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病例讨论
糖尿病治疗病例讨论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病例背景介绍 • 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 • 治疗效果评估及监测 • 难点问题讨论与解决方案 • 总结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病例背景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
男/女
职业
不详
姓名
(匿名)
年龄
(因需求中避免时 间相关信息,故此 处不具体填写)
身高体重
具体数据略,体型 评估为肥胖/正常/ 偏瘦
药物使用与监测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包括 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等,并监
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 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
疾病的信心。
04
难点问题讨论与解决方案
胰岛素抵抗问题处理经验分享
识别胰岛素抵抗
通过检测血糖、胰岛素水平等指标,及时发现胰岛素抵抗现象。
调整治疗方案
胰岛细胞移植技术为糖尿病治疗提供 了新的思路,未来有望成为治愈糖尿 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基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 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将在糖尿病治 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围手术期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调整治疗方案以保持血糖稳定,降低 手术风险。
05
总结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 发展趋势
本次治疗成功关键因素剖析
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了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 等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
患者积极配合
患者对治疗方案给予了高度配合,严格遵守医嘱,保证了治疗效果 。
针对胰岛素抵抗患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如增加胰岛素增敏剂 等药物的使用。
糖尿病疑难病例讨论

糖尿病疑难病例讨论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但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症状和治疗方案可能会变得复杂。
本次讨论将针对一些糖尿病疑难病例展开讨论,旨在为医生提供一些思路和策略,以更好地应对这些复杂情况。
病例一:降糖药物无效的情况患者A是一名50岁的女性,被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已有多年。
然而,她遵守药物治疗并保持健康饮食的情况下,血糖水平仍然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是否存在其他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的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失调或肾脏疾病等?是否需要重新评估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并考虑增加或更换降糖药物?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是否符合糖尿病治疗的建议?是否需要增加运动或体力活动来改善血糖控制?病例二:低血糖风险的管理患者B是一名70岁的男性,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和严重低血糖风险。
他的糖尿病治疗需要更加谨慎,以避免低血糖导致的危险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是否需要调整患者的降糖药物剂量,以降低低血糖风险?是否需要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更加频繁,以及时发现低血糖情况?患者是否需要额外的教育和指导,以应对低血糖发生时的应急情况?是否需要与患者的家属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以确保他们对低血糖的风险和管理措施有足够的了解?病例三: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患者C是一名怀孕的女性,被诊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是否需要进行更频繁的血糖监测,以确保母婴的安全?是否需要调整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方案,以控制血糖水平?是否需要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以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患者在妊娠期结束后是否需要进一步的随访和治疗?结论通过讨论以上疑难病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于降糖药物无效的情况,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方案。
在低血糖风险较高的患者中,需要谨慎选择降糖药物并加强监测。
妊娠期糖尿病需要特殊管理和随访,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以上都是初步的思路,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制定。
糖尿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糖尿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1. 简介本文档旨在建立糖尿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旗帜鲜明地指明讨论制度的目的、内容、流程和参与人员,以提高医务人员对糖尿病疑难、危重病例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2. 目的建立糖尿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目的是:- 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沟通;- 提供解决糖尿病疑难、危重病例问题的途径;- 增强医疗团队的协作与合作;- 提高糖尿病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 内容糖尿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难点和困惑;- 针对复杂糖尿病病例的共同讨论和经验分享;- 探讨糖尿病治疗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应用;- 分析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策略。
4. 流程糖尿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流程如下:1. 确定讨论时间和地点;2. 由指定的主持人主持讨论会议;3. 选择并提前通知参会医务人员;4. 主持人汇总并提供讨论材料;5. 会议中进行病例讨论和问题解答;6. 讨论会后,主持人整理会议纪要并分发给参会者。
5. 参与人员糖尿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参与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角色:- 糖尿病专家;- 内分泌科医生;- 一线临床医师;- 医疗技术人员;- 护士;- 其他相关专业人员。
6. 收益和评估建立糖尿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收益包括:- 提高医务人员对糖尿病疑难、危重病例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加强医疗团队的合作和协作能力;- 推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提升;- 促进糖尿病领域的科研和学术进步。
针对讨论制度的收益,我们将定期进行评估,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度。
以上就是糖尿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内容和要点,希望能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有效的讨论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糖尿病疑难、危重病例的挑战。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糖尿病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糖尿病讨论日期:2010年5月8日,讨论地点:内一科办公室。
参加人员包括主持人XXX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主治医师XXX、XXX、XXX、XXX,以及护士长XXX。
讨论对象为住院号的XXX,男性,68岁。
XXX的主诉为“多饮、多食、多尿3年,四肢麻木1年,加重2天”,入院时检查发现BP为160/120mmHg,神志清,精神差,心、肺、腹无特殊异常,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双足痛觉减退,随机血糖为 6.3mmol/L,尿八项为GLU+2KET-PRO+2.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和肾病,同时也被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治疗方案包括完善检查、调控血糖、血压、护胃、护肾、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支持和对症治疗。
虽然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仍有双下肢麻木、疼痛和感觉减退,因此请求讨论明确诊断和下一步治疗方案。
主治医师XXX介绍了患者病情,包括患者的“三多症状”、四肢麻木等,同时提出了肌电图、周围血管彩超和血液生化检查等协助诊断的建议。
目前的治疗方案被大家认可。
主治医师XXX指出,患者病情明显,检查结果也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他建议加强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坏疽形成,同时考虑查胰岛素释放试验、IAA、ICA、GADA等协助诊断。
主治医师XXX认为,除了调控血糖外,还应积极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坏疽形成。
他建议给予ACEI类或ARB药物调控血压,减少尿蛋白渗出,防治并发症。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患者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和肾病。
治疗方案包括完善检查、调控血糖、血压、护胃、护肾、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支持和对症治疗。
同时,还应加强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坏疽形成,给予ACEI类或ARB药物调控血压,减少尿蛋白渗出,防治并发症。
根据主持人XXX副主任医师、科主任的综合性意见,这位老年男性患者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三多症状,多次血糖检查高于正常值,尿液中GLU和PRO都为+2.患者没有自发酮症倾向,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有效,因此应该诊断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疑难病例讨论1

糖尿病疑难病例讨论1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但有时病情复杂,难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本文将讨论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疑难情况,并提出可能的解决策略。
病例描述患者是一位50岁的女性,被诊断出2型糖尿病已有10年。
近期她的血糖控制不稳定,经常波动在高血糖和低血糖之间。
她已经按医生建议进行了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她经历了多次低血糖事件,导致她对胰岛素治疗产生了恐惧心理。
讨论胰岛素治疗调整为了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可考虑对胰岛素治疗进行调整。
建议逐渐引入长效胰岛素,并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
同时,也应加强患者的血糖自我监测的训练,以便能够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药物治疗方案调整除了胰岛素治疗,还可以考虑调整患者的口服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耐受性,可以考虑增加或替换当前使用的口服药物。
例如,针对高血糖的情况,可以加入二甲双胍或双胍类似物的药物。
营养咨询和教育患者应接受专业的营养咨询和教育,了解如何合理安排饮食,控制血糖。
特别是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期间,患者需掌握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以避免低血糖的风险。
心理支持和教育考虑到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恐惧心理,建议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
理解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她建立正面的治疗态度和信心。
多学科团队协作治疗糖尿病疑难病例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
内分泌学专家、营养师、护士和心理学家等都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和支持。
结论针对这位糖尿病疑难病例,我们建议对胰岛素治疗进行调整,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营养咨询、心理支持和教育。
同时,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提供更全面和个体化的治疗。
糖尿病病例讨论优秀

糖尿病病例讨论优秀一、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0岁,因“口渴、多饮、多尿3个月,体重下降1个月”就诊。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每天饮水量达3000ml,伴有多尿,每天尿量约2000ml。
同时,患者出现食欲不振、乏力,体重逐渐下降,近1个月来体重下降约5kg。
患者就诊时,神清、精神可,体型偏瘦,皮肤弹性差。
二、辅助检查1. 空腹血糖:13.2mmol/L2. 餐后2小时血糖:16.8mmol/L3. 糖化血红蛋白:9.0%4. 血脂:总胆固醇5.2mmol/L,甘油三酯2.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3mmol/L5. 尿常规:尿糖(+++),尿蛋白(+)6. 肝功能:ALT 50U/L,AST 35U/L7. 肾功能:血肌酐82mmol/L,尿素氮7.5mmol/L三、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2型糖尿病。
四、治疗1. 生活方式干预:患者被指导进行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以控制血糖水平。
2. 药物治疗:患者被开具胰岛素治疗,初始剂量为每天20U,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同时,患者被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
3. 并发症筛查:患者接受了眼底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糖尿病并发症。
五、随访患者在治疗初期,血糖控制较好,口渴、多饮、多尿症状明显缓解。
在随后的随访中,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在6.0-8.0mmol/L之间。
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体重逐渐回升。
在随访过程中,医生持续调整胰岛素剂量,以保持血糖在理想范围内。
六、讨论本病例是一名60岁的男性患者,诊断为2型糖尿病。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关注了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发症筛查以及生活方式的干预。
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治疗下,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症状明显缓解。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病例中,患者在胰岛素治疗初期,血糖控制较好。
糖尿病病例讨论优秀

糖尿病病例讨论优秀一、病例介绍患者信息:患者,男性,58岁,已婚,农民。
主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3个月。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每日饮水量约30004000毫升,尿量增多,尤其在夜间。
同时,患者体重逐渐减轻,约减轻10公斤。
患者自觉体力下降,容易疲劳,有时出现视物模糊。
患者未曾进行治疗,今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史。
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患者生活在农村,饮食以米、面食为主,喜欢甜食。
吸烟史30年,每天20支,饮酒史20年,每日饮酒量约50克。
家族史:患者母亲患有糖尿病。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25/80毫米汞柱。
身高:175厘米,体重:70公斤,体重指数:22.86。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甲状腺不大。
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
心脏听诊无异常。
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1. 血糖:空腹血糖9.2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4.3毫摩尔/升。
2. 尿常规:尿糖阳性,尿蛋白阴性。
3. 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胰岛素6.2微单位/毫升,餐后2小时胰岛素8.5微单位/毫升。
4. 胆固醇:6.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2.3毫摩尔/升。
二、病例分析1. 病因分析: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代谢紊乱疾病。
本例患者具有以下病因:(1)遗传因素:患者母亲患有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2)生活方式:患者长期饮食以米、面食为主,喜欢甜食,吸烟饮酒史较长。
2. 病理生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引起多尿、多饮、多食等症状。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全身各器官损害,如心血管、肾脏、视网膜等。
3. 临床表现:本例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糖尿病病例讨论模板

糖尿病病例讨论模板一、病例介绍患者信息:- 年龄:XX岁- 性别:男/女- 体重:XX公斤- 身高:XX厘米- 就诊时间:XX年XX月XX日主诉:- 症状:XX(如: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 持续时间:XX(如:个月、天等)现病史:- 患者近期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就诊时精神状态一般。
- 患者无明显外伤、手术、感染等病史。
- 患者无家族遗传史。
既往史:- 患者无重大疾病史,如心脏病、高血压、肝脏疾病等。
- 患者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精神状态一般,体型偏瘦。
- 生命体征:体温XX℃,脉搏XX次/分,血压XX/XX mmHg,呼吸XX次/分。
- 神经系统:无异常。
- 肺脏:无异常。
- 心脏:无异常。
- 腹部:无异常。
- 泌尿系统:无异常。
辅助检查:- 血糖:XX mmol/L(正常范围:3.9-6.1 mmol/L)- 尿糖:+++(定性试验)- 血胰岛素:XX μU/ml(正常范围:5-20 μU/ml)- 糖化血红蛋白:XX%(正常范围:4-6%)- 血脂:总胆固醇XX mmol/L(正常范围:3.6-5.2 mmol/L),甘油三酯XX mmol/L(正常范围:0.4-1.6 mmol/L)二、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糖尿病。
三、治疗方案1. 饮食管理:- 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
- 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安排三餐。
- 定期监测血糖、体重。
2. 药物治疗:- 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
- 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
3. 运动治疗:- 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
-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低血糖。
4.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5. 并发症筛查:- 定期进行眼底、肾脏、心血管等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四、病情转归患者在经过上述治疗后,血糖水平得到较好控制,体重逐渐恢复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往胰岛素使用时间
1年
,使用原因
血糖控制不佳
胰岛素使用种类/名称/剂量
诺和灵70/30R
血糖控制状况
|
空腹:7-10mmol/L,餐后9-15mmol/L
现
病
史
并发症情况(名称/诊断时间/诊断方法/治疗):
无 ___ ___
低血糖事件(频率/缓解方法)
本次就诊原因 就诊前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HbA1c
10.0
-9.4 -16.9 出院
13.2
9.5 11.3 12.4 6.8
甘舒霖30R
30
28
7.5 6.2 5.4
OGTT结果(如果有)
使用胰岛素之前
0 血糖(mmol/L) 胰岛素 C肽 30’ 1h 2h 3h
使用胰岛素之后
0 30’ 1h 2h 3h
血糖(mmol/L) 胰岛素
C肽
7.9 112.87
|
治疗体会:1.中年患者,有并发症,血糖控制目标应尽可能接近正 常,以延缓和减少各种并发症。 2.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予预混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 合治 疗,可以有效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 3.强化治疗应注意低血糖风险,应根据血糖水平充分调 整剂量,促进患者血糖安全达标 4.患者的依从性也是治疗获得成功的关键,注意治疗的 个化 5.注意并发症、合并症的管理,注意二级预防 6.饮食控制是基层,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应考虑患者出 院后活动量增加,可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 7.注意低血糖的识别、对症处理教育
优泌乐R/N 优泌乐R/N 优泌乐R/N
14
12
12
12
12.0 12.8
16
16
14
14
14
14
14
16
10.9
9.8 9.0
18.4
12.3 10.6 8.2 6.3 10.9
10.5
7.9 7.8 9.5 8.2 9.0
13.9
14.4 18.9 9.3 10.7 12.5
优泌乐R/N
18
16
11.8 18.3 13.6 7.0 4.6 7.4 10.5 15.0 13.1 12.5 7.3 14.5 16.7 7.8 11.8
睡前
34
34
7.9 6.5 8.1
甘舒霖30R
30
32
5.4
8月4 日
8月5 日 8月6 日 8月7 日 8月8 日 8月9 日
|
5.8
6.9 6.5
12.7
12.4 11.0 14.4 9.7 8.7
18
18
9.2 8.2 8.2
7月28 日 7月 29 日
胰岛素使用及血糖控制状况
日期 ( 2012年) 7月30 日 7月31 日 8月1 日 8月2 日 8月3 日 甘舒霖30R 胰岛素剂型 R/N/30R/50R 胰岛素剂量(IU) 晚 早餐 午餐 餐 睡前 前 前 前 空腹
7.8
快速血糖mmol/L 早餐 午餐 晚餐 后 后 后 2h 2h 2h
8
空腹
快速血糖mmol/L 早餐 午餐 晚餐 后 后 后 2h 2h 2h
25.6 18.3 10.2 14.4 14.5 16.7 11.3 19.8 19.8 19.9 16.3 18.0 18.9
睡前
12.3
17.8 9.3 16.4 17.0 15.7
优泌乐R/N
12
10
10
10
12.5 12.7
|
3次
进食后缓解
血糖控制不佳,症状加重
14.8 21.7 10.7 mmol/L %
mmol/L
既
高血压病史 7
往
年
史
冠心病史
0
年
脂代谢异常病史
5
年
现在服用的相关药物(名称/剂量):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bid 辛伐他汀片20mg qn
|
家
族
史
家族中(
无)糖尿病患者,与患者关系:
家族中(有
)高血压患者,与患者关系:
|
随访情况:在家做家务后出现心悸、头昏、汗出症状,进食后缓
解,后监测血糖有偏低(空腹:4.9mmol/L,餐后:5.8mmol/L), 嘱胰岛素减量为甘舒霖30R针28u、26u早晚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
病例特殊性:患者中年女性,糖尿病 10年余,无糖尿病家族史, 合并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多发动脉硬化斑块,治疗予强化治疗、 预混胰岛素序贯治疗联合口服降糖药,可以更快更好地控制血糖, 患者饮食控制不佳致血糖波动较大。出院后活动量增加,出现低 血 糖。
兄弟
家族中(
无)冠心病患者,其发病年龄
岁,
与患者关系:
|
体 格 检 查
身高 体重 75kg
168 cm
BMI 26.57
臀围
未测
腰围 未测
腰臀围比
----
血压
152/86mmhg
即刻血糖
25.6mmol/L
其他
|
饮食控制不佳
实 验 室 检 查
血脂: TC
TG
6.37
4.82
mmol/L
mmol/L
LDL-C
HDL-C
3.89
1.06
阴性
mmol/L
mmol/L
抗体检测(如果有):ICA
IAA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肾功能: 其他:
|
阴性
阴性
GAD
+60mg/L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未测
BUN:5.81mmol/L, Cr:78 umol/L ,UA:315umol/L 甲状腺功能无殊,血气分析无殊
|
胰岛素使用及血糖控制状况
日期 ( 2012年) 7月18 日 7月19 日 7月20 日 7月21 日 7月22 日 7月23 日 7月 24 日 7月 25 日 7月 26 日 7月27 日
|
胰岛素剂型 R/N/30R/50R 优泌乐R/N
胰岛素剂量(IU) 早餐 前
10
午餐 前
8
晚餐 前
8
睡前
辅 助 检 查
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眼底检查:左眼视盘界限欠清,黄斑区可见大片金属样反光,左
眼视盘界限欠清,且周围可见大片状灶样渗出,黄斑中心 反光差。
血管超声:双侧颈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硬化伴多发硬斑块
其他:
心电图:窦性心律,ST改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初步诊断:
1、2型糖尿病 2、糖尿病眼底病变 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4、高胆固醇血症 5、多发动脉硬化斑块
蒲公英行动—病例模板
所在医院:
天台中医院 内科病区 张建强
科室: 姓名:
|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施苗丹
年龄:43
性别:女
主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10年,加重3月
|
现
发现糖尿病 10 年
病
史
既往曾用口服药物
消渴丸、二甲双胍片、拜唐平片、 格列吡嗪缓释片
血糖控制状况
空腹:8-13mmol/L,餐后9-20mmol/L
246.05
11.5
15.7
18.3
11.3
617.61
913.52
1377.76
1065.26
|
后续治疗方案: 1.甘舒霖30R针30u、28u早晚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二甲双胍缓释片0.5 bid控制血糖; 2、羟苯磺酸钙片2# tid,和血明目片6# tid 3、硝苯地平缓释片1# bid,贝那普利片1# qd控制血压 4、辛伐他汀片1# qn降血脂,稳定斑块 5、拜阿司匹林片1# qd二级预防 6、脑心通胶囊2# tid改善循环 7.5-7天门诊监测血糖,不适随诊
|
|
治疗方案:1、胰岛素控制血糖 7.22加二甲双胍缓释片1#bid 2、羟苯磺酸钙片2# tid,和血明目片6# tid 3、硝苯地平缓释片1# bid,贝那普利片1# qd控制血压 4、辛伐他汀片1# qn降血脂,稳定斑块 5、拜阿司匹林片1# qd二级预防 6、丹红针30ml ivgtt qd改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