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当时,欧洲是世界的政治中心。
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英国占主要地位。
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走向衰落(德国战败;英、法虽为战胜国,但受到削弱)和美国、日本的兴起。
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美国尤其是日本的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
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
其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
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代史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性质、基本口号、历史意义。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宣传的两大基本口号。
在性质上,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因五四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运动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先导。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及历史意义。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干部条件。
3、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的论战,李大钊与胡适的进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利用报刊撰文著书,宣传马克思主义,先后写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纲领,新的革命前途。
5、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主张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有,不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提出“耕者有其田”,关注农民土地问题。
6、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影响。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编 综述

1917年11月7日下午5时,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2万名 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包围了资 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 —冬宫。夜间,全俄工兵代表 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 尔尼宫开幕了。会议通过了列 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 民书》,正式宣布俄国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 归苏维埃。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诞生了。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鸦片战争以来, 中华民族的仁人志 士为了挽救民族的 危亡,进行了一次 又一次艰苦卓绝的 斗争,但每一次都 以失败而告终。中 国向何处去?成为 20世纪初年中国人 民一再思考的重大 问题。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背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画中的三位皇帝,从 左至右依次是意大利 国王温伯特一世、德 国皇帝威廉一世、奥 匈帝国皇帝法兰西 斯·约瑟夫一世。他们 于1882年签订了三国 同盟条约,结成军事 集团。
农民担架队进行支前
支前民工使用的工具
支前民工举行庆功大会
工人举行罢工,配合人民解放战争
1948年,北平学生为反对国民党政府,举行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
1948年5月,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为主要标志,逐步形成反对国民党统治斗争的第 二条战线,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出现新 的高涨。图为上海中小学教师罢教。
坚强的比利时军队 保卫家园,抗击 德国侵略军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彼得格 勒的工 人和士兵建立了自己 的政权--苏维埃。在苏维埃领 导机构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 命党人占据多数。他们认为无 产阶级无力掌握政权。于是让 资产阶级组织政府。临时政府 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镇压 国内人民的革命运动, 进而 制造7月流血事件,夺取全部 政权。图为临时政府军队镇压 群众集会。
【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命题人的题库【中编】共(67页)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一、单项选择题1.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D学生群众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 )。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基本任务是( )。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重要任务是( )。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5.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国家政权问题B统一战线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政党问题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建立( )。
A工农民主共和国B社会主义共和国C人民共和国D共产主义7.早期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B《青年杂志》的创办C《东方杂志》的创办D《谈政治》的发表8.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 D 周恩来9.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已经具有相当完整的形态,而且得到了基本正确的阐释的文章是( )。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C《Bolshevism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0.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1.“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这是( )的宣言。
A五卅运动B一二一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三。
运动12.提出“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口号的运动是( )。
A五卅运动B一二一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三0运动13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认识的理性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 )前后才开始的。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1923年12月,北京大学投票选举世界第
一伟人的民意测验中,列宁在全部497 票中得227票,高居榜首,获得约46%的 得票率,比得票数第二(当时在世界享 有盛誉的美国总统威尔逊)还多176票。
•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 1913年留学日本。开始接触 马克思主义,参加反对袁世 凯的斗争。
2.战后逐步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在此基础上,并逐步形成了分别以美、
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 的对立。
1946年春,美国等日益加紧反苏、反共、
反人民的活动,鼓吹“美苏必战”、 “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从而在 全世界范围内挑起持续多年的“冷战”。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人过高估计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 的大事变。
嘉兴 南湖红船
南湖红船
上海 “中共一大”会址
随着这一事变的发生,中国革 命面貌逐步地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引出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 农民革命的大发动,反帝国主义和 反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由民主 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 等等。”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5页)
一、中国所处的 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 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概况
1914年8月爆发,1918年11月结束。 战争主要在同盟国(德国、奥匈帝 国、意大利)和协约国(英国、法国、 俄罗斯和塞尔维亚)之间展开。 但是,它席卷了世界上的30多个国 家,卷入人口15亿,伤亡总人数超过 2800多万。
(1)它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 直接援助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1919至1949年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和中国人民受到“三座大山”的重压,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三种政治力量提出的三种不同建国方案。
二、教学重点:“三座大山”和三种建国方案。
三、教学难点:“三座大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是人民的选择。
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教学内容: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走向衰落和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
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美国尤其是日本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
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俄历10月25日)社会主义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在这种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下展开的。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武装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_(选择题)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反对民族资本主义.—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依旧占优势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封建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在哪方面开始的().交通业.金融业.农业.工业.在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建国方案是要().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科学、进步.独立、富强.民主、科学.自由、民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中共四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中共“三大”的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赞扬十月革命的是() .陈独秀.毛泽东.李达.李大钊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年月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府所代表的阶级是().工人阶级.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湘鄂西.左右江.鄂豫皖.中国共产党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在().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议会斗争.经济斗争.武装斗争.文化斗争.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的原因是().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创建了新型的人民军队.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华北事变.西安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于().华北事变.皖南事变.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阳明堡大捷.中国共产党在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斗争到底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团结合作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没收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减租减息.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以图将来”的侵略方针,表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目的是() .让东北三省独立出去,建立新的国家.实现东三省自治.更好地帮助东三省发展.侵占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中共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政府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在于().要不要抗日.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依靠哪些力量抗日.采取哪种方法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七七事变的爆发.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红军改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中共五大.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整风运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提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的会议是().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执政党建没问题的是().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山东解放区.东北解放区.西北解放区.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指().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群众路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全国人民集中力量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中不包括().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年底到年,党和政府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建国之初,新中国同苏联订立的中苏同盟条约是().《中苏北京条约》.《中苏莫斯科条约》.《中苏军事协议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定位是()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 .定股定息.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国家资本主义.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利用、限制、改造.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鼓励、支持、扶助.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辩证统一.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和平赎买.国家资本主义.利用、限制、改造.互助合作.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全行业公私合营.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解决敌我矛盾.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解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年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八字方针是()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整、巩固、改革、提高.调整、改革、充实、提高.毛泽东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论十大关系》.《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消极影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完全弄清楚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新时期的标志是().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标志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任务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年邓小平所作的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下列会议中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三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首次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文件是()注:答案确实是,但原书上写的,用哪个大家自己斟酌好了,感谢热心的同学发现问题。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讲解

第一 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的国家,中国战场是东 方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苏联避免东 西两面作战; 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兵力 不足,无法有效南进,减轻了英美军队的 压力; 抗日战争为二战胜利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第二 “三座大山”的重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 “三座大山”的重
旧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第二 “三座大山”的重
(三) 、封建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极端贫困,水深火热,挣扎在死亡线上,勉 强糊口。
严重阻碍中国工业的发展。 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
柱和中国官僚军阀推行专制政治的社会基础。 旧社会极端黑暗,必须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所处的时代和 国际环境,懂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的 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密切关系。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三座 大山”的重压,懂得革命必要性、正义性。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种政治力量和 两个中国的命运,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 中国。
(三)、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援助 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与世界各国人民 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革命有了 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
第一 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第一 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二战爆发及胜利 1939年9月1日,二战全面开始,至1945年
殖民主义体系瓦解。 欧洲均势打破,苏美对峙的两极格局逐渐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编综述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一、单项选择题1.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俄国十月革命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D.新中国的成立2.1919 ~ 1949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3.1919 ~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C.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4.抗日战争胜利后,取代日本在中国地位的是( )A. 英国B.美国C.法国D.苏联5.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B.官僚垄断经济C.封建经济D.半封建经济6.1919 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主力是:()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7.1919 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领导力量是:()A.小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8.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开始于()A.金融业B.商业C.工商业D.农业9.在国民党全国统治建立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中国主要是哪些列强互相争夺的对象?()A.徳意日B.美英法C.美英日D.俄意日1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上具有两重性的阶级是()A.地主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小资产阶级二、多项选择题1.1919 ~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B.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主义的革命C.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2.1928年6月,南京政府要求与外国列强“重订新约”,其内容主要包括A.关税自主B.废除领事裁判权C.租界权D.内河航行权3.地主常常和()结合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农民。
A.官僚资产阶级B.商人C.帝国主义D.高利贷者4.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新情况:()A.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B.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C.美国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D.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
5.官僚垄断集团为了加强对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先后成立了()A.资源委员会B.工矿调整委员会C.邮政储金汇业局D.中央信托局6.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的障碍主要有()A.外国资本的压迫B.官僚资本的排挤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7.在 1921 年至 1949 年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阶级政治力量:()A.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B.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C.小资产阶级的方案D.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三、论述题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四、材料分析题材料一: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日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竞……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贻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材料四: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
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着蒋介石的军队赶到。
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回答: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有什么结果?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引材料中有何依据?在当时的实际行动中有何表现?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革命两手?在上引材料中有何依据?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和历史事实中有什么证据?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产业工人数达到()A.60 万 B.200 万 C.00 万 D.150 万3.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还我青岛D.外争主权,内惩国贼4.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董必武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第一次国共合作6.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于()A.上海B.北京C.武汉D.长沙7.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A.7月1日B.7月23日C.7月28日D.7月31日8.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A.中共的中心任务B.中共的奋斗目标C.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D.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9.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是()A.国民党一大B.五卅运动C.北伐战争D.中山舰事件10.国民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尤其是放弃了党对( )A.农民的领导B.资产阶级左翼的领导C.革命武装的领导D.小资产阶级的领导二、多项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A.自由B. 民主C.科学D. 人权2.参加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是()A.李达B. 毛泽东C.陈独秀D. 李汉俊3.中共一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局成员是()A.陈独秀B. 李大钊C.张国焘D. 李达4.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定的三大革命政策是()A.联俄B. 联共C.扶助农工D. 北伐5.北伐战争的对象是()A.奉系军阀张作霖B. 直系军阀吴佩孚C.皖系军阀段祺瑞D. 直系军阀孙传芳6.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A.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C.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7.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以下类型()A.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B.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C.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D.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8.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A.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B.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C.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D.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9.1920 年底,张东荪、梁启超挑起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其主要观点是()A.中国产业落后,“ 真的劳农革命决不会发生”B.中国不具备成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条件C.资本主义必倒而社会主义必兴D.解决中国的问题要依靠“ 绅商阶级”来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10.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刊物()A.《济南劳动月刊》B.《劳动音》C.《工人月刊》D.《劳动界》三、辨析题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至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2.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四、论述题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梁启超:《国性与民德》,《梁启超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第25页。
材料二: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
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
——陈独秀:《袁世凯复活》,《新青年》第2卷第4号。
材料三: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节问题。
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材料四: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
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原载《新青年》1918年1月15日,第6卷第1号。
材料五: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选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0页。
请根据上述材料思考以下问题:1、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起的原因。
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首次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A.党的“五大”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八七会议D.《战争和战略问题》2.1928 年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其政权性质是 ( )A.地主阶级的统治B.大资产阶级的统治C.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治D.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3.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是推翻()A.地主阶级B.国民党反动统治C.资产阶级D.帝国主义4.八七会议后,作为中央特派员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的是 ( )A.周恩来B.毛泽东C.朱德D.贺龙5.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土地法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井冈山土地法C.兴国土地法D.苏维埃土地法6.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A.议会斗争B.文化斗争C.经济斗争D.武装斗争7.开始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奠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是()A.南昌起义B.广州起义C.三湾改编D.八七会议8.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A.开始萌芽B.初步形成C.达到成熟D.继续发展9.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10.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A.开展武装斗争B.进行土地革命C.建立农村根据地D.建立统一战线1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2.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A.井冈山B.上海C.瑞金D.广州二、多项选择题1.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蜕变成了一个代表下列阶级利益的政党A.地主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2.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主要措施有()A.建立庞大的军队B.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C.禁止革命活动D.实行文化专制主义3.国民革命失败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入创建红军的新时期的重要武装起义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平江起义4.1928年到1930年,毛泽东撰写的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著名文章有()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井冈山的斗争》 D.《战争和战略问题》5.红一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包括 ( )A.赣南革命根据地B.湘鄂西革命根据地C.湘赣革命根据地D.闽西革命根据地6.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A.土地革命B.武装斗争C.党的建设D.农村根据地建设7.在 1931 年 11 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指责为 ()A.狭隘的经验论B.富农路线C.右倾机会主义D.“左” 倾机会主义8.遵义会议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政治路线问题B.军事问题C.组织问题D.经济问题9.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成立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成员是()A.张闻天B.毛泽东C.周恩来D.王稼祥10.参加长征的红军三大主力部队是( )A.红一方面军B.红二、六军团C.红三方面军D.红四方面军三、论述题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3.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四、材料分析题以下是一组关于中国共产党政治方针的材料:材料一“中国革命尚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阶段,它反对帝国主义之压迫及封建制度之一切社会经济政治的遗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