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现状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传统的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不断深入的研究,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进展。
1. 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中医药理论强调平衡和调整人体内外环境,追求整体健康观念,与糖尿病治疗的综合性要求相契合。
中医药研究聚焦于调节血糖、保护胰岛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
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治疗手段,中医药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减缓病情恶化。
2. 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药不仅能够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等。
例如,葛根、山药、苦瓜等传统中药在降低血糖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 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在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中产生了显著效果。
中医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西药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许多临床研究报告显示,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能够更好地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
4. 中医药研究的挑战与前景尽管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其中,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是中医药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此外,中药资源稀缺和药效成分复杂性也给研究带来了困难。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前景十分广阔。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的综合性治疗相契合,中药在降低血糖、保护胰岛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综合治疗更是在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突破。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常常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等。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研究也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药认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阴虚阳亢”、“痰湿内阻”等病机导致的。
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的失衡所引起的。
中医药的辨证施治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判断病机和证型,针对性地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药的治疗糖尿病可以采用中药单方的方法。
例如,《内经》中记载的黄芪、人参、丹皮等具有益气、补虚、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
研究表明,中药单方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临床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素分泌不足等症状。
人参可以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研究表明,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更好。
例如,《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天冬、黄芪、熟地黄、桑叶等中药组合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分泌。
例如,乙肝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等证候,可以采用中药辅助治疗,提高疗效。
总的来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究设计不严谨、样本量较小、对照组选择不合理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和可信度。
同时,还需要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案,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防治糖尿病知识讲座总结

中医防治糖尿病知识讲座总结一、糖尿病的现状与危害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不断上升。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已超过X亿人。
在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产生严重影响,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二、糖尿病的中医认识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
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中医防治糖尿病,注重整体调节和个体化治疗,以“治病求本”为原则。
三、中医防治糖尿病的方法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并发症情况,选择适当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中药包括黄连、黄芪、地黄、山药等,具有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等作用。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特色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降糖、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舒筋活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改善糖尿病症状。
常用手法包括推、拿、按、摩等。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等不良饮食习惯。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改善胰岛素抵抗。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
四、中医防治糖尿病的优势与特点整体调节: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并发症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旨在调节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全面治疗的目的。
副作用小:中医治疗糖尿病采用天然中药和非药物治疗方法,相对于西医药物治疗而言副作用较小,适合长期使用。
预防并发症: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风险和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进展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在长时间高血糖的情况下出现的肾脏受损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糖尿病的持续时间、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
传统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现状和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病,对患者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虽然可以控制病情,但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肝功损害、低血糖等。
相比之下,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中草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能调整肾脏内部环境平衡,提高肾脏康复能力,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中草药是自然药物,具有药物低毒、低副作用的特点,对身体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同时也有效控制糖尿病所引起的一些症状,如尿频、口渴等。
3、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使用的实践经验,是中医药学传统的优势,因此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1、中草药治疗根据中国医学思想,糖尿病肾病是肝肾阴虚或肝肾亏损的证候,因此治疗时应根据中医病因病机分析进行中药组方。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中药方包括六味地黄丸、真武丸、复方丹参等,在用药过程中应配合其他药物。
中药外敷针对的是以糖尿病足和慢性浅表性糖尿病肾病为主的病症。
将研制好的中药配制成药膏,涂于患者皮肤表面,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
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均在逐步推进。
1、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有研究证明,天麻地黄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与西药治疗比较是一样的。
在治疗方面可以起到缓解肾脏疼痛和控制尿糖、尿蛋白的作用。
2、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等现代技术在中药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得到了不少成功的解决方案。
3、中药注射剂的开发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多药物联合治疗时,采用中草药注射剂可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缓解症状。
1、应由中医医师根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2、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配伍和剂量,防止药物不当、不良反应等情况。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引言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中,不断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理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一般采用综合调理的方法,包括饮食调控、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糖尿病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核心内容。
目前已经有许多中药(如苦瓜、黄芪、葛根等)被发现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减轻糖尿病相关的合并症。
饮食调控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根据病情和体质特点,中医医生会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选择适当的食物以控制血糖,合理搭配食物以确保全面营养,规律进餐以维持血糖稳定等。
这些饮食调控的措施被证明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康复非常有益。
针灸和推拿针灸和推拿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代表,也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针灸和推拿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代谢,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症状。
针灸和推拿作为一种无药副作用的治疗方案,备受患者的喜爱。
未来研究方向尽管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阐明,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其次,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需要更多的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治疗效果。
此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标准化、规范化也需要进一步推进,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控、针灸和推拿等治疗方法。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机制,并推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转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传统中医学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对糖尿病的防治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首先,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虚、阴液亏损导致的。
在中医的治疗中,主要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和补气养阴来治疗糖尿病。
例如,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熟地黄等,可以调理脾胃,增加体力,提高机体对糖的利用能力。
此外,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多有肝胆湿热和脾胃热盛的病理特点,因此还可以用龟板、金钱草、山楂等清热解毒、去湿化痰的药物治疗糖尿病。
其次,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讲究阴阳调和。
糖尿病被视为一种“阴盛阳衰”的证候,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中医不仅注重对症治疗,还注重调整体质,提高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
例如,中医常用的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状况。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饮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中医的理论,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过甜过油的食物,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此外,中医还提倡采用“宜”、“忌”进行饮食调理,例如糖尿病患者宜多吃一些凉性食物,如绿豆、苦瓜等,而忌多吃一些温热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最后,中医药学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药有多种成分和复方,可以配伍使用,从多个方面调节机体的功能,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可以通过口服、外用、针灸等不同方式进行,提高治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传统中医学在糖尿病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中医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多样化,注重整体调理,与西医的单一药物治疗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然而,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求出更有效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及思考

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及思考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如下:
1. 控制血糖:中医护理技术可以通过调节饮食、锻炼身体、减轻压力等方法,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例如,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或者通过中药调节体内血糖水平。
2. 缓解并发症:中医护理技术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缓解并发症
的症状。
例如,中医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缓解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的症状,或者通过中药缓解并发症疼痛等。
3. 改善身体状况:中医护理技术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身体
状况,提高免疫力。
例如,中医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身体,增强患者的体质,预防感染等。
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但
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受到限制,例如理论基础不足、技术水平不够等。
未来,随着中医技术的发展,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前
景将更加广阔。
临床上应用的降糖中药是

临床上应用的降糖中药是降糖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降糖中药是指通过口服或其他方式摄入,能够起到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是中医药学领域里研究重点之一。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关注中药在糖尿病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降糖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结合中医药理论认为,糖尿病是由于气滞、湿困的病因导致的,很多降糖中药在其中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与此同时,现代医学通过对中药药理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一些降糖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这种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降糖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降糖中药的常见应用在临床上,常见的降糖中药包括苦瓜、黄芪、山药、金银花等。
苦瓜具有清热解毒、降血糖、明目等功效,适用于糖尿病患者;黄芪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山药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对降低血糖有一定的帮助;金银花则可以清热解毒,对预防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具有明显疗效。
这些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中医辨证施治与降糖中药应用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降糖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气虚型糖尿病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黄芪、人参等温补中药进行治疗;对于阴虚型糖尿病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黄芪、枸杞子等滋阴补肾的中药进行治疗。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发挥降糖中药的疗效。
四、降糖中药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虽然降糖中药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例如,一些降糖中药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等副作用,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患者在服用降糖中药时,也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调理、保持适当的运动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现状
发表时间:2016-07-27T09:51:28.8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作者:穆红武
[导读] 简单说来,糖尿病是一种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而导致的病症,在中医的领域,这种病又被称作“消渴病”。
穆红武
(甘肃省永昌县第二人民医院甘肃永昌 737206)
【摘要】糖尿病作为一种不具有传染性的流行性疾病,已经逐步危害到许多家庭,特别是在我国,患糖尿病的人数逐年上升。
如何预防及治疗糖尿病已然成为了当前医学界所研究的一个重点热点问题。
中医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对其有所研究,在拥有了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目前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科学体系。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对中医药的重视,在利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面,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便是结合多篇相关资料,对我国目前中医药对治疗糖尿病的现状进行综合阐述,并就其治疗方法、相关理论进行整理总结,结合临床资料,简要就现状对中医药治疗的方式进行分析,概括其优势与不足,并对此的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中医药;糖尿病;治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336-02
前言:
简单说来,糖尿病是一种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而导致的病症,在中医的领域,这种病又被称作“消渴病”。
我国中医对于消渴病的研究可谓历史悠久。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对这种病有所研究,在中国的医书中也有诸多记载。
经过了几千年来中医们的临床实践,又在前人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已逐步形成一个系统而完备的医学理论体系。
近代以来,西方医学传入我们国内,人们逐渐降低了对于中医的重视,中医也渐渐失去了已经占据了几千年的领导地位。
1.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常见方法
随着中医药学者们对于糖尿病治疗研究的深入,也逐步总结归纳出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1 单味中药调节血糖
众所周知,中医药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便是中药。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中医药学家们从成千上万种中草药中进行试验,筛选出了七十多种能够有效调节血糖的中药。
在这七十多种中药中还分为了降低血糖与提升血糖两种完全不同作用的中草药,其中能够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的中药中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中草药,例如人参、黄芪、黄连等,而能够升高血糖的药材则有党参、三七等等。
1.2 使用固定的处方治疗
除了利用单味中草药的药性来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之外,更多的中医学者倾向于使用固定的药物处方来治疗糖尿病。
中医中将糖尿病分为了不同的中医证型,而这些固定的专方便是根据这些证型对患者进行治疗。
而这些证型又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2.1以阴阳气血为据中医强调的是气血阴阳的均衡,而糖尿病则被认为是从阴虚发展到气阴两虚而后又发展成阴阳两虚的过程。
因而在治疗糖尿病时,以治疗气阴两虚为主,针对此症状开具专方,例如益安降糖散、金芪降糖片等等。
1.2.2从病变脏腑论有部分中医药学者认为糖尿病是由于部分身体内脏发生了病变而导致的,从而强调从病变的内脏器官入手进行治疗,例如针对胃热型的患者,使用白虎人参汤,而对于心肝郁热的患者,则对其使用清肝泄心汤。
1.2.3以辩证论治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学者提出通过一种方法来治疗各种不同类型的糖尿病。
这种方法在临床的试验中,同样也取得了一定的见效成果。
2.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从近几年来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看,不难看出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上具有着极大的优势,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理论上具有优势
对于治疗糖尿病,现代医学已认识到单从降低血糖入手并不能根治糖尿病,还应该从整体入手,综合调节患者身体各方面功能。
而整体调整,追求身体的平衡一直是中医所倡导的,在这一方面,中医以拥有了绝对的先进性。
2.2 中医疗效优于西医
针对糖尿病中所出现的头晕、口臭等症状,西医对此往往没有合理的解释,西药也很难针对此些症状进行治疗,而中药则能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
2.3 中药副作用小
西药开具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往往都具有副作用,并且有些药物服用过多还会减低药效,产生耐药性,但中药的副作用小于西药,安全性也远高于西药。
3.中医药研究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不足
虽然中医学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3.1 中医观念保守
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医的理念也偏于保守,中医理论的发展进程也十分缓慢。
阴阳、气血等理论都已传承千年,中医在此基础之上也鲜少进行创新与突破,往往都是在固有的理论之上进行反复地研究论证。
3.2 临床科研不够严谨
中医药对医学治疗的临床设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临床科研设计中并未严格遵守原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中医在临床上的观察指标也并不客观,只以血糖作为观察的参照标准,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也不利于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3.3 缺乏规范的案例管理
中医在收集案例方面并未采取足够的措施,病例资料的收集存在着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中医治疗效果的准确程度,也降低了结果的可信度,更难以使资料进行共享,推动糖尿病的治疗发展。
4.总结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于糖尿病治疗方案的突破也就越来越迫切。
中医学作为中华传统文明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支,
已经影响了中华民族数千年。
基于本文对于中医药学对治疗糖尿病的现状进行的阐述,并综合分析了中医学在这一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而中医药学为治疗糖尿病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也必然继续影响着我们,并且有极大的可能将其影响范围扩展至全世界,使全世界的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张永鹏,刘静,李永民.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证治研究概况,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1月,第17卷第22期.
[2]杨叔禹,李学军.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厦门市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研究所.
[3]刘志邦,顾琴,顾群,孙学伟,米长江,杜迎涛,李晓涛.我国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现状与展望,解放军药学学报,第20卷第2期.
[4]蔡仲德,吴杰,朱惠荣.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研究概况,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年12月,第8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