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综述翻天覆地三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B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我国日益构成主要威胁的外国侵略势力是:(

C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卷入这场战争的国家有( A )

A、60多个

B、70多个

C、80多个

D、100多个

4、抗日战争胜利后,取代日本在中国的地位的是:( A )

A、美国

B、苏联

C、法国

D、英国

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 B )

A、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

B、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

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指:(A、B、D )

A、外国帝国主义

B、本国封建主义

C、本国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阻碍,主要有:(A、B、

C、D )

A、外国资本的压迫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两重性的阶级,这两重性是指:(A、B )

A、革命性

B、软弱性

C、动摇性

D、不彻底性

3、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A、B、D )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广大士绅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三种建国方案可由中国人民在政治实践中选择,但从根本上说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B、C )

A、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继续维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C、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D、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三、辨析题

1、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

答:正确。在旧中国,官僚资本就是垄断资本。这种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又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卖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除国家垄断资本外,

官僚的私人资本也属于官僚资本。而掌握着官僚资本的阶级,就是官僚资产阶级,即中国的大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答:错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他们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革命的一种力量;但他们又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有动摇性,在另一个时期,又跟在买办资产阶级后面,成为它的助手的危险。他们虽然人数不多,经济实力不强,但在政治上有着很大的重要性。他们具有爱国的立场,不少人还掌握着发展生产所需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的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以这个阶级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的。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出身于这个阶级,或者与这个阶级有比较多的联系。这个阶级在社会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现代工业,形成了民族市场,同时传播了资产阶级文化。因此,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种政治力量,而不是民主革命的对象。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现代化。

答:错误。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4、中国资产阶级包括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答:错误。这种说法混淆了剥削者和劳动者的界限。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其经济地位不同,但二者都是私有者,是剥削阶级,而小资产阶级则与他们根本不同,既是小私有者,却又是劳动者,所以中国资产阶级只包括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包括小资产阶级。

四、简答题

1、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哪些重要的新情况?

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它引起了世界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三个重要的新情况:

第一、在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国家。欧洲东部、中南部和亚洲东部、东南部出现了一系列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

第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许多原殖民地、附属国争得了或正在争取政治上的独立,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强,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这些情况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国际帝国主义受到明显削弱和多方面牵制,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各国人民,从而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什么?这个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近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两个阵营的对立。美国一手拿

着美元,一手拿着原子弹,竭力向全世界扩张。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扶将反共的政策。这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哪些特点?

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难地生长起来的,因此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二、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当一部分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一部分资本家还兼有资本家和地主两重身份。

4、抗战胜利后,民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是怎样的?

答:在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主张,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抗战胜利后的一个时期内,一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大力鼓吹“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企图在国民党坚持的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主张的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之外,另找一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他们声称:“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政治民主,但决不能为少数特权阶级(在今日中国是官僚资本家、买办资本家和大地主)所操纵;在经济上必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奖励民生必需品的扩大再生产,但决不容许官僚买办资本的横行和发展。”这种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对于当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专政是一种批判,但在实际上却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

五、论述题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了哪些影响?

答: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包括:(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2)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欧洲大国走向衰落,美国和日本崛起;(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一条新道路;(4)在苏俄领导下,共产国际成立,积极开展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5)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在帝国主义压迫下和共产国际帮助下日益觉醒。

这些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所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比之过去更为严重,被瓜分的危险日益加深;(2)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美国和日本崛起,美国和日本,尤其是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成为中国民族利益的最大威胁;(3)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4)共产国际成立后,立即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并与中国原有革命力量

合作发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5)中国人民与其他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样日益觉醒,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坚决、日益频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则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爆发和胜利后的形势密切相关:(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全面性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结果导致了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率先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首先投入到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去,并与反法西斯的苏联以及包括英美在内的西方民主国家联合奋斗,终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反对侵略的战争中,大批被压迫民族得到解放,中国人民与世界被压迫地区的人民一样进一步觉醒,越来越成为帝国主义难以左右的一支强大革命力量。(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矛盾尖锐化,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镇压人民革命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决打败了以美国为靠山的国民党政权,取得除台湾以外的全国革命胜利。

2为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答: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这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进一步加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

(1)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作为首要任务。因为帝国主义势力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其在中国的特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尊严;帝国主义通过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使中国长期陷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帝国主义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公然的掠夺,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扼杀中国民族经济;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甚至野蛮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掠抢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遭到空前蹂躏,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有妄图取代日本的地位继续控制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因为中国要实现民族和人民的解放,必须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解救出来,而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在战国时代以来的整个中国历史中,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治乱兴衰的关键因素,也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借以剥削农民的封建制度,是两千多年来主导性的经济制度,也是农民生活始终贫困的根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这种封建经济,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3)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必须反对官僚资本主义。1927年国民党建立全国政权后,与国家政权结合、并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官僚买办资本急剧膨胀起来,成为这个政权的经济基础。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不同,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不是建立在一般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基础上的,而是作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姻的怪胎出现的,它不仅残酷掠夺工农劳动群众,也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成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和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下,始终十分弱小,无法成为建立民族国家的基础。

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必须坚决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3、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答: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在中国行不通,这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的状况所决定的。

首先,帝国主义不允许。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它们自己的资本主义。对于它们来说,政治上、经济上不独立的中国,乃是理想的倾销商品的市场、投资的场所与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如果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就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这是它们不能容忍的。它们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更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为它们的竞争对手。

其次,封建统治者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往往把实现民主政治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让步这种幻想之上。而中国的反动统治者由于自身社会基础的极其狭窄,其统治是十分残暴,同时又是十分虚弱的,它既不能容忍、更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因而绝不会对于中间势力关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要求作出原则性的让步。某些中间党派、中间人士虽然一再声称自己要“以民主的方法争取民主,以合法的手段争取合法地位”,反动统治者还是不断地用暴力对他们施以迫害,直至取缔他们的组织,监视、逮捕以至杀害他们个人。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逐步放弃了走中间路线的幻想,而站到了拥护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其三,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资产阶级是真诚地希望中国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不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的纲领,无法动员农民这个最广大的群众,再加上不敢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根本不掌握军队,因此,它的力量过于软弱,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答:(1)近代中国逐步形成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三种政治力量,它们分别提出三种建国方案: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独裁统治的法西斯主义建国方案;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人民共和国方案。

(2)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以及其代言人的脱离群众,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虽然是进步的,却不具有现实性,中国人民现实的选择只是另外两个,其前途,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法西斯主义的建国方案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人民用行动否定了主张这种国家前途的国民党政权;而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路线却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是:( D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达

D、李大钊

2、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主要阵地有:( B )

A、《向导》

B、《新青年》

C、《湘江评论》

D、《星期评论》

3、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到:( C )

A、60多万人

B、150多万人

C、200多万人

D、400多万人

4、1919年7月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文章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是:(C )

A、梁启超

B、张东荪

C、胡适

D、黄凌霜

5、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在:( B )

A、北京

B、上海

C、长沙

D、武汉

6、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在:( B )

A、北京

B、上海

C、长沙

D、武汉

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D)

A、三民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

8、1927年5月21日,在长沙发动叛变的反动军官是:(B)

A、夏斗寅

B、许克祥

C、汪精卫

D、戴季陶

9、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黄埔创办(简称黄埔军校),校长是:(B)

A、孙中山

B、蒋介石

C、廖仲恺

D、汪精卫

二、多项选择题

1、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的三篇著名文章是:(B、C、E )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新纪元》

E、《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2、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要求惩办的卖国贼是:(B、C、E )

A、段祺瑞

B、章宗祥

C、曹汝霖

D、袁世凯

E、陆宗舆

3、1923年2月,吴佩孚在汉口、郑州、长辛店等地,对罢工工人进行了血腥屠杀,其中被害的共产党员有:(B、D)

A、顾正红

B、林祥谦

C、陈赞贤

D、施洋

4、北伐战争打击的主要对象有:(B、C、E)

A、段祺瑞

B、孙传芳

C、张作霖

D、袁世凯

E、吴佩孚

5、1927年1月,中国人民收回的英租界是在:(A、D)

A、汉口

B、上海

C、南京

D、九江

6、北伐战争期间农民运动发展最猛烈的省份有:(B、D)

A、广东省

B、湖南省

C、江西省

D、湖北省

E、安徽省

7、北伐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屠杀中国军民的惨案有:(D、E)

A、济南惨案

B、五卅惨案

C、沙基惨案

D、南京惨案

E、万县惨案

三、辨析题

1、五四运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答:错误。五四运动只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通过在工人中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答:错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不是一般的群众组织,她是科学共产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的战斗司令部,因此她的产生必须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它的产生必须以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其阶级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思想基础,而且两者必须结合,中国共产党正是这两者相结合的产物,而不是同一般革命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是工人群众没有真正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量。

答:错误。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是中国工人阶级面对着全副武装的敌人——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反动军阀,必须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必须和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结成联盟,并和其他革命阶级结成统一的战线,才能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是改组后的国民党。

答:正确。改组前的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经过改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大批工农分子加入了国民党。改组后的国民党基本上成为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

5、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最低纲领,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正确。中共二大制定的党的最低纲领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反帝反封建革命风暴的兴起。

答:正确。五卅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这场革命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吸引了全国几十个城市的约1200万群众参加,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把国民革命引向新的高潮,从而标志着全国反帝反封建革命风暴的兴起。

7、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中,提出了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答:正确。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初步提出了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无产阶级团结占全国人口多数的一切半无产阶级(主要是贫农)、小资产阶级(主要是中农)、争取中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打击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买办阶级以及中产阶级的右翼,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反对在中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一阶级统治的国家。

8、中国共产党不同国民党实行合作就不会导致国民革命的失败。

答:错误。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出于少数人或哪个党派的主观愿望。没有国共合作就没有国民革命。至于国民革命的失败,则有其主客观原因,但决不是国共合作造成的。

四、简答题

1、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哪些突出优点?

答:第一,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因此他们具有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性,特别能战斗;第二,他们高度集中,便于工人阶

级阶级性的养成,利于整个阶级的团结战斗,便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第三,他们的大多数来自破产农民,和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亲密的可靠联盟,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2、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

答: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给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它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斗争的士气,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曙光;它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使中国革命由原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转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一向孤立的中国革命再不感觉孤立了,因为有了国际工人阶级的援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先进分子由学习西方转向学习俄国,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争取解放的思想武器。

3、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答:五四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北洋军阀政府对内残酷压迫,对外屈膝投降造成的民族危机。其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它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它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阶级政党,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中国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中,使中国革命呈现出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6、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什么?它对中国革命有何意义?

答:中共二大制定的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的“二大”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争取解放的正确方向,它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

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所解释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三大政策。其内容既反映了

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也代表了广大工农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8、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正义革命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的大力支援;共产党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国共合作的巨大力量;北伐军的英勇奋战及共产党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和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苏联政府的援助。

9、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国民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革命的敌人过于强大和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对革命的背叛;主观上是由于共产党处于幼年,特别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还有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上失误。国民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极大地动员了广大群众,为后来革命运动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锻炼和考验了共产党,为党在以后的革命历程中走上正确的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五、论述题

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答:首先,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次次失败和巴黎和会,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信念从根本上发生动摇。其次,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物质条件。大批先进分子在五四运动后自觉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日益结合,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揭露,使中国先进分子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转而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思想条件,经过先进分子的大力宣传,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改造中国和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其四,中国先进分子通过对各种社会主义和学说进行实验、比较、鉴别,才慎重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救国救民的真理,从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更加广泛的传播。

2、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答: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第二,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遂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第三,十月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苏俄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赢得了先进分子的好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第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这样,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他在五四运动前就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4、怎样理解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所起的历史作用?从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答: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它推动了国共两党各自的发展,加强了革命力量,成为国民革命不断发展的组织保证;它推动了黄埔军校和革命武装的建立,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它促进了工农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极大地动摇了他们统治中国的基础;它发展了革命形势,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对摧毁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第一,国共合作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进步,而国共分裂,则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也挫折,给民族带来灾难。

第二,国共合作使国民党获得新生和发展,而国民党右派集团对革命的背叛,不仅破坏了国共合作,也使国民党走上与人民对立的绝路。

第三,国共合作也使共产党获得迅速发展,但由于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危害,使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党组织受到极大摧残。

因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必须充分发动农民,把农民作为自己的主要同盟军;必须掌握革命的军队,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当时,欧洲是世界的政治中心。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英国占主要地位。 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走向衰落(德国战败;英、法虽为战胜国,但受到削弱)和美国、日本的兴起。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美国尤其是日本的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其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191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在上述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下展开的。

关于五四运动的演讲稿

关于五四运动的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月青春点燃梦想》。 又到了春光明媚的五月,又到了百花争艳的季节。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又到了XX年5月4日,这不是一张普通的日历,在这张日历上,人们看到的是青年人特有的朝气,是飘逸的青春的光彩,是迸发的炽烈的激情,是90年前烧起的一团火,它光亮、它耀眼、它激励着人们在风风雨雨中勇往直前。在这新世纪的阳光和五月的鲜花播洒进每一个人的心灵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五四青年节和建团90周年。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每一个追求事业的人,每一个珍视生命、向往着美好前程的人,在这个时刻,都会强烈地感受到无限的活力与勃勃的生机。 我们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每年都会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以宣传“五四精神”为主题的活动。那么,我们可曾真正了解“五四”是什么吗?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

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国家政务院为纪念该运动,于 1949年正式宣布每年的 5 月 4 日为中国青年节。人们不会忘记那划时代民族救之的“五四”爱国运动,更不会忘记那举起民族救之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会忘记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我们手中。 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有幸站立在世纪和千年交汇点上,我们是幸运者。但是,面对新世纪,让我们回顾五四精神,认真地思索着,自己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呢?也许,我们也曾感叹:我生不逢时,没赶上英雄时代,要不我也会扬名天下;也许,我们也曾抱怨:我时运不佳,没摊上一个好岗位,否则咱也能露露脸。是呀,和平年代,一般工作,我们很平凡,但我要说,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平凡的我们一样能高昂起脸,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 我们知道,风雨会使我们变得强壮,挫折会使我们变得坚强。成熟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来自于风雨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砺,我们要面对山峰,去欣赏它的风光,面对未来去争创

五四运动始末与中国新思想

五四运动的先声: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前,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军阀势力利用封建传统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推崇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孔孟之道,借以维持自己的统治。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辛亥革命由于忽视了思想文化战线上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致使革命的成果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为了完成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必须“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于是,作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标志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新文化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 (1 916年起改名 《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启 蒙思想家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钱玄同、刘 半农、易白沙等是它的主要撰稿人。随后继起积极提倡新文 化、新思想的还有《每周评论》、《晨报》、《京报》等报 刊。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争取实现西方立宪共和制的 国家;提倡科学,就是反对迷信和盲从,介绍科学知识,主张以科学的法则来判断一切。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李大钊——中国 最早的马克思 主义者之一

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它的倡导者们主张个性 解放,反对封建伦理道德。 对孔孟学说进行猛烈评击。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虽然是一场提倡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其指导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范畴,但是,这场运动毕竟打破了长期禁锢人民思想的的封建牢笼,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启发了人民群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冲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未曾有过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在新文化运动中,面对辛亥革命以后 中国政治和社会的黑暗混乱状况,一些先 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怀疑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的方案对中国是否适合,坚持不懈地 继续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正当此时, 俄国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 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力地证明,不仅发 达国家,就是不发达国家,也是可以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而获得解放的。它使处于彷徨和苦闷的中国人民看到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从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充分暴露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中,敏锐地认识到世界历史潮流的深刻变化,开始考虑选择中国革命新的道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 北京大学的几位教师 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政府对他 复辟帝制的支持,除“二十一条”第五款外全部接受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以下是带来的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一】 1.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李大钊 2.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担负。——列宁 3.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进它的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现代)郭沫若 4.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贝弗里奇

5.人生最大的感叹是:年轻的激情是从未实现;年老的追忆是从没发生。勇气是青年人漂亮的装饰。假若人生下来就是中年,然后再渐渐年轻起来,那样,他就会珍惜一切时光,决不会再无谓的事情上消耗自己。风华正茂夜晚给老年人带来平静,给青年人带来希望。——萧伯纳 6.正如我赞许一个老人的青年,我也喜欢一个老人有一颗年轻的心,能够这样的人,虽然身体会衰老,但内心却永远不会老。——西塞罗 7.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茅盾 8.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赫尔岑 9.青年是一个美好而又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10.人世间,比青春再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们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使它的消逝。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郭沫若 11.二十岁时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志,三十岁时是机智,四十岁时是判断。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12.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13.青年人的眼睛里燃烧着火焰,老年人的眼睛里放射出光芒。——韦尔 14.青年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和信念的一段时光。——拉斯金 15.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16.青春不仅仅是月亮、林荫、交谊舞,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地球多一个高等动物。假如你能让青春放逐出自己的思维,让它驰骋在大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doc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近代史小班讨论课 一、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二、意义 五四运动:1、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中国新文化运动:1、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三、二者联系 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是“古典的现代性”道路,与“五四运动”所开辟的革命激进主义的现代性道路是有本质区别的。 联系:1、两个运动经历的时间有重合部分:1919年5月4日后; 2、两个运动有相同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称帝,随后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国家衰败,列强侵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出路; 3、两个运动的部分核心人物或者参与人相同:如蔡元培,胡适,陈独秀;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领导者和推动者; 4、两个运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的宣传思想转变;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广大青年民主意识空前提高,为他们后来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5、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发展到1919年的高潮体现: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紧接着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面对五四洪流,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承担起领导责任,密切关注运动的发展,为运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主流杂志刊登的大量相关文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鼓舞人民的革命斗志,鞭笞帝国主义。由此可见,这一声势浩大的社会政治运动是前期设计思想启蒙的必然结果和效果体现。 6、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分流点: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观点趋于相同,矛头一致;五四运动期间,虽然主将们的观点发生分期,但仍然精诚合作;五四运动之后,他们由合作走向分裂。

五四运动知识点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必然结果。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1919.5.4 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 3、运动中心地:前期地点北京------后期地点上海 主力:前期是学生-------后期是工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4、斗争口号:(1)外争主权,内处国贼。(2)取消二十一条。(3)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4)惩办卖

国贼曹汝霖等人。(陆宗舆,章宗祥)5、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P47因为: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位。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历史意义:(1)从性质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3)从历史转折意义看: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成立运动的领导人物。○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

命后,它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2)从参与阶级看: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P47小字)(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组织干部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中共一大 (1)时间:1921.7 (2)地点:上海(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

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也出席了大会。(4)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 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 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 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当地中央领导 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 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 华民族的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 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 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 一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应用物理学(2)班 2012326690041 舒炳锋 摘要:本文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这三个方面述评了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笔者认为这是一部熔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可供各种文化层次和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的大众史学读物。 引言:读史明智,以故为鉴能使我们少犯错误,读历史,品读风云人物。 关键词:爱国救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五四运动 正文: 这几天我读了一篇叫《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文章,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近代史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更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不朽的痕迹。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主要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这些都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滞后,思想文化的沉闷,各级政府的腐败,为后来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索。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五口通商和买办阶级的产生以及租界的出现。到了太平天国的兴起,洪秀全等人利用被“修饰”过的上帝和人民的迷信号召农民起义,拜上帝会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民革命纵然取得了推翻一个旧的封建皇朝的胜利,但是胜利的果实却总是为地主阶级用这样那样方法所窃取。洪秀全等人上台后,官民制度两种化,引起了极大的不满。新起的皇朝仍然是地主阶级的政权,农民仍然处于封建的压迫下。在作者看来,太平天国的城市政策带有致命的弱点,他们所设计的整个社会由废除剥削制度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组成的方案,也就很明显的不过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来的社会制度事实上从未真正实行过,也不可能真正实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的灭亡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仅靠农民起义的弊端,因为虽然他们富于社会经验,见多识广,更多权变和机灵,但是他们也往往把无组织性、无纪律性、流寇主义、单纯破坏性这些坏东西带进了农民革命队伍,阻碍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再后来,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使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但以本人的浅见,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来得大。当时社会和国民素质还不足以推行资本主义,这其中需要一个类似君主立宪的过渡阶段,而那时的中国不得不处

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从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我了解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进中国革命新阶段的必要条件。从当时那些中国先进分子的爱国热情和团结的力量中体会深刻。 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亲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领导开始。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在政治和思想上给封建专制主义及其伦理道德一次沉重的打击,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促进了知识青年的觉醒,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们更迫切的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各种各样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想流派的传播敞开了大门。 1919年5月5日,以北大学生为代表,因为不满“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发起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但在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新文化运动只是开了探求“新文化”的序幕,而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一种延续和发展,突出表现在爱国方面。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解释越来越走样,把“科学”、“民主”、“爱国”当成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在

那时,新文化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并且产生着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新的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至如今,虽然已经过了八十年,还仍然是众说纷纭,评价各不相同,观点相去甚远,需要继续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到《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再到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脉相承、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正在于提出了建立中国“新文化”的要求。其中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并且确定了每年的五月四号是中国青年节。可见,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意义的重大。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的阶段,这典型地表现在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确实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了。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在后期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工、商、学广大群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卖国政府的革命运动。这在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有力地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瞿秋白当时就说:对于五四运动,“绝不能望文生义地去解释他。中国民族几十年来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到殖民地的况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学生运动的引子,本来就包括在里边。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而在这些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中,一些人经过比较,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工人在斗争中发生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上海学生联合会在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正因为如此,“‘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到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那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报告

作者:胡绳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报告 印刷时间:1998年3月1日 版次:2 这几天我读了一篇叫《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文章,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近代史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更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不朽的痕迹。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胡绳的观点是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主要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这些都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滞后,思想文化的沉闷,各级政府的腐败,为后来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索。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五口通商和买办阶级的产生以及租界的出现。到了太平天国的兴起,洪秀全等人利用被“修饰”过的上帝和人民的迷信号召农民起义,拜上帝会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民革命即使取得了推翻一个旧的封建皇朝的胜利,但是胜利往往总是被地主阶级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所窃取。洪秀全等人上台后,官民制度产生两极分化,引起了农民的极大的不满。新起的皇朝仍然是地主阶级的政权,农民仍然处于封建的压迫下。我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弱点是他们所设计的整个社会由废除剥削制度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组成的方案,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来的社会制度事实上从未真正实行过,也不可能真正实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的灭亡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仅靠农民起义的弊端,因为虽然他们富于社会经验,见多识广,更多权变和机灵,但是他们也往往把无组织性、无纪律性、单纯破坏性这些坏东西带进了农民革命队伍,阻碍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再后来,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使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但以本人的浅见,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来得大. 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

关于五四运动演讲稿最新精选5篇

关于五四运动演讲稿最新精选5篇 五四运动,是由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率先组织发起的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五四运动演讲稿800字最新精选.欢迎阅读! 五四运动演讲稿【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与大家进行探讨交流的机会。 青年与祖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不用说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不要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只从1919年5月4 日至今,青年与祖国的关系,就已经讲了整整100年,对于每个青年,爱国、报国、建国的道理恐怕耳熟能详,什么是爱国?面对这样一个话题,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居。雷锋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老山前线的战士说:要是为钱,给我一万元让我在猫耳洞里待一分钟我都不干,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在这待上一辈子。这就是爱国,这就是中华儿女的爱国心语,这就是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这就是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爱国,民族之魂。 掀开中国的历史,跳跃在眼帘的是光辉灿烂四个大字,奔腾的长江,宽阔的黄河,造就了一个伟大而倔强的民族,五千年的悠悠文化积淀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爱国精神,也正

是这种爱国精神,让一代代中华儿女魂牵梦萦,让一代代华夏赤子舍生忘死。 有一批优秀的军人,在边疆,在海岛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哨所,叫做红旗拉甫,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生命禁区。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这里平均日照不足五个小时,长年积雪,就是在这样一个连阳光都罕至的地方,却有一群军人顽强的生存着,这其中有一名中校军官,在这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生命最后八天才被抬下哨所与家人团聚,可这八天,他却连一句话都说不出,连一粒米也吃不下,当儿子说:“爸爸,我已经101岁了,还没给您过过一次生日,今天让我们给你过一个生日吧!”,这名刚强的军官,这名忍受肝癌十年折磨的军官落泪了,他用最后的力气在纸上写道:不要怪爸爸,军人不能战死沙场,也应效力边关!这就是一个军人对祖国奉献 的极致,这就是军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的表现,这不正是我们找的爱国含义的答案吗?今天,座的每一位都是爱国的,我也敢肯定每个人都做过爱国之事,爱国是广义的,董存瑞舍生炸雕堡,许海峰夺取奥运第一枚金牌是爱国;踏实工作是爱国,即便是一个顽童捡到一枚硬币交给警察叔叔也同样是爱国,而我们今天努力求学,将来建设祖国,不更是爱国吗。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我的演讲即将结束,与各位共同探讨的什么是爱国和怎样爱国两个话题也接近尾声,爱国的含义大家都已知晓,但怎样去爱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

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1. 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赫尔岑 2.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宋庆龄 3.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雷锋 4.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 ——俞良弼 5. 青年是一个美好而又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6. 每个青年人都象是个在晚上出生的婴儿——只看到太阳升起而从来不会想到昨天的存在。——佚名 7.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大仲马 8. 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名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品质。——加里宁

9. 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茅盾 10.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歌德 11.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贝弗里奇 12.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屈原 13.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14.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15.二十岁时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志,三十岁时是机智,四十岁时是判断。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16.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 ——权德舆 17.青年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和信念的一段时光。——拉斯金

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育的发展历程 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这五个阶段。以下主要就按这五部分展开说明,从古至今的探讨它的必要性。 一、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大约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教育源自人类的生产劳动,服务于人来的发展和生存。起初,人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劳动,如打猎、捕鱼等活动,这逐渐便成为我们实际生活中所必需的保障,劳动即是教育,随着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教育的形式也随之变化着,随后人们逐渐开始发展畜牧业,人们学会了架设栅栏、赶羊喂牛,这些都只是他们生活所必须的教育,除了这些,他们还有原始宗教的教育和原始艺术教育。首先,他们对自然很崇这些崇拜都是原始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拜、对图腾很崇拜以及对鬼魂也很崇拜。其次,他们对音乐和舞蹈像是有一种天赋一样,对于艺术教育体现出原始文化正逐渐变化着,在后面就逐渐形成了文字,文字的形成标志着教育的升级,为以后产生学校建立了基础。总之,原始教育呈现多方面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教育内容为多方面的生活经验; (3)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教育活动; (4)言传身教为主要的教育手段; (5)男女教育分工明确; (6)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 有以上诸多内容,使得原始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开始。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

奴隶制时期大约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夏代为奴隶制初期,它是由夏部落首领的儿子启建立的,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注重军事训练和人伦道德; (2)其次,便是商代,这一时期文字已经基本达到成熟阶段,文字成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并有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理论,这使得商代的教育上升为一个层次,其教育思想水平得到提高; (3)西周是奴隶教育发展鼎盛时期,西周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学在官府”,教育形式是先接受家庭教育在进行学习教育,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它不仅注重道德思想,而且也注重文化知识;不仅注重传统的文化,而且也重视实用的技能;不仅对于文事武事都注重;而且要求符合礼仪规范和要求内心情感修养。从而,在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军事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与夏商相比,西周的教育已经相对成熟,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所需要的各种教育; (4)春秋时期奴隶制崩溃,这是向封建制转变的重大历史变革时期。 三、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特征及贡献--封建社会的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上面已经提到了西周教育,它不仅对奴隶制有影响,对封建社会的教育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要论述古代教育,我们首先就要知道一下对我国教育有贡献的一些伟人,孔子当是第一人,他是儒家的创始人,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子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1. 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他首先提出的,强调注重教育; 2. 私人讲学之风由他打开,从而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3. 他主张“有教无类”的对策,使受教育者的范围逐渐扩大; 4. 提倡培养从政君子,提出“学而优则仕”原则;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编综述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一、单项选择题 1.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十月革命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2.1919 ~ 1949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1919 ~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 4.抗日战争胜利后,取代日本在中国地位的是( ) A. 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苏联 5.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 B.官僚垄断经济 C.封建经济 D.半封建经济 6.1919 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主力是:()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1919 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领导力量是:() A.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8.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开始于() A.金融业 B.商业 C.工商业 D.农业9.在国民党全国统治建立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中国主要是哪些列强互相争夺的对象?() A.徳意日 B.美英法 C.美英日 D.俄意日 1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上具有两重性的阶级是() A.地主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1919 ~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主义的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这本书所讲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一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以前一段的历史。实际上讲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前半段。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欧美大陆各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到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 “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对中国及东方各国怀有野心。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为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减轻税率等侵略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除英国之外,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亦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俄国则致力于对中国领土的扩张。17世纪中叶,武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订立了《尼布楚条约》,1727年,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这两个条约规定了两国东段和中段边界。18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者不断侵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我国领土,相继吞并了西部哈萨克和北部哈萨克。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疯狂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一方面,中国的对手不再是古代的“蛮夷之邦”,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另一方面,统治中国的是腐朽、专制、已经趋向没落的封建王朝。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仍然实行清初开始制定的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是一种严格管制对外贸易的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将对外贸易的城市限制为广州一口;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公行制度,由清政府认可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以限制外商的交易对象;制订一系列管理、防范外国人的章程,对外商在中国的活动作了严格规定。 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尽管最初有防范郑成功等领导的反清斗争的目的,但决非历史的偶然。在经济上,它是封闭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地产物,封建自然经济满足于自给自足,缺乏扩大对外贸易的观念和动力。在政治上,它暴露了清朝统治集团的民族狭隘性。他试图通过“海禁”、“闭关”来防止汉人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在文化上,闭关政策反映的是盲目自大的传统“夏夷观”,它使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排拒外来事物,使中国处于与世界隔绝的状态。 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的逐渐加强,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具有了某种程度的自卫作用。但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对抗中,闭关政策暴露出其封建性和落后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中国与西方的距离越拉越大。对此,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