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13.1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明白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明白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明白分子之间存在着彼此作使劲。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说明。

【重点难点】1.明白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分子之间存在着彼此作使劲。

学习内容一:1.物质的组成。

2.分子热运动。

学习指导:阅读讲义P2-P4文字内容与插图,大体概念、概念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为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组成的。

一样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人们通常用10-10_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电子显微镜能够帮忙咱们观看到分子。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3.扩散现象能够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

4.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因此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合作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1.花开了,什么缘故咱们能够闻到花的香味?(1)猜想:可能是因为组成花朵的某些物质进入了咱们的鼻子,因此咱们才能闻到香味。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与这种情形相似,请大伙儿讨论后举例。

答:饭菜的香味,鞭炮燃放后的硝烟味等。

(3)上述这些现象有什么一起特点?答:进入鼻子的物质很小很小,肉眼无法看到。

2.这些味道咱们只能闻到,无法看到,但人们能够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这些运动,观看演示实验-2,(1)想一想:在那个实验中,什么缘故要把空气放在上面的瓶子中,而把二氧化氮气放在下方?若是反过来放,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阻碍?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若是把它放在上面,可能是因为它密度大于空气才降到下面的瓶子中。

不能取得正确的结论。

(2)教师演示实验,提示同窗们观看实验现象,那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瓶子内的气体混到一路,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那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3.给学生展现图-3的液体扩散实验。

别离展现开始时到30天后的硫酸铜溶液,大伙儿看到了什么现象,那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30天后的溶液界面的界限变得模糊了,这说明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彼此进入到了对方,混为一体。

内能 导学案

内能 导学案

课题二、内能(一)[学习目标]1.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理解扩散现象,会解释日常现象。

2.通过课本三种物质状态模型形象地了解三种物态特征。

3.能知道课本的各个小实验说明或验证了什么。

4理解内能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课前预习]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__.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的运动快慢与物体的______有关,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_____现象.扩散现象表明:①分子在_______;②分子间有_______.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4.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导学]一、物质结构的基本图像自学课本9—12页内容,完成:物质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运动,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二、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自学课本12页内容,完成:固体中,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即有一定的_____,又有一定的_____;液体中,分子只能在一定限度内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_____,但占有一定的_____;气体中,分子离得较____,且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___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课堂导练]1.晚上在屋里点燃一支蚊香,很快整个房间都可以闻到它的气味,这是气体的______现象,温度越_____(高/低)这一过程越快.2.固体、液体、气体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由小到大排列的次序是_______________.3.两滴水银相互接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___力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 [课堂练习]1.下列事件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灰尘四起B、花开时,花香满园C、下雪时,雪花飘飘D、刮风时,黄沙扑面2.把两块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能结合在一起,把打碎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 )A、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B、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C、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的程度.3.把磨得很光得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很难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固体由分子组成B、固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固体的分子间存在引力D、固体地分子间存在斥力4.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B、两瓶气体,抽掉中间的隔板后气体逐渐混合C、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D、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课堂小结]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__.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的运动快慢与物体的______有关,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_____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_______.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4.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课题二、内能(二)[导学目标]知道分子动能的概念,理解分子动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知道分子势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

4、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阅读课本,并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提出问题: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猜想: 。 设计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 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 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 请猜测一下哪杯水中扩散现象快? 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例支持你的 结论吗? 小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进行知识总结, 总结出分子 的热运动, 和与热运动有关 的因素。 看书分析讨论
对于“内能”的学习,你还存在哪些疑惑? 进行达标测试 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请先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存 在疑问的题目)
教学反思:
第 十三 (章、单元) 课题 三、比热容 教学目标

3
课时
课型:新课
2013 年 9 月 2 日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吸热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有关; 2、了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记住水的比热容。 3、能用比热容解释一些现象。 4、能利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与难点: 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是本节重点,用比热容解释一些现象是本节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反思:
第 十三 (章、单元) 课题 二、内能 教学目标

2
课时
课型:新课
2013 年 8 月 30 日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重点与难点: 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是本节重点,改变内能方法是本节难点。 教具准备: 预习内容: (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 ,仔细阅读课 本第 7 页和第 8 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 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并保证在 20 分钟之内 独立完成。 ) 1.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什么是机械能?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分子具有动能? 为什么分子具有势能?什么叫物体的内能? 3.内能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4.什么叫热量?它的单位是什么? 合作探究,自主研修: 问题 1:内能和机械能有何本质区别? 问题 2: 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 2.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 3.如何点燃火柴头? 4.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总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哪些? 问题 3: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 全班交流,精讲拓展 交流一: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 质是什么? 小组协作进行合作探究, 把 探究结果进行比较 ,看哪 个组做得对 学 生 活 动 学生课前预习, 把自学的内 容做在导学案上。 做完后小组内进行知识交 流。

最新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最新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最新导学案--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最新导学案--内能

学科:物理(九上)编写:严军13.2《内能》导学案一、示标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含义。

2、了解内能的改变。

知道热传递。

3、了解热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学习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学习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二、导学(一)、知识回顾、预习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分子具有_______能;又分子间存在着相互__________,所以分子间还具有_________能。

(二)、自主学习1、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总和。

(2)、特点: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___。

(3)、影响因素:①.物体内能的大小跟_________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_________;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__。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跟物体的________有关。

(温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内能________。

)(4)、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__________和分子间的____________情况有关;而机械能是与整个物体的____________情况有关。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实例剖析:(1)、将水加热后,分子动能__________,势能_________,内能________。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2)、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0C的物体没有内能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C、内能是物体内部一部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D、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2、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①.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低温物体的温度________,高温物体的温度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内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内能》。

内能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基础知识,是理解热量传递、温度变化等物理现象的重要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掌握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理解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的原理。

3. 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举例说明。

4.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表现,评价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变化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机械能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进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内能的概念,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 探讨温度与内能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时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加剧,内能增加。

4. 学习改变内能的方式: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通过实例说明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五、检测与作业1.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及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3. 布置适量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学后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及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研究目标1.了解物质的构成,掌握分子的尺度。

2.认识扩散现象,理解其背后的道理。

3.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直径约为1×10^-10m,需要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①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在接触时自发地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被称为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即时训练】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扩散现象的例子,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2.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到热水杯中的水先变红,这表明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知识点三:①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②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即时训练】3.实验情境1和2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实验情境3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三、巩固诊断1.分子扩散现象的例子是A.丹桂飘香B.落叶纷飞C.雪花飘临D.灰尘漫天。

2.春天“荷兰花海”花香满园的现象表明分子不断运动。

3.XXX同学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发现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固体和液体难以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四、自查记录今日之事,日积月累成大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第2节内能一、研究目标1.理解内能的概念,分析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2.认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区分。

3.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知识点一:内能是指物质分子内部的能量,包括分子的热运动、势能和化学能等。

检测及课堂展示分子具有分子能是因为热运动,同时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具有分子势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导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13.1 温度与内能一、学习目标1.知道内能的概念、单位。

2.能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认识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4.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

二、预习题1.分子动理论表明: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每个分子都有。

物体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且分子间有间隙,因此,物体的分子之间还具有。

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和。

3.热量: .三、导学题(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是________,符号________。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物理学中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___________。

物体的内能与________有关,同一物体_______________,内能越大。

注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讨论:物体的内能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练习:1.两个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则热水的内能________冷水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50℃的水的内能比30℃的水的内能多 B.2kg的水的内能比1kg的水的内能多C.水结冰后,内能消失了 D.0℃的水内能不为零(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1.思考:冬天手很冷时,你都是通过什么的方法使手暖和起来的?这些方法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上是否相同?观察课本35页的实验,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的空气______。

棉花燃烧起来表明筒内的空气内能______,温度_____,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表明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________。

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阅读课本36页,小组交流、归纳,回答下列问题:(1)叫热传递。

(2)热传递有哪几种形式?(3)热传递的实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分子热运动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____第十三章热和能课时1:分子热运动(1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解扩散现象2、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二、自主预习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分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m.2、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2)分子在不停的做。

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___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___________,温度越_________,分子运动越________.4、分子间存在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探究过程学习任务一:物质的构成(阅读教材第2页的内容,了解物质的构成)。

知识归纳一:1、物质是由_ ___ 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__组成的;分子很小,人的肉眼_____2、原子由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带正电,_________不带电,_________带负电。

点对点训练一: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B.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中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D.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学习任务二:分子热运动1、阅读教材,了解扩散现象知识归纳二:气体、液体、固体_____发生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2、实验探究: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热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和热水中同时滴入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热水冷水知识归纳三: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__________,分子运动越___________。

点对点训练二:1、下面哪一个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柳枝摇曳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纷飞D.冬天瑞雪飘飘2、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学习任务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实验演示:(1)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可以挂住一定质量的钩码而且不会分开;(2)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记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3)拧下注射器的针头,拉开活塞,用大拇指堵住针头的一端,用力压活塞,有什么感觉?知识归纳四:分子之间既有_________,又有_________,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时,显示______,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时,显示______,分子之间的距离过大时,分子作用力为_________点对点训练三: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B.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2、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四、课堂达标: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_________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_____________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2.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组成固体的分子式静止的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课题内能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____第十三章热和能课时2:内能(1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2.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自主预习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物体的温度越________,内能越_______。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

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_____,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__________,放出热量时内能_________.三、探究过程学习任务一:内能1、知识回顾:(1)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和______。

(2)物体由于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

物体由于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 2、思考:(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具有________。

(2)树上的苹果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分子间的距离变化时,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能。

(1)一块铁的温度由15℃升高的55℃,铁块的内能是否发生变化?0℃的冰,是否具有内能?(2)1g的铁块和10g的铁钉,温度都是15℃,它们的内能一样大吗?(3)0℃的冰加热融化变成0℃的水,它的内能一样大吗?知识归纳二:1、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2、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_______。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炽热的铁水有内能 B.抛在空中的篮球具有内能C.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D.水洁成冰后,就不再有内能2.关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C.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学习任务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实验:你怎样让一段50 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知识归纳三: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变大,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2、阅读教材第8页—第9页,看视频,完成下面的学习(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是存在__________,与物体的状态,物体间是否接触都无关。

热传递的过程是内能从高温物体_________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_________到低温部分。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___;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__。

点对点训练二:1、写出下列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变热;(2)古人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产生火;(3)热鸡蛋放冷水中变凉;(4)一盆冷水放在太阳下晒热;(5)搓手感到手变热;(6)冬天往手上呵气,感到手变暖和。

2、关于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C.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D.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3、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

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图(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课题比热容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____第十三章热和能课时3:比热容(2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认识比热容的概念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二、自主预习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用字母表示,它的单位是,符号是。

2、同种物质比热容与有关,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

三、探究过程学习任务一: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讨论问题:(1)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_____________(2)将一壶水烧开和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____________(3)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知识归纳一: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和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有关。

2、实验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情况知识储备:相同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温度升高得多,吸热本领弱,温度升高得少,吸热本领强测量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选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利用___________法)6 7 8 9水的温度食用油的温度知识归纳二: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时,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________,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时间_______,说明吸收热量_______,______的吸热本领强。

(2)不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利用___________法)6 7 8 9水的温度食用油的温度知识归纳三: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得少,说明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二:比热容物理学中,为了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引入了比热容。

阅读教材学习有关知识(1)比热容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2)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_________有关,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还与物质的_________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_。

(3)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能力______,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_________,(4)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比热容很大,可解释__________________,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