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水稻不育系鉴定规程》
水稻新育成不育系开花习性观察

水稻新育成不育系开花习性观察黄少军;吴献强;梁庆平【摘要】为了掌握源A5、源A10的开花习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三系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于2010年3~6月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农场对源A5、源A10珍汕97 A、金23 A的开花习性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年南宁的自然条件下,源A5整体开花历期为14 d,单穗开花历期为6d,第2天进入盛花期,占开花数的30.71%,开花时间为08:00~14:00,开花高峰期出现在12:00,闭颖开花率占47.7%,柱头外露率为66.9%,颖壳张开度29.1°;源A10整体开花历期为14d,单穗开花历期为6d,同在第2天进入盛花期,占开花数的33.79%,开花时间为08:00~14:00,开花高峰期出现在12:00,闭颖开花率占49.2%,柱头外露率为72.9%,颖壳张开度30.3°.珍汕A整体开花历期为15 d,金A整体开花历期为17d,单穗开花历期同为7d,开花盛期均出现在第4天,开花时间分别为09:00~13:00、08:00~14:00,开花高峰期分别为11:30、11:00,闭颖开花率分别占30.2%和35.4%,柱头外露率分别为46.7%和77.3%,颖壳张开度为26.4°和25.6°.【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2(031)003【总页数】4页(P104-107)【关键词】水稻;不育系;开花习性;源A5;源A1【作者】黄少军;吴献强;梁庆平【作者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530007;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530007;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
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年产稻谷最多的国家,栽培面积居世界第2位。
近几年,水稻播种面积在3 000万hm2以上,总产量2亿t,其中杂交水稻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产量占稻谷总产的近60%。
优质香型两系杂交稻邦两优郁香的选育

2023年第7期育繁制种107优质香型两系杂交稻邦两优郁香的选育王飞林1 王艳婷2(1广西壮邦种业有限公司,南宁530007;2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南宁530007)摘要:邦两优郁香是由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采用自育的优质光温敏两系不育系邦S和香型优质恢复系郁香配组而成的优质香型两系杂交稻新品种。
该品种稻米粒型细长,品质优,食味口感好,具有爆米花香味,于2021年通过广西水稻新品种审定,2022年通过国家水稻新品种审定。
介绍了优质香型两系杂交稻邦两优郁香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与制种技术,为该组合丰产种植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优质;香型;邦两优郁香;选育Breeding of a Two-Line Hybrid Rice Variety Bangliangyou Yuxiangwith High Quality and FragranceWANG Fei-lin1,WANG Yan-ting2(1Guangxi Zhuangbang Seed Industry Co.,Ltd.,Nanning 530007;2Guangxi Zhaohe Seed Industry Co.,Ltd.,Nanning 53000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的需求由原来的数量型向高质量转变[1],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将优质稻米产业列为水稻发展重点[2]。
随着水稻产量、品质、抗病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挖掘与应用,育种家先后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为满足我国稻米生产需求提供坚实保障[3]。
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用于生产应用是促进稻米种植结构调整、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前提[4]。
近10年来我国培育的优质稻品种逐渐增多,优质稻品种显著增加,杂交籼稻的品质改良也有明显进展[5]。
受东南亚长粒型优质品种茉莉香和巴斯马蒂等影响,长粒香型杂交组合的选育已成为南方优质籼稻育种重点[6]。
杂交水稻品种鉴定方法(综述)

品种鉴定是种子市场监管和品种审定准入的主要内容,是育种工作的重要阶段,也是衡量成果能否转化的重要环节。
因此,品种鉴定在种子生产、加工、储藏及经营贸易等流通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但在种子流通中,为节省成本与缩短时间周期,往往忽略品种鉴定的重要性,导致仍有种子掺假的案件发生,给生产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1]。
杂交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随着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比重逐年增大,对杂交水稻种子的质量(主要是真实性和纯度)检查和监督尤为重要。
目前,杂交水稻品种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形态鉴定法、生化鉴定法、DNA 分子技术鉴定法。
1形态鉴定法1.1种子形态鉴定法种子形状比较稳定,故形态鉴定方法简单,快速经济。
主要通过观察种子的外观形态特征,包括种子的长宽度与大小、形状、颜色、光泽、种皮形态、垩白、胚乳等性状,借助仪器或工具(如放大镜、解剖镜等)观察,进行品种鉴定,一般情况下可鉴定出杂交水稻样品的真实性[2-3]。
但由于这些性状只适用于品种间差异较大的样品鉴定,且受鉴定者经验的制约,品种鉴定结果可靠性较差,应用范围较窄。
1.2幼苗形态鉴定法在相同条件的温湿度、光照等环境下,对种子进行培养,当发芽良好的种子生长发育到适合鉴定的幼苗阶段,结合独特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鉴定。
李稳香等用幼苗形态鉴定法,发现应用于鉴定威优、汕优、协优系统的杂交一代均有较好效果,尤以鉴定威优46效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均基本一致[4]。
此鉴定方法较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鉴定周期短,鉴定结果较准确。
但由于幼苗期所依据的性状有限,且受种子处理方法与生长环境的影响颇大。
因此,该鉴定方法只适用于幼苗形状差异较明显的品种。
1.3田间种植鉴定法田间种植是鉴定品种最为可靠的方法之一,主要依据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鉴定。
将种子适时催芽、播种,秧苗栽插到田间,通过水肥管理、病虫害预防等,直到抽穗时进行鉴定。
我国每年冬季都会在海南岛进行田间种植鉴定,这种鉴定方法比较简单,鉴定结果较为符合大批量的实际生产。
广西水稻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广西水稻品种试验实施方案年广西水稻品种实验实施方案广西区种子管理局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一、实验目的为了鉴定评价新选育的水稻品种(组合,下同)在我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我区品种审定、推荐参加全国南方区试等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管理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特制定年广西水稻品种区域实验、生产实验和预备实验实施方案。
二、参试品种(一)区域实验和生产实验年开展早稻桂中、桂北早熟组(以金优和株两优为对照)、中熟组(以优和五丰优为对照)、桂南迟熟组(以特优为对照)、常规优质稻组(以柳沙油占为对照);晚稻设桂中、桂北中熟组(以优和五丰优为对照)、桂中中迟熟组(以天优华占为对照)、桂南感光组(以博优为对照);高寒山区一季中稻组(以中浙优号为对照);(二)预备(筛选)实验开展早稻桂中、桂北早熟组(以株两优为对照)、中熟组(以五丰优为对照)、桂南迟熟组(以特优为对照);晚稻设桂中、桂北中迟熟组(以天优华占为对照)、桂南感光组(以博优为对照)、常规优质稻组(以柳沙油占为对照);各熟组参试品种安排详见附件表~、表~。
附件上没有参试品种安排的,请不要寄种子,否则当废种处理。
实验方案在“广西种业信息网()”上公布,不再印发。
三、供试种子要求年所有参试品种(包括对照品种)在实验过程中实行实验编号管理,要求供种单位统一把参试品种的种子提供给广西农科院水稻所,进行编号后再分发到各承试点(包括抗性鉴定点)。
分组编号情况报广西区种子管理局备案,对实验点和供种单位一概保密。
各实验点不需再重新编号,以免发生错误。
(一)供种量区域实验公斤个,生产实验早稻中熟组、晚稻中熟组和中迟熟组公斤个,其它熟组公斤个,预备(筛选)实验公斤个。
备注:所有参加区试的品种,还需提供一份公斤的封存样品(注明品种名称、日期、盖章或签名),以便做品种同一性和真实性鉴定。
近年来发现有个别供种单位提供的封存样和参试种不一致,要求分种单位同时从供试种中取公斤种子作封存样。
杂交中籼组合Q_两优丝苗南方基地安全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面积比1∶5,稀播有利培育壮秧,增加秧龄弹性,提高群体整齐度,并尽量多预备父本秧苗。
采用符合GB 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指标以上和符合GB 8371—2009《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中水稻不育系、保持系原种。
播种前晒种2~3d ,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
清水预浸12h (注意勤换清水)后用25%咪鲜胺乳油1000~2000倍液或0.3%强氯精消毒灭菌12h ,可再加入碧护5000倍液与消毒剂浸种,农膜平铺堆放增温催芽,注意防止种堆底部积水,将温度控制在25~32℃进行保温催芽。
或每kg 种子使用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20mL+600g/L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mL+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1g 充分混匀拌种,放在阴凉处摊开晾干;播种前2d 将拌药的种子用清水浸种催芽[2]。
3.4 稀播培育带蘖壮秧 母本播种前施45%三元复合肥450~500kg/hm 2作底肥。
种谷破胸出芽需符合播种要求,播种前用碧护1g 兑水150mL 均匀喷在芽谷上,边喷边翻拌均匀或用15%多效唑800~1000倍液浸泡芽谷30min ,摊放在阴凉处晾干播种。
父本稀播育壮秧,每m 2 播种80~100粒(约1拳头大小1粒种);母本500~900粒(约1拳头大小5~9粒种),视茬口、秧田面积大小、秧龄长短、肥水条件及栽培模式可进行适当调整。
每667m 2大田需准备父本秧田面积36~40m 2,母本秧田面积140~150m 2,1.5m 开厢,厢面1.0m ,做到厢面平整、无积水,沟直畅通。
播种时分畦称种,均匀播种,确保疏密一致,要求种子半卧泥,泥浆塌谷,不露种,有利于保湿齐苗。
未用多效唑药液浸泡芽谷播种的田块,秧苗1叶1心时及早用150mg/kg 多效唑药液均匀喷湿苗床,促进早生快发。
秧苗3叶1心时每hm 2施用45%三元复合肥150kg 或碳铵150kg 或尿素75kg 作分蘖肥,间隔5~7d 追施1次,由少到多给父本追肥3~4次,母本2~3次;移栽前10d 追施尿素150kg 作“送嫁肥”。
水稻制种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掌握水稻种子田间去杂去劣技术。
◆掌握水稻原种生产中典型优良单株(穗)的选择和室内考种技术。
◆掌握水稻原种、良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操作技术。
◆掌握三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主要技术环节及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主要技术要点。
◆掌握水稻雄性不育、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主要技术。
一、水稻常规品种种子生产技术(一)水稻的原种生产技术根据我国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GB/T17316—1998)规定:水稻原种生产可采用三圃制、二圃制,或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
其方法与小麦原种生产技术基本相同,也可采用株系循环法。
1.三圃制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规程如下:【操作规程1】单株(穗)选择(1)选择来源。
在原种圃、种子田或大田设置的选择圃中进行,一般应以原种圃为主。
(2)选择时期与标准。
在抽穗期进行初选,做好标记。
成熟期逐株复选,当选单株的“三性”、“四型”、“五色”、“一期”必须符合原种的特征特性,在典型性状表现最明显的时期进行单株(穗)选择。
(3)选择数量。
选株的数量依株行的面积而定,田间初选数应比决定数增加1倍,以便室内进一步选择。
一般每公顷株行圃需4500个株行或12000个穗行。
(4)入选单株的收获。
将入选单株连根拔起,每10株扎成一捆;如果穗选,将中选的单穗摘下,每50穗扎成一捆。
每捆系上2个标签,注明品种名称。
(5)室内决选。
田间当选的单株收获后,及时干燥挂藏,严防鼠、雀危害。
根据原种的穗部主要特征特性,在室内结合目测剔除不合格单株,再逐渐考种,考种项目有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粒重,并计算株高和穗粒数的平均数,当选单株的株高应在平均数+1cm范围内,穗粒数不低于平均数,然后按单株粒重择优选留。
当选单株分别编号、脱粒、装袋、副晒、收藏。
【操作规程2】建立株(穗)行圃将上年当选的各单株种子,按编号分区种植,建立株行圃。
(1)育秧。
秧田采用当地育秧方式,一个单株播一个小区(对照种子用上年原种分区播种),各小区面积和播种量要求一致。
水稻dus

—— 籼、粳;
—— 水、陆;
3
GB/T ××××—2007 —— 早、中、晚; —— 秥、糯; —— 三系不育系、光温敏核不育系。
8 品种分组 8.1 在同一类型的品种中,通过使用分组性状,可以选择与申请品种一起组性状应是在品种中不变异或变异极小的,具有以下特点的性状:这些性状的已记录的表
4
GB/T ××××—2007 9.1.1.2 自交种(常规品种、保持系、恢复系、光温敏不育系)和杂交种必测性状(21个) 除9.1.1.1所规定的20个性状外,还增加穗立形状。 9.1.1.3 不育系必测性状(22个) 除9.1.1.1所规定的20个性状外,还增加不育花粉类型和柱头总外露率。 9.1.2 补充性状(56个) 芽鞘花青甙显色;叶鞘色(基部);茎秆弯曲向上生长能力(深水稻);叶片:绿色深浅;叶片: 花青甙显色;叶片:花青甙分布;倒数第二叶叶片长度;倒数第二叶叶片宽度;倒数第二叶叶尖与主茎 的角度;倒数第二叶叶舌有无;倒数第二叶叶舌长度;倒数第二叶叶舌形状;倒数第二叶叶舌色;芒有 无;芒色(初期);剑叶叶片卷曲度;花 药 形 状 ;花 药 颜 色 ;开颖角度;近 颖 尖 部 花 青 甙 显 色( 初 期 );穗 包 颈 程 度 ;茎秆粗细;茎秆基部茎节包露;茎秆角度;茎秆茎数;茎节花青甙显色强度;茎 节间花青甙显色;剑叶叶片长度;剑叶叶片宽度;芒色(后期);穗伸出度;二次枝梗;二次枝梗类型; 成熟期;后期功能叶衰老程度;外颖色;外颖修饰色;外颖脊花青甙显色;近颖尖部花青甙显 色 ( 后 期 ) ; 每穗粒数;结实率;落粒性;护颖长度;护颖色;谷粒长度;谷粒宽度;谷粒形状;谷 粒千粒重;颖壳苯酚反应;颖壳苯酚反应强度;糙米宽度;胚乳类型;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白叶枯 病抗性。 9.2 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 每一个性状给予一系列表达状态以定义性状并规范描述。每一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的数字码, 以便于数据记录和品种描述的交流。 9.3 表达类型 性状表达类型分质量性状(QL)、数量性状(QN)和假质量性状(PQ)。 9.4 标准品种 必要时,使用标准品种以明确相关性状的不同表达状态。 10 技术问卷 申请者在递交测试品种种子的同时,应按附录C格式填写水稻新品种测试技术问卷。
籼型不育系水稻群A_选育与应用

广 西 农 学 报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 第38卷 第5期Vol.38,No.5132023年10月October,2023籼型不育系水稻群A 选育与应用罗扬浪1 甘锐桓2 杨立坚1 李文3* 廖万波3(1.岑溪市振田水稻研究所,广西 梧州 543200;2.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7;3.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崇左 532199)摘要:籼型三系不育系群A 是岑溪市振田水稻研究所用自选保持系材料“YF04B ”作父本、自选中间品系“NZZB ”作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自交、回交后于2009年育成。
本文就选育目标及过程、特征特性、配合力表现、繁殖技术等进行了概述,2011年10月,群A 通过广东省籼型水稻不育系生产应用标准的技术鉴定。
2012年2月群A 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2016年1月获得授权。
群A 表现株型集散适中,不育性稳定,配合力强,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对“九二○”敏感,易于繁殖制种。
利用该不育系至今已经组配出7个高产、品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组合通过品种审定并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水稻;不育系;群A ;选育与应用中图分类号:S511.2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3-4374(2023)05-0013-04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Indica Sterile Line Rice Group A Luo Yang-lang 1 ,Gan Rui-huan 2, Yang Li-jian 1 , Li Wen 3*, Liao Wan-bo 3(1.Cenxi Zhentian Rice Research Institute,Wuzhou, Guangxi 543200, China; 2. Guangxi AgriculturalVoc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3.Guangxi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ongzuo, Guangxi 532199, China)Abstract: Indica three-line sterile line group A was bred of Zhentian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n Cenxi City in2009 by crossing with self-selected maintainer line “ YF04B ” as male parent and self-selected intermediate line “ NZZB ” as female parent. In this paper, the breeding objectives and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combining ability an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 In October 2011, group A passed the technic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standards of indica rice sterile lin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February 2012, group A appli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plant varieties and was authorized in January 2016. Group A showed moderate plant type distribution, stable sterility, strong combining ability, high stigma exsertion rate, high outcrossing rate, sensitive to “ 920 ”, and easy to reproduce and produce seeds. Up to now, seven hybrid combinations with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and strong resistance have been developed byusing this sterile line, which have been approved and applied to production.Key words: rice, sterile line, group A,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籼型不育系水稻群A 是岑溪市振田水稻研究所杨立坚用自选保持系材料“YF04B”作父本、自选中间品系“NZZB”作母本进行杂交,其F 1代再作为父本,与“协青早B”为母本进行复合杂交,之后采用系谱法选育,同时F 4代开始与“协青早A”进行测保转育,经过多次自交、回交后于2009年育作物栽培收稿日期:2023-08-15 修回日期:2023-08-26第一作者简介:罗扬浪(1976—),男,农艺师,主要从事水稻育种和栽培研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 T XXXX-2014
水稻不育系鉴定规程
The Identification Rule for Male Sterile Line of Ric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4年9月22日
2014-XX-XX发布2014-XX-XX实施
前言
本规程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规程的附录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管理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黄鹂庞华营陈华文罗志勇钟波郭小强覃德斌陆桂耀赖海燕
水稻不育系鉴定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水稻不育系鉴定申请与受理、鉴定主要技术指标、鉴定现场要求、不育系通过鉴定应符合的要求、鉴定时间、鉴定专家组成、鉴定程序。
本规程所指的水稻不育系鉴定,是指对广西境内育成或引进的、用于杂交水稻配组的不育系的育性及其农艺性状等进行的技术鉴定。
本规程适用于广西境内的水稻不育系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NY/T 1215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育性鉴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不育系 male sterile line
雌蕊发育正常而雄蕊花粉败育,自交不能结实的水稻品系。
包括三系不育系和光温敏(两系)不育系。
3.2 花粉不育度 percentage of pollen sterility
不育花粉占总花粉的比例。
3.3 败育类型 abotion type
按照花粉的败育时期及形态特征,可以分为无花粉型(造孢细胞或花粉母细胞时期败育),典败型(单核期败育)、圆败型(二核期败育)、染败型(三核期败育)和核增生花粉败育类型(具4核或多核)等5种。
3.4 自交结实率 percentage of self-fertility
自花授粉的结实率。
3.5 异交结实率 outcrossing rate
不育系接受外来花粉而结实的结实率。
3.6 柱头外露率 percentage of exserted stigma
开花闭颖后柱头露在颖壳外面的比例,分单边外露率(仅一个柱头外露的比例)和双边外露率(两个柱头都外露的比例)。
4 水稻不育系鉴定申请与受理
4.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是水稻不育系鉴定申请受理单位。
4.2 申请鉴定水稻不育系应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提交以下材料:4.2.1 水稻不育系鉴定申请表。
申请表格式见附录B.
4.2.2 水稻不育系的选育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选育过程,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特征特性,不
育系的新颖性、品质、抗逆性,不育系繁殖制种技术要点,配组情况等;光温敏(两系)不
育系的选育报告还应包括至少两年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育性转换观察结果。
4.2.3 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提供的不育系品质分析报告、不育系特异性的DNA指纹鉴定图谱报告、不育系的转基因检测报告。
4.2.4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可的机构提供的不育系抗性鉴定结果。
4.3 申请人在鉴定前10日提出申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在组织鉴定前5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5 鉴定主要技术指标
5.1 不育系纯度、不育株率、败育类型、套袋自交结实率、花粉不育度、柱头外露率、异
交结实率,光温敏(两系)不育系还包括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临界光长和稳定不育天数等。
5.2 光温敏(两系)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临界光长和稳定不育天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可的机构提供鉴定结果。
其他技术指标的调查和计算方法见附录A。
6 鉴定现场要求
6.1 不育系播种及栽插要求:在适宜不育系繁殖、制种的最大播期范围内分2-3期播种,每期种植群体2000株以上,单本栽插(不除杂,缺株按杂株计算),鉴定现场生态环境与栽培条件应与当地生产实际条件相近。
用于自交结实率鉴定的套袋稻穗总数应在200个以上。
6.2 相邻种植不育系主要来源材料100株。
6.3 不育系繁殖和杂交水稻组合制种现场面积各不少于200平方米。
7 不育系通过鉴定应符合的要求
7.1 纯度不低于99.9%;
7.2 不育株率100%;
7.3 套袋自交结实率不高于0.05%;
7.4 花粉不育度不低于99.5%;
7.5 具有特异性。
7.6 光温敏(两系)不育系要求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临界光长符合制种地条件的连续稳定不育时间应在30天以上。
8 鉴定时间
用于自交结实率鉴定的群体必须抽穗达20天以上;用于花粉育性鉴定的群体应正处于抽穗期。
9 鉴定专家组成
专家组由鉴定受理单位聘请育种、栽培、种子管理、种子生产经营、植保等专业具有副高(含)以上职称的专家5~7人组成。
10 鉴定程序
10.1 专家组听取申请人对不育系选育过程和育性、开花习性、品质、抗性、配合力等有关特征特性及配组等情况的介绍并审查相关材料。
10.2 专家组对不育系主要技术指标性状进行鉴定。
10.3 专家组对有关问题进行质询。
10.4 专家组根据鉴定结果以及其它相关材料进行综合分析,集体讨论形成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分鉴定合格、鉴定不合格。
(规范性附录)
Al 主要技术指标的调查和计算方法
Al.1 不育系纯度:现场检测不育系群体的一致性,要求检测总株数在4000株以上,调查杂株数,计算纯度。
纯度=(总株数-杂株数)/总株数×100%。
A1.2 不育株率:在调查纯度的各群体内,调查同型可育株数,计算不育株率。
不育株率=(总株数-同型可育株数)/总株数×100%。
A1.3 套袋自交结实率:在抽穗达20天以上的套袋自交穗中随机选取100个稻穗,计数总颖花数和总结实粒数,计算套袋自交结实率。
套袋自交结实率=总结实粒数/总颖花数×100%。
Al.4 花粉不育度及败育类型:在处于盛花期的不育系群体中随机选取50个稻穗,每个稻穗在上、中、下三个部位各选取1朵即将开花的颖花,每朵颖花取2~3枚花药,放入滴有1%碘-碘化钾溶液的载玻片上混合捣碎后进行镜检,观测有无花粉,无花粉的即为无花粉型;有花粉的每个镜片观测3~5个视野,观测花粉粒300个以上,计数典败、圆败、染败和正常花粉粒数。
统计50个稻穗观测花粉粒总数和典败、圆败、染败、正常花粉粒总数及其百分比,确定花粉主要败育类型,计算花粉不育度。
花粉不育度=(观测花粉粒总数-正常花粉粒总数)/观测花粉粒总数×100%;
Al.5 柱头外露率:在已抽穗的不育系群体中随机选取20个刚结束开花的稻穗,分别计数已开花的颖花总数、柱头单边外露的颖花数、柱头双边外露的颖花数,计算柱头单边外露率、柱头双边外露率和柱头外落率。
柱头单边外露率=柱头单边外露的颖花数/已开花的颖花总数×100%;
柱头双边外露率=柱头双边外露的颖花数/已开花的颖花总数×100%;
柱头外露率=柱头单边外露率+柱头双边外露率。
Al.6 异交结实率:在不育系繁殖田和杂交水稻组合制种田相邻父本间的母本中每行随机选取1个单株,总数不少于10株,分别调查所取稻穗的结实粒数和总颖花数,计算异交结实率。
异交结实率=所取稻穗结实总粒数/所取稻穗总颖花数×100%。
(规范性附录)
不育系鉴定申请表
水稻不育系鉴定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