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

合集下载

法国现代化经验的启示

法国现代化经验的启示

法国现代化经验的启示)))评5法国现代化6方建中楼均信马生祥教授的新著5法国现代化6¹一书,分上下两册计1038页,洋洋81.4万字,这是我国法国史研究领域中的新成果,它的出版为我国的法国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一近二十年来,我国在法国史研究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出版的专著估计在百种以上。

但专门研究法国现代化的论著不多,据知此前出版的大约只有五种:一是由张丽、冯裳合著的5法国文化与现代化6,它是从文化的视野来研究法国现代化道路并总结其成败得失的一部著作。

二是由沈坚所著5近代法国工业化新论6,它是着重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工业化的进程,尤其是强调法国工业化的特殊性的一部专著。

三是由许平所著5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19世纪)20世纪初)6,它是着重研究20世纪初叶之前法国农村和农民所走的现代化道路的一部专著。

四是由马生祥所著5大革命与现代化:1789)1830年的法国6,它是研究大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作用的一部专著,此书虽在当时称为/独树一帜,耐人寻味0(楼均信:5五十年来中国的法国大革命史研究6,5历史研究62003年第5期),但毕竟只是局限于大革命这一时代。

五是由端木美、张丽、周以光合著的5法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6,它是着重研究法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的一部专著。

而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5法国现代化6,是我国研究法国现代化的第六部专著,无论从内容安排上与时空跨越上均与前五部不同,它是从历史大视野出发,用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大跨度地研究并展示法国现代化的场景,系统阐述了从原始社会直至20世纪70年代法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从中总结出法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学术专著。

正如我国著名史学家庞卓恒教授为本书所写的序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国学术著作中全面阐述法国现代化历史过程的第一部专著0。

二这是一部颇具价值之作。

本书在论述现代化进程时,总结出了诸多令人深思、颇具价值的观点。

法国小农经济改造对中国的启示

法国小农经济改造对中国的启示

法国小农经济改造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在法国现代化过程中,大革命中的土地政策奠定了法国小农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因为土地的过于碎化而步履艰难。

直到20世纪中期才采取措施在有效实现土地集中的基础上加速并最终完成农业现代化进程,成功实现了对小农经济的改造从而真正成为资本主义农业强国。

分析此期间法国的经验教训,可以为同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法国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经营方式呈资本主义大农场和小农经济长期并存,其中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并对法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土地集中政策的出台和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实现,法国才完成向资本主义大农业的转变,成为工农业并举的大国。

中国同样是一个小农占据主导地位的农业大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和农村落后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要现实农业和农村的振兴,关键是如何解决中国传统小农户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问题。

一、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的原因和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农业生产也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商品化农业转化。

但唯独法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直是资本主义大国中农业最落后的国家,大量农民分散在小块土地上从事传统性农业生产,直到1911年,农业人口还占适宜工作人口的41.2%。

其实,法国小农经济由来已久,土地碎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据统计,1862年全国占地1hm2以上的农户共用320万个,其中,占地1~10hm2的小农户就有244万个。

1882年,全国共有农户5672007个,其中占地10hm2以下的小农户就有4802697个,占农户总数的84.7%,占地不到1hm2的最小农户有2167667个,占农户总数的38.2%。

1862年,占地40~100hm2的大农场只有15万个,仅占全国农户数的5%。

1882年,占地40hm2以上的农户为142088个,占农户总数的2.5%。

直到1908年,占地10hm2以下的小农户有4611564个,仍占农户总数的83.8%;其中占地不到1hm2的最小农户就有2087851个,占农户总数的38%。

《现代农业与管理》课程目录及思考题

《现代农业与管理》课程目录及思考题

《现代农业与管理》课程提纲与目录第一讲:总论一、农业发展的历程 6(一)原始农业 9(二)传统农业 14(三)现代农业19石油农业 23替代农业(有机、生态、自然、生物动力)27二、我国现代农业建设 35(一)中国农业发展历程(计划经济、联产承包、反哺) 35(二)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现实条件 63(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76三、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77本质特征+(产业性质)基本特性 77-78内涵概括 80具体内容 82四、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83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88(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89(二)现代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 90(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大方向 91第二讲: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理念、重点内容和支撑体系一、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理念 110(一)市场经济理念 111如何坚持市场经济理念 118机会成本 119(二)经济全球化理念 121如何理解农业经济全球化 123 (三)和谐发展理念 125(四)可持续发展理念 131(五)组织制度创新理念 134(六)企业化经营理念 137二、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40(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42(二)实施农业产业化 147(三)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152(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159(五)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166(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71(七)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74三、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3.1现代农业投入支撑体系 1783.1.1 农业财政投入体系 1783.1.2 农村金融体系 1793.1.3 社会资本投入体系 1833.2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1863.3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 1893.4现代农业市场支撑体系 190农产品冷链物流 200冷链条件(三P 三C 三T 三Q 三M) 205 四、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211中国农业优先发展八大关键技术 212高产、优质、高效(两高一优)农业 215 《农产品协定》 216绿箱 219黄箱 220蓝箱 230绿色贸易壁垒 231新的贸易保护形式 236精品农业 237包装农业 240彩色农业 241立体农业 242生态农业 246数字农业 256精确农业(精准农业) 257智慧农业 265三品一标 271无公害农产品 272绿色食品 273有机食品 279有机农业 280“三品”同异对比 283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91都市低碳农业 302白色农业 307绿色农药 313物理农业 315现代农业食品工程 316设施农业 318现代生物技术(组培) 320节水灌溉 327第三讲: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及其选择一、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346(一)美国现代农业(机械化、家庭农场) 346 (二)日本现代农业(一村一品、小规模) 363 (三)法国现代农业 370(四)国外现代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77 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模式选择 393(一)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 393(二)劳动密集型现代农业模式 401(三)区域特色型现代农业模式 402(四)可持续型现代农业 404(五)省工节本型现代农业(资源节约型的新模式) 405 第四讲:现代农业的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一、现代农业的目标 418二、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功能和设计思路 424三、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分析 430构成(一级、二级、辅助指标) 430计算公式(含名词解释) 433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437第五讲:现代农业的经营与管理一、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452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453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 456六大发展方略 456四大定位 465三大战略 466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方法 469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步骤 470(一)基本情况分析(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政府政策等) 470(二)优劣趋势分析 479(三)市场分析 484(四)规划方案设计 486(五)规划资金筹措安排 486二、现代农业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 487经济方面的投入产出分析 489社会方面的投入产出分析 490生态方面的投入产出分析 491三、农产品市场分析 492完全竞争市场和企业决策 493垄断市场和企业决策(卖方垄断) 497四、现代农业企业管理 500现代农业企业的主要特征 502我国农业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504农业企业管理 505五、企业认证和质量管理 510(一)企业认证的范围和意义 511(二)申请认证的条件和程序 512(三)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 515(四)质量管理 522质量控制(QC)、质量管理(QM)和质量职能 522全面质量管理(TQM) 523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 526思考题龙头企业、中介、合作社利与弊【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指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围绕一项或多项产品,形成“公司+农户”、“公司+ 基地+农户”、“公司+批发市场+农户”等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组织形式。

欧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欧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欧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发布时间:2013-08-06分享到:一、两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经验英国和丹麦所处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不同,农业结构和模式存在一定差别,经济发达,农业是典型的高效集约模式,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体现了当今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1.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大两国农业产值占GDP比重非常小,英国占1%,丹麦占3%,农业地位下降,但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两国政府均非常重视。

在农业政策上有以下特点:(1)法规保障力度大。

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均以法行事,特别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对农业生产以及贸易等行为的政府干预提出更高要求,虽然政策执行自由度较小,但为农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

如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次颁布鼓励农业发展的法令,用法律手段保护和支持农业,推进了英国农业的恢复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

(2)货币补贴力度大。

两国均执行欧盟的农业补贴政策,各农场按照耕地10%比例强制休耕,对休耕地进行补贴;对生产者进行直接补贴,每公顷补贴120~250欧元;实施粮食价格干预,对小麦、大麦、燕麦等粮食作物实行保护价收购,对进口粮食征收一定关税。

保证了稳定规模、保护环境和提高收入等政策目标的实现。

(3)对农业辅助行业支持力度大。

两国在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以及农民培训上加大投入。

特别是近年来加大农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在转基因动植物育种、生物新技术产品、食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增强了农业发展潜力。

2.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由于两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少,人工成本高,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来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

目前,英国已进入了新一轮的农机装备更新时期,即由原来小型、轻便、系列化逐步向大功率、精准化和信息化转变。

2008年,全英注册购买农机数量达1.7万台。

参观的West Hall和Hall两个农场,耕地超过1 500hm2,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甜菜,仅有固定工5~6名,收获季节只需雇佣少量人员即可完成全部作业,人均管理土地300~400hm2。

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附件一: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在农地经营体制创新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出现了令人关注的“私营农庄”、“家庭农场”现象。

这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可以说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成果,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诸如土地使用权、资金技术、环境、产品销售等问题。

以史为鉴、以国外家庭农场为鉴,对推动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下面介绍美、法、日三国三种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以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美、法、日三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特点(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大中型家庭农场的发展特点1.土地所有权的私有化。

1776年7月,美国宣布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建立何种农业生产制度和经营组织来发展农业,成为美国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于1820年确立了将共有土地以低价出售给农户,建立家庭农场的农业经济制度,正是这种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美国开发西部的移民热潮。

1862年通过的“宅地法”,想在土地上耕作5年以上、年满21岁的个人或者一家之主赠送160英亩的公有土地。

这种把公有土地赠送给真正需要土地的人的国法,使美国家庭农场制度在美国农村得到广泛的建立和巩固,为美国农业经济组织及经营制度奠定了基础。

2.经营规模化和组织方式多样化。

从经营规模来看,其发展与趋势表现为农场数目的减少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1935年家庭农场的数目为681.4万个,到1989年减为214.3万个,每个农场平均用地从1920年的147英亩增至1989年的457英亩。

据统计,占农场总数的25%的大农场生产了全国农产品总量的85%。

这里所指的大农场并非公司农场,家庭农场实际上也能像公司农场、农工商企业一样适应大规模的经营要求。

20世纪末,美国家庭农场在数量上上升至89%,拥有81%的耕地面积,83%的谷物收获量,77%的农场销售额。

3.生产经营的专业化。

美国把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一两种农产品。

法国经济对我国启示

法国经济对我国启示

法国经济发展史对我国现代化启示摘要: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具有行政市场体制的典型大国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法国成为当今世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

一、法国计划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法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其它国家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点,该体制特别强调市场调节与政府计划的结合,故法国的经济逐渐在发展。

它的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键词:封建经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农业经济现代化14世纪20年代,法国人民遭遇黑死病,2000万人口下降至1200万甚至更少。

1643-1715年,路易十四执法时期,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点。

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度,禁止制约国王的权利。

削弱贵族权利,采用了重商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理论。

保护和扶植国内手工业,实施保护关税政策,发展商业。

1929-1933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法国经济相对独立,它既没有对德国的大量债权,也没有与此相应的工业设备输出。

二十年代的法国繁荣主要依靠德国赔款提供资本扩大生产,依靠低价法郎扩大出口。

因此,当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法国还处于繁荣的顶峰。

1930年,在本国投资过热和国外市场萎缩的双重冲击下,法国的其中一个银行破产,经济危机才波及法国.二战后,法国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迅速转变。

长期稳定的局势、工业化的完成、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指导以及欧洲经济共同体农业政策的实施是法国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原因。

法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做法是不能完全套用于我国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法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战后法国政府在发展工业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努力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而农业的现代化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的现代化。

而农业的现代化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具体体现在:农业为工业和其他经济部门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充足的粮食、肉类和原料;同时,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法国城市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法国城市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法国城市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世界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所以其城市化又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

法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城市发展史的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在其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关键词:法国城市化中国启示作为传统的农业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83%,1931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

经过漫长的百年的发展,法国实现了城市化。

中国作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应积极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虽然中法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情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法国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体验了各种酸甜苦辣,其中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深刻的教训,我们也要引以为戒。

一、法国的城市化历程法国最早的城市兴起于高卢——罗马时代,在11——14世纪又形成了第二批城市,16——17世纪兴起了第三批城市,在法国土地上已形成了稠密的城市网。

工业革命后,工厂的生产技术有了进步,生产规模扩大,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根据法国教授菲利普·潘什梅尔的研究,法国城市化始于19世纪30年代,城市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世纪30年代——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城市化进程缓慢,经过世纪的发展,法国的城市人口增加到占全国人口的30%左右。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是法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经济重建的需要,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1931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城市化基本实现。

(3)20世纪50年代至今:法国的大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达到75%左右稳定下来,成为高度城市化的国家。

二、法国城市化历程中的独特性1、农业的发展是法国实现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最先体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比较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比较
5、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美国、日本、法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政府,都竭尽全力从立法、政策(包括财政、金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我国的发展道路
虽然英美日由于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使其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我国却不能盲目的接受其他国家领先的方法。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有良好的精耕细作经验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耕地和自然资源数量少;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合理安排;地区之间自然经济条件差别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国情与以上发达国家不同,盲目跟风只会使我国走上一条弯路,我国应该从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得取经验教训,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的不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有各自的发展道路和方法。
一、各发达国家主要道路
1.美国模式
美国的特点是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这一资源禀赋特征,使得土地和机械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土地和机械动力替代人力,包含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改进。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按照机械化发展的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半机械化阶段,这是以人力和畜力驱动、按机械原理设计制造的改良农机具取代传统农具的过程,是农业机械化的初始阶段。从18 世纪末起,先后发明、改良了许多重要农机具,如轧棉机、铁犁、耘田机、割草机、收割机、脱粒机、联合收割机、钢犁、打捆机、玉米割捆机等。②第二阶段是主要田间作业机械化阶段,是以电力驱动的大型现代农机具代替非机械动力农机具的过程,是机械化发展的阶段。在19 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带动下,农业开始了内燃机(拖拉机、汽车)和电力代替畜力,以机引(或电动)的大型农业机器代替改良的农机具的过程,从而开始了主要田间作业机械化的进程。1910~1940 年,美国农场的拖拉机总数从1000 台猛增到154.5 万台,载重汽车从2000 辆增加到104.7 万辆,谷物联合收割机从1920 年的4000 台增加到19 万台,机械动力的比重由24.3%提高到94.0%。③第三阶段是全盘机械化阶段,是机械化的成熟阶段,开始于20 世纪40~50 年代,完成于70~80 年代。在这一阶段,不仅农机具的数量增加,而且性能不断提高,设计和制造出适应精细作业要求的农业机械。如谷物联合收割机由牵引式改为自走式,在拖拉机和其他机械上采用发动机涡轮增压、液压传动、快速挂接、电子监控、自动控制等新技术。在美国农业现代化起步过程中,机械技术占了主导地位。类似美国那样地广人稀、以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起步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球经济
理性农业的标准: 即在保障农民 收入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农产品 质量, 注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注 重农业和自然和谐发展。因此, 被 认为是最可靠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模式。
二 、借 鉴 与 启 示
我们应借鉴法国等发达国家 农业现代化的经验, 结合我国的 具体国情,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 程。具体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 施:
2006 年第 5 期
提供, 又有协会的组织, 农业高等 教 育 、技 术 教 育 分 工 明 确 , 从 研 究 人 员 、高 级 管 理 人 员 、技 术 员 及 农 业技术工人的培养都有相应的教 育机构承担。此外, 一些协会如农 业公会, 也承担对青年农场主的 培训, 安排青年农场主到其他国 家实习 1 到 2 年, 以学习先进的 农业生产管理和技术。
四是积极发挥农业协会组织 的作用, 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法国 政府对农机化发展方向的引导是 通 过 经 济 杠 杆 , 如 项 目 资 助 、低 息 贷款等实现的。农机化新技术的 推广, 主要依靠发明者和制造商 通过农业协会等民间组织, 利用 电视和专业报纸等媒体发布公告 向农民宣传推荐。
( 三) 推进农业专业化和商品 化
三是对耕地进行整合出售。 政府组建“土地整治与农村安置 公 司 ”, 拥 有 土 地 的 优 先 购 买 权 , 通过贷款从私人手中购买土地, 把买进的低产田以及小块分散土 地集中连片, 整治成标准农场后 低价出售给有经营能力的中型农 场的农场主。
四是通过提供优惠信贷, 鼓励 土地适度集中。法国政府还通过 为符合条件的农户购买土地提供 低息货款等方式, 加速土地集中 和农场规模的扩大, 鼓励建立适 度规模的中型家庭农场及其组 合。
( 二) 促进农业机械化 一是通过补贴等方式鼓励农 民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政府为 鼓励农户购买农业机械及配件, 给 予 20- 30%的 补 贴 , 为 农 场 提 供 25% 的 乡 村 道 路 建 设 补 贴 。为 保 证 偏远地区土地的开发和有效利 用 , 2000 年 政 府 仍 在 为 当 地 农 民 提供购买农机具的补贴资金。 二是鼓励建立共同使用农机 设备的合作社, 促进农业机械化。 为了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和降低 生产成本, 法国鼓励建立集体购 买和共同使用农业机械的合作 社— ——“居马” (CUMA)。“居 马 ” 成员能享受免交一切赋税的优 待, 并可获得优惠货款。“居马”在 成 立 的 时 候 , 可 获 得 15%左 右 的 投资补贴。在山区和困难地区, 这 项 补 贴 可 增 至 40- 50%; 在 购 置 新 设 备 时 , 可 获 得 20- 40%的 资 助 。 “居 马 ”的 经 费 和 设 备 投 资 主 要 是 由农业银行贷款。法国各地共有 1 万 多 个 ”居 马 ”, 入 社 农 户 拥 有 土 地 规 模 一 般 为 300 - 500 公 顷 , 机 具使用费比个人购机使用费低 40%。 三是发展农用工业, 推进农
71
环球经济
政府的参与和引导, 大大加 快了土地集中的速度, 促进了农 场 经 营 规 模 的 扩 大 。 到 70 年 代 , 法 国 10 公 顷 以 下 的 农 场 由 50 年 代 的 127 万 个 减 少 到 70 年 代 53 万 个 , 50 公 顷 以 上 的 农 场 增 加 了 4 万多个, 农业劳力由 200 多万人 减 少 到 不 到 30 万 人 , 农 业 人 口 占 总 人 口 的 比 例 由 40%减 少 到 10% 左右。到 2003 年, 进一步减少到 2.2% 。 在 促 进 规 模 经 营 的 多 种 方 式中, 租赁经营成为主要方式, 目 前 , 法 国 60%以 上 的 农 业 用 地 是 以租赁方式经营的。
( 五) 实行以合作社为主体的 农业社会化服务
法国的农业服务既有公共服 务, 也有集体和合作社服务, 还有 私人工商业组织的农业服务。政 府机构提供包括兴建农业基础设 施、发展农业科研与教育推广事 业 、农 业 信 贷 等 公 共 服 务, 并 负 责 组织与协调全国性的农业服务活 动等。合作社是法国农业社会化 服务的主体, 包括农业供销合作 社和服务合作社及其联社、农业 工 会 、专 业 产 品 联 合 会 、企 业 跨 行 业协会等。合作社分两类: 一是生 产性的合作社, 主要包括提供技 术服务和共同使用生产设备等。
二战以后到 80 年代, 法国从 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 成为 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这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政府 的政策指导和支持是关键因素。
一 、支 持 农 业 发 展 的 具 体 政 策 措施
( 一) 促进土地适当集中 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 法国面 临的第一个突出矛盾是人多地 少, 土地分散和农场经营规模小。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土地 集中, 促进规模经营, 为农业机械 化提供条件。具体来说: 一是减少农村富裕劳动力。 为转移富余劳动力, 法国政府根
2006 年第 5 期
据 1962 年 的 农 业 指 导 法 补 充 法 , 设 立 “调 整 农 业 结 构 行 动 基 金 ”, 70 年代初又设立 “非退休金的 补 助 金 ”, 给 年 龄 在 55 岁 以 上 的 农 民 一 次 性 发 放 “离 农 终 身 补 贴 ”, 鼓励到退休年龄的农场主退出土 地; 同时, 鼓励部分青年农民到工 业 、服 务 业 去 投 资 或 就 业 , 政 府 给 予奖励性的赔偿和补助; 其他青 壮年劳力由政府出钱进行培训后 再务农。
72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经营内容大体可分为畜牧农场、 谷 物 农 场 、葡 萄 农 场 、水 果 农 场 、 蔬菜农场等。作业专业化是指过 去由一个农场完成的全部工作, 分别由农场和农场以外的各个专 业化企业承担, 每个企业只负责 其中的一个环节。从而, 大大简化 了农机配置, 促进了农机化水平 的提高。
业机械化。从 1950 年开始, 法国 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 到 1970 年 就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为了不断 改进农机性能, 法国专门成立了 农机科学研究中心。与许多市场 经济国家不同, 法国政府直接参 与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销售, 在法国市场销售的农业机械必须 持有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颁发的许 可证。1960 年, 法国颁布了《关于 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方 针 》, 2000 年 对该指导方针进行了补充修订, 增加了农业机械作业的环保要 求。
法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 程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是, 农民一 家一户经营的项目较多, 种植品 种 复 杂 , 专 业 化 、商 品 化 以 及 机 械 化程度不高, 造成技术水平和劳 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二战以后, 随 着“农 业 装 备 现 代 化 和 规 模 化 ”的 逐步推进, 政府不失时机地通过 调 节 价 格 、信 贷 、补 贴 及 技 术 援 助 等手段, 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法 国的农业专业化包括三个类型: 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 专业化。在区域专业化方面, 按照 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和技术水平 的划分, 将不同的农作物和畜牧 生产合理布局, 形成专业化的商 品产区。在农场专业化方面, 按照
国家和地方政府、农业行业 组织和工业企业都从各自不同的 角度共同参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 普 及 , 全 国 形 成 了 一 个 农 机 、农 药 、化 肥 、良 种 和 先 进 农 艺 的 立 体 推广网络。
( 七) 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 发,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在 60 年代以后, 为了适应农 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法国通过 各种措施推动农业教育, 提高农 民的素质。
2006 年第 5 期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二是流通领域的合作社, 主要从 事 农 产 品 的 收 购 、加 工 、储 藏 和 销 售, 并供应生产资料。流通合作社 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如有专门从 事 牛 奶 的 收 购 、加 工 和 销 售 的 , 有 专门从事牲畜和肉类加工的, 有 的合作社还为农民提供金融和企 业管理服务。
( 八) 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动态 化和可持续发展
法国 1970 年基本实现了农业 机械化, 80 年代就已进入现代化。 但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 程 , 法 国 在 农 业 机 械 向 智 能 化 、高 效率和大型化方向发展同时, 继 续 推 进 农 业 现 代 化 , 现 已 进 入“合 理 发 展 ”的 新 阶 段 , 国 家 正 在 鼓 励 农民寻找和实践有利于保护环 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 模式。1999 年, 法国制定了农业发 展方向法, 加大了对环境的要求, 提高了补贴标准。如果农场主按 合同要求履行环境保护方面的义 务, 一般每年可享受 5 万法郎的 补贴。前不久又提出了未来 10 年
( 一) 与农村城市化相结合, 通过土地的有偿流转, 促进土地 适当集中和规模经营
( 四) 建立和完善农工商一体 化组织, 促进农业生产社会化
农工联合体是在专业化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农业与工业及其他 产业部门紧密结合的农业生产组 织形式, 是适应农业技术发展要 求的现代生产组织。法国的农工 联合体有两种形式: 一是组织包 括生产、加工到制成成品粮整个 过程中的各单位为农工联合企 业; 另一种是用合同的形式, 将生 产单位同加工、运销公司结成稳 定的联合。这两种形式都发展很 快, 使法国各类生产单位都在不 同程度纳入了农工联合体的生产 组织体系。这种生产体系与农业 机械化互为条件, 相得益彰。
二是鼓励土地集中和联合经 营。为防止农场规模越来越小, 政 府规定农场继承权只能给农场主 的配偶或有继承权的一个子女, 其他继承人只能从农场继承者那 儿得到继承金。同时, 推出税收优 惠 政 策 , 鼓 励 父 子 农 场 、兄 弟 农 场
以土地入股, 联合经营; 对农民自 发的土地合并减免税费, 使农场 规模不断扩大。
( 六) 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的 研究和推广体系
法国建立了数量众多且类型 各异的农业科研机构, 拥有庞大 的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国家农业 研究院现有工作人员近 1 万人, 年度预算达 30 多亿法郎。其主要 任务是为法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基 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内容涉及从 国土调查到各种高科技在农业中 的应用。该研究院每花费 1 法郎, 可 给 农 业 部 门 增 加 100 法 郎 的 效 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