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安塞腰鼓;课后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5篇Lesson 17 Ansai waist drum lesson 2 teaching plan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2、篇章2:安塞腰鼓模板通用版3、篇章3:安塞腰鼓模板标准版4、篇章4:安塞腰鼓范文规范版5、篇章5:安塞腰鼓模板标准版篇章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2、品味语言,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4、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完成简单有一定内涵的场面描写。

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酱色的土地,只有火红的高粱,和那朴实彪悍的西北汉子。

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们用特有的感情蹦出了一种舞蹈——安塞腰鼓。

放视频短片,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和特点。

请同学们用词语概括一下。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去安塞古镇,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战鼓声,去欣赏生命的搏击——安塞腰鼓。

朗读抒情(用时10分钟)? 小组自由朗读,注意节奏、重音和情感。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课后作业设计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课后作业设计
2、写写加粗字的字音:
亢奋磅礴烧灼戛然Biblioteka 止颤栗铿锵蓦然晦暗羁绊冗杂恬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文中任意句式,自己另写一个。(可赞美自己的家乡、师长、亲人等)
亢奋磅礴烧灼戛然而止颤栗铿锵蓦然晦暗羁绊冗杂恬静3知内容明结构
任集中心学校人教七年级语文(下)编制:胡心玲审核:审批:评价:
17、《安塞腰鼓》作业设计
1、谈谈安塞腰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内容,明结构。(课中同桌对学完成)
文章按“表演前——表演时——结束”可分成3大部分。围绕腰鼓依次写了()的腰鼓,()的腰鼓,()的腰鼓。文章的主体部分是第()部分,从()段——()段。

《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形式——腰鼓。

2.进修《安塞腰鼓》这一经典曲目标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提升文化自大心。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腰鼓表演形式和历史渊源。

2.进修《安塞腰鼓》的基本曲谱和演奏技巧。

3.分组排演《安塞腰鼓》并进行集体表演。

4.进修腰鼓表演中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控制。

5.了解腰鼓表演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进修《安塞腰鼓》的曲谱和节奏。

2.掌握腰鼓演奏中的节奏感和舞蹈动作。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腰鼓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分组排演:组织学生分组排演《安塞腰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集体表演: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展示他们的效果。

4.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腰鼓表演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安塞腰鼓》的音乐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腰鼓表演形式。

2.进修曲谱:教师讲解《安塞腰鼓》的基本曲谱和节奏,学生跟读练习。

3.分组排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乐器和舞蹈动作,进行排演。

4.集体表演: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全班同砚观摩并互相评判。

5.总结:教师总结腰鼓表演的过程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表演中的不足和提升空间。

六、作业要求:1.每位学生需背诵《安塞腰鼓》的曲谱和节奏。

2.每个小组需进行至少三次排演,并录制表演视频。

3.学生需要撰写一篇关于腰鼓表演的心得体会,包括对腰鼓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七、评判标准:1.音乐表现能力:包括节奏感和舞蹈动作的准确性。

2.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和协作情况。

3.表演效果:整体表演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4.个人表现:学生对腰鼓表演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腰鼓表演形式,还能够培养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

《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

《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安塞腰鼓》是一首由闻名音乐家刘成章创作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以其婉转的旋律和奇特的节奏感备受欢迎。

在音乐教育中,通过进修和演奏《安塞腰鼓》,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感知能力、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安塞腰鼓》的背景和创作故事。

2.掌握《安塞腰鼓》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4.通过演奏《安塞腰鼓》,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创作背景。

2.进修《安塞腰鼓》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分组练习演奏《安塞腰鼓》。

4.合并各组演奏,进行整体表演。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安塞腰鼓》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这首音乐作品的魅力。

2.教学内容呈现:介绍《安塞腰鼓》的背景和创作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3.进修节奏和旋律:传授《安塞腰鼓》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让学生跟随节奏练习击鼓。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演奏《安塞腰鼓》。

5.整合表演:各小组进行演奏练习后,将各组的表演整合在一起,进行整体表演。

五、教学评判1.观察学生在进修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节奏和旋律的掌握情况、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从而不息提高。

3.通过学生表演的效果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资源准备1.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安塞腰鼓》的音乐资料和演奏视频。

3.教学鼓或其他打击乐器。

4.学生分组演奏的练习场地。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息总结经验,及时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不息提高。

同时,鼓励学生多多练习,不息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次《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其未来的音乐进修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安塞腰鼓》的教案4篇

《安塞腰鼓》的教案4篇

《安塞腰鼓》的教案4篇《安塞腰鼓》的教案篇1[教学设计]创意说明:以朗读教学带动同学从不同层面去理解、观赏课文是本设计的特点。

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气美。

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同学感受文章之美,把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教学步骤:一、齐读、正音。

〔读音准〕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同学齐读全文〔课前有常规的预习〕。

2、订正同学误读的字音〔主要有同学完成〕,并强调一些新词汇的读音。

瞳仁舒适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戛然磅礴亢奋二、读出音乐美1、同学自我评议:刚刚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

让同学自由地说,老师先不作评议。

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

要求同学带着刚刚评议的问题去听,并依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

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觉他人特长。

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

要读准节奏,必需留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

句式特点存在着明显的文体差异,如散文、古体诗、词、赋、现代诗等皆有着明显的节奏特点。

同时,在同一种文体中,不同的文章其节奏也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散文。

本文以短句为主,因此节奏较快。

读准节奏以后还要留意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4、分节朗读学习,学习重点:节奏、重音。

5、齐读全文,留意音准、节奏、重音。

6、跟读:跟录音带齐读全文。

7、同学自由朗读。

三、读出画面美朗读指导: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进展,必需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

1、查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

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忱、布满力气〕、腰鼓〔灵动而强烈的陕北打击乐器〕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

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夫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

3、播放腰鼓表演的录象片段。

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安塞腰鼓》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设想: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

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

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1、诵读2、想象3、研讨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读美文——1、教师范读课文。

安塞腰鼓教学开放作业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开放作业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开放作业设计概述安塞腰鼓是中国陕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安塞腰鼓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份开放作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塞腰鼓的演奏技巧和表演艺术。

一、作业目标1. 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掌握安塞腰鼓的基本演奏技巧。

3. 能够合理运用基本技巧进行简单的节奏演奏。

4. 发挥想象力,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腰鼓表演节目。

二、作业任务1. 研究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写一份小论文,要求150字以上。

2. 观看相关安塞腰鼓演奏教学视频,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包括击鼓姿势、节奏控制和鼓面技巧等。

3. 练习使用击鼓棒进行简单的节奏演奏,录制自己的演奏视频,长度不少于1分钟。

4. 设计一个简单的腰鼓表演节目,可以自由发挥,可以结合其他舞蹈动作或器乐伴奏,录制表演视频,长度不少于2分钟。

三、作业要求1. 小论文要求扩展性强,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明了。

2. 视频演奏要求演奏技巧准确,节奏感强,画面清晰稳定。

3. 表演视频要求内容创新,形式多样,动作协调,音乐和形象一致。

4. 作业提交时间为两周,小论文提交纸质版或电子版,视频通过在线链接或电子邮件发送。

5. 作业评分标准包括完成度、准确性、创意性和表演水平。

四、作业辅导1. 教师将提供相关资料和教学视频链接,供学生参考研究。

2. 教师将组织集体练习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演奏技巧和表演技巧。

3. 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互动讨论和答疑,解决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效果评估1. 教师将通过评分和评语的方式对作业进行评估和反馈。

2. 学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观摩和点评,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

结语通过设计这份开放作业,旨在激发学生对安塞腰鼓的兴趣,积极参与到音乐教育中来。

希望通过学习和练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安塞腰鼓的基本技巧,还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演水平,设计出独特而精彩的腰鼓表演节目。

《安塞腰鼓》教案(精选6篇)

《安塞腰鼓》教案(精选6篇)

•••••••••••••••••《安塞腰鼓》教案(精选6篇)《安塞腰鼓》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塞腰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塞腰鼓》教案篇1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排比、反复修辞及短句在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综合运用其他语言品味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听读,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

生思考:这是一个___的安塞腰鼓(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的感知,并为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同时通过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对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用文中的词语回答更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美读,赏析品味1、通过听读,学生已经知道了这是个壮阔、豪放、火烈的腰鼓,师提问这篇应该用什么样的基调来朗读?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总结是豪迈、激昂的基调。

接着就请学生带着这种基调,放声、纵情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写出这壮阔、豪放、火烈的腰鼓的?要求: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

提示:可从修辞、句式、字词、结构、写法等考虑。

(这个环节我只设计了一个能牵动全文的的主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简化教学头绪,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传统教学中的碎问碎答,一问到底的弊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以下几个句子: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改成“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集中心学校2015-2016学年人教七年级语文(下)编制:邬艳审核:审批:评价:
17、《安塞腰鼓》学导案
【学导目标】:
1、读文,说舞(理解、积累);
2、品文,赏舞(重点、难点);
3、诵文,演舞(运用、承传)。

【学导时数】:2学时,预习1学时,展示1学时
【目标展示】:
【自学质疑】:
一.自主导航:
1、说说作者及安塞腰鼓有关资料。

2、读课文,会读写下列词语,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羁绊()晦暗()磅礴()颤栗()烧灼()瞳仁()
戛然()冗杂()亢奋()蓦然()恬静()
3、文章按、、、分别描写了安塞腰鼓四种美,“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反复用了四次,是四种美和划分段落的明显标志。

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是(
)。

4.为烘托安塞腰鼓的画面美和音乐美,文中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此外,在开头段和()还运用了“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请仔细体会。

5.赏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说说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6.说说此文表达的思想内容。

二、研读质疑
1、说说文中大量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句段欣赏这些修辞手法的妙处。

2.读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小组内研讨交流解决问题。

【测评提升】
一.基础测评(互动):
1.个人或小组表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舞种;
2.然后其他组议议、评评;
3.并用学过的修辞手法对此舞的表现进行描写; 4.然后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

二.能力提升:欣赏课文后,使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合理的想像,描写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字数不限。

第 1 页共1 页2022-2-23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