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论文(护理毕业设计)

护理毕业论文(护理毕业设计)
护理毕业论文(护理毕业设计)

南京医科大学

姓名:张金凤

标题: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目录

1什么是心理护理 (5)

2 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5)

2.1疼痛的心理护理 (5)

2.2焦虑的心理护理 (6)

2.3恐惧的心理护理 (6)

2.4悲伤的心理护理 (6)

3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6)

4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4.1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7)

4.2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8)

4.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9)

4.4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11)

4.5重危病人的心理护理 (12)

5护理措施 (13)

致谢 (14)

主要参考文献 (15)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因此,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通过心理护理,家庭成员尽可能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病人的心理需要主要表现为:

(1)躯体需要主要指病人的生理需要,如对空气、休息、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2)感情及精神需要病人需要亲人、朋友的探视与关怀。即便有病时,也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有成。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关注自身的病情及预后等。

二、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1.疼痛的心理护理

某些肿瘤、手术后、外伤及慢性炎症或结石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些慢性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影响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如采用心理治疗,则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疼痛减轻。

由于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使病人感觉疼痛加重;而采用良好的暗示疗法,可使病人感觉疼痛减轻甚至疼痛消除。对病人进行催眠状态下的暗示,可使病人全身心放松,消除病人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或止痛的效果。

对慢性疼痛的病人应转移其注意力,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与情绪,消除不良消极因素的影响,对缓解或消除疼痛十分重要。对病人正确看待疾病的行为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关心,对病人不适当的疼痛表现不予鼓励和关心,这样可以帮助病人培养健康有益的心理和行为,有利于纠正不良的疼痛行为表现。

2.焦虑的心理护理

病人表现焦虑,是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不同病人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

情轻重而异。因此,在护理病人时,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正确的诱导。首先应尊重病人,自己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病人感到自己不是完全依赖他人,使其减轻焦虑,同时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命名其感到被尊重。也可采取合理的消遣活动,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病人焦虑心理较重且不易缓解,可酌情给予安定口服,并及时处理引起焦虑的疾病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3.恐惧的心理护理

恐惧心理是由于病人认为对自己有威胁或危险的刺激所引起的痛苦不安的情绪状态。当病人受到各种不良刺激而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时,家属要尽量倾听病人的诉说或保持安静,也可对病人进行抚摸,必要时抱紧病人有助天稳定情绪,并守护在身旁。采用松驰方法,如听音乐、深呼吸、催眠、读书、看画报等,均有利于减轻恐惧和消除不良反应。

4.悲伤的心理护理

悲伤是病人感觉或预感到将要出现失去亲人或重要事物时的一种心理反应状态。可表现为沉痛、哭泣、懊丧、忧郁或愤怒等,也可有饮食的改变,如饮食突然减少或不思饮食等。睡眠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睡时多梦,梦中易醒等。严重的病人可表现为极度抑郁,否认事实,强迫自己机械地去做某些事情,并有幻视、幻听、妄想、恐怖症,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态度冷漠。

在护理这类病人的时候,要尽量养活或消除产生悲伤的原因和促成因素,支持病人的悲伤反应,积极劝慰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帮助病人找到支持的力量,如和亲密朋友诉说等;通过和病人的深入交谈,提高病人自身价值;对病人表现的愤怒、哭泣和诉说表示关心和同情;对有孤独、抑制、愤怒情绪的病人,要劝说病人摆脱过去,面向未来,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三.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1 焦虑和紧张: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陌生感到焦虑和紧张,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得到经验最丰富的医护人员的医治;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而引起的焦虑与紧张,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反复陈述病情,担心遗漏病情变化,还有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而引起的焦虑,不安心治疗,要求减少检查或提前出院。

2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家属对疾病预后产生恐惧感,对其他相同疾病患者预后敏感,尤其是急危重患者家属更是悲观,避免谈及生死问题甚至字眼;由于心疼病人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检查治疗产生的恐惧,家属常表现为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不敢去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3 怀疑和不信任:对疾病的不了解,查阅网上或书籍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自己查阅的资料为准,对医生的治疗方案表示怀疑,并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的各

种护理治疗;对医护人员的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怀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因医疗设施和环境的局限性引起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便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4 同病相怜感:相同疾病的患者家属之间亲和力极高,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绝症或重症新人入院患者家属对老病人的经验信任程度超过医生。

5 依赖感:患者家属对病人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护理人员,对自己缺乏信心,生怕自行的行为会伤害病人。

6 容忍:对患者不正确的行为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属的共同表现,他们对病人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过激行为如辱骂医护人员也不劝阻,特别是一些绝症患者的家属,任其放纵,并对医护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

四.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4.1、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队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清醒和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3.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4.2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慢性病人一开始大都有侥幸心理,即不肯承认自己真的患了疾病,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一旦是确诊断,又易产生急躁情绪,恨不得立即服上灵丹妙药,于朝夕之间把病治好。这时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格外关心,向医护人员寻根刨底,向病友“取经”,或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企图主动地把握病情。但是,目前许多慢性疾病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迫使广大慢性疾病患者只好无可奈何地去适应漫长的疾病过程。

慢性病人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有些病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他们过分关注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

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例如,慢性病人多出现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就会情绪好转。又如,慢性病人除每天口服药物外,还经常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这对那些痛阈低的病人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技术熟练的护士常常取得病人的信赖,即说明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护理。再如病人的饮食,不仅要考虑到病人的营养需要和禁忌,也要讲究色、香、味、形、量以及就餐的环境条件等。经验证明,在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下,病人不仅能遵嘱就餐,而且还有饮食疗法的意义。另外,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慢性病人大都空闲时间多,就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组织必要的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病房生活。对于因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励;以垂危病人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病危的恐惧。

4.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病人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病人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废和毁容等。他们反映,入院就盼早日手术,一安排手术日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日的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有位女病人,由于精神上过度紧张,刚被推进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不得不改期手术。在心脏科某病室,病友们给将临手术的病友送桃子罐头,用意是祝福病友能从阎王爷那里“逃”回来。一旦有病友死在手术台上,后来做手术的病友就更加恐惧不安。一次在心脏科的一个病室里,其中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死在了手术台上,另外两个待手术的女孩就都偷偷写下了遗书。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于引起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决不应向病人交待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权威性的咨询对病人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病人,用其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准备在局麻下做腹部手术,就应告诉病人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拉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对术后如需用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病人说明,使病人醒来后不致惧怕。又如需作气管插管,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病人,因将影响说话,应事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病人,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并突出强调他本人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等,使病人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另外做过同类手术病人的信息,对术前病人的情绪影响较大,护士可有针对性地组织交流。病房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在术前让病人看一下术后观察室,介绍一下术后护理措施也是有益的。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术后感染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并可使病人正视现实,稳定情绪,顺应医护计划。

另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得快慢也有很大的影响。资料表明: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这是因为,无焦虑的病人由于对医生或手术过度依赖,过分放心,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

由于病人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印象又很深。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

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病人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术中医生的护士都应注意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相互之间谈话的声音应当轻柔和谐。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张惶失措,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怖和紧张。

(二)病人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当病人回到术后室或是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有的病人可能产生新的疑虑,不仅怕疼痛,更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胸腹部手术理应咳嗽排痰,他们却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这时护士应当重复讲述术前训练的咳嗽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咳嗽排痰,并告诉他们适当的活动,伤口是不会裂开的。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比如,术后六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等到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病人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某些生活不便处要细致照顾,如喂饭、协助写信等。总之,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4.鼓励病人积极对待人生外科病人手术后大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过程。如果手术预后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补偿的希望。若术后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如恶性肿瘤已转移),则还将挣扎在死亡线上。病人在极度痛苦时,经不起任何外来的精神刺激,所以对预后不良的病人,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有一部分病人手术后带来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的破坏(如胃切除)或残缺(如截肢),造成躯体缺陷的病人必然产生缺陷心理。尤其人生中的突然致残,会给病人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所以对可能致残的病人,护士术前要交待清楚,并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勇敢地承认现实、接纳现实。

4.4传染科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病人被确诊为患传染性疾病后,不仅自己要蒙受疾病折磨之苦,更痛苦的是自己成了对周围人造成威胁的传染源。为了避免疾病的传染和蔓延,患传染性疾病的人都要实行隔离治疗。人是社会的人,都有爱与归属的需要,都有社会交往的需要。隔离就是这些需要的限制与剥夺,这在病人的心理上必然要引起剧烈的变化。

传染科病人开始都产生一种自卑孤独心理和愤懑情绪。他们一旦进入病人角色,立即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与周围的人们划了一条鸿沟,自我价值感突然落失,感到自己成了人们望而却步的人,成了惹人讨厌人的,因而感到自卑。许多传染科病人不敢理直气壮地说出自己所患病种,经常把肺结核故意说是“肺炎”,把“肝炎”说成是“胆道感染”等,都是害怕别人卑视和厌恶自己的表现。与此同时,不少人还产生一种愤懑情绪,悔恨自己疏忽大意,埋怨别人传染给自己,甚至怨天尤人,恨自己倒霉。有这种愤懑情绪的人,有时还迁怒于人和事,易激惹、爱发脾气。医生护士应当了解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情绪变化,并给予理解和同情。应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讲清患了传染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而且要讲清暂时隔离的意义,并耐心指导他们如何适应这暂时被隔离的生活。

因为许多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根治的特点,所以病人在治疗期间又易产生急躁情绪、悲观情绪和敏感猜疑等心理。他们往往因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烦躁,也常因病情反复而苦恼,恨不得一把抓来灵丹妙药把病治好。因为治病心切,有些人像海绵吸水一样搜集与己有关的信息,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经常揣度别人尤其是医生护士谈话的含义。他们格外关注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十分重视各项化验检查。应当注射什么针剂,应当服用什么药物,他们都想知道,尤其想掌握各项治疗的机理和效果。根据病人的这些心理活动特点,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讲述某些传染病的病程规律,甚至宁肯把病程说得长一些,以便使他们安下心来积极治疗。因为传染病人被隔离,与社会交往减少,因而护理传染科病人时,密切医患关系更为重要,使他们感到医务人员是精神上的依靠。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使病人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可敬、医患之间形成深厚的情谊。当做某项处理时,注意讲清楚目的和意义,尽量消除病人的顾虑和猜疑。

4.5重危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大部分病人疾病经过诊治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病人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不管死亡是突然发生或久病造成的,一般说护理重危病人和安慰这阶段病人的家属,是护理上最难处理的情况。临终病人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E.Kubler-Ross将大多数面临死亡的病人心理活动变化分为五个阶段:

1.否认期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有的病人不但否认自己病情恶化的事实,而且还谈论病愈后的设想和打算。也有的病人怕别人悲痛,故意保持欢快和不在乎的神态,以掩饰内心的极度痛苦。对于这样的病人,护士应当劝说家属不可当着病人面表现出难过,即使这样彼此心照不宣。也可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愤怒期度过了否认期,病人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但又禁不住地想:这种致死的病为什么落在自己身上!怨自己命不好。表现得悲愤、烦躁、拒绝治疗,甚至敌视周围的人,或是拿家属和医务人员出气,借以发泄自己对疾病的反抗情绪,这是病人失助自怜心理的表露。

护士要谅解宽容病人,真诚相待,说服家属不要计较和难过,并与医护合作,帮助病人度过愤怒期。

3.妥协期病人由愤怒期转入妥协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这时能顺从地接受治疗,要求生理上有舒适、周到的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护士就尽量地安慰病人,为之解除疼痛,缓解症状,使病人身心舒适。

4.抑郁期病人已知道自己面临垂危,表现了极度伤感,并急于安排后事,留下自己的遗言。大多数病人在这个时候不愿多说话,但又不愿孤独,希望多见些亲戚朋友,愿得到更多人的同情和关心。

护士要同情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允许亲人陪护和亲友探望,让病人同亲人在一起度过不可多得的时刻。嘱咐亲人要控制情感,不要再增加病人的悲痛。

5.接受期这是垂危病人的最后阶段。病人心里十分平静,对死亡已充分准备。也在的临终前因疼痛难忍而希望速死。如有一位仅28岁的青年,从事X线专业工作,因防护不善而患了放射病,由于极度疼痛,几次想自杀。有些人病情虽很严重,意识却十分清醒,表现得留恋人生,不愿死去。如有一位23岁的姑娘,患卵巢癌,肝转移,死前头脑清醒,含泪说:“我愿意活下去,我还年轻,我需要工作……”。

协助病人安详、肃穆地离开人世,使病人、家属感到安慰是护士的崇高职责,是情操高尚的表现。护士是一直守护在临终病人身旁的人,要帮助病人整容,用生理盐水擦拭眼睛、鼻孔和面部的污迹。病人听觉是人体最后的丧失知觉的器官。故不可议论不利病人心情的话,不可耳语。有的病人来不及等到亲属到来就离开人世,就由护士代替其亲人接受并保存遗物,或记录遗言。

五.护理措施

我们首先要“报喜不报优”,尽量多谈一些使病人和家属感到愉快、宽慰的话语和事情。安慰病人及其家属,目的是为了让病人精神宽松,早日恢复健康,所以,决不能把有可能增加其忧虑和不安的消息带去,还要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这是起码的道德。当见到病人及其家属后,一般先可以讲述一些,凭自己直观得到的印象,例如:“你的气色不错。”“你比以前胖了。”“你的精神很好。”接着,还可多讲一些医院外和与病情无关的内容,如单位里、家庭里甚至国内外的重大消息,尽可能地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然而一般来说,病人及其家属总要对探病者讲讲病人的病情和感觉,这时,应该认真聆听,并从中发现一些对病人有利的因素,以便接过话题,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安慰。例如病人说过“胃口不错”的话,探望者就可以借题“发挥”,多讲些胃口好对战胜疾病的重要意义,使病人认同这是个有利条件,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要有真挚的同情心,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理解家属对亲人生病带来的痛苦,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通过细致观察,专心倾听家属的陈述,仔细分析家属不同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

致谢

首先感谢学校在毕业之际给我们一个可能让我们把所有的知识总结起来的机会,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概括,学到了好多东西,也让我们具体了解到护理是高尚的职业。

首先我要衷心的感谢曾科对我整个毕业设计由始至终地悉心督促指导,并提供了大量而又详实的资料给我,使我从困惑迷茫的初期走向论文的顺利完成,在完成论文的同时也深受启发和教育,使我受益终生。最后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中国实用心理学护理杂志.2001,21(3):137-138

2.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7(3):114-116

3.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4,28(16):484-486

4.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25-27

5.上海心理护理.2006,7(2):1-2

6..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137-139

7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27(1):106-107

9.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62

10.医师进修杂志.2000,23(4):53-55

11护士进修杂志.2002,17(4):247-248

12.北京大学心理学.2003,16(3):21-154

产房及母婴同室的管理

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与特点

儿科常见病的健康教育

心理评估方法的研究

护理论文范文大全3000字

护理论文范文大全3000字 篇一: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院 护理专业 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毕业论文年5月2011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VI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预防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残的原因。糖尿病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98例。年龄48—86岁;糖尿病病程3—30年。 1.3 临床表现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水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皮肤瘙痒,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寐。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 1.2 诱因鞋内异物损伤2O例,足癣感染10例,烫伤1O例,剪趾甲伤10例,搓伤15例,局部外伤20例,搔抓伤lO例。不明原因55例。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糖尿病足的临床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湖北大学 护理系 毕业论文 题目:心内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及对策 专业班级:2013护理系 层次:专升本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5年1月30日

题目:心内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及对策 撰写人:**** 【摘要】心内科由于疾病变化快,病种复杂,护理更有其特殊性。作为护士如何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减少护患矛盾,越来越受到关注。我认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根本,而护理人员为素质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现将心内科护理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责任心不强,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护士责任心不强,不能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粗心大意,巡视病房不及时,对病情变化观察不仔细,导致不良后果而引起纠纷。 新分护士综合素质较低,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实行护士聘任制,部分新分护士临床经验不丰富,只注重护理技术操作,缺乏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不能准确实施整体护理,难以满足患者的心理、健康需求。 专业技能不熟练,个别年轻护士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单独执行操作时出现偏漏,如采血、输液不能一针见血;对一些医疗器械如多参数监护仪、除颤器、心电图机、微量泵等不能熟练使用,造成抢救时手忙脚乱,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 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心内科工作量较大,护士流失现象存在,临床一线缺乏工作经验的新分护士占较大比例,而就心内科而言,护士的工作经验十分重要。工作时需思想高度集中,尤其是夜班护士,工作繁忙,患者有需求时不能很好的满足,解释不到位, 引起患者不满。

【关键词】医患关系护理服务质量护理特殊性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医疗纠纷。 收费问题,由于心内科疾病复杂,有时诊断治疗较困难,疗效不满意时患者不能理解,加之有些患者不明白收费标准,当药费或特殊检查费用较高,护士催款时易发生纠纷。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心内科实际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至关重要。因为情绪激动可能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甚至心肌梗死。所以作为一名护士应处处关心、同情、体贴患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对其姓名、年龄、所患疾病、用药情况、家庭状况、护理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向患者讲明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健全并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经过不断完善形成的, 每一项都有其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学性。特别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无菌操作规程、分级护理制度等,操作时一定要严格贯彻执行,特别是心内科病房,按时巡视十分重要,可防止患者发生意外。另外,各种文件书写要工整,记录要准确,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饮食、睡眠及大小便等。所有医疗文件要妥善保存,不能丢失。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掌握得越广,护士的综合素质越高,就越能更多地看到问题的本质,看到事物的内在和全局。从事心内科护理工作5年,越来越感到临床经验丰实、素质高、能力强的护士, 护理纠纷的发生明显减少。因此,要加强新上岗护士的业务培训,使之熟练掌握心内科疾病的护理常识,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基本

护理毕业范文(护理毕业设计)

南京医科大学 毕 业 论 文 姓名:张金凤 标题: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一】: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一】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特殊用药护理、产前护理、产时护理及产后护理的经验。结果运用护理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明显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死亡率,并使心脏病孕妇顺利渡过孕产期。结论加强心脏病孕产妇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护理,是确保母婴安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妊娠;心脏病;护理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尤其是出现心力衰竭时,对母婴危害极大[1]。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的妊娠及产生的影响,其预后如何,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使母婴安全渡过孕产期,降低母婴危险系数及围产期病死率,是医护人员和孕产妇最关心的问题[2]。本院4年多共收治了9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现将临床分析和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产科住院分娩总数为20241例,其中妊娠合并心脏病93例,年龄21~39岁,平均29岁;孕周30~41周,平均35周;初产妇57例、经产妇36例;初中以下文化76例;外来流动人口61例;心功能Ⅰ~Ⅱ级66例、Ⅲ~Ⅳ级27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8例、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原发性心肌病3例、围生期心肌病2例、心律失常45例、妊娠合并其他心脏病8例;78例行剖宫产结束分娩、12例阴道自然分娩、3例行产钳助产;发生心力衰竭18例,其中孕期15例、分娩期1例、产褥期2例;90例产妇均于6~14d出院,3例因心衰控制不佳转内科进一步诊治,无死亡病例。 护理 1 密切观察病情自患者入院开始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并做好记录。注意宫缩、胎心、阴道流血等情况。及时发现心力衰竭的早期征象并通知医生,以便采取预防和急救措施。急症时采用心电监护仪24 h检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 1 早期识别心衰症状 尽早识别心衰早期症状,对心衰的诊治和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除收集一般产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护理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61个) ★P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老年护理中应用角色扮演法之初探 ★护理学基础多媒体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皮试进针角度对患者疼痛程度影响的探讨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护理学教学质量 ★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观察与护理 ★问题导向学习在ICU专科护士培养中的应用 ★高职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五年制高护学生培养模式探讨 ★对高职护理学生开展护理礼仪的SWOT分析 ★罗依(Roy)的适应模式与应用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 ★循征护理在鼻饲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护理方式之探讨 ★应用Orem护理理论指导脑出血者功能锻炼实践与思考 ★高职护理学生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早产儿应用保温箱护理的注意事项 ★对护理学生进行实习前培训的内容与重要性 ★开设助产护理专业PDCA分析 ★开展整体护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整体护理观念在临床带教中的实践 ★基础护理质量控制经验与体会 ★基础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进展 ★护理记录书写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中医“四诊”在病情观察中的作用与体会 ★中西医结合开展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护理教育管理的内容、特点探讨 ★高等护理临床教学管理的创新 ★护理教学评价的方法、内容、范围的探讨 ★“知情同意”的伦理与法律上争论问题的研究 ★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 ★外科临床护理中的经济、伦理、法律问题 ★外科病房陪护人员的管理 ★护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 ★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白细胞清除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同换血速度与胆红素下降速度的关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护理费用分析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 ★新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调查分析 ★爱护佳外科洗手液和快速无水消毒液手部皮肤消毒效果的观察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doc

题目:老年高血压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学院: 专业名称:护理学 准考证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7月

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医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护理。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心理、应用药物的护理和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患者血压控制良好。结论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或延迟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护理;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知识,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2010-2011年共管理的高血压病人中抽取患者56例,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符合高血压诊断的患者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0岁。 1.2 方法 1.2.1 住院后24~48 h检测高血压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过量吸烟、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脑出血、心力衰竭、遗传因素、动脉硬化以及各种社会因素。 1.2.2 采集病史:记录在发病阶段产生的最高血压及治疗效果,确立影响高血压的后天因素(肥胖症、精神压力、体育活动量、饮食习惯、季节差异、酒精消耗量)。体位采用卧位或坐位,需测3次,间隔3~4 min,取平均数。对于可疑对象应逐日多次测血压,然后探讨、总结。对有疑问的患者,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再下结论为妥。

1.3 诊断标准 根据WHO高血压诊断标准[1],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 mm Hg,正常血压为130/85 mm Hg以下,130~139/85~89 mm 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 mm 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 mm 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 mm 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1.4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遗传:父母有高血压,子女发生高血压的机会要比父母血压正常的子女大得多。但并不是每个子女都会患高血压,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肥胖: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体重正常的人多2~4倍,并且肥胖的高血压病人比体重正常的高血压病人更容易患冠心病。盐摄入过多:盐摄入量越多,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病率越高[2]。我国南方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北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南方人的饮食较清淡。高脂血症:血液中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又导致高血压。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动脉内膜,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并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小动脉收缩,便血压升高。吸烟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大量饮酒:饮酒量越多,人的血压水平就越高,长期过量饮酒还容易引起顽固性高血压。酒精可使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心理因素:长期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焦虑、恐惧和抑郁都可引起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缺少体力活动,如久坐的室内工作。 1.5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1.5.1选用利尿剂、神经系统抑制剂、血管扩张药等药物,并采用药物的联合应用,其优势在于产生协同疗效,能够合理递减药物的用量,降低副作用,增加治疗效果[2]。降压不宜过于着急,以缓冲降压为主,同时不宜将血压降至太低而阻碍对心、脑、肾的供血,一般以150/100 mm Hg为宜。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休息、快速降压外,高血压脑病时给予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

护理毕业论文选题

护理毕业论文选题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注意:论文选题可以结合自己实际工作选题,也可以选择以下学院推荐题目 论文题目: 1 开展整体护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2 护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 3 食盐对卡托普利治疗盐敏感型高血压疗效影响的观察 4 进口Elmd-500型血液回收机在9例术中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5 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6 白细胞清除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观察与护理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同换血速度与胆红素下降速度的关系 8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9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护理费用分析 10 新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调查分析 11 手术室护士的营养摄入及营养评定 12 爱护佳外科洗手液和快速无水消毒液手部皮肤消毒效果的观察 13 利多卡因封闭疗法与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治疗化学药物渗漏疗效的比较研究 14 沟通技巧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15 护理人员心理状况研究 16 手术室空气消毒除菌器现场效果观察 17 胸腔镜辅助普胸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病人术后疗效比较研究 18 甘利欣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19 硬膜外麻自控镇痛泵对前列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21 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下的高压氧治疗 22 卵巢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23 血微量元素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24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与人流相关性分析 25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26 112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人调查分析 27 临床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28 改良超滤技术在体重≤10kg室间隔缺损患儿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29 宫颈癌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30 220例坐式分娩临床观察 31 下咽癌术后护理 32 102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观察

医学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5篇

医学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5 篇医学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1 实习阶段对于每一个即将跨入社会走上护理岗位的护士新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段经历。现代社会激烈地市场竞争,新的医学护理模式,以及人们对健康与服务意识的增强,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而实习护生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学习和得到锻炼,在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完善自己的理论,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便为自己将来的独立l 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下面就儿个方面的问题与人家共同学习和讨论。 1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护理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病人入院到出院来展开的。人是一个生物体,时时刻刻有着他(她)各种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病人则在此基础上还有疾病治疗护理的需求。护理工作除执行医嘱和护理操作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外,其他大量工作都是根据病人需求去做的。因此,如何满足病人的各种正当需要,就囊括了我们所有的护理工作。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解病人之所难,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其中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耐心细致的入院宣教、温馨和蔼的语言沟通、体贴入微的生活护理、高度负责的人文关怀等等,都是护理工作的具体体现,护理质量的高低均会在这曰常的点点滴滴中反映出来。总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满意了,说明我们的工作就做好了。 2 、要严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在护理的上作制度中,有“查对制度” 、“值班、交接班制度” 、“执行医嘱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等等。各项操作规程是我们的教科书上都明确规定了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制度约束,就会一盘散沙,工作无序,正常的工作无法准确的完成。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我们的前辈在上百年的护理实践中总结出来

2020年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6月-2010年6月我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6例,采取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正规用药治疗及精心护理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延长生存期限。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330-02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高血压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39.7%[1]。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严重者会致残或猝死。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我医院自2010年6月-20 10年6月共收治高血压患者56例,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分方法 1.1临床资料 56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男,35例,女21例;年龄,50-84岁,平均63岁;收缩压60-2 80毫米汞柱,舒张压100-150毫米汞柱。所有病例符合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一期7 3例,占16.2%;二期339例,占75.5%;三期37例,占8.3%。 1.2方法 1.2.1一般护理首先给于心理护理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与心理、情绪密切相关[2]。因此,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恐惧及悲观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有关知识,使病人明白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必须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尽可能地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保证合理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病人,进行有氧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要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高血压病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则应绝对卧床,并在医院内住院观察。高血压病病人性生活要谨慎,因性生活会使血压升高,控制性生活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疲劳、饱餐、头痛、头晕、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通过总结临床经验,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得出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护士的心理素质、环境、静脉的选择、进针角度、固定及护理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护理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是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实践活动。尤其是在儿科,因其患者的特殊性,静脉输液的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还是引起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1]。因此,作为儿科护士,不仅要加强技术练习,更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静脉输液的成功率。 1.儿科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要求护士具备健康的心理,乐观、沉着、稳健,具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2]。由于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存在一个患儿六个家长的现象[3],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不受外界的影响,更好地为患儿服务。2.环境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作用

2.1自然环境影响 操作台周围的光线的强弱,照射角度等都会影响护士操作水平的发挥[4]。光线应充足,操作台高低适合,输液物品摆放合理方便取用。病室或留观室的布置应色彩鲜艳,减轻患儿的恐惧感,护理人员着装也会对患儿的心理产生影响。 2.2社会环境影响 护士作为一个行业,其社会地位低,对护士职业的不尊重与不理解仍然存在。所以,社会的理解、家属的支持,会激发护士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5]。 3.静脉输液部位的选择[6] 3.1 0~3岁的婴幼儿:选择头皮静脉,因小儿出生至3岁,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极为丰富,易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选择时应选表浅明显的静脉,有些部位如耳后、顶部应剃去头发,便于消毒和选择,选择时注意区分动静脉,动脉淡红色触之有波动感,静脉淡兰色触之无波动感。 头皮静脉的选择也按一定的顺序,先是颞浅静脉、前额静脉,最后是耳后静脉[7]。 颞浅静脉位于两侧颞部,一般显示2~3条静脉,特别表浅显露,细长面直,易于固定,成功率高[8]。 正中静脉位于前额正中冠状缝处,在额骨正中和冠状缝处用手触摸皮肤时有“沟痕”感。此静脉粗而直,穿刺成功率高。 耳后静脉位于耳后,表浅显露,粗长而直,易于固定,但对于护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33746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李庆君

论护士职业道德的养成 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护理职业道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它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形成高尚的护理职业风范,对指导护理专业的道德发展方向,调节护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战线的精神文明建设,造福于人民的健康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正文: 职业道德又叫专业品格。护士的职业道德就是护士和病人之间及工作中的协助者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护理专业上的体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护理专业尽快完整地确定护士的道德规范,研究出培养护士优良职业道德的措施,以改变当前护理工作现状,发展护理专业。一些医学书刊中谈到了护士的十三种特性,即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高度的警觉性、熟练的技能、绝对的可靠性、

鼓舞人心的自信心、过人的机智、优雅的风度、对病人的体贴、工作的合作、令人愉快的态度、良好的文化素养、满足于所任的工作和具有职业的责任感。目前不少国家实行了高等护理教育,有的甚至把申请入护士学校的唯一标准定为具有良好的名誉并把伦理学、社会学作为护士的必修课。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护士的职业道德应由意(意志)、情(情感)、知(知识)、行(行为)四要素组成,几个方面,具体说应该有如下: 一、热爱专业、忠诚本职 护士是一种专门职业,护士的职责是通过治疗护理和预防护理为人类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护士教育创始人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在医院里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病人中有的清醒,有的昏迷、有的慢疾缠身,有的急病凶险。他们来自社会的各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这一特定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护士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护士要具有特殊的道德风尚,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则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做到不怕脏、不怕累;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忠于病人,在技术上要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护理管理研究;护士病人关系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护理管理。综合儿科包括了儿科所有疾病,病种繁多,同时我院儿科还包括了新生儿重症病房,病人多,工作繁重。加上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多,临时处置多,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护理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现总结如下: 1 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管理学的首项内容是人的管理,护理管理也不例外,护理管理所指的人有护士、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长本人。 11 关心和尊重护士现在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一个小孩就有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属围着,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同时这些父母年青气盛脾气大,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甚至谩骂,“一针打不上”就否定你的一切。而且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小孩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观察护理较成人有一定难度。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护士都不安心儿科工作,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关心护士,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有错误应在事后单独批评,维护护士的自尊心;如果护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护士长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关心体贴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在儿科工作。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长格外着急,对护理的要求很高。为此我科安排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要求她们做到接诊热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负责科内危重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组内病人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同时每个病房都有专门的责任护士,除做好健康宣教外,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接触患儿、跟他们玩耍,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并且病人多时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如增加中班与夜班工作人员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及时,减少护患矛盾。 13 加强医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磨擦。如:医生对护士的要求是正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而护士却要全方位地护理患儿,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有关疑问、解决护理问题、做好护理记录等,工作繁忙。有些医生很不理解,认为护士不务正业瞎忙碌,使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而有的医生工作缺少计划性,早上忙于写病情记录,造成查房不及时、医嘱不及时、临时医嘱过多,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等,对于这些矛盾,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责任在护士应批评帮助护士,并向医生解释道歉,责任在医生应不卑不亢地给予策略解决,护士切忌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1〕。本着平等、尊重、团结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学校名称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入学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纲 一、 临床资料 1、 糖尿病患者150例 2、 并发症 二、 护理 1、 心理护理 2、 饮食护理 3、 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 4、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 5、 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足部清洁卫生 6、 局部护理 7、 皮肤护理 三、 药物指导及护理 1、降糖药 2、胰岛素 中央广播电视大 学开放教育护理 专业本科毕业论 文(设计)

四、注意事项 1、识别糖尿病足的先兆症状 2、了解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 3、温水洗脚后用软布吸干,认真检查足部 4、保持皮肤完整 五、讨论 六、小结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 , DM是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目的是 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指导,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本组为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 年WHO!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8例;年龄60—86岁;病程1—30年。 空腹血糖(10 ? 8 4-3 . 61)mmol/L,餐后血糖(16 . 6 4-2 . 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护理学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护理学 护理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护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篇一: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发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变化。孕妇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过程,而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安危。因此,正确把握待产妇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待产妇顺利分娩以及产后恢复的重要工作。 2. 目前该选题研究状况(文献综述) 近几年,随着对分娩期精神卫生方面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从单纯的产后抑郁认识到整个围生期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并提出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目前研究表明围生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恐惧;陌生、孤独;沉重、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产痛;矛盾与痛苦;孕妇的性格;大部分孕妇缺乏妊娠生理知识;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其他因素。 目前采用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IKAP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

(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CBSEI)模式。根据不同的干预模式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包括产前干预(健康教育)和产时干预。 3.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 研究内容: (1) 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 针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做相应的护理干预 技术关键问题: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分析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4. 研究方法、手段: 研究方法:运用护理心理学手段,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研究对象:某医院产科的**例孕产妇。 5. 研究计划: (1) 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并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 运用护理学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考察干预效果; (3) 分析干预效果的有效性; (4) 处理资料,写出论文。 护理科研开题报告篇二: 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护理_学综述论文范文

姓名:学校:

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 ] 【摘要】深静脉置管以其操作简便、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是一条安全、可靠的血管通路等优点,在输液、输血、血液透析、胃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控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护理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关键词】临床应用、并发症及护理 临床应用 1.用于重症抢救或大手术患者此类患者,治疗时间长、输液量大、使用药物种类多,3-5天血管即变硬成条索状,点滴不畅。深静脉血流量大、药液很快被稀释,避免了药液对血管的刺激而至的静脉炎,且液体滴入顺畅。金永红等报[1]告用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股静脉压力,对于判断慢性右心功能不全和血容量不足提供可靠依据;马龙等[2]采用深静脉置管直接注入大量液体进入血循环,满足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养的治疗需求。 2.作为血液透析的通路林晓燕[3]使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置管管腔的无菌和皮肤隧道开口的清洁干燥,可使其保留时间延长,加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血流量大、不增加心脏额外负担等优点,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过度肥胖等难以耐受内瘘或内瘘失败者有很大的优势;黄新武用[4]深静脉留置套管针取代近年采用Quinton-mahurlar双腔导管,留置深静脉进

行血液透析,血流量充分,取材方便,无血流动力学紊乱,不易发生堵管、血肿及感染,且拔管易止血,可反复使用,是紧急血液透析时较好的选择。 3.用于癌症化疗肿瘤患者由于反复化疗、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反复穿刺易造成血管损伤,导致药物外渗、静脉穿刺困难、静脉炎。段小芳等[5]对25例肿瘤患者行PICC穿刺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了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邱萍等[6]采用经锁骨下路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1.8%,低于以往报道23.6%. 4.用于各种引流留置导管质地柔软、组织兼容性好、刺激性小、操作简单、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亦可根据病情控制引流速度,并可多次腔内直接给药[7]。王翔等[8]以类似改良的Seldinger法穿刺,留置钢丝,循导丝置入16G深静脉留置导管约15cm,退出导丝。认为此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导管纤细、柔软,刺激性小,即使碰到心肌,也不会损伤心肌,不会引起心律失常,并能及时排除心包积液。黄新武[9]采用深静脉留置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方法简便,血管损伤小,导管弹性好,患者改变体位或离床活动不引起起疼痛,不影响引流。解志贤等[10]报道,应用静脉留置针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放水,治疗效果较满意。 5.用于静脉高价营养深静脉置管与周围静脉穿刺比较,具有留置时间长、输注速度快、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等优点,可适用于无法从胃肠道吸取食物者或大量液体丢失需要补充高浓度葡萄糖、氨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 专业护理学 班级护理0903班 学生 指导教师 2013 年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方法分析病例。 结果临床发现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佳护理措施能有效地减轻患者所出现护理诊断的症状。 结论在护理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为更多的患者减轻不适和痛苦,让护理工作越来越完善。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诊断措施护理 1

目录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概述 (4) 2.病因 (4) 3.临床资料 (5) 4.COPD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5) 4.1气体交换受损 (5) 4.2清理呼吸道无效 (7) 4.3低效性呼吸型态 (7) 4.4活动无耐力 (8) 4.5营养失调 (8) 4.6焦虑 (9) 2

5.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3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在世界上,COPD的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第四位,造成了就巨大的社会负担。 2.病因 吸烟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成分,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和纤毛运动减退;可促进粘液分泌,使气道净化能力减弱;也可使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和粘液积聚,而易引起感染。慢性炎症及吸烟刺激,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流受限等。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如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长,均可导致与吸烟无关的COPD。 空气污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有害气体可损伤气道粘膜,并有细胞毒作用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粘液分泌增多,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 感染长期、反复感染可破坏气道正常的防御功能,损伤细支气管和肺泡。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酶增多或抗蛋白酶不足均可导致组织结构破坏产生肺气肿。 其他机体内在因素如呼吸道防御能力及免疫功能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不足、气温突变等都可能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 4

护理_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 .专业. .专注. XX大学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现代护士心理应激与对策初探专业:护理学 姓名: 学号: 教学点: 联系方式:

现代护士心理应激与对策初探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和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方式,选取市 第一人民医院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问卷采集150例,采集信息包含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是否存在执业伤害、身心健康状态及是否存在心理困扰,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结果38%受访者对工作现状不满意,76%的受访者感觉工作压力大,74.6%的受访者曾遭遇职业伤害,存在心理困扰的占到受访者的79.3%,44%的受试者曾遭遇过医疗纠纷。结论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应激状况不容忽视,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及其心理应激能力,采用多种现代方式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改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和减轻护士心理应激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护患纠纷;护士心理应激;应变对策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Modern nurse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nur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fensive mode.Methods Using Random questionnaire, select 150nurses in NO.1 People's Hospital of Xu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s nurse job satisfaction, whether existing practice injuri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the existence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medical disputes situation.Results 38% of respondents we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status of work. 76% of respondents felt the work pressure is very large.74.6% of the respondents hassuffered occupational injuries. There is a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ccounted for 79.3% of the respondents. 44 % of subjects has suffered medical disputes.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nurses can not be ignor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es, business level and the ability to copepsychological stress is very important. Using a variety of modern ways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improve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is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to reduce and mitigate the nurse psychological stress. Key words:Nursing disputes, nurses psychological stress,contingency measures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服务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医护人员需要面对来自患方、医院、社会等方面各种各样的压力[1]。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医患关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伴随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社会对护士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需要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日渐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2]。近年来,优质护理工程有提到:创建优质护理示病房,可强化基础质量,提升从整体上护理质量与水平,达到让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的良好局面。因此,深入了解护士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医患纠纷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有多大的影响,管理工作者能够做些什么应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对护理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和防御方式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