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功能训练
心衰心功能锻炼方法

心衰心功能锻炼方法## 心衰心功能锻炼方法心衰(Heart Failure)是一种心脏疾病,指心脏不能够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从而引起疲劳、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心衰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治愈心衰,但通过锻炼可以改善心功能,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心衰心功能锻炼方法。
### 1. 轻度有氧运动轻度有氧运动是指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
这些运动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
开始锻炼时,可以选择每天进行15-30分钟的有氧运动,然后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和强度。
建议患者在接受锻炼前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指导进行锻炼。
### 2.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指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运动。
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力量训练可以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提高活动能力,减轻疲劳感。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动作,如下蹲、俯卧撑、举重等。
开始时,要选择较轻的负荷,然后逐渐增加负荷。
患者在进行力量训练之前,应咨询医生并获得适当的指导。
### 3.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指通过拉伸运动来增强肌肉和关节的伸展性。
对于心衰患者来说,柔韧性训练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如伸展腿部、臀部、背部等。
每个伸展动作要保持15-30秒,每次进行2-3组。
患者在进行柔韧性训练之前,应咨询医生并获得适当的指导。
### 4. 心理放松训练心衰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心理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常见的心理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等。
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心理放松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衰患者的心理状况。
### 5. 定期监测和调整心衰心功能锻炼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健身锻炼,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整。
心肺功能训练

心脏功能训练实训指导实训目的:1,通过实训,熟悉运动与心血管功能的关系2,熟悉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的方法及评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学会有氧耐力训练运动处方的制定实训场所:待定实训内容:1.低水平运动实验的操作方法,熟悉平板试验方法(Bruce实验方案及改良的Bruce运动试验方案)(一)BRUCE法用Bruce运动方案和气体分析系统一起使用是直接测定最大吸氧量的最佳方法,间接推算法是根据受试者在完成规定模式的逐级递增负荷运动时能持续的时间长短来间接测算最大吸氧量(VO2max)的方法。
该方法负荷分为7级,每级持续3min。
第一级:跑台速度1.7MPH(每小时英里),坡度为10%:第二级:速度为2.5MPH,坡度为12%:第三级:速度3.4MPH,坡度为14%:第四级:速度为4.2MPH,坡度为16%:第五级:速度为5.0MPH,坡度18%;第六级:速度为5.5MPH,坡度数20%;第七级:速度为6.0MPH,坡度为22%。
由于是连续运动,每一级负荷时间之和即负荷持续时间。
Bruce法是按不同健康水平分别计算受试者的VO2max,单位是ml.min-1.kg-1。
经常参加运动的人: VO2max=3.778(负荷持续时间min)+0.19较少运动的人:VO2max=3.298(负荷持续时间min)+4.07健康的人: VO2max=3.36(负荷持续时间min)+6.70-2.82(性别系数) 性别系数:男性为1,女性为2。
心脏病人: VO2max=2.327(负荷持续时间min)+9.48 由以上公式可看出,持续时间越长,最大吸氧量越大,心功能也就越好。
该方法由于是极量负荷,故对心脏病人或老年人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中应注意受试者饿自我感觉,心电图的变化和血压变化,出现异常时,应自行或命令其停止运动实验。
该方法如果同时使用气体分析系统,可直接测出最大吸氧量值。
(二)BRUCE修改法23.883.33229.76.0720.471.43208.85.5617.360.53188.05.0513.547.33166.84.2410.235.73145.53.437.124.83124.02.52 4.716.53102.71.71 2.910.2352.71.71/2 1.75.0302.71.70km/hmphMETs耗氧量ml/(kg ·min)持续时间(min)坡度(%)速度级别该方法多用于临床上检测心脏功能。
提高心肺功能的训练方法

提高心肺功能的训练方法提高心肺功能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在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方面的效率。
通过训练心肺功能,我们可以提高氧气的输送能力,增强心肺系统的耐力和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帮助你提高心肺功能。
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提高心肺功能的方法之一。
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
通过有氧运动,心脏会增强收缩力和舒张力,肺部会增加吸氧量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
开始时可以选择适量的运动强度,然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2. 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一种结合高强度运动和休息的训练方法。
通过短时间内高强度运动,再配合较长时间的休息,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
例如,可以选择30秒的快速跑步,然后休息1分钟,再重复进行多组。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更快地提高心肺功能,同时也帮助燃烧脂肪。
3. 跳绳:跳绳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有氧运动。
跳绳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和肺部的耐力。
每天跳绳10-15分钟,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
开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跳绳时间和速度,逐渐增加难度。
4.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对提高心肺功能非常有效。
在水中进行运动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负荷,减少对关节的压力,同时提供了较大的抗阻力。
游泳可以锻炼心脏和肺部,提高耐力和灵活性。
5. 山地徒步:山地徒步是一种户外有氧运动,对提高心肺功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山地徒步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步行,还需要应对起伏不平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条件。
这种运动可以锻炼心脏和肺部,提高耐力和爬坡能力。
6. 跳舞:跳舞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有氧运动。
通过跳舞,可以锻炼心脏和肺部,提高心肺功能。
不同的舞蹈风格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可以在舞蹈课堂上学习,或者在家里跟着音乐跳舞。
7. 心肺训练器:心肺训练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提高心肺功能的健身器材。
常见的心肺训练器包括跑步机、划船机、椭圆机等。
心功能训练名词解释

心功能训练名词解释心功能训练是一种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和运动来改善心脏的功能和健康的方法。
它的目的是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心脏的泵血能力,同时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
心功能训练可以帮助预防和管理很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心功能训练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包括心率、氧耗、心肺耐力、心血管适应性等。
首先,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心功能训练中,通过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率,从而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
这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改善整体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其次,氧耗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对氧气的需求量。
心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氧耗能力,使心肺系统更高效地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这可以增加身体的耐力,并改善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能力。
心肺耐力是指心肺系统在长时间持续运动中的耐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心功能训练,人们可以改善心肺耐力,使心脏更强大、更耐力,从而提高身体的耐力水平。
这对于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以及参与体育运动都非常重要。
心血管适应性是指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和调整能力。
通过持续的心功能训练,心血管系统可以逐渐适应更激烈的运动负荷,提高心脏的协调性和持久性。
这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提高心脏的整体健康状况。
心功能训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包括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和间歇训练等。
有氧运动是指通过低到中等强度的运动来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如慢跑、步行、游泳等。
这种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健康,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并改善氧耗能力。
无氧运动是指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举重、蹦床等。
这种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爆发力,但对心脏的负荷较大,需要谨慎进行。
间歇训练是指交替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运动,如间歇跑、间歇游泳等。
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心血管适应性,并使训练更加有效。
除了运动,心功能训练还可以包括其他方面的干预,如饮食调整、心理舒缓等。
饮食调整可以通过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效的心血管训练方法

高效的心血管训练方法心血管健康对于我们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心血管训练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循环系统,并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体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效的心血管训练方法,帮助您保持健康的心血管系统。
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一种以增加心脏跳动和呼吸加深为特征的运动形式,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游泳、自行车骑行以及跳绳等。
开始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然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体能水平,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提升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2.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是一种结合高强度运动和间歇休息的训练方式。
这种训练方法以短暂、高强度的爆发性运动为主,如快速跑步、跳跃等,每次持续时间通常在20-30秒,之后休息片刻(通常为10-20秒),然后重复这个循环数次。
这种训练方法能够迅速提高心脏的耐力和爆发力,激活新陈代谢和脂肪燃烧,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高效的心血管训练。
但是,由于其高强度的特点,适合只有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
3.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方式,能够有效地锻炼心肺功能和全身肌肉。
在游泳中,水的阻力会增加运动的难度,从而使心脏和肺部得到更好的训练。
同时,游泳对于关节和骨骼的压力较小,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你可以在游泳馆或是游泳池中定期进行游泳训练,每周2-3次,每次20-60分钟,以提高心血管功能。
4. 健身操健身操是一种多种动作组合的锻炼方式,常见的有氧健身操能够有效锻炼心肺功能并提高耐力。
根据个人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健身操视频进行练习,或是参加健身房的健身操课程。
通过跟随音乐和动作进行有规律的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和协调性,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水平。
5. 锻炼心理健康除了身体上的训练,心理健康也是心血管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压力和焦虑状况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心脏康复训练

未来心脏康复训练的研究方向
早期筛查与预防
研究更早期的心脏病筛查技术 ,提高心脏病预防效果。
个性化康复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方案,以提高康复效果。
康复效果评估
研究更准确、更快速的康复效果评 估方法,以便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心脏康复训练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远程康复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远程 监控和指导的心脏康复训练。
心脏康复训练包括身体锻炼、营养咨询、心理辅导、健康教 育等多个方面。
心脏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改善心肺功能
通过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心 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减少
呼吸困难和疲劳感。
控制危险因素
通过健康饮食、规律锻炼、戒烟 限酒等措施,可以控制心脏病的 风险因素,降低再次发病的风险 。
减轻心理负担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 抑郁等心理负担,增强信心和应对 能力。
05
心脏康复训练的未来发展
现有研究对心脏康复训练的发展推动
生物学研究
通过研究心脏生理学、病 理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知 识,为心脏康复训练提供 理论基础。
技术进步
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 3D打印、人工智能等,提 高心脏康复训练的准确性 和效率。
医疗模式转变
通过推广全人健康医疗模 式,将心脏康复训练纳入 医疗体系,提高其普及程 度。
03
心脏康复训练的实践与效果
心脏康复训练实践方法
运动疗法
心理疏导
营养指导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心脏功能评估,设计 适合个体的运动方案,包括有氧 运动(如步行、骑车、游泳等) 、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
通过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对患 者进行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和 焦虑,提高康复信心。
心脏功能训练

增强耐力
心脏训练可以提高心肺功 能,增加体力,使您能够 更长时间地进行体力活动。
减肥瘦身
心脏训练可以燃烧更多的 卡路里,帮助您减掉多余 的脂肪,维持健康的体重。
心脏训练的类型
有氧运动
如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可以提高心脏功能 和耐力。
抗阻力训练
如举重、健身操和体能训练,可以增强心脏周 围的肌肉。
灵活性训练
如瑜伽和普拉提,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 衡能力。
循环训练
集合多种训练方式,全面提高心肺功能。
心脏训练的原则
1 逐渐增加强度
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高强度,逐渐增加 您的心脏训练强度。
2 定期锻炼
每周进行3-5次的心脏训练,每次持续 30-60分钟。
3 全面锻炼
结合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和灵活性训练来提高心脏功能。
心脏训练的强度控制
通过心率监测,确保您在合适的心率区间内进行心脏训练,以达到最佳效果。
心脏训练的时间和频率
1
时间
每次30-6练。
3
休息
每次训练后应给心脏足够的恢复时间。
心脏训练的注意事项
1 咨询专业人士
在开始心脏训练之前,咨询医生或健 身教练以确保您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 训练。
2 适应能力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选 择适合自己的心脏训练强度。
3 温度控制
在炎热的天气中,选择时段和场地进行心脏训练,避免中暑。
心脏功能训练
心脏功能训练是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锻炼来增强心脏的功能。它可以提高心 血管系统的健康,增强耐力和心肺功能。
心脏训练的定义
心脏训练是一种目标性的运动训练,旨在通过持续的有氧运动来增强心脏的 功能和耐力。
心脏训练的益处
心肺功能运动处方

心肺功能运动处方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机能的综合指标,对于体育运动的人来说,良好的心肺功能是保持身体健康以及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提高心肺功能,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心肺功能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一:渐进式有氧训练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60分钟。
具体运动可以选择有氧运动项目,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针对初学者,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制定渐进式有氧训练计划:1.首先,从每周3次开始,每次30分钟,渐进增加运动次数和时间。
2.每周增加1-2次运动次数,直到达到每周5次。
3.逐渐增加每次运动的时间,每次增加5-10分钟,直到达到每次60分钟。
4.在达到每周5次,每次60分钟的运动后,可以保持这个水平进行长期维持。
运动处方二: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一种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提高心肺功能。
该训练方式是将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交替进行,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
制定间歇训练计划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一项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跑、踏步等。
2.以适当的强度进行高强度运动,持续时间为30秒至1分钟。
3.随后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慢跑或步行,持续时间为1-2分钟。
4.重复上述高强度和低强度运动交替进行,每次训练时间为15-20分钟。
间歇训练的频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但建议每周进行2-3次。
运动处方三: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也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
通过增加肌肉负荷,可以增强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进而提高心肺功能。
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一组力量训练动作,如深蹲、卧推、引体向上等。
2.每个动作进行2-3组,每组8-12个重复次数。
3.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30-45分钟。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建议使用适当的负荷,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同时,要确保正确的动作技术和姿势,以避免受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心脏功能运动的基本方法
• (一)有氧耐力训练 • ——耐力是指人体持续进行工作的能力,
包括力量耐力、速度耐力、专门耐力和有 氧耐力4种耐力训练,一般是指有氧运动或 有氧耐力训练 有氧耐力训练旨在提高机体 心肺功能,调节代谢,改善运动时有氧供 能能力,是以身体大肌群 参与、强度较低、 持续时间较长、以规律的运动形式为主的 训练方法。
4 呼吸储备(BR) 5 二氧化碳通气当量 6 最大二氧化碳产量
.
• 2.心肺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 (1)直接评定心脏功能容量和肺功能状态。 • (2)评价运动受限的病理生理、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 • (3)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心、肺、肺血管等)。 • (4)评定心血管和肺疾患治疗方式的效果。 • (5)评估外科大手术的危险性及预后。 • (6)评估器官移植生存潜能(心脏移植、肺移植等)。 • (7)康复医学运动处方个体化制定。 • (8)运动医学、运动计划、训练方案的制定。 • (9)劳动力评定。 •
.
• 4.心血管的失健和健化 任何运动减少以及 卧床休息超过2-4周以上,均不可避免地出 现心血管系统的失健现象; 具体表现为安静 时心率增快,每搏量减少,心肌收缩做功 效率降低,从而使在亚极量运动中,不是 以增高每搏量而是以增快心率来保证运动 中足够的每分输出量。 失健现象是可逆的。.ຫໍສະໝຸດ 二 常见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
.
三 心功能评定
• 1、NYNA(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 •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的体力活动不引起
过 度的乏力、心悸、气促和心绞痛。 • Ⅱ级:轻度体力活动稍受限,一般的体力活动即
可 引起心悸、气促等症状。 •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尚正常,但低
于 日常活动量即可引起心悸、气促。 • Ⅳ级:体力活动完全丧失,休息时仍有心悸、气
促。
.
2 运动试验
• 应用于调整住院过程中的体力活动、出院 前的评定、心导管的检查、确定所需运动 程序。
• 一般主张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搭桥术后等 住院过程中及出院前评定时,心血管疾病 康复,用低水平运动试验。
.
1低水平运动试验
• ——平板试验方法 1)其是让受检者按预先设计的运动方案,在
能自动调节坡度和速度的活动平板上,随 着活动平板坡度和速度(运动强度)的提 高进行走-跑的运动,以逐渐增加心率和心 脏负荷,最后达到预期的运动目标。
• (一)影响心功能的因素 原发性心肌收缩力受 损 心室的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心窒的容 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高动力性循环状态 心 室前负荷不足
(二)衰竭发作的诱因 感染 过度体力活动和 情绪激动 钠盐摄入过多 心律失常 妊娠和分 娩 输液(特别是含钠盐的液体)、输血过快和 (或)过多 洋地黄使用过量或不足 药物作用 其他
.
2)踏车试验:坐位和卧位踏车试验(Bicycle Ergometer)等为下肢用力的试验,用于下 肢运动障碍者的手摇功率计(臂功率计) 试验为上肢试验
.
1.绝对禁忌证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3)引起症状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心律失常; (4)严重动脉新狭窄; (5)未控制的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 (6)急性肺动脉栓塞和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
第七节 心脏功能训练
11康复 戴伟航
.
一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提高肌肉摄氧能力 • ——对循环调节 • 1 心率和心搏出量 • 心率改变常与运动强度一致 • 影响心搏出量的主要因素有:①心室收缩力。②
心室流出道和电管的阻力。③回心血量。 • 2 心脏每分输出量 •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每分摄氧量/动静
脉氧分压差 具有良好训练者安静时心率较慢,而 心搏出量则因左室收缩期末容量缩小而增大,故 心脏每分输出量并不减少。
.
• 3 血压 血管阻力和静脉血回流。 • 动力型、耐力型和大肌群参与的运动项目,
平均动脉压增高甚微。 在无氧、等长收缩 及仅有小肌群参与(如用手进行运动)的大强 度运动时,平均动脉压明显增高。
• 反应通气的指标: • 1.潮气量(TC) 为1次平静呼吸,进出肺内的气量。正
常成人约5OOml。 • 2.肺活量(VC) 肺活量为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
之和。正常男性约3470ml,女性约2440ml
.
3 每分钟通气量(VE) 是指每分钟出入肺 的气量,等于潮气容积×呼吸频率/分。正 常男性每分钟静息通气量约6663±200ml, 女性约4217±160ml。
.
• 4.心脏超声评定心功能 • 5.心脏导管检查测定心功能 • 6.其他:动态心电图、遥测心电图 • 7.心血管疾病的残疾评定
.
心肺功能测定
• 观察指标:(1)耗氧量与摄氧量(VO2) (2)代谢当量(MET) (3)无氧阈(AT或VO2 AT) (4)最大心率(HRmax)、心率储备 (HRR) (5)血压 (6)反映通气变化的几个指标 (7)血气分析 的指标 (8)气体交换率(R)与呼吸商(RQ)
.
• —— 适应症 • (1)不同程度的心肺疾患。 • (2)各种代谢性疾病。 • (3)其他影响心肺功能的情况 如手术或重病后恢复
期等。 • (4)维持健康,增强体能,延缓衰老。 •
•
.
运动处方
• (1)运动形式 大肌群参与的活动: 步行、慢 跑、游泳、骑自行车、越野滑雪、滑冰、 园艺、家务劳动等活动都是可选择的有氧 耐力训练的运动形式, 对年老体衰者,或 有残疾妨碍从事上述活动者,力所能及的 日常生活活动同样可产生有益的作用,如 整理床铺、收拾房间、打扫卫生等。
.
3 代谢当量
• ——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 MET)是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 础,表达 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 常用指标,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1METs 相当于耗氧量 3.5ml(kg·min) , 即安静坐位时,人体每千克体重、每分钟 消耗 氧气 3.5ml
.
• 1)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VO2max) 50%~85% VO2max 强度为有氧耐力训练强度, 低于50% VO2max强度的运动适合于心脏病人及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