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电脑病毒的危害与网络信息安全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计算机病毒与安全》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计算机病毒与安全》教案
析技术。
集病毒查杀、系统保护、 软件管理等功能于一体,
性能稳定。
杀毒软件安装与配置方法
01
02
03
下载与安装
从官方网站或应用商店下 载杀毒软件安装包,按照 提示进行安装。
配置与设置
根据个人需求和使用习惯, 对杀毒软件进行基本配置 和高级设置,如更新频率、 扫描范围等。
激活与升级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并激活, 定期更新病毒库和软件版 本,以保持最佳防护效果。
实时监控与定期扫描设置
实时监控
开启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 对系统、文件、邮件等进行实时
扫描和拦截。
定期扫描
设置定期全盘扫描或指定文件夹 扫描,以及自定义扫描任务,确 保系统安全。
隔离与清除
对发现的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 进行隔离和清除,防止对系统造 成进一步破坏。
日志与报告
查看杀毒软件的日志和报告,了 解系统安全状况和病毒查杀结果。
学习态度与习惯
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 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主动思考、 积极发言,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深 入的交流和讨论。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补 丁,修复已知漏洞,提高系 统安全性。
采用强密码策略,包括密码 长度、复杂度、定期更换等 要求,避免使用弱密码或默 认密码。
根据实际需求限制网络访问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数 权限,避免不必要的网络服 据泄露或损坏造成不可挽回 务和端口开放,减少攻击面。 的损失。同时,备份数据也
计算机应毒用与基安础全课》程教《案计算机病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计算机病毒概述 • 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 • 杀毒软件使用与操作指南 •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与实践 • 数据备份恢复方法及技巧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病毒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病毒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病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和危害。

2. 培养学生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点,如寄生性、破坏性、传播性等。

3.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阐述计算机病毒对个人、企业和国家安全的危害。

4.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介绍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 计算机病毒的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计算机病毒案例,提高学生的警觉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危害和防范方法。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特点、危害和防范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计算机病毒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增强课堂活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起源。

3. 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点。

4. 阐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严重性。

5. 讲解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教授学生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技巧。

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概念、特点、危害和防范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计算机病毒相关教材。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电脑病毒与危害》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电脑病毒与危害》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电脑病毒与危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脑病毒的概念,知道电脑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会破坏电脑系统和数据。

2. 让学生了解电脑病毒的危害,包括系统崩溃、数据丢失、个人信息泄露等。

3. 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电脑病毒,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电脑病毒的概念和危害。

2. 预防电脑病毒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电脑病毒的传播途径。

2. 掌握预防电脑病毒的有效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电脑病毒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2. 准备预防电脑病毒的工具和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电脑病毒的概念和危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电脑病毒的概念:介绍电脑病毒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讲解电脑病毒的危害: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脑病毒对系统和数据造成的破坏。

4. 讲解电脑病毒的传播途径:介绍病毒传播的方式,如U盘、网络等。

5. 讲解预防电脑病毒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安装杀毒软件、更新系统补丁等。

6.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学习如何处理病毒感染。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预防电脑病毒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操作。

9.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电脑安全的文章,提高安全意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电脑病毒概念、危害和预防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技能应用: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使用杀毒软件和处理病毒感染的能力。

3.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参与度,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网络安全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脑病毒和网络安全。

2. 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安全竞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开展网络安全主题活动,如制作网络安全海报、编写网络安全故事等,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八、教学资源:1. 网络安全教育视频和演示文稿。

2. 网络安全防护软件和病毒样本。

3. 网络安全知识手册和学习资料。

关于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教案模板(通用5篇)

关于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教案模板(通用5篇)

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教案关于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教案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教案模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教案1一、在使用电脑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网络安全防范措施:1、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经常升级;2、注意经常给系统打补丁,堵塞软件漏洞;3、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网站,不要执行从网上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不要打开MSN或者QQ上传送过来的不明文件等。

二、如何防范U盘、移动硬盘泄密:1、及时查杀木马与病毒;2、从正规商家购买可移动存储介质;3、定期备份并加密重要数据;4、不要将办公与个人的可移动存储介质混用。

三、如何将网页浏览器配置得更安全:1、设置统一、可信的浏览器初始页面;2、定期清理浏览器中本地缓存、历史记录以及临时文件内容;3、利用病毒防护软件对所有下载资源及时进行恶意代码扫描。

四、如何设置windows操作系统开机密码:按照先后顺序,依次使用鼠标点击“开始”菜单中的“控制面板”下的“用户账户”,选择账户后点击“创建密码”,输入两遍密码后按“创建密码”按钮即可。

五、为什么要定期进行补丁升级:编写程序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软件也免不了会出现BUG,而补丁是专门用于修复这些BUG的。

因为原来发布的软件存在缺陷,发现之后另外编制一个小程序使其完善,这种小程序俗称补丁。

定期进行补丁升级,升级到最新的安全补丁,可以有效地防止非法入侵。

六、计算机中毒有哪些症状:1、经常死机;2、文件打不开;3、经常报告内存不够;4、提示硬盘空间不够;5、出现大量来历不明的文件;6、数据丢失;7、系统运行速度变慢;8、操作系统自动执行操作。

七、为什么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网页、电子邮件链接或附件: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钓鱼网站、病毒、木马程序。

不明来历的网页、电子邮件链接、附件中,很可能隐藏着大量的病毒、木马,一旦打开,这些病毒、木马会自动进入电脑并隐藏在电脑中,会造成文件丢失损坏甚至导致系统瘫痪。

01电脑病毒与危害说课稿

01电脑病毒与危害说课稿

《电脑病毒与危害》说课稿一、说教材:《电脑病毒与危害》是闽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教材内容介绍了什么是电脑病毒,常见的电脑病毒有哪些,电脑病毒发作的现象,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电脑病毒的危害,从而构建电脑系统安全防范的意识。

本课是本册安全使用电脑知识模块的第一课,为后续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学生分析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因特网络的知识,对网络信息充满兴趣,但他们对各种信息的鉴别能力也比较弱,对电脑安全意识比较弱,对电脑病毒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依据教材特点与学情.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脑病毒概念、常见的病毒、知道电脑病毒的危害以及病毒发作的一些症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置疑的问题意识与形成维护电脑系统安全的意识。

重点:认识电脑病毒的危害。

难点:电脑病毒的概念。

二、说教法:教是为学服务,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依据教材特点与学生认知情况,本课我采用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评价法等教法优化组合教学。

具体教法应用如下:问答法:在教学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解答。

练习法:将本课的知识点设计成练习题,让学生在做练习过程中提高认识。

评价法:采用老师适时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练习作业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三、说学法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我将渗透的学法指导是:类比法:将生物病毒与电脑病毒做比较,区分两者的不同。

交流讨论法:学会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说媒体应用1.多媒体教学广播软件:应用在演示、展示、上送作业、发送资料。

2.常见病毒工作原理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让学生了解病毒是怎样进入电脑系统、怎么破坏系统。

3.“最牛的病毒”动画:让学生感受病毒危害之大。

最新闽教版第一课《电脑病毒的危害与网络信息安全》ppt课件

最新闽教版第一课《电脑病毒的危害与网络信息安全》ppt课件
• ②它利用网络资源和电子邮件进行传播,挤占网 络资源,消耗被感染的电脑系统资源。( 蠕虫 )
• ③它会删除硬盘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CIH病毒 ) • ④电脑感染了这种电脑病毒,会出现连电脑都难
以计算的数学乘法题目 ( 宏病毒)
任务二
• 阅读教材P3 - 4的内容(电脑病毒的 危害)
• 讨论:这些电脑病毒会对电脑造成 哪些危害?
预防措施:以饮食卫生为重点, 严把病从口入关,加强饮水消毒 和食品管理,不饮生水,不吃生 冷不洁食物。积极杀蛆灭蝇,严 格粪便排泄物的消毒处理,改善 卫生环境。
2、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 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 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 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 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 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的病毒库后全盘扫描,发现病毒立即清除, 重启电脑,不给病毒回写的机会
电脑像我们人一样也会受到病毒
感染,所以我们要正确、安全地使用 电脑,让电脑真正成为我们的生活和 学习的好帮手。
春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控制
永春县卫生防疫站 郑锦港
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 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 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 甲肝等。
骗取他人财物 • 传播含有病毒等“破坏信息安全类”的不
良信息,威胁网民的电脑系统和数据安全。
• 请思考以下问题:
• (1)电脑没有上网就不会感染电脑病毒 吗?
• (2)当电脑系统感染电脑病毒时,你会 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处理?
电脑病毒传播途径
• 通过因特网传播 • 通过局域网传播 • 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播(U盘、移动硬盘) • 通过无线设备传播(WIFI上网) (2)安装杀毒软件,杀毒软件跟新到最新

《计算机病毒》教案(精选12篇)

《计算机病毒》教案(精选12篇)

《计算机病毒》教案《计算机病毒》教案(精选12篇)《计算机病毒》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说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学会检查并清除计算机病毒。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等方法,加强对杀毒软件的操作和使用。

3.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难点】检查与清除计算机病毒。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采用生活实例的导入方法,向学生介绍熊猫烧香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致使电脑出现“熊脑蓝屏、频繁重启,甚至整个网络瘫痪的案例。

以此提问学生:“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如何检查和查杀病毒?”引出课题——《防治计算机病毒》。

(二)新课讲授1.计算机病毒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之后请学生回答。

【计算机病毒是破坏计算机中的.信息,使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的特殊程序。

】接着教师追问学生:计算机病毒是否会传播给人体?学生会发现:计算机病毒都是通过软盘、硬盘、光盘、网络等介质进行传播的,由此得到计算机病毒只能感染计算机系统,不会感染人体。

2.计算机病毒的表现与危害教师提问学生:在日常使用计算机时是否发生过一些小故障或奇怪的现象?学生四人为一组交流和讨论,教师在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回想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打不开或者文件失踪等相关情形。

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出现过的奇怪现象。

【经常死机或蓝屏、运行速度明显下降,文件莫名丢失、自动弹出各种网页窗口等】之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计算机出现了类似的一些征兆有可能是计算机中病毒所导致,同时给学生进行补充像文件突然变大、打印机不能正常工作、自动发送电子邮件等也有可能是计算机中病毒,并提醒学生在日后遇见以上症兆要多留心。

3.检查与清除计算机病毒教师提问学生:要想确切地知道计算机系统是否感染了计算机病毒,可以怎么检查?学生根据常识可以回答出答案。

【杀毒软件不仅可以排查病毒,甚至还能对已经感染病毒的盘符和文件进行隔离和查杀】之后教师请学生自行分享知道的一些杀毒软件。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电脑病毒的危害与网络信息安全|闽教版(2016)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电脑病毒的危害与网络信息安全|闽教版(2016)

1 电脑病毒的危害与网络信息安全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2、情感目标:从小养成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因特网络的知识,对网络信息充满兴趣,但他们对各种信息的鉴别能力也比较弱,对电脑安全意识比较弱,对电脑病毒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

教学难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电脑病毒与危害一、导入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就,人和动物都回生病,让人生病的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命体,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我们的计算机也会生病,而让计算机生病的也是一种病毒,这种病毒我们把它叫做计算机病毒,这种病毒到底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病毒!二、讲授新课活动一:认识计算机病毒师:首先请同学们先自己阅读“活动一”的内容,找一找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生阅读)师:计算机病毒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下面老师给大家看一下“熊猫烧香”病毒发作的过程(课件演示)。

刚才大家看到的就是“熊猫烧香”病毒发作的过程,它会把电脑中的图标篡改为“熊猫烧香”的图标,同时它还会导致电脑速度变慢,蓝屏,死机等。

现在老师再把它的代码给大家看一下(出示代码),现在请同学们再把“活动一”阅读一遍,同桌交流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病毒?(生阅读交流)小结:计算机病毒是一组计算机指令或代码。

师:计算机病毒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和生物病毒做个比较,生物病毒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计算机病毒是不是也具有这些特点?(生交流)小结: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

师;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老师这里有一组数据(课件出示数据),2001年全球因计算机病毒造成的损失达到129亿元……小结: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认为编制的有害代码或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2016版)
第1课电脑病毒的危害与网络信息安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脑病毒。

2.知道电脑病毒的危害,感受电脑病毒发作对电脑系统的干扰与破坏。

3.认识网络不良信息带来的危害。

4.培养学生维护电脑系统和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常见的电脑病毒及危害,认识网络不良信息。

2.教学难点。

认识什么是电脑病毒,正确识别各种网络信息。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什么是电脑病毒,常见的电脑病毒及其危害。

自主探究法: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正确认识什么是电脑病毒和网络不良信息带来的危害。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电脑病毒的危害。

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有序完成教材中的活动,认识电脑病毒与识别网络信息。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广播控制系统,IE浏览器,Windows XP操作系统。

2.教学资源。

相关的电脑病毒图片,网络不良信息素材。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方向
1.教师的讲解是否能帮助学生理解电脑病毒和网络不良信息给生活带来的危害。

2.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是否恰当,内容的呈现是否有条理性。

3.如何引导学生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被调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