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型水稻不育系选种培育
“败型早籼稻三系不育系吉田A选育经过及繁殖技术

′摘要针对广东省早造杂交水稻生产上主要利用籼稻不育系珍汕97A和优ⅠA等育成的杂交稻组合普遍存在的米质差和稻瘟病抗性差等问题,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以引自佛山农科所的优质稻种质粳籼89与由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三系保持系种质五丰B杂交,进而选育三系新保持系和新不育系的育种改良工作,于2009年早造育成了早籼稻新不育系吉田A。
阐述了早籼稻新不育系吉田A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配合力表现,总结了其繁殖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水稻;不育系吉田A;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配合力表现;繁殖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0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23-0039-02Breeding and Propagation of Wild Abortive Type Indica Rice CMS Lines Jitian ACHEN Si-jian LI Qi-biao YIN Chang-guang CHEN Yong-hong(Lianshan Zhuang and Yao Autonomous County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in Guangdong Province,Lianshan Guangdong513200) Abstract The rices hybridized by Zhenshan97A and You I A had the character of poor quality and bad blast resistance.Lianshan Zhuang and Yao Autonomous County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developed early indica rice three-line sterile lines Jitian A.This paper described its selective breeding process,characteristics,combining ability and performance,as well as the reproductive technology,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Key words hybrid rice;male sterile lines Jitian A;breeding process;characteristics;combining ability;breeding technology野败型早籼稻三系不育系吉田A选育及繁殖陈嗣建李启标尹昌光陈永宏(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连山513200)1选育经过2003年早造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引自佛山市农科所育成的常规优质水稻品种粳籼89与引自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三系保持系种质五丰B杂交,2003年晚造种植F1代,2004年早造种植F2世代,选株型优良、分蘖力强、矮秆优良单株23个,2004年晚造种植F3世代,2005年早造及晚造种植F4和F5世代,2005年晚造选早熟、粒形细长F5世代目标单株5个与野败型三系不育系珍汕97A测交,2006年早造成对种植测交F1及其F6世代,抽穗期通过测交F1每个单株进行花粉育性镜检后,选不育性败育彻底单株继续回交,2006年晚造继续种植回交BC2世代及其F7世代;采用同样方法于2007年完成回交BC3和BC4世代;于2008年完成回交BC5和BC6世代。
高海拔地区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的选育

贵州省是一个立体气候明显 、 小气候复杂多变的地区。
据气 象 资料 ,贵 州省 中高海拔 地 区的低 温危 害 有 时 间间 隔 越 来 越短 、 害程 度越 来 越重 的趋 势 。在 水稻 孕 穗扬 花期 , 危 秋风 天气 在 贵州省 海拔 1 0 0m以上 地 区每年 都有 发 生 ,0 3 2
1 . 配组 表现 。 自 的恢 复 系与供试 材 料 随机组 配 , .4 3 以 选 收 取杂 交种 子种 植 观察 , 录生 育期 , 记 成熟 时取 样考 种 。 2 结 果与 分析 2 冷 凉环 境的 生长 特性 . 1 表 1 明 ,供 试 材料 的播 始历 表 期 为 8~ 2d 比金 2A 略 长 ; 龄 为 1. 1., 6 9 , 3 叶 2 2 比金 2A 6 9 3 多 l2片叶 。含 金 2A血缘 的 79 ~ 3 4A和 8 3 的株 高 、 颖 9A 穗 花数 均 明显 高 于金 2A, 粒 长 宽与 金 2A相 仿 。7 3 的 3 籽 3 4A 保 持 系 比不育 系晚 始 穗 2 , 有 利 于种 子 繁 殖 ; 他 材料 这 d 其 均是父 早母 始穗类 型 , 持 系与对 应不 育 系之 间的叶龄 差 为 保 0 ., 本表 现 出 叶龄差 越 大 , 本 始穗 时 间 比父本 越 晚 .0 基 3 9 母 的趋势 。与 金 2A在低热 环境 ( 3 湖南 常德 ) 状 特征 相 的性
录幼穗分化时期 , 3 次 , 每 1 至稻穗破肚为止。 d 1 . 开花习性 。观察不育材料的包颈情况 、 .2 3 颖花开花率 、 单株逐 1逐时开花动态 、 3 柱头外露率等。 单株逐 1逐时开花 3 动态采用在不育材料 主茎始穗后 ,定点调查 1 株所有 已孕
穗 稻 穗 开 花情 况 , 天 9O ~ 7O , 隔 1 观 察 1 , 每 :0 1 :0 每 h 次 至 晚抽穗 稻穗 连 续 3 d不再 开 花 时 为 止。 每次 计 数颖 花 开 花 数后 , 去 已开花 颖花 , 剪 以便 下 1 时段 计 数[ 个 6 1 。
优质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梅岭A的选育

摘
要: 梅 岭 A是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以 Ⅱ~3 2 A作母 本 , U一 3 2 B / 新露 B / / 中9 B的 F 代优 良株 系作父本 测交 , 并
( J i a n g x i S u p e r R i c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e n t e r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r o p P h y s i o l o g y ,E c o l o g y a n d G e n e t i c B r e e d i n g , M i n i s t y r o f E d u c a t i o n ; C o l l e g e o f A g r o n o my , J i a n g x i A g i r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c h a n g 3 3 0 0 4 5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D e i r v e d f r o m t h e c r o s s i n g b e t w e e n I I一3 2 A( f e ma l e p a r e n t )a n d(U 一3 2 B / X i n l u B / / Z h o n g 9 B)F 5 ( m l a e p a r — e n t ) ,M e i l i n g A i s a n e w me d i u m i n d i c a C MS l i n e w i t h g o o d q u a l i t y , d e v e l o p e d b y C o l l e g e o f A g r o n o my , J i a n g x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
三系杂交水稻名词解释

三系杂交水稻名词解释
三系杂交水稻是现代培育的新型籼稻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1964年,袁隆平在中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
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终于在我国培育成功。
三系杂交水稻是指利用特定的三个系,即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来进行杂交育种的水稻。
以下是对这三个系的详细解释:1.不育系:即雄性不育系,是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基础。
这种水
稻的雌蕊发育正常,但雄蕊发育退化或败育,因此不能自花授粉结实。
不育系解决了人工去雄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工作量,使得杂交水稻的量产成为可能。
2.保持系:这种水稻的雌雄蕊发育都正常。
将其花粉授予雄性
不育系的雌蕊,不仅能结成对种子,而且播种后仍可获得雄性不育植株。
这样,通过保持系与不育系的杂交,我们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不育系材料,为后续杂交育种提供基础。
3.恢复系: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后,能够使后代恢复育性,也
就是能够自花授粉结实。
这样,通过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杂交,我们可以育成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水稻。
综上所述,三系杂交水稻的育种过程需要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配套使用。
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是现代水稻育种的重要成果之一。
籼型优质不育系绵2A的选育

已达 回 交 l 6代 。
2 主 要 特 征 特 性
2 1 育 性 表 现 .
田间超千 株 大群 体 观 察 , 2 绵 A植 株 整 齐 一 致 , 花药 白色 , 小 , 瘦 不育 株率 10 0 %。套 袋 10株 以上 , 0 自交 不 育率 10 0 %。镜检 花 粉 , 败 花 粉率 9 . % , 典 54 圆败 花 粉 率 4 6 , 有 染 败 和 可 育 花 粉 , 育 度 .% 没 不
10 , 育 性 稳 定 。 0% 不
2 2 主 要 农 艺 性 状 .
出优质 杂 交稻 。 目前 生产上 大 面积 使用 的恢 复 系 多数米 质 比较 好 , 不育 系米 质 比较 差 , 而 因此 选 育米
质 优 良 的 不 育 系 是 育 成 优 质 杂 交 稻 组 合 的 关
3.5t r , 种 单 产 为 4. 4. t r 。 7 h 2 制 /n 0 5/n h2
质
24 米 .
经 农 业 部 稻 米 及 制 品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测 试 中 心 检
验 , 2 糙 米 率 ( 1 5 ) 精 米 率 (4 8 ) 粒 长 绵 A 8 .% 、 7 .% 、 ( . l) 碱 消值 ( . 6 5mn 、 6 2级 ) 蛋 白质 含 量 (2 2 ) 、 1.% 5 项指 标 达部 颁 一级优 质 米标 准 ; 整精 米 率 (4 2 ) 5 .% 、 长 宽 比( . ) 垩 白度 ( . % )胶 稠 度 ( 3n 1 、 链 28 、 42 、 4 1 ) 直 n
( 阳市农 业科 学研 究所 , 川 绵 阳 绵 四 摘 6 10 ) 2 02 要: 2 绵 A是 以 绵 2 ( 改 B Ⅱ.28 ∥ KIB) 父 本 、 汕 9 A 为 母 本 测 交 和 连 续 回 交 选 育 而 成 的 野 败 型 B香 , 3 -B 9 为 珍 7
实用早籼型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策略与进展

型 两 用核 不育 系 选育 策略 . 详 细 介绍 了 作者从 事实 用早 籼型 核不 育 系选育 所取 得 的主要 进 展 。 并
s a one es d PT G M S lne ndia rc a p op ed. Pr i sofI c ie w s r os ogr s a S i e di a ia a l s a one e sm de by U n br e ng pr ctc le ry— e s d PTG M S i sof lne I dia rc a r s nt d i d al n c ie w s p e e e n et i. Ke y wor Rie; e di ds: c Br e ng; ry-ndia—yp PTGr S Ea l i c t e; M
关 键 词 :水 稻 ; 种 ; 籼 型 ; 温 敏 雄 性 核 不 育 系 育 早 光
中 图分类 号 : 5 1 0 2 ¥ 1 . 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2 0 2 0 ) 20 9 —5 0 15 8 (0 2 0 —0 50
S r tg t a e y and p o r s f b e di o r c i a a l - r g e s o r e ng f r p a tc l e r y
两 系 法 杂 交 水 稻 育 种 , 于 两 用 不 育 系 的 育 性 受 简 单 由
( GMR) 并 称 之 为“自然 两 用 系 ” 之 后 , 隆 平 院 士 将 HP ” 。 袁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N418S的选育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60%以上的中国人以水稻作为主食,杂交水稻的发展为保障中国稻米自给自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受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进一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潜力是确保中国稻米供应的必经之路。
水稻杂种优势的大小存在着籼粳交>籼爪交>粳爪交>籼籼交>粳粳交的趋势,利用籼粳亚种间强大的杂种优势是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的有效途径[1]。
目前,国内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成功的品种如甬优系列、春优系列等都采用三系配套技术,这些品种显示出亚种间杂种优势强、产量潜力大等优点[2,3],但籼粳间杂交稻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繁制种产量不高的“卡脖子”问题。
两系杂交稻起源于湖北省[4],由于不受恢保关系的制约,恢复源广,配组自由,已在杂交籼稻中大面积推广应用[5],其特性也能更好地利用籼粳间杂种优势,容易配组育成好繁好制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而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则是选育两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核心[6]。
笔者团队长期致力于水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N418S的选育刘凯,胡刚,李培德,陈俊孝,陈志军,杨国才,周雷,李三和,韩瑞娟,游艾青(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4)摘要:N418S是以N5088S/鄂晚14经系谱法选育的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母本与自育籼型恢复系中间材料J798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水稻(Oryza sativa L.)光温敏核不育系。
该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低,不育系稳定,在武汉市自然条件下稳定不育期为36d,育性转换明显,易繁殖制种,米质优,配合力好,2019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技术鉴定。
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a L.);光温敏核不育系;N418S;选育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20)S1-0047-04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20.S1.012Breeding of photoperiod-and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N418S in rice LIU Kai,HU Gang,LI Pei-de,CHEN Jun-xiao,CHEN Zhi-jun,YANG Guo-cai,ZHOU Lei,LI San-he,HAN Rui-juan,YOU Ai-qing(Food Crops Institue,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ubei Key Laboratory of Food Crop Germplasm and Genetic Improvement,Wuhan430064,China)Abstract:N418S,derived from the cross between japonica photoperiod-and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PTGMS)line se⁃lected by N5088S/Ewan14and the self-bred indica rice intermediate material J798,is a new PTGMS line with a low critical tempera⁃ture and stable male sterility.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in Wuhan city N418S has a stable sterile period of about36days.It has also good grain quality,high combining ability and is easy to conduct its multiplication and hybrid seed production.In August2019,it was technically identified by the Crop Variety Certification Committee of Hubei province.Key words:rice(Oryza sativa L.);photoperiod-and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PTGMS)line;N418S;breeding收稿日期:2020-12-0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2017YFD01004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丰专项(2018YFD0301300);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BBA031)作者简介:刘凯(1987-),男,湖北荆州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工作,(电话)136****9659(电子信箱)liukai11153@126.com;通信作者,游艾青(1965-),男,湖北天门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工作,(电话)************(电子信箱)**************。
籼稻不育系博ⅡA的选育

[ 田少华 . 7 稻米品质的遗传及 育种 []水稻 文摘,94 J 1 , 8
( ): 4 1 3 】 —8+
Br e i g o o Gr i CM S Li e dn fS f t an nel t  ̄rmn 1 A i Rie 01 n c
H A G S iu , H U Y n , I i —n Z N og U T i i , H N B nf g U N h- n Z O og L a a , E G Sn ,H a— n C E e— n j Qn m g e
0 1% . 6 黑染 00 % , 6 不育度 9 4 9 9 %。开花 习性好 , 据初步观察 , ⅡA抽穗 当天 不开 花 , 2天 始花 , 博 第
19 90年 早季用博 B为母 本 , Ⅱ.2 3 B为 父本进 行杂交制保 于 19 92年从 中选 育出系列优 良单 株, 与母本博 A进行 配对测 交 , 后边选 育边 回交。 其 至 19 年 早季选育 到 代 . 94 已完成 4次 回交 , 晚季
2 主 要特 征特 性
广时 间的推移 , 抗性下 降 、 量徘 徊不前等缺 点 日益 产
突出 为此 , 所 用 r 6 a 问进 行杂 交制保 改 良 我 时 博 A, 选育出 r新一代 育系——博 ⅡA。
1 选 育 经 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博 ⅡA不育性稳定 , 田间超千株 群体观察 , 袋 套 自交不结 实 。镜 检 花 粉 典 败 、 圆败 9 8 染 败 9 7 %,
检不育系花粉败育好 . 不育株 率 和 育度 均达 到标 准. 至此 韧 步育 成 博 ⅡA和 相 戊 的 保 持 系 博 兀B 。 19 ~19 95 98年继 续 成对 回交 . 并进行 广泛 的测 配试 验 , 果表 明 , ⅡA不育性 稳定 . 因环境 的改变 结 博 不 和多代 同交 而发生变 化 , 且可恢 性好 , 种优势 强。 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籼型水稻不育系选种培育
1选育经过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稻米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优质、多抗、高配合力的不育系是选育优质、抗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
前提条件。
为此,作者于1999年早季在福州用稻米品质优异的佳禾系
统材料Y27作母本,与抗稻瘟病的保持系福伊B杂交配组;晚季种植
杂种一代13株,成熟时混收。
2000年,早季种植分离群体,成熟时选择长粒形的优良单株;晚季在福州种植F3,上选单株每个小区种植60株,抽穗时选择柱头外露率高,株叶形态理想的单株与福伊A测交。
2001年早季将测交的F1与对应的父本F4成对种植,每个小区母本种
24株,父本种36株;同时,将父本种子各送1份到上杭县茶地乡稻瘟病重发区实行田间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以筛选抗稻瘟病的材料;在
室内对父本种子实行人工剥壳,观察垩白和透明度,以筛选外观品质
优的材料;在田间测交F1及其对应的父本抽穗期间,对测交F1实行
花粉育性镜检,每个小区随机取样10株,严格淘汰花粉黑染率超过
0.1%的小区,结合抗稻瘟病鉴定、米质观察结果,选择株叶形态优良、丰产性好的单株回交。
经过连续多代实行抗稻瘟病、米质、育性筛选
和回交转育,至2004年早季育成回交6代群体整齐一致、性状稳定的
长丰A。
于2004年9月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
2主要特征特性
2.1育性表现长丰A群体整齐一致,花药瘦小、白色,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99.98%,典败花粉率占98.5%以上,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
2.2生育期长丰A属感温性强的迟熟早籼类型三系不育系。
在福州3
月中旬播种,6月下旬始穗,播始历期98d左右;7月中旬播种,9月
下旬始穗,播始历期68d左右。
在将乐6月中、下旬播种,播始历期
70d左右。
2.3主要农艺性状株形集散适中,茎秆中粗,分蘖力强。
叶鞘、稃尖、柱头紫色,剑叶稍长上挺。
主茎叶片数14.0片。
株高80cm左右,平
均单株有效穗数10.1穗,穗长23.5cm,每穗总颖花数110~120朵,
谷粒细长,无芒,千粒重27~28g。
2.4开花习性长丰A单穗开花历期4~5d,田间群体开花历期10d左右。
花时早,开花集中,午前花比率占65%以上。
开颖时间约为2h,
开颖角度为35°。
柱头细长,柱头外露率达82.88%,其中双边外露率
为18.58%。
异交特性较好,繁殖制种产量较高。
2.5稻米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糙米率80.4%,精米率7
3.4%,整精米率6
4.4%,粒长7.0mm,长
宽比3.4,垩白粒率2%,垩白度0.2%,透明度1级,碱消值4.6,胶
稠度62mm,直链淀粉含量12.8%,蛋白质含量10.8%。
研究表明,长丰
A对籼型杂交晚稻的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表现正向的总遗传效应,而对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表现负向总遗传效应,长丰A
是配制优质杂交晚稻组合的优异亲本[1]。
2.6抗稻瘟病在长丰A的选育过程中,保持系材料F4至F10从2001
年早季至2004年早季,连续经过上杭县茶地乡稻瘟病重发区田间稻瘟
病病菌的侵染,严格淘汰叶瘟或穗颈瘟超过3级的材料,由此保持系
材料测交、回交转育而成的不育系长丰A表现抗稻瘟病。
长丰A与感
病水稻恢复系明恢77、晚3、福恢13、明恢86、福恢5138配制的杂
交水稻组合,对2003—2006年福建省流行的20个稻瘟病菌株及2006
年上杭茶地田间稻瘟病菌均表现抗病,抗谱广[2],说明长丰A的抗
瘟性对所配制的杂交水稻组合的显性效应强。
2.7可恢性可恢性是衡量不育系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长丰A与
明恢77、晚3、福恢13、明恢86、蜀恢527、福恢5138等30多个水
稻恢复系配制的杂交水稻组合,在早、晚季都表现结实正常,结实率
都达到80%以上,且不易受不良气候条件影响。
说明长丰A的可恢性好。
2.8配合力用长丰A与明恢77、蜀恢527、双恢3613、福恢5218、福恢5468、R01-72等恢复系配制的杂交水稻组合表现杂种优势强,植株
形态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丰产性好。
其中,长优3613于2009—2010年参加贵州省中籼早熟组区试,2a区试平均产量596.83kg/667m2,比对照(2009年为金优207,2010年为黔早优)增产9.39%,于2011
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黔审稻2011009号);长优72于2009—2010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迟熟中稻品种区试,2a区试平均产量
545.47kg/667m2,比对照全优527增产2.44%,于2012年通过湖北省
品种审定(鄂审稻2012007)。
籼型水稻不育系选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