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书法,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4页)

合集下载

书法教研活动开题报告(3篇)

书法教研活动开题报告(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书法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书法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决定开展书法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书法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书法素养,推动书法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书法教学水平,使其具备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 培养学生的书法素养,提高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

3. 推动书法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发展,形成独特的书法教育特色。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书法教育教学问题。

三、活动内容1. 书法基础知识培训(1)书法起源与发展(2)书法种类及特点(3)书法工具与材料2. 书法技法培训(1)执笔方法与姿势(2)基本笔画与结构(3)章法布局与墨色运用3. 书法教学案例分享(1)书法教学设计(2)书法教学策略(3)书法教学评价4. 书法实践活动(1)书法比赛(2)书法展览(3)书法作品创作5. 书法教育研讨(1)书法教育现状分析(2)书法教育政策解读(3)书法教育发展趋势探讨四、活动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2023年3月(共4周)书法基础知识培训、书法技法培训2. 第二阶段:2023年4月(共4周)书法教学案例分享、书法实践活动3. 第三阶段:2023年5月(共4周)书法教育研讨、总结与反思五、活动组织与实施1. 成立书法教研小组,由学校领导、书法教师组成,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 邀请书法专家、资深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书法教学水平。

3. 开展书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组织学生参加书法比赛、展览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

5. 定期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不断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

六、预期成果1. 提高教师书法教学水平,形成一批优秀的书法教师。

2.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书法素养的学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关于书写的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书写的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书写的开题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

然而,书写作为最古老、最基础的一种表达方式,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古代的毛笔字到现代的键盘输入,书写一直在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

因此,探究书写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书写对个体认知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对社会互动的影响。

通过深入探讨书写的过程和方式,以及书写与思维、语言、社会交往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书写的本质与作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归纳总结书写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分析书写对个体表达和观念建构的影响。

其次,设计实证实验,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考察书写对个体认知、思维和交流的影响。

四、预期研究结果初步预期的研究结果如下:1. 书写对个体认知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书写是思维的外显工具,通过书写,个体能够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表达能力。

2. 书写方式的改变会对个体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从毛笔字到键盘输入,书写方式的变化引起了个体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也影响着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3. 书写对社会交往的影响体现在信息传递、共享和保存等方面。

书写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书写,个体能够传递、记录和保存信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书写的本质、作用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书写,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提高个体表达和思维能力、促进社会交往提供科学依据。

六、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总共分为四个阶段:文献研究、实证研究设计、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总结与撰写研究报告。

预计研究周期为一年。

七、论文结构本论文拟分为引言、文献综述、实证研究设计、实证研究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

通过论证和分析,全面呈现书写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和建议。

书法教育开题报告

书法教育开题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预)开题报告书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专 业
培养单位
开题日期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学位论文题目:书法教育教学研究
论文选题依据
一、中国书法的实质与发展方向。
中国书法从实质上讲是为汉字“造型”。要为汉字
“造型”,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书法”的本意之
一就是“书写”的“方法”。有人把“书”之“法”分解为
不佳,学生书写水平提高缓慢,这在高校里是普遍现象。
二、选题意义
(一) 客观角度
1、 文化传播:书法是 中国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而且书法 源于汉字。书法 艺术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 化艺术的一朵奇葩,而且书法艺术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因此,书法文化教学成了重中之重。这是因为书 法教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书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2007
[17]孙富民.«当今书法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河南:河南大学,2011
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难点以及预期达到的目
框架内容
中英文摘要
第一章书法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一、书法艺术的历史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第二章书法教育的功能与影响
一、书法教育的功能研究
二、书法教育的影响
第三章书法教育的现状
(二) 主观角度
1、
学生方面:
(1)书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
(2)书法能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
(3)学习书法可以陶冶
学生情操,
丰富学生课后生活。
2、
教师方面: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提升教师文化修养
3、
学校方面:
(1)增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中学书法教学开题报告模板

中学书法教学开题报告模板

中学书法教学开题报告模板中学书法教学开题报告模板一、选题背景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学生对于书法的认识和学习意愿逐渐减弱。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激发中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书法水平。

二、研究目的1. 分析中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和态度,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2. 探索适合中学生的书法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3. 通过实践验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书法教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2. 调查问卷:设计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书法的认知程度、学习态度和需求,为教学模式的设计提供依据;3. 教学实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开展书法教学实验,比较不同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研究内容1. 中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和态度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对书法的认知程度、学习动机和兴趣水平,为教学模式的设计提供依据;2.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时代背景,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书法与艺术欣赏相结合、书法与科技应用相结合等;3. 个性化教学内容的设计:根据中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书法作品和题材进行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4. 教学模式的实践验证:通过教学实验,比较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验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预期成果1. 对中学生对书法的认知和态度进行全面分析,为教学模式的设计提供依据;2. 设计出适合中学生的书法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3. 通过实践验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中学书法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六、研究意义1. 促进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2. 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3. 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4. 推动中学书法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最新2018】书法,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4页)

【最新2018】书法,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书法,开题报告篇一:书法开题报告新《书法本科教育特色比较研究》开题报告学生姚登魁指导老师周德聪三峡大学艺术学院1.课题来源由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周德聪老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后拟定。

2.研究目的和意义2.1研究目的书法本科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综合型大学,师范院校,纯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书法本科教育。

他们在培养目标,课程开设,人才规格上各具特色。

针对他们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对比比较研究,从而能够全面了解本科书法教育的得与失,并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交流,以探求一条真正适合各类院校未来发展的道路。

2.2 研究意义2.2.1 回顾历史,进一步准确把握书法教育的规律,认识到以往教育中的缺陷和不足。

书法本科教育在过去近50年的时间里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由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发轫向全国各大院校横向扩散,高等书法教育的学科体系也由本、专科到硕士、博士到首都师大博士后流动站的纵向上升而逐步完善,显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2.2.2而当代的书法本科教育也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持续升温。

随着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纯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综合类大学抑或理工科大学都有开设书法专业或者方向,而在目前专业培养模式以及方案、课程设置培养下的书法人才因专业的不对口让他们无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

2.2.3另外,如果把书法本科教育置身于中国教育大背景之下,我们更应该尊重招收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合理保质培养——服务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良性循环规律。

这一方面有利于书法学习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解决专业不对口,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真所谓两全其美。

最后,书法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普遍偏低直接阻碍了书法专业的向前发展,也很难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加之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又不到位,而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书法开题报告

书法开题报告

《书法本科教育特色比较研究》开题报告学生姚登魁指导老师周德聪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由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周德聪老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后拟定。

2.研究目的和意义2.1研究目的书法本科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综合型大学,师范院校,纯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书法本科教育。

他们在培养目标,课程开设,人才规格上各具特色。

针对他们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对比比较研究,从而能够全面了解本科书法教育的得与失,并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交流,以探求一条真正适合各类院校未来发展的道路。

2.2 研究意义2.2.2而当代的书法本科教育也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持续升温。

随着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纯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综合类大学抑或理工科大学都有开设书法专业或者方向,而在目前专业培养模式以及方案、课程设置培养下的书法人才因专业的不对口让他们无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

2.2.3另外,如果把书法本科教育置身于中国教育大背景之下,我们更应该尊重招收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合理保质培养——服务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良性循环规律。

这一方面有利于书法学习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解决专业不对口,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真所谓两全其美。

最后,书法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普遍偏低直接阻碍了书法专业的向前发展,也很难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加之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又不到位,而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通过上述几类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的对比比较,分别探求符合各类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发展的道路和方案才是当务之急。

3.阅读的主要文献,国内外学术动态及本课题的主攻方向3.1阅读的主要文献及文献综述《书法学》(上、下)陈振濂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3 《书法教育学》陈振濂西泠印社出版社1992.6 《大学书法专业教学法》陈振濂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5.12 《书法学概论》陈振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1 《二十世纪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史》张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9 《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5.12 《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7 《文字书写与书法学科刍议》周德聪《中华书画家》2010.10总第12期86—87页《湖北美术学院本科书法专业方向创立前后》叶军《学院美术》2010第一期总第48期56—57页《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祝遂之《中国书法》杂志2000年——2010年中国书法杂志社《书法》杂志 2005——2010上海书画出版社《美术观察》2005——2010美术观察杂志社《艺术教育》2005——2010艺术教育杂志社文献综述《书法学》提出了书法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应具备哪些内容,应该如何用学科立场去进行思考。

书法教育开题报告

书法教育开题报告
四、重要参考文献目录
[1]张文华.《书法教程》[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8
[2]郭东兵《书法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现状分析与研究》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7
[3]庄义友、熊贤汉.《汉字与书法艺术》[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9
[4]徐利明.《中国书法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一、书法教育的功能研究
二、书法教育的影响
第三章书法教育的现状
一、书法教育在小学教育的现状
二、书法教育在中学教育的现状
三、书法教育在大学教育的现状
第四章改变当前书法教育现状的意义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主要研究内容
书法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文字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科技的不断推出,书法逐渐淡出我们的教育,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书法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研究书法教育在小学,中学以及大学教育中的现状,总结书法教育的境遇教训,根据所查所问,提出改变书法现状的意义与建议。
(一)国内现状
一.书法教学师资不足
作为响应教育部要求,许多学校已将书法教育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这无疑对书法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不过全国各地书法师资严重短缺,如深圳市2008年需要引进书法教师的数量高达3000余人之多。假如全国各中、小学的书法课都开起来,所需要的书法教师其数量将非常庞大,而全国现在持有书法专业文凭的、合格的书法教师少之又少,书法师资的供求矛盾日渐突出。
古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都对结构十分重视。梁武帝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所谓“均、密、补、损、巧、称”等,对钟繇书法的结字技术作了比较精确的揭示;隋僧智果撰《心成颂》,提出了“回展右肩”、“长舒左足”等十六条结字方法,表明当时对字形结构的关注。关于楷书字体结构的《三十六法》,据传是唐代大书家欧阳询留下的,从中见出古人对字体书体结构探索的良苦用心。

最新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最新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最新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书法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电子书写工具的普及使得学生对于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美感认识逐渐淡化。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本研究旨在探讨最新的书法教育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为书法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当前书法教育的现状,识别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探讨现代技术与传统书法教育的结合点,创新教学方法。

3. 设计并实施一系列书法教育实验,评估不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4. 提出基于实验结果的书法教育改革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问卷调查,收集当前书法教育的基本信息。

其次,利用实验设计,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通过访谈和观察,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选择实验对象,准备教学材料和工具,设计教学方案。

2. 实验实施:按照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记录教学过程和学生表现。

3. 数据收集:收集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分和统计分析。

4. 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果,分析教学方法的优劣。

五、初步结果实验初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书法技能和审美认识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参与度也有所增加。

同时,教师反映创新教学方法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本研究认为结合现代技术和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书法教育的质量。

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重视书法教育的改革,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文化自信。

同时,建议进一步扩大实验规模,对不同年龄段和背景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形成更为全面和系统的书法教育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书法,开题报告
篇一:书法开题报告新
《书法本科教育特色比较研究》
开题报告
学生姚登魁
指导老师周德聪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1.课题来源
由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周德聪老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后拟定。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

书法本科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综合型大学,师范院校,纯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书法本科教育。

他们在培养目标,课程开设,人才
规格上各具特色。

针对他们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就业等
方面进行对比比较研究,从而能够全面了解本科书法教育的得与失,并能够取
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交流,以探求一条真正适合各类院校未来发展的道路。

2.2 研究意义
2.2.1 回顾历史,进一步准确把握书法教育的规律,认识到以往教育中的缺
陷和不足。

书法本科教育在过去近50年的时间里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由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发轫向全国各大院校横向扩散,高等书法教育的学
科体系也由本、专科到硕士、博士到首
都师大博士后流动站的纵向上升而逐步完善,显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2.2.2而当代的书法本科教育也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持续升温。

随着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纯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综合类大学抑或理工科大学都有开设书法专业或者方向,而在目前专业培养模式以及方案、课程设置培养下的书法人才因专业的不对口让他们无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

2.2.3另外,如果把书法本科教育置身于中国教育大背景之下,我们更应该尊重招收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合理保质培养——服务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良性循环规律。

这一方面有利于书法学习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解决专业不对口,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真所谓两全其美。

最后,书法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普遍偏低直接阻碍了书法专业的向前发展,也很难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加之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又不到位,而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通过上述几类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的对比比较,分别探求符合各类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发展的道路和方案才是当务之急。

3.阅读的主要文献,国内外学术动态及本课题的主攻方向
3.1阅读的主要文献及文献综述
《书法学》(上、下)陈振濂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3
《书法教育学》陈振濂西泠印社出版社1992.6
《大学书法专业教学法》陈振濂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5.12 《书法学概论》陈振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1
《二十世纪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史》张韬辽宁教育出版社201X.9 《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X.12
《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X.7
《文字书写与书法学科刍议》周德聪《中华书画家》201X.10总第12期86—87页
《湖北美术学院本科书法专业方向创立前后》叶军《学院美术》
201X第一期总第48期56—57页
《201X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祝遂之
《中国书法》杂志201X年——201X年中国书法杂志社
《书法》杂志 201X——201X上海书画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