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模块综合测评苏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苏教版选修一章末综合测评1 Word版含解析 (2)

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对无菌操作转接培养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②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棉塞③打开棉塞的试管口通过火焰④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蘸取一环菌液转移到一装有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⑤将试管口塞上棉塞⑥接种环进行灭菌A.①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解析】在无菌操作转接培养物的过程中,刚开始应灼烧接种环进行灭菌,在操作过程中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转接完成后还应对接种环进行灭菌,以防止培养物扩散到环境中。
【答案】 C2.在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较多。
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①加抗生素②不加抗生素③加氮素④不加氮素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37 ℃恒温箱中培养⑧28~30 ℃温度下培养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④⑤⑧D.①④⑥⑦【解析】自生固氮菌有固氮功能,因此培养基中不需要加氮素;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因此,不能加抗生素;自生固氮菌是异养型的,应加葡萄糖;其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28~30 ℃。
【答案】 C3.关于用涂布平板法培养和计数土壤中仅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实验,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A.需制备系列浓度梯度的土壤悬液B.所选用的培养基中,尿素为唯一氮源C.接种时从浓度最低的土壤悬液开始,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D.涂布平板上形成的每个菌落,都是由样品中的单个个体形成的【解析】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个体,长成的菌落,也有可能来源于样品中的2~3个或更多个个体。
【答案】 D4.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的细菌数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
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导学号:67850020】A.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B.利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能分解石油的细菌C.采用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D.称取土壤和稀释土壤溶液时应在火焰旁操作【解析】平板划线法能对细菌分离纯化但不能计数,通常将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浸出液稀释后,采用涂布平板法分离分解石油的细菌菌种,并对菌种进行计数;筛选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只能利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称取土壤和稀释土壤溶液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在火焰旁操作。
2019学年高二苏教版选修1章末综合测评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高二苏教版选修1章末综合测评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日常生活中,长时间存放的剩菜一般不可食用,其原因是剩菜中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变成致癌物质( )A. 硝酸盐________B. 硝酸铵C. 亚硝胺________D. 氨2.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缺乏时不会出现的是( )A. 创口溃疡不易愈合B. 皮下组织、黏膜等处易出血C. 表面伤口流血不止,即血友病D.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3. 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需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B. 腌制腐乳的卤汤应含有适当浓度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C. 用自然菌种发酵酿酒时,需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高压灭菌D.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加盐时,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4.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可以不用专门接种B. 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 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过程中所需温度最高的是果醋的制作D. 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5. 下列实验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装置甲可用于果酒制作,装置乙不能用于果酒制作B. 装置乙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C. 装置乙中设置出料口是用于取样D. 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6. 下列关于检验发酵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泡菜中维生素C是强氧化剂,可将蓝色的2,6二氯靛酚溶液氧化为无色B. 检验醋酸产生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C. 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测定D. 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7. 如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①、②、③、④表示它们制作的相同之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B. ②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C. ③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有氧环境D. ④表示三者制作过程的温度相同8. 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选修一模块综合测评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的用量【解析】果醋发酵利用的醋酸菌为原核生物,不含有线粒体;制作果醋不仅需要比果酒制作温度较高的环境,还需要氧气;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盐的用量。
【答案】 C2.下面两图是某研究人员研究甘蓝自然乳酸发酵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pH的变化曲线。
图中各曲线代表的是()A.①硝酸盐②亚硝酸盐③亚硝酸盐④pHB.①亚硝酸盐②硝酸盐③亚硝酸盐④pHC.①硝酸盐②亚硝酸盐③pH④亚硝酸盐D.①亚硝酸盐②硝酸盐③pH④亚硝酸盐【解析】植物体内含有的硝酸盐,在发酵初期,具有还原能力的大肠杆菌等杂菌,能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随着乳酸菌产生乳酸量的不断增加,环境pH不断下降,杂菌生长受到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减少,约在pH为4.0左右时,亚硝酸盐已达到最大积累量,尔后,随着pH降低,亚硝酸盐迅速分解。
【答案】 C3.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分解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相同的B.在纤维素分解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只需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即可正常生长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D.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而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物质的能力往往不足【解析】纤维素分解菌与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不同,因此所利用的碳源不同;任何微生物都不能合成所必需的全部物质;培养基的浓度影响细胞的渗透作用,与细胞代谢有关。
【答案】 D4.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涂布平板法只能分离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解析】用涂布平板法可以分离微生物也可以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接种划线可以将聚集的菌种分散,最后得到单个细胞,经过培养可以得到单个菌落;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开始亚硝酸盐含量增加,10 d后含量开始下降。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选修1第1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一般都发生改变B. 植物细胞只要在离体状态下即可表现出全能性C. 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都是获得完整的植株D.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成分有水、无机盐、糖、维生素、有机添加物和相关激素【答案】D【解析】解 A、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一般不会发生改变 A错误B、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有离体、一定的营养条件、无菌、适宜的外界环境等 B错误C 、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不一定是获得完整的植株也可能是获得细胞代谢产物 C错误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成分有水、无机盐、糖、维生素、有机添加物和相关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正确.故选 D.2.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以纯化大肠杆菌二者的共同点有()A. 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B. 接种后都需要进行湿热灭菌C. 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D. 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数【答案】C【解析】解 A.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针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A错误B.接种后不能再灭菌 B错误C.接种时要进行无菌操作因此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 C正确D.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而平板划线法不能 D错误故选 C3.下列有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断搅拌以免发生焦糊B. 灼烧、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等都属于无菌技术C. 统计样品中活菌数量时接种方法应采用平板划线法D. 用平板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答案】C【解析】A项琼脂属于多糖熔化时需要控制火力以免焦糊 A正确B项灭菌和消毒都属于无菌技术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B正确C项统计样品中活菌数量时接种方法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错误D项用平板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为防止水蒸气凝集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D正确故选C4.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A.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B. 以蛋白胨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C. 以牛肉膏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III试剂D.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人双缩脲试剂【答案】A【解析】解 A、尿素分解菌可以产生脲酶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与酚红指示剂反应后呈红色 A正确B、蛋白胨可以提供氮源适合多种微生物生存不适合筛选尿素分解菌二苯胺试剂可以用来检测DNA 不能检测尿素分解菌 B错误C 、牛肉膏可以提供氮源适合多种微生物生存不适合筛选尿素分解菌苏丹III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脂肪不能检测尿素分解菌 C错误D、双缩脲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不能检测尿素分解菌 D错误.故选 A.5.青霉素一般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作用利用滤纸条法可测定青霉素的抑菌情况方法如下将浸有青霉素溶液的滤纸条贴在土豆汁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垂直于滤纸条划线接种供试菌液抑菌情况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可分泌到培养基中B. 滤纸条周围已被抑制的区域不会再出现菌落C. 青霉素对大肠杆菌几乎不起作用推测大肠杆菌可能不属于革兰氏阳性菌D. 相对于枯草芽孢杆菌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答案】B【解析】解 A.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可分泌到培养基中 A正确B.青霉素一般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作用滤纸条周围已被抑制的区域可能会出现非革兰氏阳性菌等的菌落 B错误C.根据图中结果可知青霉素对大肠杆菌几乎不起作用由此可推测大肠杆菌可能不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C正确D.根据图中结果可知枯草芽孢杆菌的菌落范围大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说明相对于枯草芽孢杆菌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D正确故选 B6.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 \underset\cdot正\underset\cdot确的是()A. 接种前要了解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需用完全培养基接种菌液培育检测B. 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C.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刚果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 倒平板前加入刚果红的方法筛选出的菌落中不可能会有其他杂菌的混杂【答案】B【解析】A、检测培养基被污染的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A错误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 B正确C、尿素分解菌的氮源是尿素其他不能利用尿素的菌就不能生长所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可以选择尿素分解菌尿素分解菌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可以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C错误D、倒平板前加入刚果红培养过程中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 D错误故选B7.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有Ⅰ、Ⅱ途径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对外植体先后使用70%的酒精和1%的氯化汞溶液严格消毒B. 图中①过程细胞进行的分裂一定是有丝分裂C. 图中获得愈伤组织、脱毒苗和高产细胞群不需要更换培养基D. Ⅰ和Ⅱ途径均表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解析】对外植体先后使用70%的酒精和0.1%的氯化汞溶液严格消毒图中①过程表示脱分化细胞进行的分裂一定是有丝分裂图中获得愈伤组织不需要更换培养基但获得脱毒苗和高产细胞群需要更换培养基只有Ⅰ途径表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故选B8.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B. 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C. 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氮源D. 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被测试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答案】B【解析】解 A、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以便能从中选择出菌落数在30\sim 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A正确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一般不用活菌计数 B错误C 、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C正确D、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被测试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D正确.故选 B.9.下列物质中均属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的是()A. 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B. 抗生素、毒素、色素C. 多糖、核苷酸、维生素D. 激素、维生素、色素【答案】B【解析】解 A、氨基酸、维生素为微生物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属于初级代谢产物 A错误B、抗生素、毒素、色素不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属于次级代谢产物 B正确C 、多糖、核苷酸为微生物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属于初级代谢产物 C错误D、维生素为初级代谢产物 D错误.10.下列有关发酵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发酵工程采用连续培养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获得人类所需的产品B. 发酵所用的菌种多是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获得C. 发酵工程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生产人类所需的产品D. 发酵工程与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无关【答案】A【解析】解 A.发酵工程通常可以采用连续培养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获得人类所需的产品 A正确B.很多微生物是原核生物不能通过杂交育种获得菌种发酵所用的菌种多是通过人工诱变的方式获得 B错误C.发酵工程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生产人类所需的产品 C错误D.发酵工程与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密切相关 D错误故选 A11.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改造细胞的技术B. 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均属于定向改造生物的现代生物技术C. 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D. 可在细胞整体水平上获得细胞产品【答案】C【解析】解 A、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改造细胞的技术 A正确B、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均属于定向改造生物的现代生物技术 B正确C 、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而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增殖C错误D、细胞工程可在细胞整体水平上获得细胞产品 D正确.故选 C.12.漆酶属于木质降解酶类在环境修复、农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下图是分离、纯化和保存漆酶菌株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是分离产漆酶菌株的首选样品B. 筛选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漆酶的底物通过菌落特征挑出产漆酶的菌落C. 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D. 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菌株【答案】B【解析】解 A.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但不一定含有产漆酶的菌株 A错误B.筛选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漆酶的底物通过菌落特征挑出产漆酶的菌落从而获得漆酶菌株 B正确C.培养基应该先灭菌后分装到培养皿中 C错误D.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低温下长期保存菌株 D错误故选 B13.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红豆杉细胞中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不需要进行的是()A. 选取合适的外植体并要进行快速消毒B. 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蔗糖提供营养并维持渗透压C. 控制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诱导产生愈伤组织D. 选择适当的分化培养基培育红豆杉幼苗【答案】D【解析】外植体接种前需要将接种室、接种箱灭菌还要对外植体消毒 A正确蔗糖不仅提供碳源、提供营养并维持一定的渗透压 B正确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C正确从红豆杉细胞中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只需培养至愈伤组织阶段即可不需要培育红豆杉幼苗 D错误故选D14.下列关于花药培养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花药中的花粉在培养基上发育成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是随机的不受环境的影响B. 接种后的花药需要每天用日光灯照射12hC. 花药培养过程中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时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的形成需要光照D. 如果花药开裂释放出胚状体则一个花药将产生一个幼小植株【答案】C【解析】解 A.花药中的花粉在培养基上的营养物质和激素的作用下先后形成愈伤组织和胚状体 A错误B.接种后的花药在开始的脱分化阶段不需要光照 B错误C.花药培养过程中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时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具有了叶绿体)的形成需要光照 C正确D.如果花药开裂释放出胚状体则一个花药将产生2个幼小植株 D错误故选 C15.下列关于尿素分解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菌以尿素作为唯一的碳源B. 该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能合成并分泌蛋白酶C. 环境诱导该细菌产生了分解尿素的特性D. 尿素分解后的产物能使酚红指示剂变红【答案】D【解析】解 A.由于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所以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A错误B.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分解尿素的原因是能合成并分泌脲酶 B错误C.该细菌产生脲酶是受基因控制的而不是环境中的尿素诱导的 C错误D.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的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 pH升高所以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该细菌后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D正确故选 D16.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划线操作时完全打开皿盖划完立即盖上B. 在五个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和培养基进行灭菌C. 接种时不能划破培养基否则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D. 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菌落【答案】C【解析】A.划线时皿盖打开一条缝右手于火焰近处将接种环迅速伸人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 A错误B.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但培养基只是在接种前进行灭菌即可 B错误C.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否则不能分离得到单菌落 C正确D.在5个区域中只要有单个的微生物通过培养均可得到菌落 D错误故选 C17.在下列选项中没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A.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B.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C.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D. 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答案】C【解析】A.花药离体培养利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A不符合题意B.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的过程中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物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不符合题意C.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后植株经正常生长、发育就可获得多倍体植株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C符合题意D.“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形成过程番茄和马铃薯的体细胞融合成杂种细胞(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再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该过程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以下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A. 选择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的染色法需用1mol/L NaCl溶液处理15分钟B. 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并振荡培养1~2dC. 经稀释涂布培养后鉴定的过程需要用到鉴别培养基D. 为确定得到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答案】A【解析】解 A.若在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不需用1mol/LNaCl溶液洗去浮色 A错误B.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并振荡培养1~2d B正确C.经稀释涂布培养后鉴定的过程需要用到鉴别培养基 C正确D.为确定得到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D正确故选 A19.临时装片出现了气泡这主要是哪个操作步骤不符合要求()A. ③B. ①C. ④D. ⑤【答案】B【解析】解临时装片出现了气泡这主要是盖片一步不符合要求正确的做法是先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平稳放下盖玻片故选 B20.下列有关颜色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蓝绿色B.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 细菌分解尿素后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得加入的酚红指示剂变红D.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答案】A【解析】A、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A错误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B正确C、细菌分解尿素后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得加入的酚红指示剂变红 C正确D、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D正确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优良兰花品种首先将叶肉细胞通过细胞的脱分化过程培育出 ____________ 再分化形成试管苗细胞脱分化是指____________ 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____________21.(2)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____________ 繁殖种苗的速度快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____________21.(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要刺激培养细胞的伸长可使用____________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培养基中的用量要考虑组织____________【答案】(1)愈伤组织, 让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微生物的污染【解析】解(1)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优良兰花品种首先将叶肉细胞通过细胞的脱分化过程培育出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试管苗细胞脱分化是指让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微生物的污染【答案】(2)遗传特性, 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解析】(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遗传特性繁殖种苗的速度快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答案】(3)赤霉素, 内源激素的含量【解析】(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要刺激培养细胞的伸长可使用赤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培养基中的用量要考虑组织内源激素的含量22.(1)MS培养基由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_______组成也可将这些成分分别配成浓度为配方5-10倍的________ 用时稀释.22.(2)茎尖在70\% 乙醇中浸泡后.再放入________中浔泡最后在________中用无菌水清洗.切取茎尖接种于生芽培养基中培养获得X X称为________.22.(3)过程③的目的是使幼苗逐渐适应自然环境该过程中的湿度变化是().【答案】有机成分, 母液【解析】MS培养基由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组成也可将这些成分分别配成浓度为配方5-10倍的母液用时稀释.【答案】5% 次氯酸钠, 超净台, 丛壮苗【解析】茎尖在70\% 乙醇中浸泡后.再放入5\% 次氯酸钠中浔泡最后在超净台中用无菌水清洗.切取茎尖接种于生芽培养基中培养获得X X称为丛壮苗.【答案】D【解析】过程③的目的是使幼苗逐渐适应自然环境该过程中的湿度将逐渐降低.故选D.故答案为(1)有机成分母液(2)5\% 次氯酸钠超净台丛壮苗(3)D23.(1)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__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用________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菌落菌落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23.(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麦芽汁琼脂, 高压蒸汽, 由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解析】解(1)酵母菌喜欢糖因此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答案】(2)菌体快速增殖, 乙醇产生【解析】(2)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能够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答案】(3)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解析】(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这是由于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24.(1)过程①是把幼小的花药分离出来在无菌条件下放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配制该培养基时需要的物质应该有________ (至少答三种)24.(2)②表示花药在培养基所提供的特定条件下脱分化发生多次细胞分裂形成________的过程此过程中细胞进行分裂的方式是________24.(3)③表示诱导再分化出芽和根最后长成植株的过程长成的植株(不考虑核与核之间的融合)是________植株其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生产上无推广应用的价值若要使其结果可在移栽后在幼苗茎尖滴加适宜浓度的B物质通常用到的B物质是________ 除此方法外还可通过________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4.(4)过程②与过程③所用培养基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__的差异【答案】(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植物激素、琼脂等【解析】(1)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的物质应该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植物激素、琼脂等【答案】(2)愈伤组织,有丝分裂【解析】(2)②表示花药在培养基所提供的特定条件下脱分化发生多次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此过程中细胞进行分裂的方式是有丝分裂【答案】(3)单倍体,秋水仙素,低温【解析】(3)③表示诱导再分化出芽和根最后长成植株的过程长成的植株(不考虑核与核之间的融合)是单倍体植株诱导单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有秋水仙素处理和低温处理【答案】(4)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比【解析】(4)过程②与过程③所用培养基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比不同。
(完整版)苏教版试题试卷高中生物选修(1)综合检测试卷

高二生物选修(1)综合检测试卷姓名:考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应用()A.灼烧灭菌B.高压蒸汽灭菌C.干热灭菌D.煮沸灭菌2.对不同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正确的是()A.细菌培养时将PH调至酸性B.培养乳酸杆菌时在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维生素C.霉菌培养时将PH调至中性或微酸性D.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环境条件3.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4.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5.生活在反刍动物胃内的纤维素分解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A.自养需氧型 B.异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自养厌氧型6.当先使用细胞分裂素 , 后使用生长素时 , 实验结果是 ( ) 。
A. 有利于细胞分裂 , 但细胞不分化B. 细胞既分裂又分化C. 分化频率提高D. 有利于细胞分化 , 但不分裂7.下列描述中,属于改变物种遗传性状的最根本的途径是()A.胚胎移植 B.基因导入 C.克隆 D.组织培养8.在制作馒头时,可采用小苏打或者通过酵母菌发酵的方法使馒头松软,请问这两种方法中,馒头中的营养和所含有的能量情况相比较最可能的是()A.后者所含营养丰富、能量少 B.后者所含营养单一、能量少C.前者所含营养丰富、能量多 D.两者所含营养和能量相同9.酿酒用的酵母菌既可进行有性生殖,又可进行也芽生殖,二者相比,前者特有的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不可遗传的变异10.毛霉的代谢类型是()A.自养需氧型 B.异养需氧型 C.异养厌氧型 D.异养兼性厌氧型11.要破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要用到的物质是()A.果胶酶 B.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钙12. 水果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的字样,引起盖子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B.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C2H5OHC.乳酸菌呼吸,产生 CO2和 C3H6O3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 H2O13. 在实验条件下,测试某种恒温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E)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图中哪一曲线能正确表示其结果()14.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污染物是很有前途的,如将大肠杆菌得到的三酯磷酸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于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不需要适宜的()A.温度 B.酸碱度 C.水分 D.营养15.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
高中生物 第3章 酶的应用技术实践章末综合测评 苏教版选修1(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酶的应用技术实践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酶的应用技术实践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酶的应用技术实践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3章酶的应用技术实践章末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关于酶的活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的数量越多,活性就越高B.酶的活性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来表示C.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D.在适宜的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解析】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有序地进行,酶的活性是指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能力,和酶的数量无关.【答案】A2.下列关于果胶酶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解水果细胞壁中的果胶,从而瓦解细胞壁B.可催化果胶分解,使果汁变清C.分解水果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果胶D.可使果汁榨取变得容易,提高出汁率【解析】果胶酶可将果胶分解为半乳糖醛酸,从而使果汁榨取的时候比较容易,并使果汁变清。
要分解纤维素,需要纤维素酶。
【答案】C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时,需将底物和酶分别在相同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B.低温和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是相同的,而过酸和过碱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不同的C.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实验中,应严格控制酶的作用时间,待酶作用完后立即煮沸使其失活D.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解析】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适宜温度条件下酶活性可以恢复;高温、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变性失活,且酶活性不能恢复。
高中生物 模块综合检测 苏教版选修1(1)

模块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3·江苏高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解析】解答本题时需注意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与适宜温度等知识。
18~25 ℃适合酵母菌发酵,醋酸菌为嗜温菌,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是30~35 ℃,高于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A项错误;实验中应先进行果酒发酵,再进行果醋发酵,B项错误;人工接种的菌种品质更好,且不容易存在杂菌污染,故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C项错误;适当增加接种量可缩短达到一定数量菌种所需的时间,并且在与其他杂菌的竞争中能够占优势,故能够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D项正确。
【答案】 D2.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B.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解析】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答案】 A3.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水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水D.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解析】选择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高中生物章末测评4苏教版选修1

章末综合测评(四)(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电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B. 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C. 蛋白质在醋酸纤维薄膜上的移动速度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D. 电泳后需经染色、漂洗和脱色,才可长期保存C [蛋白质在醋酸纤维薄膜上的移动速度,与它所带电荷的多少、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和形状等因素有关。
]2 •细胞破碎后,各种蛋白质就会释放出来,再根据蛋白质的不同特性进行提取。
下列关于蛋白质抽提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酸性蛋白质可用稀碱性溶液抽提B. 水溶性蛋白质可用透析液(中性缓冲液)抽提C. 脂溶性蛋白质可用有机溶剂抽提D. 碱性蛋白质可用强酸性溶液抽提D [抽提蛋白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加入不同的试剂后,使蛋白质溶于试剂中而将其抽提出来。
强酸、强碱都会使蛋白质变性而沉淀。
]3 .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油,是因为玫瑰油()A. 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B. 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C. 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D. 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不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A [玫瑰油的化学特性与提取方法密切相关。
它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4.下列是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所选取的原料、相应精油的名称及适宜的提取方法的对应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A [ 蒸馏法一般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薰衣草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压榨法一般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的提取;萃取法适用范围较广。
]5 .“X基因”是DNA分子上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若要用PCR技术特异性地拷贝“X基因”,需在PCR反应中加入两种引物,两种引物及其与模板链的结合位置如图1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的用量【解析】果醋发酵利用的醋酸菌为原核生物,不含有线粒体;制作果醋不仅需要比果酒制作温度较高的环境,还需要氧气;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盐的用量。
【答案】 C2.下面两图是某研究人员研究甘蓝自然乳酸发酵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pH的变化曲线。
图中各曲线代表的是( )A.①硝酸盐②亚硝酸盐③亚硝酸盐④pHB.①亚硝酸盐②硝酸盐③亚硝酸盐④pHC.①硝酸盐②亚硝酸盐③pH④亚硝酸盐D.①亚硝酸盐②硝酸盐③pH④亚硝酸盐【解析】植物体内含有的硝酸盐,在发酵初期,具有还原能力的大肠杆菌等杂菌,能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随着乳酸菌产生乳酸量的不断增加,环境pH不断下降,杂菌生长受到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减少,约在pH为4.0左右时,亚硝酸盐已达到最大积累量,尔后,随着pH降低,亚硝酸盐迅速分解。
【答案】 C3.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分解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相同的B.在纤维素分解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只需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即可正常生长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D.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而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物质的能力往往不足【解析】纤维素分解菌与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不同,因此所利用的碳源不同;任何微生物都不能合成所必需的全部物质;培养基的浓度影响细胞的渗透作用,与细胞代谢有关。
【答案】 D4.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涂布平板法只能分离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解析】用涂布平板法可以分离微生物也可以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接种划线可以将聚集的菌种分散,最后得到单个细胞,经过培养可以得到单个菌落;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开始亚硝酸盐含量增加,10 d 后含量开始下降。
【答案】 A5.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提取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67850065】①提取植物芳香油都必须用蒸馏法②水蒸气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③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④萃取法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适用于提取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如玫瑰精油、薄荷油等。
萃取法原理是植物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只要把溶剂蒸发出来,就可获得纯净的植物芳香油,适用范围较广。
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适用于易焦糊原料的提取,如柑橘、柠檬等。
【答案】 B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家从70~80 ℃热泉中分离得到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B.统计某一稀释度的5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M4、M5,以M3作为该样品菌落数的估计值C.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D.同其他环境中的生物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解析】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每个稀释度至少取3个平板,为了提高准确度,应求其平均值。
【答案】 B7.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现代生物技术中一种常见的技术。
下列关于物质提取、纯化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果胶酶的原理是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B.使用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C.电泳法是利用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和数量以及样品分子大小不同,产生的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D.离心法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不同大小的分子离心时沉降速度不同【解析】透析的原理是小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利用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答案】 B8.下列操作过程中需要利用水浴加热的一组是( )①胡萝卜素的萃取②橘皮芳香油的提取③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④DNA的鉴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提取胡萝卜素时,用水浴加热可以避免发生燃烧或爆炸等事故;含DNA的丝状物与二苯胺混合后,为了使两者充分反应,需要用沸水浴加热;橘皮芳香油用压榨法提取,亚硝酸盐含量用比色法测定,这两个实验都不用水浴加热。
【答案】 D二、非选择题(共60分)9.(15分)用基因工程技术从分离、提纯的圆褐固氮菌中获取固氮基因,然后进行PCR 扩增。
表1和表2分别表示用PCR扩增固氮基因的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
表1(1)从表1和表2中可得出,PCR技术与DNA复制相比较,主要区别之一是________。
此外,从反应条件看,所使用的DNA聚合酶应具有________的特点。
每次循环都需要2种引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对固氮基因产物的生产研究中,需要从复杂的细胞混合物中提取、分离高纯度的蛋白质。
下图表示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实验涉及的相关原理。
甲乙①图甲表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的过程。
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最先出现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所示实验模拟电泳现象,U型管左侧的颜色逐渐变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PCR技术与生物体内DNA复制相比,不需要ATP、解旋酶、但是需要加入两种引物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2)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所以最先从色谱柱内洗脱出来。
带电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Fe(OH)3胶体带正电荷,所以向阴极移动。
【答案】(1)不需要ATP(或需要加入引物、或不需要解旋酶等) 耐高温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2)①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从凝胶颗粒之间的间隙穿过凝胶柱,路程短,移动速度较快,最先洗脱出来②Fe(OH)3胶体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10.(12分)某同学用不同种类的洗衣粉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导学号:67850066】实验一:(1)(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复合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是否存在差异。
实验设计如下:(4)修改后的实验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一中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
可以探究同一温度下不同种类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比较;也可探究不同温度对同一种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
(2)根据单因子变量实验原则,可以得出结论:相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力比普通洗衣粉高;使用加酶洗衣粉的适宜温度为45℃左右。
(3)探究复合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变量应为复合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
(4)复合酶洗衣粉中的酶具有高效性,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5)酶具有高效性且易分解,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1)不同洗衣粉在不同温度下的去污力的变化(2)相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力比普通洗衣粉高使用加酶洗衣粉的适宜温度为45 ℃左右(合理即可)(3)对照组设计错误,应设计复合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作为对照(4)使用复合酶洗衣粉的去污程度大于普通洗衣粉的去污程度(5)酶具高效性且可被分解,避免水体富营养化11.(15分)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形状、结构不同,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不同,以及在盐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可以利用以上的不同对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请回答以下问题:(1)分子大小:对于分子大小方面有一定差别的蛋白质可采用密度梯度离心、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将它们分开。
(2)形状:对两种相同质量的蛋白质而言,________形蛋白质具有较小的有效半径,在通过膜、凝胶过滤或电泳凝胶中的小孔运动时,遇到的摩擦力小,从而也能达到分离蛋白质的目的。
(3)溶解度:蛋白质具有盐溶和________现象,根据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________不同,通过控制____________可分离析出蛋白质;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很大不同,从基本不溶(<10 μg/mL)直至极易溶解(>300 μg/mL)不等,故可分离蛋白质。
(4)电荷:蛋白质净电荷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可用________的方法将其分离;或者改变蛋白质混合物溶液中的盐离子浓度、pH和(阴、阳)离子交换填料,不同蛋白质对不同的离子交换填料的吸附容量不同,蛋白质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分离。
(5)稳定性:多数蛋白质加热到94 ℃时会因变性而沉淀,利用这一性质,可容易地将一种经这样加热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蛋白质从大部分其他蛋白质中分离开;也可用蛋白酶处理上清液,消化杂蛋白,留下某些________________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