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

合集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新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新进展

加强临床研究,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和应用,推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 疗的创新发展。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加强神经内外科、影像科、介入科等 相关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 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发展。
THANK YOU
介入与外科手术
对于复杂病例,可考虑介入与外科手 术联合治疗,如先进行介入溶栓或取 栓,再进行外科手术处理狭窄或闭塞 血管。
04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未 来展望
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创新型血管内治疗器械
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未来将有更多高效、安全、微创的血管内治疗器械问 世,如可降解支架、智能血流导向装置等。
多学科联合治疗
整合神经内外科、影像科、康复 科等多学科资源,形成综合治疗 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 后。
预防与干预措施
防和干预措施 ,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
未来临床实践的挑战与机遇
临床实践规范化
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
制定和完善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的临床实践指南和规范,提高整体治 疗水平。
分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等。
病理机制
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导致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坏死。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等。
诊断
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02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现状
介入治疗技术介绍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通过植入支架扩张狭窄的颈动脉,恢复脑 部供血。
使用弹簧圈等栓塞材料封闭动脉瘤,防止 破裂出血。

介入治疗临床应用

介入治疗临床应用

引言: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经皮穿刺技术将治疗设备引入体内,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治疗、神经疾病、骨科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

通过深入了解介入治疗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前景。

概述: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进入人体内部,直接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介入治疗是一种以影像学为导向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放射学特殊技术引导医疗器械在体内完成疾病的治疗。

正文内容:1. 心脑血管疾病:a. 冠心病介入治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在冠状动脉狭窄和梗塞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

b.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等,介入治疗手段如脑动脉栓塞术、血管腔内溶栓术等可提供有效治疗方法。

2. 肿瘤治疗:a. 血管造影与栓塞治疗:在肿瘤治疗中,血管造影可以提供关于肿瘤血供的详细信息,并引导栓塞治疗,如动脉栓塞治疗、放射性微球介入治疗等。

b. 介入肿瘤治疗:介入治疗在肿瘤的局部控制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如经皮肿瘤消融术、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等。

3. 神经疾病:a. 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脑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在介入治疗中采用血管栓塞或者介入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b. 脊柱病变的介入治疗:脊柱病变如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通过经皮射频消融术、椎间盘导管注射等方法进行治疗。

4. 骨科疾病:a. 骨折的介入治疗:通过经皮骨折复位、内固定等介入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b. 椎体压缩骨折的介入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骨质疏松常见的并发症,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等介入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

5. 消化系统疾病:a. 肝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肝血管疾病包括肝癌、肝脏脉管畸形等,通过经股动脉导管介入治疗可以达到消瘤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探讨

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探讨
如下 。 .
脑血 管 造 影 技 术 自 E smo i g a ns于 12 9 7年 发 现 以来 , 到 迅 得
速的推广和普及r , I 并与神经 介入治疗 技术结 合 , ] 为许多脑血 管
疾 病 的 治 疗 开 辟 了 新 的 途 径 。脑 动 脉 异 常 的 诊 断 依 据 于 常规 的 脑 血 管 造 影 检 查 , 年 来 多采 用 DS 检查 。D A 可 显 示 8 的 近 A S O
pia ,N a c o g S c u 3 00 tl n h n i h an 6 7 0。Chi a n .
[ src ] 0be t e T v siae t eh lr e t n l ra me t f e e r l a c lrds a e Meh d Dii l u ta t na go r — Abta t j ci o i e t t h l v n i a te t n rb a v s ua i s . to s v n g e o oc e gt b rc i n ig a as o
维普资讯
_ l乐和 实● l季 毒 志 2 0 奎I 0 7年 1l 摹 6基 摹 管疾 病 的 神 经 介 入 治 疗 探 讨
王 尚君 ( 南充 市 中心 医院神 经 内科 四 川 南充 6 7 0 ) 3 0 0
3 讨 论
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 , 目前 与 心 血 管疾 病 和 癌 症 成 为 引 起 当 今 人 类 死 亡 率 最 高 的三 大 疾 病 , 残 率 很 高 。我 科 从 2 0 致 0 3年 开 始
引 进 和 开 展 了神 经 介 入 疗 法 治 疗 脑 血 管 疾 病 患 者 2 2例 , 总结 现
[ y w r s C r b a bo d v s e ; u o n e v n in n i rp y Ke od ] e e r l l o e s l Ne r ~it r e t :A g o a h o g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瘤等。

这些疾病常常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手段,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概述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CT、磁共振等)的引导下,通过血管穿刺等方法,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器械引入脑血管,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二、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新方法1、机械取栓术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脑血流灌注。

机械取栓术是近年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大突破。

通过使用特殊的取栓装置,如支架取栓器、抽吸导管等,直接将血栓从血管内取出,能够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2、血管内栓塞术对于脑动脉瘤等脑血管畸形疾病,血管内栓塞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如新型弹簧圈、液体栓塞剂等的应用,使得栓塞效果更加确切,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同时,血流导向装置的出现为大型或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3、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扩张狭窄的颈动脉,恢复血流。

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器械的改进,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1、神经介入机器人技术神经介入机器人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导管操作,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

2、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VR 和 AR 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直观、立体的血管图像,帮助医生更好地规划手术路径,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研究

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研究

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导致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所致。

这种病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比较有限,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手术治疗风险较大。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是一种介入性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患者脑部血管的情况,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对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也是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动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通过对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和神经介入术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验证该技术在改善患者症状、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

此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以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从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的应用,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该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思路,拓宽治疗选择范围,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生存率。

研究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该技术的临床操作规范,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带来希望。

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

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

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1. 引言1.1 背景神经血管介入术是一种通过导管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神经血管介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和效果。

由于介入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较高,对于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神经血管介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在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控体系和质控方法,对于提高神经血管介入术的治疗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的相关方法和策略,为提高介入手术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支持。

通过对现有质控方法的分析,可以为建立更为系统和完善的质控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对质控指标的设定和质量监督与评估的方法进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神经血管介入手术的治疗水平和效果。

1.2 研究意义在神经血管介入领域,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神经血管介入手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各种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脑血管狭窄等。

随之而来的挑战是如何保证介入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对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经血管介入手术的特殊性要求介入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因此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质控体系来规范医疗行为。

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

通过质量控制方法的实施,可以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促进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激励。

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升介入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还可以促进神经血管介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控体系,设定合理可行的质控指标,加强质量监督与评估工作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方法选择在我院确诊为脑血管病需进行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颅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有效率。

结果两组脑血管病患者在手术治疗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手术有效率为91.50%,对照组手术有效率为83.50%,观察组手术有效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有显著性(p<0.05)关键词:介入治疗;脑血管病;传统开颅手术;临床效果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近几年以来,在生活饮食习惯等不断改变下,促使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增加,一旦患有脑血管疾病,若是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在病情不断发展下,则会给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1]。

当前临床中主要应用开颅手术与神经介入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基于此,此次就神经介入疗法的效果展开探究。

现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脑血管病需进行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35-80岁之间(平均65.4±5.6岁),男32例,女28例。

观察组30例,年龄35-80岁之间(平均65.7±5.2岁),男16例,女14例,对照组30例,年龄40-78岁之间(平均65.2±6.1岁),男13例,女17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开颅手术治疗,主要是给予患者头架安装并开展相关手术位置固定,接着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进行开颅治疗,最后结合相关检查与患者血肿情况,合理进行引流处理[2]。

观察组进行神经介入治疗,手术进行前需要将大小便彻底排空,并做好备皮与相关药物准备工作,给予患者尿常规、生化检查与心电图检查等,同时进行局部麻醉,给予患者两腹股沟严格消毒,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下大约1-2cm存在明显动脉波动的位置进行穿刺;给予穿刺点按压并将直导丝置入,并保证导管插入到病变位置。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科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领域,在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脑卒中、脑血管畸形和颅内动脉瘤等重要领域的讨论,我们探讨了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技术特点,包括经导管技术、影像引导技术以及支架和栓塞剂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发展方向,包括器械改进、多学科协作的加强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相信随着进一步研究和创新,神经内科介入治疗将持续提高神经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现状、发展方向1.引言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是指通过经导管或者其他介入装置进入神经血管系统进行治疗性操作的一种方法。

随着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神经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神经内科介入治疗将持续推动神经医学领域的进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2.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现状2.1 脑卒中介入治疗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神经疾病,其发生与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传统的脑卒中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开颅手术,但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局限性。

脑卒中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经导管技术在血管内操作的微创治疗方法,已经成为脑卒中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

在脑卒中介入治疗中,最常用的技术是血管内溶栓和机械取栓。

脑卒中介入治疗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许多优势,包括微创、恢复快、低创伤以及更好的预后。

然而,脑卒中介入治疗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颅内出血、血管损伤等。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特点,进行详细评估和决策。

2.2 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异常,会导致脑内血管结构的异常增殖,容易发生出血。

传统的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复杂的脑血管畸形可能不够有效或高风险。

介入治疗则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侵入性较小的选择,例如通过栓塞剂封闭异常血管以减少出血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磁化率加权成像SW1,对脑内微出血最敏感的检查手 段,对DAI诊断较为敏感,对SAH诊断最为敏感
精品医学ppt
18精品医学ppt17CT:评价急性脑缺血无效,高密度出血灶(50-100Hu);
CTA:64排以上可获得高质量的头颈部血管图像,无夸张和 缩小,明确较小分支的血管狭窄;
CT-PW1:CT灌注成像,是急性脑缺血性疾病最敏感的诊 断技术;
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MR复查是可靠的,与DSA显示一致, 但这与影像医师的后处理关系十分密切,需要MR医师对 这一疾病的理解;
精品医学ppt
10
:ONYX or NBCA
NBCA: 治愈率小于30%; ONYX: 治愈率大于40%. ONYX提高了治愈率,但NBCA仍有其用途
和市场。
精品医学ppt
11
:AVM靶向治疗的意义
AVM年出血率:1.3-3.9%; 出血的数年内危险性最高,出血的危险性持续数
十年; 大于3cm的AVM更易出血。
目前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 领域的一些新观点
精品医学ppt
1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发展
瘤体覆盖 血管重建 血管修复
GDC EDC 等
NEUROFORM
覆膜支架
微小、宽颈、巨大动脉瘤
介入治疗再通率17.4%;夹闭:3.8%, 介入治疗后早期再出血2.7%,死亡率: 6-7%
精品医学ppt
2
新的栓塞材料:Hydrocoil
精品医学ppt
13
AVM的根治问题
是否根治至少有6个月的随访; 介入治疗的根治率:10—40%; 根治性治疗的得益与风险未知。部分治疗
可以恢复病人平衡的情况下根治性治疗不 值得提倡。
精品医学ppt
14
靶向治疗
癫痫 头痛 神经系统症状
药物 硬膜及供血有关 盗血或者局部压迫,静脉压力高
靶向治疗的再出血的危险性下降67%,部分治疗可 能更危险,对复杂AVM的治疗值得再思考
精品医学ppt
15
:高级别AVM的合理栓塞策略
分级
分级依据
评分
AVM大小
小于3cm
1
3-6cm
2
大于6cm
3
AVM部位
功能区
1
非功能区
0
静脉引流方 浅静脉
0

深静脉
1
3-5级为高级别,AVM年出血率平均为2-4%,高级别的为9.6%,10 年内出血的概率为64%,每次出血的致残率达60%。
精品医学ppt
率五 年 出 血
小AVM 中AVM 大AVM
5% 4.2% 5.5%
幕上:4.3% 幕下的AVM的出血危险性更大
幕下:11.6%
精品医学ppt
12
AVM出血后的预后
无功能障碍 生活自理 重残
47% 37% 16%
诊断年龄 死亡年龄
33.4+5岁 46+12.3岁
随访资料
出血机率:105%--年龄%=?
16
大于3cm的AVM部分栓塞后放疗,闭塞率50%; 小于3cm的AVM直接放疗,闭塞率28%;
治愈栓塞
闭合所有供血动脉 闭塞引流静脉近端 闭塞畸形的血管团
介入治疗在综合治疗中必不可少,非常有益;
对于4、5级的患者部分治疗不增加再出血的风险;
对于出血起病的患者部分治疗可以降低再出血率。介入栓塞的疗效和预 防栓塞后出血并发症的关键:分次栓塞,术后降压24小时。
Hydrocoil
致密填塞率
降低复发率
巨大动脉瘤 复发率达90%
可膨胀性水凝胶-铂金弹簧圈——HES(hydrocoil embolic system):HES是 铂金弹簧圈外被覆生物水凝胶。水凝胶在生物生理环境中可以膨胀以完全填塞 动脉瘤,而无需继发血栓填塞动脉瘤,其解脱方式为电解脱。
精品医学ppt
三天、口服阿司匹林1—3个月。
精品医学ppt
7
巨大动脉瘤ONYX和支架+COIL的选择
如果支架+coil可以选择的话, 首选支架+coil
精品医学ppt
8
国外研究: 大部分介入治疗是未破裂的动脉瘤; 寻找动脉瘤稳定性的潜在标志物。
动脉瘤
破不破?
精品医学ppt
9
吴中学:
血管内栓塞是DAVF的首选治疗方法, 神经介入中最难治疗的是DAVF。DAVF 是静脉源性,经静脉入路成为根治方 法,或者动静脉联合入路,ONYX使动 脉入路根治DAVF成为可能。治愈率达 到84.5%。
5
介入治疗后—抗凝
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一般不再抗凝; 非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仍需抗凝治疗; 应用支架后需要抗凝。
术前两小时冲击量的阿司匹林,术后6周玻利维,6个月-1年阿司匹林—停药
精品医学ppt
6
COIL突入载瘤动脉的问题
较粗大的血管 颈内动脉等可以不处理; 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给予速必凝
3
水凝胶弹簧圈
新型栓塞材料HydroCoil 水凝胶弹簧圈
精品医学ppt
4
新型栓塞材料HydroCoil 水凝胶弹簧圈
第一个弹簧圈采 用非膨胀的网篮型
MicroPlex® Coil 因为HydroCoil 遇水 后开始膨胀,20分钟 后完全膨胀,要求在 5分钟内放置完毕, 否则不能安全回收。
精品医学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