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PPT课件

2011 CDC CRBSI 预防指南要点
n 教育和培训进行导管穿刺及维护的医护人员,应指派已受训过的并显示出有穿刺能力的 人员监督新手的操作。
n 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使用最大的无菌屏障 n 使用> 0.5% CHG 内含酒精的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 n 避免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CVC导管 n 如果,尽管使用了其他预防感染的措施,仍然不能有效控制CRBSI发生率,建议使用
•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临床表现常包括发热、寒颤或置管部位红 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
第2页/共26页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静脉导管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仅次于尿 路感染。据美国CDC的全美院内感染监控网报告:2000年2004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液感染发生率每千导管日为2-5 例次。大约每年ICU有8万例病人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液 感染并发症,导致35%的病例死亡,每例感染的发生估计增加 医疗开支为万美元。近年来,国内静脉导管的发展非常迅速, 但导管相关性感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院2011年院感科统 计发生cRBSI10例。
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 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第8页/共26页
护理对策
四、皮肤消毒剂的选择:置管和护理时的皮肤消毒应选用适当消毒剂。2%洗必泰常作为首选,也可选用2%碘 酊、以及%聚维酮碘或70%酒精进行消毒。 我院选择0.5%碘伏或茂康碘(含碘0.3%)
第9页/共26页
1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静脉输液小组2中心静脉导管分类?锁骨下静脉穿刺管?颈内静脉穿刺管?股静脉穿刺管?picc导管?输液港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覆盖透气透明无菌贴膜
填写置管日期、置管人
敷料:穿刺点应覆盖无菌纱布或者无菌、 透明、透气的专用贴膜。敷料出现潮湿、松 动或者有污物时应该及时更换。
七、输液护理
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触碰、维护导管及更换敷料前、后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 生程序,可以是传统的皂液和水,或者用酒精擦手液。在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再触摸该 部位,除非采用无菌操作
七、输液护理
5. 对于不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不必在96小时内更换连续给药装置,但至少每7天更 换1次。(ⅠA类)
6. 关于间断给药装置的更换,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 7. 关于更换给药针的时间间隔,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 8. 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应在开始输注24小时内更换输液管。(ⅠB类) 9. 输注丙泊酚的患者,根据厂家建议,应在每6或12小时更换输液瓶时更换输液管。(ⅠA类) 10. 关于给药针留置时间,尚无推荐意见。 11、通过使用精密过滤器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堵塞、肺部肉芽肿等并发症保护危重病人及中心静
2. 保持压力监测系统所有部件(包括校准设备和冲洗液)无菌。(ⅠA类) 3. 尽量减少对压力监测装置的操作。应用封闭冲洗系统(即连续冲洗),而不是开放系统(即使用注射
器和三通阀),来保持压力监测导管通畅。(Ⅱ类) 4. 若压力监测装置不是通过三通阀而是隔膜,使用前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隔膜。(ⅠA类) 5. 不可通过压力监测装置输注含葡萄糖或胃肠外营养液体。(ⅠA类) 6. 若不能使用一次性压力换能器,可重复使用的换能器应依据厂家说明书建议的方法进行灭菌。(ⅠA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12
精选ppt
谢谢聆听
13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留置导管术采用大手术铺巾洗必泰皮肤消毒尽量不使用股静脉部位穿刺插管后的护理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精选ppt
深静脉血流感染预防
1
精选ppt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的主要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 ☆留置导管术采用大手术铺巾 ☆洗必泰皮肤消毒 ☆尽量不使用股静脉部位穿刺 ☆插管后的护理 ☆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 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6
精选ppt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 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 菌纱布覆盖;
7
精选ppt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 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9
精选ppt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 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 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 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2
精选ppt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的预防感染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 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 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 衣;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常规用于ICU中各种监测、治疗,在ICU的救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有创操作,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且留置时间较长,必然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也逐年增加。
因此,针对我科今年50例中心静脉导管预防感染的发生做出总结,综述如下。
1 危险因素分析1.1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1.1.1置管部位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主要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率和局部皮肤菌群的密度有关。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穿刺部位有关,其中以股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高,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居中[1]。
1.1.2导管留置时间理论上置管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多[2]。
1.2病人因素机体免疫力—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也与患者自身抵抗力密切相关,如果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抑制疾病或病人自身情况差如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使CVCRI明显增加。
1.3 医护人员相关因素1.3.1无菌操作不规范。
医护人员在穿刺操作或置管护理过程中无菌观念欠缺、操作欠规范,以及对手卫生重视不够,都可使病原菌通过接触传播而致感染。
1.3.2治疗操作过程中受到污染。
1.3.3忽视对导管的护理。
通过导管接口给药不按规范操作,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2 预防2.1 无菌技术操作操作前及每次更换敷料前应认真洗手;穿刺成功后,CVC的维持主要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目前认为病人皮肤和医务人员手是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对操作者手和病人皮肤广泛严格消毒。
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局部使用无菌巾,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插管部位用安尔碘严格清洗及消毒,消毒皮肤范围直径不少于20cm,每次消毒二遍,待消毒剂完全晾干后再进行穿刺。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感染。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

V ol.26 No.S2 November .2020士再进入检查室将配置的消毒液(0.3%过氧化氢稀释液)按照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的原则进行全面喷洒,喷药量为100 mL/㎡~300 mL/㎡,注意要将CT 机器用一次性中单覆盖,防止机器潮解,待作用30分钟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CT 机器,分开摆放四台紫外线灯距离扫描床1米,调试60分钟,关闭门窗,使房间密闭4小时后开窗通风。
3小结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提高技护组人员对排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5]。
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严格到位的防护方法、科学合理的人力安排、细致有效的排班方法,可以为一线技护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6],实现“零打仗、零感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1]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感染性肺炎防控与诊疗工作手册[2] 周丽娜,吴昊,宋彩萍,等,中国埃博拉诊疗中心布局流程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5(35).7-9[3] 吴建中,黄顺,王婉雪,等,援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医疗队护理排班的经验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17-18[4] 刘丽英,王建荣,吴丹,等,同伴教育在塞拉利昂护士埃博拉出血热防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8-10[5] 刘娟,李春红,醋爱英,分组式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的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4,7[6] 王丽慧,李宁,邹德莉,等,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留观病区护理排班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V ol.32.No.4[收稿日期:2020-11-02]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梁涛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邯郸 056038[摘要]目的 阐述ICU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后的相关性感染疾病发生因素及其护理措施研究。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预防与处理

的处理
中心静脉导管:此类导管是导管相关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源。在临床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表现的早期,通常 难以获得即时的病原学证据。因此,大多数情况需要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有关感染流行病学资料做出判断。
有研究显示,仅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导管相关感染时,拔除的导管约四分之三被证实是无菌的.
对于那些没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没有导管穿刺部位的感染并且尚无确切菌血症证据的患者,比较立即拔除导管 和在严密观察条件下保留导管的两种处理方案。
诊断
➢ 血管相关性感染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进行临床诊断: 1、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 2、 延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 ℃ ,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危险因素
➢ 导管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如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置管,选择性还是紧急置管;导管种类(塑料>金 属),穿刺部位(股静脉>颈内静脉(右侧31%低于左侧53%)>锁骨下静脉)、放置方法(切开置管> 经皮穿刺置管)、导管腔数(3个>2个>1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的持续时间,插管时的无 菌水平和持续的导管护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是指血管内留置导管的病人发生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 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局部炎症:置管部位红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全身感染:发热、寒战,且除 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排除继发于手术切口、腹腔内、院内获得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
感染途径
➢ 途径有3种: ➢ ①在穿刺皮肤时,皮肤表面的细菌会被推至导管内段及尖端成为定植菌; ➢ ②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原菌通过血流传播至导管成为定植菌; ➢ ③外在的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细菌在管内繁殖,引起感染。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

[ 3 ] 张白瑜 , 张锡刚 , 安海英 , 等. 1 例超致死量铊 中毒 的护理[ J 1 - 军事 医
学科学 院院刊 , 2 0 1 0, 3 4 ( 5 ) : 5 0 0 . 【 4 . 谢芳 , 王小红 , 夏春娟. 血液灌流救治 5例急性 铊中毒护理体会l J I J 中国工业 医学杂志 , 2 0 1 1 , 2 4 ( 4 ) : 3 1 7 — 3 1 8 .
集束化护理在预 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的应用
许 媛 曹晓 丽 翟 琳
( 临 汾 市人 民 医 院 , 山西 临 汾 0 4 1 0 0 0 )
集束化护 理策 略简称集束化护理 ,是指为提高护理质量 , 针对某种问题而制 汀的一系列有循证 支持 的联合护理措施 , 其
置C V C的成人患 者 2 6 3 6例 , 患者 均为初 次置管 , 设 2 0 0 8年 1 月一 l 2 月 留置 C V C患者 5 0 5例为对照组 ;设 2 0 0 9年 1 月一 2 0 1 3年 1 月 留置 C V C患 者 2 1 3 1 例 为观察组 , 2组 患者 在性
可以明确提高护理效果 , 降低重症监护发病率 和死亡率_ 1 ] 。 中心
静 脉导管( e e c e n  ̄ a l Y e n o u s c a t h e t e r , C V C ) 在心脏 和危重 患者 中 应用较多 , 可用 于快速输血 、 输液以扩 容 , 可用于高浓度的药物 推注 以尽快发挥药物作用 ,也用 于补充和 纠正水 电解质失衡 , 更重要 的是可用于监测 中心静 脉压 、 肺动脉压等 , 便 于对危重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2 0 )
患者 均有束状脱 发 , 其 中 1例还有眉 毛 、 腋毛、 阴毛等部 分脱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诊断、预防与处理

导管相关⾎流感染(CRBSI)的诊断、预防与处理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是在ICU中进⾏长期治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作为医源性感染的⼀种,如何诊治和预防对患者的预后⼗分重要。
来源:呼吸重症(⼀)定义导管相关⾎⾏感染:留置⾎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症,经外周静脉抽取⾎液培养⾄少⼀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其他明确的⾎⾏感染源(⼆)诊断标准1、确诊:具备下述任⼀项,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1)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CFU)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CFU),同时外周静脉⾎培养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微⽣物;(2)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做定量⾎培养,两者菌落计数⽐(导管⾎:外周⾎)≥3:1;(3)从中⼼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做定性⾎培养,中⼼静脉导管⾎培养阳性出现时间⽐外周⾎培养阳性⾄少早2⼩时;(4)外周⾎和导管出⼝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株微⽣物。
2、临床诊断:具备下述任⼀项,提⽰导管极有可能为感染的来源:(1)具有严重感染的临床表现,且导管头或导管节段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但⾎培养阴性,除了导管⽆其他感染来源可寻,并在拔除导管48⼩时内未⽤新的抗⽣素治疗,症状好转;(2)菌⾎症或真菌⾎症患者,有发热、寒战和/或低⾎压等临床表现且⾄少2个⾎培养阳性(其中⼀个来源于外周⾎)其结果为同⼀株⽪肤共⽣菌(例如类⽩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感染的来源可寻。
3、拟诊:具备下述任⼀项,不能除外导管为感染的来源:(1)具有导管相关的严重感染表现,在拔除导管和适当抗⽣素治疗后症状消退;(2)菌⾎症或真菌⾎症患者,有发热、寒战和/或低⾎压等临床表现且⾄少有1各⾎培养阳性(导管⾎或外周⾎均可),其结果为⽪肤共⽣菌(例如类⽩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感染的来源可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I的类型
临床症状、感染部位
导管细菌定植
局部感染
隧道感染
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I的类型
PICC
•一般的正文内容 •一般的正文内容文字,一般的 正文内容 •一般正文文本内容。正文 •一般的正文文本内容。
静脉输液港
•一般的正文内容
•一般的正文内容文字,一般的 正文内容 •一般正文文本内容。正文 •一般的正文文本内容。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的主要用途
补液与给药 输血或血制品 全静脉营养 化疗 血流动力学监测
我国CRBSI的监测情况
近几年国内报道,我国CRBSI的发病率5.1~10.2‰ , 但这个数据仅限于个别地区的小样本研究,我国 一直缺乏CRBSI发病率的大型研究数据。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在我国存在大量漏诊!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在ICU中,中心静 脉插管较未插管 者引起血液感染 高出20-30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BSI的危险因素
2、置管部位及置管方式 PICC感染率较其他无隧道CVC低 CVC的CRBSI危险性: 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隧道式导管引起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低于非 隧道式导管,但局部感染的风险未降低。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BSI的危险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
聚录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的预防与处理
普外二科 张慧
主要内容
相关概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机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
预防及处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概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的种类
CVC
•一般的正文内容文字,一般的 正文内容 •一般正文文本内容。正文 •一般的正文文本内容。
安置血管内导管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 热、寒战和(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症 状。导管定量和半定量培养和静脉抽取血
液培养分离出相同病原菌
CRBSI计算方法
➢ 计算方法:每1000个中心静脉导管日的导管 相关性感染数
➢ CRBSI=
CRBSI发生例数 X 1000 全部导管使用天数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插入部位
皮肤消毒剂 导管根数
导管使用时间 隔离方式
风险
急救 (emergency) > 自选 (elective)
普通操作者 > 经过专门培训的 (general) > (specialized)
腹股 > 胸部 (femoral)
(subclavian) 70%乙醇,10%碘伏 > 2%洗
必泰
多根 > 单根 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BSI的后果
CRBSI后果导致:
住院天数增加:7~24天 死亡率增加:增加4%~20% 增加治疗费用:大约$30000/生还
者
显著增加医疗负担; 显著增加住院时间; 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BSI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血管内导管类型简介
导管类型
穿刺部位
导管 长度
备注
经外周中心静 经贵要、头、肱静脉插 ≥20cm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中,
脉导管(PICC) 入,导管进入上腔静脉
感染发生率较低
非隧道式中心 静脉导管
隧道式中心静 脉导管
完全植入式导 管
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 (锁骨下、颈内、股静 脉)
1、临床症状 局部感染表现、寒战、高热或伴有血压下降
Submaximal > maximal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BSI微生物及诊断标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BSI微生物
我国最常见者是凝固性阴性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鲍曼 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硝 酸盐阴性杆菌、微球菌和真 菌。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BSI的诊断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概念
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RI) :指病原微生物在患者 导管留置部位或血液内生长,导致出现穿 刺局部症状或全身症状。
全身导管相关性感染又称导管相关性血流 感染(CRBSI),是最常见的院内获得性 感染之一,也是重症病患的主要致死原因 之一。
植入锁骨下、颈内、股 静脉,手术植入长期静 脉化疗,血液透析
皮下埋植,使用时用针 穿刺,植入锁骨下、颈 内静脉
≥8cm ≥8cm ≥8cm
大多数CRBSI与此类导管 相关 ,占全部CRBSI的 90%
导管的袖套可阻止细菌的 移行。与非隧道式中心静 脉导管相比,感染发生率 低
CRBSI发生率最低,患者 自我感觉好,无需局部护 理,拔除导管时需手术
导管病菌定植
插管部位无感染征象而远端导管半 定量培养发现病菌≥ 15CFU或定量培 养病菌浓度≥103CFU
局部感染
穿刺部位2cm内局部皮肤红、肿、热、 痛,有炎性分泌物,导管尖端细菌培 养阳性,血培养阴性
隧道感染
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 红斑和/或大于2cm的硬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 液感染(CRBSI)
CRBSI的发病机制
皮肤污染
内源性污染
输液接头
天山区
导管污染
液体污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BSI的危险因素
导管类型 置管部位、方式
导管材料 置管技术 患者因素 伤口敷料
输注液体种类 导管接头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BSI的危险因素
1、导管类型
导管腔的数量是中心静脉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国内研究表明,单腔导管CRBSI感染率为2‰-5‰, 多腔导管感染率为4.9‰-22.7‰。美国CDC推荐: 在满足病人治疗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管腔较少 的中心静脉导管。
乙烯
硅胶
肝素 涂层
抗菌 涂层
材料特性
聚氨酯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BSI的危险因素
4、中心静脉置管技术 5、导管留置时间 6、患者因素-年龄、病情与免疫功能 7、经中心静脉输注TPN或血液制品 8、敷料 9、导管输液接头和冲封管技术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BSI的危险因素
因素
导管插入原因 导管插入操作者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