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语文基础知识归纳与复习

合集下载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13植树的牧羊人-让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13植树的牧羊人-让

专题13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知识归纳一、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1895年出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他从小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了和平的信念。

1921年,他开始创作写诗,1929年,发表《山岗》并获奖。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再次应征入伍,因发表反战文章和散发反战小册子等行为,同年9月在马赛被捕。

经纪德等作家的营救,不久被释放。

他再次复员回到故乡马诺斯克继续写作。

1951年,他最重要的作品《屋顶上的轻骑兵》发表。

1953年,获摩纳哥文学大奖。

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成电影。

二、相关背景这篇小说的原文题目为《这植树的人,还种植着希望与幸福》。

据绘本最后一页的作者简介,这部短篇原是让·乔诺在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

编辑被这个故事所打动,由此派人调查,结果发现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牧羊人,于是退回了稿子。

1954年,小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

之后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

有人还在好奇故事的真实性。

让·乔诺回信说,写的是故事,布菲是虚构的。

三、基础知识慷慨无私帐篷废墟干涸坍塌缝隙刨根问底酬劳沉默寡言山毛榉敬佩琢磨微薄不毛之地呼啸富饶溜达戳四、理清故事情节,划分结构层次1.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明确:本文记叙了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按时间顺序写的。

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就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

中考语文复习七年级上册字词梳理与整合(部编版)

中考语文复习七年级上册字词梳理与整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字词梳理与整合第一单元1.给加点字注音。

发髻.()吝啬.()草垛.()化妆.()造.访()花苞.()竦峙..()()粗犷.()莅.临()淅.沥()衣裳.()萧瑟.()2.根据拼音写汉字。

(1)山lǎnɡ rùn()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3)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zhuó luò()。

(4)看吧,由chénɡ qīnɡ()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ɡ()。

鸟儿将kē cháo()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mài nònɡ()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的曲子,与轻风流水yìnɡ hè()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 liànɡ()地响。

3.词语积累。

(1):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2):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3):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4):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5):灵活而无法捉摸。

(6):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4.跟踪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最喜欢半夏时光,夜晚乘凉,午后听书,荷塘蛙声一片,漫出阵阵青香。

更是郊外院落,小轩窗里细思量.(),一展愁眉夜已凉。

也有人儿,叹一声岁月薄.()凉。

想那遥远的长安城外,fù()京赶考的状元郎,翻越秦岭之时,与红颜相对一见,再后来,漫长的等待填满了相思的半亩花田。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思量.()薄.()凉fù()京(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青香”,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复习 提纲
〖现代文〗
1.《春》
⑴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⑵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济南的冬天》
⑴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⑵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⑴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⑵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⑶文体:议论文。
9.《猫》
⑴郑振铎,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10.《动物笑谈》
⑴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⑶吕不韦,战国末秦相。
⑷《穿井得一人》文学体裁:寓言。
⑸出自《吕氏春秋》的寓言:刻舟求剑、掩耳盗铃。
10.《杞人忧天》
⑴选自《列子·天瑞》
⑵《列子》的作者,旧题为列御寇著,也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列寇,战国道家人物。
⑶《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名著〗
1.《朝花夕拾》
⑴原名《旧事重提》,作者:鲁迅。
7.《再塑生命的人》
⑴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⑵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⑶文中作者的家庭教师是安妮-莎莉文。
⑷主旨:莎莉文老师对我启迪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她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带给世人强烈的震撼。
8.《纪念白求恩》
⑷代表寓言:
《狼和小羊》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书中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

第一、二单元综合复习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二单元综合复习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重点字词梳理 部编版2021-2022七年级上语文第一二单元综合复习第1课:《春》 嗡(weng) 朗润(Idng run) 应和(ylng hd)嚎亮(lido liang) 抖擞(dou s6u)健壮(jian zhuang) 呼朋引伴(hu p6ng yl n bdn) 第2课:《济南的冬天》 济南(ji ndn)肌肤(ji fu) 酝酿(ytin niong) 烘托(hOng tud) 黄晕(huang yun) 花枝招展(hua zhl 卖弄(mai nong) 静默(jing md) 宛转(wdn zhudn)zhao zhdn)喉咙(hou long) 风筝(f§ng zheng)镶(xiang) 宽敞(kuan chang) 暖和(nudn huo)发髻(fd ji) 第3课:《雨的四季》 蝉(chan)蜕睫毛(ji 。

mdo)屋檐(wQ yan) 淅沥(xi li) 花苞(hua bao) 衣裳(yi shang) 凄冷(qi leng) 干涩(gdn sd) 安适(an shi) 贮蓄(zhu xu) 水藻(shui zdo) 娇媚(jiao mei) 铃铛(ling dang) 化妆 草垛 着落(zhu6 lud) 澄清(ch6ng qing) 地毯(di tdn)慈善(ci shan) 空灵(kdng ling)(hua zhuang) (cdo dud)棱镜(leng jing) 端庄(duan zhuang) 莅临(li lin) 绿茵茵(Id yin yin)粗犷(cu gudng) 静谧(jing mi ) 吝啬(lin se) 咄咄逼人(dud dud bi ren)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碣石(ji 。

shi) 澹澹(ddn 第5课:《秋天的怀念》瘫痪 tan huan憔悴 qiao cui高洁gdo ji 。

第6课:《散步》 信服xin fu —霎 yl sha dan) 竦峙 (sdng zhl)枯藤(3t6ng)沉寂ch6n 央求 yang qiu 烂漫Ian man ji 捶打chuf dd 诀别jue bie 翻来覆去fan Idi fu qCi 喜出望外xi chu wdng wdi 暴怒bao nu 絮叨xu dao 侍弄 shi ndng 淡雅dan ya 分歧fen qi 各得其所g© 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 桔梗 ji6 g6ng 徘徊 pai huai 亭亭 ting ting 并蒂bi ng di 遮蔽zhe bi 姊妹zi mci二、文学常识取决 qti ju6 粼粼 Hn lin 两全 lidng qudn d 。

7年级上册语文考点

7年级上册语文考点

7年级上册语文考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考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字词、病句、古诗默写、名著、作文等。

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简要总结:
一、字词
考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思。

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正确用法。

二、病句
病句修改是语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知识的掌握。

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并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等。

三、古诗默写
古诗默写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能力。

学生需要熟练背诵课本中的古诗词,并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

同时,还需要了解古诗词的作者、朝代以及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四、名著
名著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

学生需要阅读课本中推荐的名著,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与名著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

五、作文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安排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以及书写规范和整洁度。

总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考点涵盖了多个方面,需要学生全面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关注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文本研读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

这样写是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感情。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7、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一、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人民所使用的书面语言。

- 古代文言文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进
行研究和理解。

二、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 古代文言文注重修辞和韵律,借助工整的句子结构和韵律感
染读者。

- 古代文言文使用较多的典故和成语,需要理解和掌握相应的
文化背景。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相对复杂,需要进行逐步
研究和练。

三、古代文言文的研究方法
- 多读经典古文,培养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

- 研究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词义,熟练掌握古代文言文的
常用词汇。

- 分析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掌握常用的句子结
构和语法模式。

- 练写作古代文言文,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运用能力。

四、古代文言文的应用领域
- 古代文言文在文学作品中有重要地位,如古诗词、古小说等。

- 古代文言文在历史文献和经典著作中有广泛运用,如史书、
经典等。

- 古代文言文在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上是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的概述,希望
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建议收藏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建议收藏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建议收藏复习)01第一单元语文知识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⑶词性:名词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重点词语【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垛绿茵茵【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肠天涯(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需要背诵的篇目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写作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02第二单元语文知识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⑵词义和语境⑶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文章语言的品味、关键语句的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对称句子的作用、重点词语【秋天的怀念】憔悴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散步】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散文诗二首】匿笑花瑞菡萏敧斜蒂梗沐浴祷告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荫蔽【〈世说新语〉二则】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风期行日中舍去乃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写作⑴记事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反复学习、训练;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⑵记事的要求: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来龙去脉,按顺序有条理地写;⑶记事的目的:传达情感、分享经验;⑷如何记事:写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说发自内心的话⑸模仿课文写法综合性学习⑴如何交友?⑵展示自我(自我介绍)的方法⑶综合性学习的评价03第三单元语文知识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林海音《窃读记》、《论语十二章》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⑵词性:动词⑶词语的感情色彩⑷默读的方法与要求,过渡段的作用⑸出自《论语》的成语含义及用法重点词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凿长吟轻捷拥肿(臃肿)攒敛人迹罕至无从消释宿儒人声鼎沸拗盔甲绅士窜觅跪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再塑生命的人】不求甚解混为一谈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捡感慨搓捻绽开争执惭愧悔恨激荡奥秘拼凑企盼截然不同疲倦不堪小心翼翼恍然大悟油然而生【窃读记】汗涔涔尴尬众目睽睽煞有介事贪婪饥肠辘辘惯技贪懒踉踉跄跄惨淡蹭抵达难堪俯视狼狈原谅枉然弹簧自卑畅销诅咒威风凛凛废寝忘食【《论语》十二章】子时习不亦说乎愠君子吾日三省为人谋忠信传十有五立惑天命耳顺从心所欲逾矩温故而知新罔殆回箪堪之者好乐饭疏食,饮水肱于如浮云焉善者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军夺匹夫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写作如何写好一个人:首先要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展开具体描写,要抓住人物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把人放在事件中来写(与人交往,个性化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与各篇经典,以及读经典的作用与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接性默写。

1.《观沧海》(作者):,以观沧海。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3.《次北固山下》(作者):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4.《天净沙·秋思》(作者):,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5.《峨眉山月歌》(作者):峨眉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6.《江南风李龟年》(作者):,。

正是江南好风景,。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无人送酒来。

,。

8.《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回乐峰前沙似雪,。

,。

9.《秋词》(作者):,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10.《夜雨寄北》(作者):君问归期未有期,。

,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

,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作者):,秋风吹散马蹄声。

,山入潼关不解平。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痴情化梦以抒发强烈感情的是:3.《潼关》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4.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5.《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抒发志向的诗句是:6.《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9. 《夜雨寄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10.《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1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13.《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14.《天净沙·秋思》中点名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15.《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16.《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1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等诗句是:18.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19.《诫子书》中被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20.《观沧海》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2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最能抒发作者对友人的安慰之情的是:,。

22.《次北固山下》中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的诗句是:,。

23.写出关于学习的诗句,。

24.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25.关于爱国的诗句:,。

26.关于友情的诗句:,。

27.关于思乡的诗句:,。

28.关于秋天的诗句:,。

29.运用了对偶的诗句:,。

30.借月抒情的诗句:,。

《论语》十二章默写1.子曰:“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六十而耳顺,,。

”(《》)4.子曰:“,可以为师矣。

”(《》)5.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瓢饮,在陋巷,,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8.子曰:“,饮水,,。

不义而富且贵,。

”(《》)9.子曰:“三人行,。

,。

”(《》)10. :“,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12.子夏曰:“,,仁在其中矣。

”(《》)《论语》理解性默写1.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的是:2.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的是:3.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的是:4.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应该反省自己的是:5.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的是:6.讲学习态度,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是:7.讲学习方法,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是:8.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的是:9.讲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的是:10.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的是:11.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的是:12.讲个人修养,阐述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的是:古文默写1.《咏雪》:,与儿女讲论文义。

,公欣然曰:“?”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

问题:文章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举例说明。

2.《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太丘舍去,,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答曰:“,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元方曰:“。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友人惭,。

问题:本文出自《方正》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元方的方正?3.《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非淡泊无以明志,。

夫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问题:诸葛亮要告诫儿子什么,结合文章来说说。

《课外名著导读》复习1.《朝花夕拾》,共篇散文,分别是:《》《》《》《》《》《》《》《》《》《》。

《朝花夕拾》原名《》。

其中《》塑造了一个名叫阿长的农村妇女形象;《藤野先生》中“”和“”不仅揭露了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作者“”的动因;《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和“”的故事,进而批判了那种。

2.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包括:《》《》《》《》。

《西游记》被鲁迅称之为“”,林庚先生称之为“”,小说围绕(又名唐玄奘)、(又名)、(又名)、(又名)师徒的主线,写了许多的故事。

孙悟空有、、等超凡能力,其中是在的炼丹炉里炼就的。

他的性格特点是:等。

《西游记》前回讲孙悟空的和的故事;第回到第回介绍,交代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回到第回是故事的主体,讲述,历经重重磨难,终于,的故事。

书中故事大都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比较精彩的有、、、、、、等。

7、《峨眉山月歌》选自,作者,字,代主义诗人,被尊称为。

《江南逢李龟年》选自,作者,字,代诗人。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选自,作者,代诗人。

《夜上受降城闻笛》选自,作者,字,代诗人。

《秋词》选自,作者,字,代。

《夜雨寄北》选自,作者,字,号,代诗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作者,字,号,(朝代)诗人。

派家,家,变法“”之一。

《<世说新语>二则》字词解释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下车引.之()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与儿女..()()..讲论文义何所似..()...()与友期.行()日中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世说新语>二则》字词解释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下车引.之()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与儿女..()()..讲论文义何所似..()...()与友期.行()日中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论语>十二章》句子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十二章》字词解释子.曰()时.习()不亦……乎()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君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四十而不惑.()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不逾.()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饭.()疏食(),饮水.()曲肱.()于.()我如浮云必有我师焉.()善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三军()可夺.()帅也匹夫()笃.()志切.()问仁()在其中矣《诫子书》字词解释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非淡泊()无以()明.()志致远()广才()淫.()慢.()励.()精险.()躁治.()性年与时驰.()枯落()《诫子书》字词解释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非淡泊()无以()明.()志致远()广才()淫.()慢.()励.()精险.()躁治.()性年与时驰.()枯落()《诫子书》句子翻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狼》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