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兼评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威廉姆森关于在交易成本理论体系

威廉姆森关于在交易成本理论体系威廉姆森的重要贡献是具体分析了在什么情况下会使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到使它失效的程度。
他的分析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机会主义行为威廉姆森对经济分析中关于人的行为特征的基本假定作了新的界定:经济生活中的人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经济中的人都是自私的,而且,为了利己,还可能不惜损人。
不过,人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约,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法律使损人利己的行为受到一定的节制。
威廉姆森把人一有机会就会不惜损人而利己的“本性”,称之为机会主义。
人的这种本性直接影响了以私人契约为基础的市场效率。
市场上交易的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
每一方都不清楚对方是否诚实,都不敢轻率地以对方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而必须以自己直接收集的信息为基础作出交易决策。
因此,机会主义的存在使交易费用提高。
交易越复杂,交易费用提高的幅度也越大,威氏认为,对于“机会主义”的认识,是他对经济学首创的贡献之一。
一切足以引起提高市场交易费用的其他因素都是通过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才会具体转化为交易费用的上升。
2、不确定性包括经济生活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变化,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不可能完全准确预测未来的局势;或者说,充满着不准确性。
在市场中,一项交易从发生到完成重要持续一段时期,在该时期中可能会发生很多影响交易双方权力和义务的事件,从而影响交易契约的执行。
又由于合同执行者很可能有机会主义行为。
那么,当市场条件变化对他不利时,他可以借口契约的前提改变而停止履行合同,在不违反法律的的情况下给交易伙伴造成损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交易双方将尽可能把契约写得十分复杂,力图包括一切未来的可能性,以及每一种情况发生时双方的权力和义务。
但是,任何契约不可能是完全的,总会给机会主义行为留下可乘之机。
其基本态势是,交易本身越复杂,交易谈判及其所达成的契约越趋复杂化,交易费用就越高,市场作为一种交易的管理机制其效率就越低,甚至不能完成交易。
浅析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

、
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 的主要框架和 内容
威廉姆森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 中, 以三大假定为基 础 ,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从节约交 易费用的角度解释 了各种经济组织的性质及其存在边界。 ( 一) 对交易成本经 济学的系统 阐述 威廉姆森认为 “ 经济组织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为 了达到某种 特定 目标而如何签订合 同的问题 ”。交易费用分为两部分 :一是合 同签订之前的交易费用;二是签订合同之后的交易费用 ,包括不适 应费用、讨 价还价费用 、启动及运转费用和保证 费用 。威廉姆森 将交易费用 的产生归结为三个原因: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环 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复杂性以及资产专用性 ,而区分各种交易的 主要标志是资产专用性 、不确定性及其发生 的频率。其中,资产专 用性是最重要的,也是使交易费用经济学与解释经济组织的其它理 论相 区别的最重要的特点。 ( 二) 契约人 的行为假设 威廉姆 森契 约人的行 为假设修 正了主流 经济学 关于 “ 经济 人”具有强理性或者完全理性 的行为假设。具有 “ 有限理性 ”的 契约人很可能会利用不完全的契约实施机会主义 ,从而带来资源配 置的低效率。如果契约人只有谋私利行为而没有机会主义行为,那 么他就会忠实地履行契约。如果契约人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就 会见机行事 以损害其他契约人的 利益 。由于有限理性 ,契约本身是 不完全的;又由于人类的机会主义行为,存在着有意危害的道德风 险,契约必须起到屏蔽机会主义的作用 。正是 由于市场交易存在 以 上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所 以靠市场交易去协调和配置资源 要付 出很大代价( 交易费用) 。在引入 “ 契约人 ”假设 以后,交易双 方如何在有 限的理性能力 范围安排他们的契约 以最有效地 降低交 易费用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威廉姆森不仅运用了交易费用概念 ,而 且把交易费用与他 自己所提出的资产专用性概念有机结合起来 ,解 释和研究公司组织结构的合理I 生和有效『 生问题 。 ( 三) 契约关系的治理问题 威廉姆森将经济组织作为一 个契约问题提出 ,认为企业组织是 种规制结构,而不是一种生产函数。 “ 契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个合法的双边交易中双方就某些相互义务达成的协议 。在市场 经济活动 中,人们只要进入某种交易 ,就存在一种契约安排 。契约 安排是交易活动中一种重要的协调机制,是市场交易得 以顺利完成 的基本制度 ,它决定了交易过程进行的结构性 、稳定性和可测性, 界定了当事人在交易过程中的可选择范 围,确定了交易当事人之间 的关系并明确了交易者的行为。 由于契约的不完全 性,契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争议是不可避免 的。相当数量的契约行为的争端仍是依赖风俗、习惯等方式 ,通过 自己的力量与关系来解决。一方面是由于法律制度的支付成本,另 方面也是 由于合 同长期化或关系长期化的需要 。因此威廉姆森 重点分析 了关系型契约 ,将契约的执行环节或事后支持看作是一个 核心问题 。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述评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述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进行深入的述评。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奥利弗·威廉姆森提出并发展。
该理论对交易成本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为我们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交易行为、企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本文首先将对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介绍该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接着分析该理论在经济学领域的影响和应用,最后对该理论进行评价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述评,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并探讨其在现实经济问题中的应用前景。
二、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观点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观点主要围绕交易成本的存在原因、交易成本对经济组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组织设计和管理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展开。
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
有限理性指的是经济主体在决策时无法完全预测和评估所有可能的结果和影响,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和交易成本的产生。
而机会主义行为则是指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可能采取欺骗、违约等不利于其他主体的行为,增加了交易的风险和成本。
威廉姆森进一步指出,交易成本对经济组织的选择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在不同的交易类型和情境下,经济组织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理结构和机制来降低交易成本。
例如,在资产专用性较高、交易频率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倾向于采取内部组织的方式,通过一体化管理来降低交易成本;而在资产专用性较低、交易频率较小的情况下,市场交易可能更加有效。
威廉姆森还提出了“治理结构三部曲”理论,即根据交易的不同特点,经济组织应依次选择市场治理、三方治理和双边治理等不同的治理结构。
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威廉姆森强调了组织设计和管理的重要性。
他认为,组织设计应充分考虑交易的特性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治理结构和机制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和有限理性带来的问题。
组织管理也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协调,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交易费用理论综述

交易费用理论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交易费用理论,这一理论自20世纪30年代由罗纳德·科斯提出以来,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易费用理论主要探讨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机制和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交易双方需要支付的额外费用,这些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寻找交易伙伴、谈判、签约、执行和监督等。
本文将回顾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历程,梳理其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并探讨该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影响。
本文还将分析交易费用理论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交易费用理论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二、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涵交易费用理论,作为一种经济分析框架,由罗纳德·科斯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后经奥利弗·威廉姆森等学者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交易费用”,指的是在经济活动中,为了实现商品或服务的交换而必须支付的各种成本。
这些成本包括但不限于搜寻信息、议价、签订和执行合同、监督执行以及可能发生的违约赔偿等。
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内涵在于,它强调了交易费用对经济组织和市场结构的影响。
科斯认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即通过内部化市场交易来减少因为市场不确定性、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等因素造成的交易困难。
换句话说,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物,其边界取决于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与外部市场交易的成本的比较。
威廉姆森进一步拓展了交易费用理论,他提出了交易的三个维度: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
这些维度共同决定了交易的性质和所需的治理结构。
资产专用性指的是资产在特定用途上的价值高于其他用途的价值,这可能导致机会主义行为和“套牢”问题;交易不确定性指的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或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风险;交易频率则是指交易的重复程度,它影响着建立和维护交易关系的成本。
根据这些维度,威廉姆森区分了不同类型的交易,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结构选择。
威廉姆森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发展

20 0 6年 0 8月
威 廉 姆 森 与 交 易 成 本 经 济 学 的 发 展
胡 进
( 江大学 经济学院 ,湖北 荆 州 4 4 2 ) 长 30 5
摘 要 : 毫无 疑 问大成 者和 领 军人 物 , 是他 对 交 易成 本 经 威 正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4期
胡
进: 威廉姆森与交易成本经济学 的发展
・5 7・
是最强的 自利行 为即机会 主义 , 威廉 姆森指 出, “ 谓机会 主义 , 指 的是 欺 骗 性 地 追 求 自利 , 所 我 这包 括— —不 仅仅 限于— — 比较 明显 的形 式 , 如说 谎 、 偷
式, 包括主动和被动 的形式 , 包括 事前 和事后 的形 式 。 二是 中强式 的 自利 行 为 是 追求 自利 , ” 即坦 率 地 或简单地追求 自利 , 它是新古典经济学所依赖 的行
为假 设 。三是 弱式 的 自利行 为 , 即顺从 , 等于 不追 它 求 自利 , 事实上 , 这是 一 种毫无 意 义 的形式 。在 这三
交易成本经济学所依赖的认识假设 。它认为这个定
经济学也是从 “ 人类 本性” 或行 为假 设 上开始 的。
但是威廉姆森不 同意新古典 经济学的行为假设 , 他 认为现实中的人都是契约人 (ot c n a )他们 cn at g n , r i m
无处不在交易中 , 并用各种或 明或 暗的契约来规制
一
来 。同时 , 这些 交 易维 度 就成 为交 易 成 本 经 济学 的 基本 分析 工具 。 1资 产专 用性 。它 是指 资源 一 旦用作 特定投 资 . 后, 很难再 移作 他用 的性 质 。如果 对 该 项 投 资 进行
交易费用理论:起源、主要观点及其发展

交易费用理论:起源、主要观点及其发展引言交易费用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们进行经济交易所面临的成本。
该理论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奥利弗·威廉森等学者首先提出,后来得到了诸多经济学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交易费用理论的起源、主要观点,以及它在经济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发展。
起源交易费用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7年,当时奥利弗·威廉森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传输成本和垄断》。
威廉森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并强调交易费用在市场交易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进行交易所面临的成本不仅包括商品价格,还包括与进行交易所需的合同、谈判和监督等活动相关的各种费用。
威廉森的研究为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观点交易费用理论的核心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交易费用的概念交易费用指进行经济交易所面临的各种成本,包括与交易行为相关的合同、谈判、监督、信息搜索等费用。
这些费用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交易的结果和效率。
2. 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交易费用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交易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资产特性、市场结构等因素都会对交易费用产生影响。
例如,当交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时,交易费用往往也会增加。
3. 交易费用与交易形式的选择交易费用的存在和大小会影响人们选择何种形式进行交易。
当交易费用较高时,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垂直一体化、合同关系或其他合作方式进行交易;而当交易费用较低时,市场交易则更为普遍。
4. 交易费用与制度设计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制度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
有效的制度设计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解决合同纠纷、降低谈判成本等问题,从而促进经济交易的顺利进行。
发展与应用交易费用理论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其中,奥利弗·威廉森于2009年因其在交易费用理论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

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兼评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聂辉华摘要:本文通过评论威廉姆森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多个视角系统地介绍了威廉姆森的经济思想,并比较了交易费用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产权理论和演化博弈制度分析学派,透视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交易费用经济学,不完全契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一、导论市场经济制度被公认为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不坏的制度,它有时也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制度经济学家们对市场经济或者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例如,诺思和托马斯(North and Thowmas,1973)通过对公元10世纪到公元18世纪西欧的历史分析表明,有效率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钱德勒(Chandler,1977)从商业经济史的角度证明,美国19世纪50、60年代企业的规模经济主要源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而非技术变迁。
第二类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起源和变迁的研究,例如,诺思等(North and Thowmas,1973;North,1981)和霍夫曼和罗森塔尔(Hoffman and Rosenthal,1995)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归结为“人口压力——资源冲突——军事保护——财政和政体——市场经济”这样一种逻辑,赫伯特(Herbst,2000)用“非洲的增长悲剧”(Africa’s Growth Tragedy)从反面佐证了这一逻辑。
①肖特(Schotter,1981)第一次用博弈论的方法,沿着“斯密——门格尔——哈耶克——诺齐克”的个人主义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演化的分析框架。
第三类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规范性研究,例如,哈耶克(Hayek,1945)为市场经济或“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进行辩护,钱颖一(2000)从法治的角度区分了“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
最近,拉詹和津加莱斯(Rajan and Zingales,2003)指出,完美的市场经济通常处于缺乏规则和太多限制性规则之间的狭小空间内,是非常脆弱的。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述评【最新经济学论文】

功夫我就熟知各项事宜。于是,不自觉的在心里做着各种各样的实景模拟,甚至在想到时要不要说普通话。想归想,还是要付诸实践才行。半个小时后,我已坐在帐篷里当起了“咨询员”,面前有张桌子,桌子右前方竖着一个牌子,上写着“咨询处”,而帐篷上也挂有横幅“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看着感觉着这些,心里莫名的感到一种自豪。原以为是两个人同在一顶帐篷里工作,不想却是分开的,超市有两个入口,可谓前后门,所以一个门口搭了一顶帐篷。不过,自己干就自己干,没什么大不了的。
以下为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已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这也就意味着再等到新学期开始我们可就是学长学姐了,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时间飞逝,是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而已,准备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把高中三年的压抑释放出来,而现在已然是一名大学生一年有余了(当然,如果按开学时间来算自然是不大到一年),弄不清是什么时候褪去的“新生”的外衣,但是这会儿却颇有一种“老生”的滋味。仿佛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变老,让人猝不及防。来不及多多回忆大一的生活,暑假伊始我就投入到另一种生活当中去了,说是辛劳却也充实,说是疲惫却也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是啊,付出劳动后并有所得,心总
大学生论坛大学生交友
是会感到些许欣慰吧!不再多言,且说这个暑假我是如何度过的吧!
坦白说,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找一份临时工作的,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附近的工厂里都没有熟人,厂子里似乎也不缺人,远的工厂里就更不可能找到活干了(也许是不够远,后来听说许多同学都在外地打工,而没有回家,由此不免感到有些惭愧)。倒是在一开始找了一份在饭店端盘子什么的工作,不过离家较远加之还要上夜班,所以必须得住在那儿,后来让我给推辞掉了,因为那样一来几乎天天不能在家了,而我想多陪陪母亲。就这样一连十多天都闷在家里,没有找到任何工作。一天接到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说是次日七八个同学小聚一下,心想也是,毕竟一旦开学而同学又不在同一个城市,连见面都不太可能,更别说弄一个小小的聚会了,遂决定参加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