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2单元综合训练

合集下载

(精品)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精品)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
课题
整理和复习
共课时
第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重点难点
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六、布置作业
帮助学生理解了大括号的作用
课后反思
教学减法计算。在前面教学解决加法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初步理解了大括号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放在认识大括号下面的数量及部分数位置的问号上。
教学策略
教 学 活 动
课前、课中反思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全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全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全册第二单元教案2.十几减8、7、6的口算.3.十几减5、4、3、2的口算.4.综合应用.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1十几减9 3课时2十几减8、7、6 4课时3十几减5、4、3、2 2课时4综合应用 4课时整理和复习3课时十几减9教材第10页的内容.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多媒体课件、小圆片若干、小棒3捆.口算.9+2=9+4=9+8=9+7=1.课件显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气球图.老师提问:小丑带了许多气球,数一数有几个.过了一会儿,小丑卖了一些气球(课件动态显示),并问:卖了几个?课件显示文字: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这时课件显示:还有几个?(通过观察感知,解决问题)(1)还有几个气球?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5-9=(3)15减9该怎样计算呢?摆一摆,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看哪个同学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老师巡视.(4)汇报.15减9等于几?你们是怎么想的?①点数结果,一个一个地数出还有6个气球.②想加算减,根据9+6=15,便知道15-9=6,所以还剩6个气球.③用“破十法”算.先用15中的10减去9,等于1,再把1和15中的另一部分5合起来就是6,所以15-9=6,还有6个气球.老师:还有哪组跟他们的方法一样?请你到讲台上来摆一摆.刚才我们是先从10个圆片中去掉9个,还剩1个,板书:10-9=1,再把1个圆片和5个圆片合起来,是6个,板书:1+5=6.老师追问:为什么把1和5相加呢?④还有其他的方法吗?2. 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发挥,老师总结)1. “做一做”第1题.2. “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算完后,集体订正.3. “做一做”第3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课件显示字谜图.你能不能提出一个问题,请你的好朋友来回答?有16个同学要来猜字谜,已经来了9个同学, ?来猜字谜的有3个男生,6个女生, ?课堂作业新设计1. 272. 583. 43109思维训练仅列举几道题供参考.(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还差几个同学没有到?16-9=7(个)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来猜字谜?3+6=9(个)或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个?6-3=3(个)十几减 9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很多,有“点数”“想加算减”“连续减”“破十法”等,其中“破十法”比较简便.1.本节课计算十几减9有“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学生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算法外,更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过程,关注学生是否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算法.2.这节课的重点是“想加算减”这种计算方法的探索,从导入出示9加几等算式入手,力图突破这个难点,但是从整节课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还是利用“破十法”,我想可能是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掌握得不熟练,所以感受不到这种方法的方便.3.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验、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操作并不理想,部分学生只是执行,而缺乏思维的参与.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更有效是今后值得思索和改进的地方.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数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特别是对“想加算减”方法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老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老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十几减9练习课及练习二第1题~第3题1.进一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破十法”.2.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3.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游戏导入新课.“凑10游戏”:同桌之间做游戏,如甲先说:“我出9.”乙快速做出反应:“我出1,9和1凑成10.”1.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填空.(练习“凑十法”)如13-9=,我是这样想的:把13分成3和10,10-9=1,1再加3等于4,所以13-9=4.即10-9=1,2.填空.(练习“想加算减法”)( )+9=124+( )=1315-9=( )3+( )=12 9+( )=13 ( )+9=1512-9=( )( )-9=4 6+( )=153. (1)求和.(2)求差.4.小白兔有15个萝卜,如右图,送给小黑兔9个,还剩下几个萝卜?学生读题列出算式(15-9=),说明列式的依据.(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再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拿走这9个萝卜.学生甲:从装有10个萝卜的筐里直接拿走9个,这时筐里还剩下1个,把这1个萝卜和筐外面的5个合起来,就是剩下的6个萝卜.学生乙:先把筐外面的5个拿走,还差4个,再从筐里拿走4个,就剩下6个了.(连减法:15-5-4=6)1.练习二的第1题.2.练习二的第2题.3.练习二的第3题.老师可以用活动的数字卡片做成课件.动态、有规律地出示这10道题,也可以按题中的顺序出示.在学生计算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十几减9的差和被减数有什么关系?(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小明今年9岁,哥哥今年16岁,10年后小明比哥哥小几岁?课堂作业新设计1. 1341452. 18-9=915-9=612-9=311-9=213-9=417-9=816-9=714-9=53. 1548103697 2思维训练16-9=7(岁)1.这节课例题讲解并没有占用很长时间,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现在的学生知识基础都比较广泛,很多已经在课前就能熟练进行计算,所以教学的过程实际是个梳理的过程,把学生的各种算法综合比较,找到最方便、快捷、容易理解的计算方法.2. “练”达到了练得生动、练得扎实的目的,展示了算法的多样化,为后面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3.练习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能够保持高度的警觉,视错误为优质教学资源,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充分暴露学生思维错误点,引领全班学生“卷进来”,共同探寻错误根源,商讨纠错的策略.这样对出错的学生是一种呵护与提高,对其他学生也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卡介苗”.教材在认识第9页情景图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十几减9的计算.例1的安排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的图示,直观地展现了计算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一般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后面紧跟着习题设计,使讲练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官认识,只是需要将感官上升为理论,老师适当引导,会得到学生很多不同的算法,相互之间交流也能促进学生知识面的丰富.十几减9练习课及练习二第5、第6、第8、第9题1.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口算卡片、数字卡片、挂图、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1.口算.13-9=7+6=4+8=18-10=4+9=17-9= 14-9= 18-6= 11-9= 17-10=5+9= 4+15= 2+9= 16-9= 18-9=(提醒学生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2.用8、9、10、17中的三个数写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首先判断从这四个数中选择哪三个数,再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3.在○里填上“+”或“-”.9○8=113○10=37○5=29○8=1713○9=4 7○9=16 14○9=5 7○5=12 14○9=51.圈一圈,算一算.12-9=15-9=2. (1)做加法.(2)做减法.3.在○里填上“>”“<”或“=”.13-9○92+5○16-94+8○12-97-5○12 12-10○10-10 6-5○19-1015-9○6 7-1○15-9 17-9○4+0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7-9-4=16-9-3=10-10+9=12-9+5=17-7-9=14+4-9=8+5-9=4+7-9=5.看图列式计算.车上原来有14人,下去9人.车上还有多少人?○=(人)☆+☆=18△+☆=10△+□=15☆=? △=? □=?课堂作业新设计1. 3 62.(1)9+2=119+3=129+4=139+5=149+6=159+7=16(2)14-4=10 14-9=5 14-0=14 14-3=11 14-14=0 14-2=123. <=><><==>4. 4498194 25. 14-9=5思维训练☆=9△=1□=14教材习题练习二 5.21085310813146. 8+9=178. 16-9=79. 14-9=51.学生接触“十几减9”这个知识点已经三个课时了,因为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实际运用的时候出现了快慢速度的不统一,这个时候我适当引导比较慢的学生运用前两节课总结出的计算方法,速度有了明显提高;对计算比较迅速且准确率也很高的学生给予了鼓励.2.单一内容的练习课,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无趣,产生疲劳感.练习过程中及时注意了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调控的方式主要从课堂推进速度的变化、题型的变式、讲解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变换和学生活动的方式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一基本练习1.听算.(全班齐听)13-9=17-9=12-9=15-9=18-9=14-9=(1)集体订正.(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3)指名让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2.看图写算式.(课件出示)◎◎◎◎◎◎◎◎◎◎◎◎◎◎◎(指名板演,全班齐练)板书:9+6=156+9=1515-6=915-9=63.算一算.教材第11页的第4题.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出算式,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老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老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二出示课件教材第12页的第6题和第8题.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理解图意.(2)再指名说图意.(3)最后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三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12页的第7题.回家写一个十几减9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十几减8教材第13页的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理解“破十法”.多媒体课件、3捆小棒、口算卡片.口算.11-9=8+7=5+6=14-9=8+5= 7+4= 16-9= 7+7=1.教学例2.(1)出示例2.课件动态显示(或挂图)例2.老师提问:小熊猫一共有几个风车,学生回答:12个.课件显示文字:有12个风车,卖了8个.这时课件显示文字:还剩几个?通过观察感知,解决问题.还剩几个风车,你是怎么想的,.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2-8=.(2)如何计算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学生在回答前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①依靠摆学具(如小棒),算出答案.②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③用“破十法”算出答案.先用12中的10减去8,等于2,再把2和12中的另一部分2合起来就是4,所以12-8=4.④想加算减,算出答案.因为看到这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8+4=1212-8=4所以可以这样算出差.⑤连减的方法,算出答案.12-9=3,12-8=4(少减去1个,就得4)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重点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做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多说一说,多摆一摆.老师再追问:为什么要把2和2相加?(3)大家说了这么多种方法算这道题,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既让学生理解了“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又让学生体会了“想加算减”方法的优越性.2.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3.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这3组题)4.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继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1.比一比,赛一赛.16-8=11-9=19-10=15-9=12-8=13-8=18-9= 15-8= 13-8= 14-8= 17-8= 15-9=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7+8=15( ) 11-8=4( ) 9+6=3( )4+8=2( )15-9=6( )16-9=7( )3.游戏“对口令”.游戏由3人完成,甲先说2个数,乙根据这2个数做加法或做减法,直接说出得数,丙说出这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1. ☆+J+△=10☆+J+△+△=12△=( )2. ☆+J+△=13☆+☆+J+△+☆=19△=( )课堂作业新设计1. 82964597569 62. ✕✕✕3.略思维训练1.因为☆+J+△+△-(☆+J+△)=12-10=2所以△=22.因为☆+☆+J+△+☆-(☆+J+△)=19-13=6即☆+☆=6所以☆=3教材习题教材第13页“做一做”1. 872. 13511314 63. 2583694710十几减 8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续减法”“点数法”等,其中“想加算减法”最简便.1.联系情境问题的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了计算是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是《课程标准》中“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体现.2.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使算法更丰富,更自由,更灵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意义之所在.3.尝试练习在生动的情境中自然进行,不仅巩固了多种算法,同时学生有意识地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4.学生逐步从多样化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然后通过用数学解决问题,最后是纯减法计算的练习,逐步达到了“看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教学目标.例2下面的“做一做”一共有三道练习题.第2题6道小题分成三栏,每一栏上下两题是加减法相对应,紧密配合练习“想加算减”的思路.第3题是在第2题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增加抽象性,增加连贯性,以这种方式来提高“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逐步达到由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要求.学生在前面已经系统学习了十几减9的计算,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了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是有了很好的知识基础作铺垫.1.在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节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设置故事情境,把计算教学蕴含在实际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2.采取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算法多样化和算法选择的恰当结合.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本节课,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善学、乐学!十几减8的练习及练习三的第1、第2题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熟练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口算卡片、小棒、图片.1.看谁都能算对.12-8=12-9=8+6=14-8=16-9=8+9=13-8= 14-8= 11-8= 15-8= 17-8= 15-9=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选取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老师板书“破十法”“想加算减法”.2.找朋友.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再把这几个算式重新整理,可以有几种方法?方法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归为一类.方法二:把减数相同的归为一类.①②3.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老师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1.练习三的第2题.2.算一算,填一填.育红小学一(1)班有20人去秋游.有17座的车2辆,有6座的车2辆,有4座的车2辆.(1)可以怎样租车?(2)怎样租车空座位最少?课堂作业新设计1. 10-8=213-8=516-8=89-8=111-8=317-8=912-8=414-8=618-8=1015-8=72.9、63、87、92、98、95、8思维训练(1)可以这样租车:①1辆17座的和1辆4座的.②1辆17座的和1辆6座的.③2辆6座的和2辆4座的.(2)2辆6座的和2辆4座的这种租法空座位最少.学生还有可能考虑到至少要有1位老师带队,会选择第(1)小题中的第①种租法.教材习题练习三 1. 13-8=517-8=912-8=411-8=314-8=6教材第14页的例3及“做一做”的内容.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掌握“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多媒体课件、3捆小棒、口算卡片.1.口算.12-8=12-9=3+8=14-8=4+9= 15-8=16-8=17-9=2.导入新课.课件动态显示(或挂图)例3.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和金鱼)两个小朋友都给大家提出了问题?你们能解决吗?1. 教学例3.(1)出示例3.要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列式?(用减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列式:13-7=13-6=(2)如何计算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学生在回答前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①依靠摆学具(如小棒),算出答案.②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③用“破十法”算出答案.先用13中的10减去7,等于3,再把3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是6,所以13-7=6,红的有6条.同理:先用13中的10减去6,等于4,再把4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7,所以13-6= 7,黑的有7条.④想加算减,算出答案.因为看到这两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7+6=13,13-7=6,13-6=7,所以可以这样算出差.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重点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做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多说一说,多摆一摆.2.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集体订正)3.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这3组算式)老师追问:看到这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算式呢?(还可以想到:8+5=1313-5=813-8=5等)4.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3题.学生继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1. 口算.12-6=13-6=15-7=14-6=12-7=15-6=15-9= 在8+=156+=129+=169+=155+=124+=11一(1)班有14名同学参加校冬季运动会.课堂作业新设计1. 6788579 62. 767677思维训练14-7=7(名)教材习题教材第14页“做一做”1. 14-8=614-6=815-8=715-7=82. 1798156916973. 44556 6十几减7、6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续减法”“点数法”等,其中“想加算减法”最简便.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两个小朋友的争论中自然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抓住了儿童的心理,教学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例3用“小朋友观鱼图”,通过两个小朋友从不同角度观察,展示不同的数学信息,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为素材,引出小朋友和小精灵的不同思考.例3下面的“做一做”一共有三道练习题.第1题看图写算式,紧密结合例3的题型,在例3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第2题体现“想加算减法”的思想.第3题是在第2题的基础上,用填“□”的形式,增加抽象性、连贯性,以这种方式提高“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逐步达到由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要求.十几减7、6的练习及练习三的第5题~第10题1.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熟练、正确地口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口算卡片、图片.1.口算.8+4=7+9=7+6=9+3=6+5=。

人教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案

人教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案

1.十几减9的口算。

2.十几减8、7、6的口算。

3.十几减5、4、3、2的口算。

4.综合应用。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个人的学习潜能。

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

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1课时十几减9【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理解“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圣诞这天,一(1)班的小朋友去公园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园活动(屏幕显示课本第8~9页的游园会全景图)。

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小朋友在干什么?生:有的小朋友在踢球,有的小朋友在套圈,有的小朋友在买气球,有的小朋友在观赏小金鱼,有的小朋友在买风车。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朋友怎样买气球好吗?生:好!【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10页例1情景图。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生:小丑一共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

师:根据这幅图,能写出什么样的算式?生:15—9=2.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师:15-9等于几应该怎样算呢?请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把自己想法交流一下。

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计算过程和方法。

生1:通过摆学具,我先从10朵红花里拿掉9朵,剩下的1朵红花和另外5朵黄花合起来是6朵,所以15-9=6。

(请学生在投影仪下摆。

学生说完后,教师在算式15-9的下面板书算的过程:10-9=1,1+5=6)生2:我不摆学具,想9加几得15?9+6得15,所以15-9=6。

(学生说完后,教师又在算式15-9的下面板书另一种算法的过程:9+(6)=15,15-9=6)生3:我是这样想的。

15-5=10,10-4=6,所以15-9=6。

(教师板书第三种算法)生4:我是用画图的方法计算的。

先画15个△,再圈出9个,还剩下6个。

所以15-9=6。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与反思202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与反思2022

5 整理和复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复习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与应用。

(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25~26页练习六)二、复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归纳整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加深对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难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分类整理思想。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师:同学们,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教师先拿出口算卡片(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36张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卡片),同桌互相出题进行口算练习。

2.师:谁知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共有多少道?(学生可能说出各种不同答案:反应快的学生很快数出手中的卡片一共有36张;爱动脑筋的学生可能说出十几减9的算式有8道,十几减8的算式有7道……十几减2的算式有1道,加起来一共有36道)3.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口算卡片分类,想想怎样能很快记住这36道题。

在分的过程中,组织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二、知识应用1.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1)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师:同学们都分得非常认真,下面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小组交流、汇报)学生汇报:a.按减数分类。

b.按被减数分类。

……①找规律,填表。

(课件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②学生汇报填表结果。

③师: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④师:看一看表里的减法算式竖着、横着各是怎么排列的,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a.竖着看。

11-9⇒12-9⇒13-9⇒14-9⇓18-9⇐17-9⇐16-9⇐15-9第一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十几减9)。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全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全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全册第二单元教案2.十几减8、7、6的口算.3.十几减5、4、3、2的口算.4.综合应用.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1十几减9 3课时2十几减8、7、6 4课时3十几减5、4、3、2 2课时4综合应用 4课时整理和复习3课时十几减9教材第10页的内容.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多媒体课件、小圆片若干、小棒3捆.口算.9+2=9+4=9+8=9+7=1.课件显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气球图.老师提问:小丑带了许多气球,数一数有几个.过了一会儿,小丑卖了一些气球[课件动态显示],并问:卖了几个?课件显示文字: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这时课件显示:还有几个?[通过观察感知,解决问题][1]还有几个气球?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5-9=[3]15减9该怎样计算呢?摆一摆,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看哪个同学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老师巡视.[4]汇报.15减9等于几?你们是怎么想的?①点数结果,一个一个地数出还有6个气球.②想加算减,根据9+6=15,便知道15-9=6,所以还剩6个气球.③用“破十法”算.先用15中的10减去9,等于1,再把1和15中的另一部分5合起来就是6,所以15-9=6,还有6个气球.老师:还有哪组跟他们的方法一样?请你到讲台上来摆一摆.刚才我们是先从10个圆片中去掉9个,还剩1个,板书:10-9=1,再把1个圆片和5个圆片合起来,是6个,板书:1+5=6.老师追问:为什么把1和5相加呢?④还有其他的方法吗?2. 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发挥,老师总结]1. “做一做”第1题.2. “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算完后,集体订正.3. “做一做”第3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课件显示字谜图.你能不能提出一个问题,请你的好朋友来回答?有16个同学要来猜字谜,已经来了9个同学, ?来猜字谜的有3个男生,6个女生, ?课堂作业新设计1. 272. 583. 43109思维训练仅列举几道题供参考.[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还差几个同学没有到?16-9=7[个]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来猜字谜?3+6=9[个]或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个?6-3=3[个]十几减 9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很多,有“点数”“想加算减”“连续减”“破十法”等,其中“破十法”比较简便.1.本节课计算十几减9有“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学生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算法外,更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过程,关注学生是否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算法.2.这节课的重点是“想加算减”这种计算方法的探索,从导入出示9加几等算式入手,力图突破这个难点,但是从整节课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还是利用“破十法”,我想可能是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掌握得不熟练,所以感受不到这种方法的方便.3.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验、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操作并不理想,部分学生只是执行,而缺乏思维的参与.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更有效是今后值得思索和改进的地方.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数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特别是对“想加算减”方法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老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老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十几减9练习课及练习二第1题~第3题1.进一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破十法”.2.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3.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游戏导入新课.“凑10游戏”:同桌之间做游戏,如甲先说:“我出9.”乙快速做出反应:“我出1,9和1凑成10.”1.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填空.[练习“凑十法”]如13-9=,我是这样想的:把13分成3和10,10-9=1,1再加3等于4,所以13-9=4.即10-9=1,2.填空.[练习“想加算减法”][ ]+9=124+[ ]=1315-9=[ ]3+[ ]=12 9+[ ]=13 [ ]+9=1512-9=[ ][ ]-9=4 6+[ ]=153. [1]求和.[2]求差.4.小白兔有15个萝卜,如右图,送给小黑兔9个,还剩下几个萝卜?学生读题列出算式[15-9=],说明列式的依据.[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再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拿走这9个萝卜.学生甲:从装有10个萝卜的筐里直接拿走9个,这时筐里还剩下1个,把这1个萝卜和筐外面的5个合起来,就是剩下的6个萝卜.学生乙:先把筐外面的5个拿走,还差4个,再从筐里拿走4个,就剩下6个了.[连减法:15-5-4=6]1.练习二的第1题.2.练习二的第2题.3.练习二的第3题.老师可以用活动的数字卡片做成课件.动态、有规律地出示这10道题,也可以按题中的顺序出示.在学生计算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十几减9的差和被减数有什么关系?[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小明今年9岁,哥哥今年16岁,10年后小明比哥哥小几岁?课堂作业新设计1. 1341452. 18-9=915-9=612-9=311-9=213-9=417-9=816-9=714-9=53. 1548103697 2思维训练16-9=7[岁]1.这节课例题讲解并没有占用很长时间,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现在的学生知识基础都比较广泛,很多已经在课前就能熟练进行计算,所以教学的过程实际是个梳理的过程,把学生的各种算法综合比较,找到最方便、快捷、容易理解的计算方法.2. “练”达到了练得生动、练得扎实的目的,展示了算法的多样化,为后面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3.练习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能够保持高度的警觉,视错误为优质教学资源,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充分暴露学生思维错误点,引领全班学生“卷进来”,共同探寻错误根源,商讨纠错的策略.这样对出错的学生是一种呵护与提高,对其他学生也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卡介苗”.教材在认识第9页情景图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十几减9的计算.例1的安排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的图示,直观地展现了计算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一般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后面紧跟着习题设计,使讲练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官认识,只是需要将感官上升为理论,老师适当引导,会得到学生很多不同的算法,相互之间交流也能促进学生知识面的丰富.十几减9练习课及练习二第5、第6、第8、第9题1.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口算卡片、数字卡片、挂图、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1.口算.13-9=7+6=4+8=18-10=4+9=17-9= 14-9= 18-6= 11-9= 17-10=5+9= 4+15= 2+9= 16-9= 18-9=[提醒学生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2.用8、9、10、17中的三个数写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首先判断从这四个数中选择哪三个数,再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3.在○里填上“+”或“-”.9○8=113○10=37○5=29○8=1713○9=4 7○9=16 14○9=5 7○5=12 14○9=51.圈一圈,算一算.12-9=15-9=2. [1]做加法.[2]做减法.3.在○里填上“>”“<”或“=”.13-9○92+5○16-94+8○12-97-5○12 12-10○10-10 6-5○19-1015-9○6 7-1○15-9 17-9○4+0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7-9-4=16-9-3=10-10+9=12-9+5=17-7-9=14+4-9=8+5-9=4+7-9=5.看图列式计算.车上原来有14人,下去9人.车上还有多少人?○=[人]☆+☆=18△+☆=10△+□=15☆=? △=? □=?课堂作业新设计1. 3 62.[1]9+2=119+3=129+4=139+5=149+6=159+7=16[2]14-4=10 14-9=5 14-0=14 14-3=11 14-14=0 14-2=123. <=><><==>4. 4498194 25. 14-9=5思维训练☆=9△=1□=14教材习题练习二 5.21085310813146. 8+9=178. 16-9=79. 14-9=51.学生接触“十几减9”这个知识点已经三个课时了,因为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实际运用的时候出现了快慢速度的不统一,这个时候我适当引导比较慢的学生运用前两节课总结出的计算方法,速度有了明显提高;对计算比较迅速且准确率也很高的学生给予了鼓励.2.单一内容的练习课,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无趣,产生疲劳感.练习过程中及时注意了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调控的方式主要从课堂推进速度的变化、题型的变式、讲解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变换和学生活动的方式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一基本练习1.听算.[全班齐听]13-9=17-9=12-9=15-9=18-9=14-9=[1]集体订正.[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3]指名让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2.看图写算式.[课件出示]◎◎◎◎◎◎◎◎◎◎◎◎◎◎◎[指名板演,全班齐练]板书:9+6=156+9=1515-6=915-9=63.算一算.教材第11页的第4题.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出算式,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老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老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二出示课件教材第12页的第6题和第8题.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理解图意.[2]再指名说图意.[3]最后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三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12页的第7题.回家写一个十几减9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十几减8教材第13页的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理解“破十法”.多媒体课件、3捆小棒、口算卡片.口算.11-9=8+7=5+6=14-9=8+5= 7+4= 16-9= 7+7=1.教学例2.[1]出示例2.课件动态显示[或挂图]例2.老师提问:小熊猫一共有几个风车,学生回答:12个.课件显示文字:有12个风车,卖了8个.这时课件显示文字:还剩几个?通过观察感知,解决问题.还剩几个风车,你是怎么想的,.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2-8=.[2]如何计算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学生在回答前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①依靠摆学具[如小棒],算出答案.②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③用“破十法”算出答案.先用12中的10减去8,等于2,再把2和12中的另一部分2合起来就是4,所以12-8=4.④想加算减,算出答案.因为看到这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8+4=1212-8=4所以可以这样算出差.⑤连减的方法,算出答案.12-9=3,12-8=4[少减去1个,就得4]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重点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做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多说一说,多摆一摆.老师再追问:为什么要把2和2相加?[3]大家说了这么多种方法算这道题,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既让学生理解了“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又让学生体会了“想加算减”方法的优越性.2.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3.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这3组题]4.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继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1.比一比,赛一赛.16-8=11-9=19-10=15-9=12-8=13-8=18-9= 15-8= 13-8= 14-8= 17-8= 15-9=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7+8=15[ ] 11-8=4[ ] 9+6=3[ ]4+8=2[ ]15-9=6[ ]16-9=7[ ]3.游戏“对口令”.游戏由3人完成,甲先说2个数,乙根据这2个数做加法或做减法,直接说出得数,丙说出这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1. ☆+J+△=10☆+J+△+△=12△=[ ]2. ☆+J+△=13☆+☆+J+△+☆=19△=[ ]课堂作业新设计1. 82964597569 62. ✕✕✕3.略思维训练1.因为☆+J+△+△-[☆+J+△]=12-10=2所以△=22.因为☆+☆+J+△+☆-[☆+J+△]=19-13=6即☆+☆=6所以☆=3教材习题教材第13页“做一做”1. 872. 13511314 63. 2583694710十几减 8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续减法”“点数法”等,其中“想加算减法”最简便.1.联系情境问题的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了计算是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是《课程标准》中“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体现.2.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使算法更丰富,更自由,更灵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意义之所在.3.尝试练习在生动的情境中自然进行,不仅巩固了多种算法,同时学生有意识地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4.学生逐步从多样化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然后通过用数学解决问题,最后是纯减法计算的练习,逐步达到了“看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教学目标.例2下面的“做一做”一共有三道练习题.第2题6道小题分成三栏,每一栏上下两题是加减法相对应,紧密配合练习“想加算减”的思路.第3题是在第2题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增加抽象性,增加连贯性,以这种方式来提高“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逐步达到由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要求.学生在前面已经系统学习了十几减9的计算,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了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是有了很好的知识基础作铺垫.1.在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节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设置故事情境,把计算教学蕴含在实际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2.采取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算法多样化和算法选择的恰当结合.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本节课,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善学、乐学!十几减8的练习及练习三的第1、第2题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熟练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口算卡片、小棒、图片.1.看谁都能算对.12-8=12-9=8+6=14-8=16-9=8+9=13-8= 14-8= 11-8= 15-8= 17-8= 15-9=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选取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老师板书“破十法”“想加算减法”.2.找朋友.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再把这几个算式重新整理,可以有几种方法?方法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归为一类.方法二:把减数相同的归为一类.①②3.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老师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1.练习三的第2题.2.算一算,填一填.育红小学一[1]班有20人去秋游.有17座的车2辆,有6座的车2辆,有4座的车2辆.[1]可以怎样租车?[2]怎样租车空座位最少?课堂作业新设计1. 10-8=213-8=516-8=89-8=111-8=317-8=912-8=414-8=618-8=1015-8=72.9、63、87、92、98、95、8思维训练[1]可以这样租车:①1辆17座的和1辆4座的.②1辆17座的和1辆6座的.③2辆6座的和2辆4座的.[2]2辆6座的和2辆4座的这种租法空座位最少.学生还有可能考虑到至少要有1位老师带队,会选择第[1]小题中的第①种租法.教材习题练习三 1. 13-8=517-8=912-8=411-8=314-8=6教材第14页的例3及“做一做”的内容.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掌握“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多媒体课件、3捆小棒、口算卡片.1.口算.12-8=12-9=3+8=14-8=4+9= 15-8=16-8=17-9=2.导入新课.课件动态显示[或挂图]例3.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和金鱼]两个小朋友都给大家提出了问题?你们能解决吗?1. 教学例3.[1]出示例3.要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列式?[用减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列式:13-7=13-6=[2]如何计算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学生在回答前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①依靠摆学具[如小棒],算出答案.②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③用“破十法”算出答案.先用13中的10减去7,等于3,再把3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是6,所以13-7=6,红的有6条.同理:先用13中的10减去6,等于4,再把4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7,所以13-6= 7,黑的有7条.④想加算减,算出答案.因为看到这两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7+6=13,13-7=6,13-6=7,所以可以这样算出差.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重点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做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多说一说,多摆一摆.2.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集体订正]3.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这3组算式]老师追问:看到这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算式呢?[还可以想到:8+5=1313-5=813-8=5等]4.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3题.学生继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1. 口算.12-6=13-6=15-7=14-6=12-7=15-6=15-9= 在8+=156+=129+=169+=155+=124+=11一[1]班有14名同学参加校冬季运动会.课堂作业新设计1. 6788579 62. 767677思维训练14-7=7[名]教材习题教材第14页“做一做”1. 14-8=614-6=815-8=715-7=82. 1798156916973. 44556 6十几减7、6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续减法”“点数法”等,其中“想加算减法”最简便.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两个小朋友的争论中自然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抓住了儿童的心理,教学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例3用“小朋友观鱼图”,通过两个小朋友从不同角度观察,展示不同的数学信息,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为素材,引出小朋友和小精灵的不同思考.例3下面的“做一做”一共有三道练习题.第1题看图写算式,紧密结合例3的题型,在例3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第2题体现“想加算减法”的思想.第3题是在第2题的基础上,用填“□”的形式,增加抽象性、连贯性,以这种方式提高“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逐步达到由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要求.十几减7、6的练习及练习三的第5题~第10题1.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熟练、正确地口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口算卡片、图片.1.口算.8+4=7+9=7+6=9+3=6+5=。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數學教案設計一、教案设计主题: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内容:1. 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行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实例,如:“有5个苹果,又拿来了3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引发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用手指或者小木棍等工具帮助自己计算。

(二)讲授新课教师先讲解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进行演示。

比如“5+3=?”可以让学生先用手指数一数,然后再得出答案。

同样,减法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教授。

(三)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一个“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游戏,让学生模拟购买物品的过程,需要用到加减法的知识。

(四)总结归纳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五、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测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每堂课结束后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以上就是关于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二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 2022年2月21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十几减9;学习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理解“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圣诞这天,一(1)班的小朋友去公园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园活动(屏幕显示课本第8~9页的游园会全景图)。

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小朋友在干什么?生:有的小朋友在踢球,有的小朋友在套圈,有的小朋友在买气球,有的小朋友在观赏小金鱼,有的小朋友在买风车。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朋友怎样买气球好吗?生:好!【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10页例1情景图。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生:小丑一共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

师:根据这幅图,能写出什么样的算式?生:15—9=2.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师:15-9等于几应该怎样算呢?请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把自己想法交流一下。

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计算过程和方法。

生1:通过摆学具,我先从10朵红花里拿掉9朵,剩下的1朵红花和另外5朵黄花合起来是6朵,所以15-9=6。

(请学生在投影仪下摆。

学生说完后,教师在算式15-9的下面板书算的过程:10-9=1,1+5=6)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

你认为哪些方法比较简便呢?小结:第一种方法叫“想加算减”,也就是想9+()=15,9+6=15,所以15-9=6;第二种方法叫“破十法”,也就是先用10-9=1,再用1加15里剩下的5得到6,所以15-9=6。

这两种方法都比较简便,在今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3.强化算法。

师:十几减九的算式除了这道题,你知道还有哪些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十几减9的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2单元综合训练
【教学目标】
通过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算式的整理,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难点: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同学们,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并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教师先拿出口算卡片(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36张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卡片),同桌互相出题进行口算练习。

2.谁知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共有多少道?(学生可能说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反应快的学生很快数出手中的卡片共有36张;爱动脑筋的学生可能说出十几减9的算式有8道,十几减8的算式有7道……十几减2的算式有1道,加起来一共有36道)
3.下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口算卡片分类,想一想怎样能很快记住这36道题。

分的过程中,同桌互相讨论。

二、整理归纳
1.看表口算
(1)找出哪几道题是十几减9的,哪几道是十几减7的……读一读并直接说结果。

(2)教师在表中任指一道算式(如12-7),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算式。

(3)找出减数与差相同的所有算式。

(4)教师任指一道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2.在计算中用到哪些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过程中可用“破十法”计算,也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方法计算。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
16-8= 10-8= 6+2=
15-7= 10-7= 5+3=
小结:16-9,这个“6”就是……(生:被除数个位上的“几”),这个“1”就是……(生:破10去掉9后剩下的1),所以十几减9就可以直接用“几+1”来计算。

(板书:几+1)
生1:我发现“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可以直接用“几加2”求出得数。

生2:我发现“十几减7”的退位减法可以直接用“几加3”求出的数。

……
3.教师总结儿歌:(课件出示)退位减,我会算。

十几减9,几加1,
十几减8,几加2,十几减7,几加3,
十几减6,几加4,十几减5,几加5。

4.用这样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5-8= 16-7= 18-9=
17-9= 17-8= 14-7=
师:同学们的发现太有价值了!有了这么多好方法,我们就可以计算得又对又快!
三、整理观察退位减法表
1.继续观察减法表发现规律。

小组内进行交流,准备汇报。

(课件出
示减法表)
2.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及时整理学生思路。

(1)从相同的被减数角度观察。

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计算结果增加:减数减少1,计算结果就会增加1……
(2)从相同的减数角度观察。

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1,计算结果增加;减数减少1,计算结果就会少1,计算结果随着被减数变化。

(3)斜着看每组算式,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相同的数,计算结果不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和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