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国历代名门的家训经典句子
中国历代家训集锦

中国历代家训集锦一、养子须教子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中》)二、仁爱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古今中外的家训名言

古今中外的家训名言
1. 孝为先,忠为勇。
——中国古代家训
2.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中国古代家训
3. 家和万事兴。
——中国古代家训
4. 勤俭持家,富贵自来。
——中国古代家训
5.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代家训
6. 知识改变命运。
——现代家训
7. 诚实立人,品格至上。
——现代家训
8. 平等尊重,和睦相处。
——现代家训
9. 谦虚为人,学有所长。
——现代家训
10. 爱岗敬业,追求卓越。
——现代家训
11. 人生需有目标,努力去实现。
——现代家训
12. 远亲不如近邻。
——国外家训
13. 家庭是一个港湾,亲情是明灯。
——国外家训
14. 勤劳和智慧是成功的关键。
——国外家训
15. 爱与宽容是家庭的基石。
——国外家训。
100条中国历代家训集锦,永不过时!

100条中国历代家训集锦
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
2、养不教,父之过。——《增广贤文》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增广贤文》
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
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
28、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增广贤文》
2、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家诫要言》)
3、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增广贤文》
4、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增广贤文》
5、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增广贤文》
6、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恣杀生禽。(《治家格言》)
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续小儿语》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增广贤文》
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增广贤文》
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增广贤文》
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增广贤文》
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家书》
7、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增广贤文》
8、毋为财货迷。——《家诫要言》
9、立身无愧,何愁鼠辈。——《家诫要言》
10、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家诫要言》
11、俭以养廉。——《家诫要言》
12、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增广贤文》
13、丈夫一生,廉耻为重。——《续小儿语》
14、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 他害你越大。——《增广贤文》
名门家训经典大全

名门家训经典大全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刘备《敕后主辞》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2、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邵雍《戒子孙文》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3、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
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
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
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明)高攀龙《高氏家训》4、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
(明)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5、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药言》6、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
毋弃其在我者,毋强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录:《庭帏杂录》7、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爱觉新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8、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
……止谤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9、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誊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
思而后动。
……(西晋)羊祜:《戒子》10、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
如此,足无忧患。
(南朝.齐)萧嶷《戒子》11、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李世民《帝范》评:一个“孝”字,一个“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觉有愧于父母养育之恩,得之太多,报之太少;不恭于上级太多而不觉,故常使小头头们不喜欢,此多源于自我感觉良好,有自负病。
中国历代家训!

中国历代家训!一、养子须教子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11、儿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书》)二、孝顺与仁爱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千古家训十句名言

千古家训十句名言
千古家训十句名言是指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众多家族为了教育子孙后代,总结出的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名言。
以下是十句脍炙人口的家训名言: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2.忠诚为国,孝顺父母。
——《论语·里仁》
3.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
——《孟子·公孙丑下》
4.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论语·为政》
5.精勤治学,好问力行。
——《颜氏家训》
6.持家之道,在于节俭。
——《颜氏家训》
7.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抟高卧江头遣怀》
8.言行一致,诚信待人。
——《论语·卫灵公》
9.改过宜速,迁善宜速。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这些家训名言涵盖了个人修养、家庭和睦、治国平天下的方方面面,旨在教导子孙后代如何为人处世,成为有德有才之人。
中国古代家训大全

中国古代家训大全
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
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
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
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
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
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
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
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
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
11、儿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
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
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
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
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文》)
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
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书》)。
古代先贤关于家风家训的名言

古代先贤关于家风家训的名言
1. 子欲养而亲不待,子欲学而师不众。
——《论语》
2. 家有九言,必有一言为正,九言之中,必有一言为病。
——《孟子》
3. 家教之重,胜过千金。
——王阳明
4. 养儿方知父母恩,教子方知师长良。
——《增广贤文》
5. 家道不修,何以为国。
——《管子》
6. 为人父母者,当一身正义,两手勤勉,三心忠诚,四服谦让,五言美语,六行济世,七事公益,八已强己,九谓少言,十端望远。
——《南华经》
7. 子女不教,父母之过。
——《论语》
8. 萧何舞剑,志在沙场,囊中无粮,饮羽林酒。
宫门千户,纷纷扰扰,温柔取容,围猎功名。
——唐太宗李世民
9. 一家有道,百家和谐。
——《国语》
10. 家风正,则事业兴;家风败,则事业败。
——诸葛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中國歷代名門的家訓經典句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德惟賢,能服於人。
劉備《敕後主辭》評: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邵雍《戒子孫文》評:教育的精力應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吾人生於天地之間,只思量做得一個人,是第一義,餘事都沒要緊。
做好人,眼前覺得不便宜,總算來是大便宜。
做不好人,眼前覺得便宜,總算來是大不便宜。
千古以來,成敗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覺悟?真是可哀!吾為子孫發此真切誠懇之語,不可草草看過。
以孝悌為本,以忠信為主,以廉潔為先,以誠實為要,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
善須是積,今日積,明日積,積小便大。
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喪身亡家者,豈不可畏也!(明)高攀龍《高氏家訓》■你發憤立志做個君子,則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氣來。
(明)楊繼盛《楊忠湣公遺筆》■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驕養太過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藥言》■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
毋棄其在我者,毋強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錄:《庭幃雜錄》■志之所趨,無遠不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
愛覺新羅.玄燁:《聖祖庭訓格言》■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於身。
若己有可毀之行,則彼言當矣;若己無可毀之行,則彼言妄矣。
當則無怨於彼,妄則無害於身。
……止謗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恭為德首,慎為行基,願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篤敬。
無口許人以財,無傳不經之談,無聽毀謄之語。
聞人之過,耳可得受,口不得宣。
思而後動。
……(西晉)羊祜:《戒子》■勤學行,守基業,修閨庭,尚閑素。
如此,足無憂患。
(南朝.齊)蕭嶷《戒子》■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
李世民《帝範》評:一個“孝”字,一個“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覺有愧于父母養育之恩,得之太多,報之太少;不恭於上級太多而不覺,故常使小頭頭們不喜歡,此多源於自我感覺良好,有自負病。
■藏精於晦者則明,養神于靜則安。
晦所以蓄用,靜所以應動,善蓄者不竭,善應者無窮。
歐陽修《示子》評:外表憨厚,要木訥,內心清楚,精明,這樣就叫大智若愚。
我則有點相反的味道,要少說話,同時,要內心專一純正的做事,讀書,這樣才真正地自然而然地內藏大智,外表若愚,孔子說:君子訥于言而敏於行。
看來,若敏於言而訥於行,則小人一個了。
■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
爾但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也。
(北宋)範純仁《戒子弟言》■人生世間,自有知識以來,即有憂患不如意事。
小兒叫號,皆有不平。
自幼至少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
雖大富貴之人,天下之所仰羨以為神仙,而其不如意處,各自有之,與貧賤人無,無特所憂患之事異爾。
故謂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間,無足心滿意者。
能達此理而順受之,則可少安……言忠信,行篤敬,乃聖人教人取重於鄉曲之術。
蓋財物交加,不損人而益己;患難之際,不妨人而利己,所謂忠也。
有所許諾,絲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所謂信也。
處事近厚,處事近厚,處心誠實,所謂篤也。
禮貌卑下,言辭謙恭,所謂敬也……凡人行己,公平正直。
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至於君子而偶罹於災禍者,多由自負以召致耳……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
(南宋)袁采《袁氏世範》■貧賤而不可無者,節也貞也;富貴而不可有者,意氣之盈也。
方孝孺《家人箴》■一孝立,萬善從,是為肖子,是為完人。
凡人為子孫計,皆思創立基業。
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產而房產,已失其本矣……(明)姚舜牧《藥言》評:《觸龍說趙太后》中觸龍說: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何為計深遠?就是分清哪些是他生存發展的“至大至久”的東西,觸龍說的培養長安君的能力、威信,此處說的“心地”、“德產”都是“至大至久”的東西,它是和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所說的“素質”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我所強調的習慣養成教育、乘著小時候記性好把名篇中的大部背上來的設想,算不算“至大至久”的東西?總的說,要為孩子的生存發展“授之以漁”,不能只“授之以魚”!■知有己不知有人,聞人過不聞己過,此禍本也。
打掃光明一片地,囊貯古今,研究經史。
“豈可動我一念”,此七字真經也。
少年人只宜修身篤行,信命讀書,勿深以得失為念。
所謂得固欣然,敗亦可喜。
人品須從小做起,權宜、苟且、詭隨之意多,則一生人品壞矣。
器量須大,心境須寬。
一念不慎,敗壞身家有餘。
(明)吳麟徵〈家誡要言〉評:少年人做任何事都不如讀書合算,在當今社會更是如此,求之於人不如求之於自己的大腦,二十五歲前應將基礎的東西全部學到手,將來發展就不可限量。
我的少年時光,浪費時間太多,一是自己不懂珍惜,二是沒有高人指點,我把過多的精力放在蠅頭小利上,應“勿深以得失為念”,否則,假如我現在是博士,我難道需要整日算賬過日子嗎?我為經濟浪費了太多時光,反過來是始終解決不了經濟問題,沒有把握解決問題的根本。
這個問題今天對我仍有注意的意義,只有一個前提,保證身體健康,其餘都可不顧,我的教書職業已基本走到了盡頭,前面剩下的只是重複,而且還有可能倒退,要把精力重新聚集起來對準學習,再過三二年那真的是無回天之力了。
要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從點滴做起。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流,積為江河;星星之灼,燎于原野,其始至微,其終至巨。
■沉默緩畏,遇物和而有容,語言舉止務淹雅凝重,喜怒不形於色,然後可以為佳士。
(北宋)梁燾《家庭談訓》評:對穩重的人人們容易產生信任感,我以前有點嬉笑無度,今後要注意這一點,要想著說話,不要搶著說話,要舉止安詳大方,要內心純正專一淡泊。
要怕人說聰明、腦子好,不要怕人說蠢、笨、呆、癡、傻。
■食已無事,經史文典謾讀一二篇,皆有益於人,勝別用心也。
(南宋)江端友《戒子》評:此為上乘養身之道!■才不宜露,勢不宜恃,享不宜過。
能含蓄退遜,留有餘不盡,自有無限受用。
淡泊二字最好。
淡,恬淡也,泊,安泊也。
恬淡安泊,無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看聖賢千言萬語,無非教人做個好人,人謂做好人難,余謂極易。
不做不好人,便是好人。
■童子涉世未深,良心未喪。
常存此心,便是作聖之本。
■夜臥不眠,常須息心定志,勿妄籌畫無益之事及起邪思。
當審觀此身暫聚不久,既死之後,急急殮藏,蓋其敗壞不可堪見,方此之時,誰為我者?如此思之,用意勞神、鑿空妄作、名利之心可皆灰滅。
以此涉世,遇患鮮矣。
(南宋)江端友《戒子》評:也算是看破紅塵。
■余平生不肯說謊,卻免卻許多照顧前後。
評:一句話道出了不說謊的好處,這也是使自己身心少受累、活的輕鬆的重要一條。
■做人要存心好,讀書要見理明。
■無哲不愚。
評:愚是外在的表現,愚是形似簡單實質大徹大悟掌握了事物基本規律的的表現。
■阿諛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
(明)姚舜牧《藥言》■做人最忌是陰惡。
處心尚陰刻,做事多陰謀,未有不殃及子孫者。
語雲:有陰德者必有陰報……先人有言:“存心常畏天知。
”吾於斯語,夙夜念之。
■以忠信為心,出言行事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久而家庭信之,鄉國漸信之,甚至蠻貊且敬服之。
由其平生之所積然也,故曰誠能動鬼神。
若懷欺挾詐,言不由中,行無專一,欺一二人將至人人疑之,一二事不實,事事以為不實,凡所接對,莫不猜防怨惡,將何以自立於天地間!每見年少之日,自謂智能,雖在父子兄弟間,說不從實,舉動詭秘,見惡親長,取賤鄉鄰,雖至老死,後人猶引以為戒,哀哉!■人子事親多方,只生事盡力死事,盡思二語蔽之。
■人家不論大小,總看此身起。
此身正,貧賤也成個人家,富貴也成個人家,即不能大好,也站立得住……所以修身為急,教子孫為最重,然未有不能修身能教子孫者也。
■人心至靈至動,不可過勞,亦不可過勞,亦不可過逸,惟讀書可以養之……書卷乃養心第一妙物。
■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
山水花竹,無恒主人,得閒即為主人。
■待下我一等之人,言語辭氣,最為要緊。
(清)張英《聰訓齋語》■人能清心寡欲,不惟少忘,且病亦鮮也。
(清)愛覺新羅·玄燁《聖祖庭訓格言》■大抵人情慕其所無,厭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陸游《放翁家訓》■養身莫善於寡欲。
孟子■夫生生之資,固人所不能無,然勿求多餘,多餘希不為累矣。
司馬光《訓子孫文》■夫謀利而不遂者,不百一;謀名而不遂者,不千一;今處世不能百年,而乃僥倖於不百一不千一之事,豈不癡甚矣哉!■一家之事,貴于安寧和睦悠久也,其道在於孝悌謙遜。
(南宋)陸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傳家兩字,曰讀與耕。
興家兩字,曰儉與勤。
安家兩字,曰讓與與忍。
防家兩字,曰盜與奸。
亡家兩字,曰淫與暴。
……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產業不患貧,而患喜張;門戶不患衰,而患無志;交遊不患寡,而患從邪。
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神昏如醉,體懈如癱,意縱如狂,行卑如丐,敗祖宗成業,辱父母家聲。
是人也,鄉黨為之羞,妻子為之泣,豈可入吾祠,葬吾塋乎?戒石俱在,朝夕誦念。
(明)呂坤《孝睦房訓辭》■凡家不可太貧,太貧則難立;亦不可太富,太富則易淫……可以養生送死守家法長子孫而已。
人家不論貧富,貴賤,只內外勤謹,守禮畏法,尚謙和,重廉恥,是好人家……(清)張履複《訓子語》■人生豪俠周密之名,最不易副。
事事應之,一事不應,遂生嫌怨;人人周之,一人不周,便存形跡。
若平素儉素,見諒於人,省無窮物力,少無窮嫌惡,不亦便乎?(清)張英《聰訓齋語》■凡為人弟者,不敢以富貴加於父兄宗族。
司馬光《居家雜儀》■女訓雲:家之和不和,皆系婦人賢否。
何謂賢?事舅姑以孝順,奉丈夫以恭敬,待娣姒以溫和,接子孫以慈愛,如此之類是已。
何謂不賢,淫狎妒忌,恃強淩弱,搖鼓是非,縱意徇私,如此之類是已。
天道甚近,福善禍淫,為婦人者,不可不畏。
■為家長者,當以至誠待下,一言不可妄發,一行不可妄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
■立家之道,不可過剛,不可過柔,須適厥中。
(元)鄭太和《鄭氏規範》■夫家所以齊者,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婦曰順……(清)孫奇逢《孝友堂家規》■天地鬼神之道,皆惡滿盈。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司馬光《訓儉示康》■公(張文節,宋真宗時宰相)歎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吾今日之俸,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以頓儉,必致失所。
豈若事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司馬光《訓劍示康》■厚葬於存歿無益,古今達人,言之已詳……至於棺柩亦當隨力……勿為人言所搖,木入土中,好惡何別耶?廣召鄉鄰,又無益于死者,徒為重費,皆不須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