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学案
八年级下学期《“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学期《“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三、教学难点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2、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提问:提到“东北地区”,你首先想到什么?“逗趣二人转”、“俄罗斯风情建筑”、“冰雪大世界”、“东北三宝”等等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首先想到的是:“冷湿”的自然环境。
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三省”。
[讲授新课]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经度为120°E—135°E,纬度为39°N—53°N自主学习,说位置和范围1、位置和范围(1)位置:(2)范围:2、地形:在图上找出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北平原,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
小组合作,探气候(1)东北三省主要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2)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是什么?(3)东北地区冷湿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农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小组活动:1、结合图文资料,归纳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的特点。
东北三省农业结构比较完整,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部门齐全,其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地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畜产品基地。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1一、目标导学知道东北地区的显著特色。
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东北三省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概况。
二、知识梳理1、请说说东北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的含义:2、东北三省包括3、东北三省地下以,主要的河流有。
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请在地图上指出本区的主要山、河、平原。
4、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是。
三、探究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四、巩固练习1、东北三省指的是()A、黑龙江、吉林、河北B、黑龙江、吉林、辽宁D、吉林、辽宁、内蒙古姓名:评分:C、黑龙江、内蒙古、辽宁2、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分别是()A、哈尔滨、呼和浩特、沈阳C、长春、沈阳、石家庄3、“冰城”是指()A、哈尔滨B、长春C、沈阳D、西安B、哈尔滨、长春、沈阳D、太原、石家庄、哈尔滨4、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5、我国最大的平原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D、三江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6、下列河流是中朝界河的是()A、鸭绿江B、黑龙江C、额尔齐斯河D、松花江7、下列四幅图,反映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是()8、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分布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C、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9、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A、气候冷湿C、冬短夏长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D、降水集中于秋季10、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A、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11、关于东北三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B、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C、东北三省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D、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12、下面关于东北三省气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B、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C、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D、纬度较低,又紧邻着亚洲北部温暖的夏季风源地13、东北三省地形以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因此,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即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部,被誉为“白山黑水”之地。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对于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分析地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
2.难点: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东北三省的实际案例为载体,分析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2.课件: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地图: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交通、城市分布等地图。
4.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初二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学案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学案3 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她给人们的印象是长冬严寒,冰雪世界,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她,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自主学习1:】一、自然环境:读教材14页图6.11 在右图中填出如下地理事物的名称1.地形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北平原2.地形以和为主。
3.河流:中俄两国的界河:黑龙江中朝两国的界河:鸭绿江、图们江以及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
4.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5.气候:阅读课本15---19页文字、图片、知识归纳(1)东北三省的气候类型。
(2)特征:。
(3) 原因:、。
【合作探究1:】教材16页活动2比较:漠河与长春、延吉与长春的积雪厚度并分析原因。
(提示: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的远近三方面分析)。
【自主学习2:】二、农业:1.农业部门及农作物:在千里沃野的东北平原主要发展(农业部门),种植的农作物有:、、、。
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主要发展(农业部门),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2.结合19页活动3分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自主学习3:】三、工业1.发展工业的条件一:东北三省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2.对照22活动3找出长春、伊春、大连各自的工业部门,并分析工业部门与矿产分布有何关系。
3.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了、、、为主导,包括、、、等工业部门比较完整的体系。
4.21页活动一说明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条件二:。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等。
【合作探究2:】教材21页活动二讨论:据铁路线与矿产地分布的关系,分析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呢?请做好记录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学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学案)2.东北三省气候湿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 完成教材第16页“活动”四、展示引导学习。
(小组或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小组间质疑或补充教师点拨)五、评价提升学习。
(课堂检测,更正,学生记忆;小结课堂;评选本节课优秀小组和个人)读下图,回答1—4题。
1.图中甲所在地区是我国著名的()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江汉平原2.乙是我国的()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3.图中大连和漠河的气候差异,说法正确的是()A.在1月份,大连气温比漠河要高B.冬季,大连积雪厚度比漠河要厚C.大连和漠河的气候差异原因主要是海陆因素,与纬度因素无关D.漠河的年降水量比大连要多4.此区域的气候类型属于()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我的收获:八年级地理下册(学案)五、评价提升学习。
(课堂检测,更正,学生记忆;小结课堂;评选本节课优秀小组和个人)1.不属于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是()A.地势平坦 B.土壤肥沃 C.人口稀少 D.雨热同期2.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A. 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3.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主导产业是()A.钢铁、机械B.石油、化工C.煤炭、电力D.轻纺、电子4.受气候条件限制,东北三省农作物熟制为()A. 一年三熟B. 一年两熟C. 一年一熟D. 两年三熟5.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工业中心都位于铁路线的交汇处,说明工业的分布受什么因素影响?()A.铁路线 B .交通条件 C.矿产资源 D.地形因素我的收获:。
学案9: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我国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2.认识东北三省农业发展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东北的工业发展条件及工业发展历程。
【重点难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2.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3.东北的工业发展条件;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及工业发展影响。
【知识梳理】一、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1.范围:包括,,位于我国东北部。
2.地形:以和为主。
北部为,西倚。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
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
3. 河流:山地的东南方有江和,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4.气候:东北三省气候。
(找到描述气候特点的词句,标注在书中)5.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二、农业1.农业发展的条件(1)制约因素: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密切相关。
这里纬度较,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
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影响,容易发生。
(2)有利条件:地势,土壤,适宜大规模的耕作;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不利条件:①纬度热量不足。
②春秋季节易受的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③开发历史较晚人口较少沼泽遍布。
2.湿地的功能等多种功能,亚洲最大的湿地,主要保护对象。
3.东北平原开发历程。
(在书中找到标注)三、工业1. 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
2.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在书中做标注)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工业部门:东北三省形成了以、、、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2)东北三省发展重工业的资源条件;矿产资源、,特别是、、等矿产资源丰富。
3.工业中心结合P20图6.20找出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长春、大庆、伊春等工业中心及它的主要工业部门。
4.重工业的分布特点。
【发散思维】1. 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2.东北三省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
2.了解东北三省的主要景点和旅游资源。
3.学习并掌握东北三省的地理名称、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了解东北三省的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
3.了解东北三省的主要景点和旅游资源。
三、教学难点1.掌握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历史知识。
2.理解东北三省的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
四、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资源分布等基本概念。
2.学习探究讲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地图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东北三省的特点。
同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东北三省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东北三省的一个景点或旅游资源,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具体景点和特色。
可以选择“白山黑水”景点作为案例,讲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4.练习评价设计相关的问题、练习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进行评价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对东北三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东北三省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文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6.2《东北三省》优秀学案(第1课时)

《东北三省》优秀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P11图6-2-1“东北三省地形”,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我国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3.认识东北三省农业发展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过程
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
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
__ 。
图中一4℃等温线
__ 。
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
毫米,为什么降水多?
,由于纬度,又紧邻着亚洲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东北三
季,冬季降雪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学案)
班级:姓名: __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学习重难点: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读图·析图
1.读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
江。
(4)找出俄罗斯、朝鲜。
2.读图6.13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原因是 __ 。
图中一4℃等温线中部
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__ 。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
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原因是。
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
为 _毫米,为什么降水多?。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
由于纬
度,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源
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探究·思考
读图6.14“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
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1)漠河、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
南向北的变化规律。
(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
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
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
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
三、课堂提炼
1.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
A.气候冷湿 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 C.冬短夏长 D.降水集中在秋季2.下列自然景观中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A.椰岛风光 B.林海雪原 C.水乡春色 D.沙丘起伏
3.东北三省降水最多的地形区是()
A.东北平原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脉 D.大兴安岭
4.有关东北三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冷湿 B.长白山地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
C.长冬严寒、冰雪世界 D.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5.读东北地区图(如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
主要地形类型有和。
(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山脉:A 、B 、
C 。
河流:D ,E ,
F。
(3)从图中看出,可以用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