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合肥八中高三联考试卷(六)语文
2014届合肥八中高三联考试卷(六)历史

合肥八中2014届高三联考(六)历史参考答案12.C 【解析】从民俗申报内容中的涂山禹王、霸王祠、徽州祠祭、轩辕车会可知都具有祭先尊祖的性质,故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13.D 【解析】从题干“诸非州县之所不得设市”中可以得知,是指市场交易打破了地点的限制。
D 是指出现了草市,这是在空间上对封建政权的规章制度提出了挑战,符合该变化,故答案选D 项。
14.B 【解析】从作品的情节可以看出,张惕夫妇的所作所为提现了忠义思想,这正好是宋朝理学所宣扬的东西——其强调忠、孝、节、义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故选B 项。
15.A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九项重大的发现和发明顺序排列中,中国三大发明均位居前列,再联系这三大发明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及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可以得出A 项正确。
16.C 【解析】从材料“与英人无异、英国与各国均当一律恪遵,不得妄有请求”等信息理解,清政府认为外商在通商口岸贸易是有条件的,故C 项符合题意。
17.C 【解析】漫画中US 是美国的缩写,侵略的对象是朝鲜,US 头部绷带表明美国已经受到创伤,他一脚以日本为支撑,一脚踩在朝鲜,一手推动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挑衅中国,正是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时期的史实。
故C 项正确。
18.D 【解析】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发展地区关系和睦邻友好关系的表现,不属于中国围绕联合国所开展的活动,故排除④,其他表述都正确,D 项正确。
19.B 【解析】由材料“只是这样的自由事实上不能得到,遂有轮番为统治和被统治的政治”可以看出,古雅典民主政治下人们“任情而行,各如所愿”的自由被“轮番为统治和被统治的政治”所取代。
故B 项符合题意。
20.B 【解析】从材料中找到核心词“头在天上、身子在地上”,是指在信奉上帝的基础上,脚踏实地生活。
加尔文的先定论是说人们要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不应放弃现世的努力,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
A 、C 两项跟题干无关,D 项虽强调奋斗精神和高尚美德,但跟追求现实成功关联不大,故答案选B 项。
安徽省2014年3月江南十校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

安徽省2014年3月江南十校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安徽省“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考试日期:2014年3月8日上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学艺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于客观世界、心灵世界、理想世界的一种表达维度。
就文艺作品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记录”而言,电影《小时代》无比真切地表达了思想解放、物质财富迅速积累之后,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虎视眈眈和一往无前的力量。
今天,我们都不必讳言物质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一旦对于财富的炫耀和追求,成为一个社会较大人群尤其是已经摆脱贫困的知识分子的终极目标,一个社会先知先觉阶层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向世俗和世故下倾,整个社会的思想面目势必“喜言通俗,恶称大雅”。
②在中国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文艺作品对于物质和人的关系的探索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但探索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创造和物质拥有的层面,把物质本身作为人生追逐的目标,奉消费主义为圭臬,是“小”了时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
今天,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言必称西”,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以大化小,是对个性和个体人发展的剥夺和压迫。
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常识:强调发展个性、发挥个体人的天赋特长的西方社会,对于个体的尊重和对于他者即社会大群体的尊重和奉献,通过宗教的层面上升到价值领域并获得共识、付诸实践。
个体的“小”存在于社会历史的“大”之中,工具性的物质服务于本原性的思想和精神。
立功,立言,立人,哪一桩是把个体的价值捆绑在物质的战车上?③青春可掠单纯之美,但幼稚是她隐形的伤疤。
幼稚之人或有美感,文艺的幼稚和浅薄阶段则是必须超越的。
今天,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时代》们,或者因为票房有利可图,就无条件地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的出现,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小时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个人或者小团体的资本运作或许成功了,但是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和传播却失控了。
安徽省名校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联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

安徽省名校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联考试卷及答案安徽第一卷安徽名校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
在自然美领域,从对动物的审美到对植物的审美,对山水的观赏由“比德”到“畅神”的转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处于狩猎生活时期的欧洲原始洞穴画作者,尽管生活在不乏美丽植物花卉的环境里,但他们着意描绘的只是经常与之周旋的野兽形象。
我国仰韶彩陶,已有鱼、鸟、蛙等自然物的形象,但它们都是脱离各自的生存环境被加以表现的,几何化的写意手法和强烈的变形处理,表明这些自然物已变成象征符号,还谈不上自身的美。
周秦以后,山川草木开始作为人的生活背景获得了自身的审美意义,然而人们主要是从“比德”的观点去欣赏它们的。
那时的人习惯于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事物的属性(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生物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自然物的美丑,就按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来评定,这实际上是一种“美善相乐”的观点。
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提法,和《荀子》一书中所记的孔子“以玉比德”的观点,都可看成代表。
这种用自然物比附人的德行的观点,虽仍有其片面性,却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已同实用感相分离,转为道德情感的满足,表现了历史的进步。
《诗经》常以鸟兽草木比兴,作为抒发情意的借用物。
《离骚》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都表明“比德”观念对艺术创作有着广泛的影响。
由于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以物喻人的形象,所以就使自然物往往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如松柏喻坚贞,兰竹喻清高,直到今天还影响人们对这类自然物的欣赏。
对自然物的“畅神”审美观,是晋宋以后盛行起来的。
同“比德”不同,“畅神”强调的是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从而精神为之一畅。
它所尊重的,已不是自然物身上被人为地外加的道德伦理价值,而是它自身的足以令人舒畅怡悦的审美价值,王羲之《兰亭集序》写到自己面临会稽山阴兰亭一带有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的美景所产生的感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历史上,徽商对促进沿江区域市镇的兴起与繁荣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明成化一直到万历的这段时间,是徽商特别是盐商获得长足发展的黄金时代.唐宋间的江苏扬州,是江南较为繁华的都市之一。
明清时期,这里跃为以盐务为主的商业中心,徽商萃居维扬而牟取盐荚之利.据光绪《两淮盐法志·列传》记载统计:自明嘉靖至清乾隆间,在扬州的著名客籍商人共有八十名,其中徽商就占六十名。
近人陈去病在《五石脂》中说:“微人在扬州最早,考其时代,当在明中叶。
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
”《(中华两千年史》的作者邓之诚也说:“扬州盐商至万历之后,日见兴盛,皆徽州人也!”明清时寓居扬州的徽商,以歙县人居多,一般被称之为“盐商派”.他们人数众多,财雄势大,在两淮盐政八总商中,歙人“恒占其四”。
居扬徽商在服饰食用方面,确实是挥霍无度,同于王侯。
在购因建宅、设置书院、举办诗文会(馆),藏版刻书,以及营建戏馆等娱乐场所方面,他们也是不惜巨资,所费动辄数十万。
扬州素以因亭之盛甲江南,而这与居扬微商的大规模投资分不开。
当年乾隆南巡时,在乾隆来扬州之先,徽商便大兴土木,“兴宫室,建园池,营台榭,屋宇相连,矗似长云。
”明清时居扬徽商促进了扬州在经济、文化、教育、市镇及园林建设诸方面进一步繁荣。
清人孔尚任说“东南繁华扬州起”,扬州在东南率先繁华,徽商是尽了大力的。
徽商以治盐业为“大者”而“藏镪百万”,促进了都市的繁荣,这主要是明中叶至道光年间的事情。
然而,徽商所经营的项目中资格最老、时间最久、对繁荣都市影响最大的,还是茶叶、木材、典当、银号、“文房四宝”诸项目。
徽州茶商,至少在唐代就已出现。
唐人张途在((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中提到:当时祁门县“业于茶者七八”,“给衣食,供赋悉恃此。
”宋代,徽州产茶地及品种增多,茶商更为活跃。
明清时期,徽州茶商在商界名声很大,“祁红”、“屯绿”闻名天下,国内一些大的市镇几乎都有徽州人开的茶庄。
2014年合肥高考三模语文试题答案

2014年合肥高考三模语文试题答案以下2014年合肥高考三模语文试题答案由高考频道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用!2014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共2页)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9分)1.A2.C3.(3分)(1)必须有一套能动的、卓有成效的生命机制与系统;(2)必须与社会、语言的不断发展相随;(3)必须要有本身的发展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纳。
二、(33分)4.B5.D6.C7.(10分)(1)(6分)恰好遇到使者,详细地问(我)从哪里来,于是(我)跪着告诉他缘由,(使者)神情像可怜我,于是让出一匹马给我骑,(我)才到了这里。
(2)(4分)天下像他这样的(不知道有)多少,哪里都能让(他们)像这个人一样遇到我呢?8.(4分)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恬淡、幽远的月光图。
在月亮清辉的沐浴下,水波树影轻轻摇晃,映照在窗户上,不住地荡漾。
9.(4分)七、八句想象品德高尚的友人沐浴着同样的月光,徘徊在清江河畔,像楚人一样吟唱越歌思念家乡,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仰慕和思念之情。
10.(6分)甲:①茂林修竹②又有清流激湍③映带左右④引以为流觞曲水⑤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⑥一觞一咏乙: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泻水置平地③岩扉松径长寂寥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垆边人似月⑥佳木秀而繁阴11.(4分)①按画卷自然展开的顺序;②结合景物内容的四季时序;③通过想象将画卷内容与虚构的人的成长经历一一对应;④借助比喻手法丰富了画面内容。
12.(6分)(1)(3分)黄公望用一生完成了《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也成就了黄公望的人生;这样的画也寄寓了人的成长、成熟过程,寄托着人的生存体悟和生命情怀。
(2)(3分)一幅好画具有引人入境的艺术效果,每一个细节都会被创作者和欣赏者赋予自己的精神情感。
13.(6分)承接上文,由画作写到画家,引出了下文对画道的深刻概括;黄公望的人生经历成就了《富春山居图》的艺术魅力;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沉淀着创作者深厚的生命体认。
2014届合肥八中高三联考试卷(六)化学

合肥八中2014届高三联考(六)化学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54分)7.B 【解析】二甲基甲酰胺分子结构中没有碳碳键,所以只含有极性键,不含非极性键,错误。
8.C 【解析】A、电解AlCl3溶液,H+在Al3+之前得电子,只能得到氢气,得不到铝,错误;B、石蜡油催化分解产生小分子烯烃,酸性KMnO4溶液颜色褪去,错误;C、KMnO4,常温下能将盐酸氧化,正确;D、应该用左手控制旋塞,手心朝向旋塞,错误。
9.B 【解析】A、氨水不能拆,错误;C、水电离受到抑制,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若在碱性溶液中,NH4+不能共存,错误;D、SO32—与HClO不能共存,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
10.D 【解析】A、氧没有最高正价+6,错误;B、硫氧化性较弱,只能将铜氧化至一价铜,错误;C、没有指明温度,pH=7.2的溶液不一定显碱性,错误;D、醋酸酸性强于碳酸,也制出苯酚,使溶液变浑浊,正确。
11.A 【解析】A、外室熔融硫导电性差,所以加石墨粉增强导电性,正确;B、放电时Na+向正极移动,错误;C、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Na++ e-=Na,8S n2--16e-=nS8为阳极反应式,错误;D、充电时熔硫电极极做阳极,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错误。
12.D【解析】A、由图像知:25℃时反应需要2min才达到平衡,35℃时反应达平衡需要的时间应小于2min,错误;通过图1计算,x=2,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改变压强,平衡不动,所以B错;C、逆反应速率减少,应该是增大c(C)或者升温13.A 【解析】A.pH=4,说明反应中有CO2生成,所以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H2CO3)+c(HCO3-)+c(CO32-)<0.1 mol•L-1,故A正确;B.根据图象可知pH=8时,溶液中碳酸氢钠的浓度远远大于碳酸钠的浓度,这说明反应中恰好是生成碳酸氢钠,则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H2CO3)+c(HCO3-)+c(CO32-)=c(Cl-)=1/2 c(Na+),则c(H+)+2c(H2CO3)+2c(HCO3-)=c(OH-)+c(Cl-),故B错误;C.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离子应该满足关系式c(Na+)+c(H+)=2c(CO32-)+c(OH-)+c(Cl-)+c(HCO3-),故C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pH=11时,溶液碳酸钠的浓度远远大于碳酸氢钠的浓度,这说明碳酸钠是过量的,则c(Na+)>c(CO32-)>c(Cl-)>c(HCO3-)>c(H2CO3),故D错误;25. (14分)(每空2分)⑴.+1328;第三周期、ⅦA⑵.HC≡CH,小⑶.2NH3·H2O+3H2O2=N2↑+8H2O或2NH3+3H2O2=N2↑+6H2O⑷.AlCl3+3H2O=Al(OH)3+3HCl↑⑸.1/5 CS2(l)+3/5 O2(g)=1/5 CO2(g)+2/5 SO2(g);△H=-215 kJ·mol-1 26.(12分)、(1)醛基(1分) 醚键(1分)(2)(2分)(其他答案合理均给分)(3)取代反应(2分)(4)a 、b (2分)(全对才得分)(5)CH2CHCOOHNH 2(2分)(6)(各1分)(答案合理即可)27.(16分)(1)NH4HCO3 (2分)(2)防止碳酸氢铵分解(2分)(3)酸(2分)Al3++3H2O = Al(OH)3(胶体)+3H+ (2分)(4)Na2SO4稍过量,增大c(Na+),有利于平衡HCO3-(aq)+Na+(aq)NaHCO3(s)正向移动,提高NaHCO3的产率(2分)(5)Al3++3HCO3-=Al(OH)3↓+3CO2↑(2分)(6)NH4+SO42-Na+(2分)(7)加热浓缩、冷却结晶(2分,各1分)28.(16分) (1)A、B、C、D (2分)(2)因在空气中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生成酸性更强的硫酸,所以pH变小;2H2SO3+ O2=2H2SO4(2分)(3)AD(2分)(4)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4H+(2分)(5)假设3:HSO3-、SO32-和Fe3+都不存在(2分)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品红溶液不褪色(2分)另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2分)溶液变红(2分)。
重庆八中2014届高三第六次月考 语文

兵的斗志和勇敢;战争失败,则缘于士兵本身的怯弱。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文言文翻译断句(10分)
(1)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饥寒,人之大害也。救之,义也。(4分)
译文:
②夫我得生于敌,与敌得生于我,岂可不察哉?(3分)
B.秦穆公的马被山间的樵夫猎取,樵夫们煮食马肉,秦穆公怕他们只吃马肉不喝酒会伤害身体,于是赐酒给他们
之后再离开。
C.赵简子为了救广门的阳城胥渠,杀了心爱的白骡,把白骡肝给他治病,后来赵简子攻打狄族时,广门的官吏率
先登上城楼,斩获披甲者的首级。
D.文章认为人民的勇敢不是恒常的,人民的怯弱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战争获胜,往往缘于敌人的勇猛激发了士
里,认真地把棋子摆得刷拉拉脆响。 日本人自选座位坐下,似自语般咕噜了几句。梁文启便说,大哥,对你的不合
作,川琦太君大大地不满意。其实,梁文启心知不必翻译,胞兄的日语底子并不比他差,翻译出来是表示强调。梁先生
淡淡扫了一眼梁文启,仍用心摆弄棋子,说,你转告太君,我难以胜任,何况身体欠佳。 梁文启大为不悦,正要如
(6)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手谈
刘军
日本人复城屯兵后,梁先生便不教书。 久后的一日,梁文启带着个日本人登门。梁文启是宪补,进出日军宪兵
队司令部如履平川,与胞兄梁先生却形同路人。 梁先生既不起身迎客,也没有拒客之意。他冲来人点点头,端坐那
稿)》,并拟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个城市率先开展试点。
C.当局还在为“惊天一撞”检讨:宪兵和特勤局的无线电互不相通,导致紧急情况发生时指挥混乱、应变能力不
2014届合肥八中高三联考试卷(六)政治

合肥八中2014届高三联考(六)政治参考答案1、C 试题分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根据这两个条件,2013年该型号节能灯的单价为30÷(1+100%)÷(1-25%)=20元。
该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格与货币贬值的关系。
2、D 本题考查汇率变化的影响。
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少了,说明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产品,不利于中国产品出口美国,故②③表示正确,①④错误。
3、D 本题考查“走出去”战略。
①④是从国家的角度提高“走出去”的能力的措施,应选D项。
②属于“引进来”,应排除,③是从企业的角度表述,不符合题意。
4、C 国务院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拟定节假日放假方案,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②④正确;①③与题意不符。
该题选C。
5、C ④不符合题意。
我国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故题目中采用的是直接选举,①错误。
候选人多于应选代表,是差额选举,②正确。
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代表,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③正确。
6、B 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态度,体现了国家之间存在竞争和冲突,也表明国家利益决定了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③④符合题意。
①说法与事实不符。
②说法过于绝对。
7、D A项,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与题意无关;题意不涉及B项主体认识能力的问题;C项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未发生变化。
8、C 注意题设“不包括”,漫画没有重点论的知识,不涉及辨别事物性质的问题。
9、A 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歌颂爱情这一主题,说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无论哪个民族,何种形式,对爱情的赞美为人们所认同,表现了文化的共性。
10、C 此访聚焦文化交流与教育,以增加中美信任,从而促进政治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八中2014届高三联考(六)
语文参考答案
1.B(这里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不属于提升文化竞争力的范畴)
2.A(B不是中国,是“亚洲国家”,缩小了范围;C这一段没有“中华文化面临的各种冲击”;D全文并没有先分后总)
3.A(当今世界性文化重大转折是国际性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
4.A(登记,记录)
5.C(A助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助词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B连词,表示目的关系/连词,表示并列关系;C都是介词,趁着;D助词,用在句末表感叹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6.A(多次担任州县官职的是他的父亲苏协)
7.(1)太宗听说后,处理崔范及王千里的罪行。
易简因此被罢去知制诰。
(“坐”“缘”“是”各1分)
(2)太宗遵照旧制,打算让他名望成熟后任宰相,易简因为双亲年老在(他的)仕途方面着急,于是多次说时政得失,最终参与政事了。
(“稔”“正”“进用”“亟言”各1分)
(3)苏易简母亲回答说:“年幼时则用礼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书教育他。
”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真是孟母啊。
”(“顾”1分,省略句、倒装句各1分)
参考翻译: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
其父苏协考中后蜀进士,归降宋朝,历任州县官吏。
易简年幼时聪明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纪刚过二十,考中进士。
太宗正留心儒术,贡士都临殿复试。
易简所作三千多字很快写成,进奏皇上,太宗看后称善,选拔为甲科之首。
授职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升为左赞善大夫。
雍熙初年(984),以郊祀受恩升为祠部员外郎。
雍熙二年,与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
诏令规定,凡主考官有亲属应试者,要登记名册另行考试。
易简的内弟崔范,隐瞒父丧充任考生,被录取在上第;又有个王千里,是水部员外郎王孚的儿子,苏协是王孚的学生,千里也参加了考试。
太宗听说后,处理崔范及王千里的罪行。
易简因此被罢去知制诰。
不久,重新任知制诰。
淳化元年(990),遭父丧。
二年,任同知京朝官考课,升为中书舍人,充任承旨。
从前,皇帝宴请将相,翰林学士都参加,梁迥建议太祖取消了;又皇帝到丹凤楼,翰林承旨侍从到楼上西南角,此礼也废除。
到当时,易简请求,都恢复旧制。
易简续撰唐朝李肇的《翰林志》二卷献给皇上,皇上赐诗嘉奖他。
皇帝曾经用轻绡书写飞白体“玉堂之署”四个大字,令易简悬在厅额。
易简会同韩亻丕、毕士安、李至等前去观看。
皇上听说,派中使赐给丰盛的宴席,李至等人都赋诗记述这件事,宰相李日方等也作诗赞美。
后来,易简在宫中值班,用水试验奇器。
皇上暗地听说,趁晚朝时问他:“你玩的是不是奇器?”易简说:“是的,江南徐邈所作。
”皇帝命令取来试玩。
易简奏说“:我听说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
希望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加固宏基,则天下非常幸运。
”
易简外表虽然坦率,心中却有城府。
由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年纪不满三十岁。
写文章开始不达要点,到掌管诰命,非常刻苦磨练。
在翰林任职八年,受到无比的恩宠。
李沆比他后进翰林,位在易简之下,先任参知政事,所以让易简任承旨,赏赐相均。
太宗遵照旧制,打算让他名望成熟后任宰相,易简因为双亲年老急于进用,于是极言时政得失,于是参预大政。
易简任参知政事后,皇上召薛氏入宫,赐给凤冠霞帔,赐座,问道“:怎么样把儿子教育成大器?”回答说:“年幼时则用礼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书教育他。
”皇上看着身边大
臣说“:真是孟母啊。
”
易简嗜酒成性,初入翰林时,入谢那天已经微醉,其他的日子常常沉醉。
皇上曾经对他诫约深切,并且草书《劝酒》二章赐给他,让他面对母亲读出来。
从此每次入宫值班,不敢饮酒。
去世后,皇上说:“易简果然因酒致死,可惜啊。
”易简平日擅长笔札,尤其善于谈笑,旁通佛经,所著《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二十卷,藏在秘阁。
三个儿子分别名叫宿、寿、耆,大中祥符年间,都被录用为官。
8.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对英雄的追慕;对维扬荒凉景象的感叹;年华已逝却壮志难酬。
(每一点1分)
9.(1)借景抒情。
作者运用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
(2)运用典故。
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
(3)直接抒情。
作者直接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
(4)对比。
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
10.(6分)甲:①门衰祚薄②晚有儿息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④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⑤茕茕孑立⑥形影相吊
乙:①吞声踯躅不敢言②梧桐更兼细雨③石破天惊逗秋雨④惶恐滩头说惶恐⑤放浪形骸之外⑥大块假我以文章(每空1分)
11.(1)充满疑惑---充满钦佩---感觉它清高傲慢
(2)辽阔空荡的大野(荒凉的深邃与雄奇的广袤)、历史的交替、人生的辉煌与困苦
12.通过排比手法,展现了一幅幅风格不同的画面
............;通过
..........以及莫.高窟带给人的各种不同感受
对比手法,揭示了莫高窟的与众不同
........。
(手法2分,分析3分)
13.承上启下作用。
(2分)结构上承接上文对莫高窟偏僻荒凉的描写,(1分)引入下文对人类心灵的描写。
(1分)内容上点明莫高窟是人类长期承受精神枷锁之重的心灵出逃所要的高地。
(1分)
14.(1)①这篇文章能给人带来地理或时间(历史)方面的苍凉感。
莫高窟处在风沙肆虐的
荒漠之中,保存得也不是很好,这些本身就充满着苍凉感
...........;②莫高窟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
接纳了无数背负心灵枷锁的人,这都充满了苍凉感。
.........(4分)
(2)这篇文章也能引发人心灵的救赎或追求心灵的高度。
文章从莫高窟开始写起,莫高窟也贯穿文章始终,但文章并没有停留在莫高窟这一写作对象上。
文章自始至终都能表现作者的各种感叹;第六段直接提出心灵救赎,后面所有文字都围绕人们在莫高窟获得的心灵救赎来写。
(4分)
15.答案:B (A锥刺股 C作壁上观 D暗箭伤人)
16.答案:B(“举重若轻”应为“举足轻重”。
)
17.答案:D (A“崇尚”和“物品”搭配不当。
B“围绕质量”,可修改为“围绕提高质量”。
C“有胸怀”应为“胸怀”。
)
18. 4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能够处理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19.示例:①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能够产生激浊扬清、清雅脱俗的精神力量②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能够激励出急民疾苦、心念苍生的伟大精神。
(4分,答案符合作品的主旨,有合理的感受,语言通顺即可)
20.参考示例:惠风和畅的春日里,鸟儿们如同孩子一般欢乐地玩耍。
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梢,新来的燕子衔泥筑巢。
它们亮起喉咙唱起了动听的歌曲。
有的唱得婉转圆润,有的唱得明快单纯,有的唱得高亢嘹亮。
在这最美的季节里,我们可不能虚度光阴啊!(少一种修辞扣2分,描写主体对象不合、语意不流畅扣2分,没有感悟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