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传热学中的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传热学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

1.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科学2.热量传递过程是由导热、热对流、热辐射三种基本热传递方式组成3.热传导:物体各部分无相对位移,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4.导热系数:单位厚度的物体具有单位温度差时,在它的单位面积上每单位时间得到的热量。

表示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5.热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给定面积的热量。

记为Ф6.热流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记为q7.热对流:流体的宏观运动引起的热量传递8.对流换热: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9.表面传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单位面积上,流体与壁面之间在单位温差下及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能量 记为h10.辐射换热:以辐射方式进行的物体间的热量传递11.黑体:能吸收投入到其表面上的所有热辐射能量的物体12.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第二章13.温度场:某一时刻空间所有各点温度的总称14.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瞬间相同温度各点连成的面15.稳态温度场:稳态工作条件下的温度场16.非稳态温度场:温度分布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17.温度梯度: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18.热阻:热转移过程中的阻力。

导热热阻:Aλδ (δ平壁的厚度) 19.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传递的热量20.热扩散率(热扩散系数):cρλα=物体内温度扯平的能力 21.第一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的温度值22.第二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23.第三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 及周围流体的温度t 稳态导热24.肋片效率:表征肋片散热的有效程度。

肋片的实际散热量与其整个肋片都处于肋基温度下的散热量之比25.接触热阻:在未接触的界面之间的间隙常常充满了空气,与两个固体表面完全接触相比,增加了附加的传递阻力第三章非稳态导热26.集中参数法:当固体内部的导热热阻小于其表面的换热热阻时,固体内部的温度趋于一致,近似认为固体内部的温度t 仅是时间τ的一元函数而与空间坐标无关,这种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方法27.毕渥准则:λhl Bi =物体内部导热热阻比表面换热热阻 28.傅里叶数:2l a Fo τ=表征非稳态过程进行深度的无量纲时间对流换热29.努谢尔特数:λhlNu =壁面上流体的无量纲温度梯度 表明流体换热的强弱30.格拉晓夫数:23ναt gl Gr v ∆=浮升力与粘性力之比的一种量度 显示自然对流流态对换热的影响31.普朗特数:a ν=Pr 流体动量传递能力与热量传递能力的一种度量 32.雷诺数:νul=Re ηρul =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的一种度量 33.温度边界层: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34.速度边界层(流动边界层):在固体表面附近流体速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35.定性温度:边界层中流体的平均温度36.特征尺寸:确定计算准则函数定型尺寸37.自然对流:各部分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密度差异所产生的流动38.受迫对流:外力作用产生的流动39.膜状凝结:如果凝结液体很好的湿润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40.珠状凝结:凝结液体不能很好的湿润地面,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小液珠41.饱和沸腾:一定压强下,当液体主体为饱和温度t ,而壁面温度高于t 时的沸腾42.过冷沸腾:主体温度低于饱和温度,而壁面温度高于饱和温度的沸腾43.核态沸腾:从起始沸腾到热流密度峰值点的沸腾区域,气泡扰动剧烈,传热系数和热流密度都急剧增大44.过渡沸腾:从热流密度峰值到最低点的沸腾区域,热流密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因为气泡汇聚覆盖在加热面上,而蒸汽排除过程越趋恶化45.膜态沸腾:从热流密度最低点起,形成稳定的蒸汽膜层,产生蒸汽有规则的排离膜层 辐射传热46.白体(镜体):反射比ρ=1的物体47.透明体:穿透比τ=1的物体48.辐射力:单位时间内,物体的每单位面积向半球空间发射全波长的总能量49.吸收率:被物体吸收的能量占投射到物体表面上的比例50.有效辐射率:单位时间内离开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51.发射率:实际物体的辐射力E 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b E 的比52.空间辐射热阻:由表面的面积,形状以及与另一表面的相对位置而定2,111X A 53.表面辐射热阻:由表面积与发射率决定εεA -1 54.光谱辐射力:单位时间内单位表面积向其上的半球形空间的所有方向辐射出去的在包含波长λ在内的单位波长内的能量角系数:一个表面发出的辐射能落到另一个表面的百分数55.光谱吸收比:物体吸收某一特定波长辐射能的百分数56.灰体: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

传热复习

传热复习

《传热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

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

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填空题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2.热流量是指,单位是。

热流密度是指,单位是。

(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W,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W/m2)3.总传热过程是指,它的强烈程度用来衡量。

(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总传热系数) 4.总传热系数K与总面积A的传热热阻Rt的关系为。

(Rt=1/K)5.稳态传热过程是指。

传热学的名词解释

传热学的名词解释

传热学的名词解释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学科。

它是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重要分支,关注的是热量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物质之间的传递过程。

在工程领域中,传热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本文将对一些传热学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热量传递的方式有三种基本形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热传导而进行的传热过程。

当物体的一部分被加热时,其分子会通过碰撞将热量传递给相邻的分子,从而使整个物体升温。

传导过程中,物质的导热性质起着重要作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物理量称为热导率。

热导率越大,热量传导速度就越快。

常见物质如金属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而绝缘材料则较低。

2. 对流:对流是热量通过流体内部的传热过程。

当一个物体加热时,沿着其表面流动的流体会受热膨胀,形成对流循环。

对流过程中,流体的热量由热源处传递到周围环境。

对流传热现象在自然界常见,如自然对流中的空气循环、大气环流等。

对流传热与流体的性质有关,如流体的黏性、密度等。

3. 辐射:辐射是热量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传热过程。

热辐射是处于高温的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的一种无需媒介的方式。

辐射传热与物体的温度及其表面的发射率有关。

发射率是指物体辐射出的热量与理论上能辐射出的最大热量之比。

不同物质的发射率不同,黑体的发射率为1。

当两个物体表面温度存在差异时,高温物体会以辐射的形式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传热学相关的重要概念。

1. 热扩散:热扩散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传导方式进行传递的现象。

当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受热时,其分子振动加剧,相邻分子通过碰撞传递热量,从而使得整个物体均匀升温。

热扩散现象在许多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材料加工、电子器件散热等。

2. 导热方程:导热方程是描述物体内部温度分布随时间变化的偏微分方程。

它基于热扩散的传导机制,可以用来模拟和计算物体内部的温度变化。

传热学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

1.传热过程定义: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到另一侧流体中去的过程
称为传热过程定义。

2.保温材料: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K)
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

3.自然对流传热:不依靠泵或风机等外力推动,由流体自身温度场的不均匀所
引起的密度场不均今儿辐射不均产生浮升力促进流体流动称为自然对流。

4.传热过程含义:所谓传热过程是指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到另一
侧流体的过程。

5.肋片效率:实际散热量与假设整个肋基温度的散热量的比值表示肋片散热的
有效程度。

6.肋片系数:加装肋后的总面积与内侧未加肋时的表面积之比。

7.有效辐射:单位时间内离开表面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

8.温室效应:温室材料具有波长选择性,对于高温短坡长,太阳辐射允许其透
过而对于温室低温长波长工业辐射其透过率很少于是在温室内产生热效应。

9.温度边界层: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这一薄层称为温度边界
层或热边界层,其厚度记为
10.边界层的结构:层流、紊流。

11.换热器的效率:流体在换热器中可发生的最大温差值与冷流体或热流体在换
热器中世纪差值的比值。

传热学-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1.热传导: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或温度不同的两物体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其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2.导热系数λ:单位厚度的物体具有单位温差时,在它的单位面积上每单位时间的导热量。

其单位为W/(m•K)3.热对流:流体内部,只依靠有温差流体微团的宏观掺混运动传递热量的现象4.对流换热:流体在与它温度不同的壁面上流动时,两者产生热量交换,这一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过程5.对流换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h:单位面积上,流体与壁之间在单位温差下及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热量。

单位为W/(m2•K)6.传热过程:冷热两种流体隔着固体壁面的换热,即热量从壁一侧的高温流体通过壁传给另一侧的低温流体的过程7.传热系数k:单位时间,单位壁面积上,冷热流体间温差为1℃时所传递的热量。

单位为W/(m2•K)8.热阻:热量传递路径上的阻力,反映了热量传递过程中热量与温差的关系;单位面积的导热热阻Rλ=δ/λ,单位为(m2·K)/W;总面积的导热热阻R=δ/(λA),单位为K/W9.辐射换热:物体间靠热辐射进行的能量传递称为辐射换热10.#11.温度场:某一时刻空间所有各点温度的总称12.温度梯度:沿等温线法线方向上的温度增量与发向距离的比值13.等温面: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连接所构成的面叫做等温面14.热流密度矢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传递的热量称为热流密度。

定义等温面上某点,以通过该点最大热流密度的方向为方向,数值上正好等于沿该方向热流密度的矢量称为热流密度矢量,简称热流矢量15.热扩散率(热扩散系数,导温系数)a:a=λ∕(ρc p)称为热扩散率,热扩散系数,导温系数,单位为m2/s,表征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时,物体内各部分温度趋于均匀一致的能力16.稳态导热:物体的温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导热过程称为稳态导热17.临界热绝缘直径:对应于总热阻为极小值时的保温层外径称为临界热绝缘直径18.肋片效率ηf:在肋片表面平均温度下,肋片的实际散热量与假定整个肋片表面都处在肋基温度时的理想散热量的比值19.接触热阻:当导热过程在两个直接接触的固体之间进行时,由于固体表面不是理想平整的,所以两固体直接接触的界面容易出现点接触,或者只是部分的而不是完全的和平整的面接触,这时就会给导热过程带来额外的热阻,这种热阻称为接触热阻20.(导热)形状因子:将有关涉及物体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因素归纳在一起,称为形状因子21.'22.非稳态导热:温度场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23.瞬态导热:物体的温度不断升高(加热过程)或降低(冷却过程),在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之后,物体的温度逐渐趋近于周围物体的温度,最终达到平衡,这样的过程称为瞬态导热,即为加热或冷却过程24.周期性非稳态导热:温度按照一定的周期发生变化的导热过程25.(瞬态温度变化的)正常情况阶段:经历不规则情况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始温度的影响逐渐消失,此时物体内部各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具有一定的规律,称为正常情况阶段26.集总参数法:当Bi<时,可以近似地认为物体的温度是均匀的,这种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认为物体温度均匀一致的分析方法称为“集总参数法”27.(材料的)蓄热系数:,它表示物体表面温度波振幅为1℃时,导入物体的最大热流密度28.傅立叶准则:Fo=,它是非稳态导热过程的无量纲时间29.毕渥准则:B i=hδ/λ,它表示物体内部导热热阻δ/λ与物体表面对流换热热阻1/h的比值30.自然对流:流体因各部分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密度差异所产生的流动称为自然对流31.受迫对流:流体因受外力作用产生的流动称为受迫对流32.·33.混合对流:受迫对流与自然对流并存的流动称为混合对流34.流动边界层:黏性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紧挨壁面处将形成极薄的,具有很大速度梯度的流动边界层35.热边界层:当壁面与流体之间有温差时,在紧挨壁面处会出现极薄的,具有很大温度梯度的温度边界层,又称热边界层36.物理现象相似:在同一类物理现象中,凡相似的现象,空间各对应点的同名物理量分别成一定的比例37.雷诺准则:Re=ul/ν它的大小表征了流体流动时惯性力与粘滞力的相对大小38.努谢尔特准则:Nu=hl/λ,它表征壁面法向无量纲过于温度梯度的大小,而此梯度的大小反映了对流换热的强弱39.格拉晓夫准则:Gr=(gΔtαl3)/v2,表征了浮升力与粘滞力的相对大小40.普朗特准则:Pr=v/a,,它的值反映了流体的动量传递能力与热量传递能力的相对大小41.(流动、热)进口段:流体从进入管口开始,需经历一段距离,管断面流速分布和流动状态才能达到定型,这一段距离通称进口段42.(流动、热)充分发展段:流体经过进口段后,流态定型,流动达到充分发展,称为流动充分发展段43.、44.(自然对流换热的)自模化现象:对于自然对流紊流,其表面传热系数与定型尺寸无关,该现象称“自模化现象”45.膜状凝结:当凝结液能很好地湿润壁面时,凝结液将形成连续的膜向下流动,称为膜状凝结46.珠状凝结:若凝结液不能很好地湿润壁面,则凝结液将聚成一个个液珠,称为珠状凝结47.沸腾:液体在受热面的加热下,液体内部产生气泡的相变过程称为沸腾48.沸腾温差(过热度):饱和沸腾时,壁温与饱和温度之差49.(饱和、过冷、泡态、膜态)沸腾:一定压强下,当液体主体为饱和温度t s,而壁面温度t w高于ts时的沸腾称为饱和沸腾;若主体温度低于ts,而壁面温度tw高于ts的沸腾称为过冷沸腾;热量依靠自然对流过程传递到主体,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这时的沸腾称为自然对流沸腾;自然对流过后,沸腾温差继续增加,之后会产生大量de气泡,称为泡态沸腾(核沸腾);沸腾温差继续增大,当沸腾温差达到一定值时,壁面将全部被一层稳定的气膜所覆盖,这时气化只能在气膜-液交界面上进行,气化所需热量依靠导热,对流,辐射通过气膜传递,称为膜态沸腾50.黑体:物体能全部吸收外来射线,即α=1,由于可见光被全部吸收而不被反射,人眼所看到的颜色呈现黑色,故这种物体被定义为黑体51.白体: 物体能全部反射外界投射过来的射线,即ρ=1,不论是镜反射还是漫反射,由于可见光被全部反射,颜色上呈现白色,故这种物体称为白体52.透明体:如果外界投射过来的射线能够全部穿透物体,即τ=1,则称这种物体为透明体53.辐射力E: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辐射面积向半球空间所发射全部波长的总能量称为辐射力,单位为W/m254.}55.单色辐射力Eλ: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辐射面积,向半球空间所发射的某一波长的能量称为单色辐射力,单位为W/(m2·μm)56.定向辐射强度I p:在某给定辐射方向上,单位时间,单位可见辐射面积,在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能力称为定向辐射强度57.单色定向辐射强度Iλp:在某给定辐射方向上,单位时间,单位可见辐射面积,在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的某一波长的能力称为单色定向辐射强度58.发射率(黑度)ɛ: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之比;ɛ=E/E b59.单色发射率ɛλ:ɛλ=Eλ/E bλ60.定向发射率ɛp:ɛp=E p/Eλp:61.单色定向发射率ɛλ,p:ɛλ,p=Eλ,p/E bλ,p62.灰体:假如某物体的光谱发射率ɛλ不随波长发生变化,即ɛ=ɛλ=const,这种物体称灰体63.温室效应:投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量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64.角系数X a,b: 表示离开表面的辐射能中直接落到另一个表面上的百分数65.%66.有效辐射J: 单位时间离开单位面积表面的总辐射能67.投入(投射)辐射G: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表面得到的总辐射能68.重辐射面:在辐射换热系统中,表面温度未定,净辐射换热量为零的表面69.辐射隔热:减少表面间辐射换热的有效方法是采用高反射比的表面涂层,或在表面间加设遮热板,这类措施称为辐射隔热70.复合换热:当流体为气体介质时,壁面上除对流换热外,还将同时存在辐射,这种对流与辐射并存的换热称为复合换热(区别于“混合换热”)71.换热器: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温度不同的流体相互换热的设备72.(换热器的)效能ɛ: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量与最大可能的传热量之比73.(换热器的)传热单元数NTU:传热单元数NTU是表示换热器传热量大小的一个无量纲数,NTU=kA/C min。

传热学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

热流密度:也称热通量,一般用q表示,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单位横截面积上的热量。

灰体:物体在任何温度下所有各波长的辐射强度与绝对黑体相应波长的辐射强度比值不变。

热传导: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或不同物体直接接触时依靠物质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流经固体时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现象。

温度场:物质系统内各个点上温度的集合。

绝对白体:凡是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

黑体:旧称绝对黑体,是一个理想化了的物体,它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反射与透射。

辐射力: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所有方向发射出去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的总量,它的常用单位是W/㎡。

辐射力从总体上表征物体发射辐射能本领的大小。

辐射传热:物体在向外发射辐射能的同时,也会不断地吸收周围其它物体发射的辐射能,并将其重新转变为热能,这种物体间相互发射辐射能和吸收辐射能的传热过程。

温度梯度:是自然界中气温、水温或土壤温度随陆地高度或水域及土壤深度变化而出现的阶梯式递增或递减的现象。

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E 与同温下黑体(见黑体和灰体)的辐射力E 0之比﹐又称辐射率。

黑度e=(E /E 0)﹐它反映物体在辐射能力方面接近黑体的程度﹐是辐射换热中的重要参数。

传热学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一、绪论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称为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热传导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一般来说,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

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1‎K/m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

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6.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传热学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一、绪论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称为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热传导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一般来说,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

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1 K/m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

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6.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7.非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8.傅里叶定律:在各向同性均质的导热物体中,通过某导热面积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导热面法向温度变化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热学中的名词解释
1 .稳态导热 : 发生在稳态温度场内的导热过程称为稳态导热。

(或:物体中
的温度分布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称为稳态导热。


2 .稳态温度场: 温度场内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或温度场不随时
间变化。


3 .热对流 : 依靠流体各部分之间的宏观运行,把热量由一处带到另一
处的热传递现测温度均为肋基温度的理想散热量之比。


4 .传热过程: 热量由固体壁面一侧的热流体通过固体壁面传递给另一侧冷流
体的过程
5 .肋壁总效率: 肋侧表面总的实际散热量与肋壁
21. 换热器的效能(有效度):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量与最大可能传热量
之比。


22. 大容器沸腾:高于液体饱和温度的热壁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
体中所发生的沸腾。

23. 准稳态导热:物体内各点温升速度不变的导热过程。

24. 黑体:吸收率等于 1 的物体。

25. 复合换热: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同时存在的综合热传递过程。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

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

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
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第二章热传导
一、名词解释
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一般来说,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

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1 K/m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

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6.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7.非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8.傅里叶定律:在各向同性均质的导热物体中,通过某导热面积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导热面法向温度变化率。

9.保温(隔热)材料:λ≤0.12W/(m·K)(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的材料。

10.肋效率:肋片实际散热量与肋片最大可能散热量之比。

11.接触热阻:材料表面由于存在一定的粗糙度使相接触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给导热过程带来额外热阻。

12.定解条件(单值性条件):使微分方程获得适合某一特定问题解的附加条件,
包括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第三章对流传热
一、名词解释
1.速度边界层:在流场中壁面附近流速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2.温度边界层:在流体温度场中壁面附近温度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3.定性温度:确定换热过程中流体物性的温度。

4.特征尺度:对于对流传热起决定作用的几何尺寸。

5.相似准则(如Nu,Re,Pr,Gr,Ra):由几个变量组成的无量纲的组合量。

6.强迫对流传热:由于机械(泵或风机等)的作用或其它压差而引起的相对运动。

7.自然对流传热:流体各部分之间由于密度差而引起的相对运动。

8.大空间自然对流传热:传热面上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不受周围物体的干扰时的自然对流传热。

9.珠状凝结:当凝结液不能润湿壁面(θ>90˚)时,凝结液在壁面上形成许多液滴,而不形成连续的液膜。

10.膜状凝结:当液体能润湿壁面时,凝结液和壁面的润湿角(液体与壁面交界处的切面经液体到壁面的交角)θ<90˚,凝结液在壁面上形成一层完整的液膜。

11.核态沸腾:在加热面上产生汽泡,换热温差小,且产生汽泡的速度小于汽泡脱离加热表面的速度,汽泡的剧烈扰动使表面传热系数和热流密度都急剧增加。

12.膜态沸腾:在加热表面上形成稳定的汽膜层,相变过程不是发生在壁面上,而是汽液界面上,但由于蒸汽的导热系数远小于液体的导热系数,因此表面传热系数大大下降。

第四章辐射传热
一、名词解释
1.热辐射: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状态改变,而将部分内能转换成电磁波的能量发射出去的过程。

2.吸收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被物体所吸收的比例。

3.反射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被物体表面所反射的比例。

4.穿透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穿透物体的比例。

5.黑体:吸收比α= 1的物体。

6.白体:反射比ρ=l的物体(漫射表面)
7.透明体:透射比τ= 1的物体
8.灰体: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理想物体。

9.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力的比值,即物体发射能力接近黑体的程度。

10.辐射力: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单位辐射面积向外界(半球空间)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

11.漫反射表面:如果不论外界辐射是以一束射线沿某一方向投入还是从整个半球空间均匀投入,物体表面在半球空间范围内各方向上都有均匀的反射辐射度Lr,则该表面称为漫反射表面。

12.角系数:从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直接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

13.有效辐射: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离开的总辐射能,即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之和。

14.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总辐射能。

15.定向辐射度:单位时间内,单位可见辐射面积在某一方向p的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总辐射能(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称为在该方向的定向辐射度。

16.漫射表面:如该表面既是漫发射表面,又是漫反射表面,则该表面称为漫射表面。

17.定向辐射力:单位辐射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向某一方向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辐射能。

18.表面辐射热阻:由表面的辐射特性所引起的热阻。

19.遮热板:在两个辐射传热表面之间插入一块或多块薄板以削弱辐射传热。

20.重辐射面:辐射传热系统中表面温度未定而净辐射传热量为零的表面。

第五章传热过程与传热器
一、名词解释
1.传热过程:热量从高温流体通过壁面传向低温流体的总过程.
2.复合传热: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同时存在的传热过程.
3.污垢系数:单位面积的污垢热阻.
4.肋化系数: 肋侧表面面积与光壁侧表面积之比.
5.顺流:两种流体平行流动且方向相同
6.逆流: 两种流体平行流动且方向相反
7.效能:换热器实际传热的热流量与最大可能传热的热流量之比.
8.传热单元数:传热温差为1K时的热流量与热容量小的流体温度变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流量之比.它反映了换热器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是一个换热器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9.临界热绝缘直径:对应于最小总热阻(或最大传热量)的保温层外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