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五四运动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一、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本时期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后期。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政治史: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史:自然经济的解体。
文化史:新思想的萌发。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本期中国近代史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标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初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出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形成。
政治史: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
(二农二侵二资)经济史: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化史: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的出现、发展和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
改革史:戊戌变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本期历史以1912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为标志,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①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北洋军阀政府取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深化时期,即辛亥革命时期。
②从1912年辛亥革命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新旧交替的时期。
政治史:辛亥革命;捍卫民主共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代史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性质、基本口号、历史意义。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宣传的两大基本口号。
在性质上,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因五四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运动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先导。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及历史意义。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干部条件。
3、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的论战,李大钊与胡适的进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利用报刊撰文著书,宣传马克思主义,先后写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纲领,新的革命前途。
5、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主张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有,不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提出“耕者有其田”,关注农民土地问题。
6、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影响。
中国近代史两大阶段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以下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一小阶段: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此间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
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和贸易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和内河航行权,中国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封建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小阶段,从太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时期。
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居主导地位。
第三小阶段: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辛亥革命(1901-191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中西文化碰撞与新旧文化并存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阶级的矛盾。
第四小阶段: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
这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
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共和与民主,革命派又先后发动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反对张勋复辟,进一步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由于其阶级时代的局限,这一系列运动多是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中国社会陷入黑暗的谷底。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也有人把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三个高潮”(第一次高潮时期是1851-1864年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高潮时期是1894-1900年,戊戌维新与义和团运动;第三次高潮时期是由1905年同盟会成立到1911-1912年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中国近现代史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精选文档-PPT精选文档

《联合国家宣言》 九一八事变 珍珠港事件 苏联红军占领柏林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三个重要的新情况:
第一,在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德、 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 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 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 第三,占世界陆地面积2/3、人口3/4的亚非拉美及南太平 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许多原殖民地、附属国争得了 或正在争取政治上的独立,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 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于 1926年7月开始进行的北伐战争, 在人民的支持下,基本上击溃了 北洋军阀的主力。
北伐战争
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 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 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 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近300年 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 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1946年春,美国等 日益加紧反苏、反共、 反人民的活动,一些人 还鼓吹“美苏必战”、 “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 爆发”,从而在世界范 围内挑起长期的“冷 战”。
抗战胜利后,美国援助国民党 的各种军事装备
美国教官帮助国民 党训练陆军
排队等待施粥的沈阳贫民
这个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 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封建剥削制度是以地主占有大量土 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借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为 基础的。 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常常是三位 一体的。地主不仅发放高利贷,有的还 兼营商业。而商人、高利贷者也往往在 获利后去购买土地,使自己成为地主。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1、中国近现代史分期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
因此,它是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产生的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
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产家。
他们是利用政治特权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没有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4、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队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5、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第一章6、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一、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正压中国人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7、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8、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第二章9、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没有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上页 下页 返回
【变式训练2】 (2012· 金华十校联考)1937年2月,中国共产 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 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
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说明中
国共产党 ( )。
A.将抗日领导权交给国民党
第6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知 识 速 览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考点导图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历史特征
1.阶段特征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1921年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中
背景、过程及影响,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启迪民众觉悟, 推动了思想解放的反帝爱国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知识必备
■ 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领导阶级来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 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 力军。
上页 下页 返回
3.从时代特点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 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从革命前途来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
界,更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世界。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方法通关
■ 历史选择题解答出错的主要原因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而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篇一近代史和现代史可以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界。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我认识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还了解了国史、国情,深刻的领会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也就是1840年到1919年。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历史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所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
而鸦片战争后,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同时也产生了中国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互相交织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表明: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是1919年到1949年的历史。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这三者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
如何划分中国近现代史几个重要阶段

如何划分中国近现代史几个重要阶段作者:赵永超来源:《学周刊·C》2012年第12期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几个重要阶段理解不甚准确,在学习中术语使用不当、理解不清、颠倒那是常有的事。
为了更好地去帮助学生学习文科综合,我结合简图详细解说一下,以备紧张学习中的初三毕业生参考。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的历史称为中国的近代史。
从清朝晚期到中华民国,这一时期的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或半封建社会中。
而中国近代史则是中华民族奋力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争取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进而实现人民能够过上好日子,国家实现富强独立。
在这一百余年的时间里为实现历史任务,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斗争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
其间1840~1919年,这一阶段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许多志士仁人进行了救国救民真理的探索,但结果均告失败。
实践证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同时五四运动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阶级力量上准备了条件,因而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序幕。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行了长达28年的革命战争。
这样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其间,自1924年1月起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联合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到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许可祥在长沙、汪精卫在武汉分别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一时期被称为北伐战争时期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多公告资讯和免费资料,请微信关注:安徽中公教育
每日新鲜公告等着你奥~
每日新鲜资,微信关注:安徽中公教育 1 中国近现代史-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五四运动
一、中国近现代史-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五四运动介绍
1.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过程、性质如下表所示:
二、中国近现代史-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五四运动相关练习题
有论者在谈及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的表现时宣称:“五四运动大方向是对的,但方式有问题。
”这一观点
A.完全抹杀了五四运动的正义性
B.是对如何进行爱国的理性反思
C.旨在谴责北洋政府的卖国罪行
D.认为学生不应介入国家的政治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