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功能训练--呼吸训练

合集下载

锻炼心肺功能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坚持一个月,绝对见效

锻炼心肺功能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坚持一个月,绝对见效

锻炼⼼肺功能的训练⽅法和注意事项,坚持⼀个⽉,绝对见效⼼肺功能训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个逐步提升的缓慢过程,因为⼼肺都很脆弱,经不起强度太⼤的训练,要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下⾯健哥就跟⼤家说说关于⼼肺功能训练:⾸先是深呼吸训练,深度吸⽓,并让吸⼊肺部的⽓停留⼏秒钟,再缓缓呼出。

通过这个重复性的动作,让我们的肺部更有⼒扩张、收缩,从⽽强化组织的收缩能⼒。

其次是慢跑和快⾛,这是很多初学者更偏爱的⼀项活动,强度不⼤,基本适合任何所有⼈群。

经过⼆⼗分钟左右,明显感到体温上升,并微微出汗。

坚持三⼗分钟以上,⼼肺功能开始得到锻炼。

在运动过程中,注意脚步频率和呼吸的节奏掌握,在快⾛过程中可以采⽤⼀呼⼀步,⼀吸⼀步的呼吸⽅式,在慢跑时可以采⽤两步⼀呼,两步⼀吸的呼吸⽅式,控制好呼吸节奏。

然后是通过⼀些变速训练,不断打乱呼吸和⼼率节奏,突破⼼肺瓶颈。

可以通过⼀些跳跃、HIIT、拳击等训练模式来提升⼼肺能⼒。

最后是借助健⾝器械的帮助,通过连续加强上半⾝的胸腔部位的伸展和拉伸动作,反复锻炼上肢臂部⼒量和胸部的⼒量,提⾼胸腔容积,从⽽提升肺活量。

训练⽅法主要以练习耐⼒性为主,⼒量性强度为辅。

前⾯说了脆弱的内脏训练不适合强度过⼤,所以对于⼼肺功能的训练要循序渐进。

⼼肺功能在训练中需要注意事项1、加强营养补给:在运动中会消耗我们⼤量的营养,因此要加强营养摄⼊。

2、适当的运动:⼼肺功能较差或者在增强⼼肺功能增强运动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由⼩⾄⼤。

如果在⾼强度训练中感觉到不适应停⽌训练等⼼率恢复正常之后在继续训练。

切忌过度锻炼,使得膈肌负担,适得其反。

⼼肺功能的锻炼⽐健⾝锻炼更加需要时间和耐⼼,⼀般来说有⼩伙伴开始注意⼼肺训练的话,说明⾃⾝的⾝体健康状况不太好,所以更要注重对于健⾝锻炼。

康复医学中的心肺功能恢复训练

康复医学中的心肺功能恢复训练

康复医学中的心肺功能恢复训练康复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它致力于帮助患者恢复和重建因疾病、损伤或手术而导致的身体功能。

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心肺功能恢复训练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康复医学中心肺功能恢复训练的重要性、训练方法以及关注的重点。

一、心肺功能恢复训练的重要性心肺功能恢复训练在康复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许多疾病或手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身体活动能力下降、乏力等问题。

而心肺功能恢复训练可以通过有系统地进行运动训练,改善心肺系统的功能,增加身体的耐力和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心肺功能恢复训练的方法心肺功能恢复训练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 有氧运动训练:有氧运动是指那些能够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氧气的运输和利用,提高整体的心肺耐力。

2. 呼吸训练:呼吸是与心肺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环节。

通过适当的呼吸训练,患者可以增强呼吸肌肉力量,改善呼吸技巧,提高呼吸效率。

常见的呼吸训练包括深呼吸、吹气、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等。

3. 强化训练:在康复治疗中,患者常需进行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强化训练对心肺功能的恢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输出能力,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活动的需求。

三、心肺功能恢复训练的关注重点在进行心肺功能恢复训练时,有几个重点需要关注:1. 个体化训练计划: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个体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非常重要。

训练计划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以确保恢复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渐进式训练:心肺功能恢复训练应该以渐进式的方式进行,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这有助于患者适应训练,并防止训练过程中的不适。

3. 定期评估:对于进行心肺功能恢复训练的患者,定期进行评估是必要的。

心肺康复训练方法

心肺康复训练方法

心肺康复训练方法心肺康复训练是针对心脏和肺部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的一种重要康复方式。

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耐力和适应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肺康复训练方法,希望对需要进行心肺康复训练的患者有所帮助。

1.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心肺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行等。

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和肺部的耐力。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逐渐增加运动量,达到锻炼的效果。

2. 肌肉训练。

肌肉训练也是心肺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肌肉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的适应能力。

常见的肌肉训练包括举重、器械训练、体操等。

在进行肌肉训练时,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强度和次数,逐渐增加训练量,达到锻炼的效果。

3. 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是针对心肺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的一种特殊训练方法。

通过呼吸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肺部功能,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提高呼吸效率。

常见的呼吸训练包括深呼吸、吸气训练、呼气训练等。

在进行呼吸训练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指导进行,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效果。

4. 心理调适。

心理调适是心肺康复训练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心肺功能受损的患者往往会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康复效果。

通过心理调适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训练中的困难和挑战。

常见的心理调适方法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疗法等。

在进行心理调适时,需要与医生和康复师进行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合理的心理调适方案,达到改善心理状态的效果。

总结。

心肺康复训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训练方法,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

在进行心肺康复训练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和强度,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锻炼心脏肺活量的方法

锻炼心脏肺活量的方法

锻炼心脏肺活量的方法锻炼心脏肺活量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心脏肺活量指的是身体在一分钟内能够吸收氧气并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细胞的能力。

通过锻炼心脏肺活量,我们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加肺部容量和强化心肺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锻炼方法,帮助您提升心脏肺活量。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锻炼心脏肺活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些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脏和肺部的能力,增加氧气供应并促进血液循环。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有氧运动:1. 慢跑:通过慢跑,您可以逐渐增加跑步的时间和速度,以增强心肺功能。

2. 快走:快步行走是一种较为轻松的有氧运动,可以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3. 游泳:游泳不仅可以锻炼心肺功能,还降低了关节的压力,适合体重较大的人群。

4. 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既可作为交通工具,也可作为有氧运动。

选择起伏较大的道路可以增加锻炼强度。

5. 舞蹈课程:跳舞可以增强心脏肺活量,同时提升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是一种结合有氧和无氧运动的训练方式。

通过交替高强度运动和轻松活动的方式,可以迅速提高心脏肺活量。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HIIT训练示例:1. 热身:进行5-10分钟的简单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慢跑。

2. 运动组合:选择两种不同的有氧运动,如跳绳和跳高,每次进行30秒。

轻松活动两分钟作为休息,然后再进行一次循环。

3. 完成循环:循环运动组合3-5次。

4. 冷却:进行5-10分钟的放松性活动,如慢走或伸展运动。

长时间低强度有氧运动除了高强度间歇训练,也可以选择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来锻炼心脏肺活量。

这种运动方式适合那些刚开始锻炼或者身体状况不适合高强度运动的人群。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低强度有氧运动:1. 健走:每天步行半小时以上,可以分为两次进行。

2. 骑行:选择平坦的路面,以舒适的速度骑行。

3. 游泳:选择轻松的泳姿,如狗刨或蛙泳,保持一定的速度进行。

4. 舒缓瑜伽:通过瑜伽的呼吸和伸展动作来加强心肺功能。

提高肺活量的锻炼方法

提高肺活量的锻炼方法

提高肺活量的锻炼方法
1. 深呼吸训练:每天花几分钟进行深呼吸练习,腹部吸气时使其鼓胀,然后缓慢、完全呼出。

逐渐增加呼气时间,以增加肺部容量和肺活量。

2. 有氧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跳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肺活量。

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使肺部适应更高的氧气需求。

3. 山地训练:选择海拔较高的山地地区进行户外活动,如徒步、攀岩等。

海拔高度较大时,氧气稀薄,让肺部更加努力工作,以增加肺活量。

4. 腹式呼吸:学习并练习腹式呼吸,即在吸气时使腹部鼓起,呼气时使腹部坍缩。

这种呼吸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肺部空间,增加肺活量。

5. 长时间吸气和呼气训练:进行长时间的吸气和呼气训练,例如吸气5秒,然后缓慢呼气5秒。

逐渐延长吸气和呼气的时间,使肺部适应更长时间的气体交换。

6. 呼气训练:将吹气筒放在口中,用力吹气,练习肺部的快速排气。

这可以增加肺部的弹性和排气能力,提高肺活量。

7. 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维生素C和E、镁和铁等营养素对肺部健康和肺活量的提高有帮助。

8. 放松训练:通过冥想、瑜伽或深度放松练习缓解身心压力,使呼吸更加深长,提高肺活量。

9. 戒烟:吸烟会对肺部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烟草烟雾会刺激肺组织,导致肺活量下降。

戒烟有助于保护肺部健康和提高肺活量。

10. 定期锻炼: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持之以恒可以增加肺活量和心肺功能。

提高心肺功能最有效的运动方式

提高心肺功能最有效的运动方式

提高心肺功能最有效的运动方式
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的工作能力,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寿命。

心肺功能强的人,不仅能够消耗更多的脂肪,还能够增强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

那么,如何提高心肺功能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能够持续进行并且需要大量氧气的运动,如骑车、游泳、爬楼梯、慢跑、快速走路、爬山、跳绳等。

这些运动可以促进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增加,从而增加心脏泵血量和肺部换气量,提高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弹性。

每周从事这类运动3至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2.练习深呼吸。

深呼吸是指用鼻子或嘴巴吸入尽可能多的空气,并用力将其排出的呼吸方式。

深呼吸可以扩张肺泡和支气管,增加通气面积和有效容积,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最简单的一种方式6就是练习腹式呼吸——坐在椅子上或平躺在床上,双手放在肚脐下方做对抗,通过吸气把手掌顶起来,并保持几秒钟;然后通过呼气把手掌压下去,并保持几秒钟;反复进行10至20次。

3.坚持锻炼并适当提高强度和时间。

锻炼心肺功能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标的。

因此,在锻炼时要有耐
心和毅力,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有一种训练方法叫做慢速长时训练法——选择一个最大心率80%左右的强度,长时间持续进行,直到心率突变或者有明显的疲劳感则停止。

如此不断地提高训练时间,可以很好地提高心肺功能。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锻炼自己的心肺功能,并且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祝大家拥有一个健康而快乐的生活!。

肺功能康复训练的锻炼方法

肺功能康复训练的锻炼方法

肺功能康复训练的锻炼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肺功能康复训练是指针对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有呼吸困难的人群,通过一系列专业、系统的训练方法,来改善肺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康复方式。

肺功能康复训练的锻炼方法主要包括呼吸训练、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训练方法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需要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的人群更好地进行锻炼,提升健康水平。

一、呼吸训练呼吸训练是肺功能康复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减轻呼吸困难感。

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法包括深呼吸、缓慢呼吸、腹式呼吸等。

1. 深呼吸:深呼吸是指将空气深深吸入到肺部,然后缓慢地吐出。

可以通过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练习深呼吸。

每天进行几组深呼吸练习,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

2. 缓慢呼吸:缓慢呼吸是指将呼吸节奏放慢,让呼吸更加均匀和有节奏。

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来练习,例如吸气计数3秒,停顿1秒,呼气计数3秒,停顿1秒,如此反复进行。

逐渐延长呼吸的节奏,提高呼吸控制能力。

3.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指在呼吸时,让腹部隆起凸出,而不是胸部。

腹式呼吸可以让呼吸更加深,吸收更多氧气,有助于提高肺活量。

可以通过躺在床上或平躺在地上练习腹式呼吸。

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肺功能康复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堆积。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骑行、游泳等。

1. 步行:步行是一种简单易行且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具有良好效果的有氧运动。

每天坚持适量的步行锻炼,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心肺功能。

2. 慢跑:慢跑是一种高效的有氧运动,可以快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耐力,燃烧脂肪。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可以选择缓慢的慢跑方式,控制好呼吸节奏,避免过度劳累。

3. 骑行:骑行是一种低冲击、易于掌握的有氧运动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加强下肢肌肉群的力量。

心肺呼吸训练方法

心肺呼吸训练方法

心肺呼吸训练方法
心肺呼吸训练是提高身体氧摄取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调节呼吸,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肺呼吸训
练方法:
1. 深呼吸法:坐直或站立,手放在腹部,先深吸一口气,慢慢
将气息吐出,吐气的时候盘腿坐下,背部保持平直。

重复练习,逐渐
加深呼吸深度,让呼吸达到深呼吸的状态。

每次练习5分钟,每天可
练习3次。

2. 放松呼吸法:舒服地坐下,双手松放,闭上眼睛,集中精神,通过鼻子平缓而有节奏地呼吸,训练呼吸节律,练习5-10分钟。

3. 跑步呼吸法:跑步时,用鼻子深呼吸,用嘴呼出气,训练快
速而有规律的呼吸。

4. 游泳呼吸法:游泳时,用头侧卧的方法呼吸,训练呼吸深度
和呼吸规律。

5. 呼吸训练器: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能提高健康的
肺功能,增加身体的弹性和抗疲劳能力,每次练习10分钟-20分钟。

以上所述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肺训练方法,适合绝大多数
人进行日常训练,但是请注意,如果您有呼吸系统疾病史、脱臼病史、高血压病史等病史,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训练,避免出现不必要
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胸腔松动练习
(一)松动一侧的胸腔
患者坐位,朝紧绷侧侧屈并呼气,将握拳的手推紧绷侧胸壁, 接着上举胸腔紧绷侧的上肢过肩,并朝另一侧弯曲,使紧绷 侧组织做额外的牵张。
重复3次~5 次,休息片 刻再训练, 一日多次
(二)松动上胸部及牵张胸肌
患者坐位,两手在头后方交叉握,深吸气时挺胸,做手臂水 平外展的动作;呼气时将手、肘并拢,低头缩胸,身体向前 弯。亦可于仰卧位训练。
适应症:稳定的肺部疾病 呼吸困难症状 活动受限的
禁忌症:病情不稳定,感染未控制 呼衰,心衰 可导致病情加重的,肋骨骨折 咯血,心梗
注意事项
个体化 周围环境 观察患者反应 注意酸中毒,碱中毒 避免过度换气 酌情吸氧
促进心理康复和放松 教育
呼吸功能训练
缓慢呼吸,每分呼吸频率宜控制 10次左右 鼻子吸气,嘴吐法
臀高位呼吸法
适于隔肌粘连的老人
两手分置胸腹法
二、呼吸肌练习-吸气阻力训练
开始训练3分/次~5分/次,3次/天~5次/天,以后训练时间可增加至 20分/次~30分/次
二、呼吸肌练习-呼气训练
1.腹肌训练: 腹肌是最主要 的呼气肌。 。
吹蜡烛法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 口前10cm处
八、体位引流
呼吸道疾病时,呼吸道内黏液分泌量明显增多且分 泌物多积聚于下垂部位。 改变患者的体位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又有利于 改善肺通气和血流的比例。 可取头低位做体位引流,以改善肺上部血流灌注 引流的体位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使某一特殊的 肺段向主支气管垂直方向引流为宜。
(一)体位引流适应证和禁忌证
呼吸训练
呼吸的生理基础
呼吸由肺通气和肺换气组成,称为外呼吸;组织换 气又称为内呼吸。整个呼吸过程分四个相互衔接和 同步的阶段:
呼吸康复的机制
减少通气的需要
➢ 有氧运动 ➢ 吸氧 ➢ 能量保持技术
提高呼吸交换的效率
➢ 改善呼吸模式 ➢ 减少阻力负荷
改善吸气肌功能
➢ 变换姿势 ➢ 吸气肌训练 ➢ 部分通气支持
七、咳嗽- 诱发咳嗽训练
1.手法协助咳嗽
治疗师在患者要咳嗽时给予手法帮助,向内、向上压迫腹部, 将横膈往上推
2.伤口固定法
咳嗽时,患者将双手紧紧地压住伤口,以固定疼痛部位。如 果患者不能触及伤口部位,则治疗师给予协助。
3.气雾剂吸入方法
适用于分泌物浓稠者。 可用手球气雾器或超声雾化器等,产生的微粒,大的沉着于 喉及上呼吸道,小的沉着于远端呼吸性支气管肺泡。气雾剂 吸入后鼓励患者咳嗽。
(四)体位引流注意事项
1.治疗时机选择:不在餐后,结和气雾剂吸 入结合使用,早晨和傍晚为佳。 2.治疗次数:每天上、下午各引流一次,痰 量多者宜每天引流3次~4次,直至肺部干净
(五)体位引流时使用的手法技巧
扣击、振动或摇法
扣击,治疗师手指并拢,掌心 握成杯状,运用腕动力量在引 流部位胸壁上有节奏地敲击。
1.适应证
(1)由于身体虚弱、高度疲乏、麻痹或有术后并发症而不能咳出肺内分泌 物者。 (2)慢性气道阻塞、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肺脓肿。 (3)长期不能清除肺内分泌物。
2.禁忌证
(1)内科或外科急症。 (2)疼痛明显或叫显不合作者。 (3)明显呼吸困难及患有严重心脏病者。
(二)体位引流方法
(三)松动上胸部及肩关节
患者坐于椅上或站立位,吸气时上肢伸直,两臂上举,掌心 朝前举高过头;呼气时弯腰屈髋同时两手下伸触地,或尽量 下伸。重复5次~10次,一日多次。
(四)纠正头前倾和驼背 (五)深呼吸时增加呼气练习
七、咳嗽
七、咳嗽 -有效的咳嗽训练
腹式呼吸 哈气 腹式呼吸 哈气 腹式呼吸 咳嗽
患者坐位,身体前倾, 髋关节屈曲。按照上 述“扩张肋骨”的方 法进行。
四、吹笛式呼气
患者处于舒适放松姿位,呼气时必须被动放松,避免 腹肌收缩。经鼻腔缓慢地深吸气后,呼气时将嘴缩紧, 如吹口哨样,在4秒~6秒内将气体缓慢呼出。
四、吹笛式呼气
五、预防及解除呼吸急促
患者放松、身体前倾, 该体位可刺激膈肌呼吸 让患者吹笛式呼气 同时减少呼气速率 呼气时不要用力以腹式 吸气,不使用辅助肌
6.如有需要,应鼓励患者做深度、急剧地双重咳嗽。 7.如果上述方法不能使患者自动咳嗽,则指导患者做几次 深呼吸,并在呼气时给予振动,可诱发咳嗽。 8.引流治疗结束后缓慢坐起并休息,防止姿势性低血压。
9.评估引流效果并作记录。
体位引流方法
前顶叶病变,直接 在锁骨下叩击
前叶病变,直接于两侧乳头或乳房上 叩击
吸气后用力吹蜡烛
使蜡烛火焰飘动
呼吸肌练习-呼气训练
吹瓶法
三、局部呼吸
单侧或双侧肋骨扩张
患者吸气时抵抗治疗师手掌的 阻力,以扩张下肋,治疗师可 给予下肋区轻微阻力以增强患 者抗阻意识。当患者再次呼气 时,治疗师用手轻柔地向下向 内挤压胸腔来协助。
三、局部呼吸 后侧底部扩张
适用于手术后需长期在床上保持半卧位的患者,因 为分泌物易堆积在肺下叶的后侧部分
1.评估患者以决定肺部哪一段要引流。 2.将患者置于正确的引流姿势,随时观察患者脸色及表情。 3.餐前进行为宜,每次引流一个部位,时间5min~10min, 如有数个部位,则总时间不超过30min~45min,以免疲劳。 4.引流时让患者轻松地呼吸,不能过度换气或呼吸急促。 5.体位引流过程中,可结合使用手法叩击等技巧。
左上叶尖后段
患者朝左侧呈3/4俯卧,病变区在上, 床呈水平,直接在右肩胛骨上叩击
患者朝右侧呈3/4仰卧,病变区在上, 利用枕头给予支撑且床头朝下30˚,叩击左乳房下方
俯卧位,病变区在上,枕头置于腹部下方 以保持背部平直,直接叩击双侧肩胛骨下方
(三)终止体位引流的指征
1.胸部X线纹理清楚。 2.患者的体温正常,并维持24小时~ 48小时。 3.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或基本正常。
振动,嘱患者作深呼吸, 在深呼气时缓和地压迫, 急速地振动胸壁。
叩击、振动与摇法的禁忌证
(1)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史。 (2)近期脊柱损伤或脊柱不稳。 (3)近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疏松。 (4)近期咯血,除非出血原因是支气管扩张造成 的急性感染。 (5)胸壁疼痛(例如胸腔手术后)、肿瘤部位、 肺栓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