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2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汇编(题后含答

2012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汇编(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单项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泊车(bó) 船舶( bó) 粳米(gěng) 心肌梗塞(gěng)B.招徕(lái) 青睐(lài) 切磋(qiē) 雕栏玉砌(qì)C.拙劣(zhuō) 罢黜(chù) 伉俪(háng) 引吭高歌(kàng)D.宿敌(sù) 星宿(xiù) 恰当(dāng) 螳臂当车(dàng)正确答案:B解析:A项粳(jīng)米;C项伉(kàng)俪,引吭(háng)高歌;D项恰当(dàng),螳臂当(dāng)车。
因此本题选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耗费坐标系仗义执言忧柔寡断B.疏浚度假村良晨美景各行其事C.渲染编辑室饥肠漉漉枉费心机D.弹劾协奏曲融会贯通志大才疏正确答案:D解析:A项“忧柔寡断”应为“优柔寡断”;B项“良晨美景”应为“良辰美景”,“各行其事”应为“各行其是”;C项“饥肠漉漉”应为“饥肠辘辘”。
因此本题选D。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正确答案:B解析:“别无长物”是指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B项属望文生义,不恰当。
因此本题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012年 江苏 南京 教师招聘考试 笔试 教育综合 真题答案解析

南京市2012年公开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共38题,满分60分。
2.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3.答卷前请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2011年9月29日,我国成功地将无人太空实验舱送入低地球轨道,标志着我国拥有的能力。
A.神舟八号实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B.神舟八号建立初步空间站C.天宮一号实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D.天宮一号建立初步空间站2.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这三件大事分别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B.辛亥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C.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D.辛亥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3.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九个城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数据。
下列关于PM2.5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颗粒物B.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C.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D.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晌4.我国二十四节气反映太阳的周年式运动,当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时,我国正处于()节气。
A.春分 B.秋分 C.夏至 D.冬至5.相传蔡文姬曾作骚体叙事诗《胡笳十八拍》,其中的胡笳是一种()乐器。
A.吹奏乐器 B.拉弦乐器 C.弹拨乐器 D.打击乐器6.任何法律都必须依据宪法制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说明。
①宪法和普通法律一样②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④宪法可以替代普通法律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7.医生为一对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进行身体检查后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结婚生育孩子的话,他们的孩子患遗传病的可能性为1/4。
2012年武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考试真题

第 3 页,共 11 页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D.没有及时备份注册表导致 第Ⅱ卷学科专业部分(共五大题,13 小题,共 90 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 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地方。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 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 )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A.《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幼儿园教育条例》 D.《幼儿园工作规程》 12.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 A.陈鹤琴 B.张宗麟 C.张雪门 D.陶行知 13.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 A.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 B.教师的保育意识 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D.幼儿的自理能力 14.《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 ),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 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A.对幼儿园游戏的研究与指导 B.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 C.对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指导 D.对幼儿园安全防护的研究与指导 15.对称是( )幼儿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A.图式期 B.象征期
【豆丁★教育百科】2012最新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可以共享,拒绝商业用途!
2013-7-26
1
第一套
2013-7-26
2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 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 、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2013-7-26
3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是( )。
2013-7-26
4
2013-7-26
47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 .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2013-7-26
48
2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 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 权影响力;二是( )。
2013-7-26
49
力
A.年龄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响
B.性别影响 D.学术影
2013-7-26
50
2013-7-26
99
13.A【解析】班级组织建构主 要是为了教育,所以其首要原则是有 利于教育的原则。
2013-7-26
100
14.D【解析】班级建设设计以 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采集 者退散
2013-7-26
101
15.A【解析】学生只有通过交 往才能认识同学,发展自己的人际关 系。
89
3.C【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是 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主要是学生 。采集者退散
2013-7-26
90
4.A【解析】通过制定和执行规 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 级的常规管理。
2013-7-26
91
5.C【解析】在学校教育体系中 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管理工 作也很重要。
2013-7-26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 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 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2012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格0.5分,共30分)1、美术课程评价是 ______,改进教师教学,促进 ______ 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
2、“综合?搜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搜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①__ ②__ ③___。
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 ______ 的作品,整幅作品可分为三段内容,第一段为______,第二段为______,第三段为____,其中____为整幅作品的中心和高潮。
作品采用的是______透视。
4、元代最有代表性的四个山水画家分别是、、、。
5、我国的四大石窟是指、、、。
6、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册页扇面等多种。
7、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位画家是、、,他们的代表性分别是、、。
8、中国的古典园林的苏州四大园林是指、、狮子林、网师网。
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______、______、、轩、舫、桥等。
9、《加菜义民》是 ______国雕塑家__ 的作品,他另外的代表作有 ______ 。
11、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师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也重视。
要确立,倡导师生间的。
12、巴黎圣母院位于______国,是典型的______ 建筑。
悉尼歌剧院则是国家的建筑,它的造型如。
13、雕塑以其不同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雕与雕。
的作品《大卫》是一件雕作品。
二、连线题(每题1分,总计10分)《西斯廷圣母》卢梭《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拉斐尔《冬猎》东山魁夷《热带飓风与虎》勃鲁盖尔《旱春之路》列宾《簪花仕女图》韩干《照夜日图》周昉《芙蓉锦鸡图》赵佶《黄河逆流》李可染《浅塘渡牛图》马远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谈谈对“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认识2.分析东汉《击鼓说唱俑》的艺术特色。
3.以《故宫》为代表说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4.说说中国龙的造型各个部分具有哪些动物的特点,并说说龙在历史演变中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七月教招资料之2012年教师招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2012年教师招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编1: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B)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A: 人民的利益B: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C: 党的利益D: 国家的利益2:不属于家长制管理方式特征的是:(D)A: 终身制B: 组织内部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中C: 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D: 有明确的分工和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CD)A: 自然规律是由客观物质力量决定的,社会规律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决定的B: 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C: 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D: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它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4: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
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
这句话表明:(D)A: 追加资本来源于资本家的劳动积累B: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C: 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D: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A: 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B: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C: 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D: 资本各部分的流通速度不同6:资本家竞相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B)A: 降低劳动力价值B: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 求得绝对剩余价值D: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7: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是:(ABC)A: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 中国共产党要切实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8:在下列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BCD)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 政治法律制度C: 国家政权D: 社会意识形态9:“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2012年山东省德州市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试卷(精选

2012年山东省德州市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试卷(精选)(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论语》B.《孟子》C.《大学》D.《学记》正确答案:D解析: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学记》。
2.班级授课制是( )首先提出来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巴班斯基正确答案:C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先提出来的。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表明孔子强调( )。
A.因材施教B.知行统一C.学思结合D.启发教学正确答案:C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表明孔子强调学思结合的思想。
4.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
A.自学法B.读书指导法C.练习法D.参观法正确答案:B解析: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
5.“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正确答案:D解析:“儿童中心主义”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儿童为中心,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违背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6.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及《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这些观点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答案:A解析:“产婆术”体现了苏格拉底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诱导的时机。
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一、填空: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C)。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A)。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D)。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D)。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B)。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C)。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B)。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C)。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1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B)。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11、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D)。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12、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A)。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1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下面哪种儿童发展观的观点(A)。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教育论 1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来的?(D)。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5、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C)。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二、多选题 1、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ABCD)。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的困难,我们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中哪些手段来查找困难的症结(ABC)。 A、智力测验 B、阅读测验 C、与此相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 D、心理辅导 3、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ACDE)。 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4、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BCDE)。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5、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ABCE)。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6、下列因素属于学习环境的设置的有(ABCD)。 A、流通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 C、空间范围 D、室内布置 7、如何做关系图(ABCD)。 A、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B、找出次要的观点或支持主要观点的部分 C、标出这些部分,并将次要的观点和主要的观点联系起来 D、一般从左向右展开,用箭头连接各步 8、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ABC)。 A、”六三”学制 B、”五四”学制 C、”九年一贯制” D、”四二”学制E、”六年制” 9、义务教育中,以下各方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ABCD)。 A、儿童 B、国家 C、家庭 D、社会 E、企业 10、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ABCD)。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三、名词解释 1、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3、检验假设: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 4、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简答题 1、简述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有:(1)教材分为小步子;(2)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3)反应后有即刻反馈;(4)尽量低的错误率;(5)教学允许学生自定步调。 2、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1)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前提。(2)了解学生。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3)问题情景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3、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基本性质,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1)普及性。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因此,小学课程应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 (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 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可接受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4、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5、《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这规定了《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发展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一般指普通中小学教育,它是一个奠定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第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论述题 1、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论述教师应如何正确评价和对待学生的考试分数。 (1)用考试分数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首先,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量化评定方式,但在很多时候其客观性和准确性不一定优于其他评定方式;其次,考试分数可以大致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于教师评估教学效果、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学校和家长过分强调用分数来评判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动机,形成低水平的自我评价。 (2)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考试分数。首先,教师对各科分数的统计处理不应仅使用原始分数,应结合标准分数以求对学生成绩的相对位置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其次,要兼顾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运用,不能单纯以学生的名次作为评定学业成绩的唯一指标;再次,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报告要有充分的信息来源,不能仅仅以考试分数为依据;最后,教师在报告学生的学习结果时,必须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考试分数通常不具有绝对价值,只具有相对意义。 2、试述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特点与教育。 小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儿童入学标志着由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第一,感知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儿童入小学时感知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可以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简单的观察。 第二,注意力的发展与教育: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发展中一般已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听讲、读写、计算等学习活动。但他们的注意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比重较大,注意的情绪色彩很明显。 第三,记忆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由无意记忆为主发展为以有意注意为主。 (2)由机械记忆为主向增强理解记忆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小学生的记忆优势还在机械记忆方面。 (3)由对形象事物识记为主,向增强对抽象内容识记能力的发展。 第四,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教育: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突出表现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以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等良好思维品质需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