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无茵操作技术实践 第二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案 苏教版选修1.doc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1《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1《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

1 / 6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1《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来设计。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与当前生物技术热点和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所以本节课应重视学生理解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知识作为本节课的理论基础,将科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并通过设置一些相互衔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相关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生物学素养。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3)专题2“细胞工程”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是教学的难点。 2、学情分析 虽然必修模块中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和单倍体育种等方面的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相关的实验技术难度较高、过程抽象,这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结合多媒体手段,采用创设情境、层层设疑、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主构建,并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细胞的全能性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难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简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方法和应用; 2.能力目标 在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根据生物工程内容的特点,从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层面进行构建,具体指导以技术操作流程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分析操作的原理(科学),分析应用(社会、环境)与技术的联系。 虽然本节课涉及的生物技术,在现有实验条件下无法完成,但是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图片资料,也可以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另外,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并围绕提供的资料开展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获取知2 / 6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3课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版选修1(new)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3课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版选修1(new)

第3课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学习导航] 1。

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了解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3.举例说出激素及其对脱分化、再分化的作用。

[重难点击] 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

含义: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诱导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等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

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个体细胞都携带来自受精卵的完整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3。

过程4。

激素与愈伤组织的再分化(1)愈伤组织的细胞是一种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

(2)脱分化: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3)再分化:在一定条件下继续培养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又可以重新诱导根、芽等器官的分化。

(4)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生长、细胞分裂、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激素。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对分化结果的影响使用的量实验结果用量相当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根的形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芽的形成5。

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种类(1)大量元素贮备液: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有N、P、S、K、Ca、Mg.(2)微量元素贮备液: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有Fe、Mn、B、Zn、Cu、Mo、Cl、Ni、I、Co.(3)铁盐贮备液:是由FeSO4·7H2O和Na2·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配制而成。

(4)有机物贮备液:其中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B6、维生素B1。

6.贮备液的贮藏备用:分别用玻璃瓶贮存配制好的MS培养基贮备液,并贴上标签,注明编号、配制倍数、日期等,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备用。

1。

完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图并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全能性?答案因为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中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

(2)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哪些条件?答案①离体条件;②充足的营养条件;③恰当的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④适宜的环境条件;⑤无菌条件。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修1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复习(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修1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复习(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修1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复习(教案)复习要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2. 菊花组织培养过程3. 月季的花药培养4.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的比较复习过程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知识点讲解】(一)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高度分化的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条件(1)离体状态。

(2)营养物质:有机营养、无机营养。

(3)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4)无菌、适宜的外界条件。

2.基本过程 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试管苗――→移栽植物体3.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1)培养材料①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

②同一种植物材料,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对培养也有影响。

幼龄、保存时间短的植物材料容易培养成功。

(2)无菌条件培养基上有细菌等微生物存在时,它们比植物细胞生长、繁殖得更快,而且它们会产生毒素,使培养的植物细胞很快中毒死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

4.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使用先后顺序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关系(2)下图为利用体细胞诱变育种技术获得抗除草剂白三叶草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γ射线↓照射白三叶草组织细胞――→①愈伤组织――→②胚状体―→白三叶草幼苗――→③抗除草剂白三叶草A.该育种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过程①和②所涉及的培养基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比例不同C.白三叶草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细胞中DNA 和RNA 种类相同D.过程③通常采用的筛选方法是向白三叶草幼苗喷洒除草剂【答案】C【解析】诱变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过程①和②所得到的产物不同,因此培养基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比例不同。

白三叶草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细胞中DNA 相同,但RNA 种类不完全相同。

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教案
课时安排:2节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
3. 能够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教学内容:
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意义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
3. 实验操作:植物叶片组织培养
教学步骤:
第一节课
1. 先从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意义入手,向学生讲解培养的植物组织可以用于植物繁殖、病毒检测等用途。

2. 继续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包括组织的选择、培养基的配制、培养条件等。

3. 分发实验操作材料,让学生先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课
1.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植物叶片组织培养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观察到的变化。

3. 老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讲解和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教学评价:
1. 利用实验结果和学生的记录,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的及时反馈。

2. 通过实验结果和学生的总结,评价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
1. 可以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比如幼苗扦插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等。

2. 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中生物 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中生物 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二生物选修一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记住培养基的种类、配制过程、接种的工具、常用接种方法,微生物的分离及培养方法,植物组织培养原理及方法、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掌握基本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复习训练教具使用:共案部分个案部分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本章基础知识回顾,形成知识网络。

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学生完成本章基础知识回顾,形成知识网络。

课中:对上节课存在问题进行归纳。

本节学习目标是记住培养基的种类、配制过程、接种的工具、常用接种方法,微生物的分离及培养方法,植物组织培养原理及方法、过程。

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网络。

布置课堂检测。

学生讨论上节存在问题。

学生展示本章基础知识网络。

学生课堂训练。

课后:布置课外作业及下一节预习提纲。

(见导学案)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及下一节预习。

板书设计教学札记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总第课时导学案课题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总复习使用时间:编制人:一、学习目标:记住培养基的种类、配制过程、接种的工具、常用接种方法,微生物的分离及培养方法,植物组织培养原理及方法、过程。

二、知识构成:根据学习目标总结本章知识点。

三、学法和自检:1.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液和无土栽培时所用的培养液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 )A.必须含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B.必须含有机物C.浓度必须小于细胞液浓度 D.不一定含有植物激素2.人工种子的培育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是 ( )A.有性杂交 B.植物体细胞杂交 C.植物组织培养 D .细胞全能性3.植物学家将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分离出来,将单个细胞放入特定培养基中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最重要的原因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特化 C.细胞分化 D.细胞增殖4.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B.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的是细胞全能性 D.非离体植物细胞能够表现全能性5.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是指 ( )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B.未成熟的种子经过处理培育出幼苗的过程C.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D.取植物白g枝芽培育成一株新植物的过程6.用以下四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一个亲本的方法是 ( ) A.细胞核移植 B .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组织培养7.下面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无定形的薄壁细胞 B.叶肉细胞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C.融合植物叶肉细胞时,应先去掉细胞膜 D.叶肉细胞未离体培养时就可以表现出全能性8.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一种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S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 B.MS培养基不含碳源C.MS培养基中所有成分均需高压蒸汽灭菌 D.MS培养基pH为7.O9.下列植物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 ( )A.形成层细胞 B.韧皮部细胞 C.木质部细胞 D.叶肉细胞10.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回答问题。

2019-2020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1单元 第2章 第2节 植物组织培养

2019-2020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1单元 第2章 第2节 植物组织培养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1.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含义。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重点)3.说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难点)知识点一|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含义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形成完整植物体的遗传潜能。

(2)物质基础植物体的全部体细胞都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3)现实表现①在植物体内,细胞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②原因: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体现全能性的必需条件①脱离原来组织器官的束缚,成为游离状态。

②一定的营养条件和植物激素的诱导。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①培养对象:外植体(即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②条件:a.无菌,b.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c.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③结果:形成完整植株。

④核心: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过程[合作探讨]探讨1:植物的种子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是否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为什么?提示:没有,因为种子中的胚已完成了早期发育,相当于新植物体的幼体,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相当于植物的长大。

探讨2:美国科学家将分离得到的成熟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由单个细胞发育成了完整植株,培养过程如下图所示。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探讨3:在菊花的组织培养操作完成了3~4天后,观察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发现有的瓶内外植体正常生长,有的瓶内外植体死亡,你认为外植体死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提示:接种时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培养过程中保持温度、pH 的适宜,但没有及时调整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比例。

[思维升华]1.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所需条件(1)体细胞未表现全能性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条件:(1)无菌: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是避免微生物的污染,所有实验用具要严格灭菌,接种过程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1.1《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1) 苏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1.1《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1) 苏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1.1《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1)苏教版选修1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1、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五大类。

2、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的来源及功能。

(二)培养基的种类及配制原则(三)无菌技术1、无菌技术的内容(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3)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不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4)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2、消毒方法(1)煮沸消毒法:如在100℃煮沸5~6min。

(2)化学药剂消毒法: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

3、灭菌方法(1)灼烧灭菌。

(2)干热灭菌。

(3)高压蒸汽灭菌。

(四)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计算根据配方比例,计算配制一定量的培养基所需各种成分的用量。

2、称量3、溶化4、灭菌5、倒平板思考: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五)纯化大肠杆菌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即菌落。

思考:(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个菌落。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019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课件:13.1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2019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课件:13.1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第13单元
第1讲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25-
4.(2017江苏)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 严重危害。小明同学准备依据下图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的活性污 泥中分离筛选酚降解高效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酚降解菌富集培养基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 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 。
第13单元
第1讲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26-
(3)下图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 (填图中序号)区域更 易获得单菌落。
(4)采用比色测定法(使用苯酚显色剂)检测降解后的废水中苯酚 残留量。先制作系列浓度梯度并进行显色反应,下表中1~5号比色 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 。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22-
3.(2016全国Ⅰ理综)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 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 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②制作无菌平板; 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 上菌落的平均数。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2.培养基的种类和用途
-12-
第13单元
第1讲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13-
第13单元
第1讲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3.三种常用灭菌方法的比较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无茵操作技术实践 第二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案 苏教版选修1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重难点) 2.了解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配制方法。(重点) 3.举例说出使用的激素及其对脱分化、再分化的作用。(难点) 植 物 组 织 培 养 及 过 程

1.植物组织培养 (1)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诱导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等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个体细胞都携带来自受精卵的完整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1)脱分化:由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2)再分化:在一定条件下继续培养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可以重新诱导根、芽等器官的分化。

[合作探讨] 探讨1: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组成一定相同吗? 提示:不一定相同,如取的是花粉,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获得的愈伤组织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与体细胞形成的愈伤组织基因组成不同。 探讨2: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相比,MS培养基的配方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提示: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而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主要包括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探讨3:马铃薯长期种植,产量会降低而且易感染病毒,要想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应该怎样培育无病毒的马铃薯? 提示: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只有根尖和茎尖中几乎无病毒,因此可利用马铃薯的茎尖或根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无病毒的马铃薯植株。 [思维升华] 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根、芽或胚状体―→新个体。 (1)愈伤组织与根尖分生组织的异同: 组织 类型 细胞 来源 细胞 形态 细胞 结构 细胞 排列 细胞 去向 根尖 分生 组织 受精卵 正方形 无液泡 紧密 分化成 多种细 胞组织

愈伤 组织 高度分 化细胞 无定形 高度 液泡化 疏松 再分化 成新个

体 相同点 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与再分化的比较: 过程 特点 条件

脱分化 外植体成为愈伤组织 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团 离体、营养物质、植

物激素、其他适宜条件 再分化

由愈伤组织成为幼苗或胚状体结构 有根、芽或有生根发

芽的能力 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用顺序和比例的比较 (1)使用顺序的比较 使用顺序 实验结果 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 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 分化频率提高

(2)使用比例的比较 使用的量及比例 实验结果 比例适中 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根的形成 生长素

1.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会影响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激素用量的比例影响实验结果 B.两种激素使用的先后顺序影响实验结果 C.两种激素使用的浓度影响实验结果 D.以上说法全部正确 【解析】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不同,其浓度、用量比例、使用先后顺序都会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答案】 D 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组成相同 【解析】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部位的细胞,其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花药中的配子,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染色体数量减半、基因重组等因素都导致与一般的体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不同。 【答案】 D 3.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导学号:67850014】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内 【解析】 植物细胞只有脱离母体才能不受母体的影响,而自身又无法制造营养,所以还需要给予适宜的营养以及外界条件,这样植物细胞才能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 C 天 竺 葵 的 组 织 培 养 一、组织培养 1.准备 实验器材和药品。 2.配制 配制MS培养基。分别向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所需的植物激素,配制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培养基、诱导分化芽的培养基、诱导生根的培养基。将添加植物激素后的培养基搅拌均匀,再次定容并调节pH。 3.灭菌 将培养基于121 ℃温度下湿热灭菌20 min。灭菌彻底的培养基用于天竺葵的组织培养。 4.取材与接种 (1)植物组织培养的各项操作均需在无菌室中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2)取天竺葵幼嫩的叶,流水冲净后,消毒并切成约0.5 cm2的小块。 (3)接种于已经配制好的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培养基上,做好标记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5.观察与记录 每天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其变化情况。 6.转接培养 将增长至一定体积的愈伤组织转接到诱导分化芽的培养基上,在15~25 ℃、光照强度为1_000~2000_lx的光照培养箱内继续培养。分化出幼芽后,再转接至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生根后,将试管苗先炼苗,再移栽于大田中。 二、露地栽培 1.一般要经过炼苗驯化的原因 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植株特点是非常嫩弱,所处的环境是恒温、高湿、弱光、无菌和有完全营养的条件,植株表面没有蜡质和角质层等保护组织,气孔没有关闭功能,有叶绿体但光合能力差。 2.炼苗驯化的步骤 培育壮苗―→洗净琼脂培养基―→选用合适的移植基质―→移栽后的条件控制

[合作探讨] 探讨1:外植体为什么要经过消毒才能接种? 提示:外植体上残留的杂菌会和外植体争夺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并且产生大量对外植体有害的物质,导致外植体死亡,所以要先消毒再接种。 探讨2:在进行天竺葵培养时,需更换培养基吗?若需要,需更换几次? 提示:需要,三次。 [思维升华] 1.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1)内因:外植体的选取。 ①不同植物的组织培养难度不同。 ②对于同一种植物材料,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生长旺盛的嫩枝生理状况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2)外因 营养:矿质元素和有机物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环境条件:温度、pH、光照等 2.无菌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关键 (1)严格的无菌操作: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所以对培养条件的要求高。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同样适合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如一些细菌、真菌的生长。而培养物一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就会导致实验前功尽弃,因此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2)无菌技术包括对培养基、器械和植物材料(外植体)的灭菌消毒。对培养材料进行表面消毒时,一方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另一方面要考虑植物材料的耐受性。 (3)妥善处理被污染的培养物:一旦发现培养材料被污染,特别是真菌污染,一定要先灭菌然后再打开清洗。 (4)有毒物质用后要妥善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特别提醒】 对所培养的植物材料也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 3.造成培养物污染的原因与处理 污染种类 细菌污染 真菌污染

污染原因 可能是由操作人员造成的,如未戴口罩、接种时说话、手未消毒或器械灭菌不彻底等 可能是由植物材料消毒不当引起的

处理措施 将被污染的培养瓶统一放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再打开培养瓶进行清洗

1.下列哪组符合天竺葵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 A.制备MS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栽培 B.制备MS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栽培→移栽 C.制备MS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栽培→培养→移栽 D.制备MS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移栽→培养→栽培 【解析】 移栽是指将培养基上培养的幼苗长壮后移栽到土壤中,栽培是对移栽后的幼苗进行精细管理培养的过程,应先移栽后栽培。 【答案】 A 2.下图是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内的培养基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促进植物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营养物质包括________和小分子有机物;植物激素包括细胞分裂素和________两类。 (2)此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阶段和B阶段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主要是______,B阶段除了细胞分裂外,还进行细胞________。 (3)此过程要无菌操作,主要是指对________进行灭菌。B阶段需要光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苗的根细胞中没有叶绿素,而叶的叶肉细胞中具有叶绿素,这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5)将胡萝卜韧皮部组织块接种到培养基上时,为防止杂菌污染,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植物组织培养使用的培养基中应含有供植物组织细胞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无机物和小分子有机物,还需有调节细胞发育方向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等植物激素。(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脱分化和再分化阶段中细胞的增殖方式均为有丝分裂,再分化阶段愈伤组织经细胞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试管苗。(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一定要做到无菌操作,包括外植体、培养基、容器、接种工具等均应消毒灭菌,其中培养基的灭菌最为重要;再分化阶段需要光照,因为幼叶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条件。(4)同一植株的所有体细胞所含有的遗传信息相同,但表达不同,故形态、功能存在差异。(5)酒精灯火焰旁温度较高,可有效杀死空气中的细菌。 【答案】 (1)无机物 生长素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有丝分裂 分化 (3)培养基 芽发育成叶,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条件 (4)基因选择性表达 (5)接种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1.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中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