章》等不朽诗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
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
长的抒情诗,充分表现出他的
“美政”(圣君贤相)理想、
坚持节操,及忧国忧民、矢志
献身于祖国的决心和 “虽九
死其犹未悔”的斗争精神。他
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
精神,充满神奇的想像和意境。
此外,还常有一系列比兴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