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教案
高中小说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包括情节、人物、环境等;(2)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学会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基本特点;(2)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小说主题和思想内涵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3)把握小说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基本特点;(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讲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如情节、人物、环境等;(2)介绍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等;(3)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选择一篇小说,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模拟小说情节,体验人物心理;(3)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篇短篇小说。
4.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课堂参与度;(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写作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2. 教学课件:制作与小说相关的教学课件,如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结构图等;3. 小说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小说阅读平台、文学作品赏析等,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初中《金色花》阅读教案

教学设计:初中《金色花》阅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金色花》阅读教案。
二、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题材主题。
2.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体验能力。
4.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
通过分析、解读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人的事物关系。
2.讨论教学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交流观点,从多角度分析,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
3.演讲教学法。
通过学生展示个人阅读体验和思考,提高学生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小说的作者、题材、主题等,引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2.阅读环节:学生独立阅读小说。
3.分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小说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等。
4.个人反思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及对小组讨论内容的领悟,撰写个人反思。
5.演讲展示环节:教师从学生撰写的反思中选出几篇优秀的学生进行演讲,通过演讲展示提高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能够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可以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解读。
2.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理解主题所反映的人和生活的关系。
3.能够通过个人反思撰写,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体验能力。
4.能够通过演讲表达,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建议1.通过阅读小说,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学欣赏和体验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反思,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通过演讲展示,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七、总结本文对初中语文课程《金色花》阅读教案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通过任务型教学、讨论教学和演讲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写作和思考分析能力。
同时,本文提出了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小说主题、人物、情节、背景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评价小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小说是什么?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阅读小说?2. 小说主题的理解和分析: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如何分析小说主题的表现手法?3. 小说人物的理解和分析: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何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4. 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分析:如何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如何分析小说的情节安排?5. 小说背景的理解和分析:如何理解小说的社会背景?如何分析小说的历史背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小说案例,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和运用相关技巧。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评价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评价等,了解学生对小说主题、人物、情节、背景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供清晰的视觉效果。
2. 经典小说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小说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3. 小说阅读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小说阅读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背景等方面。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讲解2. 第二课时:小说主题的理解和分析案例分析3. 第三课时:小说人物的理解和分析案例分析4. 第四课时: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分析案例分析5. 第五课时:小说背景的理解和分析案例分析6. 第六课时:小组讨论和综合评价小说7. 第七课时:课后作业布置和反馈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小说主题、人物、情节、背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阅读文学类文本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的基本概念: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叙述情节、描绘环境为主要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创作。
2. 小说的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情感变化。
3. 小说的情节理解: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和高潮。
4. 小说环境的描写: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5. 小说主题的探讨: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小说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 写作指导法: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作业,检查学生对小说阅读技巧的应用和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小说阅读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节课: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讲解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
2. 第二节课: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技巧。
3. 第三节课: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和高潮。
4. 第四节课: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5. 第五节课: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六、教学资源:1. 小说文本:选择适合复习的小说文本,如经典名著和现代小说。
2. 教学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教学参考书籍,供教师查阅和参考。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小说阅读材料和分析文章,供学生自主学习。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的结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练习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说的结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分析;2.教学难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一段小说开头或者有趣的情节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课堂导入(10分钟)3.教学中心(25分钟)a.结构分析:教师通过示范分析一本小说的结构,包括:开头、承接、高潮和结尾部分。
并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寻找这些部分的内容,分析结构对整个故事的作用。
b.人物分析:教师示范分析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描写和与故事发展的关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留意人物的形象描写和行为表现,从而深入了解人物。
c.情节分析:教师示范分析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包括:起因、过程和结果。
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分析故事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4.练习与应用(20分钟)a.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本小说,分析小说的结构、人物和情节,并写出相关的观察和分析;b.学生互相交换分析结果,进行研讨和分享;c.教师提供五到六个小说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解答,并进行讲解和订正。
5.总结与反馈(1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总结和反馈,回顾本次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并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和自我提升的决心。
四、教学资源:1.小说教材或选择性小说摘录2.小组分工讨论表格3.练习题集五、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讨论小说结构、人物和情节的质量;2.学生对练习题的答案正确率;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
小说阅读教案

小说阅读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小说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小说阅读的技巧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品味。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 小说的定义和特点- 小说的分类和流派- 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元素- 阅读小说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向学生介绍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分类和流派:介绍不同类型和流派的小说,如爱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等,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小说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基本结构和元素:解释小说的基本结构,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同时介绍小说中常见的元素,如人物、情节、背景等。
阅读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预读、略读、精读等,同时提醒学生注意阅读的思考和感受。
主题和情节分析:教授学生如何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三步:实践活动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小说进行阅读,并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小说读后感或参加小组讨论。
第四步:展示和总结学生展示分析小说的成果,并进行教师点评和总结。
引导学生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学评价和延伸1. 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
-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说的分析和理解。
-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在撰写读后感或参与小组讨论时的表现。
2. 教学延伸- 规划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鼓励他们多读优秀的小说作品。
- 组织文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学讲座、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1. 教学资源- 小说阅读教材和辅导书籍- 多媒体课件和音视频素材-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2. 参考书目- 杨红樱. 《小说阅读教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张贤亮. 《小说研读与教学》. 语文教育出版社, 2020.以上是一份关于小说阅读教案的简要示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 小说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小说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了解小说类型、关注、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品味语言等。
2. 小说人物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
3. 小说情节理解:情节发展、情节转折、情节高潮等。
4. 小说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作用等。
5. 小说主题理解:主题提炼、主题表现、主题挖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中考真题小说阅读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 教学小说阅读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分析人物、理解情节、品味语言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和主题。
4. 分享与反馈: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中考真题小说阅读题目。
2. 写一篇关于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短文。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提升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小说中的元素和技巧。
3.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4. 应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比较不同小说的特点和风格。
七、教学准备:1. 准备中考真题中的小说阅读题目及其答案解析。
2. 搜集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
3. 准备教学PPT,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呈现、实例展示等。
4. 准备反馈和评价表,用于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建议。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情况。
小说阅读教案(含例题)

小说阅读教案(含例题)第一章:小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叙事为主,通过塑造人物、描绘场景、展开情节等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2 小说的特点:虚构性、叙事性、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社会意义等。
1.3 小说与故事、传奇、神话等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第二章:小说的构成要素2.1 人物:小说中的角色,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塑造等。
2.2 场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场景的作用和意义。
2.3 情节:小说中的故事发展,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的安排和推进。
2.4 主题:小说的核心思想,通过情节、人物、场景等表现出来。
第三章:小说的阅读方法与技巧3.1 快速浏览: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故事背景等。
3.2 细致阅读: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语言描写等,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3.3 分析与解读:从人物、情节、场景、主题等方面入手,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4 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观点、态度、价值观等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的见解。
第四章:小说阅读实例分析4.1 选择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
4.2 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故事背景等。
4.3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小说阅读实践5.1 自主选择一部小说进行阅读,可以是课内教材推荐的小说,也可以是自选的小说。
5.2 按照第三章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第六章:小说的人物塑造6.1 人物类型: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典型人物等。
6.2 人物描写手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6.3 人物之间的关系:主次关系、敌对关系、合作关系等。
6.4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对主题的作用。
第七章:小说的情节安排7.1 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表现人物的手法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二)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三)三种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四)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五)答题示例(2009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董师傅游湖宗璞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
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
都有他的业绩。
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
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
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
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
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
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
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
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
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
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
这时月亮却看不见。
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
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
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
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
”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
”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
”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
”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
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
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
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
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
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
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
大家都是这样的。
”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
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
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
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
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
他很快乐。
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7分)【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解析】本题只要求概括,不要求结合原文分析。
难度较低。
只是对“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的概括,学生难以准确表述。
13.(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答:第一是这个细节描写刻画出人物的性格,董师傅追求心灵的宁静。
第二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湖边闲坐为下文遇到小翠做铺垫,使故事情节进一步展开。
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其作用如下: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200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魔盒(英)大卫·洛契佛特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仍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①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②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③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本文有删节)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答案】①热爱故土,珍视亲情;②淳朴善良,热情爽直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解析】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要注意从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以及人物的举动等方面分析,更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共性即“代表身份地位”“思想性格特征”“人物形象意义”,把握此三点,一切形象皆迎刃而解【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要注意从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以及人物的举动等方面分析三.高考链接(2009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孕妇和牛铁凝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
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
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
”黑是牛的名字。
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
黑夜怀了孕啊,孕妇想。
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
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
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
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
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
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
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
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
丈夫也不知道。
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
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
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
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
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
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