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
王三虎;史文丽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1994(015)006
【摘要】以活血通络,缓急止痛之法,自拟通络镇痛汤(蒲黄、五灵脂、地龙、丝瓜络、元胡、川楝子、白芍、甘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治愈率为100%。
提示这一方法对本病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总页数】1页(P253)
【作者】王三虎;史文丽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21.2
【相关文献】
1.甲钴胺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临床研究 [J], 吴文雅
2.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眼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J], 陶荣三
3.穴位埋线结合电针及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J], 魏常学
4.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临床观察 [J], 韩丙禹;王琳
5.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 [J], 贾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30例

1 1 一般资料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3 0例 ,男性
2 2例,女性 8例 ,年龄 3  ̄7 0 2岁 ,病程 1 个月至 2年 。
血瘀滞则诸证蜂起 ,故血脉瘀滞所致之痛痒之证 皆可从
心论治 。
12 诊断标 准 西 医诊断与纳入标准诊断标准参照 《 . 皮 肤性病学》 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所认定的诊断依据确
◎ 健 现D教 D远O IUF SCC T A A T育 代 程I N IN COA EN
第 0总刊 2 1下期 07 第 84 半 l期 9 O月 月 卷 ・4 年 第
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神 经痛 3 0例
许
摘 要 : 目的
建 北京市宣武 区陶然 亭社 区卫生服务 中心 ( 0 02) 10 5
安全 、高效 ,适 宜在基层 卫生单位推广 。
22 临床效果 .
3 讨 论
3 中,治愈 1 0例 8例,好转 1 ,无 0例
效 2例 ( 后遗痛时 间大于 1 ) 年 。总有效率达 9 .% 33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 一种 难治的顽固性疼痛症,
参考文献
【]吴 志华 . 肤性 病学 [ . 州: 东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9 : . 1 皮 M] 广 广 1 89 9 7
羊角、人工牛黄 、冰 片共 同组方 。其 中山药、人参、茯
苓 、 白术 、甘草加 强助 气健脾除湿作用 ;当归、 白芍 、 川 芎活血 补血柔肝止痛 ;阿胶 、大枣、麦冬、柴胡、杏 I 仁 、肉桂等药益 阴润燥 ,祛风邪散热 ,引火归元;牛黄、 麝 香、羚羊角 、冰 片等 药共奏 清心肝经热,凉血解 毒止 痛之功 。 两种药物配合使用 ,可 以达 到标 本同治,疏通 经络 中壅滞 的气血 ,调整脏腑 的功 能,起 到泻心 肝热 、缓急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药治疗进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药治疗进展一、本文概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常见的带状疱疹并发症,表现为疱疹皮损消退后,疼痛持续存在。
由于其病程长、疼痛剧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医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拔罐等多种手段。
本文旨在对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促进中医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概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带状疱疹初次感染后,病毒会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病毒会再次活跃并大量复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皮疹消退后,神经痛仍可持续存在,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甚至数十年。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症状为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的部位通常与皮疹分布的区域一致,常见于胸部、腰部和面部。
患者还可能出现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痛觉异常等症状。
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和手术治疗等。
由于PHN的发病机制复杂,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寻求中医药治疗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个体化治疗、副作用小、整体调节等,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三、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论基础深厚,源远流长,主要源自中医的经络理论、脏腑理论以及气血津液理论。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

1 .3 疗效判 断标 准
5 8例病例 均来 自 2 0 2 0 0 4— 0 6年 江西 省 中医 院 皮 肤科 门诊或住 院患者 , 3 男 6例 , 2 女 2例 , 年龄 2 5
—
以国家 中医药管理 局发布 的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中
6 8岁 , 均 4 平 8岁 ; 病程 4个 月 一5年 。其 中三叉
垦药文疱 R献医 其部症 毒过累 愈遗性 中;码 关.经苦 图 痛 键带多 次胞B 破状带 后神: 分3 词2及 坏疱是 持 , 带腰发 是经状 类个生 :腿中 脊月状 续痛在 状疹带 中致疹 面部胸 号;疱 髓的肋 疼后临 疱是学 部。 床 :也疹 ;遗称 后后 痛标 疹指 针该 神 、可 7识 颈急 5遗 角 超 后 刺病 2 细 I , 所
局 部麻 木 , 痛 近 1个 月 加 重 , 痛 时 问延 长 , 作 疼 疼 发 频 率加 快 。患者 多次 在外 院治疗 , 体用 药不详 , 具 并 采 取局 部封 闭 、 灸 、 针 激光 等治疗 方案 , 但效 果不 佳 。
芍各 1 , 胡 1 , 0g柴 5g 延胡 索 1 , 香 附 9g 乌 梢 5g 制 , 蛇 1 , 0g全蝎 1 , 0g蜈蚣 2条 , 草 6g 甘 。病 变在肩 背 者加 桑枝 , 变在 腰 以下 者 加 牛 膝 , 虚 者 加 黄芪 , 病 气
失眠者加酸枣仁 、 柏子仁。针刺 : 取阿是穴 , 沿神经
走 向分布行 针斜 刺 , 间隔 2— m刺入 1 , 在 每 3e 针 病 头面 部加刺 曲池 、 谷 等 ; 在 颈 部 加 刺 肾俞 、 柱 合 病 天
i蛇” 要痛敏征 丹 现以超年 持 短表长至l衙 “间床,椿扰患 阳 蓐— 者 特 。2耳 超淫 续 者年碲过。 时临 对 0, 痛癌主甚 油1告 觉为 阳 让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定期复查
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定期 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患者应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注 意观察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
及时就医。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 经痛的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机制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 经痛的疗效评价与案例分享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疼痛程度减轻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或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疼 痛程度的变化,分数越高,疼
痛程度越轻。
疼痛缓解时间
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所需时间, 时间越短,疗效越好。
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需与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进行鉴别,如颈肩痛、心绞痛、肿 瘤疼痛等。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疼痛的疾病,如糖尿病、风湿性疾病等 。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 遗神经痛的理论基础
中医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认识
01
中药外敷
总结词
将中药制成药膏、散剂等,直接敷于疼痛部位或相关穴位,以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 循环。
详细描述
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简便易行,患者可在家中自行操作。外敷药物 多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中药,如大黄、黄柏、乳香等,制成药膏或散剂后敷于患 处,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外敷治疗需注意药物过敏反应,如
身痛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

身痛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及神经症状。
多发生在胸部,其次是颌面部,腰腿部也可累及。
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其疼痛可迁延数月以至数年不等,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目前对PHN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笔者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PHN患者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门诊病人31例。
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蛇串疮的临床诊断标准[1]。
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
年龄24-78岁,平均52岁,病程2月—1年。
病变部位在头项上肢7例,躯干18例,臀和下肢6例。
1.2病例选择①纳入标准:均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属带状疱疹气滞血瘀者;②排除标准:排除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和不能持续治疗者。
1.3治疗方法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方药组成:秦艽10g,羌活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川芎12g,没药6g,香附12g,牛膝12g,地龙8g,甘草6g。
疼痛部位在胸肋加柴胡、川楝子、郁金、在头颈部加白芷细辛,在四肢加木瓜、桑枝、不寐加夜交藤、琥珀,10d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2 结果2.1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皮肤病中蛇串疮的疗效标准来评价疗效,并结合WHO疼痛分级标准主诉疼痛程度评估法(VRS)。
治疗前疼痛III级,治疗后分别由患者自述疼痛减轻程度分级,综合评估疗效。
痊愈:疼痛及相关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治疗后疼痛评估为0级,好转:疼痛未完全消失,但明显减轻,间隔时间延长,相关症明显改善,治疗后疼痛由III级降至II级或I级以下或由II级隆至I级以下;无效:疼痛仍未减轻,相关症状无明显改善。
四重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四 重 汤 加减 治 疗 带状 疱 疹后 遗 神 经痛
王 娟 韩世 荣 陕西 省中 医医 院皮 肤科 16(,,,/5
摘 要!目 的!观察 重用 行气 活血止 痛类 中药 配伍 治疗 带状 疱疹 后遗 神经 痛的 疗效 $方 法 !治 疗组 63例 采用 四重 汤1珍 珠母 "牡蛎 "龙 齿"代赭 石"大青 叶"制没 药"当 归 等 5内 服后 药渣 敷患 处$对照 组 7(例 单纯使用 抗病 毒"神 经营 养治 疗$结果 !治 疗 组总 显效 率 67*28 #对 照组 为 -7*(8 $两组 比较 有显 著性 差异 9:,*,($提 示 !本 方具 有重 镇止 痛#通 经活 络#和 营卫 #化 瘀滞 #清热 解毒 之效 $
治疗 方法 治疗 组!四重 汤加 减!珍 珠母 1先 煎 5"牡 蛎 1先 煎5"龙 齿 1先 煎 5"代 赭 石 1先 煎5各 /,A#大 青叶 "制 乳 没各 (,A#当归 "瓜 蒌 皮"白芍 各 (7A#全 蝎7A#元 胡+,A#蜈 蚣+条 $将 上述 药物 混合 煎 煮#加 水 量 为 药 物 的 /倍#沸 后 (,BCD#每 日 ( 剂#浓 煎至 (,,BE$将药 汁滤出 放凉 备用 $早 晚空 腹服 用各 一次 #重症 每日 服 用 /次$ 服用 后#可用 所服 药物 的药 渣敷患 处$
药膏 匀涂 在纱 布上#贴敷 患处 $此 方能 活血 祛腐# 解毒 镇痛 #润肤 生肌 #可促 进术 后创 面的 愈合 $
参考 文献
’() 中华中 医药 学会 肛肠分 会*痔"肛瘘"肛 裂"直 肠 脱 垂 的 诊 断 标 准 *中 国 肛 肠 病 杂 志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6例

[ ] 张美芳 ,徐汉 卿. 4 黄芪对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抑 制作用的研究 【] 辽宁 J.
中 医 , 19 ,2 ( ) :2 1 96 3 6 8.
[] 吴菊 生. 5 带状疱瘳后遗神经痛中医辨证探析 [] 上海中医药杂志. 0 5 J. 20 ,
冯巧 羽’ 董高 宏※ 2
1 平顶 山军分 区干休所卫生所 ,河南 . 平顶 山 4 70 ;2 西安 市唐 都医院皮肤科 ,陕西 60 0 . 西安 70 3 10 8
【 关键 词】带状疱疹:神经痛;中西医结合疗法 ;止 痛 活 血 汤 【 中图分类号 】R — 3 201 【 文献标识码 】A 【 章编号 】10 — 5 7( 0 0 0 12 1 文 0 7 8 1 2 1 )1~ 7 —
25—5. 5 — 2 6
簇集成 群分布 ,疱 壁紧张 ,疱周红晕 ,常单侧 分布 ,沿神 经 线 排 列 成 带 状 。2 )疱 疹 全 部 消 退 愈 合 后 仍 以神 经 痛 为 主 要症状。
3 治 疗 方 法
口服 甲钴胺 片5 0 g 0 u ,每 日3 次;奥卡 西平片 0 1 g .5 , 每 曰2 次;疼痛 明显者 ,加 氨酚羟考酮片 0 3 ,每 日2 ; .g 次 甘 草 酸 苷 片 5 m ,每 日3 。 在 此 基 础 上 加 用 自拟 止 痛 活 0g 次 血 汤 。 药 物 组 成 : 甘 草 1 g 桃 仁 1 g 丹 参 3 g 醋 元 胡 O、 5、 0、 3 g 川 楝 子 lg 制 乳 香 l g 0、 O、 O 、制 没 药 1 g 醋 香 附 1 g O、 5、 枳 壳 1 g 木 香 1g 5、 0 、龙 骨 3 g 黄 芪 6 g 0、 0 、桂 枝 1 、醋 莪 术 0 l g 细 辛 3 。 每 日1 煎 服 ,煎 2 , 分 3 服 。两 组 均 O、 g 齐水 遍 次 以 ld 1 O 为 个疗 程 , 一般 治 疗 1 个疗 程 。 ~4 4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 《 中华 人民共和 国中医行业标 准一 中医病 证诊 断 疗效标准 》制定 。痊愈 :局部神 经疼痛完 全消失 ,活动 正 常 。有 效 : 疼 痛 明 显 减 轻 , 活 动 无 明显 影 响 。无 效 : 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作者:孔德立,张晓琳,张冬梅
作者:孔德立,张晓琳,张冬梅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因病毒累及神经节后根而发病。
本病骤然发病,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集簇性水疱,排列呈带状,伴有神经痛及附近淋巴结肿大。
临床上除出现皮肤红斑、水疱外,其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特征且多为首发症状,疼痛在皮肤疱疹愈后可持续数周、数月不等,称“疱疹后遗神经痛”。
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皮肤科住院或门诊患者,符合《皮肤性病学》4版教材的诊疗标准,有带状疱疹病史,皮损经治疗消失4周后仍遗留原皮疹分布区域的针刺、烧灼样疼痛,通过相应检查排除引起疼痛的其他相关疾病,无严重心、肺、肾疾病。
本组观察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1岁,平均56.2岁;病程最长13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6.5个月。
2 治疗方法
中药汤剂内服药物组成:龙胆草、白花蛇舌草各20g,板蓝根、黄芩各15g,山栀子、生地、柴胡、延胡索、当归、丹参各10g,木通、木香各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配合加味茶五倍散3剂外敷。
处方:儿茶、五倍子、马钱子、炉甘石、独角连各6g,黄连、冰片各1g,每日1剂。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根据1995年1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疼痛无缓解。
经1-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16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