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及构造措施

合集下载

梁柱结构设计经验

梁柱结构设计经验

梁柱结构设计经验梁柱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承载着建筑物的重量,所以其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从设计要求、设计经验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介绍梁柱结构的设计经验。

设计要求:1.承载力要求:梁柱结构的设计首先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即能够承受建筑物的载荷,并保持建筑物的稳定。

2.刚度要求:梁柱结构的刚度要适当,既不能过于刚硬,使得建筑物难以抵抗地震、风荷载等外力的作用,也不能过于柔软,导致建筑物的总体稳定性不足。

3.施工便利性:在梁柱结构的设计中,应考虑到施工的便利性,尽量减少施工难度和时间。

设计经验:1.结构选择:在梁柱结构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和承载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矩形梁、T形梁、箱形梁等。

2.梁柱配筋设计:梁柱的配筋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根据承载力要求和受力情况,合理确定配筋的数量和布局。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施工的难易程度和经济性。

3.基础设计:梁柱结构的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重量和地下土层的承载能力,合理设计基础的尺寸和形式,在确保建筑物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基础的体积和材料的使用。

4.考虑地震和风荷载:在梁柱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地震和风荷载的作用,采取合理的抗震和抗风措施,例如设置剪力墙、加强连接部位等。

注意事项:1.结构的合理性:梁柱结构的设计应尽量保持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出现无理的节点设置、过度局部强化等问题。

2.材料的选择:梁柱结构的材料应选择合适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并进行必要的防腐措施,以保证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施工质量控制:在梁柱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材料的正确使用和结构的准确构建,避免施工质量不达标而导致的结构安全问题。

4.定期检查维护:梁柱结构的设计完成后,应定期进行结构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梁柱结构设计经验需要兼顾承载力、刚度、施工便利性等要求,注重结构选择、梁柱配筋设计、基础设计和抗震抗风等措施的合理性,并注意材料选择、施工质量控制和定期检查维护等注意事项。

结构抗震第七章

结构抗震第七章

中心支撑的类型 a.X形支撑;b.单心支撑类型 (a)门架式 1;(b)门架式 2 ;(c)单斜杆式; (d)人字形式;(e)V 字形式
(3)框架-剪力墙板体系 ☺ 框架-剪力墙板体系是以钢框架为主体,并配置一定数量 的抗震墙板。 ☺ 剪力墙板主要类型:① 钢抗震墙板② 内藏钢板支撑的混 凝土墙板③ 带竖缝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板
第三节 钢结构房屋抗震计算要求和抗震构造措施
一、钢结构房屋抗震计算要求 (一)计算模型的选定 结构规则,质量及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不计扭转效应 时,采用平面结构计算模型;否则采用空间计算模型。 (二)地震作用的计算 不超过12层的多高层钢结构民用建筑规则结构,可按底 部剪力法计算。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适用于高度 小于等于60 m且平面和竖向较规则的高层建筑。 1.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 一般采用顶点位移法计算(考虑非结构构件影响的折减 系数取0.9)。但初步设计时,可按经验公式估算: T1=0.1n 式中,n—建筑物层数(不包括地下部分及屋顶塔楼)。
2.设计反应谱 钢结构房屋的阻尼比小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对 于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2,对于不超过12层 的钢结构可采用0.035,对于单层钢结构和罕遇地震 下采用0.05。设计反应谱中,衰减指数取0.95,斜 率调整系数取0.024,阻尼调整系数取1.32。 (三)地震作用下钢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1.多遇地震作用下内力和位移计算 一般采用矩阵位移法计算。 2.罕遇地震作用下内力和位移计算 采用时程分析法对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
3.构件的内力组合与设计原则 (1)内力组合 在抗震设计中,一般高层钢结构可不考虑风荷载及 竖向地震的作用,对于高度大于60m的高层钢结构须考虑 风荷载的作用,在9度区尚须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2)设计原则 框架梁、柱截面按弹性设计。将框架设计成强柱弱 梁体系。 4.侧移控制 在小震下(弹性阶段),过大的层间变形会造成非 结构构件的破坏,而在大震下(弹塑性阶段),过大的 变形会造成结构的破坏或倒塌,因此,应限制结构的侧 移,即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和罕遇地 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使其不超过限值。

第七章钢结构的连接和节点构造(下)(1)分析

第七章钢结构的连接和节点构造(下)(1)分析

肋提供约束的有利影响,也没有考虑柱腹板轴压力的不
利影响。
第七章钢结构的连接和节点构造
②当柱腹板节点域不满足时,则需要局部加厚腹板或采 用另外的措施来加强它。图7-109给出了两种可行的方 案,其一是加设斜向加劲肋,其二是在腹板两侧或一侧 焊上补强板来加厚。 2、腹板厚度(局部稳定)
tw
hc hb 90
避免焊缝集中在同一截面,但运输有一定困难。
3)对于铆接梁和较重要的或受动力荷载作用的焊接大
型梁,其工地拼接常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第七章钢结构的连接和节点构造
计算:
翼缘板:翼缘拼接以及每侧的
高强度螺栓,通常由等强度条
件决定,拼接板的净截面积应
不小于翼缘的净截面积,高强度螺栓能承受按翼缘净截
面面积N=Anf计算的轴向力。 腹板:腹板的拼接通常先进行螺栓布置,然后验算。
肋时,翼缘焊缝还受到由局部压力产生的竖向剪力Tv的 作用,沿梁单位长度的竖向剪力为:
σf
ψF 2he l z
ψF 1.4hf lz
在Th和Tv共同作用下,应满足:
σ f β f
2
τ
2 f
f
w f
把σf,τf代入得:
F 1.4h f l z f
2
VS1 1.4h f I
x
2
f
第七章钢结构的连接和节点构造
2、工地拼接 构造: 1)工地拼接一般应使翼缘和腹 板在同一截面处断开,以便于分
~500~500
3 55 1
44 2
段运输(图a)。为了使翼缘板 在焊接过程中有一定地伸缩余地, 以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可在工厂 预留约500mm长度不焊。
3
5
5
1

商场装修工程柱增大截面施工方案

商场装修工程柱增大截面施工方案

商场装修工程柱增大截面施工方案柱子增大截面的施工方案需要经过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的专业评估和论证。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商场装修工程柱增大截面的施工方案:1.柱子原始截面评估和计算:首先,需要对柱子的原始截面进行评估和计算,确定其承重能力和稳定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这包括柱子的尺寸、材料、承重能力等参数的测量和计算。

2.增大截面的设计:基于原始截面的评估结果,结构工程师会对柱子的增大截面进行设计。

这涉及到选择合适的增大截面形状、尺寸和材料等。

一般情况下,增大截面的形状可以选择为矩形、正方形、圆形等,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尺寸的确定。

3.柱身增大截面施工:柱子的增大截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在原有柱子外面包裹增加截面的材料;另一种是对原有柱子进行加固处理。

对于第一种方式,在柱子的外面包裹增加截面的材料时,可以使用钢板、混凝土或者其他合适的材料。

首先需要将原有柱子表面清理干净,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将增加截面的材料固定在原有柱子的周围。

固定方式可以使用螺栓、焊接等。

最后,将增加截面的材料与原有柱子进行连接和加固。

对于第二种方式,在对原有柱子进行加固处理时,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

首先,需要在原始柱子的表面钻孔,然后将钢筋穿过钻孔固定在柱子上,并进行钢筋的绑扎。

接下来,使用模板进行柱子增大截面的施工,将钢筋混凝土浇筑到模板中,使其与原有柱子连接成整体。

4.各项工序验收和测试: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各项工序的验收和测试。

这包括对增加截面的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测试柱子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等。

只有通过验收和测试,才能确保柱子的增大截面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安全要求。

5.相关文件整理和归档:最后,对柱子的增大截面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文件进行整理和归档。

这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记录、验收报告等。

这些文件对于今后的维护和管理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商场装修工程柱增大截面的施工方案需要经过专业的设计和论证,包括柱子原始截面评估和计算、增大截面的设计、施工过程的验收和测试等。

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构造,图文并茂

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构造,图文并茂

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构造,图文并茂- 结构理论1. 梁与柱的连接1.1 梁与柱刚性连接的构造,形式有三种。

(1)梁翼缘、腹板与柱均为全熔透焊接,即全焊接节点;(2)梁翼缘与柱全熔透焊接,梁腹板与柱螺栓连接,即栓焊混合节点;(3)梁翼缘、腹板与柱均为螺栓连接,即全栓接节点;上图为三种梁柱刚性连接节点1.2 梁与柱刚性连接的构造(1)工字形梁与工字形柱或箱形柱刚性连接的细部构造:上图为梁与柱刚性连接细部构造(2)工字形柱和箱形柱通过带悬臂梁段与框架梁连接时,构造措施有两种:a、悬臂梁与梁栓焊混合节点;b、悬臂梁与梁全栓接节点。

上图为柱带悬臂梁段与梁连接梁与柱刚性连接时,按抗震设防的结构,柱在梁翼缘上下各500mm的节点范Χ内,柱翼缘与柱腹板间或箱形柱壁板间的组合焊缝,应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

1.3 改进梁与柱刚性连接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对于有抗震性能要求的梁柱刚性连接,在遭遇罕见强烈地震时,应在构造上保证钢梁破坏先于节点破坏,保证梁柱节点的安全,即“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

(1)骨形连接骨形连接是通过削弱钢梁来保护梁柱节点。

这种骨形连接在日本比较流行。

上图为骨形连接(2)楔形盖板连接在不降低梁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通过梁端翼缘加焊楔形盖板,增强梁柱节点上图为几种常见的梁端翼缘加焊楔形盖板做法(3)外连式加劲板连接对于箱型或圆形截面柱与梁刚性连接,除了采用骨形连接、楔形盖板之外,还可采用外连式加劲板连接,节点强度明显大于钢梁强度。

1.4 工字形截面柱在弱轴与主梁刚性连接当工字形截面柱在弱轴方向与主梁刚性连接时,应在主梁翼缘对应λ置设置柱水平加劲肋,在梁高范Χ内设置柱的竖向连接板,其厚度应分别与梁翼缘和腹板厚度相同。

柱水平加劲肋与柱翼缘和腹板均为全熔透坡口焊缝,竖向连接板与柱腹板连接为角焊缝。

主梁与柱的现场连接如图所示。

上图为工字形柱弱轴与主梁刚性连接1.5 梁柱节点域的加强工字形由上下水平加劲肋和柱翼缘所包Χ的柱腹板简称为节点域。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措施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措施

浅论高层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关键词:框架结构节点梁、柱、板荷载受力点施工隐患处理方法论文摘要:在框架结构中,节点作为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既是承受梁、柱、板等各种荷载的受力点,也是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等多种交汇施工的重要部位,在实际施工中存着各种隐患。

本文剖析节点施工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1 前言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的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如框架的梁柱交汇点、剪力墙结构的暗梁与柱的交汇点等。

节点承受由梁端和柱端传递来的轴力、弯矩和剪力,受它们共同作用且受力状态复杂。

因此节点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相邻构件承受的各种荷载.保证整个结构体系坚固和安全可靠。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发现冈节点细部构造设计不细致,施工不精心.容易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特别是框架结构节点在施工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剖析2 钢筋制作方面的问题节点配筋构造主要包括节点区箍筋的设置及梁筋在节点区的锚固。

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具有约束作用,对提高节点的抗剪强度起着重要作用箍筋间距越小,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就越大,节点受剪承载力也越高,尤其是地震区.节点区的箍筋必须加密,有些设计人员通常只对柱端、梁端的箍筋加密,而未对节点区作明确的标明。

节点区有纵梁、横梁、柱的纵向钢筋三向交叉,且钢筋密集,配置箍筋存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

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支完梁板的模板后放入梁的钢筋骨架.再放节点箍筋。

由于钢筋的安装绑扎难度较大.加上怕麻烦的心理,因此经常出现不放或少放箍筋.或箍筋绑扎不牢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

因此,节点区的箍筋可以考虑先按设计要求制成钢筋笼,套入柱的纵向钢筋,并绑扎或焊接牢固,再放梁的钢筋,以确保构件的抗裂性能:特别要注意做好对工人的技术质量交底,严格按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安装绑扎。

在边柱节点上,为了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梁钢筋须弯折插入节点区域,设计人员往往只较重视其最小锚固长度在图纸上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忽视了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及垂直锚固长度.因实际工程中水平锚固常能满足要求。

框架式梁柱节点连接技术

框架式梁柱节点连接技术

框架式梁柱节点连接技术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按构件种类可分为梁柱框架节点连接与墙板连接,就目前发展现状来看,这两种节点连接的主要连接方式为干连接与湿连接两种。

湿连接即湿作业施工连接方式,亦称现浇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主要步骤为:第一步,在工厂完成预制构件的制作工作,第二步,将预制构件运至施工现场进行一系列的吊装,第三步,在节点浇筑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进行锚固,达到一种“后浇整体式结构”。

干连接即干作业施工连接方式,其主要步骤为:第一步,在工厂完成预制构件的制作工作,并在连接构件中植入钢板等部件,第二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连接达到构件连接目的。

框架节点的处理异常重要,安全良好的建筑要保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及耗能能力,抗震性能良好。

“强节点,弱杆件”即着重强调节点连接的重要性,使塑性铰出现在梁端,这亦要求建筑节点处的承载能力要强于杆件的承载力,进而提高建筑结构变形能力,增强抗震性能。

否则,整个建筑物在一系列作用下会发生节点失稳破坏,节点失稳破坏无异于框架的整体失效。

就目前发展而言,装配式建筑梁柱框架节点的连接方法多样,干连接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套筒连接、牛腿连接、焊接连接、螺栓连接、榫式连接等;湿连接的方法主要有浆锚连接、普通现浇连接、普通后浇整体式连接、灌浆拼装连接、预应力技术的整浇连接等。

框架式梁柱节点连接的主要操作形式可以分为一维构件组合模式、二维构件组合模式和三维构件组合模式。

1.一维构件组合模式把梁、柱按楼层分段制作,通过合理的连接方法连接成一个整体,如同搭积木。

预制构件端部伸出的预留钢筋采用焊接或用钢套筒连接,然后现场浇筑混凝土。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构件生产、运输、吊装及施工方便,可做到等同现浇结构,结构性强,但节点处受力较大,对施工技术的要求高,连接难度大。

2.二维构件组合模式把柱梁制作成一个整体,呈平面T形或十字形,竖向主要通过柱与柱之间的连接实现,水平向主要通过梁与梁之间的连接实现,其整体性较前一种组合方式强,但生产运输不方便。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

砼框架结构设计手算步骤一.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1.结构选型是否选用框架结构应先进行比较。

依据何广乾的模糊评判法,砼结构8~18层首选框剪结构,住宅、旅馆则首选剪力墙。

对于不须要电梯的多层接受框架较多。

2.平面布置留意L,l,l’,B的关系。

3.竖向布置留意高宽比、最大高度(分A、B两大类,B类计算和构造有更严格的要求),力求规则,侧向刚度沿竖向匀整变更。

4.三缝的设置按规范要求设置,尽量做到免缝或三缝合一。

5.基础选型对于高层不宜选用独立基础。

但依据国勤兄的阅历,对于小高层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00kpa以上时可以考虑用独基。

6.楼屋盖选型高层最好选用现浇楼盖1)梁板式最多的一种形式。

有时门厅,会议厅可布置成井式楼盖,其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1.5,井式梁间距为2.5~3.3m,且周边梁的刚度强度应加强。

接受扁梁高度宜为1/15~1/18跨度,宽度不超过柱宽50,最好不超过柱宽。

2)密肋梁方形柱网或接近方形,跨度大且梁高受限时常接受。

肋梁间距1~1.5m,肋高为跨度的1/30~1/20,肋宽150~200mm。

3)无梁楼盖地震区不宜单独运用,如运用应留意牢靠的抗震措施,如增加剪力墙或支撑。

4)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楼板一般跨度大于6m,板厚减薄降低层高,在高层中应用有确定技术经济优势。

在地震区应留意防止钢筋端头锚固失效。

5)其他二.初步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1.柱截面初定分抗震和非抗震两种状况。

对于非抗震,依据轴心受压初定截面。

对于抗震,Ac=N/(a*fc) N=B*F*Ge*n B=1.3(边柱),1.2(等跨中柱),1.25(不等跨中柱)Ge=12~15kN/m2 a为轴压比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F为每层从属面积n为层数。

框架柱上下截面高度不同时,每次缩小100~150为宜。

为便利尺寸标注修改,边柱一般以墙中心线为轴线收缩,中柱两边收缩。

柱截面和标号的变更宜错开。

2.梁截面初定梁高为跨度的1/8~1/14,梁宽通常为1/2~1/3梁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及构造措施7.1 框架梁的截面设计选取首层梁进行计算,梁控制截面的内力如图7-1所示。

从框架梁内力组合表中选出AC 跨和CD 跨跨间截面及支座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并将支座中心处的弯矩换算为支座边缘控制截面的弯矩进行配筋计算;梁端弯矩: V bM M x 2-= (7-1)图7-1梁控制截面图7.1.1 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首层A-C 框架横梁计算: 支座边缘弯矩: 84.17075.0)26.085.053.11675.069.201(A =⨯⨯-=上M kN ⋅m 51.20075.0)26.085.068.11275.034.230(=⨯⨯-=上C M kN ⋅m对于梁下部配筋,选用最大正弯矩处为支座边缘处,相应的剪力44.19=V kN 33.16675.0)26.085.044.1975.048.171(max =⨯⨯-=M kN ⋅m当梁上部受拉时,按矩形截面计算,当梁下部受拉时按T 形截面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5.2.4规定的翼缘的计算宽度的确定:(取较小值)①按计算跨度l 0考虑时:20003600660030'=-==l b f mm②按梁(肋)净距S n 考虑时:2300)3003300(300'=-+=+=n f S b b mm③按翼缘厚度'h f 考虑时:150010012300h 12b ''=⨯+=+=f f b mm注:肋形梁在梁跨内设有间距小于纵肋间距的横梁时,可不考虑③的规定。

故取2100'=f b mm梁内纵向钢筋选HRB400级钢筋(360=y f N/mm 2),箍筋选HPB300级钢筋(270=y f N/mm 2);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3.14=c f N/mm 2 ,f t =1.43N/mm 2);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和截面最大抵抗矩系数查《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表4-3可知:518.0=bξ。

截面最大抵抗矩系数384.0518.05.0-1518.05.0-1b b max s =⨯⨯=⨯=)()(,ξξα。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11.3.6-1,规定梁最小配筋率:表7-1梁最小配筋率由于梁下部配筋由跨中最大正弯矩控制,即m kN M C ⋅=48.171A ,支座边缘处33.166max =M kN ⋅m ,计算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按一排布置),则:55545-600a -h h s 0===mm)2('0''1f ff c h h h b f -α=1.0×14.3×2000×100×(555-100/2)=1516.52kN ⋅m>33.166max=MkN ⋅m故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018.055520003.140.11033.1662620'1=⨯⨯⨯⨯==hb f Mf c s αα550.0029.0018.02-11211=<=⨯-=--=b s ξαξ991.05.0-1==ξγs04.840555991.03601033.1666=⨯⨯⨯==h f M A s y s γmm2选配钢筋204Φ,A s =1256mm 2 由公式0bh A s ρ≥得%70.0%1006003001256=⨯⨯=ρ>%3.0min =ρ满足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7规定,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易大于2.5%。

Ⅰ-Ⅰ截面:(上部配单排钢筋)按矩形截面设计,mm55545-6000==h129.05553003.140.11084.1702620'1=⨯⨯⨯⨯==hb f Mf c s αα518.0139.0129.02-11211=<=⨯-=--=b s ξαξ925.02)139.0211(2)211(=⨯-+=-+=s s αγ27.922555925.03601045.1706=⨯⨯⨯==h f M A s y s γmm2选配钢筋4Φ,A s = 1256 mm 2%70.0%1006003001256=⨯⨯=ρ>%4.0min =ρ,且<2.5%满足要求。

Ⅲ-Ⅲ截面:(上部配单排钢筋)按矩形截面设计,mm55545-6000==h152.05553003.140.11051.2002621=⨯⨯⨯⨯==hb f Mf c s αα518.0166.0152.02-11211=<=⨯-=--=b s ξαξ917.02)152.0211(2)211(=⨯-+=-+=s s αγ39.1094555917.03601051.2006=⨯⨯⨯==h f M A s y s γmm2选配钢筋4ΦA s =1256mm 2%70.0%1006003001256=⨯⨯=ρs>%4.0min =ρ,且<2.5%满足要求。

2、首层C-D 跨横梁的计算 支座边缘弯矩:34.9375.0)26.085.037.12675.079.126(=⨯⨯-=上C M kN ⋅m 34.9375.0)26.085.037.12675.079.126(D =⨯⨯-=上MkN ⋅m对于梁下部配筋,选用最大正弯矩为支座边缘处,对应剪力V=56.96kN03.9475.0)26.085.096.5675.011.109(max=⨯⨯-=MkN ⋅m当梁上部受拉时,按矩形截面计算,当梁下部受拉时按T 形截面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5.2.4规定的翼缘的计算宽度的确定:mm80010012300600-30003003600-3000max h 12b S b 3min 'n 0'=⨯++=++=),,(),,(f f l b 梁内纵向钢筋选HRB400级钢筋(360=y f N/mm 2),箍筋选HPB300级钢筋(270=y f N/mm 2);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 c =14.3N/mm 2,f t =1.43N/mm 2);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和截面最大抵抗矩系数查《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可知:518.0=b ξ,截面最大抵抗矩系数384.0518.05.0-1518.05.0-1bbmax s =⨯⨯=⨯=)()(,ξξα。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11.3.6-1,规定梁最小配筋率:由于梁下部配筋由跨中最大正弯矩控制,即m kN M ⋅=11.109CD ,支座边缘处03.94max =M kN ⋅m 。

计算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按一排布置)35545-400a -h h s 0===mm)2('0''1f ff c h h h b f -α=1.0×14.3×800×100×(355-100/2)=348.92kN ⋅m>03.94max=MkN ⋅m故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065.03558003.140.11003.942620'1=⨯⨯⨯⨯==hb f Mf c s αα518.0067.0065.02-11211=<=⨯-=--=b s ξαξ966.05.0-1==ξγs66.761355966.03601003.946=⨯⨯⨯==h f M A s y s γmm2选配钢筋184Φ,A s =1017mm 2 由公式bhA sρ≥得%85.0%1004003001017=⨯⨯=ρ>%3.0min =ρ满足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7规定,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易大于2.5%。

Ⅰ-Ⅰ(Ⅲ-Ⅲ)截面:(上部配单排钢筋)按矩形截面设计,mm35545-4000==h173.03553003.140.11034.932620'1=⨯⨯⨯⨯==hb f Mf c s αα518.0191.0173.02-11211=<=⨯-=--=b s ξαξ904.02)173.0211(2)211(=⨯-+=-+=s s αγ92.807355904.03601034.936=⨯⨯⨯==h f M A s y s γmm2选配钢筋4Φ,A s = 1017 mm 2%85.0%1004003001017=⨯⨯=ρ>%4.0min =ρ,且<2.5%满足要求。

7.1.2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剪力计算:为了避免梁在弯曲破坏前发生剪切破坏,应按“强剪弱弯”的原则调整框架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进行调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11.3.2-2:lrb bb vbG b nM M V V l η+=+ (7-2)式中:b V —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b η—梁的剪力增大系数,一级抗震等级为1.3 n l —梁的净跨Gb V —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l b M 、r b M —分别为梁左、梁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正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首层A-C 横梁V Gb =46.86+0.5×19.54=56.63kN32.13985.0)63.566.06.675.0/51.20084.1703.1(=⨯+-+⨯=)(b V kN首层C-D 横梁:V Gb =35.71+0.5×2.82=37.12kN15.14685.0)12.376.00.375.0/34.9334.933.1(=⨯+-+⨯=)(b V kN2、梁端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3.1规定:矩形、T 形和I 形截面的受弯构件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防止梁截面发生斜压破坏)当4≤bh w 时,00.25c c V f bh β≤(7-2)式中:V —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c β—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1.0 c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b —矩形截面的宽度,T 形截面为腹板宽度0h —截面的有效宽度h ω—截面的腹板高度,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对于T 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的高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3.3规定:不配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一般板类受弯构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07.0Vbh f t ≤(1)首层A-C 框架横梁 h w /b =555/300=1.85<4,V=116.53kN<0.250bh f c c β=0.25×14.3×1.0×300×555=595.24kN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0.70bh f t =0.7×1.43×300×555=166.67kN>V=116.53kN , 故只需按构造配2肢箍筋φ10 @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