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的9种异常出汗
老中医:男性三种异常出汗,是疾病征兆

常出汗对人们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有些出汗现象要引起重视尤其是男性朋友,要知道,不同部位的出汗也能反映出身体中的弱点。
1、夜间盗汗
结核病典型的全身表现中包括午后低热和夜间盗汗。
很多患者都反映无论春夏秋冬,晚上睡觉醒来后常常衣服被子全部都被汗水浸湿。
结核病在中国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健康问题,所以你亲爱的他如有上述症状你就需要和医生交流了。
2、多汗头晕
当血糖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以下就会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若过量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便可能发生低血糖。
早期的表现有多汗、颤抖、乏力、头晕和恶心。
你需要给他准备一小盒糖,并随身携带,一旦出现不良情况就可以立即服用。
3、多汗疼痛
这是由于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而使心肌受到损伤而引起的。
它的表现包括:胸部的疼痛或压迫感,会持续数分钟。
疼痛有时也会放射到你的肩膀、手臂或背部。
此外,还会有呼吸困难和大量出汗的情况。
中医如何理解出汗异常?

次发 生的 中风 。事实 上 ,高血 压是 导致心脏病 、脑卒
中最 重要的危险因素 ,严重者可以致残甚至致死。 2005年中 国高血压防 治指 南的规定 ,成年 人血压
<120/80rmnHg为 健 康 血 压 , 老 年 人 血 压 <130/ 80mmHg为 基 本 睦 康 血 压 。 血 压 130至 139/85至
上升 4mmHg;而 体重下降 10公斤 ,舒张压和收缩 压可
分别下降 4.6mmHg和 6mmHg。难 治性 高血 压大 多 与
肥胖有关 。
者并未将 高血 压当作严 重的健 康问题 ;有高达
30%的医 生不 清楚通过控 制血 压可 以预 防绝 大多数 首
89mmHg可以认为是亚健康血压 。血压 ≥140/90mmHg
他∞ 欢 7 迎 2 赐 。 稿'''Jf ■ 。—
中医如何 理解 出汗 异常 ?
李女 士: 你好 !出汗 是人体 新陈代 谢 的需要 ,然而在 不该
: 出汗 的地方容易出汗 .就要 引起重视了 。 头部 出汗异 常 ,或 因阳虚 胃火旺所 致 。头部是 诸
肥胖症 有何 关联 ?
湖南 刘先生
刘 先 生 :
你 好 !许 多研 究 显 示 ,超 重或 肥胖 较 正常 体 重
者 ,患高 血压 的概 率大 3倍 。在 同一组 人群 中 ,体 重
指数增加三 四年 内 100个女性 中将 有 57个 人成 为高 血
压患 者 ,1oo个 男性 中将 有 50个 人成 为高 血压 患 者 。 无论 是男性还 是女性 ,体重增加 4.5公斤 ,可使收缩 压
嘛 强 戢 露慨 帮 黧
鹫猖姑蝴 穆酶鞴蝴 礁
瓣 旃
中医-汗证(多汗症)

汗证简介: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出过多、或出汗时间及颜色异常的病证。
部位:全身科室:中医科 内分泌科症状:冷汗淋漓 晚上睡觉出冷汗 手脚多汗 冷汗淋漓 晚上睡觉出冷汗 手脚多汗 汗腺分泌体味 自觉汗臭 臭汗 出冷汗 虚汗 睡觉后全身大汗淋漓 掌跖多汗相关疾病:下丘脑多汗症 汗腺癌 汗管棘皮瘤 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 大汗腺癌病因:汗证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汗证 汗证与生理性出汗不同。
人体为适应外界环境自身调节体温而汗出,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如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渴饮热汤、情绪激动、运动等出汗。
若人体患病时,或在正常生活工作中,汗液异常外泄并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症状的,则为病理性出汗。
汗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营卫不和。
卫气有固护体表,使津液不致妄泄的作用,由于体内阴阳的偏盛、偏衰,或表虚之人感受风邪,均可导致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而致汗液外泄失常;此外,还有因素体虚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因肺与皮毛有着表里相合的关系,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卫不固,毛窍开泄而汗出;或因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感受风温、暑热之邪,邪入于内,肺胃热盛,蒸发津液而汗出;或因饮食不节、外感湿邪,损伤脾胃,脾失于运化,湿邪中阻,蕴久化热,湿热熏蒸肌表而为自汗;或因湿热熏蒸于肝胆,胆汁随汗液外溢肌肤而为黄汗;或因亡血失精,以致血虚精亏,虚火内生,扰津液外泄;或因久病重病,阳气虚衰,不能敛阴,卫外不固而汗液外泄;或因急性热病中,正邪相争,以致战栗而汗出。
症状病史:汗证症状_汗证有什么症状 汗出异常的证候。
见《医学正传》。
一般分自汗、盗汗两类。
由于病情不同,又有阴汗、阳汗之分,及战汗、狂汗、红汗、漏汗、阴盛格阳汗、亡阳汗、绝汗、头汗、额汗、心汗、腋汗、手足汗、无汗、偏沮等多种。
诊断:汗证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汗证 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
中医对治各种盗汗手汗汗证的方法

中医对治各种盗汗手汗汗证的方法盗汗、手汗以及汗证是指人体出汗量异常增多或出汗部位不正常的症状。
中医认为,盗汗、手汗、汗证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异常、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
针对这些症状,中医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中药调理1.逍遥散逍遥散是中医中治疗盗汗、手汗的常用方剂。
逍遥散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效,能够调节体内气血运行,改善盗汗、手汗的症状。
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黄耆、白术等,服用后可以缓解盗汗、手汗的症状。
2.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医方剂,可用于治疗盗汗、手汗、汗证。
该方剂主要成药有人参、白术、茯苓等。
补中益气汤具有补脾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对盗汗、手汗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黄连石斛汤黄连石斛汤也是中医常用来治疗盗汗、手汗的方剂。
该方剂采用黄连、石斛、白术等中药,具有寒热互夺、益气固表的作用,对于盗汗、手汗的症状能够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二、针灸疗法1.内关穴内关穴是位于手掌中心处的穴位,是治疗手汗的重要穴位之一、通过刺激内关穴,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手汗症状。
可以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如温针、电针、手饵针等进行治疗。
2.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是一个重要的调节气血的穴位。
针灸时可以采用“旋转刺激法”,即在针刺到位后顺、逆时针旋转针头,以激发穴位的效应。
通过刺激三阴交穴,可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改善盗汗、手汗的症状。
三、中医调理方法1.调整饮食中医认为,饮食与盗汗、手汗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建议患者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此外,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止汗作用的食物,如薏米、茯苓、石斛等。
2.调整作息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对于改善盗汗、手汗的症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及身体过度疲劳。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盗汗、手汗等症状。
3.心理调节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也是导致盗汗、手汗等症状的一个因素。
汗出异常 疾病信号

汗出异常疾病信号*导读:人们常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出汗不仅可以人们常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出汗不仅可以排毒,还可以减肥,但是出汗也并不是越多越好,而且,当出汗的部位、汗的气味和颜色出现异常时,还可能是身体出现疾病的信号。
部位异常鼻子如果平时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西医认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建议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
额头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
每天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
颈部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
如果你的颈部常常出汗,可能与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
腋下因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较易出汗。
若汗液分泌过分旺盛,且气味很大,就说明日常饮食的味道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建议若因为汗腺过大,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
另外,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胸口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手心、脚心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
建议每天餐后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
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饱为好。
另外,左右半身或上下半身出汗属偏汗,多见于风湿、偏瘫病人,有时也是中风临身的信号。
乳间汗局限于两乳之间,可能是精神疲乏、体力劳累而伤及心脾所致。
生殖器出汗限于生殖器周围,常与肾病有关。
手脚等四肢出汗多因血虚、阳亏引起。
颜色异常黄汗汗液呈现黄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
从出汗情况看出你患的疾病

从出汗情况看出你患的疾病引导语:出汗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现象:外界温度太高会全身出汗;精神紧张或痛觉刺激时会手心、脚心出汗;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会脸上冒汗。
不过,除了这三类情况,其他不该出汗的时候有汗或出汗过多都应该引起重视。
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
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汗,所以,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首先要排除是否疾病所致。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甲亢、高血压、充血性心衰、偏瘫脊柱外伤、肿瘤、结核等都会导致异常出汗,并伴随明显的相应症状。
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控制病情,而后多汗情况就能解决。
当然,更多的情况是没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异常出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按出汗时间分:一种是白天出汗过多。
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
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
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
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
另一种是晚上出汗。
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
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
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按出汗部位分:一为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
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
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
出汗异常的辩证治疗

出汗异常的辩证治疗有的人白天稍微动弹一下就全身冒汗;有的人常是半夜醒来发觉汗湿睡衣;有的人就是呆在空调房内仍流汗不止。
中医认为,这些都是人体阴阳调节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夏季天气热,出汗多,这是人体在体温中枢自动调节下散发多余热量的正常现象。
然而,有的人白天稍微动弹一下就全身冒汗;有的人常是半夜醒来发觉汗湿睡衣;有的人就是呆在空调房内仍流汗不止。
中医认为,这些都是人体阴阳调节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自汗多为气虚阳虚临床表现白天常自汗出,动辄尤甚,易感冒,伴头晕、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多为气虚引起。
治疗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人体正气虚弱,难以卫护体表,汗液就容易自行外泄。
出汗多,消耗津液,抵抗力下降,易着凉感冒,治宜补脾益气固表。
药用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各30克,炒白术、防风各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如果患者汗多易感冒,又十分怕冷,则属阳虚,宜补气温阳。
药用桂枝汤加味:生黄芪、浮小麦各30克,桂枝、白芍、当归身各15克,麻黄根、炙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7枚。
水煎服。
盗汗多为阴虚火旺临床表现夜间汗出,醒后即止。
有人即使开着空调睡觉,也是汗水淋漓,湿透睡衣,伴有浑身燥热、面部烘热发红、手心脚心发热、口干咽痛、尿少且黄等症状。
这皆是由于阴虚火旺所致。
治疗中医认为,盗汗多因阴虚火旺,肌表不固,致使汗液外泄。
治宜滋阴降火,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生地、熟地各15克,黄柏、知母各10克,生黄芪、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
若是盗汗,又有头晕心慌,失眠,多为心血不足,以归脾汤加减。
另外,小儿皮肤幼嫩,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出汗多,有利于散热,属于生理性盗汗。
特殊汗出种种临床还见有一些特殊的汗出现象,须详加辨别。
头汗汗出只在头部,多见于阳明热证和湿热证,内热退则汗自止;大病后或老人气喘等往往头部多汗,属于虚证;小儿睡时常常头部出汗,俗称“蒸笼头”,无其他症状,不属病象。
中医对汗证的认识

中医对汗证的认识汗证,是指异常出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多由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合失常所致。
自《内经》提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的论述后,历代医家对汗证的治疗及认识不断深入。
一、汗证的病因1、肺气不足:素体虚弱,久病伤阳,致肺卫不固,津液外泄而发自汗。
2、营卫不和:多由外感六淫之邪所致,营卫失和,卫外不固,以致自汗出。
3、湿热内蕴:嗜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迫津外泄而发为自汗。
4、瘀血阻络:瘀血内阻,气机不利,津液外溢,遂为自汗。
5、情志失调: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火热耗伤津液,而致自汗。
二、汗证的诊断要点1、异常出汗为主要临床表现。
2、可有明确的病因及伴随症状。
3、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出汗。
三、汗证的辨证施治1、肺气不足证:治以补肺益气,固表止汗。
方用玉屏风散加减。
2、营卫不和证:治以调和营卫,敛阴止汗。
方用桂枝汤加减。
3、湿热内蕴证:治以清热利湿,化浊止汗。
方用三仁汤加减。
4、瘀血阻络证: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汗。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5、情志失调证:治以疏肝解郁,调和营卫。
方用逍遥散加减。
四、对汗证的认识与思考汗证是一种复杂的病证,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各异。
在中医理论中,汗证多由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合失常所致。
在治疗上,中医强调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气机等原则,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因及伴随症状进行个性化治疗。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与外界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内部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此,对于汗证的治疗,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要针对出汗症状进行治疗,还要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对汗证的认识与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汗证的预防和保健工作,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认为的9种异常出汗
夏天到了,气温一天天升高,我们开始爱出汗了,尤其是胖的人,动不动就出汗。
很多人说出汗是好事,可以排毒,也有人说出汗是“虚”的表现,针对这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到底怎么认识呢?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人体津液,随着阳气推动、阳气蒸迫,就
从身体里出来了生成汗液,《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就是这个意思。
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属于人的适应性
反应,比如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
等情况下,出汗量较正常增加,但出汗的量一般不会太多,大多为一
时性的。
若排除上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全身
出汗超出正常者,就是异常出汗,称为“汗证”。
几个异常出汗的例子,方便大家更好地认识:
1.自汗:不论早晚,是否活动,也不受天气冷热等因素的影响,
时不时就出汗,活动的时候尤其明显,休息之后缓解不明显。
2.盗汗:熟睡时出汗,醒来出汗就停止,常常醒来后发现皮肤湿
润有汗珠,或床单、衣服汗湿。
3.黄汗:出的汗为黄色,容易沾染衣服,以腋窝处最为明显。
黄
汗可见于患黄疸病的病人,也可见于无明显黄疸的患者。
4.头汗:出汗部位在颈部以上,以头面部为主,常不自主出汗。
5.额汗:不论气温高低,只有额头出汗。
6.半身汗:出汗只在身体一侧,多见于肌肉萎缩、中风及截瘫病人,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的半身常是病变的部位。
7.手足心汗:手心、足底常常出汗。
8.胸汗:胸前出汗。
9.阴汗:前阴处常有湿汗,严重时大腿根部内侧也潮湿。
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肌表腠理开合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汗液排泄
失常,病因多为体虚又感染风寒、大病初愈身体虚弱、思虑忧愁过度、情绪不好、偏好进食辛辣食物等,症状严重的时可能困扰我们的日常
生活。
那么针对异常出汗,我们有以下建议: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上火食物,切勿饮酒,适量增
加高蛋白质食物增加免疫力,避免思虑过度,保持心情愉悦,注意劳
逸结合。
2.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保持干燥,并应经
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出汗之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
内衣,避免受凉感冒。
3.个人体质不同,出汗原因也不尽相同,千万不能盲目瞎对照,
更不能囿于“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胡乱进补食物或药物,
最好因人施药、因人施膳。
4.甲亢、糖尿病、低血糖、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等疾病可导致继发性多汗,及时就医针对病因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