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类专业课部分.doc

合集下载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__课程标准__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__课程标准__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子电工技术基础二、对象:三年制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三、课时:94四、学分:2五、课程目标《电工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广泛使用性,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为此参照原电工学、电子学两门课的内容编写的,突出了高职技术教育特点,主要讲述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半导体元件及应用、低压控制电器与电路的基础知识作了必要的描述。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实行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验证性试验,增加实用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半导体元件的基本知识。

(2)了解低压控制电器与电路的基础知识(3)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计算等认知活动,培养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

(4)认识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电工电子器件及线路的理解过程。

(5)认识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

(6)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六、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

本课程由基本电路、常用半导体元件、低压控制电器三大项目组成,每个项目设置了若干个应用型模块组成。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式、互动式、交互式教学方式并存,从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提高了实践的知识含量,使学生既知道该怎么做,又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电子电工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

电子电工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按专业类招生培养和教学评价的改革趋势,凸显中等职业教育“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基于专业类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

一、专业类名称及专业范围(一)专业类名称及代码电子电工类(代码:06)(二)专业范围农村电气技术(610111)>太阳能与沼气技术利用(630303)、供用电技术(630105)、汽车电子技术应用(660703)、医疗设备安装与维护(690206)、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660205)、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660302)、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710105)>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710401).船舶电气装置安装与调试(660503)、无人机操控与维护(660601)、电子信息技术(710101)、电子技术应用(710103)>现代通信技术应用(710301).通信运营服务(710303)>通信系统工程安装与维护(710302)、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690207)等。

二、行业及职业面向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9修改版),以及电子电工产业布局,梳理出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类专业的行业面向及其在区域生产实际中的比重,以及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主要职业面向,具体见表1。

类)在生产实际中的比重和地位,也是是否纳入专业课程,以及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权重的参考依据。

三、培养定位与规格(一)人才培养定位适应电子电工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学习者综合素质和行业通用能力培养为基础,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具有较强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胜任电子电工行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综合素质本专业类学生综合素质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各专业可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增加相应的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水平,为学生将来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电工电子的基本理论,具备电路分析、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电路调试、电子设备维修等基本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工基础:包括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识别与检测;2. 电子技术:包括基本电子元件如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的识别与检测,以及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电源电路等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调试;3. 电气系统设计与安装:包括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安装方法等;4. 电子设备维修:包括常见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5.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包括: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形象地展示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动手能力;4. 校企合作:与电气工程企业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表现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课程资源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本课程将提供以下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提供电子版供学生参考;2. 课件:提供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3. 习题库: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实践指导:提供实践操作指南,帮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5.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和论坛,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交流学习。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类专业)电子教案 (15)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类专业)电子教案 (15)

例:本节例题 习题( 《电工基础》第 2 版周绍敏主编) 2.选择题(9)(10) 、 。 3.填充题(1)~(6) RL 电路的瞬态过程。 小结 习题(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主编) 4.计算题(6)(7) 、 。
练习
布置作业
1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新课 课型 授课时数 2
157
例: [例 1]、[例 2]
练习
小结
1.瞬态过程概念。 2.引起瞬态过程的原因。 3.换路。 4.换路定律。
布置作业
习题(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主编) 4.计算题(1)~(2) 。
158


11 .2 RC 电路的瞬态过程
新课 课型 授课时数 2
授课班级 1.了解 RC 电路瞬态过程中电压和电流随时间而变化 的规律。 2.能确定时间常数、初始值和稳态值三个要素,并了 解其意义。 1.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2.RC 电路充、放电时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
具有电容的电路在换路后的一瞬间如果流入或流出电容的电流保持为有限值则在换路后的一瞬间如果流入或流出电容的电流保持为有限值则在换路后的一瞬间如果流入或流出电容的电流保持为有限值则电容上电压应保持换路前一瞬间的原有值而不能跃变即电容上电压应保持换路前一瞬间的原有值而不能跃变即电容上电压应保持换路前一瞬间的原有值而不能跃变即对于一个原来不带电压即未充电的电容来说在换路的一瞬间对于一个原来不带电压即未充电的电容来说在换路的一瞬间对于一个原来不带电压即未充电的电容来说在换路的一瞬间电容相当于短路
小结
1.RC 电路充放电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 2.τ 的物理意义。
布置作业
习题( 《电工基础》第 2 版周绍敏主编) 4.计算题(4)(5) 、 。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电子电工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电容与电感、磁场及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照明电路,以及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装调与检修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电子电工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工技术基本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电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电工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电工技术为主线,将电工岗位必备的电工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养成科学态度和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掌握基本电路的计算方法,了解其在生产生活的实际应用。

2.会分析简单电路的组成,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能按电工工艺规范连接电路。

3.能规范操作常用电工工具及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

4.能排除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照明电路和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的简单故障。

电子电工类专业基础理论综合考试试题3

电子电工类专业基础理论综合考试试题3

《电子电工类专业基础理论》综合试题三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基础理论(含电路基础和模拟电路,满分9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两个电阻R1=2R2,若并联在电路中,R2上流过的电流为2A,R1上流过的电流为()A、0.5AB、1AC、2AD、4A2.两电容器:“20μF,200V”、“30μF,100V”,则串联后容量、耐压为()A、50μF、100VB、12μF、300VC、12μF、200VD、12μF,250V=R2=R3=R4=20Ω,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3.在图所示电路中,RA、5ΩB、10ΩC、15ΩD、20Ω4.容抗为X C1=15Ω,X C2=10Ω的二个电容串联于交流电源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容抗小于10ΩB、总容抗大于15ΩC、C1的容量较C2大D、总容抗与频率无关5.如图所示交流电路,伏特表的读数为()A、140VB、100VC、75VD、50V6.对于半导体材料,若(),导电能力减弱。

A、环境温度降低B、掺杂金属元素C、增大环境光照强度D、以上都是7.某同学用万用表分别测得某一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各极电位如图所示,分别为①脚-11V,②脚-6V,③脚-6.7V。

由此可知该三极管为()。

A、①是基极,②是集电极,③是发射极,PNP硅管B、①是集电极,②是基极,③是发射极,NPN硅管C、①是发射极,②是集电极,③是基极,NPN硅管D、①是集电极,②是发射极,③是基极,PNP硅管8.串联型稳压电路中,调整管工作在()A、截止状态B、饱和状态C、放大状态D、开关状态9.在图所示电路中V CC=12V,β=100可能产生的失真是()A、截止失真B、即有截止失真,又有饱和失真C、饱和失真D、正常工作无失真10.如图所示一理想运放电路,R1=5kΩ,R f=10kΩ,当输入电压为10mV时,则流过R f的电流大小为()A、2mAB、1μAC、2μAD、1m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格2分,共20分)11.电路就是________所经过的路径,它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控制与保护装置四部分组成。

电子电工类专业基础理论综合试题6

电子电工类专业基础理论综合试题6

《电子电工类专业基础理论》综合试题六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含电路基础和模拟电路,满分9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 为()A 、12VB 、14VC 、8VD 、6V2.有一电容为50μF 的电容器,接到直流电源上对它充电,这时它的电容为50μF ,当它不带电时,它的电容是()A 、0B 、25μFC 、50μFD 、100μF3.某电感线圈(可等效为R 、L 串联电路)如图所示,当接入3V 直流电压时,测得I=1A ;当接入10V 工频交流电压时,测得I=2A 。

测该线圈的感抗XL 为()A 、1ΩB 、3ΩC 、4ΩD 、5Ω4.如图所示为两电流的相量图,已知130)i t =+︒A ,230)i t =-︒A ,则安培表A 的读数为()A 、0AB 、3AC 、6AD 、9A5.电路如图所示,A 点电位是()A 、5VB 、15VC 、9VD 、10V6.在电路中测得一只正常放大的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位分别为2.8V 、3.5V 、6V ,则这只三极管属于()A 、硅PNP 型B 、锗PNP 型C 、硅NPN 型D 、锗NPN 型7.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变压器的次级电压有效值为30V ,则每个整流二极管所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为()A 、30VB 、42.42VC 、60VD 、84.84V8.电流串联负反馈可以()A 、稳定输出电压并减小输入电阻B 、稳定输出电压并增大输出电阻C 、稳定输出电流并增大输入电阻D 、稳定输出电流并减小输出电阻9.电流放大系数为β1、β2的两个晶体管构成等效复合晶体管,等效复合晶体管的β值约为()A 、β1B 、β2C 、β1+β2D 、β1×β210.功率放大电路根据________可分为甲类、甲乙类和乙类等。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矿山机电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65编制人:审定人:一、课程定位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必修课。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在电工和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学校电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电工及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使之在技能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论。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教学,在指导思想上要体现能力本位,在内容上体现浅、用、新的原则,在体系上,注意把握模块课程的特点,在方法上符合学员认知发展规律,在手段上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程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把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机电和电气专业学员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员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电工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项目模块和课程内容。

按照具体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员掌握电工技能的基本操作要领,让学员在掌握电工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员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员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要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员能力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电工类专业课部分一、考试范围和考试形式考试范围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本专业有关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包括电子电工专业开设的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仪表与测量三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专业操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分专业理论和技能测试两项。

理论考试采用书面闭卷测试的形式,技能测试采用按实际操作水平打分测试的形式。

二、书面考试试卷结构(一)试卷内容比例电工技术基础约占45%;电子技术基础约占45%;电工仪表与测量约占10%。

(二)试卷题型和比例填空题约占15%;选择题约占30%;判断题约占10%;简答题约占15%;计算题约占30%。

(三)试题难易比例较容易题约占50%;中等难度题约占35%;较难题约占15%。

三、书面考试内容和要求电工技术基础(一)电路的基本概念1.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动势、电流、电位、电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3.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计算。

4.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熟练掌握电阻定律。

5.了解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6.理解电场的两个重要性质。

(二)简单直流电路1.熟练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了解电路的几种工作状态(通路、开路、短路),掌握在每一种状态下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

3.熟练掌握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4.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及两点间电压的分析和计算,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5.了解电阻的两种测量方法:伏安法和惠斯通电桥法。

(三)复杂直流电路1.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和适用场合。

2.熟练运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和载维宁定理来分析、计算复杂直流电路。

3.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等效变换。

(四)电容和电容器1.理解电容器与电容的概念。

2.熟练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的计算方法。

3.掌握电容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耐压能力的分析计算。

4.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掌握电容器中电场能的计算。

(五)磁场和磁路1.理解磁场主要物理量(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场强度和磁导率)的物理意义、单位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熟练掌握右手螺旋法则,左手定则以及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计算。

3.了解铁磁物体的磁化曲线、磁滞回线以及常用磁性材料的磁性能和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

4.了解磁动势、磁阻的概念以及磁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六)电磁感应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

2.熟练掌握和运用右手定则、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理解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概念。

4.理解掌握互感线圈的同名端的判断及其串联。

5.了解涡流的产生及其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

6.理解电感器的储能特性及能量的计算。

(七)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2.理解掌握描述正弦交流电基本物理量(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角频率、周期、频率、相位、初相位、相位差)。

3.熟练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波形图、旋转相量图等表示方法以及相互的关系。

4.熟练运用相量图对正弦交流电进行加减运算。

(八)正弦交流电路1.正确理解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及运用相量图加减运算。

3.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4.熟练掌握单一参数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5.理解掌握RLC串、并联以及混联的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6.掌握串、并联谐振的条件、特点及其应用。

7.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及方法。

(九)三相交流电路及电动机1.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和特点。

2.熟练掌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相电压、线电压的关系。

3.熟练掌握三相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联接的分析计算方法。

4.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启动、制动和保护的方法,熟悉其铭牌数据的含义。

5.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6.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了解保护接零、保护接地的方法以及使用范围。

(十)变压器1.了解变压器的构造、种类及用途。

2.熟练掌握变压器变换电压、变换电流和变换阻抗的规律及其计算。

3.了解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

4.了解几种常见变压器的结构特点、作用及使用常识。

电子技术基础(一)晶体二极管和整流滤波电路l.了解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

2.了解晶体二极管的结构、分类和型号。

3.理解掌握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及其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

4.熟练掌握二极管整流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简单计算及整流二极管的选择。

5.理解常用几种滤波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电容滤波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6.掌握硅稳压二极管的特性、主要参数,掌握稳压电路的稳压原理与简单分析计算。

7.了解几种常用特殊二极管的功能及使用常识。

(二)晶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1.了解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分类、符号和基本联接方式。

2.掌握晶体三极管的放大条件、放大作用和电流分配关系。

3.理解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共发射极接法)及其三个工作区域的划分。

4.理解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掌握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的判别。

5.掌握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各元件作用以及工作过程。

6.熟悉分压式偏置电路并能理解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基本原理。

7.理解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8.熟练掌握用估算法求固定偏置电路和分压式偏置电路静态工作点、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

(三)场效应管放大电路1.熟悉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符号、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

2.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形式及主要元件的作用。

(四)多级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1.了解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方式。

2.掌握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计算。

3.了解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4.理解掌握反馈概念及其分类。

5.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6.熟练掌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反馈类型的判别,并能定性分析其作用。

7.熟悉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并了解它的应用。

8.掌握射极输出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计算。

(五)低频功率放大器l.了解低频功率放大器主要任务和分类。

2.熟悉功率放大器与电压放大器的区别。

3.熟练掌握复合管的类型确定方法及特点。

4.了解单管功率放大器、乙类和甲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输入变压器倒相式OTL功率放大器、互补对称式推挽OTL功率放大器和OCL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5.掌握互补对称式推挽OTL功率放大器和OCL功率放大器的最大输出功率的计算。

(六)直流放大器和集成运算放大器l.了解直流放大器的组成特点及解决级间电位配合和零点漂移两个主要问题的措施。

2.理解基本差动放大电路的组成及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

3.理解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4.了解实用型差动放大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及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5.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外形和符号以及两种电压放大倍数。

6.掌握工作在线性区的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特性。

7.熟练掌握比例运算电路(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加法运算电路和减法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计算。

8.熟悉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反相器和电压跟随器,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常识。

(七)调谐放大器和正弦波振荡器1.理解LC并联回路的选频特性。

2.了解单回路调谐放大器和双回路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4.理解LC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5.熟练掌握LC正弦波振荡器(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式)产生自激振荡的判别方法。

6.了解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八)直流稳压电源1.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作用、分类、组成及质量指标等基本概念。

2.掌握带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输出电压调节范围的估算。

3.了解三端式集成稳压电源的外部接法及主要参数。

(九)晶闸管及其应用1.了解晶闸管的结构、符号。

2.理解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掌握晶闸管导通和关断的条件。

3.理解晶闸管的可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熟悉电压、电流波形。

4.了解对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要求。

5.了解单结晶体管的结构、符号及单结晶体管的负阻特性。

6.理解单结晶体管自激振荡器、同步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能正确画出波形。

(十)数字电路基础知识1.了解脉冲的基本概念、波形和脉冲信号的主要参数。

2.理解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3.掌握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区和饱和区的条件、特点,掌握三极管工作状态的判别方法及其计算。

4.熟悉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数制间相互转换,熟悉BCD码。

5.会应用公式法和卡诺图法对逻辑函数进行化简。

6.理解逻辑函数的概念,掌握逻辑功能的常用表示方法(逻辑函数式、真值表和逻辑波形图)。

7.熟练掌握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等几种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符号、逻辑函数式和真值表,并能根据输入信号波形画出输出信号波形。

8.了解TTL和CMOS集成门电路。

(十一)组合逻辑电路1.了解组合逻辑门电路的特点。

2.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读图方法。

能根据给定的逻辑电路图、写出逻辑函数式并化简,列出真值表,并说明电路的逻辑功能。

3.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能根据给顶的功能要求设计出实现该功能的逻辑电路。

4.熟悉编码器、译码器的基本概念。

了解它们的集成电路的引脚功能及应用方法。

(十二)集成触发器1.了解触发器工作特点。

2.掌握由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和同步RS触发器的逻辑符号、逻辑图、逻辑功能、真值表,并能根据输入信号波形画出对应的输出波形。

3.掌握主从JK触发器的逻辑符号和真值表,并能由输入信号波形画出输出波形。

4.掌握T型触发器和D型触发器的逻辑符号及逻辑功能。

(十三)时序逻辑电路1.了解时序电路的概念和分类情况。

2.掌握简单时序电路的分析,能根据输入信号波形画出输出信号波形。

3.了解计数器的功能,掌握二进制、十进制计数器电路的组成原理。

4.了解寄存器、计数器和译码器功能和工作原理。

5.了解集成计数器的的使用常识。

(十四)脉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1.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掌握RC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2.了解微分、积分、限幅、箝位等电路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3.了解单稳态电路、施密特电路的组成、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4.了解多谐振荡器的组成、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电工仪表与测量(一)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

(二)掌握电工仪表的误差及其计算(三)熟悉万用表的结构。

(四)掌握万用表的工作原理。

(五)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